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國立ᆶ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國立ᆶ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碩士論文"

Copied!
77
0
0

Teks penuh

(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碩士論文 School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aster Thesis. 母乳哺育雲端護理指導於高危險新生兒的母親母乳 哺育知識、焦慮感、親子依附及護理支持之成效 The effectiveness of a breastfeeding education program for the mothers of a high risk infant on maternal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anxiety, mother-child attachment, and perceived nurses’ support 傅美玲 MEI-LING FU 指導教授:李慈音 博士 Advisor: Tzu-Ying Lee, PhD, R.N.. 中華民國105年元月 Jan, 2016.

(2) ii.

(3) 致謝 謝謝老師當初給我機會能夠再度回到學校進修,一路走來真的是感觸良多, 這幾年來,我從PI調派到了嬰兒室又從嬰兒室調派到了婦產科病房,轉變實在很 大。但是這並不影響我的學習,我學習到了專業、批判性思考、研究方法等等, 更重要的我看到了慈音老師面對兒科與教學領域的熱情,每每與我討論時的活 力、發亮的眼神與對待事情的認真與熱忱,我知道自己是何其的幸福,可以有這 樣的老師教導我,讓我又再度燃起自己自己當初踏入護理領域的初衷,從老師身 上我學到超乎我自己的想像。我原本以為”念書”為的是充實自己、儲備自己的 能力與能量,讓自成為更有價值的人,但是從研究所學習的這些年來,我所學到 的是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我再次在學習的過程獲得了很多的成就感,尤其是在我 所協助過的產婦能夠順利餵奶、病人出院之後,還多次回到醫院來探視我時,我 知道,我所獲得的遠比我付出的多更多。 學習的過程當中歡樂遠遠大於辛苦,我自認是個喜歡學習的人,畢業不是結 束,而是另一個開始,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想和老師繼續學習(臨床與學校之間還 是有許多可以交流的部分,可以相互成長)。謝謝寬佳老師總是給我信心、素珍 老師總是提供我許多寶貴的意見,與我最喜歡的慈音老師的教導與協助之下,我 終於在今年畢業了,慈音老師耗費了很多心思與耐心指導我的課業,甚至因為忙 碌、常常三餐不規則而導致胃痛,老師千萬要保重,還有很多同學需要您。除了 要好好感謝老師之外,學習的過程當中感謝采嫣、美玲、麗滿還有好幾位同學的 相互扶持、同樣在念書的碧鳳姐的陪伴、雪貞督導的支持與工作業務調配的配 合,澤芸主任與德馨主任也時時關心我的課業學習狀況,也感謝先生的支持,而 我乖巧的兩個女兒總因為媽媽要寫功課而配合媽媽一起待在家裡念書,婆婆更是 對我幫助很多,讓我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只要專心的上班和念書,不必擔心家務, 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太多。 娘家的爸媽和妹妹總是擔心我的身體健康狀態,終於畢業了,算是完成了我 人生階段的一件重要的事,除了與親愛的家人、朋友分享之外,我會用感恩的心, 認真度過每一天。 美玲於2016.01.22. iii.

(4) 摘. 要. 母乳哺育對於新生兒來說是最自然也是最適合的營養來源,但是有一群新生 兒出生之後由於醫療上的因素例如:呼吸喘、疑似感染、發燒而被迫使必須入住 新生兒中重度病房,母嬰分離,以致於高危險新生兒的母親可能會延遲泌乳,加 上母親生產住院通常三至五天,因此在新生兒出院前高危險新生兒的母親幾乎沒 有直接親餵母奶的機會。雖然目前臨床上有針對健康新生兒的產婦做母乳哺育護 理指導,但是少有針對高危險新生兒母親的需求做個別的護理指導,使得持續哺 餵母奶變得困難。本研究目的是為了評值母乳哺育護理指導對高危險新生兒母親 的知識、焦慮、依附、自覺護理支持及一個月時純哺餵率的影響。 本研究採歷史比較法,採方便取樣,於北部某醫學中心生產的高危險新生兒 的母親並計畫哺餵母乳者為研究對象,34 位對照組母親使用傳統護理指導方式, 34 位實驗組母親則加上雲端護理指導。兩組母親於新生兒住院及出院期間時填 寫母乳哺育知識量表、母乳哺育焦慮、情境與特質焦慮量表、親子依附量表;護 理支持量表僅在出院時填寫,一個月時追蹤哺餵型態。結果顯示與前測相較,出 院時母乳哺育知識提高、焦慮降低、親子依附增加。在校正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 響之後,實驗組親子依附及護理支持皆顯著高於對照組。且滿月時的純母乳哺育 率,實驗組的 61.76%大於對照組的 35.29%,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實驗組的母 親非常滿意雲端護理指導並提供正向的回饋。 因此提供高危險新生兒母親符合需求的母乳哺育護理指導,可以增加母親因 新生兒住院親子分離時親子依附和被護理人員的支持感,也能協助高危險新生兒 返家後一個月母親持續純哺餵母乳。 關鍵字:高危險新生兒母親、雲端護理指導、母乳哺育知識、焦慮感、親子依附、 護理支持. i.

(5) ABSTRACT Breastfeeding is the most natural and suitable source of nutrition for newborns. The newborns that have medical problems such as short of breath, suspected infection, and fever after birth have to stay in the neonatal intermediate care unit. Due to the separation from the newborn, mothers may suffer from delayed lactation. Since mothers often stay in hospital for three to five days after giving birth and may not have chances to breastfeed their newborns before the newborns discharge home. Past education programs and breastfeeding teaching in postpartum periods often focused on mothers with healthy newborns and rarely provided to mothers with high risk newborns. All the above situations can make breastfeeding difficul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breastfeeding education program on maternal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anxiety, attachment, perceived nursing support and one-month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rate. The historical comparison study was designed and convenience sampling was used. Mothers whose newborns were admitted to the neonatal intermediate care unit after birth and planned to breastfeed participated. Thirty-four mothers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besides the routine care, 34 mother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a breastfeeding program designed for these mothers. During the mother’s 3-5 days stay on the postpartum unit, maternal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and anxiety, state-trait anxiety, and attachment were measured at the newborn’s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or seventh day after admission). Perceived nursing support was measured at discharge and breastfeeding type was followed-up at one-month. Compared to admission, mothers in both groups had increased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decreased anxiety, and greater attachment at discharge. After adjusting for newborn’s birth weight, mother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ii.

(6) better attachment to their newborns and perceived nurse support than mothers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The one month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61.76%) than the rate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35.29%). Mothers in the intervention were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educational program and provided positive feedback. In conclusion, an intervention which provides breastfeeding nursing guidance for the mother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maternal attachment with her newborn during mother-newborn separation related to infant admission to a neonatal intermediate care unit and help to maintain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at one month.. Keywords: high-risk newborn mother, cloud care guide,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anxiety, parent-child attachment, Care Support. iii.

(7) 目. 次. 摘 要 .................................................................................................................... i ABSTRACT ...........................................................................................................ii 目 次 ................................................................................................................... iv 表 次 ................................................................................................................... vi 圖 次 .................................................................................................................. vii 第壹章 第一節 第貳章. 緒論 .................................................................................................... 1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 1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母乳哺育對高危險新生兒的好處及影響母乳哺育因素................ 4. 第二節. 母乳哺育知識與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5. 第三節. 高危險新生兒母親焦慮與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7. 第四節. 親子依附與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8. 第五節. 護理支持與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9. 第六節. 護理指導的方法與成效.................................................................. 10. 第叁章. 研究方法................................................................................................ 1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13.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場所.............................................................................. 13. 第三節. 介入措施.......................................................................................... 1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15. 第五節. 資料收集過程.................................................................................. 17. 第六節. 資料分析.......................................................................................... 20. 第肆章. 研究結果................................................................................................ 22.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基本屬性...................................................................... 22. 第二節. 組別、住院中母乳哺育知識、情境焦慮、母乳哺育焦慮及親子依. iv.

(8) 附與出院時之關係.......................................................................... 24 第三節. 雲端護理指導工具使用狀況及滿意度.......................................... 27. 第伍章. 討論........................................................................................................ 30.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36. 第一節. 結論.................................................................................................. 36. 第二節. 護理應用.......................................................................................... 36. 第三節. 限制與建議...................................................................................... 37. 參考文獻. .......................................................................................................... 39. 中文部份.............................................................................................................. 39 英文部分.............................................................................................................. 46 附錄. .......................................................................................................... 54. 附錄一 各項問卷及量表.................................................................................... 54 附錄二 影片內容................................................................................................ 62 附錄三 雲端母乳哺育護理指導回饋................................................................ 63 附錄四 親子依附授權同意書............................................................................ 65 附錄五 中文版情境與特質焦慮量表使用授權書............................................ 66 附錄六 人體試驗委員會同意臨床試驗證明書................................................ 67. v.

(9) 表. 次. 表 2-1 母乳哺育知識與母乳哺育相關性之研究....................................................... 6 表 2-2 焦慮、親子依附、護理支持與母乳哺育相關之研究................................... 9 表 3-1 資料分析方法................................................................................................. 21 表 4-1 實驗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比較...................................................................... 23 表 4-2 對照組及實驗組實施介入措施前後差異之比較.......................................... 25 表 4-3 新生兒出體重、組別與住院中母乳哺育知識、情境焦慮、親子依附、及母 乳哺育焦慮分別與其出院時之關係.......................................................................... 26 表 4-4 實驗組與對照組滿月的哺乳狀況................................................................. 28 表 4-5 雲端護理指導問卷結果................................................................................. 29. vi.

