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美國數位經濟發展現況與推動策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美國數位經濟發展現況與推動策略"

Copied!
1
0
0

Teks penuh

(1)

美國數位經濟發展現況與推動策略

 陳麗安 資策會推廣服務處專案經理

  1940年代,美國廣建高速公路,奠定了美國成為工業時代經濟強權國家的基礎。為 了面對新世紀的挑戰,美國政府於1993年發起資訊基礎建設(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II),鼓吹興建資訊高速公路,推動企業及政府加速應用資訊技術,帶動 資訊科技研發及應用,以確保該國能在下一世紀維持強大的競爭力。當美國提出此項NII 計畫後,引起全球的重視,各國紛紛跟進,包括:歐盟組成「資訊基礎環境委員會」、日本 推出「高度情報通信社會推進基本方針」、澳洲提出「資訊經濟」、新加坡的「IT2000」,我國 也在行政院主導下,於1994年成立跨部會的專案推動小組,大力推動「國家資訊通信基 本建設」。

  自1993 年美國首次提出資訊高速公路及國家資訊基礎之概念,迄今已有將近七年的

時間。在此期間,美國及各國提出的資訊高速公路應用雛型已在網際網路(Internet)上逐 漸成型;在網網相連及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上,新的網路建設及新的應用不斷被開發出來 並予以推廣應用,新的經濟法則也在形成中。1996年著名的經濟學家Don Tapscott出版 了「數位經濟時代(The Digital Economy)」一書,反應出資訊高速公路普及化後所產生 的新經濟體制,也宣告了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網際網路已逐漸成為企業、政府及家庭資訊 應用之核心,而其所帶動的電子商務及數位經濟更是下一世紀經濟活動的主流,吾人實有 必要對其所帶來的影響有所認知。本文擬以美國近年來推動電子商務之策略,以及其對數 位經濟的重視與研究為主體,以作為國人掌握數位經濟發展趨勢之參考,進而思考未來我 國在推動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應用之方向。

一、何謂數位經濟

  網際網路興起後,.電腦、資訊及傳播整合為一體,即形成所謂的「網路化智識時代

(2)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數位經濟」即是網路化智識時代的經濟法 則。和過去我們熟知的經濟法則相較,以電腦與網際網路為主的數位經濟產生了不相同的 主體思想與社會反應。比如:傳統經濟學上說的「報酬遞減法則」(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指出,物質世界裡相同的生產投入終究會得到遞減的報酬。但在數位經濟下,所

有的資訊終究可被以數位形式予以創造、傳遞及儲存,一夜之間把所有的產業某種程度上 都變成「知識產業」,如網路上的文章、新聞、或某種娛樂內容,當它的讀者愈多,力量就 愈大,利益也愈大;當越過某一門檻後,其報酬即可隨每個單位的投入而不斷增高(如圖 一)。「報酬遞增法則」(law of increasing returns)遂成為數位經濟時代下一個普遍的現 象。

圖一、數位經濟報酬遞增法則

  為了因應新數位經濟體制,個人必須尋求新的生涯成長藍圖,企業及組織必須重新建 構以創造價值為中心的新組織型態與營運模式,政府也必須有建構數位經濟環境的藍圖,

以協助企業與個人在數位經濟時代下能持續成長。

二、以電子商務及數位經濟為重點的美國NII推動方向

  身為網際網路的源起國及NII濫觴的美國,在網際網路及電子商務的應用均居領導之 地位,其NII推動之方向值得吾人之注意。有鑑於網際網路及電子商務興起,對全球產業 經濟將帶來巨大的衝擊,身為網際網路領導者的美國政府,在1995年12月即成立聯邦

(3)

政府電子商務工作小組以進行釐定美國電子商務發展政策。1997年7月,柯林頓總統在 該小組的協助下,公佈了一份「全球化電子商務發展架構(A Framework for Global Electronic Commerce)」的文件,在文件中,美國政府首度提出了該國發展電子商務的 政策與願景,以簡化關稅、加強電子付款系統、統一電子商務之商品碼、保護智惠財產權、

重視隱私權、重視交易安全、加強電子通訊基礎建設及資訊科技、發展網路內函、發展相關 技術標準等九項重點做為今後該國發展電子商務的重要工作領域,並宣告將以下列五大原 則發展美國電子商務環境:

1. 電子商務應由民營企業主導;

2. 政府應避免過渡干涉電子商務發展;

3. 政府參與的重點應是,補強並提供合理、一致及簡明之商務法規環境;

4. 政府相關電子商務之立法與規定,應體認網際網路之分眾性及由下而上之發展特 性;

5. 應以全球化做為發展電子商務之考量基礎。

  在公佈這份報告之同時,柯林頓總統宣告將以下列五大方向為重點,持續推動美國之 NII計畫:

1. 提升上網普及率及加強網路頻寬建設;

2. 有效保障網路消費者權益;

3. 協助開發中國家提升上網普及率及電子商務應用;

4. 加強有關網際網路及電子商務對國家經濟影響之研究;

