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永平高二論語孟子試卷與解答.docx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永平高二論語孟子試卷與解答.docx"

Copied!
5
0
0

Teks penuh

(1)

新北市立永平高中102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定期評量高二論孟試卷 一.單選題(共30題,每題2分)

1、下列「 」中的字,何組字音完全相同?

(A)「梏」亡/「誥」命/「痼」疾。

(B)「蹴」爾/攢「蹙」/罷「黜」。

(C)萌「蘗」/「孽」子/「囁」嚅。

(D)餓「殍」/「罅」漏/「嘑」爾。

2、下列選項「 」中的字替換後,何者的意思沒有改變?

(A)是其日夜之所「息」:熄。

(B)「鄉」為身死而不受:響。

(C)故患有所不「辟」:僻。

(D)一簞「食」:飯。

3、下列選項「 」中字詞,何者與「行道之人弗受」的「行道之人」意思相近?

(A)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C)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D)「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4、下列「 」中文句的解釋,何者說明有誤?

(A)言語批評仁義為「自暴」,不實踐仁義為「自棄」。

(B)「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表示這時他所喜好與厭惡 的大多合乎仁義的原則,與賢人大相逕庭。

(C)「舍生取義」的概念似孔子所言「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表示此人失其本心。

5、下列各選項中有關孟子篇章的文意說明,何者正確?

(A)孟子引曾子之言「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說明人心不可片刻失其 養。

(B)孟子以「魚」喻「死」,以「熊掌」喻「生」,說明「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之理。

(C)「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 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亦即孔子所言「毋意,毋必,毋固,毋 我」 

(D)「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的文意近 於「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饑者而食之。有饑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 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 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6、「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 耳」其中「賢者能勿喪耳」所指的是?

(A)辭讓之心(B)是非之心(C)羞惡之心(D)惻隱之心。

7、孟子認為「牛山濯濯」的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

(A)山之本性(B)郊於大國(C)斧斤伐之(D)牛羊牧之。

8、「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關於上述文句的說明何者正確?

(A)所謂「放心」是指迷失的忠、孝之心。

(B)「舍其路而弗由」指「曠安宅而弗居」。

(C)「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強調的是「居仁由義」的重要。

(D)「放其心而不知求」乃因「棄義」也。

9、「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意近?

(A)全身遠害(B)忍辱含垢(C)苟且偷生(D)捨生取義。

10、「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意近?

(A)死生有命(B)當仁不讓(C)臨難苟免(D)匹夫之勇。

11、孟子以「牛山之木嘗美矣」來說明?(A)玉不琢,不成器(B)人性本惡,其善者

偽 也(C)性無善無不善也(D)人之初,性本善。 

12、下列各選項中所表示的時間,何者最接近平旦之氣中的「平旦」?

(A)人定之時(B)月落參橫(C)斗杓東指(D)晌午之時。 

13

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 浩然

之氣」請選出

前述

『』

內之字與後句「」內之字音義皆相同者:

(A)「敢問夫子『惡』乎長?」 /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B)「敢問夫子惡乎『長』?」 / 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C)「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

(D)「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 苟失其「養」,無物不消 14下列關於孟子所謂「知言」之敘述,請選出說明正確者:

(A)「詖辭」知其所蔽:說話推卸責任、言語閃躲

(B)「淫辭」知其所陷:說話偏頗不公正,偏向一方

(C)「邪辭」知其所離:說話荒謬不正

(D)「遁辭」知其所窮:說話過分,超過了人我尊重的分際

15孟子針對「何謂知言」所作的回答:「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

辭知其所窮。生於□,害於○;發於○,害於#。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A)□○#的內容應分別填入「其心」「其政」「其事」

(B)孟子以「知言」來教導我們如何了解智者的言論

(C)阿草講話老是推卸責任,是犯了「詖辭」的錯誤

(D)本篇強調「風行草偃」之功效

16孟子所說「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意近於:

