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 分
實力評量 14 回
第 11 回 多元文化 年 班 號 姓名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 4 分,共 40 分)
( ) 1.所謂「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之間,互相接觸與影響,導致彼此互相刺激、學習、融 合或衝突的過程。本單元各篇章對於文化交流的看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知我者謂我心憂〉中認為傳統文化應該借鏡現代文化,因為時代不停演進,文化 必須與時俱進
(B)〈勸中壠泉漳和睦碑文〉中提出泉漳人必須堅守原來的價值觀,同時尊重原生地的 語言文化
(C)〈通俗與讀者〉提出通俗文化與讀者間的緊密關係,顯現了庶民對文化的影響
(D)〈抵抗「Fiesta」〉中認為要消弭三重文化間的差異,須在同一宗教下建立認同,才
有光明未來。
( ) 2.閱讀下文,判斷二十世紀新墨西哥省政府慶祝Fiesta的用意在於:
根據新墨西哥大學歷史學者威爾森的說法:這種節慶本是地方性活動,到了二十世 紀初,卻成為「國家化運動」的一個環節,亦即透過歷史性盛會來「創新傳統」,好讓 快速都市化與社會變遷下的國家,透過「歷史」而促進團結,並擁有穩定且持續的文化 與社群感。於是,Fiesta這個天主教活動,到了近代成了新墨西哥州的慶典,同時轉為
「三重文化社群」的產物:普韋布洛人、西班牙裔與盎格魯。
(阿潑〈抵抗「Fiesta」:偷來的土地,與認同的衝突〉)
(A)將Fiesta打造成傳統節慶,促進國家認同
(B)以儀式彰顯天主的榮耀,鞏固天主教信仰 (C)展示殖民政府的治理力量,使原住民順服
(D)使普韋布洛人、西班牙裔、盎格魯人地位平等。
( ) 3.閱讀下文,判斷作者將「正名」稱為「困境」的原因是:
人文教育萎縮,中國文學亦面臨「正名」困境。日前得知教育部正在進行「學科標 準分類調查」,擬將「中國文學系」歸屬於「華語文細學類」。中國文學系本屬「中國 語文」學類,傳授經學、史學、子部、集部四大領域,兼顧現代文學。秦始皇焚書坑儒, 尚且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而今竟以一時的政權,意圖扭曲世界認知的學 術分類,令人髮指。 (李惠綿〈知我者謂我心憂—談傳承與困境〉)
(A)名不正則言不順,中國文學系遲遲無法正名將限制研究領域 (B)認為教育部的「學科標準分類調查」勞民傷財,擾亂教學現場 (C)認為教育部弱化中國文學系,行徑與秦始皇焚書坑儒如出一轍
(D)認為將「中國文學系」歸為「華語文細學類」,違反世界認知,令人髮指。
4-7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4─7題:
甲 婁公一日至其地,望洋者久之,慨然曰:『安瀾固自有術也』!下車,日捐 鶴俸為巨室倡;不 足,更撥無礙官租共襄厥舉。舟子每季工食,皆官親自給發,無一絲一粒假手家丁與胥吏者。人隨 到隨渡,不准需索片文。仍樹碑碣於渡頭,永著為例。大甲溪規模已立,乃漸次而房裡、而中港、
而鹹水港等處,皆准大甲溪章程以垂久遠。由是行人安穩,布帆無恙,若忘其為破塚者然。斯真萬 家生佛、苦海慈航,比諸乘輿濟人、苟且於權宜之術以博取聲譽者相去遠矣!
