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高一L9 桃花源記補考考卷(白).docx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高一L9 桃花源記補考考卷(白).docx"

Copied!
1
0
0

Teks penuh

(1)

高一 L9 桃花源記 一、注音國字

1. 「纔」通人:ㄘㄞˊ 2. 「豁」然開朗:ㄏㄨㄛˋ 3. 屋舍「儼」然:ㄧㄢˇ 4. 便「要」還家:ㄧㄠ 5. 嘆「惋」:ㄨㄢˋ 6. 「詣」太守:ㄧˋ

7. 「ㄘㄞˊ」通人:纔 8. 「ㄏㄨㄛˋ」然開朗:豁 9. 「ㄑㄧㄢ」「ㄇㄛˋ」交 通:阡、陌

10. 黃髮垂「ㄊㄧㄠˊ」:髫 11.「ㄒㄧㄢˊ」來問訊:咸 12. 嘆「ㄨㄢˋ」:惋 13. 「ㄒㄧ」如外人:悉 14. 「ㄈㄨˊ」向路:扶 15. 處處「ㄓˋ」之:誌 16. 欣然「ㄍㄨㄟ」往:規 17. 「ㄒㄩㄣˊ」病終:尋 18. 初極狹,「纔」通人:ㄘ

ㄞˊ

19. 便「要」還家:ㄧㄠ 20. 落英「繽」紛:ㄅㄧㄣ 21. 「邑」人:ㄧˋ

22. 「間」隔:ㄐㄧㄢˋ 23. 真「ㄓˋ」的情感:摯 24. 「ㄊㄨㄛˋ」棄現實:唾 25. 屋舍「儼」然:ㄧㄢˇ 26. 嘆「惋」:ㄨㄢˋ 27. 「詣」太守:ㄧˋ

28. 「豁」然開朗:ㄏㄨㄛˋ 29. 華「ㄇㄧˇ」文風:靡 30. 便「要」還家:ㄧㄠ 二、解釋

1.落英「繽紛」:繁盛的樣子 2.「乃」不知有漢:竟然 3.「咸」來問訊:全、都

4.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道路交錯通達,可以聽到雞鳴狗吠聲 5.問津:問路,本指打聽渡口 所在,此指尋訪通往桃花源的路 6.林盡水源:桃花林的盡 頭就是溪水的源頭

7.「具言」所聞:詳盡地 述說 8.「扶」向路:沿著、順著 9.「尋」病終: 不久

10.「詣」太守:拜見 11.未果:沒有實現

12.來此「絕境」:跟外界隔絕的地方 13.「豁然」開朗:開闊的樣子

14.處處「誌」之:做標記、做記號 15.「無論」魏、晉:更不用說 三、選擇題

1. ( A ) 下列「 」中的字詞解釋,何者錯誤? (A)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高低錯落的樣

子 (B)及郡下,「詣」太守:拜見 (C)便「扶」向路, 處處誌之:沿著 (D)此人一一為

「具」言所聞:詳盡

2. ( A ) 下列「 」內的字,何者意義不相同? (A)失其所「與」/吾誰「與」 歸 (B) 未果,

「尋」病終/「尋」蒙國恩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管仲,吾其 被髮左衽矣

1

(2)

(D)親賢臣,「遠」小人/「遠」罪豐家

3. ( A ) 漁人要離開桃花源時,桃花源中人曾說「不足為外人道也」,其用意 為何? (A)不希

望平靜安穩的生活被打破 (B)自謙物產貧瘠、文化 鄙陋 (C)希望獨享自然美景與資源 (D)桃 花源的環境與外界相比並 無特殊之處

4. ( C ) 下列關於〈桃花源記〉一文的說明,何者正確? (A)漁人於桃花源中 遭遇村人排斥與

冷漠的對待 (B)在桃花源中到處都是亭臺樓閣 (C) 桃花源中人到那裡定居,是為了逃避亂世 (D)桃花源中人最後要求漁 人留下來

5. ( D )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自述:「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請問 陶淵明的

「志」應為何者? (A)窮則獨善其身 (B)先天下之憂而憂 (C)名豈文章著 (D)此中有真意,欲 辨已忘言

6. ( B ) 下列選項,何者意思與「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一句相同? (A)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B)山中無 甲子,寒盡不知年 (C)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D) 大隱隱於市

7. ( A ) 下列關於「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語的說明,何者正確? (A) 強烈對比出桃花

源內的安寧及外界的動盪 (B)桃花源中人歷經戰亂, 對漢魏暴政失望無奈 (C)桃花源人不知 朝代遞嬗,頗有「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之意 (D)桃花源中的人對漢魏、晉朝皆不知,

暗寓不重 視知識,不重視教育

8. ( B ) 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使用了「借代」修辭? (A)「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B)黃

