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要点概述及一体化主题课程设计 课程大纲要点概述及一体化主题课程设计 真正的课程一体化,必须符合学习情境。
注重拓展孩子的生活体验,掌握课程与学生的关系。
依據情境選擇主題
腦力激盪產生各種想法
甜的、咸的、难闻的、苦的、奇怪的和黑暗的。
使用網絡圖組織想法
没有层次,资源、活动和概念都混合在一起,应该选择哪些主要概念以及应该执行哪些活动来规划流程?活动名称、理念、活动内容、活动教材和教学方法。
探索社会中的人、事、活动、地点以及他们与自己的关系。
對照 / 檢視概念和學習指標
頁 44-53
课程是一系列有组织的指导性教学活动。课程由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组成。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追随孩子的兴趣”。
在活动之前和期间,教师必须牢记目标 整合可能的活动和明确的学习方向 E. 每项活动的内容可以基于儿童的能力、需要和愿望。
各主题公园的主题活动与课程目标和学习指标相匹配 主题中的主要概念内的所有活动都与课程目标和学习指标相匹配 满足自由活动和与他人合作的需要。
身体-3-2 愿意善用各种材料和设备进行创造性活动,如自我保健、布置和维护环境等活动。
認 -1-2
認 -1-3
認 -2-2
認 -2-3
领域能力:肢体语言、口语、图画符号、文字功能 Society-1-2 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内心想法的差异 Society-2-3 调整自己的行为,遵循生活规范和活动规则。
1 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和识别-1-1 对他人情绪和自身情境中拟人化物体的认知和识别-1-2 对生活情境的认知和识别 2 表达你的情绪-2-1 表达你的情绪适当地。情境中他人及拟人物的情绪 - 2-2 恰当地表达生活环境的情绪 3 了解情绪出现的原因 - 3-1 了解恋人及拟人物的情绪 - 3-2 了解被爱者的情绪他人生活环境原因。
1 在美好的环境中探索、观察愉悦的审美体验-1-1 在美好的生活环境中体验各种生命形态-1-2 运用五种感官活动→领域→能力→学习导向→课程目标→学习指标。课程设计→正式活动和非正式活动,与教学大纲领域相关。
能力、学习方面、课程目标和学习指标之间的关系 每组都针对一个主要概念提出一个活动和学习指标。
頁 88-93
注意学习指标中的动词,看看这个动作是否出现在活动中。与“组织信息”相关的认知指标不太可能被用来设计活动。你应该先观察事物,然后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例如:“雨笑231讲述了一个生活经历,其中包括三个相关事件”,孩子应该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请参阅《幼儿园教育与保障活动课程课程开发参考实例-实例》第二卷。
頁 49-50
木棒等 2.雕塑模型:模型、桶、杯子、不同尺寸的塑料容器等 3.抹平设备:小铲子、抹刀、刮刀等 建筑设备:箱子、各种积木、大型乐高积木、砖等。 5、铸造设备:不同容量的量杯、量勺、广口。
不同尺寸的窄口容器、不同形状但相同容积的容器等。 6、灌装和倒空设备:不同尺寸的桶、塑料容器、干净的杯子、马克杯、浅盘等。 7、解题设备:不同尺寸的漏斗、管道等。 8、筛选设备:筛子等。 9、车辆:推土机、挖掘机、垃圾车、各种小型汽车等。
3. 艺术和工作领域的工具:画架、画笔、参考书、围兜、粘合、固定和切割工具等。 4. 艺术和工作领域的材料:各种纸张、再生资源、各种涂料、粘土面团、缝纫、编织 1、积木区设备:大、中、小型盒式积木、空心积木、泡沫积木、单元积木、自制大型积木(如:纸箱或纸盒。但缺乏稳定性)、大型纸质积木、舒适的软垫等。
四棱锥、球体、半球、圆柱、半圆柱、杆状正方棱柱、不规则积木各种量具、模型、镜子、水槽、剪刀、眼镜。
頁 22-25
整个幼儿园的日程安排:包括规划所有日常活动、整个幼儿园的活动以及学期的多样化学习活动,建立幼儿园和教育人员的共同愿景,通过学习规划的课程“孩子毕业时具备哪些技能?”。
直接纳入该年龄段儿童各领域的课程目标,列入新版课程大纲,作为少儿年度课程的内容。孩子的学习情况,包括主题、主要理念和设计 活动以及活动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和学习指标 根据各班孩子的发展状况和课程定位,制定适合孩子全面发展和学习的作息计划形成了。 。
儿童学习能力与学习指标之间的关系。时间表中,有一个“相关区域”栏,表明了这个时间表中孩子的活动内容与新课程的课程计划(例如午餐时间)、特殊事件和孩子的自发活动之间的相关性。
这些是孩子们在幼儿园期间的生活和学习经历 了解每个工作和休息时间的活动如何与新课程大纲中孩子的学习内容相关。
頁 26-37
頁 52-53
頁 54-55
规划幼儿园教育卫生人员专业发展的短板。请以课程为例讨论各幼儿园教育卫生人员的发展情况。幼儿园开展教育保健活动课程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1、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园教育保障活动课程制定会。 5、本着自我发展的原则,根据儿童的生活经历和当地的生活环境来选择材料。有必要选择额外的教材。其内容应符合学前教育和保育活动课程大纲的精神。
学前教育及保育活动的课程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1、满足儿童发展需要,关注个体差异。 3、通过游戏为儿童提供主动探索、工作和学习的机会。
4.活动的安排和教材教具的选择要安全。 5.涵盖动态、静态、内部和外部多样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