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碩士論文
Bebas
119
0
0
Teks penuh
(2) ii.
(3) 誌謝 研究所漫漫長路中於要結束了,回想起四年前踏入校園時,充滿信心與勇氣 開始面對研究所生涯,但後來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學習過程中到處跌跌 撞撞,傷心、難過總是難免的,因為大家的協助、支持與鼓勵,我才能順利完成 碩士班學業。 在這裡首先要特別感謝這一路走來諄諄教誨我的指導教授-邱秀渝老師,在 課業中,老師總是很有耐心的指導我,讓我獲益良多;在生活中,老師常常給我 開導解惑,讓我更了解自己並學會用更廣的角度看待事情。同時也感謝陳美伶老 師與盧彥伸醫師於論文上的指導與建議,讓我的論文能更完整、更嚴謹。還有研 究的個案們,謝謝妳們的分享,妳們是我學習過程中的朋友及老師,讓我對乳癌 有更廣、更深度的了解。很高興在研究所學習生涯中能結識幾位好朋友,姿蘭、 嘉瑋、貞嬋、麗玲、思穎、婉兒、怡青,雖然研究所課程充滿了壓力,有了妳們 的陪伴與支持,讓我的求學過程能更順利、更多采。在工作上,感謝我的主管施 玉珊、吳秀娟護理長及工作夥伴們,因為妳們的體諒、關懷與包容,讓我在學習 過程中還能兼顧工作。最後,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家人和男友,研究過程中總有低 潮或遇到瓶頸的時候,謝謝你們總是給我加油打氣,讓我有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今天,終於完成碩士班的學業了,研究的過程真的很辛苦,但有你(妳)們 的存在,讓我碩班的生活過得更充實、更精采,在此,由衷的感謝你(妳)們。. 珠華 謹誌 103 年 6 月.
(4) 摘要 乳癌是全球最常見的女性癌症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治療方式以外科手 術為主,但即使開刀過程中沒有發現腋下淋巴結轉移,仍可能有肉眼看不見的癌 細胞顯微轉移,藉由術後輔助性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治療、放射線治療及荷爾蒙 治療,可將隱藏的腫瘤細胞殺死,減少日後乳癌的復發率。目前大部分乳癌研究 僅對單一治療、症狀或特定治療階段作探討與研究,鮮少有研究探討不同的乳癌 治療在不同治療階段中其症狀分佈與變化。因此,本研究採縱貫式研究、次級資 料分析,使用常見的症狀群包含疲憊(疲憊程度與疲憊對生活干擾程度)、類更 年期症候群(熱潮紅、陰道問題、肌肉骨骼疼痛、體重問題、認知問題)、焦慮 與憂鬱,探討乳癌婦女在手術後與不同治療階段中(術前、術後三個月、術後六 個與術後十二個月),其症狀分佈變化與影響因素。研究結果顯示,疲憊方面, 焦慮與肌肉骨骼疼痛為疲憊程度的預測因子,癌症分期、焦慮、憂鬱、認知問題 與肌肉骨骼疼痛為疲憊造成生活干擾的預測因子。在類更年期症候群中,時間、 年齡及荷爾蒙治療為熱潮紅的預測因子,時間及婚姻狀況為陰道問題的預測因子, 時間及化學治療為體重問題的預測因子。焦慮與憂鬱中,放射線治療、肌肉骨骼 疼痛、體重問題、認知問題為焦慮的預測因子,而時間與認知問題為憂鬱的預測 因子。藉由本研究發現,乳癌婦女「術前、術後十二個月的疲憊」及「術後的焦 慮」狀況是需要我們特別關注的。術前應給予患者時間面對疾病、調適壓力並安 排未來生活,術後協助婦女回歸正常生活及工作,並適時給予心理支持或宗教支 持,改善患者對於癌症復發的恐懼,以降低疲憊及焦慮程度。. 關鍵字:乳癌、疲憊、類更年期症候群、焦慮、憂鬱. i.
(5) ABSTRACT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cancer of female worldwide and it is one of the major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death. Surgery is the mainstay of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djuvant treatments of breast cancer after surgery such as chemical therapy, radiotherapy and hormone therapy are recommended to inhibit the invisible cancer cells caused by lymph node transfer and to reduce the cancer recurrence. Most studies o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have focused on one treatment, or specific treatment stage. Few studies have been discussed symptom change during different treatment stages in various treatments. Therefore, a longitudinal study is conducted for 12 months (pre-operation, 3 months after surgery, 6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a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fatigu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menopause-like such as hot flash, vaginal problems, musculoskeletal pain, weight problems, cognitive problem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xiety and musculoskeletal pain are the predictors of fatigue. Cancer stage, anxiety, depression, cognitive problems and musculoskeletal pain are the predictors of life intervention. Time, age and hormone therapy are the predictors of hot flash. Time and marital status are the predictors of vaginal problems. Time and chemical therapy are the predictors of weight problems. Radiotherapy, musculoskeletal pain, weight problems and cognitive problems are the predictors of anxiety. Time and cognitive problems are the 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According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atigue and anxiety are the two main situations of patients should be concerned.To reduce the fatigue and the life intervention of surgery, it is important to provide a completely consultation pre-operation that would help relax pressure. Moreover, appropriate supports of spirit and religion can improve the anxiety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 Keywards: Breast Cancer, Fatigue, Menopause-Like, Anxiety, Depression.. ii.
(6)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表次............................................................................................................................... i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文獻查證.................................................................................................... 4 第一節 乳癌及其相關治療............................................................................ 4 第二節 症狀困擾............................................................................................ 9 第三節 疲憊.................................................................................................. 12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八節. 類更年期症候群.............................................................................. 15 焦慮與憂鬱...................................................................................... 16 研究問題.......................................................................................... 19 研究假設.......................................................................................... 19 研究架構.......................................................................................... 20. 第九節 名詞界定..........................................................................................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 2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4 第一節 樣本描述.......................................................................................... 34 第二節 疲憊、類更年期症候群、焦慮與憂鬱.......................................... 39 第三節 疲憊、類更年期症候群、焦慮與憂鬱程度之相關與預測因子.. 63 第五章 討論.......................................................................................................... 79 第一節 人口社經與疾病治療...................................................................... 79 第二節 症狀分佈、變化與影響因素.......................................................... 7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建議.............................................................................. 85 第二節 研究限制.......................................................................................... 87 參考文獻...................................................................................................................... 88 中文部分 88 英文部分 90 附件.............................................................................................................................. 94 iii.
(7) 表次 表 2-1-1 AJCC 乳癌分期 ............................................................................................. 5 表 2 - 1 - 2 NCCN 乳癌治療方式 ................................................................................ 6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3-6-1 研究目的與變項性質之統計方法 .............................................................. 30 3-6-2 研究目的與不同變項特性之相關統計方法 .............................................. 32 4-1-1 人口社經特質(N=158) ........................................................................... 37 4-1-2 癌症疾病與治療特性(N=158) ............................................................... 38 4-2-1 疲憊對生活干擾程度平均值、標準差及分佈情形(N=158) ............... 42 4-2-2 疲憊程度之各期間比較(Z 值) .............................................................. 43 4-2-3 疲憊對生活干擾程度之各期間比較(Z 值) ........................................... 43 4-2-4 疲憊程度隨時間之概似化估計方程式分佈 .............................................. 46 4-2-5 疲憊對生活干擾程度隨時間之概似化估計方程式分佈 .......................... 46 4-2-6 類更年期症候群困擾程度平均值、標準差(N=158) ........................... 49 4-2-7 類更年期症候群困擾之分佈情形(N=158) ........................................... 50 4-2-8 乳癌婦女出現類更年期症候群困擾之分佈情形(N=158) ................... 51 4-2-9 類更年期症候群干擾程度之期間比較(Z 值) ....................................... 53 4-2-10 熱潮紅困擾程度隨時間之概似化估計方程式分佈 ................................ 55 4-2-11 膀胱控制困擾程度隨時間之概似化估計方程式分佈 ............................ 55.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4-2-12 陰道問題困擾程度隨時間之概似化估計方程式分佈 ............................ 56 4-2-13 肌肉骨骼疼痛困擾程度隨時間之概似化估計方程式分佈 .................... 56 4-2-14 體重問題困擾程度隨時間之概似化估計方程式分佈 ............................ 56 4-2-15 認知問題困擾程度隨時間之概似化估計方程式分佈 ............................ 56 4-2-16 焦慮與憂鬱程度(N=158) ..................................................................... 59 4-2-17 焦慮程度之期間比較(Z 值) ................................................................ 60 4-2-18 憂鬱程度之期間比較(Z 值) ................................................................ 60 4-2-19 焦慮程度隨時間之概似化估計方程式分佈 ............................................ 60 4-2-20 憂鬱程度隨時間之概似化估計方程式分佈 ............................................ 60 4-3-1 術後十二個月疲憊、焦慮、憂鬱與人口社經、疾病治療特性之相關性.................. 68 4-3-2 術後十二個月類更年期症候群與人口社經、疾病治療特性之相關性 .. 69 4-3-3 術後十二個月疲憊、焦慮、憂鬱與類更年期症候群之相關性(γs) ... 70 4-3-4 疲憊程度預測因子 ...................................................................................... 71 4-3-5 疲憊對生活干擾程度預測因子 .................................................................. 72 4-3-6 熱潮紅困擾程度預測因子 .......................................................................... 73 4-3-7 陰道問題困擾程度預測因子 ...................................................................... 74. 表 4-3-8 肌肉骨骼疼痛困擾程度預測因子 .............................................................. 75 表 4-3-9 體重問題困擾程度預測因子 ...................................................................... 76 iv.