(10) 圖. 次. 圖 2-1 研究架構................................................................................................. 12 圖 3-1 研究步驟資料收集流程圖..................................................................... 20. vii.

(11) 第壹章 緒論 從 2003 年開始,世界衛生組織就建議純母乳哺育至六個月,持續母乳哺育 至兩歲,純母乳及延長母乳哺育對新生兒及母親皆有很大的優點,對新生兒而言 可以降低感染的機率、兒童肥胖和之後發生慢性病的機率;對母親而言可以降低 高血壓、停經前乳腺癌、卵巢癌、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母乳哺育與母嬰情感依附 有很強的相關(Lupton, Chiu, Lujic, Hennessy, & Lind, 2013; Meedya, Fahy, Yoxall, & Parratt, 2014)。母乳哺育已是全球運動,提高純母乳哺育亦是各個 母嬰親善醫院致力推動的重要指標之ㄧ(White et al., 2012),但儘管如此,全世界 的四個月純母乳哺育率仍低於 35%。依據台灣 2004-2011 的衛生統計資料顯示, 住院期間母乳哺育率自 57.4%提升至 85.6%、六個月母乳哺育率自 20.1%提升至 50.2%,但是此處的母乳哺育率並非指純母乳哺育(Chiou, Chen, Yeh, Wu, & Chien, 2014)。許多過去的研究都顯示母乳哺育知識、母親的教育程度、母親全職工作 及家人與醫療人員對於母乳哺育的支持程度都會影響母乳哺育率(Kornides & Kitsantas, 2013; Persad & Mensinger, 2008)。為了探究母親提早停止哺餵母 乳的原因,學者採用質性訪談的方式,發現讓母親提早停止哺餵母乳的原因為: 哺餵母乳的過程與原本的預期有落差、不知道該怎麼餵、不確定孩子是否真的有 喝到奶、沒有成就感、和為了減少覺得孩子沒喝飽的愧疚感;母乳哺育的過程和 預期有落差,助產士因為工作太忙而無法提供母乳哺育支持,母親自己又不知該 如何處理時,母親就會擔心難以衡量嬰幼兒是否從母乳得到足夠的營養,多數參 與者表示他們沒有好的哺乳經驗(Tarrant, Dodgson, & Wu, 2014),因此發展一 個能符合母親需求的母乳哺育護理指導方式以支持母親是很重要的。 對提早出生或是一出生有健康狀況需要觀察的高危險新生兒而言,母乳哺育 更是量身訂作最佳治療處方營養來源,但是由於這些新生兒必須住在新生兒中重 度病房觀察或接受治療而迫使母嬰分離、產婦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及對自我哺 乳能力的擔憂,而導致放棄哺乳或是延遲哺乳,再者受到經濟結構轉變及健保给. 1.

(12) 付制度因素的影響,產後婦女在醫院學習哺餵母乳的時間縮短,加上缺乏實境的 母乳哺育學習經驗,一旦遇到哺乳問題或角色壓力,若是無法獲得正確的指導及 支持時,往往就會選擇停止母乳哺育(王、高,2013; Meier, Furman, & Degenhardt, 2007) 。另外一個議題是乳汁的分泌,母親面對新生兒入住到中重 度病房而與母親分離時就會產生極大的生理與心理壓力,緊繃的情緒之下再加上 疼痛、疲憊等因素會抑制泌乳素及催產素的分泌,會使得乳汁的生成及產出減少 (Meier, Engstrom, Patel, Jegier, & Bruns, 2010)。 目前國內各大醫院針對母乳哺育的知識與技能各自有不同的護理指導工 具,且多採用口述、紙本及影帶教學。由於口述缺乏有系統及一致性的標準,可 能會因為教導者的不同而教導內容不一致,紙本、影帶的使用又常無法滿足個案 的個別需求。隨著資訊的進步,研究指出運用多媒體光碟於護理指導,可有效提 升學習者的認知、知識、態度及行為(鍾、黃,1999)。另外有許多研究,不論是 採系統性回顧或是類實驗法的方式,研究結果都支持使用護理指導光碟進行護理 指導較其他傳統護理指導有更好的成效(Barr et al., 2013; Finlay et al., 2012; Giglia & Binns, 2014)。 筆者於台北某醫學中心產後病房從事護理工作,雖然已經有應用傳統護理指 導方式執行產後母乳哺育的護理指導,且於國民健康局網站上也有關於哺乳媽媽 飲食注意事項、奶水不足的可能原因及因應對策、母乳哺育教戰手冊等(衛生福 利部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網站,2014),而這些護理指導內容多只針對健康的 新生兒母親護理指導,儘管如此仍見許多產婦於接受傳統護理指導方式護理指導 後仍對於母乳哺育充滿焦慮,無法肯定自己哺育的能力,且在哺育母乳時會頻頻 詢問護理人員「為什麼新生兒只喝一兩口就睡著了」 、 「他真的有喝到嗎」 、 「是不 是我做的不對,否則他怎麼都不吸?」。對於新生兒住在中重度病房迫使母嬰分 離的母親來說,可能更為困難。因此本研究利用一套專為住在中重度病房新生兒 的母親所發展出來的數位教材配合傳統式的護理指導,於住院期間提供給這些母 親,並評值有無使用教材對於高危險新生兒的母親母乳哺育知識、母親焦慮、親 2.

(13) 子依附、護理支持與一個月時的純母乳哺育率的效果,期望新的措施能協助高危 險新生兒的母親提升母乳哺育的知識、降低對於哺餵母乳的焦慮進而成功的哺餵 母乳。運用雲端管理資料,能夠有效達到影片內容更新的即時性,且能達到資訊 安全及顧及影片隱私的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及重要性,本研究目的在於比較有無接受雲端護理指 導對於高危險新生兒母親其母乳哺育知識、母親焦慮、親子依附、母親自覺護理 人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持與一個月時的純母乳哺餵率的差異。. 3.

(1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針對母乳哺育的好處、母乳哺育知識與母乳哺育之相關性、焦慮與母 乳哺育之相關性、親子依附與母乳哺育之相關性、及護理支持與母乳哺育的相關 性及護理指導的方法與成效做文獻探討,分述如下:. 第一節 母乳哺育對高危險新生兒的好處及影響母乳哺育因素 母乳哺育是最自然、安全哺餵嬰兒的方式,持續純母乳哺育將使嬰兒獲得最 好的發展(Giglia & Binns, 2014)。母乳哺育的好處已經廣泛為大家所知,包括 保護新生兒對抗感染、兒童肥胖、減少之後的慢性疾病,同時對於女性也有很多 的好處,包含:減少停經前罹患乳腺癌、卵巢癌、骨質疏鬆和高血壓的機率,同 時也對親子依附關係有很大的幫助。純母乳哺育六個月的兒童相較於母乳哺育三 到四個月混餵配方乳的兒童腸胃感染的罹病率是明顯較少,純母乳哺育到六個 月,相較於以牛奶為基礎的配方奶,新生兒有顯著發展較好的的體重、身高,發 育遲緩的機率相對較低,是低成本且又兼具能達到降低新生兒感染機率的效果, 且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也是顯著較低的(Haschke et al., 2013; Kramer & Kakuma, 2012; Lupton et al., 2013; Plagens-Rotman et al., 2014)。哺餵母乳不需 要昂貴的醫療設備,對於促進兒童健康是有最具成本效益的,研究中也指出持續 純母乳哺育可以減少發展中國家兒童死亡率(Roberts, Carnahan, & Gakidou, 2013)。許多研究亦發現新生兒中重度病房中的高危險新生兒接受母乳哺育的時 間和量愈高其近期及長期的罹病率愈低,且智力表現狀況愈好,短期可促進高危 險新生兒的腸道營養吸收,減少慢性肺疾病或敗血症的發生,在長期效益中可促 進不同階段生長發育(Hanieh et al., 2015; Renfrew et al., 2009)。有研究也指 出母乳哺育是孩子獨立自主的第一步,相對於配方奶的哺育是由父母操控餵奶的 時間和奶量,哺餵母乳是由孩子自己決定喝多少,而不是由照顧者決定,在出生 時使用配方奶或是母乳哺育時間短的孩子,其養育行為較少、容易有焦慮的情形 發生,且孩子獨立性較哺餵母乳者低(Brown & Arnott, 2014)。在朱、戴、簡(2005) 4.