(A)落拓不羈 (B)欲壑難填 (C)無欲則剛 (D)斟酌損益

17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

有存『焉』者寡矣」,句中『焉』者皆指

(A)清心寡慾 (B)本善之心 (C)學問之道 (D)平旦之氣

18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云:

『永言

配命,自求多福。』」關於上段文句的說明,請選出說明正確者:

(A)愛人不「親」,反其仁 / 親「親」而仁民,兩「親」字音義詞性皆同

(B)禮人不答,「反」其敬 / 孔子著《春秋》,撥亂「反」正,兩「反」音義詞性皆同

(2)

(C)「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用到層遞修辭

(D)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這件事我幫不了你,你只好「自求多福」,兩「自求多

福」之意思相同

19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云:

『永言

配命,自求多福。』」關於上段文句的說明,下列選項何者錯誤?

(A)「治人不治」,兩個「治」字詞性相同

(B)□所指為《詩經》

(C)「永言配命」:人要時時服膺上天賦予我的本性

(D)本篇強調「推己及人」之功效

20下列關於孟子認為「君子深造之以道」的順序,請選出正確者:

(A)居之安à資之深à自得之à左右逢源

(B)自得之à居之安à資之深à左右逢源

(C)左右逢源à居之安à資之深à自得之

(D)資之深à自得之à左右逢源à居之安 21以下稱號與人名的配對,何者錯誤? 

(A)「文壇祖母」:冰心 

(B)「張學」、「張派」、「張腔」:張曉風  (C)臺灣現代「回憶文學」典範:琦君 

(D)「龍捲風」:龍應台

22甲:得隴望蜀/麥壟/攏絡人心 乙:姿態嫽人/青面獠牙/野火燎原 丙:姍姍可愛

舢舨船/刪繁就簡 丁:好高騖遠/趨之若鶩/會唔 以上字形全對的有

(A)一 (B)二 (C)三 (D)四組。

23甲:「綰」髮/草「菅」人命/堂「倌」 乙:「濯」洗/拔「擢」人才/郵「戳」 

丙:

「詹」於吉時/「瞻」望/「澹」泊 丁:「憧」憬/「瞳」孔/樹影「幢」幢 以上各 組注音完全相異的有

(A)一(B)二(C)三(D)四組。

24選出敍述錯誤的作家:

(A)致力於「六朝文學」及「中日比較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散文的寫作素負盛名,不 論抒情、詠物、遊記,筆調溫雅醇厚,風格委婉淡遠。/林文月

(B)寫作風格多樣,有時甜美溫柔,有時辛辣諷刺,尤擅長以至情至性的筆觸,發覺生 活中的各種情味,曾以地毯的那一端獲得中山文藝創作獎。/張曉風

(C)曾經就讀教會學校,受宗教信仰影響,遂形成以「愛的哲學」為主題的創作風格。

作品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事物,文字淺白清新,充滿詩情畫意。/冰心

(D)在學生時期即熱愛散文創作。自以水問一書嶄露頭角後,寫作不輟,質量可觀,其 語言以穠麗為主調,其題材富內涵而多有變異/陳幸蕙

25(甲)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乙)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丙)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丁)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戊)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對於上述詩作,選出敘述錯誤者:

(A)以上皆為閨怨詩

(B)丙詩中主角的夫婿,其工作(職業)與李白長干行中的夫婿最為類似

(C)甲乙丁詩抒寫的是因丈夫「追求功名」而不得歸的愁緒

(D)戊詩描寫因丈夫「出塞遠征」而不得歸的愁緒 26張愛玲:

(A)兼擅小說與散文,尤以散文知名,如根據丈夫胡蘭成口述庶母的真實經歷改寫而成 的「愛」一文

(B)所創作的小說多以三○、四○年代上海與香港都市男女的感情糾葛為題材

(C)其敘事技巧多變,人物形象生動傳神,表現出溫馨而華美的意境

(D)因不擅長人際關係,晚年定居於英國農莊,過著自耕自食的生活。

27有關愛一文的內容意涵及寫作手法,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故事主角為一名穿月白衫子的十五、六歲女子,對愛情有著無數美好的憧憬,在夜晚與 心上人相會相愛,相知相惜 