(8) 表 4-3-10 焦慮程度預測因子 .................................................................................... 77 表 4-3-11 憂鬱程度預測因子 .................................................................................... 78. v.
(9) 圖次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2-8-1 研究架構 ..................................................................................................... 20 3-2-1 乳癌婦女在不同治療階段與接受不同治療的樣本數(N=158) ......... 25 4-1-1 樣本追蹤流程圖 .......................................................................................... 35 4-2-1 疲憊程度平均值變化誤差長條圖 .............................................................. 44 4-2-2 疲憊對生活干擾程度平均值誤差長條圖 .................................................. 44 4-2-3 各週期疲憊程度變化與分佈 ...................................................................... 45 4-2-4 各週期疲憊對生活干擾程度變化與分佈 .................................................. 45 4-2-5 各週期類更年期症候群困擾程度百分比變化與分佈 .............................. 52 4-2-6 類更年期症候群困擾程度誤差長條圖 ...................................................... 54 4-2- 7 類更年期症狀群困擾程度變化折線圖 ..................................................... 55 4-2-8 各週期焦慮程度變化與分佈 ...................................................................... 61 4-2-9 各週期憂鬱程度變化與分佈 ...................................................................... 61 4-2-10 焦慮程度平均值變化誤差長條圖 ............................................................ 62 4-2-11 憂鬱程度平均值變化誤差長條圖 ............................................................ 62 4-3-1 有無化學治療者疲憊程度和時間變化圖 .................................................. 71 4-3-2 有無化學治療者疲憊對生活干擾程度和時間變化圖 .............................. 72. 圖 圖 圖 圖. 4-3-3 有無化學治療者熱潮紅困擾程度和時間變化圖 ...................................... 73 4-3-4 有無化學治療者肌肉骨骼疼痛困擾程度和時間變化圖 .......................... 75 4-3-5 有無化學治療者體重問題困擾程度和時間變化圖 .................................. 76 4-3-6 有無化學治療者焦慮程度和時間變化圖 .................................................. 77. vi.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佔總癌症病例的 23%和癌症死亡原因的 14% (Jemal et al., 2011)。近年來在台灣,乳癌是女性惡性 腫瘤發生率的第一位,死亡率為第四位(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2)。依 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2)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民國 85 年初次診斷乳 癌個案數為 2952 人,而民國 98 年則為 8,926 人,若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而言, 民國 85 年的女性乳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之 26.65,至民國 98 年發生率攀升至每十 萬之 55.44。由上述資料顯示,十餘年來乳癌的發生率成長已超過兩倍,對台灣 婦女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而罹患乳癌不僅是對女性個人有極大的衝擊,更可能 影響整個家庭的關係、生活習慣與經濟等。 近年來由於醫學進步,經由適當的治療,乳癌的五年存活率平均達百分之八 十五,第一期乳癌的存活率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零期乳癌存活率甚至接近百分 之百(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2)。癌症治療可以增加患者的存活率、降 低死亡率,而當患者接受癌症治療時,卻必頇承受癌症本身、治療或治療副作用 所引起的許多相關症狀,持續面對各種生理、心理、社會與精神方面等症狀困擾, 而使得生活受到衝擊(Barsevick, Whitmer, Nail, Beck, & Dudley, 2006; Budin, Cartwright-Alcarese, & Hoskins, 2008)。對於患者來說,癌症的症狀鮮少單一出現, 通常是同時經驗到多個症狀,且症狀之間彼此會互相影響(Chow, Fan, Hadi, & Filipczak, 2007; Nguyen et al., 2011)。 乳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但即使開刀過程中沒有發現腋下淋巴結轉 移,仍可能有肉眼看不見的癌細胞顯微轉移,藉由術後輔助性治療,包括化學治 療治療、放射線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等方法,可將隱藏的腫瘤細胞殺死,以減少日 後乳癌的復發率(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2004;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 2012) 。在台灣,國內乳癌個案以接受手術治療者最多(91.46%) ,其次為化學治 1.
(11) 療(68.14%)及荷爾蒙治療(60.56%)(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2)。接 受手術治療者常面臨症狀包括疼痛、疲倦、虛弱、患側手臂發麻、緊張、焦慮、 社交及工作等問題(陳美芳、馬鳳歧,2004)。術後行輔助性化學治療者普遍發生 的症狀包括噁心與嘔吐、口乾、食慾不振、焦慮、疲憊、憂鬱、失眠、掉髮、陰 道乾燥及性交疼痛等(李麗燕,2002;阮瓊慧,2010;Ganz, Kwan, Stanton, Bower, & Belin, 2011; Schlatter & Cameron, 2010) 。術後行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者症狀 多為熱潮紅、夜裡盜汗、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肌肉關節不適、緊張易怒、性 生活改變等(Gupta et al., 2006; Hunter et al., 2004)。此外,亦有許多研究發現術後 接受相關治療有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者,常見症狀是疼痛、疲憊、 熱潮紅、肢體活動障礙、認知障礙、乳房疼痛及性習慣改變等(Janz et al., 2007; Rosedale, 2009)。乳癌婦女接受化學治療前、中與末期間,其疲憊發生率及嚴重 度於開始化療後顯然增加,化療後第一至第二天達高峰,之後逐漸下降直到下一 個療程(張藖鏸,2009; 龔曉萍,2000)。研究中也發現,疲憊症狀對接受乳癌治 療婦女的生活品質影響最大(張藖鏸,2009; 龔曉萍,2000;Janz, et al., 2007)。 上述文獻發現,乳癌患者接受不同治療後,「疲憊」是常見的症狀且影響生活甚 劇,而「焦慮與憂鬱」是影響心理層面最常見的症狀。在化學治療與荷爾蒙治療 中,個案出現許多「更年期相關症狀」。回顧文獻也發現,乳癌病人接受不同的 治療方式或處於不同的治療階段,所呈現出的症狀繁雜且症狀嚴重程度也有差異。 大部分乳癌研究僅對單一治療、症狀或特定治療階段進行探討與研究,鮮少有研 究針對不同的乳癌治療中及不同治療階段中,探討其症狀變化。 本研究採縱貫式研究與次級資料分析,使用常見的症狀群(疲憊、類更年期 症候群、焦慮與憂鬱),探討乳癌婦女在手術後與不同治療階段中(術前、術後 三個月、術後六個月與術後十二個月) ,其症狀分佈變化與症狀嚴重程度的差異。 研究之成果可幫助臨床醫護人員在照護不同治療方式及不同治療階段的乳癌病 人時,能提早了解病人面臨的問題,以協助病人順利完成乳癌治療過程。 2.
(1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針對乳癌婦女追蹤其術前至術後三個月、六個月與十二個月後,探討 疲憊、類更年期症候群及焦慮與憂鬱症狀分佈變化,及與乳癌治療之相關性。本 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接受輔助性治療之乳癌婦女術前、術後三個月、六個月及十二個月的疲 憊、類更年期症候群、焦慮與憂鬱的症狀分佈與變化。 二、了解接受輔助性治療之乳癌婦女術前、術後三個月、六個月及十二個月的疲 憊、類更年期症候群、焦慮、憂鬱與人口社經及疾病治療特性之相關性。 三、了解接受輔助性治療之乳癌婦女術前、術後三個月、六個月及十二個月的疲 憊、類更年期症候群、焦慮與憂鬱之相關性。. 3.
(13) 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一節 乳癌及其相關治療 乳癌流行病學 乳癌是世界各地最常見的婦女癌症,不論是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的發生率皆 高。於2008年,乳癌佔全球所有癌症病例數的23%(1,383,500人)及癌症死亡人 數的14%(458,400人)(Jemal, et al., 2011)。全球每年將近有200,200名女性被診 斷罹患乳癌且每年因乳癌死亡之人數高達四萬多人(National Breast Cancer Foundation, 2012)。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國健局](2012)之統計,自 2003年起,乳癌成為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的惡性腫瘤,且死亡率為第四位。乳癌 的發生率逐年上升,發生率從1980年每十萬分之12.7,直至2009年的資料顯示, 8,926名女性罹患乳癌,發生率為每十萬分之55.44, (國健局,2012)。台灣的乳 癌有早發性之特徵,好發年齡在40~50歲之間,較歐美國家的好發年齡約提早十 歲,其成因很多,眾多研究顯示許多因素會皆提高乳癌的發生率,包括性別、年 齡、種族、基因、過去病史、乳癌家族史、乳房緻密度、乳房良性腫瘤或病變、 生產史、初經年齡、停經狀況、身高、體重、抽煙、喝酒、使用口服避孕藥或更 年期後使用女性荷爾蒙等(國衛院,2004;張金堅、郭文宏、王明陽,2008; 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 2012; Hulka & Moorman, 2001)。由上資料顯示, 台灣的乳癌發生率有逐年攀升的趨勢,且好發年齡較歐美國家早,約在40~50歲 之間,此階段的女性其生活重心主要在家庭及工作上,扮演妻子、母親與職員等 角色,而乳癌可能影響婦女,使其無法擔任家庭工作或因治療而退出職場,因此 罹患乳癌不僅對女性個人有極大的衝擊,更可能影響家中其他成員的活動與整個 家庭的關係、生活習慣與經濟等(洪久茹,2007)。 乳癌分期 乳癌是乳房的乳腺管細胞或是腺泡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繁殖所形成之惡性 腫瘤,其分期主要目的在確立治療方式的選擇,評估及比較不同治療方式的結果 4.