(15) 收案 2079 個個案的研究結果中顯示,產婦年齡愈高、教育程度愈高、護理人員 有提供母乳哺育訊息、全職工作者母乳哺育率明顯較高,剖腹生產者住院期間較 不會採行純母乳哺育。然而也有學者提出產後母乳哺育率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多 為重返工作崗位(Bovell-Benjamin, Benjamin, Marsha,& Simeon, 2001; Forster & McLachlan, 2010)。 母乳哺育有那麼多的好處,然而在台灣,當新生兒出生時體重小於 2300 公 克、週數小於或等於 35 週、有呼吸窘迫臨床症狀、疑有胎兒吸入胎便症候群、 疑有菌血症、需靜脈營養、電解質不平衡、黃疸、發燒、第五分鐘 Apgar Score 小於 6 分,經醫師判定生理指標可能於 24 小時內變化危及生命者(台灣新生兒 科醫學會,2013),通常在出生後會立即被送至新生兒中重度病房接受進一步觀 察治療。若母親有孕期合併症採剖腹產,生產後傷口疼痛、身心疲憊,哺乳意願 下降,新生兒出生後容易有各種併發症,包含有呼吸調節不良,常見原因為:肺 泡內的液體未清除,使得肺泡無法做有效的氣體交換,以至於新生兒會有呼吸喘 快、費力的狀況發生。再來就是膽紅素的代謝問題,膽紅素經排便排出,當哺乳 技巧尚未建立,泌乳延遲、無法有效哺乳,會使膽紅素代謝不佳、新生兒體重下 降太多。哺乳技巧未建立,使母親更不容易成功泌乳,若能及早擠乳、親餵可以 提供給新生兒在關鍵時刻最好的營養(McIntire & Leveno, 2008; Reuter, Moser, & Baack, 2014; Sweet, 2008; 朱、戴、簡,2005)。但是若是母親有乳房結構 的問題時,例如:乳頭過大或過短、乳頭凹陷或太平,會造成新生兒就乳困難(黃 等,2007),對於寶寶住在中重度病房,不一定有親餵母乳的母親而言,哺餵母 乳就會顯得更加困難。. 第二節 母乳哺育知識與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許多學者的研究支持提升產婦關於母乳哺育好處知識就能夠增加母乳哺 育率(Kornides & Kitsantas, 2013; Tarrant et al., 2014; Thomas et al., 2014),另一些學者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增加母親對母乳哺育的知識、母乳哺育的. 5.

(16) 具體優點、正向的態度,就可以提升純母乳哺育及增長母乳哺育時間(Eckhardt et al., 2014; Newby, Brodribb, Ware, & Davies, 2014; Thomas et al., 2014) 。產婦產後不餵母乳的常見原因是剖腹產後的疼痛、發燒及自覺剛生產完 自己還沒有分泌母乳,然而最直接影響是否哺餵母乳的因素為產婦是否有足夠的 母乳哺育相關知識,當產婦有足夠的母乳哺育相關知識就不會因自覺尚未分泌乳 汁就選擇不哺餵母乳(Ramoo, Trinh, Hirst, & Jeffery, 2014)。學者的研究中 也指出產婦希望由專業文章獲得母乳哺育相關知識,當產婦知識提升,在哺餵母 乳的角色被賦權之後,母乳哺育率自然就會提升 (Coulibaly, Ake Tano, Benie Bi Vroh, Traore, & Dagnan, 2014; Lucas et al., 2013; Plagens-Rotman et al., 2014; Ramoo, et al.,2014)。在母嬰分離時由於無法經由親餵過程來哺育 母乳,需要藉由手擠乳或是電動吸乳器來維持刺激乳汁分泌和排出,因此容易產 生乳房疼痛,不當的擠壓乳房有可能造成乳腺管阻塞、脹奶甚至乳腺炎的發生, 將使母乳哺育更加困難(楊、郭,2007)。有關近五年母乳哺育知識與母乳哺育相 關性之研究如表 2-1。 表 2-1 母乳哺育知識與母乳哺育相關性之研究 年份. 作者. 標題. 對象. 設計. 結果 母乳哺育相關知識直. 2014 年. 2014 年. Ramoo, Trinh, Hirst, & Jeffer. Yu et al.. 接影響母乳哺育率;決 Breastfeeding practices in a 223 位 產後 描述性 定不餵母乳的因素:剖 hospital-based study of 48 小時 研究 腹產、疼痛、發燒及產 vietnamese women. 的產婦 後自覺沒有乳汁 產前的正向態度直接 Maternal prenatal attitudes 影響產後母乳哺育狀 and postnatal breast-feeding 2178 位 相關性 況母乳哺育知識直接 懷孕婦 behaviours in rural 研究 影響產後母乳哺育意 女 Bangladesh. 念. 6.

(17) 2014 年. Eckhardt et 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liefs that can influence infant feeding practices in American Indian mothers.. 438 位 美國西 北 印地安 婦女. Awareness, intention, and needs regarding 653 位 2012 年 Jiang et al. breastfeeding: findings from 孕婦 first-time mothers in. 相關性 研究. Stuebe & Bonuck. 如:只有 39%認為, 母乳哺育可以降低嬰 兒罹患糖尿病的風 險、誤以為哺餵母乳的 媽媽較無法恢復因懷 孕而增加的體重 孕婦不論是懷孕初期 或是末期均對於母乳 哺育相關知識是不清. 楚的,研究結果顯示醫 描述性 療服務提供者對於母 研究 乳哺育相關需求的協 助是有限的且缺少對 母乳餵養困難處理的 協助. Shanghai, China.. 2011 年. 所有的媽媽都了解母 乳可以滿足寶寶最初 幾個月的營養需求。但 是對於母乳哺育的其 他好處是不了解的,例. What predicts intent to breastfeed exclusively?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liefs in a diverse urban population.. 883 位 產婦. 母親對於母乳哺育的 相關性 知識、對於新生兒的好 研究. 處,直接影響母乳哺育 的結果. 第三節 高危險新生兒母親焦慮與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產婦的焦慮、抑鬱可能會影響哺餵母乳的意向、動機和自我效能且影響兒 童健康,高的焦慮會影響哺餵母乳的意願(Paul, Downs, Schaefer, Beiler, & Weisman, 2013)。當母親面對新生兒入住中重度病房時將產生生理和心理的壓 力,產後初期的疼痛、疲憊再加上擔憂、緊繃的情緒之下,將抑制泌乳素及催產 素的分泌,使得乳汁的生成和分泌減少(Meier, Engstrom, Patel, Jegier, & 7.

(18) Bruns, 2010)。Adedinsewo, Fleming, Steiner, Meaney,和 Girard (2014)等 收集了從懷孕 18-23 週至產後一年的 255 位加拿大產婦,運用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和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量表,研究與哺乳意願及持 續哺乳之間相關性,結果顯示減少焦慮是支持產後母乳哺育的重要方法。早期停 止母乳哺育和抑鬱、焦慮、乳腺炎等相關聯,疼痛也會引起焦慮,Buck, Amir, Cullinane,和 Donath(2014)則採用前瞻性研究的方式於 2009 年-2011 年收案在 墨爾本、澳大利亞妊娠 36 週以上生產的 360 位初產婦女,參與者在產後八週內 以問卷的方式調查她們對於疼痛的經驗,總共追蹤六次。研究報告顯示:生產後, 出院回家前,就有 79%的婦女有乳頭疼痛,在產後 8 星期內,有 58%的婦女顯示 乳頭損傷、23%的婦女表示血管痙攣。產後 8 星期後仍有 8%的婦女乳頭損傷、20% 的產後婦女仍會出現乳頭疼痛,而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母親焦慮。. 第四節 親子依附與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親子依附關係的建立是一種學習過程,母親藉由與新生兒的接觸、觸摸、擁 抱進而對新生兒的特性有所瞭解,進而參與照護、哺育母乳增加彼此之間接觸的 機會,激發親子關係的連結,增進親子依附(黃,2011;陳、周,2007)。早期的 親子關係受到阻撓,會讓孩子的行為智力、日後的情緒和人格發展受到影響 (Bialoskurski, Cox, & Hayes, 1999)。有一份研究將176對母嬰隨機分為:第 一組新生兒出生後直接和母親肌膚接觸且親子同室、第二組新生兒出生後穿上衣 服,放在母親的懷裡,之後亦採親子同室、第三組新生兒出生後,母親待在產後 病房,新生兒則放在嬰兒室、第四組新生兒出生時放在嬰兒室,之後則和母親親 子同室等四組,結果支持在一年後,第一組嬰兒的自我調節明顯優於其他組別, 可見即使是短暫的母嬰分離都會造成親子之間的負向影響(Bystrova et al., 2009)。 母乳哺育的持續時間和母親對新生兒反應的敏感性有正相關(Tharner et al., 2012),一項質性研究結果更是顯示,哺育母乳能增進母嬰間親密的親子依. 8.

(19) 附與為母則強的能量感(彭、孫、王,2010 ),專業人員若鼓勵母乳哺育,可以 幫助和支持婦女生產後快樂哺乳,增進親子依附(Meedya et al., 2014)。. 第五節 護理支持與母乳哺育的相關性 母乳哺育只有意願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週遭人員的關心與體諒,在剛生產 完的母親遇到母乳哺育方面及生理困擾的問題時,護理人員主動關心、探視、協 助、支持下,隨時給予協助與指導,是產婦能否成功母乳哺育的重要關鍵(李、 王、高,2012)。一項研究中以質性訪談9位新生兒住院的父母、2位護理人員、1 位醫師研究當新生兒住院時父母需要哪些支持,結果顯示四個重點:需要能夠與 嬰兒互動、需要醫療團隊成員給予同理心、需要配偶相互支持,並且需要得到像 是同樣情況的人、父母、護理人員等的幫助 (Aliabadi et al., 2014)。另外也 有學者對540位初產婦進行母乳哺育相關的研究指出,助產士和兒科護理人員對 剛生產完的母親提供的母乳哺育支持、諮詢與剛生產完的母親對母乳哺育的滿意 度,與母乳哺育時間長短有顯著正相關(Blixt, Martensson, & Ekstrom, 2014)。 近五年有關焦慮、親子依附、護理支持與母乳哺育相關之研究整理如表2-2。 表 2-2 焦慮、親子依附、護理支持與母乳哺育相關之研究 年份. 作者. 2014 年. Courtois, Lacombe, & Tyzio. 2013 年. Paul, Downs, Schaefer, Beiler, & Weisman,. 標題. 對象. 設計. 結果. [Factors associated 婦女是否能成功哺餵 with continued 母乳與哺餵母乳的決 breastfeeding until 6 247 位 相關性 心、產後的敏感度、產 months among lactating 產婦 研究 後的焦慮狀況有直接 mothers in a Paris 相關 maternity hospital].. Postpartum anxiety and 1123 位 研究結果顯示剖腹產 相關性 maternal-infant health 產後 產婦情境特質焦慮偏 研究 outcomes. 婦女 高、母乳哺育時間偏低. 9.

