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Thanatology and Health Counsel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aster Thesis
一位日本女性照顧長輩的經驗之自我敘說研究
Self Narrative Study of a Japanese Woman Experience
for Elderly Care
上原智子 Tomoko Uehara
指導教授:曾煥棠博士
Advisor: Haunn-Tang Tseng Ph.D.
指導教授:陳錫琦博士 Advisor: Si-Chi Chen, Ph.D.
中華民國 108 年 7 月 July, 2019
誌 謝
非常感謝大宇宙界給我機會、小精靈推我到研究所來念書,還要 我用中文寫論文。來到臺灣讓我感覺到更接近大自然界,也發生很多 意外的事情,我接受這個命運。所有的事情都自然發生的。
感謝日本的父母和家人和臺灣的家人,特別是女兒常鼓勵我,老 師們、同學們也經常照顧我,包容我。
另外我在研究所為中文奮鬥的時候,常用日文鼓勵我的國際日語 教會臼杵翠牧師、學校法人佐久學院的盛岡正博理師長老師,我常常 哭著看他們給我的信。
研究所的過程真辛苦!但我會繼續努力相信自己。
感謝大家 祝福大家
謝謝月亮總是陪著我旁邊
2019年7月1日 上原智子
一位日本女性照顧長輩的經驗之自我敘說 上原智子
摘 要
本論文為一位日本女性的自我敘說,旨在陳述自己的成長經驗和照顧長輩的 經驗,並在敘說後進行比較和反思。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向,採取自我敘說的 方式進行。
筆者從一位日本女性的角度進行自我敘說,從個人成長經驗來看文化、家庭、
生活、工作、照顧老人、醫療等各個面向,進行臺灣和日本經驗的比較和反思。
在書寫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自己重視活著的感覺,在成長中不管在哪邊都要努
力活著,筆者希望繼續努力活下去,因為在臺灣經驗與日本非常不一樣的天氣、
或因語言等文化和成長背景產生誤解,常常感到貼近死亡。
雖然在台灣已經居住二十年, 筆者不管大聲講話或做任何行為,仍被視
為一個外國人,現在像筆者這樣因為各種原因來台灣的外國人越來越多。筆者相 信大家遇到文化的牆壁、被誤會、沒有被尊重、生病、困住…,一定也遭遇到好 多莫名其妙的經驗。
自我敘說不僅在探討整理自己的成長背景和家人關係,用不同的角色來看 不同的文化和中年人的自己,同時也在理解高齡者的心態,身體狀況,發現自己 也要柔軟面對所有的變化。
關鍵字:一位日本女性、文化、成長經驗、照顧老人
Self Narrative Study of a Japanese Woman Experience for Elderly Care
Tomoko Uehara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a self-narration of a Japanese woman, which aims to present her own experience of growth and the experience of taking care of her elders, and to compare and reflect after the narrative.
This study adopts the self-narrative approach of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odality.
The researcher self-narr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Japanese woman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al growth experience, she compared and reflected the
Taiwanese and Japanese experience in the following areas, such as culture, family, life, work, caring for the elderly, medical care, etc..
While narrating, the narrator realized that she values the feeling of aliveness. In her growth process, she got to make efforts in all areas to be alive. 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eather in Taiwan and Japan, or the misunderstanding resulted from the languages, cultural differences or growth background, the narrator frequently experienced the closeness of death.
Although the narrator has been lived in Taiwan for 20 years, she is still treated as a foreigner whether she tried to talked loudly or do anything. Just like the researcher,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coming to Taiwan for all kinds of reasons. The researcher believes that everyone must have encounter all the inexplicable
experiences such as cultural wall, being misunderstood, being disrespected, sick or being stuck, etc..
Self-narrative is an approach which not only probes into one’s own growth background and family relationship but also sees various cultures and the middle-aged self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and understands the mind-set and physical situations of the elders, furthermore, one could learn how to face all the changes softly.
Keywords: A Japanese woman, culture, growth experience, taking care of the elder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如何進行... 2
第四節 詮釋觀點與論文架構... 5
第二章 我的成長經驗... 9
第一節 在日本的成長經驗... 9
第二節 在中國的成長經驗... 21
第三節 在台灣的成長經驗... 32
第三章 我參與照顧長輩的經驗... 70
第一節 在日本我參與照顧長輩的經驗... 70
第二節 在台灣我參與照顧長輩的經驗... 75
第四章 我參與照顧長輩經驗的比較... 89
第一節 我在兩個文化間看見不同的生活方式... 89
第二節 照顧方式... 94
第五章 我參與照顧長輩經驗的反思... 99
第一節 尊重文化... 99
第二節 自己要柔軟... 105
第三節 持續改善溝通能力... 107
第四節 醫療使用的反思... 111
第六章 再出發... 116
後記... 119
參考文獻... 120
中文文獻... 120
外文文獻... 121
iii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為我來寫研究動機和研究問題,以及如何進行,詮釋觀點與論 文架構。
第一節 動機
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
(Shakespeare)。
為什麼我要寫我的故事,因為我在臺灣過日子太痛苦,和我想像 的生活很不一樣。我的異國生活,我對婚姻很期待,象徵結婚是女性 的達成目標,遇到好先生做好家庭就是美滿的生活,好人生。但遇到 失落。是文化衝突發生的。我一直認為華人思考很硬。和我長大的環 境不一樣。我在這邊生存很難。我也還不夠柔軟。加上我遇到人生三 問:我為什麼活著?我該怎樣活著?我又如何能活出該活出的生命?
難道這些都是逆增上緣,要我從逆境學習成長的意思嗎? 活魚逆流而 上,死魚隨波逐流。
我認為文化的差異非常影響照顧一個人的想法。
這次經由照顧台灣和日本老人的經驗,很驚訝由於文化差異,導 致華人對日本現代女性的看法,以及照顧方式與看法不太一樣。我想 從日本女性的角度來敘說照顧老人的故事。照顧人就是照顧自己,我
第二節 研究問題
我在臺灣過日子二十年了。為了紀念二十週年寫我的日子也不錯。
發現我的人生就是田野調查。花了二十年的研究繼續下去。想從以 下四個問題來敘說我的故事。
一、我的成長經驗為何?
我長大的過程很少和老人家一起生活,這對照顧老人有什麼影 響?
二、臺灣和日本照顧長輩經驗為何?
面對公婆和我父母的老化,照顧失智症的公公和母親住院的經驗 如何影響我和家人。
三、比較日本與台灣照顧長輩經驗的異同?
照顧日本和臺灣長輩的家人的傳統概念怎樣不一樣?
四、日本與台灣照顧長輩經驗的反思?
照顧不同文化的長輩,我的身體,心態如何變化?
