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DOC 163.20.146.1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DOC 163.20.146.11"

Copied!
16
0
0

Teks penuh

(1)

B5L1 詩經 一、單選題:

1.

)【課本題】

「託物起興」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作法之一,用今日之語來說,便是「聯想法」。以下各句,何者 使用了這種寫作手法? (A)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 也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C)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 一方 (D)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

亦可畏也

2.

( )下列「 」內的字義,何者前後相同? (A)窈窕「淑」女/性行「淑」均 (B)「君子」好逑/余宗老塗 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 (C)「悠」哉悠哉/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D)道阻 且「躋」/「躋」身國際

3.

( )下列詩詞曲所描寫的季節,何者與蒹葭相同? (A)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 (B)棠梨樹 下鳥呼風,桃李蹊邊白復紅 (C)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D)停車坐愛楓林晚,霜 葉紅於二月花

4.

( )【課本題】

下列「 」內的字詞,請選出形、音、義皆正確的選項: (A)「雎鳩」:ㄐㄩ ㄐㄧㄡ,水鳥 

(B)君子好「逑」:ㄑㄧˊㄡ,追求 (C)「寤寐」:ˋㄨ ㄇˋㄟ,指入睡 (D)「荇」菜:ㄒㄧˊㄥ,

水中植物

5.

( )下列有關韻文的敘述,何者錯誤? (A)韻文最早發源於歌謠 (B)賦,是介於詩和文之間的一種文 體 (C)駢文的特點是詞語對偶、講究平仄、音律和諧 (D)韻文之祖是詩經

6.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和「間關鶯語花底滑」(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兩句中的「關關」和「間關」:

(A)前者為狀聲詞,後者指很短促的時間 (B)二者皆為鳥鳴聲 (C)前者為鳥鳴聲,後者為琵 琶聲 (D)前者為水邊嘈雜聲,後者為鳥鳴聲

7.

( )蒹葭一詩中,常有利用層遞的修辭;其中「白露為霜」、「白露未晞」和「白露未已」這一組層遞修辭,

是作者在暗示: (A)時間的流逝 (B)生命的短促 (C)生活周遭的無奈 (D)時運的盛衰

8.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淒

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 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蒹葭全詩 使用的修辭技巧,不包括: (A)排比 (B)回文 (C)類疊 (D)層遞

9.

( )下列各詞語都是出自詩經,請選出釋義正確的選項: (甲)萱堂:母親 (乙)螟蛉:生男 (丙)歸 寧:女子出嫁 (丁)棠棣:兄弟 (戊)小星:侍妾 (己)桑梓:學校 (庚)夢熊之兆:懷男胎  (A)甲乙丙 (B)甲丁戊 (C)乙丙丁 (D)戊己庚

10.

( )蒹葭一詩中的「道阻且右」,其中「右」一字可替換為: (A)彎 (B)正 (C)有 (D)長

11.

( )下列「已」字的字義,何者與「白露未已」的「已」相同? (A)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 

(B)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C)庭中始為籬,「已」為牆 (D)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

重山

12.

( )下列有關蒹葭的修辭敘述,何者錯誤? (A)詩中蒹葭「蒼蒼」、「萋萋」、「采采」,層層遞進渲染出濃 濃的秋意 (B)透過「溯洄」從之、「溯游」從之,分別描述順流而下以及逆流而上的迂迴艱辛  (C)「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漸次顯示追尋之困難度的加深 (D)透過白露「為 霜」、「未晞」、「未已」,表現時間的推移,更顯不可得的悵惘

13.

( )下列選自詩經的詩歌,何者使用了六義中的「興」手法? (A)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 首踟躕 (B)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C)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D)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14.

( )【課本題】

關於關雎、蒹葭二詩主旨及評論的說明,何者正確? (A)二篇皆是詩經中的廟堂樂歌,顯出當 時人民的生活樣態 (B)關雎一篇被王國維評為詩經中諷諭詩的代表作,最得風人深致 (C)蒹 葭一篇,從文句上安排看,可視為一首四言古詩,境界豪壯慷慨 (D)二篇歌詠的重點,歷代 雖有不同的說解,但大抵均合於「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

15.

( )下列「 」內的詞性變化方式,何者與「鐘鼓『樂』之」的「樂」字相同? (A)白露為「霜」 (B)琴瑟

「友」之 (C)宛在水中「坻」 (D)「左」右流之

16.

( )下列有關蒹葭一篇的敘述,何者錯誤? (A)作者藉由江邊的蘆葦起興,而懷想意中人 (B)全篇分 三段,重疊複沓,反覆抒寫可望而不可求的企慕深情 (C)作者執著而努力地追求,終於得到 伊人的青睞,相守在一起 (D)王國維評此詩:「最得風人深致」

17.

( )下列通同字的使用何者有誤? (A)左右「采」之:採 (B)「溯」洄從之:泝 (C)蒹葭「淒淒」:萋萋 (D)宛在水中「沚」:芷

18.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淒 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 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上引詩文 使用抽換詞面的技巧,下列何者非為此例: (A)「方、湄、涘」 (B)「央、坻、沚」 (C)「溯洄、 溯游」 (D)「蒼蒼」、「淒淒」、「采采」

19.

( )關雎一詩的敘事觀點屬於下列何者? (A)第一人稱 (B)第二人稱 (C)第三人稱 (D)全知觀點

20.

( )詩經的作法有賦、比、興,所謂「賦」是「鋪陳直言其事,有別於比喻和托物起興。」下列何者不屬於

「賦」的作法? (A)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 魏風 碩鼠) (B)靜女 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詩經 邶風 靜女) (C)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 畜我,長我育我(詩經 小雅 蓼莪) (D)民莫不穀,我獨何害(詩經 小雅 蓼莪)

21.

( )下列敘述中「 」內的詞語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鮮民」之生:少數的人民 (B)自幼「失怙」:

指母親去世 (C)顧我「復」我:反覆呵護 (D)南山「律律」:迅疾的樣子

22.

( )下列疊字的使用,與「風聲」有關的選項是: (A)易水「蕭蕭」西風冷 (B)飄風「發發」 (C)泉水激 石,「泠泠」作響 (D)「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23.

( )下列各句「 」中的字詞,何者意義兩兩相同? (A)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禮義廉恥,國之四

「維」 (B)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C)「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顧」自海通以來 (D)民莫不穀,我獨不「卒」/涕泣謀於禁「卒」

24.

( )蓼莪:「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之「鮮」,讀音與下列何者相同? (A)教其「鮮」卑語,及彈琵 琶 (B)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C)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 (D)一歲中往來過他客,率不 過再三過,數見不「鮮」

25.

( )下列詞語均出自詩經,哪一組選項的詞義說明是正確的? (A)諼堂:父親 (B)螟蛉:生子 (C) 棠棣:兄弟 (D)歸寧:出嫁

26.

( )下列敘述,哪一組「 」中的字讀音完全相同? (A)匪莪伊「蒿」/撐「篙」渡河/草木枯「槁」 (B) 敲鐘擊「磬」/糧食告「罄」/「謦」欬言笑 (C)鞠躬盡「瘁」/「猝」不及防/「淬」礪奮發 (D)生 我「劬」勞/「痀」僂承蜩/「佝」僂而行

27.

( )蓼莪詩中運用了許多疊字,下列相關說明何者正確? (A)以「蓼蓼」形容莪、蔚、蒿,極言其高大之 狀 (B)「烈烈」是形容暴風迅疾之狀 (C)「律律」乃指南山高大的樣子 (D)「哀哀」寫父母哀傷 的思子之情

28.