(20) 2014 年. Assarian, Moravveji, Ghaffarian, Eslamian, & Atoof. 2014 年. Coates, Ayers, & de Visser. The association of postpartum maternal 458 mental health with 位 breastfeeding status of 產後 mothers: a case-control 婦女 study.. 2014 年. 2010 年. Tharner et al. sensitivity and infant attachment.. Karkee, Lee, Khanal, & Binns. Jang & Kim. 對照 研究. Women's experiences 17 名 of postnatal distress: a 產後 一年 qualitative study. 婦女 Breastfeeding and its relation to maternal. 2012 年. 病例. Infant feeding information,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a longitudinal survey in central Nepal.. 質性 研究. 焦慮與母乳哺育成功 與否有直接相關. 餵奶時新生兒睡著是 很大的焦慮源 所有婦女都覺得哺餵 母乳缺乏支持,需要專 業人員的主動協助. 675 位 相關性 母乳哺育時間愈長,親 產後 研究 子依附愈佳 婦女. 701 位 有健康工作者支持的 相關性 懷孕 婦女有較高的母乳哺 研究 婦女 育率. Effects of breast-feeding education and support 39 位 產婦 services on breast-feeding rates and infant's growth.. 母乳哺育的教育有助 相關性 於提升母乳哺育,但是 研究 後續的護理支持是必 需的. 第六節 護理指導的方法與成效 隨著網路和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在過去十年全世界的網際網路 正蓬勃發展中,而資訊發達的成果也運用於護理臨床的許多護理指導(Giglia & Binns, 2014)。其中 2013 年一個研究針對 123 位做心導管術前的病人隨機分派. 10.

(21) 到:傳統護理指導、多媒體資訊化護理指導、光碟數位教育等三組不同護理指導 方式的研究,比較不同護理指導方式對於病人焦慮和滿意度的相關研究,研究結 果顯示以”多媒體資訊化護理指導”最能夠降低病人的焦慮及提升滿意度(Wu et al., 2013)。另一個研究以類實驗法收案的方式於 2008 年 1-12 月收案 126 個母親對於新生兒心肺復甦術的教學方式的學習成效,研究結果支持實驗組的看 22 分鐘教學 DVD 後在模具上練習,之後進行筆試和技術考比起傳統護理指導可 以明顯的增加信心,研究結果顯示 DVD 教學對於新手母親學習心肺復甦術及增強 信心是有明顯幫助的(Barr et al., 2013)。Finlay 等人(2012)則以階段性方式 先評估患者的需求,再依照需求製作護理指導光碟,之後比較 49 位燒傷未看護 理指導光碟病人與 55 位燒傷使用護理指導光碟病人的效果。結果顯示護理指導 光碟對於燒燙傷病人的自我處理與信心皆有顯著的不同(P < .01)。另外 Giglia 和 Binns (2014)等學者以系統性回顧的方式進行網際網路對於提高母乳哺育有 效性文獻的分析,相關研究相當的少,自 2000 年至 2013 年的研究中符合的文獻 僅有一篇,研究指出,視訊指導能夠減少人力成本,提供實際的支持母乳哺育支 持及哺餵方式的指導是有效的,但是必須提供安全的視訊環境,以保護婦女隱私。 綜合以上國內外文獻,母乳哺育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母嬰的健康,增進母 乳哺育知識、提供護理支持能夠提升成功哺餵母乳的機率,且成功哺餵母乳也能 夠促進親子依附,對孩子的智力、情緒和人格發展都有正向的幫助。高危險新生 兒的母親,比起一般的母親有更大的焦慮,焦慮也會直接影響母乳哺育。比起傳 統護理指導方式,多媒體護理指導能有更好的成效,然而國內外均缺乏母乳哺育 雲端護理指導於高危險新生兒的母親母乳哺育知識、焦慮感、親子依附及護理支 持之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將發展並測試雲端護理指導,是很重要的。因此本 研究的研究架構如下(圖 2-1):. 11.

(22) 圖 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的研究質疑有: 1. 高危險新生兒及其母親的基本屬性為何? 2. 接受傳統護理指導及雲端護理指導對於高危險新生兒的母親於新生兒住院 中及出院時母乳哺育知識情境焦慮、母乳哺育焦慮、親子依附、母親自覺護 理人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持與一個月哺育率為何? 3. 比較接受傳統護理指導及雲端護理指導兩組的高危險新生兒及其母親的基 本屬性之差異為何? 4. 了解有無接受雲端護理指導、住院中母乳哺育知識,在控制新生兒出生體重 後與出院時母親母乳哺育知識之關係為何? 5. 了解有無接受雲端護理指導、住院中情境焦慮,在控制新生兒出生體重後與 出院時母親情境焦慮之關係為何? 6. 了解有無接受雲端護理指導、住院中母乳哺育焦慮,在控制新生兒出生體重 後與出院時母親母乳哺育焦慮之關係為何? 7. 了解有無接受雲端護理指導、住院中親子依附,在控制新生兒出生體重後與 出院時親子依附之關係為何? 8. 比較運用傳統護理指導及雲端護理指導兩組的母親出院時母親自覺護理支 持的差異為何? 9. 比較運用傳統護理指導及雲端護理指導兩組的母親於一個月純乳哺育率的 差異為何? 12.

(23) 第叁章 研究方法 本章針對研究設計、研究對象及場所、介入措施、研究工具及信度效度、 倫理考量、資料收集過程及資料分析八個部分,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設計 為避免接受不同介入措施個案之間的相互影響,本研究設計採歷史比較研 究法,以北部某醫學中心生產的產婦為研究對象,採方便取樣。樣本大小以 SPSS G-power 3.1 決定樣本數,設定 α=.05、檢定力 power=.8 算出樣本數為 68 人。 收案為住院中的對象,分別先收對照組 34 人再收實驗組 34 人。.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場所 研究個案之選樣條件如下: 一、年滿 20 歲母親住院期間新生兒有住在新生兒中重度病房者。 二、有意願哺餵母乳的高危險新生兒的母親。 三、能說、寫、讀中文,意識清楚,無認知障礙者。. 第三節 介入措施 以下介紹本研究之介入措施,包含針對對照組母親護理人員所提供之傳統護 理指導;針對實驗組母親除了提供傳統護理指導的常規外,所增加的雲端護理指 導。 傳統護理指導 傳統護理指導為單位母乳哺餵之常規,即針對剛生產完的母親回到產後病房 後,護理人員會對母親馬上示教一次手擠乳,次日白班護理人員則依「產後護理 指導手冊」內容翻閱手冊重點式指導母親。手冊內容分為三大部份,包含有母乳 哺育時機、姿勢、母乳的收集與保存、手擠乳的方法、產後自我照顧及新生兒篩 檢,內容圖文並列總共有 62 頁,其中與母乳哺育時機、姿勢、母乳的收集與保 存、手擠乳的方法共 17 頁;並於母親接受護理指導後,口頭詢問是否有疑問,. 13.

(24) 若有則以口頭解說的方式回應產婦的疑問,並於白班下班前收回護理指導手冊。 雲端護理指導 雲端護理指導中的內容包含 28 個單元,如:哺餵母乳對母親和住院的寶寶 的好處、如何觀察寶寶的狀態和需求、各種乳房狀況的處理、各種哺餵母乳的方 法及問題處理、放鬆的技巧、乳汁收集的方法及保存(附錄二)。是由李(2013) 根據臨床及教學經驗並訪談十二位曾住在新生兒中重度病房的新生兒之母親、六 位新生兒加護病房及中重度病房的護理人員及三十二位於新生兒中重度病房實 習學生所分析出此數位教材須涵蓋之內容所設計。這些單元製作的教材策略包 括:運用 power point 簡報及穿插符合各單元內容之影片使讀者能在短時間充分 了解實務操作步驟。教學影片的拍攝是實際拍攝單元所需之真實情境,拍攝前向 符合教材內容之母親解說拍攝目的、內容及用途並經過母親口頭同意、簽署肖像 權使用同意書後拍攝。所有單元的旁白均以護理人員身分運用第二人稱的講解方 式呈現淺顯易懂的說明文字,並加上配音及字幕。編輯後的教材內容初稿經過多 位具有護理臨床實際指導護理人員、國際泌乳顧問與學校專家校閱,內容經專家 意見修正,並有部分單元重新錄製及編輯,最後完成各單元封面排版。 運用 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儲存裝置),將完成的母乳哺育雲 端護理指導內容放入私有雲,即使電腦關閉(NAS 待機)仍可透過 NAS 瀏覽資料, 運用了「網路共同磁碟」的方式,做使用權限的管理與限制,並將母乳哺育雲端 護理指導設定於特定的平板電腦工具,防止教材被其他工具下載,且僅有被設定 的特定工具能夠瀏覽此雲端的資料,以達到顧及隱私及資訊安全。當開啟教材資 料夾,此 28 個含有單元標題及縮圖的清單依序排列同時顯現在平板電腦之螢幕 上提供研究對象選擇閱覽。此含有教材之平板電腦於高危險新生兒母親接受完傳 統護理指導後,經解說同意並簽署受試者同意書及填寫完住院中問卷後即提供並 說明雲端護理指導影片使用方式,並同時告知會在出院當天早上收回。. 14.