(B)開頭只有四個字:「這是真的」,一方面指出題材的真實性,一方面也加重了故事的悲 劇感,以倒敘方式開場 

(C)全文營造一種無邊無際、如夢似幻的情緒氛圍,警世人生無常,要把握當下 

(D)「就這樣就完了」,作者在六個字裡用了兩個「就」,便冷酷地葬送了那個桃花盛開的 春天,萌芽著愛的情感的晚上

28笑一文中出現三個笑容,各有不同的象徵意涵,下列何者是他們共同之處? 

(A)皆意味著宗教神聖、泛愛的情懷 

(B)皆意味著童貞的化身,給人天真爛漫、出自本性的溫暖感受  (C)皆給人永恆母愛的親情聯想 

(D)皆抱著花兒,也都向著作者微微的笑

29關於笑、愛兩篇文章的比較,以下論述何者正確? 

(A)笑與愛兩文皆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書寫 

(B)兩文中愛的情緒都從絢爛激情轉為細水長流的怨情 

(C)愛的結尾流露無奈與悵然的情緒;笑的結尾則呈現澄淨柔和的寧靜之美 

(D)愛一文可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句涵蓋全文旨趣;

笑一文可以「平凡平淡亦為美」一句詮釋全文意旨。

30請選出關於愛一文中錯誤的詮釋:

(3)

(A)「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 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可見張愛玲認為

「愛情是悲劇」的宿命觀

(B)文中男子對那女孩子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以巧緣暗示愛意,

屬婉曲修辭

(C)後來這女子老了的時候,還常常說起那個晚上,那年輕人,表示那晚的瞬間化作生 命中的永恒,說明愛情具有穿越時空的永恒性

(D)本文最特殊的是其留白的藝術手法。

二.默寫(共22格,每格1分,一句者錯一字扣0.5分,兩句者錯一句扣0.5分)

1孟子曰:「(1,1);(2,2)。(3,3);(4),謂之自棄也。(5,5);

(6,6)。曠安宅而弗居,(7),哀哉!」

2孟子曰:「(仁,8;義,8)。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 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3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9),(10)。(11),

(12);(13),(14)。

4其為氣也,(15,15),(16)。(17,17);無是,餒也。(18),(19);(20),

則餒矣。

5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21,21);

(22,22)。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三.作文題(共18分)

甲:

盤古死去了,倒在大地上,肉身化為萬物。。。中國開天闢地的神話,一開始便領悟 了人與天地的關係,一開始便闡釋了人與自然肌膚相親,不可分離的關係。莊子的逍遙 遊,引領那直上九萬里的大鵬,去瞭看大地山川,通過無限的時間與空間,通過滄海桑田 的變滅,重新勘悟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仁者與智者都在山川之間,自然的教訓永遠高於人的教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莊老 都從聆聽自然的言語開宗立派,孔子最終也還是回歸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 焉,天何言哉?」的自然的化育中去畢竟,引導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去傾聽自然的言語。

  因為可以傾聽自然的言語,在大自然的循環生息中觀察出一種智慧,可以知道萬物並 育而不相害的道理,坦蕩寧靜,没有征服者的霸道與自大,没有予取予求的貪婪,自然的 循環也才能天長日久,生生不息。(節選自蔣勳。天何言哉)

乙:

  從大自然,我們取得我們的生命;從大自然,我們應分取得我們繼續的滋養。。。為 醫治我們當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遺忘自然」一張輕淡的藥方,我們的病象就有緩 和的希望。(節選自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丙:

你終究並没有聽見荒野的聲音。風吹過秋天的蘆葦,你聽過了没有?溪魚在汙濁的溪 水掙扎的聲音,你聽見了没有?鑽孔機碎裂土石的驚爆聲,你聽到了嗎?雨水踩在鬆軟山 麓的跌倒聲,你聽過嗎?嘩嘩的奔流到任何一條山溝。