( )下列文句當中,完全沒有出現錯別字的選項是: (A)蓼莪一詩,主要感念父母的恩德,並以自己不 能終養父母為撼 (B)師長對學生總是惇惇告誡,希望學生能成器成材,將來蔚為大用 (C)升 上高三之後,他告訴自己:不能再墜落下去了,應該開始規劃人生,用功讀書 (D)父母親終

(3)

日辛苦勞瘁,為人子女者豈能不報答這份恩情

29.

( )下列「 」內的字詞意義,何者兩兩相同? (A)出則銜恤,入則「靡」至/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 正 (B)蓼蓼者莪,匪莪伊「蔚」/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漁歌互 答,此樂何「極」 (D)民莫不穀,我獨不「卒」/涕泣謀於禁「卒」

30.

( )下列字音正確的選項是: (甲)「缾」之罄矣:ㄆㄧˊㄥ (乙)酒「罍」:ㄌˊㄟ (丙)釣名「沽」譽:ㄍㄨ (丁)「蓼」莪:ㄌㄧˇㄠ (戊)「瑰」寶:ㄍㄨㄟ (己)「劬」勞:ㄐˋㄩ (A)甲乙丙戊 (B)甲丙戊己 (C)乙丙丁己 (D)乙丙丁戊

31.

(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句中的「蓼蓼者莪」乃是以何物喻何事? (A)以「茂盛的花草」比喻家業昌盛

(B)以「雜草叢生」比喻家運中衰 (C)以「高大的美材」比喻優秀子女 (D)以「豐盛的菜餚」比喻

侍親之忱

32.

( )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這一段文字是在描 寫: (A)父母操持家務之辛苦 (B)父母照顧子女無微不至 (C)父母期望子女成龍成鳳  (D)父母希望子女慎終追遠

33.

( )「缾之罊矣,維罍之恥」意謂: (A)父母不能得到奉養,是為人子的恥辱 (B)離亂之世,父子不得 相保 (C)養子不教乃父母之過 (D)孝子喪親,借酒澆愁

34.

( )蓼莪:「飄風發發。」乃是見飄風而聯想: (A)親恩浩蕩莫名 (B)不能終養之痛 (C)成功立業之 志 (D)歲月流逝之嘆

35.

( )以下為四首情詩,請從愛慕、約會、盟誓、成婚的四個順序,依序寫出其代號: (甲)死生契闊,與子 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乙)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丙)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丁)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A)丁乙甲丙 (B)丙甲乙丁 (C)甲乙丙丁 (D)乙丙甲丁

【出處】屏東高中段考題

36.

(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此段文字顯示人子何種感慨? (A)國破家亡,

靦顏借命 (B)生活貧困,供養無主 (C)無法終養,不願獨活 (D)樽盡瓶空,無以為繼

37.

( )關於蓼莪一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詩中以「莪」喻庸材,以「蒿」喻美材 (B)「蓼蓼者莪,匪

莪伊蔚」,乃賭物思親,追念父母之語 (C)「民莫不穀,我獨不卒」,言人皆能以五穀奉親,只 有我太窮,養不了父母 (D)「南山烈烈,飄風發發。」以興筆發抒,表達作者哀痛不得終養父母 之情

38.

(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上列詩句的主旨何在? (A)自責未盡甘旨之養,愧 為人子 (B)嗟嘆父母猝死,徒留風木之思 (C)自責庸碌無成,辜負父母養育之恩 (D)自責 親老家貧,供養無主

39.

( )有關蓼莪一詩,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選自詩經 小雅 (B)有「幾於一字一淚,可抵一部孝經 讀」的評語,是一篇孝思之作 (C)第四章連著九個「我」字,直寫胸臆,深情流露 (D)全篇一 韻到底,均為標準的四言句式

40.

( )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意謂: (A)父母雙亡,家道中落 (B)父母 俱喪,子女離家 (C)孤子失親,出入無依 (D)孝子尋親,漂泊天涯

41.

(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這段出自蓼莪的文字旨在描寫: (A)孤子獨活,生不如死 (B)無法 養親,不如早卒 (C)飽經戰火,朝不慮夕 (D)忤逆不孝,死有餘辜

42.

( )蓼莪作者曰:「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與下列哪一組詩句的涵義最相近? (A)青青子衿,悠悠我 心 (B)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C)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D)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 水者懷其源

43.

( )歌曲是人們傳達情意的媒介之一,時下年輕人經常藉由「點歌」來傳遞情意,下列詩歌與點歌對象不 能搭配的選項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詩經 子衿 )/力圖振

(4)

作的考生 (B)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經 碩 鼠)/常壓榨下屬的老闆 (C)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 晴還有晴。(劉禹錫 竹枝詞)/未對自己表明心意的男性朋友 (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 悠哉,輾轉反側。(詩經 關雎)/正在苦戀的人

【出處】臺中女中段考題

44.

( )下列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這段文字的解說,何 者正確? (A)「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為映襯修辭,強調父母職責不同 (B)連用九個「我」

字,極言父母養育之辛勞 (C)「長我育我」交代了父母望子成龍之心理 (D)旨在強調「子欲養 而親不待」的哀傷

45.

(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兩句寫孝子的何種心態? (A)居官則憂國憂民,服喪則哀戚盡禮 (B)在外 含著憂傷,入室如無所歸 (C)在外服喪盡哀,居家杜門謝客 (D)出任官職滿懷憂傷,辭職歸 鄉無所依歸

46.

( )下列各組的關鍵字詞,何組與詩經無關? (A)四言/先秦/韻文/北方文學代表 (B)天問/九歌

/九章/遠遊 (C)興/觀/群/怨 (D)魯/齊/韓/毛

【出處】高雄女中段考題

47.

( )請比較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解釋不正確? (A)「桃羞杏讓」、「螓首蛾眉」皆可用以形容女子之 美 (B)「風木哀思」、「缾罄罍恥」皆用以形容為人子女者痛失孝養 (C)「投桃報李」、「桃來李 答」皆可用以比喻彼此間的贈答 (D)「詩廢蓼莪」、「抱痛西河」均謂父母喪亡之痛

48.

( )下列為某出版社中國文學史 韻文部的篇目,請找出粗心的編輯將哪一回的相關名稱誤植了呢? 

(A)表丹心屈原撰楚辭,恃高才相如陳漢賦 (B)古神話開篇呈異彩,詩三百集萃流芳澤 (C) 左思潛心賦三都,王粲登樓湧鄉思 (D)范仲淹遊樂醉翁亭,歐陽脩抒懷岳陽樓

49.

( )詩有「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以下有關「六義」的說明何者正確? (A)風、雅、頌是詩 經的體裁,而賦、比、興是詩經的內容 (B)風包括十五國的「國風」,多為風土人情,男女情思 的民間歌謠 (C)雅分為小雅、大雅,多為祭祀頌贊的樂歌 (D)頌包括周、魯、商三頌,多為宴 享朝會的樂曲

【出處】高雄中學段考題

50.

( )關於詩經一書,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詩有六義:即禮、樂、射、御、書、數 (B)全書共有三百十

一篇,去其有篇目而無內容作品,共三百篇 (C)各篇本無標題,後人取首句一至數字作為篇 名 (D)篇名與全篇詩義有密切關係,宜多加體會

51.

( )下列是一段有關古典詩歌發展的敘述,其中對______處敘述正確的選項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

先秦時期有北方的詩經與南方的楚辭,前者句型以  ( a )   為主,自有莊重之音;後者則以帶 有  ( b )   字的語氣詞構句,別成曼妙之調。  ( c )   ,五言詩的寫作已臻於成熟,由一群佚名 文人所作的  ( d )   ,即為此時的代表作。到了  ( e )   ,七言詩也日益流行,並漸漸注重聲韻 格律。迄唐代繼承前代句型與聲律的實驗成果,終於確立近體詩的規範。」 (A)  ( a )   應填入

「四言」 (B)  ( b ) 應填入「兮」 (C)   ( c )   應填入「西漢末期」 (D)  ( d )   應填入「古詩 十九首」 (E)  ( e )   應填入「東漢初期」

【出處】91學測

52.