(2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取之研究工具包括:高危險新生兒與母親基本資料表、母乳哺育 知識量表、母親焦慮量表、親子依附量表、母親自覺護理人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 持量表、雲端護理指導教材評值表及一個月純母乳哺餵率。 一、個人基本資料 母親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教育程度、工作狀況、生產方式。 新生兒基本資料則包括:性別、出生體重、出院體重、出生日期、出生時妊 娠週數、住院診斷、住院日期、此次於嬰兒室及病嬰室的住院天數。 在新生兒出院時的量表加上出院時收集擠母乳次數。 高危險新生兒母親對於母乳哺育的焦慮程度於住院中與出院時以 VAS 0-10 分的方式收集(附件一)。 二、母乳哺育知識 黃(2004)的哺育母乳知識量表內容包含哺乳的益處、母乳的成分、泌乳 機轉、哺育母乳的技巧、乳房問題的處理、哺乳的禁忌、乳汁儲存技巧等。經 原作者同意,李(2013)參考此量表及質性訪談文獻內容進行重新編製共 26 題是非題,內容包含哺乳的益處、母乳的成分、泌乳機轉、哺育母乳的技巧、 乳房問題的處理、哺乳的禁忌、乳汁儲存技巧等。原量表經專家建議刪除一題 共計 25 題(附件二),最後專家內容效度檢測(Content validity Index, CVI)大 於.80。量表內容包括:哺乳的好處、影響乳汁分泌的因素、哺乳問題的處理、 哺乳方法與技巧等四大項目。 每題以「是」、「非」、「不知道」來作答,答對者記 1 分,答錯及不知 道者記 0 分,分數範圍為 0~25 分,得分越高表示哺育母乳知識程度越高。本研 究中的 Cronbach’s α為.669。 三、母親情境與特質焦慮 使用由 Spielberger(1983)所編製之情境與特質焦慮量表(State-Trait. 15.

(26) Anxiety Inventory, STAI)。於 1984 年由鍾和龍翻譯及修訂的中文版「情境與特 質焦慮量表」作為評估研究對象焦慮情緒反應的工具,是一種自陳式的焦慮量 表,分別為「特質焦慮量表」部分是指相當穩定的個人焦慮傾向,是一種較持久 穩定的人格特質共 20 題;而「情境焦慮量表」部分是指個人在某一特殊情境和 時刻下所經驗到緊張、焦慮、擔心,會在不同的情境有不同強度的焦慮感受,此 部分共 20 題。每題採 Likert 1-4 分計法,1 分代表「一點也不」、4 分代表「非 常」 ,得分範圍從 20-80 分,其中情境焦慮量表第 1、2、5、8、10、11、15、 16、19 和 20 題為反向題;特質焦慮量表第 1、6、7、10、13、16 和 19 題為反 向題,分數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高(Spielberger,1983)。經由國內教育學者鍾和 龍(1984)修訂 ,所測試的再測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分析,再測的前後 測時間間隔為七天,情境焦慮量表為.74,特質焦慮量表為.76;至於情境焦慮量 表的 Cronbach’s α 為.90,特質焦慮量表為.86(鍾、龍,1984)。量表在徵得鍾 思嘉教授之授權同意後使用,此工具於本研究之情境焦慮量表 Cronbach’s α 為.932、特質焦慮量表為.883。 四、親子依附 親子依附採用(Muller, 1996)所發表的母親依附量表(Maternal Attachment Inventory, MAI) 評估母親與嬰兒感情依附行為,其原始總表內部信度 Cronbach’s α 為.85。於 2008 年由賴翻譯的中文版「親子依附量表」作為評估研究對象親子 依附的工具,在賴的研究中 Cronbach’s α 為.97。此量表採 Likert 4 分計分法,1 分代表「幾乎沒有」、2 分代表「偶爾有」、3 分代表「時常有」、4 分代表「幾乎 經常有」,共 26 題分數範圍自 26 到 104 分,分數愈高表示親子依附強度愈強。 量表於徵得該作者之同意後使用。此工具量表於本研究之 Cronbach’s α 為.94。 五、母親自覺護理人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持 採用李(2012, 2013)依據質性訪談內容,探討新生兒加護病房中父母自覺 護理人員於孩子住院期間對其哺餵母乳支持程度,應用 House 的支持理論為基 礎,而發展高危險新生兒住院期間父母自覺護理支持量表(附錄一之七)。量表經 16.

(27) 過專家效度檢測後刪除一題,共十六題,包含四個支持領域:有三題資訊支持 (Informational support)、四題工具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六題情緒支持 (Emotional support)、三題評價支持(Appraisal support)。分數範圍為 16~80 分,分數越高表示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支持度越大。量表經專家效度檢測其信 度內在一致性 Cronbach’s α 為.93。量表徵得該作者之同意後使用。此工具量表 於本研究之 Cronbach’s α 為.956。 六、雲端護理指導評值 雲端護理指導影片共 115 分 7 秒鐘,時間最長的為第 28 單元(10 分 30 秒), 最短的為第 23 單元(44 秒),自"00"的說明後另共有 1-28 個單元(如附錄二),實 驗組高危險新生兒母親可就自己的需求點選單元觀看,完成率處勾選沒有閱讀(0 分)、完成部分(1 分)、完成閱讀(2 分)、完成多次(3 分),內容幫助程度滿分為 3 分,若是該單元沒有閱讀則毋須填寫幫助程度。 七、一個月純母乳哺育率 經由查閱電子病歷的方式收集新生兒滿月時的哺乳情形,並統計計算純母乳 哺育個案數及計算百分比。. 第五節 資料收集過程 研究先通過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核通過後進行,為維護病人權利,於研 究收案前先向個案說明研究目的,並取得「受試者同意書」後進行收案,過程中 個案有隨時撤回同意,退出研究的權利,即使不同意也不會影響原本應有的照 護。問卷一律編碼匿名處理,對於研究對象收集之個人資料絕不外洩與公開,僅 作為研究之用,以確保研究對象之隱私。收案對象為高危險新生兒之母親,先收 對照組(接受傳統護理指導)34 人,再收實驗組(接受雲端護理指導合併傳統 護理指導)34 人,共 68 人。統一由研究者收案,考慮母親剛生產後體力及精神 是疲憊的,故自然產為產後第一天、剖腹產完產後第二天進行收案。研究步驟如 圖 3-1。. 17.

(28) 對照組的步驟: 生產後,回到產後病房護理人員會馬上示教高危險新生兒母親一次手擠乳, 入住後 4 小時關心狀況,自然產產後第一天、剖腹產完產後第二天產後病房護理 人員會依「產後護理指導手冊」指導母親,並於護理指導後口頭詢問是否有疑問, 若有,以口頭解說的方式回應產婦的疑問。研究人員於適當時機予書面同意書並 詳細解釋研究目的、流程,並告知不參與研究亦不會影響親子被照顧的品質。若 母親閱讀並口頭同意參與後於病床旁予簽署同意書,並填寫基本資料問卷及住院 中哺育嬰兒母乳知識、情境與特質焦慮、親子依附等量表,同時給予一個信封袋, 請這些母親填寫後的問卷放入信封袋,並交給負責護理師。協助高危險新生兒母 親與新生兒中重度病房護理師確認,當新生兒情況許可時,到新生兒中重度病房 親餵。於高危險新生兒母親出院前由研究人員將出院時哺育嬰兒母乳知識量表、 情境焦慮量表、親子依附量表、護理人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持量表,交給高危新 生兒母親,並清楚說明於高危新生兒出院當天或住院滿 7 天時再填寫,並請母親 將填寫完的問卷放入信封袋後,交予負責護理人員。 介入組的步驟: 生產後,回到產後病房護理人員會馬上示教高危險新生兒母親一次手擠乳, 入住後 4 小時關心狀況,自然產產後第一天、剖腹產完產後第二天產後病房護理 人員會依「產後護理指導手冊」指導母親,並於護理指導後口頭詢問是否有疑問, 若有,以口頭解說的方式回應產婦的疑問。研究人員於適當時機予書面同意書並 詳細解釋研究目的、流程,並告知不參與研究亦不會影響親子被照顧的品質。若 母親閱讀並口頭同意參與後於病床旁予簽署同意書,並填寫基本資料問卷及住院 中哺餵嬰兒母乳知識、情境與特質焦慮、親子依附等量表,同時給予一個信封袋, 請這些母親填寫後的問卷放入信封袋,並交給負責護理師。完成此問卷後提供 i-pad mini 給予高危新生兒母親觀看 「雲端母乳哺育護理指導」,住院期間高 危險新生兒母親可依自己的需求、合適的時間點,自主選擇要觀看的母乳哺育單 元及頻率,並於產婦看完後口頭詢問是否有疑問,若有,可以使用不同的影片回 18.