(14) (國衛院,2004)。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協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 2009)修訂之第七版 TNM Systems,依據腫瘤種類及大小(tuomr, T) 、鄰近淋巴結轉移(nearby lymph nodes,N)及遠處器官是否轉移(metastasis, M)的情形來分期,並針對乳癌的病理特徵,將乳癌分為零至Ⅳ期(詳見表 2-1-1)。 表 2-1-1 AJCC 乳癌分期 分期. TNM 系統. 說明. 零期. Tis, N0, M0. 癌細胞侷限在乳小葉、乳腺管內,又稱為原 位癌。. 第Ⅰ期 A. T1, N0, M0. 腫瘤≦2 公分,無淋巴結及遠處器官轉移。. 第Ⅰ期 B. T0/T1, N1mi, M0. 腫瘤≦2 公分,1~3 顆腋下淋巴結有顯微轉 移,無遠處器官轉移。. T0/T1, N1, M0. 腫瘤≦2 公分,1~3 顆腋下淋巴結有轉移,無 遠處器官轉移。. T2, N0, M0. 腫瘤>2 公分至≦5 公分,無淋巴結有轉移, 無遠處器官轉移。. T2, N1, M0. 腫瘤>2 公分至≦5 公分,1~3 顆腋下淋巴結 有轉移,無遠處器官轉移。. T3, N0, M0. 腫瘤>5 公分,無淋巴結有轉移,無遠處器官 轉移。. T0 to T2, N2, M0. 腫瘤≦5 公分,4~9 顆腋下淋巴結有轉移,無 遠處器官轉移。. T3, N1/N2, M0. 腫瘤>5 公分,1~9 顆腋下淋巴結有轉移,無 遠處器官轉移。. T4, N0 to N2, M0. 腫瘤侵犯到胸壁或皮膚,0~9 顆腋下淋巴結有 轉移,無遠處器官轉移。. 第Ⅲ期 C. Any T, N3, M0. 腫瘤侵犯的任何程度,≧10 顆腋下淋巴結轉 移,或蔓延到鎖骨以上、以下之淋巴結,無 遠處器官轉移。. 第Ⅳ期. Any T, AnyN, M1. 腫瘤侵犯的任何程度,淋巴結有或無轉移情 形,出現遠處器官轉移。. 第Ⅱ期 A. 第Ⅱ期 B. 第Ⅲ期 A. 第Ⅲ期 B. 備註: Tis-原位癌,包括乳小葉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LCIS) 、乳腺管原位 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與柏哲德氏症(Paget's Disease)。 N1mi-1~3 顆腋下淋巴結有顯微轉移。 5.
(15) 乳癌相關治療 乳癌的治療可分為局部治療(Local therapy)與全身性治療(Systemic therapy)。 局部治療包括外科手術及放射線治療;全身性治療包括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及 標靶治療(ACS, 2012) 。國內資料統計乳癌個案接受治療情形,以接受手術治療 者最多,佔91.46%;其次為化學治療,佔68.14%;荷爾蒙治療為第三位,佔60.56% (國健局,2012) 。乳癌患者即使接受手術治療後,癌細胞仍可能會由乳房擴散、 附著、蔓延至其他組織或器官,經過一段時間後可能會復發,術後為了減少癌症 的復發機率,乳癌病人手術後仍需要接受其它額外的治療,稱為術後輔助性治療, 其包括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等(國衛院,2004;ACS, 2012)。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2012)依乳癌期別不同其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表2-1-2)。 表 2 - 1 - 2 NCCN 乳癌治療方式 乳癌期別 零期. 治療方式. LCIS. 手術治療. DCIS. 手術→考慮術後放射線治療 →若為單側乳癌且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 術後可行荷爾蒙治療. 第Ⅰ期、第Ⅱ期與 第Ⅲ期 A-T3N1M0. 術前化學治療→手術; 手術→術後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若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術後可行荷爾蒙治療; 若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為陽性,術後可行 標靶治療。. 第Ⅲ期 A-T0N2M0. 術前化學治療(效果差)→考慮行放射線治療; 術前化學治療(效果佳)→手術+術後放射線治療 →考慮術後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 T1N2M0 T2N2M0 T3N2M0 第Ⅲ期 B 第Ⅲ期 C 第Ⅳ期與乳癌復發. 局部復發(local recurrence)或區域復發(regional recurrence)行手術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考慮行化學治 療、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 6.
(16) 乳癌的外科手術(Surgery, Operation)是治療最重要的一環,其目的是將腫 瘤組織切除及腋下淋巴結廓清,以能完全切除病灶為原則。目前乳癌手術方式主 要包括乳房保留手術(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BCS)、根除性乳房切除手術 (Mastectomy)、改良式全乳房根除術(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MRM)及 淋巴廓清術(Lymph node dissection)。手術常見的副作用及症狀為疼痛、腫脹、 壓痛、結痂、流血及感染等(國衛院,2004;ACS, 2012)。台灣這一百多年來 乳癌手術的進展,由傳統根除性乳房切除手術同時做腋下淋巴清除術(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到現今以乳房保留手術合併前哨淋巴結摘除術(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為主流。對於早期的乳癌且無腋下淋巴感染的患者,手術 外合併前哨淋巴結摘除術,可以減少傳統的腋下淋巴腺廓清除術所造成的合併症, 包括腋窩皮下積水、上肢淋巴水腫、感覺神經麻痺與疼痛等。(國衛院,2004; 郭文宏、張金堅,2006;ACS, 2012; Nori et al., 2007)。乳癌經過手術治療後並 不代表已完全根治痊癒,即使開刀過程中沒有發現腋下淋巴結轉移的病人,仍可 能有肉眼看不見的癌細胞顯微轉移,藉由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治療、放射線治療 及荷爾蒙治療可將隱藏的腫瘤細胞殺死,以減少日後乳癌的復發率(國衛院,2004; ACS, 2012)。 化學治療(Chemotherapy)即為利用化學藥物,經由注射或口服進入血液循 環,阻礙癌細胞分裂而達到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方法。但同時也會對一些生長速度 較快的正常細胞造成傷害,也就是所謂的化療副作用,包括經期改變或停經、心 臟損傷、神經病變及手足症候群(末梢麻木、刺痛、紅腫與灼熱感等) 、Chemo brain (認知功能、記憶力、專注力減退)等。常見其他的症狀包括掉髮、口腔潰瘍、 食慾改變、噁心、嘔吐、感染、疲憊及容易出血或瘀青等(國衛院,2004;ACS, 2012) 。依不同化療藥物,常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以二到三周為一次治療週期, 整個療程約三到六個月。一般常見使用多種的藥物合併治療,如CMF (Cyclophosphamide, Methotrexate, and 5-Fluorouracil)、CAF(Cyclophosphamide, 7.
(17) Adriamycin, and 5-Fluorouracil )、AC(Adriamycin, and Cyclophosphamide)及 EC(Epi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等,而對於高風險復發、淋巴結轉移的 乳癌,也常加上紫杉醇類藥物,如Paclitaxel(Taxol)、Docetaxel(Taxotere)(莊 岳泉、趙袓怡,2008;國衛院,2004;ACS, 2012)。 荷爾蒙治療(Hormone therapy)是另一種全身性治療,常被作為術後輔助性 治療。荷爾蒙治療頇服用藥物五年甚至長達十年,若能阻斷其女性荷爾蒙的作用, 就能有效抑制乳癌的成長及降低復發率(國衛院,2004;ACS, 2012)。而決定 是否使用荷爾蒙療法之條件是乳癌細胞必頇有荷爾蒙接受體,可依據病理切片分 析雌激素接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或黃體素接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 PR)是否有表現來判斷。若患者腫瘤細胞同時有ER及PR之陽性表現(ER+及PR +),則使用荷爾蒙治療獲得緩解的機率約75%~80%;若只有ER表現沒有PR之 陽性表現(ER+及PR-),其緩解機率約25%~30%;若沒有ER表現而有PR之 陽性表現(ER-及PR+),其緩解機率約40%~45%;即使兩者均無表現(ER -及PR-),仍有<10%之病人可達到緩解,大約有四分之三的乳癌患者其腫瘤 細胞有ER或PR表現,因此絕大部分的病人均有機會接受荷爾蒙治療(國衛院, 2004;ACS, 2012)。目前針對乳癌荷爾治療機轉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抑制 女性荷爾蒙分泌的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er, AI),但只能抑制 停經後婦女卵巢分泌雌激素,因此為停經後婦女的輔助性荷爾蒙治療之第一線用 藥,此類代表藥物為Letrozole(Femara),常見副作用與症狀有肌肉疼痛、關節 不適與疼痛、骨質疏鬆症等。第二類是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SERMs),拮抗女性荷爾蒙與ER結合,此類代表藥 物是Tamoxifen,停經前、後的婦女均適用,因此為臨床上使用最普遍,常見副 作用與症狀為更年期症狀(熱潮紅、夜裡盜汗、陰道乾燥或分泌物多、情緒不穩)、 肌肉關節疼痛或腫脹、子宮內膜增生、血栓容易形成等。第三類則是直接破壞 ER作用,常用於乳癌轉移的病人,最新的藥物為Fulvestrant,常見副作用與症狀 8.