  我聽見你們來到一座荒野的部落留下文明的聲音。一些塑料產品輕觸地面的聲息,它 們很小聲但我聽見了;一些豔紅的檳榔渣噴濺在嫩葉的聲息,如此放肆的色彩,我聽見它 們愉快的肆虐聲;我聽見你們輕折花朵的聲音,花葉離去的剎那,我聽見破碎的哭泣聲。

(節選自瓦歷斯諾幹。荒野發聲)

丁:

我的義大利皮鞋踩在農地上,徒然增加泥土的硬度。越來越癡肥的身軀踩在農田裡,

徒然增加泥土的負荷。犁,不是我的手的延伸;鋤,不是我的手的延伸;鐮刀,也不是。

我的手伸出去,握不住夕陽的餘暉,握不住泥土的香息,握不住揮汗收割的那一種淋漓。

  打不開田野,我有著打不開降落傘的恐慌,抬頭望著天的藍,卻有著愧對地之綠的悲 哀。(節選自蕭蕭。打開田野)

請參酌上引5則選文的觀點,並結合自身的經驗體認,寫出人與自然共生共榮、交流感發 的關係;或大自然給你的啟示體悟、心得感動。不用標題,可分段,文長 2 5 0~3 0 0 字。

新北市立永平高中102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定期評量高二論孟解答

一單選  1~5 CDABD 6~10 CACDB 11~15 DBDCA 16~20 CBDDB 21~25 BABDC 26~30 BDDCA

單選詳解

1(A)ㄍㄨˋ/ㄍㄠˋ/ㄍㄨˋ (B)ㄘㄨˋ/ㄘㄨˋ/ㄔㄨˋ

(C)ㄋㄧㄝˋ (D)ㄆㄧㄠˇ/ㄒㄧㄚˋ/ㄏㄨ。

2(A)「息」為生長;「熄」為消亡

(B)兩者不相通。「鄉」通「向」,「曏」,過去、往日

(C)「辟」通「避」。

3「行道之人」指路上行走的普通人(A)走在路上的人(B)「行理」,即行吏,行人之 官,猶今外交使節(C)指旅人,或指遠戍的軍士(D)即將出發。

4(B)與賢人大相逕庭應改為賢人相去不遠。

5(A)曾子→孔子

(B)以「魚」喻「生」,「熊掌」喻「義」,說明「捨生取義」的道理

(C)孟子所述乃因「失其羞惡之心」;孔子所言為四種他戒絕的四種弊病。

8(A)指迷失的仁、義之心。

(B)「舍其路而弗由」乃因「棄義」也

(D)「放其心而不知求」指「曠安宅而弗居」。

12(A)人就寢安息之時

(B)月亮落下,參星橫斜。指天色將曉

(C)斗柄指向東方,表示春季來臨

(D)指中午。

13(D)「養」音ㄧㄤˇ,培養。

(A)『惡』乎長:音ㄨ,什麼 / 所「惡」音ㄨˋ,討厭

(B)惡乎『長』音ㄔㄤˊ,擅長 / 無物不「長」音ㄓㄤˇ,生長

(C)我知『言』:偏離正道的語言/ 難『言』也:說明 14(A)「詖辭」知其所蔽:說話偏頗不公正,偏向一方

(B)「淫辭」知其所陷:說話過分,超過了人我尊重的分際

(D)「遁辭」知其所窮:說話推卸責任、言語閃躲

(4)

15(B)孟子以「知言」來教導我們如何檢視他人言論並提醒自己的言行要合於道義

(C)推卸責任,是犯了「遁辭」的錯誤

(D)「風行草偃」意同於「上行下效」,用於在上位者的施政,不同於本篇要旨 16(C)無欲則剛:人無私欲,則能守正不阿。

(A)落拓不羈:性情孤僻高傲,不易與人為伍 

(B)欲壑難填:形容人的欲望有如深谷,永難滿足

(D)斟酌損益:衡量考慮,以定取捨增減 17(B)本善之心。

18(D)「自求多福」:為自己多求得福分。

(A)愛人不「親」,動詞/ 親「親」而仁民,名詞

(B)「反」其敬:動詞,音ㄈㄢˇ,反省 /撥亂「反」正:動詞,音ㄈㄢˇ,回返

(C)「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用到排比修辭 19(D)本篇強調「反求諸己」之功效

