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DOC 範本檔 - tp.edu.tw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DOC 範本檔 - tp.edu.tw"

Copied!
5
0
0

Teks penuh

(1)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第 142 期通訊解題題目解答與評析

14201

已知x的方程式x24x(n2 6 ) 0n  的二根都是整數,求整數n之值。

【簡答】0或6

【詳解】x 2 4n26n 是整數,

設4n26n m2, m0

 

2 2

3n m5

   

n 3 m n

 

3 m

5

     

3 5

3 1

n m

n m

  

     或 3 1

3 5

n m

n m

   

    

 0

n 或6

【評析】

本題屬偏易的數論題,需運用到二次方程式求解,再對解進行分析。可能會 用到根式的化簡、因式分解等技巧。有些同學會忽略了負整數的情況,但大部分 同學都能掌握要點得到正確答案。本題共17位同學參與徵答,12位同學獲得滿 分。

14202

有一個數列x x1, 2,,x2018,其中 1 1

x 5且xk1xk2xk, k 1, 2,, 2017, 試求

1 2 3 2018

1 1 1 1

1 1 1 1

xxx   x

     的整數部分。

【簡答】4

【詳解】xk1xk2xkx xk( k1)

1

1 1 1 1

( 1) 1

k k k k k

x x x x x

   

  1

1 1 1

k 1 k k

x x x

  

1 2 2017

1 1 1

1 1 1

x x x

   

   

1 2 2 3 2017 2018 2018

1 1 1 1 1 1 1

( ) ( ) ( )

1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1 2018 2018 2018 2018

1 1 1 1

1 5 ( 1)

x x x x x

    

 

x2018(x2018 1) 1,故

2018 2018

0 1 1

( 1)

x x

 

2018 2018

5 1 4

( 1)

x x

 

    

【評析】

1

(2)

本題為中等偏易的數列級數問題,重點在將xk1表為xk因式分解的形式,

倒數後即可拆為二個分式相減,利用分項對消的性質化簡級數,從而估計其值 的範圍。

台北市仁愛國中鐘景翰同學、台北市明湖國中王睿熙同學、雲林縣福智高中 覺尚容同學皆能完整的將此過程呈現,計算出正確的答案,得到滿分7分。

14203

設有一圓心為O的圓,其中PA PB, 是圓的兩條切線,且PC為圓的割線並交圓 於一點E,又DPCAB的交點,如下的示意圖。若PE4,CD2,求

AD DB 的值。

【簡答】 6 2 17

【詳解】設DE x,連接AC CB BE EA, , , ,

因為PA PB, 是圓的兩條切線,

所以PA PB 且PAE ACE,PBE BCE, 則PAEPCA PEB, PBC

AE AP PE PE BP EB AC CP AP BP CP BC

     

4 4 2 AE EB AP PE PE

x AC BC CP AP CP

     

  ,

又圓內接四邊形ACBE中,因為ADE CDB EDB, ADC 所以AE AD BE, DE

CBCD CADA,則

2 AE EB DE x AC BC  CD  ,

2

(3)

可得 4 6 2

x x

2+6 8 0

x x

   6 68 3 17

x  2

     (負不合)

再由圓內幕性質知AD DB CD DE      2

3 17

  6 2 17

【評析】

1. 本題徵答人數為5人,屬於幾何難題,全部答對得7分者有3人,特別值得 嘉許,分別是台北市仁愛國中鐘景翰、雲林縣福智高中覺尚容、新竹市實驗 高中章宏瑞。

2. 三位同學皆使用了好幾組畢氏定理及圓冪性質求得答案、有些搭配相似形,

台北市明湖國中王睿熙同學則用餘弦定理解題。

14204

39個人聚會,有人問每個與會者「其餘人中有幾個與你同年齡、同姓?」結果,

回答包含了從0到11的所有整數。證明:必有兩個人既同年齡又同姓。

【證明】將39個人標記為1,2, ,39 。設這39個人中不同的年齡為A A1, 2, , Am, 不同的姓為B B1, , ,2Bn,作出如圖所示的表格:

對第k個人,若他的年齡為Ai,則在第k列與Ai所在的行的交差格子

中填1,否則填0;若他姓Bj,則在第k列與Bj所在的行的交差格子

中填1,否則填0。

顯然每一列中有兩個1,記Ai所在的行中有ai個1,Bj所在的行中有 bj個1(1 i m1 j n)。分別按行與列計算表格中1的個數,結 果應相同,故有a1  am  b1bn  2 39 78 。