(吳子光〈淡水義渡記〉)
乙 我中壠蕞爾微區,泉、漳雜處。前經歷遭變亂,元氣於念尚未盡復。近因彰屬分類,街莊同人 恐蹈前轍,互相保結,安堵如常。惟聯盟結好已成於一日,而康樂和親須期諸百年;爰勒貞珉以垂 永久。所願自今以後,爾無我詐、我無爾虞。不惟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共敦古處之風;行將睦姻 任恤、耦俱無猜,同享昇平之樂,豈不休哉! (曹謹〈勸中壠泉漳和睦碑文〉)
( ) 4. 二文中畫線的詞語,替換後意義相同的是:
(A)鶴俸換為「鶴書」 (B)苟且換為「致力」
(C)蕞爾換為「彈丸」(D)無猜換為「卓爾」。
( ) 5. 關於甲文的義渡政策,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所需金錢皆由婁公一人出資供應 (B)每日固定班次,舟子依表準時發船
(C)最先在大甲溪推行,後續才擴展至中港等地
(D)婁公認為義渡只是權宜之策,造橋才是永久之計。
( ) 6. 由乙文判斷,當時中壠地區的社會現況是:
(A)泉、漳人剛遷居中壠,雙方初接觸,衝突不斷 (B)剛發生過變亂,現聯盟雖初建,但信任仍薄弱 (C)泉漳聯姻頻繁,彼此守望相助,同享昇平之樂 (D)泉漳積怨已久,敵意嚴重,大型變亂一觸即發。
( ) 7. 甲、乙二文中都可見到官府的力量,下列說明正確的是:
(A)甲文中官府教育民眾必須考慮多數人的最大利益,鼓勵舟子執行義渡
(B)乙文中官府勸勉民眾和睦相處,說明和平共居此地的美好願景,倡導互助守望的價 值
(C)甲文說明婁公治淡「人人平等」的理念,認為貧民也有人權,應被合宜對待,提高 生活待遇
(D)乙文是曹謹解決泉漳械鬥的政府命令,規定居民必須放下戶籍,互相通婚友好,四 海一家。
8-10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8─10題:
甲 新世代脫穎而出的創作才人,身處「月落烏啼霜滿天」的茫茫大海,前景在何處?臺灣的「文 學市場」是否可以讓他們兼顧現實生活與創作夢想?文學創作何止僅於新詩、散文、小說,一九七
○至二○○○年代,風靡一時的電視歌仔戲、布袋戲、傳統戲曲,早已停播。如今有深度的臺劇少 之又少,有線電視亦已淪陷為日劇、韓劇、陸劇。演員流失、編劇缺少、製作萎縮、財力匱乏,加 之進入網路世代,電視文化幾乎瓦解。
不僅普及性的電視文化藝術日趨式微,傳統戲曲劇團欲振乏力,中文教育也逐漸縮減。
(李惠綿〈知我者謂我心憂—談傳承與困境〉)
乙 當然,「通俗」雖具有「普遍」意義,但也絕非全面性的「普遍」。時間不可能有「放之四海 皆準,置之古今皆宜」的通俗作品,更沒有任何作品可以滿足所有的讀者。讀者跨越時空而存在,
不同的時空領域,充滿著不同的讀者。通俗小說面對的是流變性極強的讀者,自須「隨時以宛轉」;
切合不同時空中的讀者,是通俗的命脈。然而讀者卻又是多變的,故隨時性不免即具有變易性、流 行性—題材的流行、技巧的流行—而流行亦意味著短暫,流行得快,揚棄得更快!瞬間爆發力 極強,而衰歇亦如此。 (林保淳〈通俗與讀者〉)
60608S 11-1
議題閱讀 333─
混合題高分攻略
( ) 8.根據乙文,作者認為通俗小說的短處是:
(A)題材無法跟隨流行 (B)文學技巧單一淺薄 (C)不具品德教育功能 (D)無法置之古今皆宜。
( ) 9.關於甲、乙二文中所引用的文句意涵,下列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月落烏啼霜滿天」指現今創作品質低落,如同月已落、烏鴉悲啼,沒有復甦的可 能
(B)「月落烏啼霜滿天」暗指現在的文學創作者,大多是為賦新辭強說愁
(C)「隨時以宛轉」中「宛轉」有悅耳動聽的意思,說明通俗小說注重文辭美妙精巧 (D)「隨時以宛轉」指依循著時間演進,通俗小說跟著有各種變化,「宛轉」是隨順變
化的意思。
( )10. 二文中都提及「通俗文化」的概念,下列說明正確的是:
(A)甲文痛惜通俗文化漸漸消亡衰頹,乙文則指出通俗文化必須服膺時代脈動,自然旋 起旋落
(B)甲文痛心高雅典麗的傳統戲曲被媚俗的綜藝節目、外來戲劇取代,乙文也憤怒於讀 者揚棄古今皆宜的通俗作品
(C)二文不約而同地認為時代淘洗下,最終會留下有深度的作品 (D)二文所關注的對象雖不相同,但都認為資金短缺是目前最大問題。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 5 分,共 10 分)