第三節 如何進行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人生。來臺灣遇到常行不通的人、事、物讓 我不知不覺變得萎縮,越來越不敢去做。
我很重視我是一個女性、是個母親,認為母親健康就是家庭的健
康。很想學和我母親一樣,但發現照顧小孩的想法和家人很不一樣,
行不通的。
女兒長大了,我照顧日本和臺灣的老人的責任也和家人一起負 擔,我可以積極選擇勇敢過日子。我可以的。我不需要被綁,不需 要自己綁自己。花了好多年耐心磨練後看到了現在的自己,我非常 佩服感謝包容自己,也非常感謝所有人。終於了解每個人都是佛。
1990 年Michael White和David Epston創始的敘事治療出版 了一本書名叫 N A R R A T I V E M E A N S T O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N D S。是 一個重寫生命故事的對話過程和是一個從單薄到豐富的對話過程 (列小慧,2005)。
我要採用生命故事敘說的方式。我在大學部上課悲傷輔導,聽 了學生們的報告很感動,承認事實,接受自己,療癒自己。越年輕 越勇敢的講出來,從他們發出來的生命力好像他們的靈魂在大叫的 哭聲越痛苦越悲傷的力量越大。給我們看每個人的靈魂活著不死不 滅。我非常感謝他們給我們勇敢說出來,相信靈魂的存在。我相信 他們會接受自己,相信自己活下去。
另外我在台灣和日本看了長輩們的不死不滅的靈魂,我看到人 老了,明顯露出來自己本能,有靈魂的。我想表達看看靈魂是什麼。
靈魂永遠幫助我、體貼我、包容我。
敘事(narrative)這個字已經超越文學、語言學的領域進入到 醫學、牙醫學、 護理學等醫療界,包括心理學、 教育學、社會學、
法學等學問,各個臨床的現場或美術、建築、設計等空間創造的領 域加上遊戲業等零售和經營界也常使用。最常使用領域在以醫學和 心理為主的臨床現場(奥田恭士,2016)。寫敘說等於療癒自己。
我想,我是一個外國人,我來寫自己的故事,是比較容易的,
因為是陳述我自己生命的經驗,這些經驗都是我自己親身經歷,而 且印象深刻的。但是對日本人來說,要說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是需要 很大的勇氣,我們從小重視「和」,和大家協調生活下去,要考慮 別人怎樣想,所以如以 Victor E. Frankl所說的我必須要有勇氣 公開陳述我的信念 (Victor E. Frankl)。
日本的文化很重視 「沉默是金」,是一種包容尊重的表達。可
以說無聲的力量,默默的祈禱。但是有時候這行為被誤會認為冷 漠,不理人所以很難表達。其實很想幫助他人,但每個人的長大 背景不同,我們常煩惱人際關係,自己講出來的話傷人,發生不 愉快,生氣,被恨,會自殺。重視說話內容很影響到情緒,我們 越來越沒有面對面講話,日本人重視情緒但不太會表達自己。
一般人來說不會講話的內容裡面存在更重要更深刻的事實。
我們對那些「沉默」表達深深的尊重和同理,認真面對面談者講
故事的那些話就是敘事(講故事)研究的本質和真正的價值。
敘事(講故事)研究者對人性的不理解和不解之謎要寬容又謙 虛。對面談者自由自在的精神和保持有永遠的興趣和的關心(結城 俊哉,2015)。對於不可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沉默(路德維希‧
約瑟夫‧約翰‧維特根斯 Wittgenstein.L)。
一般人不講出來的背景就是表達本人,我不會講出那麼多話。
(Albert Camus)
第四節 詮釋觀點與論文架構
一、詮釋觀點
將引用與健康照顧、生命意義等文獻來詮釋成長與參與長輩、照 顧經驗。
對我來說,離開家、離開熟悉的環境,離開日本生活的時候開始 我真正的成長,重生剛好二十年了,成年了,恭喜自己。
很多男性為什麼沒有辦法長大,因為男性本性需要女性永遠離不 開。所有的人從女性生出來的,有的像個卡門的故事一樣José為了
Carmen鬥爭,死亡。對男性的成長,女性是不可缺少的,遇到好不
好的女性對男性的人生影響很大,像蘇格拉底娶了贊西佩一樣。
現代來說女性也一樣,嫁給錯誤的男性很辛苦所以都是互相的。
解常常來不及,後悔。大家說為什麼發生這樣,那樣,其實事情隨時 會發生的。隔壁發生的事我們也發生的,比如停電,停水一樣,整個 地區都發生。那時候溝通好的人和不好的人的差距很大,比如平常人 際關係好的,人家也常常聽到消息會告訴你,但不好的不會告訴你。
小的事就是大事。有一天發生重要的事情發生不知道怎麼辦,於 是自己被困住。有人身上發生的事會發生到自己身上,都互相學習的。
社會變化又正常又快,我們心態平常要柔軟,常接觸變化自己也要習 慣,不管年輕、壯年到老都要學習。
若くして学べば、壮して成すあり。
壮して学べば、老いて衰えず。
老いて学べば、死して朽ちず。佐藤一斎著「言志四録」
少而學,則壯而有為。壯而學,則老而不衰。老而學,則死而不朽。
所有的事都連起來的,所有的事都有意義的。我父母說的對。所 有經驗的事都對我幫助的。我來臺灣二十年好的壞的經驗都讓我成長。
我聽天命就好,過我的人生就好,走自己的路就好。
到了中年,人有可能看到太多人、事、物,亂掉了,於是中年人 的危機突然來到自己身上(河合隼雄,1996),正如榮格講的「人生的 正午」不知道怎麼走。我來到研究所探索自己,慢慢知道自己這個人,
我重新過自己的人生就好,將來若是走錯了按照自己的速度判斷重新
做就好,也不用在意人家,不需要慌張。常和自己溝通慢慢走。
為什麼我來寫論文,因為我想寫看看到底我是什麼人,在日本長 大快30年離開嫁到臺灣來超過二十年以上了,我到底變成怎麼樣,
還是沒有變,我的人生中從來沒有花時間探索自己、觀察自己、照顧 日臺兩邊的老人我會怎麼做、我會怎麼想、我在照顧中學到什麼、成 長什麼。我要記錄下來我對生命的看法。
我在論文上表達我自己的統合,對立面的整合,是自己矛盾要整 合,在個體化的過程中要面對自己的陰影、自己認為否定、惡、失敗、
弱等負面從陰影裡找到好處拿出來重新定義像個曼陀羅放在圓形裡,
慢慢的總合走向成熟的過程(李佩怡,2013)。
二、論文架構
第一章 緒論,包括動機、研究問題、如何進行及詮釋觀點與 論文架構。
第二章 我的成長經驗,包括在日本的成長經驗、在中國的成 長經驗及在台灣的成長經驗。
第三章 我照顧長輩的經驗,包括在日本的照顧長輩的成長、
在台灣的照顧長輩的成長。
第四章 我照顧長輩經驗的比較,包括生活方式、照顧方式。
第五章 我照顧長輩經驗的反思,包括、尊重文化、自己要柔軟、
溝通和成長經驗背景。
第六章 論文總結再出發。
第二章 我的成長經驗
這章我來寫在日本和中國和臺灣成長的生命經驗。
第一節 在日本的成長經驗
一、小學之前(1969~1975)
(一)愛哭的小孩
小時候愛哭,父母做事很忙常習慣一個人玩。我有感覺到寂寞但 知道父母忙不會常常理我,我常在壁橱裡哭泣,好像在黑暗中被棉被 包容的感覺偶而睡覺(像個哆啦A梦)。但有鄰居的朋友,姐姐和哥哥 在一起,有時候親戚來我家,我父母在家開店,我看得到他們,母親 一邊工作一邊陪在我旁邊照顧我。
我父母從長野縣來東京生活。我父親在東京念大學,念非常好的 大學。父親在學生時代來東京,特別是念大學很不容易。我相信從來 沒有看過的爺爺奶奶(我生出來的時候他們已經往生了)他們為了讓 小孩們念書非常辛苦。姑姑們也都來東京讀書或工作生活。
我聽說過爺爺特別去好幾個學校選擇母親介紹給父親,母親說過 我父親不做農夫才嫁給他。母親結婚的時候才去東京和父親家人生活,
那時代來說去東京等于去國外生活一樣,環境完全不一樣。我想年輕 的母親對從長野縣到東京生活很有夢想。但我相信他們過得很辛苦。
