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 北 市 立 建 國 高 級 中 學 暑 假 作 業
壹、前言
數學,在許多人腦中,往往會聯想到數也數不清的考試,聯想到各種代數、幾何、機率等 等的難題,聯想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痛苦回憶。但如果,數學脫離了課本,走進我們的生 活,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書名:數學的祕密生命:數學家與數學大鬥智的有趣故事,課本裡沒有教的50個數學大發 現
班級:一年二十一班 座號:30號
姓名:陳鎮宇
「數學的祕密生命」一書藉由9個章節,50個不一樣但同樣有趣的故事,帶領我走進一個 處處充滿數學的世界。方桌一定能在地面站穩而不搖晃?依愛因斯坦的公式就能快速登機?
當最聰明的電腦與最優秀的玩家下棋,誰會贏得勝利?各種有趣的問題,背後所隱含的數學 概念,皆值得我們深思。
因50個故事過多,以下只精選較有趣、較特別的主題做探討。
貳、內容精選
一、麥當勞v.s.肯德基 (節選自第8篇故事:郵票、銅板與麥克雞塊)
在這篇故事中,作者敘述了三個情境,並提出數學問題,事實上,這些問題的本質皆
相同,以下列點敘述:
1.郵票問題
在電子郵件出現以前,寄信經常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管道,既然要寄信,就需要郵票。
假設現在有四種面額的郵票,分別是1、4、7、8分錢,而信封最多只能貼3張郵票,
顯然的,我們最多只能貼24分錢,而最少能貼1分錢,但郵票在幾分錢以下都能貼?
這個問題不難,因為事實上,1到24分錢皆有辦法在3張郵票內湊足,但只要這個問
題被放大,如果能貼10張郵票,那這個問題就會變得很可觀,就算用電腦計算,也相
當耗時。
2.銅板問題
銅板問題和郵票問題相近,但因為銅板不像郵票,有張數或枚數的問題,所以問問題的
方式便會相反。若有2種銅板,那在多少以上,所有的價格皆能被這2種銅板支付?在
這裡,我們可以先做一個分析:
(1)只要其中有一種銅板是1元,那答案就是1元以上。
(2)如果這兩種銅板的公因數不為1(兩者不互質),那答案無解。舉個例子,如果這兩種
銅板分別是2元以及4元,那所有奇數價格皆無法被這兩種銅板支付。
(3)如果這兩種銅板的公因數為1(兩者互質),那答案是什麼?
在這裡,書中很貼心的提供了解答的方法,如下:
假設這兩種銅板分別為A、B,且(A、B)=1,那在X元以上,這兩種銅板皆能支付,
三者滿足右列的關係式:X=A×B-A-B
舉例,若有兩種銅板分別為3元以及7元,那在11元以上,這兩種銅板皆能支付。
因為,3×7-3-7=11(元)
3.麥克雞塊問題
這個問題最生活化,也相當的有趣,事實上,這個問題與銅板問題相同,不過,銅板只 有兩種,而麥克雞塊的盒裝種類卻有好幾種。麥當勞的麥克雞塊有四種販售方法,分別 為4塊雞盒裝、6塊雞盒裝、9塊雞盒裝和20塊雞盒裝,一定有一個數字,無法用上述
四個數字組合出來,如5塊雞,請問,這個數字最大是多少?
