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廣東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廣東"

Copied!
5
0
0

Teks penuh

(1)南一版 B.1 台灣史講義. 1. 第 3 章 鄭氏治台時期. (from1661~1683 年,計 21or22 年). Class. 一、鄭氏政權的興衰. Name. (一)明朝的滅亡. 先後有福王、(. ) 、魯王、 (. ‧17 世紀中期,流寇李自成佔領北京,明朝滅亡;不久,滿清亦攻進中原,入主北京,明王朝遺臣 在南方繼續抗清,是為「. → 位 於 九 州 的 「 鄭 成 功 兒 誕 石 」 碑. 政權」。. ‧鄭成功深受南明朝廷賞識和倚重,致力於反清復明大業。 唐王賜姓( 桂王封爵為(. ) ,賜名(. ) ,因此世稱「. 」 。. ) ,故而後人為鄭成功建立「延平郡王祠」 。. (二)鄭氏政權在台灣的抗清行動 鄭成功 父:鄭芝龍 母:田川氏. ‧滿清平定北方後,派大軍南下,擊敗南明政權。僅剩鄭成功以金門、廈門為 根據地,繼續抗清。鄭成功戰事連番受挫後,決定轉進台灣! ‧1661 年,鄭成功自( 熱蘭遮城。(. )水道登陸台灣,圍攻. 年),荷蘭人離開台灣,鄭成功在台. 灣建立了第一個漢人政權。 ‧荷蘭人離台不久後,鄭成功便病逝。 Q:鄭成功之所以攻取臺灣,其 主要目的為何?. 鄭成功攻臺路線圖 1661年,鄭成功率領 大軍從金、廈出發,經澎 湖及鹿耳門水道,先攻下 普羅民遮城,再分兵圍困 熱蘭遮城。. A:鄭成功感於滿清政權對中國 的統治逐漸穩固,而鄭軍困守 廈門, 糧草匱乏,開始思考 取得另外的根據地。此時前荷 蘭通事何斌鼓吹他攻取臺 灣。同時,何斌強調臺灣的糧 食與軍用物資充足,貿易位置 理想,又有海峽天險,每一項 都是鄭軍迫切的需求,使鄭成 功選擇進取臺灣。. ↓ 浙江. 圖例. 鄭經. 主要城市. ‧將在金門、廈門的守軍全面撤離,在(. )的輔佐下,全心經營台灣. 進軍路線 回程路線. 基地,穩定政權,推行建設。. 福州. 福建. ‧曾與清朝和談,但沒有成功。 ‧趁著清朝發生「. 江西. 興化. 」時,. 泉州. 漳州. 出兵至福建、廣東地區與清軍作戰,但 最後兵敗返台。 ■原本的三藩:吳三桂、耿繼茂、尚可喜 ■作亂的三藩:吳三桂、耿精忠、尚之信 ■「三藩之亂」於( )皇帝年間發生。. 漳浦. 廣東. 潮州. 廈門. 海澄. 金門. 澎湖. 揭陽 潮陽. 惠州 海豐. 承天府. ).

(2) 南一版 B.1 台灣史講義. 2. ↓ ‧鄭經亡故後,內部紛爭,幼子的鄭克塽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 鄭克塽. ‧清朝派鄭氏降將(. )攻台。雙方大戰於(. ),鄭軍大敗,台. 灣本島亦不攻自破,鄭克塽投降,台灣歷史進入「清領時代」。 ps 施琅原為鄭成功部將,後來投效清廷,因其率軍平臺有功,授「靖海將軍」。他在臺灣南 部有廣大的田產,今臺南市將軍區因其得名。(2010年12月之前稱作將軍鄉). 二、行政建置與文教措施 (一)鄭氏三代對台灣的建設,大多在(. )期間開始進行。. 鄭氏時期對台灣的建設,使漢人的典章制度正式移植台灣。 1.行政體系 ‧改稱台灣為「 鄭成功. ‧在(. 」。. )設(. 承天府以北設( 在(. 府)為最高行政機關(在今天的台南市) 縣) ,以南設(. 縣)。. )設置安撫司。 ↓. ‧改稱台灣為「. 」。. ‧仍設「承天府」 鄭 經. 改縣為(. ),即天興州、萬年州。. 仍有澎湖安撫司 增設(. 路安撫司)、(. 路安撫司),負責處理原住民相關事務. →.