(18) 為更年期症狀及血栓容易形成(國衛院,2004;饒坤銘,2008;ACS, 2012; Gupta, et al., 2006; Jones & Buzdar, 2004)。 放射線治療(Radiation therapy)是以一種可破壞癌細胞的高能量射線,照 射乳房、腋下淋巴結或胸壁處,以降低乳癌復發機率。常用於手術邊緣有殘存癌 細胞(如行乳房保留手術者)、乳房腫瘤大於五公分者或癌細胞轉移到三個以上 的淋巴結者。乳癌手術後直到組織癒合後(約一個月)才開始放射線治療,若術 後需要化療者,則放射線治療往往延至化療完成後才開始。常見的放射線治療療 程為一週五天,持續五到六週,共約25天至30天不等。在照射過程中,患者通常 無任何不適感,當治療約三週後,照射部位的皮膚開始出現潮紅現象。第四週皮 膚出現癢及灼熱感,第五週皮膚有可能出現局部破皮之情形。在高能量的射線照 射下,可能造成臂神經叢病變,而出現手臂麻木、疼痛及無力等現象。而其它常 見的副作用還包括疲憊、照射處皮膚腫脹、淋巴水腫等(國衛院,2004;ACS, 2012)。. 第二節 症狀困擾 症狀困擾定義與症狀理論 根據Merriam-Webster字典(2012)中定義「症狀」是廣泛的指身體受到疾 患存在時個體的反應表現。症狀是一個複雜的現象,為個體的主觀經驗與感受, 反映出身體、心理、感覺與認知對疾病或治療產生的反應,進而影響個人的生活 品質(Cimprich, 1999; M. Dodd et al., 2001; Hegyvary, 1993; Parker, Kimble, Dunbar, & Clark, 2005)。症狀困擾(Symptom distress)最早的定義是指「病人主訴在疾 病過程中所經歷的症狀,其造成身體不適的程度」(McCorkle & Young, 1978)。 學者Armstrong(2003)認為症狀困擾是指「個人對於特定症狀的不適程度」。 在症狀理論中,學者Lenz, Suppe, Gift, Pugh, & Milligan(1995)提出不適症狀理 論(Theory of Unpleasant Symptoms),此理論說明症狀包括症狀性質、嚴重程 9.
(19) 度、困擾程度與持續時間,而一些相同的因素可同時影響許多不同的症狀,因此 症狀是很少單一出現,常為多個症狀一起發生。此理論主要涵蓋三大部分:影響 症狀因素、症狀經驗及症狀造成結果。影響症狀的因素有三項,包括生理、心理 及情境因素,而不同的因素影響造成不同的個人症狀經驗。最後,症狀經驗會影 響個體的功能狀態(如角色功能)、認知功能(如問題解決)及生理狀態(如活 動程度)。於1997年,相同的學者再更新此理論,強調影響症狀的因素是相互關 連,而且不同症狀之間也會彼此交互影響,而症狀造成的結果會回饋影響症狀因 素與症狀經驗,症狀經驗會回饋影響症狀因素(Lenz, Pugh, Milligan, Gift, & Suppe, 1997; Lenz, Suppe, Gift, Pugh, & Milligan, 1995)。. 乳癌病人相關症狀 乳癌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療產生許多不同的症狀與副作用。乳癌婦女接受外科 手術治療研究中,國內學者陳美芳、馬鳳歧(2004)對 130 位接受手術兩年內的 乳癌婦女進行研究,發現手術後引起的症狀困擾包括身、心與社會,而且這些困 擾是相互影響的,患者面臨的身體症狀包括疲倦、虛弱、手術側手臂發麻、手術 部位感覺異常。心理困擾包括混亂困惑、緊張、焦慮、生氣、敵意。社會功能以 社交及工作方面的困擾最大。 乳癌婦女接受化學治療的研究中,阮瓊慧學者(2010)探討 74 位乳癌婦女 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期間,研究發現患者出現最嚴重的前五項症狀依次為擔憂、 覺得難過、掉髮、覺得焦躁不安與噁心。而盛行率最高的五項症狀分別為擔憂、 覺得難過、口乾、缺乏活力與噁心。Schlatter & Cameron 的研究發現 40 位乳癌 婦女接受化療期間出現頭痛、食慾不振、口腔疼痛及情緒問題,包括焦慮、憂鬱 及憤怒。Ganz 等學者(2011)研究 558 位乳癌婦女發現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出 現噁心、陰道乾燥、性交疼痛、肌肉骨骼問題及體重問題。乳癌婦女接受化學治 療前、中與末期間,其疲憊發生率及嚴重度於開始化療後顯然增加,化療後第一 10.
(20) 至第二天達高峰,之後逐間下降直到下一個療程(張藖鏸,2009;龔曉萍,2000)。 乳癌婦女接受荷爾蒙治療或化學治療研究中,Gupta 等學者(2006)探討 200 位乳癌婦女術後行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的患者,其研究結果發現多數患者出現 更年期症狀,包括睡眠困難(86%) 、熱潮紅及盜汗(85%) 、記憶力減退(77%)、 肌肉關節不適(72%)、緊張易怒(61%)與性生活改變(60%)等症狀,而有 66%的婦女表示更年期症狀會影響其生活品質。另外也有學者研究發現,接受化 學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的婦女出現熱潮紅、夜裡盜汗症狀,與睡眠障礙相關,並影 響生活品質(Carpenter et al., 2004; Hunter, et al., 2004)。Glaus 等學者(2006)探討 接受荷爾蒙治療乳癌婦女的更年期症狀,發現患者最常見的五個更年期症狀為熱 潮紅(70%) 、疲憊(46%) 、體重增加(45%) 、陰道乾燥(34%)及性欲降低(29%), 而當中以疲憊的症狀程度為最嚴重。 乳癌婦女接受多樣相關性治療研究中,Bender et al.學者(2005)研究接受乳 癌相關治療的婦女,包括早期到第四期患者共 154 位,其結果發現最常見的五個 症狀為難以入睡(89.0%) 、疲憊(83.1%) 、熱潮紅(78.9%) 、焦慮與緊張(78.6%) 及夜裡盜汗(75.8%)。學者 Rosedale(2009)研究 13 位接受乳癌手術及相關治 療一年至 18 年的婦女,其結果顯示症狀之展現包括疼痛、缺乏活力、肢體活動 障礙、認知障礙、性習慣改變及淋巴水腫。Janz et al.(2007)研究乳癌術後接受 放射線治療、輔助性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的 1372 位婦女,其成果提出最常見 的症狀是疲累(75.5%),其後依次為感覺需要休息(66.2%)、熱潮紅(62.3 %)、睡眠障礙(57.1%)及感覺乳房疼痛(52.5%),其中疲憊症狀對乳癌婦 女的生活品質影響最大。 綜合以上述文獻可知,乳癌病患因接受不同輔助性治療後產生許多不同症狀, 包括身、心、靈與社會,而且症狀會因為不同治療或隨著時間而改變。手術導致 疲倦、手臂感覺活動異常、緊張、焦慮等症狀;化學治療導致噁心、食慾不振、 疲憊、陰道乾燥、性生活改變等症狀。荷爾蒙治療導致熱潮紅、盜汗、睡眠障礙、 11.
