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第 114 期通訊解題題目解答與評析
試求方程式 a2b2 4a5b3的非零整數解。
【簡答】序對
) 3125 , 125 ( ), 972 , 54 ( ), 512 , 32 ( ), 486 , 27 ( ), 243 , 27 ( ), 4 , 2 ( ), 2 , 1 ( ) ,
(a b
等7組解
【詳解】設最大公因數(a,b) g ,則可令aga,b gb代入a2b2 4a5b3
得
2 ag 222 4 gbg 55 bga 33 ( bag 22 3 )4 bag 3 )1(
又a,b互質 ,所以
a 2 ,b 3
亦互質。因此由(1)式可推得
a
2 1
,即a1所以可以令 b ac再代入上式得a2a2c2 4a5a3c3 ac2 4a2c3(2)
則再設最大公因數(a,c) d,則可令adA,cdC代入(2)中 )
( 4 4
)
( 2 2 2
2
C A C d A A C A
dC
又因為A,C 互質且C2可整除4A2 ,所以 C 2,1,1,2等4組整數解。
即得序對(A,C)(1,2),(3,1),(1,1),(5,1),(3,1),(2,1),(3,2),則序對 ) 3125 , 125 ( ), 972 , 54 ( ), 512 , 32 ( ), 486 , 27 ( ), 243 , 27 ( ), 4 , 2 ( ), 2 , 1 ( ) ,
(a b
等7組解。
【評析】1.本題屬於較困難的數論方程式問題,同學不僅能確切掌握因倍數性質,且能 透過對整數解的了解正確計算出數值,更重要的是能利用數學符號完整表 達論證計算的過程。本題徵答人數僅有8人,平均得分為4.875分,其中只 有4位同學獲7分滿分,其餘未獲滿分同學主要是書寫方式與計算考慮不夠 周延,或者是在計算中忘記考慮某些條件導致錯誤推論或者解答有所缺漏。
整體而言參與徵答學生的論證與思考表達方法均十分優異,值得肯定。
2.許多同學亦採用了bak 的論證模式,將其代入原式a2b2 4a5b3 中化簡 得到k2a4a2 k3 4a2k2ak3 0
11401
可解出 8
) 16 (k k2 k
a k 有整數解的條件。
故根號內k2 16k m2其中m0 k216k82m2 82 (k8)2m2 64 所以(k8m)(k8m)64 即可由因倍數性質正確計算出k值,並進而 推算a,b共有7種非零整數解。
3.徵答同學成績及名單如下:
獲得滿分7分且書寫品質較佳同學有4人:
臺中市私立明道高中國中部方宣詠、臺北市敦化國中葉峻豪、
臺北市敦化國中鄧宇恆、桃園市文昌國中蔡子暘。
獲得5分同學有1人:
臺北市薇閣中學林彥熹。
獲得2分同學有3人:
臺中市東山國中凃皓雲、臺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
新竹市光華國中張原嘉。
已知關於x的方程式
2
( 2 1) (2 7) 1 0
1 1
x x
a a
x x
有實數根。
(1)求a的取值範圍
(2)若原方程式的兩個實數根為x x1, 2,且 1 2
1 2
3
1 1 11
x x
x x
,求a的值。
【簡答】(1) 53
a 28 (2)a10
【詳解】(1)令 1
x y
x
,則原方程式為(a21)y2(2a7)y 1 0,由題意知原方程式有 實數根,即方程式(a21)y2(2a7)y 1 0有實數根。
當a2 1 0,即a 1時,方程式為9y 1 0或5y 1 0,即
9 1 1
x
x 或 1
1 5 x
x
,得 1
x 8或 1 x 4。
當a2 1 0,即a 1時, (2a7)24(a2 1) 0。 即當 53
a 28時,方程式(a21)y2 (2a7)y 1 0有實數根,
由 1 y x
x
知原方程式必有實數根。故當 53
a 28時,原方程式有實數根。
(2)由題意知 1 1
1 1
y x
x
與 2 2
2 1
y x
x
是方程式(a21)y2(2a7)y 1 0的兩個 實數根,則有(a21)y12(2a7)y1 1 0,(a21)y22(2a7)y2 1 0, 11402