( )11.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於二○一八年增考「全球競合力」科目,其中「全球競
合力」有四個向度:(甲)得以省視在地、全球與跨文化議題/(乙)了解並讚賞他人之世 界觀/(丙)在文化之間,擁有開放、適切與有效的互動/(丁)對於眾人福祉與永續發展 付諸行動。 若以此四個向度檢視本單元文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知我者謂我心憂〉說明中文與世界接軌的可能,借此找到臺灣定位,符合(甲) (B)〈通俗與讀者〉分析通俗文化的受眾,弭平知識分子與一般民眾文化知識落差,符
合(乙)
(C)〈抵抗「Fiesta」〉探討祭典背後的意義,強調溝通、理解才能促進團結,符合(丙) (D)〈勸中壠泉漳和睦碑文〉說明泉漳移民須捐除成見才有未來,符合(丙)
(E)〈淡水義渡記〉中婁公發現渡河的問題,身為父母官以一己之力努力解決,符合(丁)。
( )12.關於本單元五篇文章,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知我者謂我心憂〉:讚揚焚書坑儒仍有其時代意義 (B)〈通俗與讀者〉:說明流行文化有其流通的價值意義 (C)〈淡水義渡記〉:指出舟子的陋習與移民文化相關聯 (D)〈勸中壠泉漳和睦碑文〉:說明同居一地不應互相分類 (E)〈抵抗「Fiesta」〉:指出新墨西哥州人正確的宗教認同。
三、非選題( 50 分)
甲
秀潔向金發伯走去,走到他身邊,她聽到自己急促的呼吸聲。她在他身邊站了幾秒鐘,考慮 著如何啟齒,卻聽金發伯說:「我看我們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大家這樣懶散隨便,怎麼能夠把 戲演好?今晚這一場,大家拿出精神,認真做,不管有沒有人看,我們要演一場最精彩的!……
我選的戲目是《精忠岳飛》,演〈十二道金牌〉,玉山的招牌戲!妳一定記得以前我們演這齣戲 時,臺下人擠人的好光景……我們一定要好好做,做完這一場,我想,玉山是應該解散了,大家 去找一點『正經的』事情做,好好過日子,從此以後,誰都不要再提歌仔戲了……」
末了,他慈祥的拍著秀潔的肩膀說:「晚上吃飽一點,才有精神……妳要把岳飛的精神演出 來,像以前那樣,不,要比以前任何一場都好……妳以前演得真好,今晚一定會更好!」
秀潔沒有回答,金發伯也沒有繼續說下去,兩個人在剛暗來的天色下抽菸,火光一閃一滅,
照見彼此的臉。秀潔清楚地感覺到,心中有一股激烈的什麼,在急速的擴張著。
這樣站了一會兒,金發伯突然奇怪的、異常的大笑起來,笑了一陣,才說:「當然,妳可以 放心,我保證,金發伯給妳保證,不會再強迫妳唱流行歌……哈哈……。」
秀潔聽出他是有意幽默,有意製造輕鬆,有意大笑。胸中一時千頭萬緒,五味雜陳,聽著金 發伯那樣的笑聲,竟比哭聲更令人難以承受,卻也只能附和著笑!
笑聲停歇,她竟在一種自己無法控制的、莫名其妙的情緒下提高嗓門,朗聲答道:「你不要 妄想!……就是你逼我唱,我死也不唱,看你這小小的開封府尹,又怎麼奈何得了本宮!」
不必刻意去學,那口氣就是陳世美的口氣,字正腔圓,功力十足。
其他人聽了,都哈哈大笑,鬧成一團。只有金發伯默不作聲,他低垂著頭,抽著紙菸。秀潔 抑制著內心的激動,轉頭去看戲臺。在剛暗下來的天色裡,猶未燃燈的單薄的戲臺,便在她的眼 中逐漸模糊起來。 (洪醒夫〈散 戲〉)
乙
臺灣的「文學市場」是否可以讓他們兼顧現實生活與創作夢想?文學創作何止僅於新詩、散 文、小說,一九七○至二○○○年代,風靡一時的電視歌仔戲、布袋戲、傳統戲曲,早已停播。
如今有深度的臺劇少之又少,有線電視亦已淪陷為日劇、韓劇、陸劇。演員流失、編劇缺少、製 作萎縮、財力匱乏,加之進入網路世代,電視文化幾乎瓦解。
(李惠綿〈知我者謂我心憂—談傳承與困境〉) 洪醒夫在〈散戲〉裡生動地展示出李惠綿所提及的傳統文化沒落情狀。請依據文章內容,回答 以下問題:
問題(一):秀潔以陳世美的口氣說:「你不要妄想!……就是你逼我唱,我死也不唱,看你這小 小的開封府尹,又怎麼奈何得了本宮!」這段話從金發伯的耳中聽起來應該是什麼意 思?
問題(二):乙文中分析現今電視文化所遭遇的困境,請針對金發伯與秀潔的對話,也仿照乙文的 方式,分析歌仔戲面臨的困境,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