特別是我母親。母親很勇敢離開自己的故鄉、自己的家人、嫁給我父 親、過陌生的生活、適應不同的家庭、生小孩、工作、照顧家人,忘 記照顧自己生病。那時代日本傳統觀念很重、女性嫁過來本來就是忍 耐的日子。我從小感到母親是個聰明的人、很懂數學、很有智慧,常 關懷身體生病的人和弱勢。
我父親說過長野縣的冬天很苦,冬天的時候不想回家。我父母受 寒冷的環境長大,耐心很強。特別是我母親像個山,總是很穩定包容 我們。我應該有他們的基因才對。
我父母開店,從早上到晚上一直工作,父母沒有好好的吃飯時間,
也沒有好好的聊天時間,我父母一年一次暑假回家以外,除了過年休 息一下,幾乎沒有休息。特別是我母親一大早到晚上一直做事,很少 看到她休息。但是我父母很關心每個小孩,特別是身體不舒服,受傷 的時候。聽說我姐姐和哥哥長大過程辛苦。有時候在外婆家過日子。
姐姐小時候住院一陣子。我父母很擔心。
我是家裡最小的,有年齡差9歲的姐姐和6歲的哥哥。我們都大
學畢業,姐姐是老師(已經退休),哥哥是工程師,他們很優秀都在東 京生活,有自己的家庭。
一個電視節目《寺内貫太郎一家》(向田邦子,2007)代表日本昭
和時代(1926~1989)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傳統,以父親為主,母親很
有耐心。家人互相關心,很有感情,個性很直但不太會表達,常吵架,
打架。
我父母在辛苦的環境中一邊做事一邊照顧姊姊哥哥和我很好,非 常感謝,但小孩子懂什麼,我在自己的世界長大。
我是家裡最小的小孩,受到家人的關懷長大。
二、小學生時代(1975~1981)
(一)愛活動
我有強大活動力,有時候我一個人去公園玩玩,那時代沒有人說 在公園有壞人,也沒有人說小孩出去玩危險,有時候走很遠去朋友家 玩,在東京生活走路很正常,很習慣。不知為什麼我常受傷,腿上常 有傷口,我父母擔心女孩子萬一有傷疤怎麼辦,但我無所謂。我常換 運動鞋,因為活動多容易破掉,父母常拿我和姐姐比較,「你為什麼 常買運動鞋,沒有辦法安靜嗎?」
小時候不想和父親相處,因為每天父親看起來心情不好,愛生氣,
看到我常問數學的問題,我不太想靠近。
我有一點音樂方面的才能,被選為學校的鼓笛隊代表在學校運 動會打鼓,在戶外活動大家唱歌的時候演奏手風琴。
另外,學校副校長離開學校的時候寫文章在全校學生面前發表。
那時候很驚訝為什麼老師選擇我,在家練好久。當天在學校朝禮上台
朗讀作文,那時候感覺到好像所有的世界和時間停住,只聽到我講話 的聲音從音響聽到,感覺很奇怪。雖然我看不到大家的面孔但背上受 到很熱的視線。
我父母很重視教育,非常嚴格。我記得在吃飯的時候父親常常突 然問數學的問題,我沒幫法回答,吃不下飯,開始哭,有時候打人。
母親常安慰我,考慮到整個家庭的氣氛。我的母親是個傳統的日本女 性,溫柔又聰明。
我家開店有關係,我父母,特別是我母親非常忙,我們小孩三個 很自然幫忙家裡做家事。姐姐主要做菜、洗衣服、洗碗、打掃店裡、
掃地外面的公道等等。哥哥是男生跟著父親開車幫忙店的生意,送貨 等要體力的工作。我服務客人、算錢、打掃等,姐姐念大學,開始上 班,我開始做菜等等。我們三個很自然一大早起來就做事,做完事情 才開始吃早餐。我記得哥哥跟著父親從外面幫忙回來又開始送貨、擺 整齊,有些貨很重。哥哥也念書,開始上班,我也幫忙送貨,那時候 很有力氣。反正我們很自然會做家事。認為做家事是應該的。那時代 的小孩都做。我姐姐和哥哥雖然每天幫忙家裡但功課也很好。
(二)愛看電視唱歌
我父母沒有常陪我,我姐姐和哥哥去上學很自然看電視,那時代 日本有好多好看的有意思的卡通片,我常唱歌主題曲比如:
1970年 あしたのジョー(小拳王)
1971年 ルパン三世(魯邦三世)
1972年 科学忍者隊ガッチャマン(科學小飛俠)
1973年 ドラえもん(哆啦A夢)
1974年 アルプスの少女ハイジ(小天使)
宇宙戦艦ヤマト(宇宙戰艦大和號)
1975年 フランダースの犬(法蘭德斯之犬),一休さん(一休和尚)
1976年 キャンディキャンディ(小甜甜)
1978年 はいからさんが通る(窈窕淑女)
銀河鉄道999(銀河鐵道 999)
1979年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凡爾賽玫瑰)等等
宮崎駿的作品也很多,我們一家人禮拜天的晚上一起看電視或電 影,我父親選很有文化的藝術的電影,有的結束時間比較晚一點,但 是給我們小孩看,我小時候不管什麼國內外看了好多種類的節目,那 時代的作品非常有文化,有活力,有精神。
因為我家開店的關係從小就接觸好多人,馬上要觀察人需要什麼。
家庭背景有關,我很喜歡和人在一起。學生時代,工作經驗都和人有 關係。好像老天爺安排到接觸人就是我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一 輩子需要的事,並不是只在念書中。有時候看著父母的背後和家人的
互動理解,看著家人長大,基本上生活需要的都會做,我以為自己照 顧自己很正常。大家一起互相幫忙是正常的。在學校也一樣,有人需 要幫助就大家一起做。很多人互相的。我很感謝自己小時候很多人幫 助我,很幸運那時代在日本長大。發現我在好多愛情關懷裡長大。非 常感謝。我能信任自己。有可能這樣長大背景才能勇敢面對自己。
我很少和老人家在一起生活。我生出來的時候爺爺奶奶已經往生,
公公和外婆在長野縣生活,一年大概一次,最多兩次見面,暑假回家 住外婆家,我記得外婆做的菜非常好吃,那邊水和空氣很乾淨,青菜 特別新鮮,長野縣的名產味噌做的味噌湯很好吃,比東京的菜好吃多 了。有感覺到太陽的味道。家裡很乾淨,早上用抹布擦地,樓梯等清 潔後才吃早餐,脫鞋子進房間一定要鞋子齊全,晚上也整理家才開始 鋪床等很有規矩。我喜歡一個大房間大家一起睡覺。一間木頭屋,很 有味道,走路就有木頭的聲音,天花板很高,睡得很舒服。長野縣的 夏天空氣很涼。
我看到母親比平常輕鬆的樣子,父親變有禮貌很有意思。
拜訪父親的本家,和母親的家人不一樣。家很大,家裡有很多農 產品,同樣長野縣長大但生活背景不一樣。
(三)不懂老人
我不知道老人怎樣過日子,怎樣想,身體狀況等等。但看到老人
客人買東西買量不多,動作很慢,順便聊天很久,常聊天家裡的事。
但有人穿著很整齊漂亮又化妝,看不出來老太太的樣子,有的老先生 擦髪蠟。小時候常驚訝,平常來買東西的鄰居過世的消息,上次來的 時候好好的為什麼這麼快要走?小時候只看到外貌想事情,不懂的成 長背景和生活環境。
那時代老人家都在家裡,兒子夫妻或小孩要照顧,媳婦耐心要聽公 婆的話,很少聽過老人送到機構。但很多老人家去老人之家參加活動,
洗澡等等。基本上日本的老人靠自己生活。不要請人家麻煩。
記得我第一次參加姑姑的葬禮。那時候我不懂,什麼叫死亡。很 驚訝,她是中年人,做會計,有時候來我家,我父親是長子所以姑姑 們帶著小孩來我家吃飯,那時候我母親做好吃的有時候買壽司吃,大 家一起吃飯很好玩。
姑姑有時候帶我去餐廳吃好吃的東西,為什麼還沒有老還是要走?
小時候敏感又好奇,看到棺材裡的姑姑的身體瘦瘦的眼睛打開,我以 為還活著。
帶著恢復單身的姑姑的骨灰回家,每天看到遺像,牌位,香。小時 候看到那些很可怕,有可能我父母考慮到,有一天移到別的地方。我 父母也沒有說什麼。
我父母很忙做事我常在一個人,我愛看電視或朋友玩玩,不懂父
母的辛苦,我第一次接觸死亡,根本不懂的什麼叫死亡。當然不懂老 人想什麼。
第一次接觸死亡非常害怕,佛堂裡看到牌位,我只知道姑姑不在 這世界。
三、中學高中生時代(1981~1987)
(一)享受學生生活
我在國中上課偷偷看的是中島敦的「山月記」,原來是同鄉!