(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段話乃針對下列哪一類型的詩歌而發? (A)抒情

詩 (B)哲理詩 (C)山水詩 (D)邊塞詩

53.

( )下列「 」中皆是稱謂語,哪一組選項「 」中字詞可以相互代換? (A)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顯妣」 (B)「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從父」 (C)余宗老塗山,左公甥 也,與「先君子」善/「顯妣」 (D)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先室」

54.

( )下列有關「韻文」的敘述,何者錯誤? (A)中國韻文之祖是詩經 (B)依體制不同,韻文可分為賦、

(5)

詩、詞、曲四大類 (C)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可遠溯自詩經 (D)各體韻文因須押 韻,故皆可吟誦,亦可歌唱

55.

( )詩經是中國文化的母親,許多生活詞彙均源出於此。下列與詩經相關的題辭,何者不適用於婚嫁場 合? (A)詩詠關雎 (B)桃灼呈祥 (C)摽梅迨吉 (D)甘棠遺愛

56.

( )關於詩經的體裁、內容與作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詩有六義:「風、雅、頌」係指其作法 (B)

「賦、比、興」係指其內容 (C)風指民間歌謠,雅乃宴饗朝會的樂曲,頌是祭祀頌讚的樂歌  (D)風、雅、頌中,僅國風有吟詠性情之抒情詩及社會詩

57.

( )下列對詩經的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甲)是源於中國南方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乙)句型結構以五 言句為主 (丙)依內容可分「風、雅、頌」三類 (丁)其作法可分「賦、比、興」三種 (戊)「一日不 見,如三秋兮」屬「比」的作法 (A)二項 (B)三項 (C)四項 (D)五項

58.

( )關於詩經作者及內容的敘述,何者正確? (A)作者說法頗多,其中可靠之說應為孔子,四庫全書將 之收在集部 (B)十五國風為各國民謠,以既歌且舞的形式呈現 (C)雅分大小,大雅為宴饗之 樂,小雅則以朝會之樂為主 (D)「頌」者「容」也,為宗廟祭祀之樂

59.

( )「在欣賞方面,詞曲是有前途的;在創作方面,詞曲是沒有前途的。但要作的儘可以去作,不能說將 來任何人也作不出好的詞曲。陶淵明的四言詩,其文學價值是不遜於三百篇的。」上引鄭騫 從詩 到曲文句中,所指的「三百篇」應是: (A)唐詩三百首 (B)元曲三百首 (C)詩經 (D)宋詞 三百首

60.

( )史記 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可見詩、書、禮、樂是孔子施教的主要課 程。孔子對詩經的功能有頗多看法,下列選項何者非指詩經的功能? (A)可以興、可以觀、可以 群、可以怨 (B)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C)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D)邇之事父,遠之 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61.

( )在詩經中有一種將客觀之事物(彼物)與主觀之情意(此物)融為一體的作法。下列選項中,何者即 屬於此種聯想法? (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周南 桃夭) (乙)蒹葭蒼 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秦風 蒹葭) (丙)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 不卒(小雅 蓼莪) (丁)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 關雎) (戊)北風其 涼,雨雪其雱(邶風 北風)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戊 (C)甲丙丁戊 (D)甲乙丁戊

【出處】建國中學段考題

62.

( )詩經的作法有賦、比、興三者,「興」的作法依照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如蓼 莪:「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下列流行歌詞中何者亦運用了此種作法?

(A)愛情走的太快,就像龍捲風/不能承受/我已無處可躲/我不要再想/我不要再想/我不

/我不/我不要再想你 (B)你披星戴月/你不辭冰雪/你穿過山野/來到我的心田 (C)轉吧

/轉吧/七彩霓虹燈/讓我看透這一個人生/讓那沒有答案的疑問/通通掉進雨後的水坑  (D)你是心中的日月/落在這裡/旅程的前後多餘/只為遇到妳/多麼想幻化成為妳腳下的泥

【出處】豐原高中段考題

63.

( )蓼莪:「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句中「之」字的用法,與下列「 」中何者相同? (A)父母唯其疾「之」

憂 (B)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C)雖「之」夷 狄,不可棄也 (D)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 以志

64.

( )詩經六義中有賦、比、興三種寫作技巧,對後世文學產生相當深遠影響。下列選項關於這些技巧的說 明,何者錯誤? (A)「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為賦的作法 (B)「蓼蓼者莪,匪莪伊蒿」是比的 作法 (C)「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是興的作法 (D)「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是賦的作法

65.

( )漢語中,許多複詞是由兩個同義字組成,例如「劬勞」即是:「劬」、「勞」皆有「勞苦」之意。請指出下

列「 」中詞語,何者屬於這一類的複詞結構?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參差」荇 菜,左右芼之 (C)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D)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6)

66.

( )關於下列修辭的說明,何者正確? (A)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映襯 (B)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譬喻 (C)民莫不穀,我獨何害——誇飾 (D)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借代

67.

( )在詩經裡,有一種將客觀事物與主觀情意融為一體的作法。如「關關睢鳩,在河之洲」即是。下列詩 句,何者不屬於此種聯想法? (A)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B)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C)南山 律律,飄風弗弗 (D)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68.

( )關於蓼莪詩句的修辭,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民莫不穀,我獨不卒」——提問 (B)「父兮生 我,母兮鞠我」——互文 (C)「蓼蓼」者莪,「哀哀」父母——疊字 (D)「無父何怙?無母何 恃?」——錯綜

69.

( )下列有關蓼莪一詩修辭的說明,何者錯誤? (A)「無父何怙?無母何恃?」為激問句 (B)「蓼蓼者 莪,匪莪伊蒿」莪、蒿借代為子女 (C)「長我育我,顧我復我」為類疊句 (D)「父兮生我,母兮 鞠我」其中「父、母」二字互文足義

70.

( )詩經六義中有賦、比、興三種作法。下列各句中,何者為「賦」法? (A)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B)缾 之罄矣,維罍之恥 (C)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D)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71.

( )下列語詞與遭逢父母之喪無關的選項是: (A)失恃 (B)丁憂 (C)功服 (D)失怙

72.

( )「秋水潺湲地走進相望的瞳仁深處/玉臂已覺清寒的時節/我突然想起圈點過的詩經/恰恰攤開在最 美的□□那頁/且心痛地想著淒淒的□□/是長在懷思的水湄啊」上引現代詩,前後兩組□□皆 指詩經某章篇名。根據詩意,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A)關雎 (B)蒹葭 (C)蓼莪 (D)靜女

73.

( )「木柵動物園裡的國王企鵝近來可謂集眾人目光焦點於一身,尤其在一對企鵝生蛋之後,對牠們孵蛋 過程的關心與報導,更是達到舉國若狂的地步。這對企鵝夫妻原本□□□□,相處融洽,但自從 母企鵝產下企鵝蛋後,□□□□的企鵝爸爸便搶著孵蛋,甚至為了爭蛋,不惜與企鵝媽媽大打 出手。在孵蛋的六十五天裡,企鵝爸爸甚至創下連續三十四天未進食、六十二天未換班的驚人記 錄。如此超級新好爸爸,卻仍然不敵大自然的力量,嚐到小企鵝未出生便夭折的□□□□。」下 列文句□內最適合使用的語詞依序是: (A)宜室宜家/鵲巢鳩占/切膚之痛 (B)比翼雙飛/

喧賓奪主/折翼之痛 (C)鶼鰈情深/盼子心切/喪子之痛 (D)形影不離/舐犢情深/手足之 痛

【出處】90學測

74.