5. 協助中小企業應用網際網路及電子商務。

  遵循這份「全球化電子商務發展架構」所提出的政策方針與願景,美國政府持續進行電 子商務環境之建構。電子商務工作小組並於1998年年底,首次就其工作提出了成果報 告,從立法、國際合作、私人企業主導與自律、整體經濟等四方面,說明美國在推動網際網 路及電子商務之成效。在這份報告的最後,慎重提出應就網際網路對整體經濟面之影響進 行研究,以掌握網路數位經濟的發展趨勢。

(4)

三、成形中的數位經濟

  為了瞭解電子商務及資訊技術對整體經濟帶來的衝擊,以掌握今後發展網際網路及電 子商務應用的政策方向,美國商業部於1998年4月發佈了「成形中的數位經濟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報告,這是首份探討電子商務及資訊技術產業對美國經 濟發展影響的官方報告書。在此份報告書中,美國商業部提出:由於網際網路應用的普 及,加速了數位化經濟的形成,並使資訊技術產業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產業。而隨著全球上 網人口的不斷成長,資訊技術產業在美國整體經濟的地位也將亦形重要,並將帶動網路電 子商務的快速成長。針對這份報告中提出的建議,美國柯林頓總統於1998年11月提出持 續進行數位經濟相關研究的指示,以做為建構美國數位經濟環境發展藍圖之參考。

  回應柯林頓總統的指示,美國商業部遂於1999年5月底與加州柏克來大學舉辦了全 球首個數位經濟研討會--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Economy,並續於6月公佈第二 份數位經濟報告「成形中的數位經濟II(Emerging Digital Economy II)」,指出美國現階 段數位經濟的發展現況,報告重點摘要如下:

1. 從總體經濟的角度來看,現階段電子商務佔總體商業交易額之比例雖還不到1%,

但過去這一年來電子商務的成長遠超預期,促使眾多市場研究公司紛紛增修其所 公佈的電子商務預估產值之現象來看,電子商務將對美國企業經營模式帶來革命 性的衝擊;

2. 與電子商務相關之資訊技術(IT)產業成長快速,該類產業在1995~1998年期間 之產值,因受到產品價格下降之影響,雖僅佔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8%,但 若換算成實值經濟成長,其對全美生產總值之貢獻度超過1/3;

3. 在1996~1997年美國失業率創下歷史新低點期間,由於IT產品價格的下降,使 得原被預期上昇的通貨膨漲率下降了0.7%;

4. 在1990~1997年間,IT製造業平均人力生產值(GPO/W)平均年成長率高達 10.4%;其中,IT硬體設備製造業GPO/W的平均年成長率更高達23.9%,相較

(5)

之下,非IT製造業GPO/W成長率僅0.5%。因為IT製造業所創造的高GPO/W成 長率,使得全美總體產業(非代工類)的GPO/W成長率達1.4%;

5. 預估在2006年之前,美國近五成的工作人力會集中在IT製造業或高度仰賴IT之 相關服務行業。核心IT從業人員(如電腦科學家及工程師)需求大增,且薪資日高;

相對之下,新IT技術不斷被應用,將對非IT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的就業機會及需 具備的就業專長產生極大的影響及改變;

6. 數位經濟的快速發展,將對產業結構及經濟型態產生極大的變革,政府相關統計 單位必需重新審視其原訂立之各項社經發展統計項目及指標。

四、挑戰—數位經濟的定義及衡量機制

  在提出這兩份「成形中的數位經濟」報告過程中,美國商業部深深體會到數位經濟正在 給美國企業及政府巨大的衝擊與影響,如何界定並觀測概念模糊的數位經濟,成為美國政 府及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網際網路、產業及電子商務被選定為數位經濟發展的主體,針對 這三大領域,美國商業部刻正召集產官學研各界匯聚力量,就如何定義並觀測進行討論及 研究。以下即列舉兩項美國政府在此方面進行的主要工作,以供國內相關單位參考:

()產業的界定與分類

  數位經濟對企業帶來的革命性影響,逐漸促使舊有產業轉型,並逐漸產生新的產業,

過去工業時代所釐定的產業分類,並不能涵蓋數位經濟時代的產業領域,為了有效觀測企 業及產業在數位經濟時代的發展,實有必要重新檢視舊有的產業界訂及分類。針對此點,

美國已與加拿大及墨西哥合作,進行修改實施了60年的北美產業分類系統(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NAICS)。

  在IT產業方面,在「成形中的數位經濟II」這份報告中,美國商業部則界定了一個更能 符合數位經濟時代的IT產業範疇:包含電腦硬體製造業、軟體服務業、通訊設備製造業及 通訊服務業,其詳細分類如下所列:

■電腦硬體製造業

 電腦及設備(Computers and equipment)

(6)

 電腦及設備批發(Wholesale trade of computers and equipment)

 電腦及設備零售(Retail trade of computers and equipment)

 計算機及辦公室用機器(Calculating and office machines, nec)

 光碟儲存媒體(Magnetic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a)

 映像管(Electron tubes)

 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

 半導體(Semiconductors)

 被動式電子元件(Passive electronic components)

 工業測量儀器(Industrial instruments for measurement)

 電子測量儀器(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electricity)

 實驗室分析儀器(Laboratory analytical instruments)

■軟體服務業

 電腦程式設計(Computer Programming Services)

 套裝軟體(Prepackaged software)

 軟體批發(Wholesale trade of software)

 軟體零售(Retail trade of software)

 電腦整合系統設計(Computer integrated systems design)

 電腦資料處理(Computer processing, data preparation)

 資訊檢索服務(Information retrieval services)

 電腦服務管理(Computer services management)

 電腦租賃(Computer rental and leas-ing)

 電腦維修(Computer maintenance and repair)

 電腦相關服務(Computer related services, nec.)