出生地和我一樣新宿區。故事非常受影響的是有一個人驕傲太追求理 想,沒有達成反而變成吃人老虎,我記的那時代的父親很可怕不能反 對,常念要我看數學很煩討厭,父親的樣子很像主角一樣很驕傲,很 勇敢的給父親看,故意放在桌上,我父親看了一下更生氣要我多念書。
日本傳統的想法來說可怕的代表是地震、打雷、失火、父親,以前父 權很大但是那些已經過去的事。
我在國中認識很好的朋友們,聖誕節的時候集合在朋友家開聚會,
我朋友自己做的蛋糕拿來大家一起吃,大家一起做點心真的很好玩,
我們已經中年了但這幾年又開始連絡,我們很久沒有見面,但開始聊 天。很奇怪很快回復到國中那時候的樣子,一直講話大聲大笑,可惜 我忘了帶女兒一起來,女兒說媽媽有很好的朋友們,真好!媽媽的朋 友們都是好人,對你很包容!
日本的國中和高中學校很重視學生要運動,那時候的學生幾乎參 加運動社團,我在高中參加排球隊,每天嚴格的練習,鍛鍊身體但好 喜歡。怕考試影響不能繼續,我努力念書但每次考完試,父親常拿我 和姐姐和哥哥比較,說我不會念書,問我下次考試怎麼辦?我只能說 我會繼續努力。
我相信姐姐和哥哥在學生時代的父母很重視成績,但我學生時代 學校重視看每個小孩的個性、特色、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有音 樂、運動、藝術的才華就去專門的學校或去國外念書。
雖然大家穿同樣的學校制服,但我長大的東京、特別是我在學生 的時候和別人不一樣是好的、有個性是好的、有創意是好的。所以我 們在穿衣服、打扮的時候要表得自己的感覺。比如冬天學生穿學校規 定的制服,但穿襯衫,毛衣,穿裙子的長度,戴圍巾、戴手套等自己 選自己喜歡的、自己感覺的東西。
我在國中認識的朋友們現在還在聯絡,我在學生生活遇到好多好 朋友,和她們在一起就快樂,另外我在投入嚴格的運動訓練,除了鍛 鍊身體以外也培養不屈精神。
人生中找到好朋友,謝謝陪我到現在!
四、大學生時代(1987~1991)
(一)走不一樣的路
我在念大學的時候看到學長學姊們看起來很成熟,有的同學和我 一樣一年級但比我大好多歲,有的從關西來講話也不一樣,我念法律 系,沒有想到一個班90 多個人,但女孩子只有六個人。
認識經濟系的朋友,她說班上只有四個女孩子。原來我選的路和 別人不一樣了。人生走的路本來就不一樣了,我來大學才發現了。
突然間我的世界變大了,剛開始很不習慣,沒有熟的朋友,一個 人行動,羨慕其他系的女孩子馬上可以做朋友。為什麼來這邊?但沒 有辦法,考上的學校只有這間大學。
時間久了慢慢習慣,原來像我們系或經濟系的少數女學生都很有 個性,很有自己的想法,聊天很好玩,但當時我不認為我有個性。
考完大學考試,大家不用穿制服,開始放鬆表現自己的時候。特 別是女孩子最適合表達自己的時候。很重視打扮自己並不是為了誰,
很重視自己的感覺,強調個性和別人不一樣,但不要太超過。男孩子 開始學開車出去走走。出去國外的人也很多。有的同學離開家裡開始 自己一個人生活,看起來很自由自在但並不是,這樣很辛苦,有的同 學開始打工很少來上課,考試的時候突然出現,但參加社團在食堂常 看到。
我從家裡上下課,在家打工的時間多,反正進入大學後在社會上 做任何的事自己要負責任。進入社會後學生變成上班族,慢慢地被洗
禮,個性越來越沒有了,或被磨掉,社會就是這樣很現實。
姐姐和哥哥結婚後離開家,我好像是獨子,那時候我還是學生陪 著中年人的父母。我不懂父母想什麼但中年人身體心理變化是正常的,
特別是兩個小孩結婚後的父母的心裡很大的不同。擔心那個,這個想 不完的。一個嫁人生小孩,一個娶老婆,做父母做人要繼續成長要努 力下去。我父母常聊天,互相關心,體貼,常去旅遊。特別是我父親 雖然常有情緒但變得以前溫柔多了,我以為夫妻是互相幫忙的,我父 母是同鄉,聊天很多共通點,常用小時候的方言講話,我有時候聽不 懂,但父母很輕鬆自在的樣子。
我母親生病開刀後看起來身體比以前明顯虛弱但工作還是很多,
只是動作慢一點,走路慢一點。有一天,父親病倒了,被救護車送去 住院,那段時間母親一個人照顧店,常拿重的東西搬來搬去、很辛苦。
我父母都靠自己,特別是我從母親很少聽到看到發脾氣,情緒化的行 動。那時代的日本女性都很有耐心,犧牲自己在家庭上和事業上,總 是忽略自己,不在乎身體,有時候根本沒有發現自己不舒服,忍耐下 去,也不會表達出來,繼續默默的做,因為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大 環境造成的,這就是文化的影響。
我長大那時候的環境,周圍都是大樓和房子。但路上有都有樹,
馬路很乾淨,每家都自己種花。走一下有好幾個公園,大學,寺廟等
整個城市整理的很好,有自然,有都市計畫的。因為從小過這樣生活,
對我來說回家感覺就是看到整理好的好多大樓群的時候。看到漂亮高 高大樓很懷念,那時代看起來沒有體溫冷漠但其是有溫暖的。很成熟 的。東京的生活很舒服雖然人很多但非常考慮到設計概念,密集空間 也過得很好。以前我好喜歡大樓的味道。
(二)愛看電影
學生時代我看了不少有關華人文化的書籍和電影。那時代在日本 看的中文片大部分不是商業片,看過的都藝術性非常高又很有文化。
比如我影響深刻的是張國榮演的[霸王別姬],貝納多·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導演,主角尊龍演的[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王家衛導演的[重慶森林]等等
那時代的華人影片非常好看。人生最多次去戲院看的電影就是[末代 皇帝The Last Emperor],每次感動,越看越喜歡,尊龍演得非常好 以外,其他配角也很好,每次注目的地方不一樣,那時代很多外國人 來大陸非常西方化,帶來好的文化和壞的文化,那時代的有些城市非 常摩登,時尚比不上現在的上海。我記得最難懂的場面,文化大革命 的時候幫助溥儀的那位老師最後被批判,看得非常難過。那些年輕人 也不懂事也可憐。什麼叫文化?
嫁過來才知道非常驚訝原來有好多搞笑片,搶殺的,賭博的,罵
人的等等。
我是家裡最小的好像是個貓的尾巴。對動物來說尾巴是表達感情 等很重要的地方。我從小就被家人照顧的好、溫暖的環境中長大,不 需要太多煩惱。聽父母,聽姐姐哥哥的就好了。長大選人生的路也聽 他們就好,但是我不聽他們嫁到國外去了。為什麼離開溫暖的家?這 些想法我在臺灣過日子才發現的,原來我父母的嚴格就是表達對我的 愛,我長大的文化環境是我的重要養分。因為這些養分好,可以忍耐 過日子才開花出來的。我長大的根底繼續長大存在很深,很大又粗但 我一直看不到,我都沒有發現。我有很強大的自我。
我在大學生活中非常自然培養自己。
第二節 在中國的成長經驗
(一)尊重成長背景
Man is a thinking reed(PASCAL)。
人的出生並不是真正的誕生,自覺、在苦惱中找到人生的意義、
決定怎樣活下去的時候可以說人真正的誕生(1967,中野幸次)。 日本的大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一般課程要選兩種語言,第一語言 是英文,第二語言是自己選自己喜歡的,那時代的日本的大學生很少 人學中文,大家看的歐美國家,我不想和大家一樣。日本常有個現象,
大家一樣最舒服,連做壞事情大家一起做就不怕,沒有辦法勇敢講出 不。但是我覺得不太舒服,沒有個性。學生時代女孩子很流行留長頭 髮、穿長皮靴子、帶某個品牌的包包,從後面看小姐們長的一模一樣,
很可怕!