(29) 應產婦的疑問。過程中也協助高危險新生兒母親與新生兒中重度病房護理師確 認,當新生兒情況許可時,到新生兒中重度病房親餵。於高危險新生兒母親出院 前收回平板電腦並由研究人員將出院時哺餵嬰兒母乳知識量表、情境焦慮量表、 親子依附量表、護理人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持量表”,交給高危新生兒母親,並 清楚說明請高危險新生兒母親於於新生兒出院當天或住院滿 7 天時再填寫,並請 母親將填寫完的問卷放入信封袋後,交予負責護理人員。 研究人員以病歷回溯方式追蹤兩組母親於出院一個月之後哺餵母乳的方 式,登錄於資料檔中。 對照組收案 自然產產後第一天、剖腹產完產後第二天護理人員會依「產後護理指導手 冊」給予產後護理指導 研究人員予詳細解釋研究目的、流程,獲得同意後於病床旁予簽署同意書, 並填寫基本資料問卷及住院中包含:母乳哺育知識、情境與特質焦慮、親子 依附等量表 於高危險新生兒母親出院當天研究人員將出院時問卷:”母乳哺育知識量表、 情境焦慮量表、親子依附量表、護理人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持量表”,交 給高危新生兒母親,並清楚說明於高危新生兒出院當天或住院滿7天時再填 寫,並請母親將填寫完的問卷放入信封袋後,交予負責護理人員。. 滿月時以病歷查閱方式追蹤母乳哺育情形. 實驗組收案 自然產產後第一天、剖腹產完產後第二天護理人員會依「產後護理指導手 冊」給予產後護理指導. 研究人員予詳細解釋研究目的、流程,獲得同意後於病床旁予簽署同意書, 並填寫基本資料問卷及住院中包含:母乳哺育知識、情境與特質焦慮、親子 依附等量表 於收集好住院中問卷後提供雲端護理指導之i pad mini供使用 於高危險新生兒母親出院當天由研究人員將出院時問卷:”母乳哺育知識量 表、情境焦慮量表、親子依附量表、護理人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持量表”, 交給高危新生兒母親,並清楚說明於高危新生兒出院當天或住院滿7天時再 填寫,並請母親將填寫完的問卷放入信封袋後,交予負責護理人員。並且 收回 i pad mini。 滿月時以病歷查閱方式追蹤母乳哺育情形. 圖 3-1 研究步驟資料收集流程圖. 19.

(30) 第六節 資料分析 研究資料採用 SPSS 22.0 中文版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編碼後輸入電腦 建檔,依研究目的分析,設定α=0.05 為判斷統計意義標準,運用描述性統計分 析兩組的平均值、百分比、標準差,並進行同質性檢測,若常態分佈的項目以 t 檢定、非常態分佈的部分以 Mann-Whiteny U 檢定法,比較兩組基本屬性的差異。 再以多元迴歸的方式分析,了解校正基本屬性變項(新生兒出生體重)後不同護理 指導方式及新生兒住院中母親的母乳哺育知識、母親焦慮狀態、親子依附與出院 時的關係 (如表 3-1)。最後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及卡方檢定(Chi-square)分別比 較護理人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持及一個月時純母乳哺餵率之差異。 表 3-1 資料分析方法 研究質疑. 資料分析方法 平均數. 高危險新生兒及其母親的基本屬性為何?. 百分比 標準差 Mann-Whiteny U test. 接受傳統護理指導及雲端護理指導對於高危險新生 兒的母親於新生兒住院中及出院時母乳哺育知識情 境焦慮、母乳哺育焦慮、親子依附、母親自覺護理人. 平均數 標準差. 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持與一個月哺育率為何?. 卡方檢定. 比較接受傳統護理指導及雲端護理指導兩組的高危 險新生兒及其母親的基本屬性之差異為何?. 卡方檢定 t 檢定. 了解有無接受雲端護理指導、住院中母乳哺育知識, 在控制新生兒出生體重後與出院時母親母乳哺育知. 多元迴歸. 識之關係為何? 了解有無接受雲端護理指導、住院中情境焦慮,在控 制新生兒出生體重後與出院時母親情境焦慮之關係 為何? 了解有無接受雲端護理指導、住院中母乳哺育焦慮, 在控制新生兒出生體重後與出院時母親母乳哺育焦 慮之關係為何?. 20. 多元迴歸. 多元迴歸.

(31) 了解有無接受雲端護理指導、住院中親子依附,在控 制新生兒出生體重後與出院時親子依附之關係為 何?. 多元迴歸. 比較運用傳統護理指導及雲端護理指導兩組的母親 出院時母親自覺護理支持的差異為何?. 獨立樣本 t 檢定. 比較運用傳統護理指導及雲端護理指導兩組的母親 於一個月純乳哺育率的差異為何?. 卡方檢定. 21.

(32) 第肆章 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果分為「研究對象基本屬性」、「組別、住院中母乳哺育知識、情 境焦慮、母乳哺育焦慮及親子依附與出院時之關係」、及「雲端護理指導工具使 用狀況及滿意度」三部分。.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基本屬性 本研究之實驗組及對照組共68人,平均年齡34.71歲。實驗組母親的平均年 齡為34.18歲(SD=4.138),年齡介於26-41歲之間,對照組母親的平均年齡為35.24 歲(SD=4.479),年齡介於25-42歲之間。實驗組的新生兒出生時妊娠週數介於 32-41週之間,大於37週佔大多數(79.41%, n=27)、對照組的新生兒出生時妊娠週 數介於34-41週之間,大於37週佔91.18%(n=31)。新生兒出生體重方面,實驗組 平均2903.82公克(SD=584.43) ,最輕的為1704公克,最重的為4054公克;而對照 組平均為3212.47公克(SD=512.83),體重最輕的為2230公克,最重的為4322公克。 實驗組與對照組母親教育程度都以大學以上居多,實驗組佔79.41%(n=27)、 對照組佔70.59%(n=24)。實驗組的女嬰佔52.94% (n=18),對照組女嬰佔35.29% (n=12)。在生產方式的部分,實驗組與對照組內的剖腹產人數都多於自然產人 數,實驗組26位(76.47%)、對照組20位(58.82%)。母親產後預計的工作型態,實 驗組有一半選擇產後工作,其中以全職工作佔最多(n=16)、全職母親次之 (n=12),對照組則約有41%選擇產後工作,而以全職母親最多(n=13)、全職工作 次之(n=12)。 實驗組34位全部沒有執行親子同室的措施,對照組34位中則有2位執行親子 同室的措施。實驗組有住嬰兒室者佔一半(n=17)、對照組佔58.82%(n=20)。新生 兒住院中診斷方面,實驗組以呼吸窘迫最多(n=27)、早產次之(n=2),對照組同 樣也是以呼吸窘迫最多(n=22)、高膽紅素血症次之(n=8),再來則是早產(n=2)。 母親特質焦慮,實驗組平均40.03分(介於28-52分)、對照組平均39.68分(介於 24-57分)。 22.

(33) 兩組基本資料進行同質性檢測,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及卡方檢定進行同質性 分析,比較母親年齡(t=-1.012,p>.0)、教育程度(X2 =.706,p>.05)新生兒出生 時妊娠週數(t=-1.169,p>.05)、性別(X2 =-1.467,p>.05)、生產方式(X2 =2.419, p>.05)、產後工作(X2 =-.534,p>.05)、是否有做親子同室(X2 =2.061,p>.05)、 是否有住嬰兒室(X2 =.534,p>.05)及特質焦慮(t=.18,p>.05)等,以上在統計上 兩組皆無顯著之差異,僅有新生兒出生體重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t=-2.006, p<.05),表示對照組平均體重顯著大於實驗組平均體重(表4-1)。 表 4-1 實驗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比較(N=68) 實驗組(n=34). 對照組(n=34). 變 項. n(%)/mean ± SD. n(%)/mean ± SD. t/ X. 母親年齡. 34.18±4.14. 35.24±4.48. -1.012a .315. 教育程度大學以上. 27 (79.41%). 24 (70.59%). .706b. 出生時妊娠週數. 37.53±2.06. 38.03±1.42. -1.163a .249. 出生體重. 2903.82±584.43. 3212.47±512.83. -2.006a .049*. 女嬰. 18 (52.94%). 12 (35.29%). -1.467b .147. 2. p .401. 2.419b .120. 生產方式 自然產. 8 (23.53%). 14 (41.18%). 剖腹產. 26 (76.47%). 20 (58.82%). 選擇產後工作. 17 (50%). 14 (41.17%). -.534b .465. 有執行親子同室. 0 (0%). 2 (5.88%). 2.061b .151. 有住過嬰兒室. 17 (50.00%). 20 (58.82%). .5.34b .465. Apnea. 0 (0.00%). 1 (2.94%). Cyanosis. 1 (2.94%). 0 (0.00%). Heart murmur. 1 (2.94%). 0 (0.00%). 新生兒住院中診斷. hyperbilirubinemia 0 (0.00%). 8 (23.53%). left neck hygroma 1 (2.94%). 0 (0.00%). L't neck mass. 0 (0.00%). 1 (2.94%). preterm. 2 (5.88%). 2 (5.88%). respiratory distress 27 (79.41%). 22 (64.71%). TOF. 1 (2.94%). 0 (0.00%). VSD. 1 (2.94%). 0 (0.00%). 特質焦慮. 40.03±8.03. 39.68±8.1. a. b. 註:*p<.05; Independent t-test; Pearson Chi-Square. 23. .18a. .875.