( )孔子指出詩經「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下 列何者無法看出「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的特性? (A)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B)蓼蓼者莪,匪 莪伊蔚 (C)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 下 (D)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75.

( )孔子言讀詩經能「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故此書也可視為上古的博物志。閱讀下列詩句,依文意暨 生物知識判斷,選出可配對的鳥獸草木: (甲)□□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乙)□□

之華,鄂不樺樺。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A)蟋蟀/桃李 (B)羔羊/松柏 (C)鴛鴦/紫荊  (D)螽斯/常棣

76.

( )孔子指出詩經:「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下列何者無法看出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的特性? (A)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B)蓼蓼者莪,匪 莪伊蔚 (C)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D)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 穀,我獨何害

【出處】景美女高段考題

77.

( )下列詩句節選自詩經 邶風 靜女,依詩意重新排序,正確的選項是:「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甲)說

懌女美 (乙)彤管有煒 (丙)洵美且異 (丁)自牧歸荑 (戊)匪女之為美 美人之貽。」 (A)乙丙 丁甲戊 (B)乙甲丁丙戊 (C)丙戊乙丁甲 (D)丙丁乙甲戊

78.

( )詩經 魏風 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

(7)

兮。」請選出對上述詩意闡釋最精當的選項: (A)斥責好逸惡勞的暴民 (B)控訴不勞而獲的統 治者 (C)讚美盡忠職守的在位者 (D)檢舉尸位素餐的屬下

79.

( )左傳 昭公二十四年:「鄭伯如晉,子大叔相,見范獻子。獻子曰:「若王室何?」對曰:「今王室實蠢 蠢焉,吾小國懼矣;然大國之憂也,吾儕何知焉?吾子其早圖之!詩曰:『……』王室之不寧,

晉之恥也。」依上下文意判斷:『……』中文字,當為詩經 蓼莪哪一組詩句? (A)欲報之德,昊 天罔極 (B)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C)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D)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80.

( )詩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原來是歌頌婚姻之美滿幸福的詩句,

其後世人則往往用以祝賀下列何者? (A)文定 (B)入贅 (C)續絃 (D)嫁女

二、多選題:

1.

)【課本題】

以下字詞之比較,請選出「 」中意義前後相同的選項: (A)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風雨如 晦,雞鳴不「已」 (B)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流」水周於舍下 (C)「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擊空明兮「泝」流光 (D)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君子有三樂,樂多賢「友」 (E)求之不 得,寤寐思「服」/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

2.

( )關於下列詞語的分析解釋,何者正確? (A)蒹葭「蒼蒼」:白色,與底下「白露為霜」均為秋季常見 的景色 (B)在水「一方」:一旁,顯示與追求者仍保持一定距離 (C)溯洄「從」之:跟從,在 這裡有尋找、追求的用意 (D)蒹葭「淒淒」: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屬於景色的描繪 (E)蒹葭

「采采」:多采多姿,暗指男子身邊可追求的對象很多,但仍鍾情於女子一人

3.

( )下列文句「 」中的成語皆出自詩經,請選出運用正確的選項: (A)證嚴法師為人處事「不愧屋 陋」,可為大家的表率 (B)他平時就很用功,從不讓父母操心,這次順利推甄上理想的科系,

真可說是「無忝所生」 (C)巴黎時裝展上,模特兒展示臺灣 夏姿品牌所設計的旗袍,梳起高 髻,「首如飛蓬」,果然風姿綽約 (D)受人涓滴,報以湧泉,這是做人應有的「投桃抱李」的表 現 (E)搶救雷恩大兵這部電影中,戰士們為了完成任務,充分展現了「同袍之愛」

4.

( )下列「之」字,何者指涉的對象為關雎一詩中的女子? (A)左右流「之」 (B)寤寐求「之」 (C)左右 芼「之」 (D)求「之」不得 (E)在河「之」洲

5.

( )【課本題】

以下關於「經學」之說明,何者正確? (A)使用「經」字稱自己的權威性著作的並不只是儒家,

首先使用的也不是儒家 (B)從戰國時代起,學者已習慣稱其學派的作品為「經」,如墨子有經 上下篇、經說上下篇,老子又稱南華經等 (C)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知識分子所稱的

「經」,指的便是南華經、墨經這類的典籍 (D)漢代以後,所謂「經學」指的是研究「古六藝」經 典的學問 (E)古書中首見「六經」一詞,最早來自莊子 天運,可見戰國時代六經已備

6.

( )關於關雎與蒹葭二詩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前者選自秦風,後者選自周南 (B)均取首 句前二字為篇名 (C)秦風大抵以慷慨悲歌為主 (D)周南為頌揚周代的德化教養及南方周公治 理下的百姓生活 (E)二首均是追求意中人,雖然過程波折,但是皆能以歡喜收場

7.

( )有關關雎一詩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選自詩經 秦風,題目是取首句「關關雎鳩」濃縮而成  (B)是一首貴族男子追求女子的戀歌 (C)本詩是詩經的第一篇,居三百篇之首,歷來備受重視 (D)禮記及司馬遷的記述都認為,本詩具有強調以倫理為典範的用意 (E)本詩乃以河濱水鳥求 偶和鳴聲音起興

8.

( )下列詞語,何者所存在的季節與蒹葭一詩相同? (A)臘八 (B)冬至 (C)秋夕 (D)歲盡 (E)盂 蘭節

9.

( )下列詞語中,請選出意義不同的選項: (A)窈窕/佳麗 (B)寤寐/日夜 (C)伊人/依人 (D)輾 轉/反側 (E)「參差」荇菜/稍有「差池」

(8)

10.

)下列有關經典或文學常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詩經從性質上分,有風、雅、頌三類;從作 法上分,有賦、比、興三種;合稱「六義」 (B)漢代的詩有樂府和古詩,二者原本都配樂可歌,

後來與音樂的關係疏離,變成單純創作、閱讀的作品 (C)春秋編年紀事,左傳亦編年紀事,史 記為紀傳體,漢書亦紀傳體,後代正史都用紀傳體 (D)「志怪」為魏 晉六朝小說的重要特徵,

至後代猶有繼承者,如聊齋誌異即其中非常著名的代表作 (E)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談舉止的重 要著作,展現孔子的思想、情懷、人生態度及其與學生的互動情形。漢代獨尊儒術,論語被尊為 經典,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出處】98指考

11.

( )下列「 」內的字義,前後兩兩相同的選項是: (A)蒹葭「淒淒」/「鬱鬱」園中柳 (B)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 (C)白露未「已」/庭中始為籬,「已」為牆 (D)寤寐

「思服」/「緬懷」先烈 (E)琴瑟「友」之/無「友」不如己者

12.

( )【課本題】

以下關於詩經的傳衍及版本說明,何者正確? (A)詩經本無定本,係劉向加以定名整理而 成,其後變成孔門的教材 (B)漢代官方傳承詩經者,有魯、齊、韓、毛四家之學,後來魯、齊、韓 三家亡佚 (C)今十三經注疏本詩經,為西漢 毛亨 傳,東漢 鄭玄 箋,唐 孔穎達 正義,一脈相 承 (D)宋代 朱熹作詩集傳,成為明、清以來說解詩經的通行本 (E)詩經是古代雜言詩的代表 作品,尤其內容深刻反映先民心聲,誠為文學瑰寶

13.

( )孔子認為詩經是可以陶冶性情、培養美德的書籍,由以下何句可以得知? (A)不學詩,無以言  (B)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C)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D)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E)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14.

( )有關詩經與楚辭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前者是北方文學的代表,後者為南方文學的代表 (B)前者多取材自社會生活,多浪漫幻想,屬平民文學 (C)後者多描述個人情志,較為寫實,

屬貴族文學 (D)前者以四言為主,句型多重章,篇幅較短 (E)後者以六、七言為主,篇幅較 長

15.