兩式相減得(y1y2)[(a21)(y1y2) (2 a7)] 0 。 若y1 y2,則 53
a 28,而 1 2 3
y y 11,即 1 3
y 22,代入方程式得
2
2 3 3
( 1) (2 7) 1 0
22 22
a a ,知a不等於 53
28,矛盾。
所以y1 y2,得(a2 1)(y1y2) (2 a7) 0 ,即 1 2 22 7 3 1 11 y y a
a
,即
3a222a80 0 ,得( 10)( 8) 0 a a3 。 又因為 53
a 28,故a10。
【評析】1.本題徵答人數共22人,平均得5.18分。徵答同學成績及名單如下:
獲得滿分7分的同學有3人:
台中市東山國中816班凃皓雲、新竹市光華國中824班李至傑、
新竹市光華國中820班張原嘉。
獲得6分同學有8人:
台北市私立復興中學國中部8年仁班林睿庠、
台北市敦化國中916班葉峻豪、台北市敦化國中921班鄧宇恆、
台北市麗山國中701班江子新、新北市江翠國中827班劉建亨、
桃園縣新興國際中小國中部901班盧韋成、
新竹市實驗國中902班陳璿筑、新竹市實驗國中902班曾元。
獲得5分同學有7人:
台北市弘道國中913班劉仟璽、台北市蘭雅國中911班施瑋庭、
台北市復興實中高中部10年望班黃家冠、
桃園市復旦國中8年343班傅彥綱、新北市江翠國中821班李可非、
新北市江翠國中820班高瑋伯、新竹市光華國中827班黃鈺蓁。
獲得3分同學有3人:
台中市明道國中809班方宣詠、桃園縣文昌國中904班蔡子暘、
新北市永和國中815班蔣矩任。
2.多數同學直接使用二次方程式的判別式公式,即將a的範圍作為最後答案。
其論述過程中未討論a2 1 0的情形,因為當a2 1 0時,非二次方程式,
無判別式公式的情況,故需要另外討論。
3.在第(2)題,部分同學使用根與係數直接求出 8
a 3與10,未考慮第(1)題中 53
a 28的條件,即 8
a 3不合。
A 圖(2) C E B
D
A 圖(1)
B D
C E
在ABC中,ABBC,BC上的高AD= 2
1 BC,AE為BAC的平分線,
試求EAD。
【簡答】67.5或22.5
【詳解】有2種可能,
如圖(1):
∵ ABBC∴AD= 2 1 AB
ABD 30 BAE 2
1 BAC = 7.5
∴ EAD 60 + 7.5 = 67.5。
如圖(2):同(1),B 30
CAE 2
1 CAB = 37.5
∴CAD 9075=15
∴EAD 37.515 = 22.5。
【解題重點】本題沒給圖形,只要能畫出圖形,解出正確答案並不困難。大多數同學會 漏掉圖(2),但有少數同學卻是漏掉圖(1),細心的同學有6位,他們都得 到7分。
11403
【評析】本題共有25人徵答,平均得3.96分。其中未獲滿分漏掉圖(2)的有17人,漏掉 圖(1)的有2人。
獲得滿分7分者有6人,名單如下:
台北市仁愛國中919班游竣瑋、台北市薇閣中學9年義班林彥熹、
台北市私立復興中學國中部8年仁班林睿庠、
台北市蘭雅國中911班施瑋庭、新北市江翠國中820班林彥廷、
新北市江翠國中820班高瑋伯。
獲得3分者有19人,名單如下:
台中市明道國中809班方宣詠、台中市東山國中816班凃皓雲、
台北市弘道國中913班劉仟璽、台北市敦化國中916班葉峻豪、
台北市復興實中高中部10年望班黃家冠、
台北市敦化國中921班鄧宇恆、台北市麗山國中701班江子新、
桃園市復旦國中8年343班傅彥綱、桃園縣文昌國中904班蔡子暘、
桃園縣新興國際中小國中部901班盧韋成、
高雄市復華國中801班楊滄祺、新北市永和國中815班蔣矩任、
新北市江翠國中821班李可非、新竹市光華國中820班王辰祐、
新竹市光華國中824班李至傑、新竹市光華國中820班張原嘉、
新竹市光華國中827班黃鈺蓁、新竹市實驗國中902班陳璿筑、
新竹市實驗國中902班曾元。
由9名裁判給12名體操選手評分,每名裁判對每個選手給出的分數都是1,2,3,…,12分 的其中一個且給每個選手的分數都不同,若最後的結果顯示:
每個選手得到的九個分數中,最高與最低的差均不大於3。
假設12名選手的總分依序為a1,a2,,a12,且a1£a2££a12,則a1的最大值為何?