我的學校有中文可以選,另外我想和我姐姐、哥哥不一樣的路。
我開始學中文,大學的中國人中文老師很有意思,每次上課很幽默。
還記得對日本人來說學四聲很難,老師講第三聲的時候講得特別大聲,
身體脖子搖一搖,我們看的哈哈笑笑,老師要我們講話的時候特別強 調第三聲,很容易了解。
大一寒假的時候去北京念中文,非常被大陸的魅力吸引,另外我 第一次離開父母那麼久,五個星期,很幸運感謝遇到日本的室友非常 好,到現在還在連絡。她比我大,她的大學沒有選擇中文第二語言,
所以自己學中文、她的英文也很好,非常努力認真勇敢,將來想做貿 易工作,她敢說英文所以和其他外國人可以溝通。選班級的時候她建 議要我選對自己難一點的班級,這樣會努力讀書。最好不要常和日本 同學在一起講日文。我聽她的話選難一點班級和她一起上課,但是沒 有想到每天念書很晚才睡覺,她覺得念書是這樣,但每天我比她早睡。
剛開始這個班級太難,聽懂一點點而已、大家很會講話。那時候西方 人不會看書、不會寫但很會表達自己想說什麼、敢講話,和其他同學
意見不一樣也沒有關係。上課在大家面前講話,對我來說很不習慣,
很佩服同學們,心裡哭著為什麼我聽不懂大家講什麼,天天聽錄音、
看書、練習講話但不怎麼進步。上課好緊張。
我喜歡看每個不同國家來的外國人的樣子,想像他們為什麼來北 京?有的年紀很大的,有的有家人的。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從各個國 家來的學生們,非常好奇,從小時候到現在看的電視節目或電影裡的 外國人都在我旁邊,我好喜歡在食堂吃飯時間,因為那個時段我可以 觀察各個國家人的特色,常他們放輕鬆時最容易看出來平常生活的樣 子。不管什麼國家的人講話比上課的時候大聲,笑容,有些人擁抱、
親吻,他們有他們的方式。我們日本人也一樣。每個人是代表各國家 的外交官,大家被人家注意的。我偷看一下他們吃什麼,穿什麼,講 什麼。那時候只能看到外表,我沒有想過他們想什麼。那時候發現我 在外國人相處中才知道日本人很有特色,對他們來說我們從小到長大 的習慣很特別,他們從我們的行為就知道我們是日本人!我感覺到非 常不可思議,不講話也被人家知道,我們是什麼人?自己不覺得很特 別,為什麼對其他國家人來說很奇怪!我是誰?我們是什麼人?我在北 京學語言,但是語言只是工具而已,我在那邊學到多要理解語言代表 什麼,或講出來的那些話是從哪個想法或經驗來的,講不出來的時候 是為什麼不會講話等,和每個人的長大背景,環境,文化都有關係。
一個人的成長背景非常貴重,要尊重,不可以用自己的國家的習 慣來判斷別的國家的人,我想我的觀察力,注意力比以前強,加上對 外國人很有興趣,但是覺得和他們打交道需要非常需要耐性的。想到 原來每個國家的外交官們很辛苦,他們重視講出來的那些話的背後和 關係和影響。
上課時老師問我問題當然我回答不出來,下課更沉悶。但是沒有 想過不要上課。一天比一天越來越聽懂一點點,自己去外面搭公車走 走看看,說看看,買東西,吃東西很好吃,隨著一點點進步,越來越 喜歡學習,不怕很晚睡覺。
那時候感覺到念書很好玩又很想繼續,不是父親逼我念書,是我 自己想要念書的。我記得去過書店,看起來表面都很好看,但是一打 開都是漢字看不懂,我心甘情願的,我想想怎樣方式才看懂內容,有 的作者寫那麼厚的一本書,到底想說什麼我很想知道。為什麼日本也 用漢字,和我們的文字不一樣,表面看起來都一樣一本書,為什麼打 開都不一樣!
那時候感到學語言真難。我們長的看起來一樣,其實都不一樣。
人雖然沉默不講話但講很多話。我越想越多不會講話。到底我怎樣能 講出話來?怎麼不會講話?為什麼沒有辦法馬上反應?因為我需要思考 的時間,理解才可以講話,我很重視自己講出來的話,我要負責自己
講的話,不能隨便說話。
我出去北京街上走一走很快樂。好喜歡走走看看,看什麼都有意 思。有很多好吃的,那時候我很怕吃冰淇淋、酸奶等生的東西怕拉肚 子,等快回國才敢吃看看,那時代有熊貓冰淇淋,我記得可愛又好吃,
喝酸奶真美味!
自己放輕鬆後才發現老師沒有什麼嚴重的事要問的,學語言就是 這樣要放鬆輕鬆快樂學習的,但那時候上課就腦筋常空白,我不太敢 說話,不會說話,常怕說錯。那時候我不懂說錯才有意義。
室友有時候和外國朋友出去,所以我一個人在房間看書感到孤單。
常感覺到為什麼我不會念書。我很羨慕能表達自己意見的朋友們。
在日本沒有辦法接觸各種文化、飲食、民族,他們的保暖熱情,
大包容,廣場、公園,城市都很大,我第一次去中國是天安門事件發 生之前,那時候的中國是一個很好的大農村家庭,大家雖然有點貧窮 但是看起來很包容,很有文化,很大方,不在意小事。
快回日本的有一天我們出去吃飯,晚上很黑沒有什麼路燈,餐廳 內的照明也暗暗的,但是吃了水餃那個外皮厚厚的很有彈性,怎麼那 麼好吃!好極了!(北京人常這樣說)
對日本東京長大的我來說,看到什麼都大的,民眾很有精神熱情,
自然的非常放鬆。
記得我們外國學生去戶外活動的時候坐火車要去北京站,車站內 外都是人,為什麼那麼多人在這裡?臉紅紅的從外地來的農村來的。
帶小孩來的,有的在車站睡覺吃飯生活,我後來知道他們為了生活來 城市,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成長需要的經濟問題。我在北京感覺到大 家有活力,要活著的感覺,看到很猛烈飢餓的精神。
(二)學中文没有前途?
大學畢業後開始工作,但沒有放棄學中文,也沒有忘記我在北京 的經驗。
有一天我父親說不要學中文,我聽到很難過。我念大學以外去補 中文學校,經營的老師是從台灣來的一家人,我自己也沒有想到那麼 投入學中文,我父母對教育上很願意花錢,一陣子去英文和中文的補 習班,後來選一個念中文,那時代學中文的人很少,我被人家說奇怪。
我為了什麼堅持學中文,父親越說不要學我越要學,我的個性固執,
長大才發現我父母不要學的意思,常想到抱歉,那時代認為走中國不 看好,沒有人說學中文會有好前途,但對日本的文化來說沒有人直接 說的。
工作離職後我又去北京兩年,在大陸念書的時候認識很多日本的、
世界各個國家來的、大陸的朋友,他們都很好。那時候的身分是學生,
非常自由,想做什麼,要去哪邊都按照自己的計劃來都可以做,也不
用考慮到經濟的問題,因為那時代的人民幣很弱,只要專心唸書,享 受學生生活就好,所以我除了去大城市以外去新疆、內蒙古、坐船沿 著長江從重慶到上海等,那時候的中國旅行環境來說危險的地方我也 去參觀走走看看。年輕的時候什麼都不怕,剛認識沒有多久,我們外 國留學生想去看哪邊就馬上行動出發。
當然那時代在中國買火車票非常困難。為了買票花了兩三天都在 車站排隊過日子!但很正常。到底花了多少精神和體力和時間?年輕,
什麼都不在乎。活在當下。我在大陸學習要耐心,一定要學習。買票、
上車、吃飯、洗澡、排隊、上洗手間、買東西等每天的生活和東京生 活比起來很不方便,但是在這樣的辛苦中才得到很多智慧。因為一定 要動腦筋,為了要過舒服的生活,我要改善哪邊,怎麼做好?那時候 這樣不方便對我來說是短暫的,常停電,用黃色的水來洗澡,忍耐生 活品質差等等,我以為在北京念書的時候而已畢業回家就沒有事。反 而我很重視在東京沒有出現的事情,比如一大堆垃圾在河旁邊,或到 處空地,從農村來的瘦瘦又很壯的爸爸帶著一家人騎腳踏車賣菜,好 多中年男性集合玩一玩和聊天抽菸,一大早就去買菜在大學上課,下 課就接小孩回家的男教授(那時代的日本男性很少看到這樣做家事的 幫忙生活的先生),從農村來北京的姑娘們的自然美麗,到處都是好 大好寬的建築,公車來之前就很緊張上車的民眾等等。
魯迅在日本很受歡迎。我在中國看到像魯迅寫的小說中出現的人。
我在國中課本裡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故鄉」,日文翻譯的非常好,讓 我非常感動。後來我在北京學習他的文章,我看不太懂,魯迅寫的很 難,很有想法,原來我在日本看的書翻譯的非常好,翻譯是一種能力,
語言有力量,特別是中文的一個字一個字有意思,像個佛經一樣都不 可缺少,天天讀、念、說、聽不知不覺自己變和尚的感覺。魯迅有一 本書[吶喊,1923]寫得很好,我在大陸真的看到那本書裡的人物,那 時候感到魯迅這個人非常了不起,描述能力非常好,我為了瞭解他的 長大背景特別去他的故鄉紹興。但那時候的紹興和他故事裡的描述很 不一樣!我記得去一下小說裡出現的酒館喝了紹興酒和吃了花生,坐 烏篷船但太年輕沒有感覺到什麼,其實模仿那樣子而已。那時代的魯 迅想起什麼?為什麼大陸的好多好多民眾喜歡他?聽他的話,看他的故 事?瘦瘦一個人的力量從哪邊來?他來到日本仙台念醫學,我看過他懷 念仙台生活的文章,懷念日本的老師,他那時在想什麼?