( )下列「 」內的字音,何者正確? (A)宛在水中「沚」:ˇㄓ (B)在水之「涘」:ˋㄙ (C)宛在水中

「坻」:ˊㄔ (D)白露未「晞」:ㄒㄧ (E)道阻且「躋」:ㄐㄧ

16.

( )下列「 」內的注音,何者兩兩相同: (A)君子好「逑」/「虬」髯客 (B)關「雎」/「睢」陽城 (C) 參差「荇」菜/德「行」 (D)左右「芼」之/節「旄」 (E)水中「坻」/神「祇」

17.

)【課本題】

以下關於關雎、蒹葭二詩思想內涵的闡釋,何者說解正確? (A)前者是貴族男子追求採荇女;

後者是戰士思慕伊人 (B)前者以河洲的雎鳩和鳴起興;後者以白露蘆荻起興 (C)前者從「君 子好逑」、「輾轉反側」至「鐘鼓樂之」說明男子心中的強烈渴盼 (D)後者白露由「為霜」、「未晞」

至「未已」寫空間上的推移 (E)二者皆是全篇整齊四言詩,篇名都取自詩首句前二字,且都有 求之不可得的詩境

18.

( )下列「 」內的詞語,何者前後意思相同? (A)「輾轉」/「反側」 (B)「思」服/思「服」 (C)在水 之「湄」/在水之「涘」 (D)道阻且「躋」/道阻且「右」 (E)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19.

( )下列有關詩經的敘述,何者正確? (A)詩經是中國韻文之祖,也是最早的詩歌總集 (B)詩經各篇 的作者皆為文人士大夫,故多可考 (C)漢代傳承詩經之學,有魯、齊、韓、毛四家,皆有傳人延 續至今 (D)宋 朱熹作詩集傳,解說多有新義,乃成為明、清以來的通行本 (E)詩經內容豐 富,是了解先秦社會民生重要的資料

20.

( )四庫全書將中國圖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分類。下列七篇文章,何者的分類歸檔是正確的: (甲) 關雎 (乙)國殤 (丙)中庸 (丁)庖丁解牛 (戊)馮諼客孟嘗君 (己)鴻門宴 (庚)水經注 (A) 甲丙:經 (B)丙戊:史 (C)丁:子 (D)己庚:史 (E)乙:集

(9)

21.

( )下列成語,何者與孝道有關? (A)覆醢之痛 (B)風木之思 (C)詩廢蓼莪 (D)鼓盆之戚 (E)皋 魚之泣

22.

( )下列「 」內的字,何者意義兩兩相同? (A)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B)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C)「顧」我復我,出入腹我/三「顧」臣 於草廬之中 (D)顧我「復」我,出入腹我/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E)「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不「拊」愛子其民

23.

( )下列出自詩經的成語,請選出運用正確的選項: (A)聖嚴法師為人處事「不愧屋漏」,可為大家的 表率 (B)王同學平時就很努力用功,不讓父母操心,此次順利推甄上理想的大學科系,真可 說是「無忝所生」 (C)妮可基嫚在坎城影展的頒獎典禮上,以旗袍展現,頭髮挽髻,真是所謂 的「首如飛蓬」 (D)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是俠客應有的「投桃報李」的表現 (E)珍珠港電 影中,兩位男主角互相鼓勵,彼此扶持,在戰亂中願意為對方犧牲生命,充分展現了「同袍之 愛」

【出處】成功高中段考題

24.

( )下列選項「 」內的字音,何者完全相同? (A)奢「靡」/「糜」爛/羈「縻」 (B)「蓼」莪/寂「寥」/

「僇」人 (C)「劬」勞/「枸」杞/「佝」僂 (D)勞「瘁」/憔「悴」/「啐」飲 (E)售「罄」/鐘「磬」

/「謦」欬

25.

( )下列各組「 」中的字詞,何者讀音兩兩相同? (A)依「恃」/「舐」犢 (B)失「怙」/訓「詁」 (C) 酒「罍」/「縲」絏 (D)「瑰」寶/「傀」儡 (E)「畜」養/抽「搐」

26.

( )下列「 」內蓼莪一文之字詞,其形、音、義皆正確的選項是: (A)維「罍」之恥:ㄌˇㄟ,酒甕 (B)

「鮮」民之生:ㄒㄧˇㄢ,寡、孤獨 (C)無父何「怙」:ㄏˋㄨ,依賴 (D)出則銜「恤」:ㄒˋㄩ,照 顧 (E)母兮「掬」我:ㄐˊㄩ,養育

27.

( )下列敘述,哪一組「 」中的字義相同? (A)民莫不穀,我獨不「卒」/「卒」然臨之而不驚 (B)欲 報之德,昊天罔「極」/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C)「拊」我畜我,長我育我/不「拊」愛子其 民,因而賈利之 (D)拊我「畜」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E)蓼蓼者莪,「匪」莪 伊蒿/盜「匪」橫行,為害鄉里

28.

( )「樹欲靜而風不止,□□□□是為人子女者最大的傷痛。」缺空的詞語可以是: (A)煨乾就溼 (B) 缾罄罍恥 (C)風木興悲 (D)菽水之奉 (E)皋魚之泣

29.

( )對於下列「 」中通同字的說明,請選出正確的選項: (A)蓼蓼者莪,「匪」莪伊蒿/非 (B)「缾」

之罄矣,維罍之恥/瓶 (C)「拊」我畜我/撫 (D)母兮「鞠」我/掬 (E)匪莪「伊」蔚/尹

30.

( )就下列字詞之比較,選出字義相異之組別: (A)民莫不穀,我獨不「卒」/涕泣謀於禁卒,「卒」感 焉 (B)缾之罄矣,「維」罍之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C)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縱橫 上下,鉅細「靡」遺 (D)「顧」我復我/瞻「顧」遺跡,如在昨日 (E)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學而不思則「罔」

31.

( )朱熹 詩集傳:「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 之詞也。」白話解說:賦,是對事物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比,是對事物進行形象的比喻,使它 的特徵更鮮明。興,是先借用別的事物或眼前之景起個頭,然後再引出所要歌詠的事。以此為 據,下列對蓼莪詩句筆法的解說,何者正確? (A)出則銜恤,入則靡至/興 (B)欲報之德,

昊天罔極/比 (C)南山烈烈,飄風發發/賦 (D)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興 (E)缾之罄 矣,維罍之恥/比

32.

( )關於蓼莪一詩的文意深究,下列解讀何者正確? (A)「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其意同於「誰言寸草 心,報得三春暉」 (B)「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哀傷父母一生苦於疾病纏身 (C)「缾之罄 矣,維罍之恥」以「缾」喻子女,以「罍」喻父母 (D)「南山律律,飄風弗弗」以「興」的手法,慨 嘆自己無法終養父母 (E)「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指失親的孤子生不如死

(10)

33.

( )關於蓼莪一詩內容與章法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出自詩經 大雅 (B)詩中以「莪」自謂,比 喻自己與父母的相依之情 (C)「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言雙親死亡已久,孤子堅強獨活

(D)篇中連用九個「我」字,極言父母養育子女之辛勞 (E)全詩共分六章,反覆詠嘆,呈現民間

歌謠的特性

34.

( )下列蓼莪詩中的字詞,何者可用以喻指父母,或父母之恩? (A)「缾」之罄矣 (B)維「罍」之恥  (C)「南山」烈烈 (D)「飄風」弗弗 (E)「昊天」罔極

35.