(34) 第二節. 組別、住院中母乳哺育知識、情境焦慮、母乳哺育焦慮及親. 子依附與出院時之關係及兩組新生兒滿月哺乳方式之差異 參與研究的高危險新生兒母親共68位,實驗組、對照組各34位。以描述性統 計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住院中及出院時的結果,各項結果如表4-2。並以多元迴 歸分析來探討組別、住院中母乳哺育知識、情境焦慮、母乳哺育焦慮及親子依附 與出院時之關係時,由於在基本資料部分兩組新生兒出生體重有顯著差異,故將 新生兒出生體重列入控制因素,並加入組別與住院中各變項(前測)之交互作用, 若該交互作用無顯著意義則表示組間的迴歸斜率具同質性,僅分析組別對出院時 各變項(後測)之主要作用(如表4-3)。 表 4-2 對照組及實驗組實施介入措施前後差異之比較 變項 母乳哺育知識 住院中 出院時 情境焦慮 住院中 出院時 母乳哺育焦慮 住院中 出院時 親子依附 住院中 出院時 自覺護理人員對母親哺餵 母乳支持. 對照組(n=34). 實驗組(n=34). M ± SD. M ± SD. 18.71±3. 17.79±3.42. 20.47±2.27. 20.26±2.25. 39.91±8.53. 39.12±12.92. 36.74±9.32. 35.65±9.7. 4.53±2.50. 4.38±2.74. 3.5±2.12. 2.71±1.59. 95.24±8.19. 93.91±9.86. 97±6.72. 99.56±5.82. 62.88±13.41. 68.91±11.04. 24.

(35) 表44-3 新生兒出體重、組別與住院中母乳哺育知識、情境焦慮、親子依附、及母乳哺育焦慮 分別與其出院時之關係 95%信賴區間 下限. 上限. 10.272. 19.148. -.001. .001. .827. -.963. 1.202. .004. .079. .408. 5.002 <.001 -2.753 .008. 17.919. 41.753. -0.008. -0.001. -1.023 .310 6.330 <.001. -5.630. 1.818. 0.368. 0.707. 1.115 0.000 0.181 0.669 0.334 0.094 0.948 0.127 -0.629. -1.386 2.205 1.886 7.390 -3.216. 0.171 0.047 0.064 <.001 0.002. -3.773 0.000 -0.075 0.505 -0.662. 0.682 0.001 2.598 0.879 -0.155. 69.541. 8.703. 52.154. 86.927. 新生兒出生體重. 0.001. 0.001. 0.085. 7.990 <.001 .729 0.469. -0.002. 0.004. 組別 住院中親子依附總分. 3.156 0.257. 1.477 0.080. 0.250 0.364. 2.316 0.036 3.203 0.002. 0.205 0.097. 6.107 0.417. B. S.E.. 出院時母乳哺育知識 常數. 14.71. 2.222. 新生兒出生體重. .000. .000. .096. *組別. .119. .542. .027. 住院中母乳哺育知識. .224. .082. .350. .220 2.965. 29.836. 5.965. 新生兒出生體重. -.005. .002. -.276. 組別. -1.906. 1.864. -.101. 住院中情境焦慮總分. 0.537. .085. .618. -1.545 0.001 1.262 0.692 -0.409. 常數. 出院時情境焦慮 常數. Beta. t. p. 6.622 <.001 .801 .426. 出院時母乳哺育焦慮 常數 新生兒出生體重 組別 住院中母乳哺育焦慮 組別 X 住院中母乳哺育焦慮. 出院時親子依附. 註:*對照組為參考組 母乳哺育知識 住院中及出院時的母乳哺育知識,對照組平均為18.71分(SD=3)及20.47分 (SD=2. 27),實驗組平均為17.79分(SD=3.42)及20.26分(SD=2.25)。再將本研究中 自變項:新生兒出生體重,進一步加入組別,再加入住院中母乳哺育知識總分, 最後加入組別與住院中母乳哺育知識總分之交互作用,與出院時母乳哺育知識總 分進行迴歸分析。由表四-2研究結果顯示,在控制新生兒出生體重之後不論組別 25.

(36) 為何,住院中母乳哺育知識總分對於出院時母乳哺育知識總分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p<.05,95% CI= .079-.408)。而兩組組內出院時的母乳哺育分數皆高於住院中的 母乳哺育知識總分,但是兩組之間的母乳哺育知識卻沒有差別。 情境焦慮 對照組在住院中情境焦慮平均為39.91分(最低23分,最高53分)、出院時為 36.74分(最低20分,最高59分),而實驗組住院中為39.12分(最低20分,最高67 分)、出院時為35.65分(最低20分,最高58分)。同樣以本研究中自變項"新生兒 出生體重"再進一步加入組別,再加入住院中情境焦慮總分,及最後加入組別與 住院中情境焦慮總分之交互作用,與出院時情境焦慮進行迴歸檢測,不論組別住 院中情境焦慮與出院時情境焦慮有顯著正向影響(B= 0.573,p<.05,95% CI= 0.368~.707),亦即經過校正後,住院中情境焦慮愈高,出院時情境焦慮就會較高, 而新生兒出生體重仍顯著影響出院時情境焦慮(B= -0.005,p<.05,95% CI= -0.008~-0.001)。出院時情境焦慮並沒有受到組別的影響。 母乳哺育焦慮 母乳哺育焦慮,對照組最低為 0 分、最高為 9 分,住院中及出院時的分數分 別為平均 4.53 分及 3.5 分,實驗組住院中及出院時的平均分數分別為 4.38 分及 2.71 分。也是將自變項"新生兒出生體重"加入組別,再加入住院中母乳哺育焦慮 總分、組別與住院中母乳哺育焦慮總分的交互作用,結果組別與住院中母乳哺 育焦慮總分的交互作用會影響出院時母乳哺育焦慮 (B= -0.409,95% CI=-0.662~-0.155),而新生兒出生體重(B= 0.001,95% CI= 0.000~0.001)與住院 中母乳哺育焦慮總分(B= 0.692,95% CI= 0.505~0.879)仍顯著影響出院時的母 乳哺育焦慮。 親子依附 而親子依附對照組住院中平均為95.24分(SD=8.19)、出院時平均為97分 (SD=6.72),實驗組住院中平均為93.91分(SD=9.86)、出院時平均為99.56分 (SD=5.82)。將自變項"新生兒出生體重",加入組別,再加入住院中親子依附總 26.

(37) 分,及最後加入組別與住院中親子依附總分之交互作用。經過校正後住院中親子 依附總分與出院時親子依附總分有顯著的正向影響(B= 0.257,p<.05,95% CI= 0.097~0.417),且組別顯著影響出院時親子依附(B= 3.156,p<.05,95% CI= 0.205~6.107)。表示實驗組的親子依附平均分數相對於對照組親子依附平均分數 是比較高的。 自覺護理人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持 自覺護理人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持的部分對照組平均為 62.88 分(26-80 分)、實驗組平均為 68.91 分(31-80 分)。以 Kolmogorov-Smirnov 進行常態檢定, 檢定結果為非常態分佈,因此以 Mann-Whiteny U test 檢驗比較兩組的自覺護理 人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持狀況,結果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z=-2.165;p<.05), 顯示實驗組的母親自覺護理支持高於對照組的母親。 新生兒滿月時哺乳方式 新生兒滿月時的純母乳哺育率,實驗組為 21 人(61.76%)、對照組為 12 人 (35.29%),以卡方檢定做滿月時的哺乳狀況比較,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滿月哺乳 方式有顯著差異(p<.05),有顯著差異(見表 4-4)。 表 4-4 實驗組與對照組滿月的哺乳狀況 實驗組(n=34). 對照組(n=34). 人數(百分比). 人數(百分比). 純母乳. 21(61.76%). 12(35.29%). 非純母乳. 13(38.24%). 22(64.71%). 變項名稱. X2. p. 4.769. .029*. 註:*p<.05. 第三節 雲端護理指導工具使用狀況及滿意度 新生兒收治入新生兒中重度病房後,實驗組高危險新生兒母親就會被納入收 案,在收案後到出院前至少都有2-3天可以觀看母乳哺育雲端護理指導影片,28 個影片中平均每人點閱率最高的依序為:" 4"怎麼知道新生兒想不想喝奶(1.91 次)、"25"徒手擠母乳的技巧及保存(1.85次)、"03"新生兒現在是醒著還是在睡覺 27.

(38) (1.76次)、"05"新生兒出生後的變化(1.76次)、"08"哺餵新生兒母乳的技巧(1.76 次)、"17"脹奶怎麼辦(1.76次);平均幫助程度(滿分3分)幫助程度最高的依序 為:"16"持續泌乳的秘訣(2.45分)、"25"徒手擠母乳的技巧及保存(2.39分)、"13" 新生兒有黃疸母乳要不要停餵(2.36分)(表4-5)。整體學習內容的平均滿意度(0= 非常不滿意, 10=非常滿意),平均為8.94分(8-10分)。參與研究的高危險新生兒 母親對於雲端護理指導影片都有許多正面的回饋,例如:用真人示範使更能充分 理解衛教內容、影片教學比起圖片教學來說更容易理解等,其餘詳見附錄三。. 28.