快30 年前我學生的時候去中國,很難過之一就是看不到民眾的
禮貌。那時代我常看到[要說請,謝謝,對不起!][團結!]等標語.他們 真的不講。聽到人家說對不起我要感謝。日本人常講到管子提的[倉 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但是華人社會現在也不一定看得 到,說到沒有做到。另外日本人愛看三國演義,我沒有遇到過像故事
裡出現的人物。有可能變性,或故事不是事實。但常看到像感情豐富 水滸傳出現的人物,比如武松等脾氣爆炸的人。難道我一直愛幻想嗎?
我在日本學習到的那些學問是什麼?很多日本人還相信華人的儒家思 想,大方有禮貌尊重對方。
很奇怪從小時候看了世界各國的故事,聽了看了好多英文或歐美 語言,受到西方文化,是不是翻譯日文很好?為什麼我最受到影響,
很想去走走的就是中國。感覺到溫暖。我學生那時代沒有人想去大陸 念書,尤其是女孩子,現在非常了解我父母的心痛。我父母反對是對 的。嘆氣。
我在學生的時候有可能已經有強烈的個性,但自己沒有發現而已。
我在日本的時候從來沒有探索過自己。
我在大陸看的、吃的、摸的、聞的、聽的都有意思。整個身體五 官非常開心,當然接觸臭的、壞的、髒的、難過的、苦的、痛的已經 變好的回憶。反正我的人生轉變就是那段日子很有關係。
我在大學念法律系非常喜歡有規律、乾淨、整齊、我以為是一個 很現實的人,本來要做公務人員過穩定的生活。那時代的日本經濟非 常好,很少學生想做公務人員。去國外旅行,留學的學生很多。我還 記得我母親推薦在家附近的消防隊工作,又近又穩定,將來的先生也 會找到(我猜的)。父母希望有個小孩住附近陪伴。
我怎麼會這樣選擇?亂掉了。
(三)天安門事件對我有影響
我很喜歡天安門廣場,很大又舒服,我在那邊過夜過。我認識的 中國學生邀請我和朋友一起去看國慶典禮。因為人多,提早前到廣場,
吃飯,聊天,睡覺,我記得北京的秋天晚上好冷,和同學們在一起身 體相互靠著取暖。很有感情。但國慶典禮當天看到解放軍對民眾好兇,
我差點沒有辦法進去典禮會場。看到的是人山人海。為了幾分鐘花了 整個晚上!回學校感到好累睡了一覺。
在日本看到天安門事件新聞好難過,很難想像在我的青春時代生 活的地方發生了那種事情,我想到朋友、老師、那時候接觸的很多人、
祈禱平安。好可怕我只看到表面而已嗎?我的那些日子是什麼?學中文 幹什麼?學中文有什麼用?
我在北京常看到解放軍的大群男性們,他們大部分從農村來的小 伙子長得非常可愛很年輕,臉紅紅的,很難想像他們會做那樣的事,
到底聽到有什麼任務一定要做的。
為什麼人生很短,過普通簡單日子那麼辛苦? 為了那些革命,他 們的生命犧牲絕大影響,包括家人朋友任何有關係的、看到世界新聞 的報導連接到各國家的一般民眾的人生。很難想像民眾被尊重保護個 人的生命和生活。那時候開始雖然想念中國但感情越來越疏遠。對學
中文的熱情(enthusiasm)也越來越沒有了。人的回憶很難改變,相信 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感受。
我記得回日本後看了好多文化革命有關的書籍,比如日本作家山 崎豐子小說「大地の子」中文名稱「大地之子,1991」、張戎的小說
「Wild Swans: Three Daughters of China」中文名稱「鴻:三代中
國女人的故事,1991」等等。我在大陸完全沒有看到另外一面,因為 那時代沒有網路,我在中國看的新聞報紙都寫那個領導做什麼,和誰 見面等看不到國內每天發生什麼,國外發生了什麼事件,自己感覺到 好像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荘子),我什麼都不知道。
但什麼都不知道也有一種快樂,自己過得好就好,不用管別人。
不管什麼人、事、物都有兩面,陰和陽。
我記得回日本找工作的時候和我父親吵架,那時候父親跟我講的 一句話「在中國念書兩年,到底幹什麼的?」,我回答不出來。
在北京的那時候我認識先生,好像日本和台灣兩家都反對我們的 婚姻,我也不知道到底幹什麼。很多人勸說在國外發生的戀愛是那時 候的環境造成的,離開自己的國家、父母,因為大家寂寞想要做朋友,
回國才知道現實生活,那時候的想法不會通的,和外國人結婚不會有 好的結果,你在那邊怎麼生活?比如○○小姐嫁給外國人但沒有小孩,
你一定會辛苦等等。
從北京回來後我發現自己的想法改變了,雖然尊重人家意見,但 如果有自己的想法或信念會勇敢試看看,做事變積極了。已經習慣常 被問你想做什麼,你對那些問題有什麼意見,怎麼做等等要自己考慮 自己的將來,靠自己。我感到日本的社會怎麼那麼保守,為什麼很多 學歷經驗高的女性要聽連出國都沒有的人的意見?很矛盾。
念書幫助你知識和勇敢做事。
第三節 在台灣的成長經驗
一、嫁到臺灣來是我的失落開始,不適應臺灣的氣候
李島鳳老師在大學部家族治療課堂上曾說,婚姻關係等於雙人
床上的六個人(夫妻、公婆和父母),我的婚姻關係只考慮兩個人(我 和先生)。
我在東京長大念書到大學,在橫濱和東京上班。我不想離開東京。
年輕的時候我對鄉下沒有興趣也不想去玩,將來也不想在鄉下生活,
我不會嫁給鄉下的人,不如選擇外國人。沒有想到真的嫁給外國人!
結婚前我常聽蘇芮的[牽手]她唱歌很好聽像是,唱給我聽我的結 婚夢想,另外常聽林子祥和葉倩文唱的[選擇]好像聽到選對象的時候 的心情,加上王菲的[我願意],很意外原來華人的女孩子也有這樣的
情,替我說出自己說不出來的話等等,年輕的時候不懂事。
我的異國生活沒有想到遇到很多失落,比如氣候、空氣、飲食、
水、文化、教育、歷史、長大的環境、家庭背景、人際關係和語言等,
很硬很厚很高的牆壁,我很想打破這些牆壁。那就是文化。
臺灣的氣候差不多3月左右就開始溫暖,春天和秋天的天氣很可
怕,有時候很冷,有時候很熱,早晚和白天溫差10 度到20度,每天 煩惱穿什麼衣服,考驗我的體力夠不夠!常感冒、常重感冒。嘔吐、
咳嗽、發燒、全身酸痛,我在日本長大過程沒有這麼嚴重過,幾乎一 個月一次得感冒,但腸胃還不錯做靠吃營養的東西活下去,所以不會 瘦下去。
5月梅雨結束後就很熱。但天氣穩定了,7、8、9這三個月我在
熱熱的火鍋裡面生活,最難適應。特別是夏天,我常中暑,缺氧的狀 態,雖然台灣在哪邊都有冷冷的冷氣好冷,但我的身體已經亮紅燈,
整個身體沒有精神、腦筋發呆,一定要回日本休息一下。
在夏天的時候、有一天和朋友出去在某個車站昏倒,朋友和臺鐵 的人,當地的人照顧我,我去診所看病,還好我先生來接我,我很怕 自己的身體出事。為什麼我的身體變這樣?我在臺灣常生病怎麼辦?