( )關於詩經 蓼莪一文的章法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首末各二章,均為四句疊詠形式,字數 變化較少;中間二章各八句,鋪陳詩義 (B)全詩作法包含賦、比、興三種筆法 (C)以「莪、蒿、 蔚、酒瓶、酒杯」為喻,是「比」的筆法 (D)見「南山」、「飄風」而產生聯想是興的筆法;鋪陳父母 撫育辛勞則是賦的筆法 (E)詩末以「我獨不卒」一句,點出孤子不得終養的憾恨

36.

( )下列關於蓼莪詩句的說明,何者有誤? (A)蓼蓼者莪:以「莪」比喻庸材 (B)匪莪伊蒿:以「蒿」比 喻「美材」 (C)缾之罄矣,維罍之恥:喻寫世道艱難,人民流離失所 (D)鮮民之生:「鮮民」

指「無父無母的孤獨之人」 (E)民莫不穀:指眾人莫不五穀豐登

37.

( )關於蓼莪一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缾罄罍恥」喻父母不得其所,乃人子之責 (B)「飄風弗 弗」謂父母速亡就如暴起的風,瞬間即逝 (C)「出則銜恤,入則靡至」指孝子傷痛極深,無所依 歸 (D)「民莫不穀」指眾人莫不能善養父母 (E)「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謂不得終養之孤 子雖死猶生

38.

( )關於詩經 蓼莪一詩的寫作筆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全篇賦、比、興混用 (B)「欲報之德,昊 天罔極」為命意所在,「不卒」為全詩眼目 (C)首尾各二章,前用「賦」,痛惜人子不幸;後用

「比」,哀傷父母劬勞 (D)中間二章文意相對,先寫育子之艱,後寫無親之苦 (E)出自小雅,

為士大夫之作,可見儒家重孝思想的影響

39.

( )蓼莪一詩曰:「無□何怙?無□何恃?」句中□處所提到的人物組合,依序與下列選項何者相同? 

(A)高堂/萱堂 (B)家嚴/家慈 (C)府君/荊室 (D)令尊/令堂 (E)外子/內子

40.

( )關於蓼莪一詩,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兩句使用了互文修辭 (B)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比喻人民流離失所,是執政者之恥 (C)「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謂父母 恩高,如天之無窮 (D)「出則銜恤,入則靡至」指子女出門,父母莫不牽腸掛肚 (E)「南山烈 烈,飄風發發」係借景抒懷,表達內心哀慟

41.

( )關於中國古典韻文的介紹,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詩經字數以四言為主,篇幅較短 (B)詩經是 北方文學的代表,這裡說的北方指的是黃河流域 (C)古詩多長短句;樂府詩句法整齊,以五 言為主,七言次之 (D)近體詩句法上,每句字數固定為五、七言兩種 (E)詩經是四言詩的代 表

42.

( )稱謂是一種禮俗。關於下列各組語詞當中,依照順序,詞意與「父親/母親/妻子」相同的選項是:

(A)尊翁/尊堂/渾家 (B)家嚴/家慈/內子 (C)高堂/萱堂/賤內 (D)令尊/令堂/賢 內助 (E)令大人/萱堂/拙荊

43.

( )下列有關詩經的敘述,請選出正確的選項: (A)是中國北方文學及四言古詩的代表 (B)經孔子重 編,凡三百十一篇。但其中十一篇有目無辭,故今本實存三百篇 (C)內容可分風、雅、頌三部 分,其中又以周頌時代最早 (D)漢傳詩有齊、魯、韓、毛四家,前三家為古文學家,但今只剩毛 詩一家 (E)孟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出處】建國中學段考題

44.

( )下列關於詩歌的敘述,何者正確? (A)詩經二雅除少數宴饗朝會之樂曲,多為祭祀時頌讚的樂歌 

(B)國風是各國民間歌謠,多言情詩 (C)古體詩也稱古詩、古風,格律自由,不拘平仄、對仗。

字數可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D)近體詩乃相對於古體詩而言,分絕句、律詩兩種,其體完 成於五代 (E)詞有律化的平仄,且皆可換韻

(11)

45.

( )關於「詩經六義」的敘述,何者正確? (A)風:各國民間歌謠,共計十二國風 (B)雅:中原正聲。 大雅用於宴享;小雅用於朝會 (C)頌:用於祭祀,是樂歌,也可配舞 (D)賦:鋪陳直述,無 聯想,白描為主 (E)比:有聯想,或觸景生情,或藉景生情

【出處】臺中二中段考題

46.

( )下列短文選自太史公自序,有關其中(甲)~(戊)填入的答案,請選出正確的選項: 「昔西伯拘羑里,

演  ( 甲 )   ;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  ( 乙 )   ;  ( 丙 )   臏 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  ( 丁 )   ;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 戊 )   三百篇,大抵聖賢 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 (A)甲宜填入尚書 (B)乙宜填入戰國策 (C)丙宜填入姜尚 (D)丁宜填入呂覽 (E)戊宜填入詩

47.

( )下列有關孔子論詩之作的說明,何者不正確? (A)興於詩讀詩可以鼓舞善心,激發道德意識  (B)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強調詩經的作者思想純正 (C)誦詩三百,授之以政,

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說明學詩貴在博聞強記 (D)不學詩,無以 言詩經是舊時兒童的啟蒙之書 (E)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 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說明學詩的七種功用

48.

( )下列關於中國韻文的說明,何者正確? (A)詩經為中國韻文之祖 (B)詩經非一人一時一地的專著 (C)漢代文學主流為賦,又以古詩、樂府詩為詩歌雙葩 (D)唐代發展近體詩,重視格律與音韻 (E)詞、曲與音樂關係密切,故皆有樂府之別稱

49.

( )請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 (A)「慈父見背」與「失怙」意思相同 (B)「椿萱」與「怙恃」均指父母 (C)「先考」、「先君子」均是對於亡父的稱謂 (D)「令尊」、「令堂」是對別人父母的敬稱 (E)對 別人稱自己的妻子可稱「內人」

50.

( )下列有關詩經的敘述,何者正確? (A)為戰國時代的作品,作者多不可考 (B)依詩的作法可分為 風 雅 頌三類,依詩的內容有賦比興三種 (C)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韻文之初祖 (D) 風格浪漫,多抒發個人情志,屬貴族文學 (E)由「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 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可知詩經不但涉及政治學、社會學,還是研究生物學的 珍貴資產

【出處】師大附中段考題

51.

( )關於詩經一書,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韻文之祖 (B)為南方文學代表

(C)收錄西周到西漢之間的古詩 (D)共三百十一篇詩作,其中六篇有目無辭,舉其成數,稱三 百篇 (E)孔子曾加以整編,但各篇作者多不可考

52.

( )關於詩經的傳承與流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詩經有文辭的作品共有三百零五篇 (B)經由孔 子整編之後,始稱「詩三百」 (C)秦火之後,至漢代傳詩者僅剩毛亨 (D)至南宋時,朱熹作詩 集傳,以文學解詩義,是宋代以後的通行本之一 (E)現存的詩經是毛亨所傳

53.

( )關於詩經作品的介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為集部之首,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B)作品句 法以四言為主,多使用疊字的短句 (C)十三經注疏採西漢 毛亨 傳,東漢 鄭玄 箋,唐 孔穎達 正義 (D)漢代傳詩者有魯、齊、韓、毛四家,皆屬今文經 (E)宋 朱熹作詩集傳,成為明、清以 來解說詩經的通行本

54.

( )有關詩經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古稱詩,亦稱詩三百,目前實際留存下來的有三百零五篇 (B) 就作法而言,有賦、比、興之分;就內容而言,有風、雅、頌之別 (C)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但列入經部 (D)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為當時樂官所作 (E)各篇初無篇名,其後或取首句一 至數字為篇名,吾人可透過詩題窺知詩義

55.