(3) 南一版 B.1 台灣史講義. 3. 2.文教發展 ‧孔廟:(. )時,在今(. ‧官學:孔廟裡設置(. 大 成 殿. 市)興建台灣第一座孔廟。 ),為教育的場所。. 明 倫 堂. ps1 現今所見孔廟為清代修建,坊門上懸掛的「全臺首學」匾 額,凸顯其為臺灣首座學校的地位。 ps2 鄭氏政權建孔廟,辦學校,目的在(. ) 。. ‧科舉:鄭氏王朝實施科舉制度,作為選才任官的依據。 ‧民間辦學:除了官方的學校機構,當時從中國來台的文 人也在民間從事文教工作,如大儒(. ) 。. 其抵台時間較鄭成功早,但後來的鄭經並不重用沈光文。 沈光文最後沒能回故鄉—浙江,而是在台灣終老。 ■about 沈光文~ 沈光文,字( ) ,號斯菴。 最後定居的地方在台南善化一帶,如今許多道路、橋樑均以其名稱之,如文開橋、光文路。 彰化在清朝辦理的書院,也以其名命名,如「文開書院」 。彰化現在則有文開國小。 有「台灣文獻之/初祖」 、「開台祖師」之稱!!. ◎無論政治制度或文教建設, (. )是最主要的規劃者,因此有「鄭成功開之,陳永華營之」. 的說法,陳永華則有「. 」之稱。 今台南市永華宮所供奉的正是陳永華. 三、土地拓墾 —致力於拓墾事業的背景/目的:大批軍民來台,最一開始,糧食相當缺乏。 —拓墾方式: (. )、(. )與(. )。其中,以軍屯最重要。. 官墾. 將荷治時期的土地 收歸公有,由官方負責開 墾,又稱官田。. 民墾. 由地方有力人士自 行募民開墾,又稱私田。. 軍屯. 由軍隊在駐紮地自 耕自給,又稱營盤田。 即「寓兵於農」!. ■關於「軍屯」~ 1.派軍隊到各地駐紮屯墾,讓軍隊自耕自食。 2.台灣目前許多地名跟鄭氏時期的軍屯政策相關, 如:台南的新營、林鳳營、左鎮 高雄的左營、前鎮…等 —墾殖範圍:以台灣南部為主,其他地區只有零星開墾。(如右頁圖).

(4) 南一版 B.1 台灣史講義. 4. 四、發展海外貿易 ‧對外貿易的利益/收入,是鄭氏能在台灣維持政權的主因。 與中國. 清廷為打擊明鄭的經濟,實施「. 政策」 ,包括〈禁止出海令〉 、 〈遷界令〉 ,. 但鄭經仍突破此經濟封鎖,以廈門為據點,繼續跟中國民間進行走私貿易。 與日本 雖日本實施「鎖國政策」 ,但對鄭氏開放貿易。鄭氏與日本的貿易關係一直十分密切。 與南洋 與南洋地區有貿易往來,其中,以對菲律賓地區的貿易最為頻繁。 與英國 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簽訂通商條款,英國還在安平設立商館。 ‧買賣內容—出口:(. )、(. —進口:(. )為主。 )、(. )、香料為主。. ‧由於台灣在鄭氏時期與周邊貿易同樣興盛,台灣仍然扮演著中國、日本與南洋間之貿易轉運站的角色。 ■統整比較. Q:臺灣走私「蔗糖、銀、香料」等物品至中國大陸。. 1.海禁. 但銀與香料都不是臺灣的特產品。根據課本附圖. —明初:防(. )。. 2-3-9顯示,銀與香料分別是自何處進口?. —清初:防(. )。. Ans:銀(日本),香料(菲律賓—呂宋). 2.第一… —第一位帶領大批漢人到台灣開發的漢人:( —第一位將漢人典章制度移植台灣的人:(. )。 )。. —台灣第一家孔廟於何人治理台灣期間興建落成:( 承上,這又與何人的建議有關?Ans:(. ). )。.