看見這個問題,我真的去查了麥當勞的官網,的確,就如同問題所說的,麥當勞只賣這
四種盒裝的麥克雞塊。我也去查了肯德基的官網,他們有賣四種歡聚餐,分別為5塊雞
歡聚餐、8塊雞歡聚餐、10塊雞歡聚餐、14塊雞歡聚餐,就姑且只看雞塊的部分,我做
了下面的表格整理,見表一。(X表示無法組合)
品牌 數量
麥當勞 (4、6、9、20塊)
肯德基
(5、8、10、14塊)
1 X X
2 X X
3 X X
4 4 X
5 X 5
6 6 X
7 X X
8 X 8
9 9 X
10 4+6=10 10
11 X X
12 6+6=12 X
13 4+9=13 5+8=13
14 4+4+6=14 14
15 6+9=15 5+10=15
16 4+6+6=16 8+8=16
17 4+4+9=17 X
18 6+6+6=18 10+8=18
19 4+6+9=19 14+5=19
20 20 10+10=20
21 6+6+9=21 8+8+5=21
22 4+9+9=22 8+14=22
23 4+4+6+9=23 5+8+10=23
24 4+20=24 8+8+8=24
25 4+6+6+9=25 5+10+10=25
表一
由這張表格,我們可以發現:
(1)只要超過11塊雞塊,麥當勞皆有辦法進行組合,但肯德基卻要超過17塊雞塊才辦得到。
(2)因為肯德基歡聚餐的雞塊數(5、8、10、14)較麥當勞的盒裝雞塊數(4、6、9、20)集中,所 以
仔細看18塊雞塊到25塊雞塊可以發現,只要2到3組,肯德基就有辦法湊出所要的雞塊
數,但麥當勞卻需要4盒(23、25)才辦得到。
二、飛機場上的狂奔 (節選自第10篇故事:在走道上要用跑的或走的?)
在這篇故事中,作者敘述了兩個情境,並提出數學問題,以下列點敘述:
1.在飛機場上綁鞋帶
如果,你的飛機即將起飛,而你正在往登機門狂奔而去,不幸的是,你的鞋帶卻在這 時候掉了,通往登機門的路上有電動走道,且你必須在登機前綁好鞋帶。請問,該不 該在電動走道上綁鞋帶?
這個問題比較偏向邏輯思考的問題,作者做了一個很簡單的模擬,告訴我們正確答案,
但因為是純文字敘述,較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將文字畫成示意圖,請見下圖一。
由以上的模擬圖以及文字說明,我們可以發現:
(1)選擇在電動走道上綁鞋帶比較有利,因為竹竿 人B較竹竿人A先到達登機門。
(2)在圖一的第五格中,A的確逐漸靠近B,但只
要A一下了電動走道,就再也無法接近B,因 為兩者保持相同的速度往登機門移動。
(3)一開始,A得先等到B向前走了一步,才能蹲下
開始綁鞋帶,這段走一步的時間差很小,可以忽略。
時間 A與B之
間 的距離
綁鞋 帶
電動 走道 上行 走
踏出 電動 走道 後
B 踏
出電 動走 道後 A 0
圖二 A
A B
A B
A B
A B
A B
圖一 模擬開始,A、B兩名竹竿人站在電動走道
前準備就緒,斜線部分為電動走道,而右 側方框為登機門。
接著,B向前走了一步踏上電動走道,兩 名竹竿人同時蹲下開始綁鞋帶。
A、B兩名竹竿人皆綁完鞋帶起立準備向前 走,但B因為在電動走道上綁鞋帶,此時 他已遠離A一段距離。
A、B兩名竹竿人皆在電動走道上,以相同 的速度向登機門移動,此時,B來到了電 動走道的尾端。
當B下了電動走道後,行進速度變慢,此 時A、B兩人逐漸靠近,但A也走到了電 動走道的尾端。
A、B兩名竹竿人等速向登機門移動,最終 結果是,B先到達,A後到達,模擬結束。
(4)右側的座標圖,可以清楚比較隨著時間推移,兩 人之間的距離變化。
2.在飛機場上奔跑
除了綁鞋帶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和上面問題的敘述相同,但這一次,鞋帶沒掉,
且還有剩餘的力氣足以衝刺一小段時間,請問,應不應該在電動走道上衝刺?