另一方面,ai是年齡為Ai的人數,bj是同姓Bj的人數。由問題的已知 條件可知a1, , a bm, , ,1bn中包含著數1, 2,3, ,12 。

因此 a1  am      b1bn 1 2  12 78 。

結合上式可知a1, , a bm, , ,1bn必是1, 2,3, ,12 的一個排列,因而 12

m n  。故m n, 11

不妨設a112,即年齡為A1的共有12人,因姓氏的數目n11,故這 12個人中必有兩人同姓。

【評析】

本題有4人參與徵答,最高分是雲林縣福智高中覺尚容同學為6分。覺同學 論述得非常完整,利用39個人共有78個答案,與0~11都要有人回答,知道 0~11恰好各回答一次,接著舉例說明必有兩人既同年齡又同姓。有的同學似乎 誤解題意,『其餘人中有幾個與你同年齡、同姓?』這是兩個問題,所以每個人 都要回答兩個數字;另外『必有兩個人既同年紀又同姓』的反面意思是『沒有人 同年紀或同姓』。關於邏輯的問題,同學們容易解讀錯誤,進而得到錯誤的結論 再者,如果這個命題是正確的,就不能只舉一個例子說明;如果命題是錯誤的,

當然舉一個反例即可。

14205

3

(4)

如圖(只是示意圖),在直角ABC中,  C 90 ,AC6,以AB為一邊向 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EF,正方形的中心為O,且OC8 2。試問BC的長為何

【簡答】10

【詳解】解法一:使用輔助線構造正方形

如右圖,過點ECB延長線的垂線且與過點FCA延長線的垂線交於點G

易知ABCBEDEFGFAH 。 故ACBD EG FH 6

BC DE GF HA

所以,四邊形CDGH是正方形,

OC是正方形對角線的一半。

OC8 2,則正方形CDEF的邊長為CD CB BD 2OC16。 於是,BC CD BD 10

解法二、四點共圓,使用托勒密定理

因為ACB AOB90,所以O A C B, , , 四點共圓。

又知AB 2OA

考慮托勒密定理,AO CB AC OB   AB OC , OA(BC AC ) 2OA OC ,

BC AC 16,得BC10

【評析】

1. 本題徵答人數為12人,全部答對得7分者有11人,特別值得嘉許,分別 是台北市仁愛國中鐘景翰、台北市天母國中周誠亮、台北市延平高中姚慶威、

台北市明湖國中王睿熙、桃園市同德國中游芔騰、雲林縣福智高中覺尚容、

新北市文山國中王偲碩、新北市永和國中陸慶和、新北市汐止國中羅儀芯、

新北市江翠國中鄭宇彥、新竹市實驗高中章宏瑞同學。

2. 這個問題是偏向簡單的幾何問題,所以有許多的作答方法,大致上可以分 成三方向來作答。第一、使用輔助線構造正方形法,如此就可以使用畢氏定 理求解。第二、觀察出四邊形OACB,是由兩個直角三角形構成,也可看出 對角互補,所以四點共圓,於是可以運用托勒密定理,也可以求解。第三、

若同學超前學習高中課程,也可以使用餘弦定理,也容易得到答案。而得到 部分分數的同學是因為在說明時不夠清楚且符號使用錯誤或不合理,因而 扣一些分數。

4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針對今年題目,以下幾題是筆者認為比較特殊的題目,提出與各位先進分享: 1 單選1:簡單的作圖題在歷年的學測數學中一向不缺席,今年也不例外,畫畫圖就可得 分,讓大部分的孩子吃一顆定心丸。 2 單選3:指數式的化簡後演變成方程式解的討論題,由於分類的方法明確,且情況只有 三種,應不至於對同學們造成困擾。 3

mode(規則 #10)的優化,就是Linux可以用fcntl的F_SETPIPE_SZ把pipe buffer size 開大,也可以稍微加速一些。 另外一個小優化是可以發現字串後面補1不影響答案,所以最後讀到EOF時可以把 字串長度填充到例如64的倍數,這就可以方便寫個固定大小的內層迴圈,讓編譯器能 更方便做l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