( )下列關於詩經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內容有十五國風、二雅、三頌 (B)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韻 文之祖 (C)漢代傳詩有齊、魯、韓、毛四家,只有毛詩存留至今 (D)為中國北方文學的代表,

也是古代韻文中四言詩的代表 (E)十三經注疏中的詩經為西漢 毛亨 傳、東漢 鄭玄 箋、唐 孔穎

(12)

達 正義

56.

( )關於下列蓼莪一詩選項修辭格的說明,何者正確? (A)顧我復我,出入「腹」我/轉品 (B)父兮生 我,母兮鞠我/互文 (C)缾之罄矣,維罍之恥/譬喻 (D)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鑲嵌  (E)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鑲嵌

57.

( )關於下列蓼莪修辭說明,何者正確? (A)民莫不穀,我獨何害/映襯 (B)「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類疊 (C)無父何怙?無母何恃/鑲嵌 (D)南山烈烈,飄風發發……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錯綜 (E)缾之罄矣,維罍之恥/借喻

58.

(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句中「之」字的詞性,與下列何者不同? (A)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B)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 (C)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D)鮮民之生,不如

死「之」久矣 (E)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59.

( )有關詩經賦、比、興手法,下列敘述正確者為: (A)「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 躕。」—賦 (B)「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比 (C)「蒹葭蒼蒼,白露為 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興 (D)「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比  (E)「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興

【出處】基隆女中段考題

60.

( )下列選項中,何者運用了詩六義中的「興」的作法? (A)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C)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

方 (D)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E)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 我育我

【出處】新化高中段考題

61.

( )蓼莪:「缾之罄矣,維罍之恥」兩句乃比喻父母不能得到奉養是兒女的恥辱。下列對「 」中詩文修辭 方法的說明,何者正確? (A)「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以松柏後彫(凋),喻君子之處 危亂而不改其節操 (B)「雞鳴不已於風雨」以雞鳴不已,喻小人當道 (C)「碩鼠碩鼠,無食我 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以碩鼠比喻統治者貪婪重斂 (D)「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豆與豆萁喻兄弟之情 (E)「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以雎鳩喻淑女之美

62.

( )詩經的作法有所謂的賦、比、興,下列「 」中配合正確者為: (A)「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 母,生我劬勞—興 (B)「缾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賦 (C)「碩鼠碩 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比 (D)「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賦 (E)「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興

【出處】景美女高段考題

63.

( )詩經六義中有所謂風、雅、頌、賦、比、興。其中「賦、比、興」所指即為文學表現的技法,對後世文學產 生相當深遠的影響。試就所學,分析下列詩經文句,何者為「興」筆? (A)關關雎鳩,在河之 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音ˋㄓ,通「置」)彼周行 (C)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D)桃之夭夭,灼灼其 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E)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64.

( )下列選項,何者使用了譬喻修辭? (A)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B)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C)父兮 生我,母兮鞠我 (D)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E)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65.

( )中國詩歌的源頭詩經的創作手法大抵可類分為三項:(一)「賦」,即平鋪直敘的手法;(二)「比」,簡言 之即譬喻;(三)「興」,近乎象徵或聯想。至今在現代詩的創作上仍是常見的技巧。請就下列詩篇 判斷敘述正確者: (A)首先感知河水溫度的/不見得就是鴨子/亦非入水便手腳發軟的柳條

/而是橋上的女子/女子手中的/一條被風吹落的/淚巾(洛夫 淚巾)應屬「賦」法 (B)母這 個字/像是舟/像是稍微傾斜的小舟/是因為載了/愛的行李而超重的緣故吧(漢字遊戲)應

(13)

屬「比」法 (C)第一排學生有人咬著英文單字/有人抓住片假名不放/末排的學生已按照順序

/去周公家裡(渡也 講師日記)應屬「興」法 (D)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我願是繁星/捨給一個夏天的夜晚/我願意千萬條江河/流向唯一的海洋/我願是那月/為你 再一次圓滿(蔣勳 願)應屬「比」法 (E)雞,/縮著一腳在思索著。/而又紅透了雞冠。/所 以,秋已深了(林亨泰 秋)應屬「興」法

【出處】臺中一中段考題

66.

( )詩經流傳距今至少有兩千五百年以上,其中許多成語仍然沿用至今。下列各句均出自詩經,請問何句 可用以形容女子之美? (A)彤管有煒 (B)螓首蛾眉 (C)巧笑倩兮 (D)美目盼兮 (E)膚如 凝脂

67.

( )中國古代以農立國,因此有不少詞彙、成語的來源與農作物相關。下列對於各詞彙、成語來源說明,

正確的選項是: (A)稻穀成熟曰「稔」;古時稻穀多一年一熟,故稱一年為「一稔」 (B)「莠」

是長得像禾苗的雜草;「良莠不齊」是形容好壞參差不齊 (C)「糟糠」是粗劣的酒和穀皮;「糟糠 之妻」是指粗俗鄙陋的妻子 (D)「黃粱」是小米釀的酒,濃郁香醇;「黃粱一夢」是用來形容值得 回味的美夢 (E)禾穀抽穗開花曰「秀」;「苗而不秀」是以禾苗成長了卻不抽穗開花來比喻學而 未有所成

【出處】87日大

68.

( )詩經 秦風 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此種「思而不可得」的心情,與下

列哪些詩句相似? (A)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鄉 (B)遠道不可 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C)桂櫂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

望美人兮天一方 (D)十六君遠行,瞿塘 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E)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69.

( )詩經 □□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

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下列對此詩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此詩措辭典雅雍容,故□處當填「小雅」 (B)詩中強調為官之道應重視官場禮儀、容貌舉止

(C)「人而無止」之「止」字,當作「容止」解 (D)本詩最重要的作法是「詩六義」中的「比」 (E) 全詩旨意為:對苛虐無禮的統治者提出控訴

70.

( )歷代韻文皆有其特色,其內容或敘事,或抒情;其形式或短篇,或巨製;其風格或質樸,或華美。請 判斷下列選項對詩句類別的判斷,何者正確? (A)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樂府 (B)與女沐兮咸池,睎女髮兮陽之阿;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詩經 (C)人生 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古體詩 (D)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 車。管 樂有才原不忝,關 張無命欲何如/律詩 (E)正單衣試酒,悵客裡、光陰虛擲。願春暫 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宋詞

三、閱讀測驗題:

1.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製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 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果臝之實,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 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于垤,婦嘆于室。洒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 薪;自我不見,于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倉庚于飛,熠耀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 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詩經 豳風 東山)

______(1)有關本詩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第一章寫戰爭慘烈的殺伐 (B)第二章想像家園荒廢的景

(14)

象 (C)第三章思念久別的妻室 (D)第四章回味新婚的情景,並想像久別重逢的情形 ______(2)「我徂東山」的「徂」不可代換成哪一個字? (A)之 (B)適 (C)往 (D)歸

______(3)本詩四章重複詠嘆「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其意在表達: (A)投筆從戎,

保家衛國的宏願 (B)隱居東山,悠然自得的閒適 (C)厭惡出征,遠離家園的悲情 (D)遊宦遠方,有志難 伸的抑鬱

2.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詩經 邶風 凱風)

______(1)本詩主旨是下列哪一個選項? (A)母親思念遠遊他鄉的子女 (B)父母唯其疾之憂 (C)人子感念 母親辛勞撫育 (D)大臣表彰國母,歌功頌德之作

______(2)「母氏聖善,我無令人」其中「我無令人」一句的詩意與下列何者相同? (A)缾之罄矣 (B)無父何

怙 (C)出則銜恤 (D)匪莪伊蒿

______(3)下列語句,敘述錯誤的是: (A)「棘心夭夭」:指小木成長茂盛美好 (B)「劬勞」指辛勞,「劬」讀

為ㄐˋㄩ (C)「爰有寒泉」的「爰」解為「何」 (D)「睍睆黃鳥,載好其音」:以黃鳥的美好,讚母親照養有佳,

小孩皆出色亮眼

______(4)細繹本詩,作者藉「凱風」、「寒泉」比喻何事? (A)皆比喻「母恩」 (B)凱風比喻「母恩」,寒泉比

喻「子孝」 (C)皆比喻「子孝」 (D)凱風比喻「子孝」,寒泉比喻「母恩」

______(5)潘岳 寡婦賦:「覽寒泉之遺嘆兮,詠蓼莪之餘音。」詩中共提到兩首詩經名篇,其共同主題應是: 

(A)孝子自責 (B)父母猝亡 (C)夫妻恩重 (D)妻離子散

3.