以下,我設定了一些數據帶進去運算,找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若在電動走道
上衝刺,硬地上走路,則所需要的時間為24÷(3+1)+36÷2=6+18=24(秒) 若在電動走道上走路,硬地上衝刺,則所需要的時間為24÷(2+1)+
18÷2+18÷3=8+9+6=23(秒)
由以上的算式以及文字說明,我們可以發現:
(1)我們不應該在電動走道上衝刺,應該將體力留在硬地上衝刺。
(2)這個結果符合飛機場上旅客行走的現象:正常人在電動走道上走得較慢,以節省體力消 耗。
三、分財產的難題 (節選自第37篇故事:猶太經典是賽局理論先驅)
在這篇故事中,作者提到了特殊的分財產方法,以及方法背後的理由,以下列點敘述:
1.兩位債權人甲、乙分別被積欠300美元和200美元,但破產公司的全部資產指值350 美元,請問該如何分配財產?
按照現代法官的做法,方法如下:
債權人甲得到350×60%=210(美元)
60m 24m
A
圖三 假設電動走道長24公尺,硬地長36公尺
假設人走路的秒速為2公尺 電動走道的秒速為1公尺
人跑步的秒速為3公尺(只能衝刺6秒)
債權人乙得到350×40%=140(美元)
但依現代的賽局理論來思考,方法如下:
首先,就算乙全拿200美元,甲仍可以拿剩餘的150美元,甲應至少拿150美元
同理,就算甲全拿300美元,乙仍可以拿剩餘的50美元,乙應至少拿50美元
再來,剩餘的錢150美元平分給甲乙兩人
因此,債權人甲得到150+75=225(美元)
債權人乙得到50+75=125(美元)
由上述兩種方法,我們可以發現:
(1)兩種方法都很公平,但如果債權人希望拿越多錢越好,那甲應選擇依賽局理論的分配方
法,
乙應選擇依現代法官的分配方法。
2.上述皆是參考書中內容整理而成的,實際上,這個問題最古老的版本在《塔木得經》
中就有出現,但分財產的有三人。有個男人在遺囑中決定,甲乙丙三位太太應該分別
得到300、200、100蘇西(一種古猶太祭師貨幣單位),然而,他過世時,發現原來這 個男人的全部財產只有200蘇西,這份遺產應該如何分配呢?
雖然書中只提供解答,沒有提供分配的方法,但按照上述賽局理論的分配方式,這個 問題並不難,方法如下:
第一步,將甲太太和乙太太視為同一組,總共想得到500蘇西
則,就算丙太太全拿100蘇西,甲乙太太仍可拿剩餘的100蘇西,他們拿走100蘇西
同理,甲乙太太總共要拿500蘇西,這個數目超過遺產,因此丙太太不能拿錢
再來,剩餘的錢100蘇西平分給甲乙太太和丙太太 因此,甲乙太太拿走100+50=150(蘇西)
丙太太拿走0+50=50(蘇西)
第二步,將甲太太和乙太太分開,他們要分配的錢為150蘇西
則,甲太太要拿300蘇西,這個數目超過要分配的錢150蘇西,因此甲太太不能拿錢
乙太太要拿200蘇西,這個數目超過要分配的錢150蘇西,因此乙太太不能拿錢
再來,所有的錢150蘇西平分給甲乙兩太太 因此,甲太太拿走0+75=75(蘇西)
乙太太拿走0+75=75(蘇西)
這個財產分配案,最終以甲乙兩太太各拿走75蘇西,丙太太拿走50蘇西結束。
由上述分財產的方式,我們可以發現:
(1)這種分法應該會讓丙太太最開心,她一開始只期望拿到全部財產的六分之一,但最終結 果,
卻讓她拿到全部的四分之一。
(2)這種分法應該會讓甲太太最不開心,她原本期望能拿到總財產的一半,但最終無法如願,
更意外的是,這種分法竟然導致甲乙兩太太所分配到的錢相同。
(3)按照現代法官分配的方法,甲太太可拿100蘇西,乙太太可拿約67蘇西,丙太太可拿
約
33蘇西,兩種分配方法對乙太太沒有太大的差別。
四、三等分真麻煩 (節選自第38篇故事:你的蛋糕比我大?)