(21) 記憶力減退、性生活改變等症狀。. 第三節 疲憊 疲憊在癌症病人接受治療過程中有很高的盛行率,約有 70%~100%的病人出 現疲憊症狀。對於癌症病人,疲憊可能是癌症本身、癌症治療或其他因素所引起。 疲勞可能會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影響病人的情緒、認知功能、工作、日常生活、 自我照護、休閒娛樂和人際關係等(ACS, 2011; NCCN, 2012) 。以下分別介紹疲 憊定義及乳癌婦女的疲憊。 疲憊定義 疲憊(fatigue)是一多層面且複雜的概念,是身體、心理和情感上出現疲累 (tired)的感覺,即缺乏能量做平常時想做或可以做的事情(ACS, 2011)。Nail (2002)認為疲憊是一種自我感覺疲倦的感受(Nail, 2002)。Ream & Richardson (1996)定義疲憊,「為主觀的感受、不愉快的症狀,個體經歷疲倦(tiredness) 到精疲力盡(exhaustion)不同程度的不適感,並影響個體的正常活動及功能」 (Ream & Richardson, 1996)。北美護理診斷學會將疲憊定義為「是一種令人無法 承受、持續的耗竭感以及體能與心智活動能力降低」,使個體幾乎無法完成各種 社會角色,對病人的生活、工作及家庭有深遠的影響(蔡素華、歐嘉美、程仁慧, 2009) 。NCCN(2012)定義癌症相關疲憊(Cancer-related fatigue) 「為一種因癌 症或其相關治療引起身體、情緒或認知上疲倦或精疲力盡的感覺,而影響到病人 日常活動或干擾生活功能」。李碧娥、林秋菊(2002)說明疲憊的前因為個體遭 受疾病或壓力等因素,而導致身體、心理及認知上的能量無法有效利用或持續衰 弱。疲憊的結果是個體的需求無法獲得滿足,而導致身體、心理及認知等功能減 退、無法正常生活與工作,即為個體處於能量不平衡的狀態。對於疲憊的定義性 特徵包括身體與心理持續疲弱及耗竭、身體或心理活動能力降低、能量不平衡無 法達安適狀態。綜合以上文獻所述,疲憊是多層面且多導因的,是一種主觀感受 12.
(22) 到不愉快的疲倦感,使身體與心智活動能力降低,而影響個體正常生活功能。. 乳癌婦女的疲憊 疲憊症狀很少單一出現,常見與其它症狀同時出現,如疼痛、憂傷、睡眠障 礙等。疲憊為癌症病人最常見的主訴,約有70%~100%的癌症病人出現疲憊症狀 (NCCN, 2012) 。在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中,有75%至100%會有疲倦及虛弱的感 受(Stein, Martin, Hann, & Jacobsen, 1998),而在乳癌患者研究中,發現58%~94% 病人出現疲憊症狀,且對接受乳癌治療婦女的生活品質影響最大(張藖鏸,2009; 龔曉萍,2000;de Jong, Candel, Schouten, Abu-Saad, & Courtens, 2004; Janz, et al., 2007) 。學者Byar, Berger, Bakken, & Cetak(2006)研究25位接受化學治療的stage I與stage II乳癌婦女,出現中等程度的疲憊情形,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但症狀 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漸漸減輕,而疲憊症狀常與其他症狀一起出現,包括疼痛、睡 眠障礙、噁心、注意力下降、焦慮與憂鬱等。學者de Jong等人(2004)對157位 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乳癌婦女的疲憊調查,其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根除性乳房切除 手婦女的疲憊程度較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婦女的疲憊程度高,並發現使用不同化學 藥物治療的病人其疲憊程度與變化也不同。使用CMF的病人在完成化療後第四 週的疲勞程度最高,在化療後第12週期疲憊程度最低,而使用Adriamycin的病人 在化療第一次週期出現最高的疲憊程度。Bower等學者(2000)橫斷性研究1957 位接受化學治療或合併接受放射線治療乳癌患者,其結果發現三分之一的病人出 現嚴重的疲憊症狀,且伴隨著較高程度的憂鬱、疼痛與睡眠障礙,患有疲憊症狀 的病人受到更年期症狀困擾的程度較高。除此之外,經多變量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is)發現憂鬱與疼痛為預測疲憊最強的因子。Glaus等學者(2006)探討接受 荷爾蒙治療乳癌婦女,提出疲憊伴隨著更年期症狀(熱潮紅、體重增加、疲累、 陰道乾燥及性欲降低) ,且彼此間有顯著的相關性。Gaston-Johansson et al.(1999) 研究接受手術及化學治療的乳癌婦女,探討症狀群集(疲憊、疼痛及憂鬱)對健 13.
(23) 康狀態的影響,此結果指出乳癌婦女出現疲憊(91%) 、疼痛(47%)及憂鬱(54%) 之症狀,疲憊與疼痛及憂鬱皆有顯著相關性(p<.001) ,且疲憊對健康狀態的影 響甚劇。學者So et al.(2009)研究215位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乳癌婦女, 其結果顯示出現疲憊症狀者佔88%,多數為輕度到中等程度的疲憊,且疲憊與疼 痛、焦慮及憂鬱具顯著相關性(p<.001) 。趙慧玲、黃惠如、謝碧晴與蘇慧芳 (2013) 探討癌症病人情緒困擾中了解乳癌患者較其他癌症族群(子宮頸癌、結直腸癌) 焦慮及憂鬱情緒困擾情形嚴重(趙慧玲, 黃惠如, 謝碧晴, & 蘇慧芳, 2013). 疲憊評估工具 簡明疲憊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 BFI)是由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所發展出 來,適用於評估各種癌症族群的疲憊症狀。測量患者疲憊症狀嚴重程度及其干擾 日常生活活動功能的嚴重程度,其中內容有九個評估項目所組成,共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以現在、過去24小時內一般疲勞程度及最勞累程度三個項目,描述癌症 患者正常清醒時之疲憊困擾嚴重程度。第二部分以六個評估項目描述過去24小時 內發生的疲憊在不同層面的影響程度,包括日常一般活動、情緒、行走能力、正 常工作、與他人關係及享受生活方面的影響程度,此量表為0分至10分的11點計 分方式(11-Point Likert Scale)進行測量,再依BFI分數1到4分屬輕度疲憊,5到6 分屬中度疲憊,7到10分屬重度疲憊症狀程度或疲憊對生活干擾程度(Mendoza et al., 1999)。台灣版簡明疲憊量表(BFI-Taiwan Form)是由國內學者張愛萍所翻譯, 其疲憊強度與生活干擾強度Cronbach’s α為0.89與0.91,再測信度r = 0.80與0.97 (張,2003)。. 14.
(24) 第四節 類更年期症候群 類更年期症候群與相關研究 「更年期」是女性生殖機能逐漸退化,卵巢的雌激素與黃體素分泌減少,而 使月經週期停止,大多發生在45至55歲。此階段婦女可能感受許多更年期相關症 狀,這些症狀稱為「類更年期症候群」,平均症狀持續時間約四至五年(阮正雄, 2011;Nelson, 2008)。類更年期症候群可分為心理與生理症狀。心理症狀包括焦 慮與憂鬱,而生理症狀有身體症狀,包括頭痛、暈眩、虛弱、肢體感覺麻木或刺 痛、肌肉關節疼痛、呼吸困難。血管舒縮相關症狀,包括熱潮紅、夜間盜汗;生 殖與泌尿道症狀,包括陰道乾燥、會陰搔癢、性慾降低、性交疼痛或困難、頻尿、 急尿、夜尿、尿失禁與泌尿道感染等(Blake, 2006; Nelson, 2008)。除此之外,還 有其它相關症狀,如疲憊、睡眠障礙、體重增加、認知功能改變等(Murthy & Chamberlain, 2012; Nelson, 2008)。 乳癌患者為了抑制乳癌的成長及降低復發率,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而破壞卵 泡發育、成熟,或是接受輔助性荷爾蒙治療後阻斷其女性荷爾蒙的作用,因此治 療中患者常面臨更年期症狀,如熱潮紅、陰道乾燥、睡眠障礙、泌尿系統問題、 性交疼痛及骨質流失(Knobf, 2006; NAMS, 2013 )。Gupta等學者(2006)探討乳 癌婦女術後行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的患者,其結果發現多數患者出現更年期症 狀,包括睡眠困難、熱潮紅及盜汗、記憶力減退、肌肉關節不適、緊張易怒、性 生活改變等症狀。Glaus等學者(2006)探討接受荷爾蒙治療乳癌婦女的更年期 症狀,其成果指出患者最常見的五個更年期症狀為熱潮紅、疲憊、體重增加、陰 道乾燥及性慾降低。Ganz等學者(2011)研究558位乳癌婦女,了解接受化學治 療的患者會出現噁心、陰道乾燥、性交疼痛、肌肉骨骼問題及體重問題。Bender et al.學者(2005)研究154位接受乳癌相關治療的婦女,結果發現最常見的五個 症狀為難以入睡、疲憊、熱潮紅、焦慮與緊張及夜裡盜汗。Janz et al.(2007)研 究乳癌術後接受放射線治療、輔助性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的1372位婦女,提出 15.