(甲)給你,其實一行就夠了。可是對你的懷念/就像夏至的陽光,熾熱、鮮紅、悠遠/就像切斷的蓮藕,弱小、

白晳、纖細的絲/愈拉愈長。因此,我才了解,對你的愛戀/永遠無法一刀兩斷。要向你說的話永遠/無法言 簡意賅。於是,我就要寫十四行/來想你,纏你。先寫三行半,運用意象/暗喻我扯不斷理還亂的思緒。再寫 三行半/平舖直敘我難以捨棄的,對你的情感。接著/四行,是要解釋怕你看不懂,我字裡行間/深藏的意 義。然後在十三行之前空下一行,讓你思考/等你都明白了,再讓你看最後兩行/給你我所能給的,並且等待 你的拒絕/流淚,是我想你時唯一的自由。(王添源 給你十四行)

(乙)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

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邶風 靜女)

______(1)下列有關(甲)一詩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先解釋寫詩的目的,再點出對對方的思念與愛意 (B) 情意的表達從率直真切的傾吐,漸漸地隱喻的意象,呈現出作者愈顯內斂的情思 (C)中間空下一行,是為了 整理自己紛亂的情緒,引起對方注意,得到對方的青睞 (D)最後一行點出深陷愛戀當中,身不由己地無法克 制自己的思念,只有流淚的時候才能紓解情緒,得以自由

______(2)下列有關(甲)、(乙)兩首詩的比較,何者錯誤? (A)皆採用了詩經「賦」與「比」寫作手法 (B) (甲)

詩主角深深為情所苦;(乙)詩中的主角們則為兩情相悅 (C) (甲)詩中藉「陽光」和「蓮藕」來點出感情的濃烈與 不停歇;(乙)詩前藉「彤管」見證彼此的感情,為定情信物 (D) (甲)詩中的「你」皆指被喜歡的一方,無法確定 是使用男子或是女子口吻;(乙)詩中的「女」除了指女方,也指「彤管」

【出處】臺中女中段考題

4.

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汎彼柏舟,在彼河側。髧彼兩髦,實維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詩經 鄘風 柏舟)

______(1)細繹詩意,本詩之作者與詩旨應是: (A)少女等待情人的詩 (B)男人對情人的思念 (C)母親期 望子女幸福 (D)女子愛戀泛舟男子

(15)

______(2)下列關於此詩寫作特色,何者不正確? (A)本詩直抒胸臆,感情真摯,其中最為強烈的宣示是

「之死矢靡它」 (B)具有詩經一唱三嘆,回環反覆的風格,增加感染力,多章而不複沓 (C)以「比」起首,以 柏舟自喻飄盪無所依靠之心 (D)詩經善以部分形體情貌來概括整體意象,「髧彼兩髦,實維我儀」、「手如柔 荑,膚如凝脂」皆屬此類

【出處】臺中女中段考題

5.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岑。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何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詩經 小雅 鹿鳴)

______(1)本詩開頭四句是採用何種寫作方式? (A)賦 (B)比 (C)興 (D)風

______(2)下列「 」內字詞讀音正確的選項是: (A)「呦呦」:ㄧˇㄠ (B)何樂且「湛」:ㄕˋㄣ (C)視民不

「恌」:ㄊㄧㄠ (D)食野之「蒿」:ㄍㄠ

______(3)下列文句,解釋錯誤的是: (A)「呦呦」:為狀聲詞 (B)「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人們對我很 好,帶著我前往周國 (C)「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對人不輕薄狂縱,能讓世風轉為純厚,是君子引為 準則並效法的對象 (D)「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我有美酒,拿來款待朋友,讓大家歡情宴遊

______(4)此篇主旨是: (A)青春有限,當及時行樂 (B)待民如子,與民同樂 (C)尊重自然與之合一  (D)交友與宴遊之道

______(5)本篇依其內容,最有可能放在哪個單元? (A)風 (B)大雅 (C)小雅 (D)頌

四、國字注音題:

1.

(1)「拊」我畜我:

(2)吩「咐」:

(3)涸轍之「鮒」:

2.

無父何「怙」:

3.

出則銜「恤」:

4.

缾之「罄」矣:

5.

維「罍」之恥:

6.

入則「靡」至:

7.

民莫不「穀」:

8.

「拊」我畜我:

9.

「蓼」莪

10.

(1)「鞠」躬盡瘁:

(2)笑容可「掬」:

(3)紅「麴」:

11.

「劬」勞:

12.

「昊」天罔極:

13.

母兮「鞠」我:

14.

(1)生我勞「ㄘㄨˋㄟ」:

(2)面容憔「ㄘㄨˋㄟ」:

(3)「ㄘㄨˋㄟ」一口痰:

(4)「ㄘㄨˋㄟ」礪奮發:

15.

(1)「ㄏˋㄠ」天罔極:

(2)明眸「ㄏˋㄠ」齒:

(16)

(3)悠悠乎與「ㄏˋㄠ」氣俱:

(4)消「ㄏˋㄠ」品:

16.

(1)生我「劬」勞:

(2)「佝」僂:

(3)「痀」僂:

17.

(1)蓼「ˊㄜ」:

(2)「ˊㄜ」眉:

(3)巍「ˊㄜ」:

(4)吟「ˊㄜ」:

(5)以「ˊㄜ」傳「ˊㄜ」:

18.

(1)「ㄐㄧㄢ」葭蒼蒼:

(2)草「ㄐㄧㄢ」人命:

(3)「ㄐㄧㄢ」滅敵人:

(4)「ㄐㄧㄢ」關鶯語花底滑:

19.

勞「瘁」:

20.

(1)無父何「怙」:

(2)訓「詁」之學:

(3)待價而「沽」:

21.

(1)結實「ㄌˊㄟ」「ㄌˊㄟ」:

(2)維「ㄌˊㄟ」之恥:

(3)「ㄌˊㄟ」臺賽:

(4)「ㄌˊㄟ」弱不堪:

22.

「鮮」民之生:

23.

匪莪伊「蒿」:

24.

(1)「ㄌˋㄨ」莪:

(2)殺「ㄌˋㄨ」:

(3)自余為「ㄌˋㄨ」人:

(4)逐「ㄌˋㄨ」中原:

(5)斗升之「ㄌˋㄨ」:

25.

(1)缾之「ㄑㄧˋㄥ」矣:

(2)「ㄑㄧˋㄥ」竹難書:

(3)室如懸「ㄑㄧˋㄥ」:

(4)深中肯「ㄑㄧˋㄥ」: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有關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將天際流」可看出作者送別時的離情依依與不捨 B前兩句是從送行人的角度來寫的句子,後兩句是從遠行人的角度來寫的 C從這首詩的內容可以知道作者送別的地點在廣陵 D這首詩的詩眼是「盡」字,表現了作者送別時的深情至盡

十三、研習經費:由本中心相關研習經費項下支應。 十四、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