沒有人在旁邊,我生病我女兒怎麼辦,心態越來越保守。
臺灣的「水」問題很大很嚴重,常來颱風,風大雨大好可怕,颱
風一來就停水停電,生活很不方便,臺灣的夏天很熱、沒有開冷氣怎 麼過?我記得有一個晚上突然停電,冷氣都沒有,社區小孩們跑外面,
我用扇子搧風給女兒。
在臺灣有颱風假,有時候路上樹到處都倒了、玻璃裂了、商店的 看板快掉下來。記得納莉颱風(2001 年9月)來臺灣北部,整個臺北 變了大海底生活,下雨太大,我的地下室辦公室,停車場都被水完全 淹了,風好猛烈吹了好幾天都沒有辦法出門,我在家抱著小孩看著外 面,那時候我先生還是去工作,感覺到來臺灣的颱風怎麼那麼大。風 吹過來的聲音很恐怖。
等颱風走了才上班,因為每天都要打掃,天天穿隨便的衣服去公 司,基本上碰到雨水的資料都沒有辦法回復,都丟掉了,很髒又臭,
下班先洗澡才去接小孩怕女兒生病。
女兒小時候剛好9月開學的時候,桃園缺水很嚴重,常停水,按
照時間分區放水,準備想辦法怎麼用水,洗衣服的、要喝的、做菜的、
洗澡的、洗臉等都要,真的感到麻煩了,為什麼臺灣人沒有感到不方 便不生氣呢?已經幾年常發生最基本的水、電、瓦斯的問題,這些供 給沒有怎麼生活?打開水龍頭水沒有出來很難過。治水就是治國,我 等待什麼時候過生活正常!我先生買多一個水塔,稍微放心過日子。
每年中秋節到了,終於我可以正常呼吸、我的身體回復正常,涼
涼的風吹過來很有成就感,看到中秋節的月亮好像是一個神,好大又 好溫柔又包容我。它好像告訴我「你這年夏天也可以度過了,真的辛 苦了!給你吃你最愛的柚子」。我好喜歡看起來皮乾一點,但水分多的 那種柚子。
台灣是水果王國,什麼水果都有,真的好吃,我沒有胃口吃不下 的時候常吃水果過日子。在日本沒有的、吃不到的水果又多又便宜。
差不多12 月左右很高興冬天到了,我最喜歡的日子到了,過年 左右常遇到寒流,我的身體很開心、很舒服、開始笑容。不用開冷氣 但臺灣的冬天暖和常看到蚊子。我的身體基因屬於冷的,適合冷冷的 風一起生活。
二、生小孩開始做媽媽,自己放在哪邊?
最感謝、幸福的就是生下小孩。我跟著她一起成長。她帶來希望, 她給我鼓勵要我學習耐心。她給我最直接講話的人,她是我的陪伴者,
給我機會做母親才能了解我父母的感受。我的人生就是要默默地守護 她。非常感謝老天爺。不可能生了小孩馬上變母親,陪著她,照顧她 的辛苦過程中慢慢一點點跟著小孩變成母親,小孩給我成長的機會,
小孩跟著生病長大,她好了接下來我生病,記得女兒在幼稚園被傳染 腸病毒,回來發高燒身上有一點點痘痘,她治癒回學校换我被傳染,
比女兒還要嚴重,感到臺灣的病毒怎麼那麼強。
我不是好媽媽又不是好太太當然不是好媳婦,我是我。
對不起夫妻關係沒有理想常吵架,父女,母女,常吵架,我們三 個很強,常彼此發情緒,常給女兒壓力。但我女兒常說「我喜歡這個 家,在家很舒服,我的童年很快樂!謝謝爸媽。」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常感冒,夏天有一天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覺 察到,到底過什麼生活讓你過日子快樂?怎樣過日子你的身心靈會平 衡?特別是我常感冒常看醫生吃藥這個習慣一定要改善。不管怎樣身 體最重要,我決定把工作辭職開始重新生活,睡飽一點。
自己買菜開始,我要吃什麼我自己做。再也不想吃油膩的,很鹹 又甜的,我要吃清淡的菜。養小孩最重要就是自己照顧自己,自己愛 護自己,很自然就相信自己,自信讓你堅強,自己信賴自己
(Self-Reliance) (Ralph Waldo Emerson)。
生完小孩,我的人生為了小孩過日子,為了她上班,為了她做家 事,不管什麼首先考慮小孩忘記自己,常發生不愉快的,不順利的,
不高興的,睡眠不足的,工作上的壓力等習慣壓到自己身上,我以為 做媽媽都要忍耐負責任,如果我可以忍耐家裡變好,但是太勉強自己,
有可能這些受不了常感冒,常發脾氣給家人,我並不知道身心靈從黃 燈變紅燈。因為我看到女兒太可愛,非常感謝老天爺給我這個生命,
任何的什麼事情想做給她,我很願意做。
上班,帶小孩,做家事天天這樣過日子,沒有想過要有自己的時 間,那時候我常要求先生幫忙,但他的幫忙方式不是我要的。
我一直以為我過一個很普通平凡的人生,但是沒有想到,我的人
生發生轉變了很多事情。「知苦」這些經驗痛得鑽心、呼吸很困難、
身體被綁起來沒有辦法動,新的人生讓我磨練,耐心等待着很多年,
終於要理解慢慢地放下自我,勇敢面對接受所發生的事,所有的事都 連起來,都有意義的。發現這一切都是自然現象,像櫻花開花前接受 冬天的寒冷,很像人一天的血壓起伏一樣,人生也有順境和逆境。很 正常的。這不是好又不是壞,怎樣保持感謝的心走下去很重要。
日本和中華圈文化不同的差異是很多年來給我痛苦的原因。其實 接觸華人才知道也很多處境,每個人都不一樣,我接觸過在日本,美 國等長大環境不是中文的華人,在大陸、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等講 中文的華人,講中文方言也多,在哪邊長大有關係,大家都是華人,
但是都不一樣!原來我看書的看電影的那些華人是全世界的一部分而 已。華人的人口真多,全世界哪邊都活著!
不管什麼時代世界會變化,天天看著世界發生什麼新聞會影響所 有的人,不開放的變成開放的,保守的變改革的,天天變來變去互相 影響生活很正常的。我們在變化中生活的。文化也活著會變化的。
對我來說,雖然住台灣很久20 年了,但台灣的生活文化還是很
有特色又很有意思。兩邊的距離近,但文化差異太大。很多臺灣人在 國內、國外受很高的教育,家長對小孩的功課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小 孩聽父母的話,一大早到晚上都在學校和補習班,常被老師和父母打 長大但回到家,和家人的關係太傳統。很意外。太遵守家的規矩,有 時候把傳統想法勉強壓到家人的身上,或外人身上。很多人還在認為 罵你是愛!小孩會誤解的。小時候被父母長輩罵的回憶很難改變,永 源自己沒有信心,不勇敢做事,怕失敗。
華人的文化還是重男輕女!女性們很辛苦的。特別在過年的時候很 可怕,很早準備買很多食材,廚房都是菜,每天都做菜過日子。不去 買菜不做事好像不是媽媽或太太,非常強迫性的。過年幾天而已需要 那麼苦嗎? 外面做事還要做年菜要打掃,要帶小孩看長輩,這不可能 十全十美的。非常強迫人。那時候家人常說過年的時候華人是怎樣怎 樣,但在公司遇到的年輕人不是那樣子!他們過年就是睡覺!補眠。感 到很矛盾。
我在東京生活差點忘記什麼叫重男輕女!