【簡答】24
【詳解】(1)9個1分最多只能在分配到4個人身上。
若在五個人身上,因為任一裁判在這五人身上,必給出至少一個不小於5 的分數,這與最高與最低的差不大於3矛盾。
(2)若9個1分只在1個人身上,a19
(3)若9個1分集中在2個人身上,a1£154421,a1£21
(4)若9個1分集中在3個人身上,a1a2a3£19394972,a1£24 (5)若9個1分集中在4個人身上,a1a2a3a4£1929394990,
a1£22
(6)綜合以上,a1的最大值為24,
例子:只要讓a1,a2,a3平均分配1,3,4,a4,a5盡量平均分配2,5,其它人依序 全得6,全得7,...,全得12。
【評析】1.本題作答者有10人,平均得3.8分。徵答同學成績及名單如下:
11404
作答完整獲得滿分7分的同學有4人,值得嘉許,分別是:
桃園縣文昌國中蔡子暘同學、台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同學、
台北市敦化國中葉峻豪同學、台北市敦化國中鄧宇恆同學。
獲得3分的同學有1人:
台北市弘道國中劉仟璽同學。
獲得2分的同學有3人:
台北市薇閣中學林彥熹同學、台北市蘭雅國中施瑋庭同學、
桃園市復旦國中傅彥綱同學。
獲得1分的同學有1人:
台中市東山國中凃皓雲同學。
2.這樣的題目主要的方法是對極端數值做討論,因為是求最小量的最大值,
所以從1開始討論起,加上總量的限制,可以討論出1的可分配人數,再針 對各可能狀況討論,最後必須給出一種可能的分配,才能支持最小值的答案 大部分的同學都能找到討論的重點,表達也都非常詳盡,頗令人驚豔,希 望各位同學能繼續努力,在數學中找到樂趣。
設ABC中,AB8,BC10,AC12。若G與I 分別為ABC之重心與內心,則GI之 值為何?
【簡答】2 3
【詳解】(1)先證明IG//BC。
因為AD是BAC的角平分線,
故有BD CD AB AC: : 2 : 3。 因此,BD4、CD6。
因為BI 是ABC的角平分線,故AI ID AB BD: : 2 :1,
又G為ABC之重心,故AG GM: 2 :1AI ID: 。從而IG//BC。 (2)由(1)知IG//BC,且AG AM: 2 : 3AI AD: ,
故知 3
) 2 4 5 3( ) 2 3(
2 3
2
DM BM BD
GI 。
【評析】1.本題徵答人數共18人,平均得分6.78分。徵答同學成績及名單如下:
全部答對得滿分7分者有16人:
台中市明道國中方宣詠同學、台中市東山國中凃皓雲同學、
台北市弘道國中劉仟璽同學、台北市延平高中國中部何政遠同學、
台北市立復興實中高中部黃家冠同學、台北市敦化國中葉峻豪同學、
11405
台北市敦化國中鄧宇恆同學、台北市薇閣國中林彥熹同學、
桃園市復旦國中傅彥綱同學、桃園縣文昌國中蔡子暘同學、
高雄市復華國中楊滄祺同學、新北市永和國中蔣矩任同學、
新北市江翠國中高瑋伯同學、新竹市光華國中張原嘉同學、
新竹市實驗國中陳璿筑同學、新竹市實驗國中曾元同學。
6分有1人:
台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同學。
4分有1人:
新北市江翠國中李可非同學。
2.本題同學的解題方向大致正確,主要關鍵為看出IG//BC,再利用相似形即可求
出答案。答對的同學中,有一位使用解析幾何的方法求出答案,雖可求出答 案,但解析幾何的方法較看不出一些幾何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