(5) 南一版 B.1 台灣史講義. 5. 題目演練 1. 明朝滅亡之後,明朝遺臣相繼在中國南方擁立諸王為帝,與清廷相對抗。這個政權在歷史上被 稱為何? (A)南宋. (B)南明. (C)鄭氏. (D)三藩。. 2. 鄭氏家族在臺統治二十多年的時間,其中以何人對文教的建設最為顯著? (A)鄭芝龍 (B)鄭成功. (C)鄭經. (D)鄭克塽。. 3. 鄭氏政權標榜「反清復明」的旗幟,然而在哪一次的事件中卻無功而返? (A)郭懷一事件 (B)鎮壓原住民. (C)三藩之亂. (D)荷蘭人占領澎湖。. 4. 臺灣歷史上,有一媲美諸葛亮的功業而被稱為「鄭家諸葛」的是為何人? (A)鄭成功 (B)陳永華. (C)鄭經. (D)施琅。. 5. 鄭氏政權在臺灣規畫許多行政組織,下列哪一個行政區名稱為「鄭成功時期」所採用? (A)東都 (B)天興州. (C)萬年州. (D)東寧。. 6. 臺灣第一座孔廟的建立,是在下列哪一個時期? (A)國際競爭時期 (B)鄭氏時期. (C)清領時期. (D)日治時期。. 7. 鄭經時期,以哪一個制度作為選才任官的依據? (A)賦稅制度 (B)科舉制度. (C)府縣制度. (D)鎖國政策。. 8. 每年在臺南市延平郡王祠舉行的祀典,是為了追念何人的功業? (A)顏思齊 (B)沈有容. (C)郭懷一. (D)鄭成功。. 9. 鄭氏來臺之後,非常重視土地的拓墾,是為了解決哪一個嚴重的問題? (A)羅漢腳人數眾多. (B)官員貪汙嚴重. (C)糧食供應不足. (D)城鄉差距加大。. 10. 鄭氏時期的拓墾行動不斷的擴大,人數也不斷的增加,請問:下列哪一種方式是在拓展開墾時 可能採行的方式? (A)軍隊自耕自食. (B)招募荷蘭人從事開墾. (C)獎勵東南亞勞力進口. (D)向英國商人購買糧食。. 11. 臺灣許多地名饒富歷史意涵,請問:下列哪一個地名的產生,與鄭氏時期的開墾「無關」? (A)前鎮 (B)左營. (C)林鳳營. (D)紅毛城。. 12. 鄭氏時期致力於提高臺灣地區農業生產量,但是仍然呈現不足的狀況。請問:當時開墾的土地 以何處為多? (A)西北. (B)東北. (C)西南. (D)東南。. 13. 清廷為了阻止鄭氏政權的發展,於是在鄭氏領有臺灣之後,採取了哪一個政策? (A)海禁政策 (B)鎖國政策. (C)宗教教化. (D)簽訂和平條約。. 14. 商業是鄭氏政權的重要經濟來源,下列哪一個地區並非當時主要的貿易區? (A)中國 (B)美國. (C)日本. (D)南洋。. 15. 鄭氏時期靠著對外貿易使得經濟得以發展,請問:下列哪一組貨物是屬於當時進口至臺灣的主 要物品? (A)蔗糖、鹿皮. (B)蔗糖、布匹. (C)軍火、布料. (D)軍火、蔗糖。. 16. 在高雄左營可看見鳳山舊城的古蹟。請問:此歷史古蹟最早應該是在何時興建完成的? (A) 鄭氏時期 (B)荷治時期. (C)清領前期. (D)清領後期。. 17. 清順治到康熙年間,朝廷曾強制沿海居民一律向內地撤遷,濱海 30 里內的田園、房舍全部焚 毀,並派兵駐守,以達到「片板不許下海,粒貨不許越疆」 。當時清廷實施這項政策的主要 目的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100.基測(二). (A)防備倭寇掠奪東南沿海區. (B)禁止居民與鄭氏政權往來. (C)阻止傳教士東來中國傳教 (D)朝廷欲獨占海外貿易利益。.

(6)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軍人的天職在保家衛國。國共戰爭 之後政府遷台,為使台澎金馬固 若金湯,整軍經武,秣馬厲兵,重建兵 役制度,重視軍人權益以鼓舞士氣。內 政部於民國七十一年訂頒「台灣地區軍 人公墓統一整建計畫」,該計畫要在每 一縣市興建軍人公墓,奉祀國軍忠烈將 士之靈,葬厝死亡官兵,以表彰忠烈。 先後在宜蘭、台北、新竹、台中、彰化、 台南、高雄、花蓮、台東、澎湖、連江 等直轄市、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