小時候,兄弟(或姊妹)兩人為了分配蛋糕,一定有進行過「你切我選」的活動,對切的 人而言,要盡量讓切出來的兩塊蛋糕一模一樣大,而選的人,要選擇較大塊的蛋糕才 有利。兩等分很簡單,那三等分呢?作者提供了下列有趣的方法給大家參考,因為是 純文字敘述,較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將文字畫成示意圖,請見下圖四。
由以上的示意圖以及文字說明,我們可以發現:
(1)這個分配蛋糕的方法看似麻煩,但極為有效,這個分配方法不但符合比例,且不會引起 任
一方的嫉妒。
五、補充 (延伸自第34篇故事:誰贏得井字遊戲?)
井字遊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紙筆遊戲,相信大家小時候一定玩過,但這個遊戲並沒有 什麼太大的趣味性,因為每次玩,我們都有辦法阻撓對方連成一線,導致遊戲以和局 收場,看完這篇故事後,讓我想到井字遊戲的變形版,以下內容皆沒有出現在書中,
純粹是對井字遊戲的變形、延伸詳加敘述,僅供參考。
甲乙丙三位小朋友要來分一塊蜂蜜蛋糕,首 先由甲將蛋糕切成三塊。
切完後,眼尖的乙發現第三塊蛋糕似乎偏大 了一點,因此,他從第三塊切了一小塊蛋糕。 在他的心裡面,第二塊和第三塊蛋糕一樣大。
接著,輪到丙選蛋糕,假設他選了第三塊蛋 糕
再來,輪到乙選蛋糕,假設他選了第二塊蛋 糕
最後,甲拿走第一塊蛋糕。
而剛剛乙切下來的一小塊蛋糕由甲來切三等 分,乙來切一小塊,丙來選,就這樣繼續切、 繼續分,永無止盡。
圖四
1 2 3
1 2 3
1 2 3
乙切一小塊
圖五是大家熟悉的井字遊戲,它們皆以和局收場:
井字棋遊戲的變形版和井字棋的規 則相同,但第七步(先方第四步)下完
後,必須把第一
步拿起,同理第八步(後方第四步)下完後,也要把第二步拿起,完成所有動作後,若連 成一線,則勝負揭曉,參考圖六:
由上面 的流程圖,
我要 說明與補充:
(1)我將先方設定為藍色(奇數),後方設定為紅色(偶數)。
(2)注意看流程圖的第四格,當9放在正中央時,3必須從左下角拿起來,因此先方(藍色)還
沒
有獲勝。
(3)注意看流程圖的第五格,當4拿起來時,10放在右下角,這個遊戲不可以將數字重疊,
圖五
圖六
1 2
3 4
5
6 2
7
3 4
5 6
8 7
3 4
5 6
9 8 7
4 5
9 6 8 7 5
6
10 9
8 7 6
11 10
但
前提是一定要「先拿後放」。
(4)基本上這個遊戲只要雙方沒有下錯,就會不斷循環下去,沒有結果,但實際在玩時,因 為
要考慮到「拿走」這個原則,因此很容易出錯。
(5)如果覺得這樣難度仍不夠時,可以將數字變回最傳統的圈圈叉叉,不但考驗記憶力,更 考
驗自己的反應能力。
參、結語
其實,數學也是很有趣、很生活化的。看完這本書,讓我對周遭的人事物有了不一樣的看 法,有時候,看到習以為常的事物,或許是一個現象,或許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停下來想 一想,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在腦海中呈現。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只要常常思考,
處處皆是數學!
肆、參考資料
一、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
kmcode=2013100079577
二、麥當勞官網:http://www.mcdonalds.com.tw/m/index.php 三、肯德基官網:http://www.kfcclub.com.tw/
四、井字棋:http://zh.wikipedia.org/wiki/井字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