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混合題課內練習卷L10燭之武退秦師(教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混合題課內練習卷L10燭之武退秦師(教用)"

Copied!
2
0
0

Teks penuh

(1)

17題包含單選題與非選題。單選題每題8分。非選題依各題配分。

(一)1 ~ 2 題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2題。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 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

亦有不利焉!」許之。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C 1. 本段文字所提及的局勢背景訊息不包含:

(A)鄭國遭受包圍的日期 (B)晉國出兵鄭國的理由 (C)鄭國得罪秦國的緣由 (D)秦、晉兩國駐軍位置

(A)由「九月,甲午」可知 (B)由「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可知 (D)由「晉軍函陵,秦軍 氾南」可知。

2. 依據上文燭之武臨危受命的過程,找出推薦人(1),並以自己的話說明,完成下表(2)、(3)。

((2)、(3)每小題建議作答字數:各15字以內)((1)4分;(2)、(3)各14分,共32分)

(1)

評分原則 給分

答案正確。 4分

未作答或答案錯誤。 0分

(2)

評分原則 給分

能說明「道歉的內容(過去不重用燭之武)」與「道歉的行動」等二個答題關

鍵。 14分

僅能說明上述二個答題關鍵中的其一,如:「過去沒有好好重用燭之武」。 7分

未作答、答案完全錯誤,或僅將課文抄錄,未能簡要摘述。 0分 (3)

評分原則 給分

能說明「亡國」與「對燭之武不利」等二個答題關鍵。 14分

僅能說明上述二個答題關鍵中的其一。 7分

未作答、答案完全錯誤,或僅將課文抄錄,未能簡要摘述。 0分

(二)3 ~ 6 題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6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 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 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C 3. 下列文句「 」內的字義,依序與上文畫底線處文字字義相同的是:

(A)「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B)一夕歸,見二人與師「共」酌

(C)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D)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A)放棄/房屋、住宅。杜甫〈客至〉。語譯:草堂的南方與北方都圍繞著春天的流水,只見鷗鳥 每日成群飛來 (B)供給/一起、一同。蒲松齡〈勞山道士〉 (C)皆指「滿足」。後者出自《論語.

述而》。語譯:默默地將道理記在心底,怎麼學習都不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疲倦 (D)表示希望、

祈請/獨、只有。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語譯:船孤獨地駛離,船影遠遠地消失在碧 色的天際盡處,只見長江向天邊奔流而去。

60003S3-R 10-1

(參考答案)就 鄭伯先【(2)                     】,再

【(3)                】,希望燭之 武能轉為接受任命。

佚之狐

過去不重用燭之武道歉 對燭之武的害處 鄭伯因為【(1)    

 】的推薦,決定派燭 之武前去見秦君。

(參考答案)指出亡國

燭 之 武接受 鄭 伯 的任命。

燭 之 武 推 辭 鄭 伯 的任命。

第十課 燭之武退秦師

10

(2)

A 4. 下列圖示,最符合「越國以鄙遠」涵義的是:

(A)  (B)  

(C)  (D)

(A)本句指對秦國來說,若攻下鄭國,將需越過晉國,以位在遠方的鄭國城池作為邊邑。

A 5. 依據上文中燭之武的說詞,與鄭國交好,對秦國來說最直接的好處是:

(A)東進路途中,增加能補給物資之處 (B)能使小國心悅誠服,博取美好名聲 (C)試探晉國是否有心維持秦、晉之好 (D)將鄭國納入領地,以增加國家稅收

(A)由「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可知鄭國願意在秦國東進擴張疆域的道路 上負責接待秦國,供給秦國所缺乏的物資。

6. 燭之武在遊說的過程中,刻意挑起秦國與晉國間的矛盾與敵意;請據此說明燭之武說詞背後的涵 義,完成下表。(每小題建議作答字數:各25字以內)(每小題各14分,共28分)

燭之武的說詞 說詞背後的涵義說明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晉國的領土增加,秦國的領土就相對變小的消長之 害。

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1)(參考答案)晉國沒有如約割讓焦、瑕給秦國,

言而無信。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2)(參考答案)晉國有擴張領土的野心,有可能向 西侵略秦國。

(1)

評分原則 給分

能說明「晉國答應割讓焦、瑕」與「言而無信/失約」等二個答題關鍵。 14分

僅能說明上述二個答題關鍵中的其一。 7分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分

(2)

評分原則 給分

能說明「擴張領土」與「可能向西侵略秦國」等二個答題關鍵。 14分

僅能說明上述二個答題關鍵中的其一。 7分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分

(三)閱讀下文,回答第7題。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 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D 7. 〈燭之武退秦師〉的結尾如此安排,意在凸顯晉文公的行事特色是:

(A)受婦人之仁影響,遇事優柔寡斷 (B)能廣泛聽取群臣意見,知人善任 (C)事前預料秦國退兵,已做好安排 (D)明辨事理,善於權衡時局的利弊

(D)晉文公以「仁」、「知(智)」、「武」三項原則權衡利弊,審時度勢,果斷決定退兵,展現 晉文公明辨事理的明君氣度與風範。

10-2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1.下列「 」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迤」邐而行/功「施」到今 B「隴」畝之中/閉「攏」雙唇 C山「潦」之來/山川相「繚」 D陟罰臧「否」/不勝「桮」杓 2.下列各組「 」內的詞語,意義前後相同的是: A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B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C)下列關於艾爾加的敘述,何者為非? A英國人 B是國民樂派的音樂家 C他的 第一 部作品是《威風凜凜進行曲》 D〈愛的禮讚〉也是他的作品之一。 5.. (B)「艾爾加接受英王的建議,將其中一段音樂填上英國愛國詩人的詩詞,結果大受歡迎, 成為英國人人會唱的的愛國歌曲。」上述所說的詩詞為下列何者? A沙皇的故事 B希望與榮耀的土地 C一千零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