■通訊設備製造業

 家用影音設備(Household audio and video equipment)

 電話及電報設備(Telephone and telegraph equipment)

(7)

 收音機、電視機及傳播設備(Radio and TV and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通訊服務業

 電話及電報傳播(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munications)

 電台及電視台(Radio and TV broad- casting)

 有線電視及其他付費電視服務(Cable and other pay TV services)

()數位經濟的測量

  1999年10月美國統計局公佈了一份名為「Measuring Electronic Business Definitions, Underlying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 Plans」的文件草稿,徵求各 界討論與建議。這份報告提出了數位經濟時代的定義及主要概念,包括:網際網路、電子商 務、電子化企業(electronic business)及網路交易(cybertrade)等,以及該局預定於 2000年度(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間) 擬進行的相關計畫。

  這份文件建議將數位經濟的內涵區分為三大要件:(電子化企業的)基礎建設、電子化 企業以及電子商務,加上實施電子化企業以及電子商務的必要條件:電腦媒介網路,以此 四大要件做為定義及測量數位經濟的重點。以下即為美國統計局對此四大要件的定義與界 定:

■電子化企業的基礎建設

定義:電子化企業流程及電子商務交易運作之所在。

範疇:硬體、軟體、通訊網路、支援服務及人力資本。

■電子化企業

定義:企業或組織透過電腦網路上所進行的任何工作流程。

範疇:生產、顧客及內部或管理方面的企業流程。

■電子商務

定義:透過電腦網路上進行的貨品或服務交易。

範疇:在特定電子化企業流程(如銷售)中發生之交易,其結果必需產生有貨品(或服 務)擁有權(或使用權)之轉移,其交易金額有可能為零(如:免費軟體下載)。

■電腦網路

(8)

定義:由可經由電腦操控的電子設備所組成的網路。

範疇:包括所使用的硬體、軟體及使用者發出的操控指令。

除了提供上述定義外,自1999年秋季起,美國統計局也預定進行下列活動以便測試上述 定義及概念,包括:

 1999年網際網路銷售值統計先導研究。

 收集電子商務及電子化企業資料以作為1999年製造業年度調查之參考。

 於1999年年度零售業調查中增加線上銷售方面的調查項目。

 於1999年年度批發業調查中增加電子商務方面的調查項目。

 首度於1999年年度服務業調查採用NAICS新制定的150種行業分類。

 於1999年年度旅館餐飲業調查中增加電子商務方面的調查項目。

 與經濟研究局共同發展電子商務、電子化企業及基礎建設的測量方法。

 外包民間研究公司進行電子化企業相關研究,藉此瞭解數位經濟對企業的衝擊及 因應之道。

五、結論

網際網路應用的普及,催化了數位經濟的形成,而造成電子商務的盛行,企業體在此風潮 下,必須重新檢試其目標與功能,因此,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和組職質變再造,乃是數位 經濟發展的核心,而其影響所及,則擴及經濟與社會文化(如圖二): 

圖二、數位經濟發展影響構面

 

  從上述美國政府對此一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及電子化企業等議題投注的心力,讓人深 切地體會到該國對數位經濟的發展的重視,也可看出美國力圖在下一世紀保有其經濟強權 優勢的企圖心,而其所採取的政策及行動,值得我國政府及具遠見之企業決策菁英引以為

(9)

鑑。為了及早掌握發展契機,相關主管機關應結合政府及民間研究單位之力,就國內網路 及電子商務之發展,及早進行相關研究與分析,擬訂策略及行動方案,以便迎接即將迎面 而來的數位經濟浪潮,在下一世紀保有競爭力。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廠場危害通識成果(至108年) 協助完備法規與國家標準,使 全國/跨部會在化學品分類/標 示/SDS採用同一標準 藉由廠商重新推動新危害通 識制度,提高廠場勞工對化 學危害認知 結合種子師資/宣導擴散、 分階段推動策略,協助 中小企業推動新制度 建置技術工具與參考例, 解決廠商推動GHS面臨 技術與專業挑戰 讓我國在全球GHS推動 上與國際領先國家並駕

總體經濟 可以利用國家或研究機構公佈的經濟數據或指標來分析,可區分為經濟、循環、金融 、消費、勞動、物價與其他。 1國內生產毛額GDP或國際經濟 GDP反應民間消費C、投資I、政府支出G、出口與進口,由於經濟景氣對投 資 有整體的影響力,經濟成長也經常最為股市榮枯的判斷機據。 例如我國去年經濟成長主計總處今天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