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C)其中「往來」種作 (D) 遂與「外人」間隔

9. ( A ) 下列關於〈桃花源記〉修辭的說明,何者錯誤? (A)芳草鮮美,落英 繽紛──映襯

(B)黃髮垂髫──借代 (C)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 源,便得一山──頂針 (D)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對偶

10. ( A ) 在文言文中,「然」字可用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的樣子」。 下列選項

何者不是此種用法? (A)自然而「然」 (B)屋舍儼「然」 (C)欣「然」規往 (D)豁「然」開朗

11. ( A ) 古人行文為求簡潔,常省略主語,以下句子,□表示省略的主語,依 序應為:

(甲)□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乙)問所從來。□ 具答之;(丙)□便要還家,

設酒、殺雞、作食。 (A)村人、漁人、 村人 (B)村人、村人、漁人 (C)漁人、漁人、村人 (D) 村人、漁人、 漁人

12. ( B ) 下列「 」中文字的詞性,何者與「延至其家」的「延」相同? (A) 孫、王諸人

「色」並遽 (B)君子不「齒」 (C)廡下一生伏「案」臥 (D) 「其」皆出於此乎

2

(3)

13. ( C ) 國文老師希望同學撰寫一份有關陶淵明的報告,以下是小新到圖書館 借的幾本書,

何者不適用? (A)《中國隱逸詩人研究》 (B)《魏晉 南北朝詩選》 (C)《唐宋八大家文鈔》

(D)《靖節先生詩文集》

14. ( A ) 下列關於陶淵明的說明,何者錯誤? (A)好友私諡為五柳先生 (B) 其詩文自然質樸,

平淡有致,多寫田園生活 (C)曾任彭澤縣令,因不 願為五斗米折腰,乃辭官歸隱 (D)文壇以 其為屈原之後,李白、杜甫 前的重要詩人

15. ( D ) (甲)弱冠/(乙)垂髫/(丙)不惑/(丁)花甲。以上四個年齡 代稱,若由幼

至長排序,何者正確?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 丁乙甲丙 (D)乙甲丙丁 解析:(D)

(丁)以天干、地支組合,六十年一甲子。因干支錯綜參亙,故稱為 「花甲」。

16. ( A ) 「經過檢察官抽絲剝繭的仔細調查之後,原本陷入膠著的案情終於□ □□□,真正

的凶手法網難逃。」以上文句空格內最適合填入哪個詞 語? (A)豁然開朗 (B)當機立斷 (C) 優劣立判 (D)手到擒來

17. ( D ) 「為了推展讀書風氣,圖書館買了諾貝爾文學獎全集,但是卻□□□ □,借閱紀錄

一片空白。」以上文句空格內最適合填入哪個詞語? (A) 空穴來風 (B)束手無策 (C)乏善可陳 (D)乏人問津

18. ( D ) 下列□中的字皆屬顏色,何者兩兩不同? (A)□道吉日/□髮垂髫 (B)月□風清/陽

春□雪 (C)雨過天□/□雲直上 (D)明日□花/桃 □柳綠

19. ( D ) 「修養良好的人對於生活中的逆境,也能□□處之。」缺空的詞語不 宜填入哪一個

詞語? (A)怡然 (B)泰然 (C)安然 (D)喟然

20. ( B ) 下列一節短文,請依文意找出最恰當的排列順序: (甲)一篇神采飄然,氣韻高妙

的文章 (乙)有如白雲在天,舒卷自如 (丙)海涵地負,大氣磅礴 (丁)表現出作者性 格的清逸瀟灑 (戊)表現出作者性格的豪邁 (A)(乙)(戊)(甲)(丙)(丁) (B)

(丙)(戊)(甲)(乙)(丁) (C)(丙)(丁)(甲)(乙)(戊) (D) (乙)(丁)

(甲)(丙)(戊)

解析:(B)由風格判斷,(乙)的雲,應與(甲)的飄然(丁)的清逸合為一組, 以此檢視 選項,故選(B)。

3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文中對於善惡的觀點,下列何者正確? A 人的心有如一塊白板,本來就沒有善惡的分別 B 上天創造了善與惡並存的世界是為了考驗人性 C 信仰與道德是每一個人衡量善與惡的依據 D 人的心會隨環境而轉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與惡 1971 年,當時正值越戰時期,美國的學生抗議和社會運動層出不窮。美國的心理學家津巴多 (Philip

問題與討論 本文為何以「天才夢」命名?作者如何根據題目鋪陳 文章內容? 1.作者自小被視為天才,她也以發展天才作為生存的 目標。長大後,卻發現自己在生活上頗為笨拙,天 才本應各方面皆完美,而自己並非如此。篇名命為 「天才夢」 ,除了指稱自己渴望成為天才的夢想, 也暗指天才夢,終究是夢,難以成真。 目次 問題 1 問題2 問題3 課本 P.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