(25) 最常見的症狀是疲累,其次是感覺需要休息、熱潮紅、睡眠障礙及感覺乳房疼痛。. 更年期症狀評估工具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Trial Symptom Checklist(BCPTSC)為18項測量停 經相關症狀的量表,由美國學者開發以用於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測量Tamoxifen使用者在過去四週的生活中,常見的生理與心理症 狀困擾程度,後續仍常用於一般乳癌患者的研究(Ganz et al., 2000; NAMS, 2013)。 BCPTSC共有18個評分項目,可分為八部分,包括熱潮紅、噁心、膀胱控制、陰 道問題、肌肉骨骼疼痛、認知問題、體重問題與手臂問題,以0分至4分的五點計 分方式(5-Point Likert Scale) ,0分表示「完全沒有困擾」 ,1分表示「困擾程度有 一點」 ,2分表示「困擾程度普通」 ,3分表示「困擾程度相當多」 ,4分表示「困擾 程度非常多」 ,各題文字敘述簡而易動,能夠快速作答,作答時間約2~3分,本工 具應用於過去乳癌的研究中顯示良好的內在一致性信度,其Cronbach’s α為 0.81(Stanton, Bernaards, & Ganz, 2005)。. 第五節 焦慮與憂鬱 焦慮與憂鬱及其相關研究 焦慮(anxiety)詞源自於拉丁文 Anxius,意思為「窒息」,指心中覺得憂慮、 擔心或不安之感覺(Mcneil,Turk, & Ries, 1994)。另一位學者也指出,焦慮是一種 不確定的感覺,讓人感覺到無希望的情緒(Gail , 2005)。北美護理診斷學會將 焦慮定義為「是一種主觀的憂慮及壓力感,此象徵為生理的激發與行為的改變, 而個體不知道或不確定焦慮的來源」 ,焦慮一向被描述為一種模糊、不安的擔心、 緊張或痛苦的感覺,也無法切確指出壓力的來源(周幸生、程仁慧,2009)。焦 慮的定義性特徵包含(一)是一種莫名擔心、憂慮的主觀自我感受、(二)是一 種不確定、模糊害怕不安的感覺、(三)常伴隨不自在且不快樂的負向情緒反應 16.
(26) 與(四)是一種坐立不安或手足無措的行為表現(徐莞雲、陳筱瑀,2008)。綜 合以上文獻所述,筆者認為焦慮是「一種主觀感受到憂鬱、不確定及壓力感,無 法確定其來源為何,而引發個體生理、心理或行為改變」。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指出憂鬱的特徵是憂傷、 失去興趣或樂趣、感受有罪或低自我價值感、睡眠不安、食慾不振,疲倦與注意 力不集中(WHO, 2013)。美國精神科協會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四版(DSM-IV) 指出,出現下列一項者為憂鬱心情,若出現五項以上者(頇包含下列第一及二項) 且有行為功能改變,則為憂鬱症。其項目包括(一)每天出現憂愁情緒、(二) 對大部份甚至全部的活動失去興趣、(三)體重減輕或增加、(四),食慾減少 或是增加、(五)失眠或嗜睡、(六)動作激動或遲鈍的現象、(七)疲勞或失 去活力、(八)無價值感或罪惡感、(九)注意力減退或猶豫不決與(十)反覆 有自殺念頭(孔繁鐘,2010)。綜合以上文獻所述,筆者認為焦慮是「當個體接 受壓力或威脅時,產生憂愁的情緒、對事物失去興趣,引發個體產生負面的思考 與行為」。 許多研究發現,接受乳癌相關治療的患者常出現焦慮與憂鬱情形。學者 Schlatter & Cameron(2010)之研究發現40位乳癌婦女接受化療期間出現頭痛、 食慾不振、口腔疼痛及情緒問題,包括焦慮、憂鬱及憤怒。學者Bender et al.(2005) 研究不同期別的乳癌婦女,包括early stage至stage IV的乳癌,其結果指出患者出 現的症狀群集除了生理與認知問題外,情緒問題皆包括焦慮、緊張與憂鬱。學者 Byar, et al.(2006)研究25位接受化學治療的stage I與stage II乳癌婦女,發現治療 初期出現最嚴重的症狀為焦慮,而在第四次化療療程時最嚴重的症狀為憂鬱。學 者So et al.(2009)研究215位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乳癌婦女,其成果顯 示出現焦慮症狀者佔21%;出現憂鬱症狀者佔36%,且焦慮與憂鬱具顯著相關性。 在學者Lueboonthavatchai (2007)的研究中,300位乳癌婦女有19.0%之患者出 現焦慮症狀且有16.7%之患者出現憂鬱症狀。而影響焦慮與憂鬱的因素包括心理 17.
(27) 因素(社會支持、家庭關係與功能、問題解決能力)、疼痛、呼吸道症狀與疲憊 症狀(p< 0.01)。. 焦慮與憂鬱評估工具 醫院焦慮與憂鬱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源自 Zigmond及Snaith(1983)所發展,主要為測量臨床病人焦慮與憂慮狀態,並做 為情緒障礙嚴重度的評估。此量表是一個自我評估量表,共包括14個項目,其中 7題為焦慮問題,另外7題為憂鬱問題,採0分至3分的四點計分方式(4-Point Likert Scale),總分介於0~21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或憂鬱程度越高。Zigmond及 Snaith(1983)建議低於8分為正常,得分為8~10分為焦慮或憂鬱疑似病例,大於 或等於11分則有焦慮或憂鬱的情況。而國內學者於1999年將此量表翻譯成中文版 進行研究,其焦慮與憂鬱之次量表的Cronbach’s α分別為0.82與0.77,具有高度內 在一致性,一周後再測信度的 r =.64~.83(p <0.01),顯示此問卷具有良好的穩 定度(陳佩英等,1999)。國內連金延等學者(2010)將HADS用於乳癌婦女接受 化學治療的研究工具測詴,顯示Cronbach’s α值為0.84。. 18.
(28) 第六節 研究問題 一、接受輔助性治療之乳癌婦女術後三個月、六個月及十二個月的疲憊、類更年 期症候群、焦慮與憂鬱的症狀分佈與變化。 二、術後疲憊、類更年期症候群、焦慮與憂鬱之預測因子。. 第七節 研究假設 一、接受輔助性治療之乳癌婦女術前、術後三個月、六個月及十二個月的疲憊、 類更年期症候群、焦慮及憂鬱與術前有顯著的差異。 二、人口社經、癌症分期與治療、類更年期症候群、焦慮與憂鬱能預測疲憊程度 與生活干擾程度。 三、人口社經、癌症分期與治療、類更年期症候群能預測焦慮與憂鬱程度。 四、人口社經、癌症分期與治療能預測類更年期症候群。. 19.
(29) 第八節 研究架構. 人口社經 疾病治療特性. 術前. 術後. 疲憊. 疲憊. 類更年期症候群. 類更年期症候群. 焦慮與憂鬱. 焦慮與憂鬱. 圖 2-8-1 研究架構. 20.
(30) 第九節 名詞界定 乳癌婦女 概念性定義:乳癌是乳房的乳腺管細胞或是腺泡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繁殖 所形成之惡性腫瘤(國衛院,2004)。 操作性定義:依據臨床檢查與病理報告,由某醫學中心乳房專科醫師診斷為 乳癌者,且其分期不能晚於 stage III 的女性。. 乳癌治療 概念性定義:乳癌治療可分為局部治療與全身性治療。局部治療包括外科手術及 放射線治療,全身性治療包括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術後為了減少 癌症的復發機率,乳癌病人手術後仍需要接受其它額外的治療(ACS, 2012)。 操作性定義:藉由查閱病歷資料,得知乳癌患者接受相關治療,包括手術治 療、 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治療等。 疲憊 概念性定義:疲憊是身體、心理和情感上出現疲累的感覺,代表缺乏能量做平常 時想做或可以做的事情(ACS, 2011)。 操作性定義:本研究係指學者張愛萍(2003)翻譯的台灣版簡明疲憊量表 (BFI-Taiwan Form)作為評估,測量患者疲憊症狀嚴重程度及其干擾日常生活 活動功能的嚴重程度。其中內容有九個評估項目所組成,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 分以現在、過去24小時內一般疲勞程度及最勞累程度三個項目,描述癌症患者正 常清醒時之疲憊困擾嚴重程度,第二部分以六個評估項目描述過去24小時內發生 的疲憊在不同層面的影響程度,包括日常一般活動、情緒、行走能力、正常工作、 與他人關係及享受生活方面的影響程度,此量表為0分至10分的11點計分方式 (11-Point Likert Scale)進行測量,再依分數1到4分屬輕度疲憊,5到6分屬中度 疲憊,7到10分屬重度疲憊症狀程度或疲憊對生活干擾程度。 21.