在華人社會女性結了婚,姓名也不會變。代表你好像永遠是外人。
但可以說很獨立的。對男性來說最重要就是父母,太太和小孩是像個 附屬品一樣,是男方家的一成員,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萬一離婚都 會跟著父母在一起,不太理會太太和小孩。華人重視服從尊敬長輩
們。
華人女性結婚,大部分生小孩還是繼續做事,自己沒有很多時間 帶小孩,小孩有爸爸的姓。是爸爸他們家的。但是基本上媽媽負責照 顧小孩。女性付出很多。華人的夫妻在經濟負擔也分開負責,有的先 生根本不會給太太生活費,特別是年輕人什麼都要各自負擔一半,這 不可能的,在社會和家庭女性付出很多,結婚前要好好考慮,但很多 女性太年輕沒有經驗常有預期不如的結果發生。結婚不是結束,結婚 就是真正的人生開始的。結婚前後生活會很不一樣,因為社會環境不 重視個人的意見,重視社會觀念的,特別是華人男性們很傳統很難改 變,從小受到媽媽和長輩們的愛長大,華人女性們的愛非常強烈,怎 麼可能馬上改變過來接受愛妻的想法、方式、做菜的喜好等等,特別 是華人重視飲食吃飯,從小習慣的味道永遠離不開的,身心靈的記憶 很難改變。
這樣觀念和日本的文化很不一樣,哲學觀也不一樣。
早知道這麼辛苦誰想結婚?
一個女人做女兒,媳婦、媽媽、職業婦女、婆婆。以前在中國女 人的地位低,都在廚房或著帶小孩,三從四德,結果驕橫跋扈(羅秉 祥 2018)。華人的歷史比西方久,那些哲學觀念,很深已經吸進到骨 頭去了,華人的民族又聰明又強,但華人不管社會上的程度高低都講
髒話罵人就看得出,侮辱人家,看不起女性。講髒話罵人的、家暴的 比例也很高。華人從歷史來說很會排斥其他民族。不接受外人的意見。
很重視自己,自己人。以我爲中心思想做事。在臺灣有外省人,本省 人,客家人,原住民,新移民等外國人在不同文化上使用不同的語言 一起生活。很複雜,活下去不簡單,非常現實的生活。每個人需要自 強。自己照顧自己。
語言就是文化。有古老的文化,英文、中文,印度文,法文等罵 人詞很多。華人的社會來說不管男女髒話罵人是很日常,很重要的位 子,是一種家暴。比如髒話講到[幹、操○媽、幹○媽、你媽媽死了,
滾回去,狗○○,死○○,打死你,殺死你,叉死你,去死,回去不 用回來,小心打你,死定了,來台灣幹什麼,腦袋想什麼,豬腦,白 癡,靠夭,已經等你那麼久你在幹什麼,你是個大便,白目,機車,
不會給你錢]等等好多種,連社會地位高的人都說出來的,非常驚訝。
講髒話罵人的時候表情真的變臭。講很多年為什麼沒有發現自己 變的很醜。特別是女性。心理髒很自然表情外觀也變髒。女性是大海,
要永遠美麗,要穩定包容所有人。女性要發現自己擁有療癒能力。每 個女性都可以變成女神。
很多人特別是男性已經講髒話變成口頭禅,我很難相信文化人在 社會上公開場所常講髒話,罵人不尊重對方。女性把自己的情緒發洩
到小孩身上,很恐怖。小孩很可憐。看到媽媽變成怪物,夫妻鬧離婚 以為我害的。因為小孩不管父母虐待,小孩愛父母,保護父母。特別 是男性很會保護媽媽。傳統華人男性重視賺錢養家,回到家不做家事,
不太會幫忙太太做事和照顧小孩,像個少爺在家看電視。
常講到媽媽和女性的生殖器和[死]有關,華人男性對女性的要求 是母性,渴望媽媽和女性的愛,但永遠沒有得到,因為華人媽媽生小 孩,自己坐月子結束後很多人馬上回復工作,很少時間和小孩在一起。
有的媽媽週末才見面或在國外生小孩父母公婆帶回家養,聽到很可 怕!為什麼這麼快,在感情最密切的時候就母子要分開?不像日本的 [三つ子の魂百まで 意思是小時候的個性年紀大也沒有改變,每個人 的個性差不多三歲左右就穩定,所以很重視嬰兒期的母子關係,這時 候形成的個性影響百歲],小孩要媽媽的時候媽媽不在旁邊。小孩本 生出來很聰明很會認得媽媽。媽媽餵奶人生中很重要。母子的身體心 理回復來說很重要的時候。新手媽媽也通過這樣餵養與抱在懷裡,經 驗小孩的溫暖過程中,慢慢的成為真正的母親。
小孩在媽媽的肚子裡就開始受到的影響,已經有情緒,我記得懷 孕的時候回家,父母接我羽田機場,那時代在羽田機場國際線起飛的 飛機很少,和日本國內線的機場比起來非常冷清的地方,很少人利用 的地方。到了機場看到我父母,我高興又放鬆,那時候小孩在肚子裡
活動非常活潑,她知道我非常高興,她跟著我一起開心!
小孩跟著媽媽的脾氣活下去。我在懷孕的快一年的時候很注意身 體盡量吃好東西,看好的書,心情穩定過好日子的生活。
在臺灣女士們沒有生小孩之前的產假,生小孩不到一天也要上班!
大肚子的媽媽騎摩托車上班,買菜接送小孩,流產比率也高,產檢的 時候沒有隱私權,醫生為什麼要在其它婦女面前講我的胎兒狀態,孕 婦的身體狀態?聽到別的太太狀態我覺得尷尬,我被聽到非常害羞。
難道男生去泌尿科看病,其它男生都在看到聽到嗎?絕對不會! 醫生 對女性不友善。太太生了小孩開始受婆婆們的壓力。
女人的一生本來就發生很多事。很奇怪父母老了去看他們的時候 大家說去奶奶家或阿嬤家,很少說去爺爺家或阿公家。從外面嫁過來 的女人有一天變先生家的主要人物。幕後的主人。當然這是一種選擇,
有的女人不會走這樣人生、有的女人不可以走、有的女人不想走,有 的女人不敢走。現代女人過日子選擇方式很多,如果有能力都做得到,
但現代女人壓力變大了。
男性對自己太太要求像媽媽的樣子對待,但年輕太太不可能這樣
做。時代不一樣,女性也一樣在外面工作、生活壓力很大希望自己先 生像個爸爸一樣包容,現代女性非常獨立,有經濟能力靠自己生活,
可以養小孩。很多男性被媽媽或女性照顧長大,有一天太太先往生,
先生的生命力就很低過幾個月就死亡,男女想法、身體本來就不一樣 差很多。
男性們!如果希望太太永遠愛你,保持美麗的話,你不要把太太 看自己的媽媽。支持太太自由走下去。剛結婚怎麼可能馬上給你做你 愛的菜!怎麼知道你發脾氣怎樣陪你。夫妻需要時間互相觀察學習。
太太是你的夥伴,不是你媽媽。她和你一起成長,學習互相包容。先 生和太太都有各自的壓力,當先生壓力大時而發洩到太太和小孩身上,
是因為她父母不在台灣所以不怕嗎?太太不太會講中文,所以可以不 理嗎? 她不是華人所以可以排斥嗎?認為娶了外籍太太丟臉嗎?外籍 太太怎麼可能賺大錢?為什麼結婚時什麼都不講你家人的事?如果是 這樣的話,要我嫁過來幹什麼?來了也你也對我不好。
不會表達自己心裡話,反而髒話罵人,講了很多反話攻擊對方,
有時候其實是表達「我需要愛」。另外和情緒有關,常生氣,難過,
想打人等脾氣爆炸的時候講出來。我想中文和脾氣很有關係。表達情 緒。中文一個字就可以表達情緒,打、殺、氣、哭、鬧、恨、愛、哀、
苦、怕等等。
我很感謝去中國學佛教的和尚們和文化人學漢字的時候沒有教 導我們日本人後代那些髒話。很有修養。
罵人,講髒話是一種騷擾行為,是犯罪。(家暴法有規定)但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