(39) 表4-5 雲端護理指導問卷結果 平均每人點閱次數. 平均幫助程度. (1-3). (滿分 3 分). 00 說明 01 親愛的媽媽您的母乳很珍貴. 1.24 1.47. 1.83 2.24. 02 哺餵母乳對您和住院中的寶寶有什麼好處 03 寶寶現在是醒著還是在睡覺 04 怎麼知道寶寶想不想喝奶 05 寶寶出生後的變化 06 媽媽乳房在寶寶出生後至一週的變化 07 餵奶的時機. 1.74 1.76 1.91 1.76 1.53 1.65. 2.20 2.21 2.28 2.07 2.19 2.11. 08 哺餵寶寶母乳的技巧 09 餵奶過程中乳頭不舒服的處理 10 媽媽親餵時可以採用的姿勢 11 寶寶哭泣或煩躁不安 12 寶寶餵奶時為什麼吃吃睡睡 13 寶寶有黃疸母乳要不要停餵. 1.76 1.65 1.56 1.59 1.44 1.50. 2.37 2.18 2.23 2.15 2.04 2.36. 14 寶寶只愛吸媽媽一邊的乳房怎麼辦 15 怎麼幫寶寶排氣(拍嗝)呢 16 持續泌乳的秘訣 17 脹奶怎麼辦 18 乳頭凹陷怎麼餵 19 乳頭屬於短或平坦型怎麼餵. 1.44 1.71 1.71 1.76 1.06 1.00. 2.25 2.28 2.45 2.17 2.00 1.84. 20 親餵早產兒 21 乳房豐滿怎麼餵?會不會影響寶寶呼吸 22 雙胞胎怎麼餵 23 乳房的大小會不會影響乳汁分泌的多寡 24 乳頭皸裂怎麼辦 25 徒手擠母乳的技巧及保存 26 以擠乳器擠母乳的技巧及保存. 0.79 1.06 0.35 1.09 1.47 1.85 1.65. 2.21 2.16 1.25 1.95 2.25 2.39 2.21. 27 媽媽可以試試的放鬆技巧 28 來自其他住院中寶寶的媽媽的鼓勵. 1.32 0.91. 1.88 1.76. 單元內容. 29.

(40) 第伍章 討論 本章節依據研究結果探討高危險新生兒母親在雲端護理指導之下母乳哺育 知識、情境焦慮、母乳哺育焦慮、親子依附、自覺護理人員對母親哺餵母乳支持 和一個月後對母乳哺餵的影響,分析討論如下: 母乳哺育知識 母親的母乳哺育知識愈高,愈會選擇純母乳哺育(Nkala, & Msuya, 2011 )。簡等學者於 2009 年比較兩組孕婦於產檢時以常規性和系統性護理指導的研究 中指出,兩種護理指導方案介入後,產婦哺餵母乳知識皆有進步,而其系統性指 導方案組母乳哺育知識進步的分數顯著高於常規組。另外也有學者應用影片教育 的方式探討高中職生哺育母乳知識的成效,同樣也顯示影片教育有明顯成效(周 等,2008)。然而在本研究中雖然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母乳哺育知識都有進步,但 是並沒有顯著差異,可能的原因為,本研究所設計使用的雲端護理指導影片乃是 針對哺乳常見的各種可能狀況所拍攝,範圍廣泛且每位母親所需要的單元可能會 不一致,所增加的知識重點內容也不同,而本研究所使用的母乳哺餵知識量表乃 是針對一般性的母乳哺餵知識填答,可能會因為兩組皆有接受傳統的一對一的方 式護理指導內容,其中已有包括一般母乳哺餵的內容,因此接受過傳統式的護理 指導,母乳哺餵知識皆會增加,比較測不出介入措施更顯著的效果。另外母乳哺 育知識量表於本研究中的 Cronbach’s α 為.669,而影響量表的信度的因素很多, 包括有受試者、主試者、測驗內容、測驗情境、時間影響等等(簡,1985),或許 是因為高危險新生兒母親因為心急想快速填完看影片,或是在填寫問卷時間緊 迫,或是由於產後時常會有訪客,所以填答時沒有辦法好好填寫有關。 情境焦慮與母乳哺育焦慮 高危新生兒母親所面臨的焦慮、擔憂情形較一般新生兒高(Doering, Moser, & Dracup, 2000)。本研究發現住院中的情境焦慮會影響出院時的情境焦慮,而出院 時的情境焦慮會受到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體重愈輕的新生兒,母親情境焦慮 會較高。兩組的情境焦慮雖然在出院時的平均分數都比住院中下降,但是實驗組 30.

(41) 及對照組之間的情境焦慮卻沒達到顯著差異。早年學者在研究中就有指出病童住 院期間母親之焦慮程度與病童之狀況有直接相關,而與其個人特質焦慮無關;主 要焦慮來源是因擔心孩子疾病的併發症、疾病治療的效果及孩子的飲食問題 (伍,1994)。陳和程(1993)於患有先天疾病兒童母親之壓力源的研究及李和陳 (2001)兒童開心手術母親的壓力研究都指出,母親主要的壓力焦慮來源是孩子的 病情變化和不知自己是否有能力可以照顧 。本研究中少數嚴重度較高的新生 兒,像是:心臟病、長腫瘤的新生兒多集中在實驗組且平均出生體重亦比對照組 的新生兒低,推測其母親在高危險新生兒住院中可能會持續擔心新生兒的健康狀 況,及這些健康狀況所帶來的相關合併症,這些母親在出院時可能也會擔心自己 未來照顧新生兒的能力,加上本研究在住院過程中提供的數位教材偏重於產後初 期的母乳哺育並非疾病照顧,以上種種因素可能都因此會影響出院時的結果。護 理人員若能對母親提供護理指導及養育角色相關資訊,提升母親相關知識,讓母 親對情況有掌握與了解,減少母親對疾病的不確定感,將有助於降低焦慮(曾、 周,2006;范、高,2008;Justus et al., 2006)。若是母乳哺育教材當中能夠再加 入新生兒常見住院狀況的解說,或許會有更多幫助。 另一方面本研究中的數位教材偏重於產後初期的母乳哺育,雖然研究發現母 親的焦慮狀況會影響母乳哺育焦慮(黃,2015),且直接影響前六個月的純母乳哺 育率(Arifunhera et al., 2015)。然而本研究發現出院時的母乳哺育焦慮會受到新生 兒出生體重的影響,出生體重愈輕的新生兒,出院時的母乳哺育焦慮會較高。雖 然實驗組母親在出院時平均哺餵母乳焦慮與對照組相比較並無顯著較低,但是在 一個月的純母乳哺餵率卻能顯著高於對照組的母親。此發現可能是由於本研究中 實驗組的新生兒平均體重較對照組低,依醫院規定出生體重偏低的新生兒必須在 體重大於 2200 公克才能有機會出院,因此與母親分離的時間較長,母親無法頻 繁的親餵與加上新生兒的狀況親餵的挑戰性高,使得實驗組的母親雖然有雲端教 材輔助,其母乳哺餵的焦慮在出院時無法顯著的低於對照組的母親。. 31.

(42) 親子依附 早期親子關係的建立對於母親及病嬰而言十分重要(李、曾,2000),正向的 親子關係有助於母親角色的承擔 (鄧,1983)。新生兒一出生即入住新生兒中重 度病房所造成的母嬰分離,母親無法與新生兒有親密的互動,又因有探視時間上 的限制,再加上新生兒在保溫箱中觀察,會使母親害怕、退縮,而影響親子關係 的建立(邱、宋、賴,2015;Doering, Moser, & Dracup, 2000),再者母親剛生產 完的住院期間常須等到身體逐漸感到舒適,才有餘力將關注重點放在新生兒身上 (林、李、高,2009)。新生兒住院期間護理人員的關懷態度和適時的個別的溝 通對於親子依附關係的建立是有直接正向幫助的(Guillaume et al., 2013)。然而母 親的住院中天數有健保制度上的限制,一旦母親出院時之後,探視的次數減少, 會影響親子關係的建立。在彭、孫、王於 2010 年的母乳哺育婦女的生活經驗質 性研究中,發現目前母乳哺育好處宣導大多強調「健康」層面,但是受訪者呈現 的生活經驗感受中,關注的是「親子依附關係」及「哺育過程中的親密互動」。 本研究中實驗組母親的親子依附程度高於對照組母親,可能是由於雖然高危險新 生兒母親在住院中期間不一定有機會頻繁親餵或是抱新生兒,但是透過看真人哺 育母乳的影片,使母親有身歷其境的感受,看著影片中的母親哺育母乳時也會引 發自己的母性光輝,因此親子依附較對照組高。另外比起傳統護理指導增加了母 親的現實感,母嬰分離但是經由介入措施影片的使用可以瞭解新生兒行為的意 義,會觀察新生兒且可以為自己的寶寶做哪些事如擠乳的方法,產生與新生兒的 連結(Lee et al., 2009),間接增加親子依附。另外雲端護理指導中對於新生兒 常見的住院中問題也有解說,或許也因此能夠讓母親對於新生兒的狀況有進一步 的認識,透過看影片會增加母親的現實感,會有更多的了解自己之後該也是怎麼 做,知道雖然新生兒睡在保溫箱裡還是可以碰觸,當情況許可時就可以抱抱他, 也可以拍照帶在身邊,可能也因此也增加了親子依附。. 32.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醫護教育所 碩士論文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Graduate Institute of Health Allied Education Master Thesis 護理教師運用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的困境之初探 A Preliminary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碩士論文 School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aster Thesis 妊娠糖尿病婦女知識、自我效能對於孕期血糖、體重 控制及生產結果之縱貫性研究 A longitudinal study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