20(B)自得之à居之安à資之深à左右逢源

21(B)張愛玲

22甲字形全對。乙:嫽→撩 丙:姍→珊 丁唔→晤

23甲丁全異。甲:ㄨㄢˇ/ㄐㄧㄢ/ㄍㄨㄢ  乙:ㄓㄨㄛˊ/ㄓㄨㄛˊ/ㄔㄨㄛ 丙:ㄓㄢ/ㄓㄢ/ㄉㄢˋ  丁:ㄔㄨㄥ/ㄊㄨㄥˊ/ㄔㄨㄤˊ 24(D)簡媜 

25(C)丁詩寫因丈夫「出塞遠征」而不得歸的愁緒 26(A)尤以小說知名

(C)溫馨而華美→華麗而蒼涼

(D)張愛玲不擅長人際關係,也無生活自理的能力,其晚年定居於洛杉機公寓,過著 遺世獨立的隱居生活。

27 (A)故事發生在春天夜晚桃樹下,女子與男子乍然相遇,迸發情愫  (B)起筆懸宕簡潔,故事內容則以順敘法開始 

(C)主旨並非警世哲理,而是表達愛情美麗短暫與蒼涼

28 (A)安琪兒的笑,意味著宗教神聖、泛愛的情懷 

(B)小孩是純潔的、童貞的化身,他的笑,給人天真爛漫、出自本性的溫暖感受  (C)老婦人倚門的形象,則給人永恆母愛的親情聯想

29(A)笑是第一人稱,愛是第三人稱

(B)笑的三幅畫雖有不同的身分處境,但皆是純潔無私的愛;愛則是較狹隘的男女之 愛

(D)愛一文可以「剎那即永恒」說明愛情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恒性。

30(A)所謂的「剛巧趕上」並非宿命,而是強調愛情的偶然、微妙和無法掌握。

二.默寫(共22格,每格1分,一句者錯一字扣0.5分,兩句者錯一句扣0.5分)

1孟子曰:「(1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2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3言非禮義,

之自暴也);(4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5仁,人之安宅也);(6義,人 之

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7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2孟子曰:「(8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 有

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3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9則其旦晝之所為),(10有梏 亡

之矣)。(11梏之反覆),(12則其夜氣不足以存);(13夜氣不足以存),(14則其 違禽獸不遠矣)。

4其為氣也,(15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16則塞於天地之間)。(17其為氣也,

配義與道);無是,餒也。(18是集義所生者),(19非義襲而取之也);(20行有不慊 於心),

則餒矣。

5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21行有不得 者,

皆反求諸己);(22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狀況 4: 在同學回答不出來時,小朋友會提醒別人,注意別人的一舉一動, 給幫忙和規範,即使是偷偷的提醒,仍然會干擾到研究者的注意力。 (反 -Ⅳ) 檢討與建議─ 小朋友的行為干擾到別人的發言與聆聽,分散別人的注意力,可能 與反應快有關,不論是舉手回答或是提醒同學,小朋友想到就馬上做, 幾乎不等待、不考慮,頭腦想到就做,幾乎沒考慮會困擾別人。研究者

( )紓解壓力的方法百百種,名人也有自己的紓壓方式。下列哪一位名人是以「培養嗜好」的 方式來紓壓? A蔡康永:不必太常照別人的要求過日子,把心力投注在自己真正在乎 的人與事情上 B林志玲:壓力,沉澱以後再解決。笑容,可以淡化一切 C陳嘉樺: 可以拿一本小冊子與一枝筆,畫下你的世界、你的心情 D陶喆:不論發生好事或壞事 我都相信我的主會引導我、給我力量。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