(31) 類更年期症候群 概念性定義:更年期是女性生殖機能逐漸退化,卵巢的雌激素與黃體素分泌減少, 而使月經週期停止,此階段婦女可能感受許多更年期相關症狀,稱為「類更年期 症候群」,可分為心理與生理症狀。心理症狀包括焦慮與憂鬱,而生理症狀有身 體症狀,包括頭痛、暈眩、虛弱、肢體感覺麻木或刺痛、肌肉關節疼痛、呼吸困 難。血管舒縮相關症狀,包括熱潮紅、夜間盜汗;生殖與泌尿道症狀,包括陰道 乾燥、會陰搔癢、性慾降低、性交疼痛或困難、頻尿、急尿、夜尿、尿失禁與泌 尿道感染等(阮正雄,2011;Blake, 2006; Nelson, 2008;)。 操作性定義:本研究係指美國學者開發的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Trial Symptom Checklist(BCPTSC) ,此為 18 項測量停經相關症狀的量表,測量使用 Tamoxifen 患者在過去四週的生活中,常見的生理與心理症狀困擾程度,(Ganz, et al., 2000; NAMS, 2013)。此量表中共有 18 個評分項目,可分為八部分,包括熱潮紅、噁 心、膀胱控制、陰道問題、肌肉骨骼疼痛、認知問題、體重問題與手臂問題,以 0 分至 4 分的五點計分方式(5-Point Likert Scale)。 焦慮與憂鬱 概念性定義:焦慮是一種不確定的感覺,讓人感覺到無希望的情緒(Gail , 2005)。 憂鬱的特徵是憂傷、失去興趣或樂趣、感受有罪或低自我價值感、睡眠不安、食 慾不振,疲倦、注意力不集中(WHO, 2013)。 操作性定義:本研究係指Zigmond及Snaith(1983)所發展醫院焦慮與憂鬱量表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作為測量臨床病人焦慮與憂慮狀 態。此量表共包括14個項目,其中7題為焦慮問題,另7題為憂鬱問題,採0分至3 分的四點計分方式(4-Point Likert Scale),總分介於0~21分,分數越高表示焦慮 或憂鬱程度越高。. 22.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源自黃俊升、盧彥伸及邱秀渝研究團隊於北部某醫學中心之研究計 畫「接受輔助性乳癌治療婦女認知功能變化之縱貫性探討」,採次級資料分析做 為研究探討。該研究為三年期的前瞻性研究,研究對象追蹤時間至術後兩年期間, 以觀察新診斷的早期乳癌婦女接受輔助性治療前後的變化,藉由前瞻性觀察型的 研究設計,以追蹤婦女在接受化學治療或荷爾蒙輔助性治療前後認知功能變化及 其與健康生活功能之關係。 基於乳癌婦女期癌症的特質不同,個案接受治療的方式也不同。母計劃研究 設計為四組,組別設計以僅接受手術的乳癌婦女為對照組,比較接受化學治療或 荷爾蒙治療的婦女在治療前後的變化,包括單純接受化學療、單純荷爾蒙輔助治 療、化學治療合併荷爾蒙輔助治療等三種不同組合,共為四組。為了包含對照組 的手術治療病控制手術治療的的情緒影響,故治療前的 baseline 資料收集定於 手術前,做為治療後變化的基礎資料。為了讓研究婦女有足夠的治療暴露時間, 以確立治療的影響,時間設計最長的為輔助治療完成或接受輔助治療一年的治療 暴露時間,此時以術後兩年,故四組研究對象,不分組別,將追蹤至術後兩年。, 自術前(baseline)收集後,接著術後 3 個月、6 個月、12 個月、18 個月與 24 個月各追蹤資料收集一次。而本研究採次級資料分析,探討乳癌婦女在術前、術 後 3 個月、6 個月與術後 12 個月,接受不同輔助性治療其症狀分佈與症狀程度 變化。. 23.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 本研究以某醫學中心早期乳癌婦女為研究族群,採連續性立意取樣,於外 科病房招募術前的乳癌婦女,符合本研究收案條件的婦女將被邀請且詢問其參與 研究之意願。本研究收案條件及排除條件依母計劃設計,包括控制影響認知功能 的其他共變因子,如老化、精神疾病、腦神經轉移或疾病等。但影響乳癌症狀的 藥物,如止痛藥、抗憂鬱劑、鎮靜藥物等,為癌症病人常用之藥物,故不予以排 除,但將納入資料收集,做為統計分析之控制。因此樣本收案條件包含下列幾點: (一)年齡大於等於 20 歲且少於 65 歲。 (二)初次診斷為乳癌,尚未接受手術且術前期別診斷不能晚於 stage III 的女性。 (三)身心狀態可以完成問卷者。 排除條件依母計劃設計,包括下列幾點: (一). Stage IV 的乳癌婦女。. (二). 術前接受乳癌化學治療者。. (三). 具失智、精神疾病、腦部手術或相關疾病病史。. (四). 具肝衰竭或腎衰竭、肝硬化、心衰竭等急重症。. 原研究計劃自 2011 年 3 月開始招募收案,統計至 2013 年 2 月止,術前共招 募 183 人,因應個案返診時間及追蹤個案時間有些許誤差,術後第一次收案期間 為術後第三個月包含前後 14 天,術後第二次收案期間為術後第六個月包含前後 14 天,術後第三次收案期間為術後第十二個月包含前後 30 天。陸續完成收案人 數於術後三個月共 149 人,術後六個月共 140 人,術後十二個月共 139 人。乳癌 術後婦女依其疾病特性不同,所接受的術後輔助性治療種類也有不同,如圖 3-2-1。. 24.
(34) 圖 3-2-1 乳癌婦女在不同治療階段與接受不同治療的樣本數(N=158). 25.
(35) 第三節 倫理考量 母研究計劃經由北部某醫學中心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後(附件一),經 該相關醫護團隊的同意及協助下,由本研究人員至乳癌外科病房尋訪符合收案條 件之婦女,先對其說明本研究目的、方法、資料收集與過程,告知本研究可能帶 來的衝擊並說明參與本研究完全出於自願,在研究任何期間皆可隨時退出或拒絕 參加研究,其醫療權利及照護品質將不受影響,同時向病人說明本研相關資料與 結果僅供學術之用,研究資料由研究員妥善保管並不外流。問卷將以不記名方式 編碼,保護病人隱私。經個案同意收案後,簽署同意書,並請個案提供可聯繫之 電話號碼以便日後追蹤聯繫。. 第四節 收案過程 研究計劃經機構人體詴驗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即開始於乳房外科相關病房 中招募符合收案條件的乳癌婦女參與本研究,對於同意參與本研究之對象,經解 釋說明簽署同意書(附件二)之後,即開始第一次的資料收集,研究對象將追蹤 至術後兩年,自術前 baseline 第一次收案之後,術後 3、6、12、18 及 24 個月, 各追蹤資料一次。每次的資料收集由經過訓練後的研究助理來收集資料,與研究 對象採面對面的測量,除第一次資料收集於乳房外科相關病房之外,其他收案地 點將依個案當時接受治療的地點或個人喜好或方便而有所不同,其中可包括病房、 乳房醫學門診、化學治療室、研究對象家中或其他個案方便場所等。每次資料收 集與追蹤時,請研究對象進行蒙特利認知功能評估 MoCA、功能性健康 SF-36、乳 癌相關症狀、焦慮與憂鬱量表 HADS、疲憊量表 BFI 之測量,並隨著疾病與治療 時間的變化而更新問卷資料,每次資料收集約需 30~40 分鐘。為了增加資料收集 的完整性並減少個案流失率,研究過程中以電話與卡片問候、聯繫研究對象。為 了增進研究品質,定期舉行討論會議以增進資料收集的共識與釐清疑慮,並製作 26.
(36) 研究人員手冊以維繫研究對象招募與資料收集的標準化。本研究以該研究中術前 第一次收案為 baseline,並取其中術後 3 個月、6 個月與 12 個月的研究資料, 包括人口疾病治療相關資料、乳癌相關更年期症狀、疲憊、焦慮與憂鬱量表,進 行二級資料分析。.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測量工具包含乳癌相關更年期症狀、疲憊、焦慮、憂鬱與其人 口疾病治療相關資料,各資料所使用的工具說明如下。. 台灣版簡明疲憊量表(附件三) 源自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所發展出來簡明疲憊量表(BFI),於 2003 年由國 內學者張愛萍翻譯成台灣版簡明疲憊量表,適用於評估各種癌症族群的疲憊症狀, 共分兩個部分,其中由九個評估項目所組成。第一部分以現在、過去 24 小時內 一般疲勞程度及過去 24 小時內最勞累程度三個項目,描述癌症患者正常清醒時 之疲憊困擾嚴重程度。第二部分以六個評估項目描述過去 24 小時內發生的疲憊 在不同層面的影響程度,包括日常一般活動、情緒、行走能力、正常工作、與他 人關係及享受生活方面的影響程度,此量表為 0 至 10 的 11 點計分方式進行測量, 0 表示無疲憊或無影響,隨著症狀嚴重程度或影響日常生活程度,其分數續增加 至 10,表示個案能想像最疲勞或完全影響日常生活之程度。1 到 4 分屬輕度,5 到 6 分屬中度,7 到 10 分屬重度疲憊症狀程度或疲憊對生活干擾程度(Mendoza, et al., 1999)。國內學者測詴台灣版簡明疲憊量表,其疲憊強度與生活干擾強 度 Cronbach’s α 為 0.89 與 0.91,再測信度 r = 0.80 與 0.97(張愛萍, 2003)。. 27.
(37) 類更年期症候群量表(附件四) 美國學者發展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Trial Symptom Checklist(BCPTSC) 為18項測量停經相關症狀的量表,用於測量更年期患者及Tamoxifen使用者在過 去四週的生活中的症狀困擾程度,也常用於一般乳癌患者的研究中(Ganz, et al., 2000; NAMS, 2013)。此量表有18個評分項目,可分為八部分,包括熱潮紅、噁 心、膀胱控制、陰道問題、肌肉骨骼疼痛、認知問題、體重問題與手臂問題,以 0分至4分的五點計分方式進行測量,0分表示「完全沒有困擾」,1分表示「困擾 程度有一點」 ,2分表示「困擾程度普通」 ,3分表示「困擾程度相當多」 ,4分表示 「困擾程度非常多」,各題文字敘述簡而易動,能夠快速作答,應用於過去乳癌 的研究中顯示良好的內在一致性信度,其Cronbach’s α為0.81(Stanton, et al., 2005)。 於本研究中,欲測量研究對象之「類更年期症候群」,故經篩選後,利用此量表 中六大部分作為類更年期症候群之評分項目,包括熱潮紅、膀胱控制、陰道問題、 肌肉骨骼疼痛、認知問題與體重問題。. 醫院焦慮與憂鬱量表(附件五) 醫院焦慮與憂鬱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源自 Zigmond及Snaith(1983)所發展,為測量臨床病人焦慮與憂慮狀態(Zigmond & Snaith, 1983),此量表共包括14個項目,其中7題為焦慮問題,另外7題為憂鬱問 題,採0分至3分的四點計分方式,總分介於0~21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或憂 鬱程度越高,得分低於8分為正常,8~10分為焦慮或憂鬱疑似病例,大於或等於 11分則有焦慮或憂鬱的情況。而國內學者於1999年將此量表翻譯成中文版進行研 究,其焦慮與憂鬱之次量表的Cronbach’s α分別為0.82與0.77,一周後再測信度的 r =.64~.83(p <0.01) ,顯示此問卷具有高度內在一致性及良好的穩定度(陳佩英, et al., 1999)。. 28.
(38) 人口疾病治療相關資料(附件六) 此部分資料來源包括查閱病歷或訪問病人,其中包括研究對象個人社經 之資料、疾病診斷、癌症相關治療資料,細項內容中包含年齡、教育、婚姻、職 業、經濟、過去病史、慢性病史、婦科病史及其他藥物使用情況等。. 第六節 資料分析 問卷回收後經 Microsoft Excel 軟體進行編碼、建檔,選用 SPSS 18.0 統計套 裝軟體進行分析,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資料統計以次數分配(n) 、百分率(%) 、 平均值(Mean, M) 、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SD) 、符號等級檢定(Wilcoxon sign-rank test)、概似化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等 呈現乳癌患者的人口社經特性、疾病治療特性、疲憊、類更年期症候群、焦慮及 憂鬱之分佈情形與變化。依據資料屬性以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efficient)、獨立樣本 t 考驗(Independent t-test) 、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ANOVA) 、斯皮爾曼等級相關(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曼-惠特 尼 U 考驗(Mann-Whitney U Test)與克-瓦二氏檢定(Kruskal-Wallis Test)等統 計方法進行各變項相關分析(詳見表 3-6-1 至 3-6-2)。最後將分析出相關顯著因 子以 GEE 進行檢定。. 29.
(39) 表 3-6-1 研究目的與變項性質之統計方法 研究目的. 變項. 性質. 分組. 統計方法. 人口社經. 年齡. 連續. 以術前收案日期減去. 平均值、標準差. 特性. 疾病治療 特性. 教育程度. 次序. 婚姻狀況. 名義. 經濟狀況. 次序. 專職職業 過去病史. 名義 名義. 出生日期計算 小學或以下、國中或初 中、高中專科、大學或 以上 未婚、已婚、分居、 離婚、喪偶 全家年收入≦30萬 、 30 萬以上~70 萬、 70 萬以上~100 萬、 100 萬以上~150 萬、 150 萬以上 有、無 有、無. 月經週期 癌症分期 手術方式. 名義 次序 名義. 有、無 0、I、II、III MRM / Mastectomy、. 次數分配、百分率. 次數分配、百分率 次數分配、百分率. 次數分配、百分率 次數分配、百分率 次數分配、百分率 次數分配、百分率 次數分配、百分率. BCS / Wide Excision、. 疲憊分佈 情形與變 化. 化學治療 放射線治療 荷爾蒙治療. 名義 名義 名義. 疲憊程度. 連續. 生活干擾程度. 次序 連續. 次序. Mastectomy+Reconstruction 有、無 有、無 有、無 前三題題目加總後之 平均值 無、輕度、中/重度 後六題題目加總後之 平均值 無、輕度、中/重度. 30. 次數分配、百分率 次數分配、百分率 次數分配、百分率 平均值、標準差 Wilcoxon sign-rank test、GEE 次數分配、百分率 平均值、標準差 Wilcoxon sign-rank test、GEE 次數分配、百分率.
(40) 表 3-6-1 研究目的與變項性質之統計方法(續) 研究目的. 變項. 性質 分組. 統計方法. 類更年期. 熱潮紅. 連續 1.2 題加總後之平均值. 連續變項:. 次序 連續 次序 連續 次序 連續 次序 連續 次序 連續 次序. 無、輕度、中/重度 4.5 題加總後之平均值 無、輕度、中/重度 6.7 題加總後之平均值 無、輕度、中/重度 8~10 題加總後之平均值 無、輕度、中/重度 13~15 題加總後之平均值 無、輕度、中/重度 11.12 題加總後之平均值 無、輕度、中/重度. 平均值、標準差. 連續 單數題加總後之平均值. 平均值、標準差. 症候群分 佈情形與 變化. 膀胱控制 陰道問題 肌肉骨骼疼痛 認知問題 體重問題. 焦慮與憂 鬱分佈情 形與變化. 焦慮程度. Wilcoxon sign-rank test、GEE。 次序變項: 次數分配、百分率. Wilcoxon sign-rank test、GEE。 憂鬱程度. 次序 正常、疑似、中度、重度. 次數分配、百分率. 連續 雙數題加總後之平均值. 平均值、標準差 Wilcoxon sign-rank test、GEE。. 次序 正常、疑似、中度、重度. 31. 次數分配、百分率.
(41) 表 3-6-2 研究目的與不同變項特性之相關統計方法 研究目的. 自變項. 性質. 依變項. 性質 統計方法. 疲憊與人. 年齡. 連續. BFI. 連續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efficient、. 口社經特 性的相關 性. 教育程度(3項) 次序 婚姻狀況(2項) 名義 經濟狀況(3項) 次序 專職職業(2項) 名義. BFI.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連續 Kruskal-Wallis Test、. BFI. ANOVA 連續 Mann-Whitney U Test、. BFI. Independent t-test 連續 Kruskal-Wallis Test、. BFI. ANOVA 連續 Mann-Whitney U Test、 Independent t-test. 類更年期 症候群與 人口社經 特性的相 關性. 年齡. 連續. BCPTSC. 教育程度(3項) 次序. BCPTSC. 婚姻狀況(2項) 名義. BCPTSC. 經濟狀況(3項) 次序. BCPTSC. 專職職業(2項) 名義. BCPTSC. 焦慮與憂. 年齡. 連續. HADS. 鬱程度與 人口社經 的相關性. 教育程度(3項) 次序. HADS. 婚姻狀況(2項) 名義 經濟狀況(3項) 次序 專職職業(2項) 名義. HADS HADS HADS. 32. 連續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連續 Kruskal-Wallis Test 連續 Mann-Whitney U Test 連續 Kruskal-Wallis Test 連續 Mann-Whitney U Test 連續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連續 Kruskal-Wallis Test 連續 Mann-Whitney U Test 連續 Kruskal-Wallis Test 連續 Mann-Whitney U Test.
(42) 表 3-6-2 研究目的與不同變項特性之相關統計方法(續) 研究目的. 自變項. 性質. 依變項. 性質. 統計方法. 疲憊與. 月經週期(2項). 名義. BFI. 連續. Mann-Whitney U Test、. 連續. Independent t-test Kruskal-Wallis Test、. 連續. ANOVA Mann-Whitney U Test、. 連續. Independent t-test Mann-Whitney U Test、. 連續. Independent t-test Mann-Whitney U Test、. 連續. Independent t-test Mann-Whitney U Test、. 疾病治療 特性的相 關性. 癌症分期(4項) 手術方式(2項) 化學治療(2項) 放射線治療(2項) 荷爾蒙治療(2項). 次序 名義 名義 名義 名義. BFI BFI BFI BFI BFI. Independent t-test 類更年期 症候群與 疾病治療 特性的相 關性 焦慮與憂 鬱程度與 疾病治療 特性的相 關性. 月經週期(2項) 癌症分期(4項) 手術方式(2項). 名義 次序 名義. BCPTSC BCPTSC BCPTSC. 連續 連續 連續. Mann-Whitney U Test Kruskal-Wallis Test Mann-Whitney U Test. 化學治療(2項) 放射線治療(2項). 名義 名義. BCPTSC BCPTSC. 連續 連續. Mann-Whitney U Test Mann-Whitney U Test. 荷爾蒙治療(2項). 名義. BCPTSC. 連續. Mann-Whitney U Test. 月經週期(2項) 癌症分期(4項). 名義 次序. HADS HADS. 連續 連續. Mann-Whitney U Test Kruskal-Wallis Test. 手術方式(2項) 化學治療(2項) 放射線治療(2項) 荷爾蒙治療(2項). 名義 名義 名義 名義. HADS HADS HADS HADS. 連續 連續 連續 連續. Mann-Whitney U Test Mann-Whitney U Test Mann-Whitney U Test Mann-Whitney U Test. 33.
Dokumen terkait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gration of Tran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Western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aster
METHODS: Using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design, post-concussion syndrome, headache,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examined in 101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TBI pati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