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 痛 头 痛
一、概述 一、概述
11
、概念 、概念
22
、文献论述 、文献论述
33
、现代医学范畴 、现代医学范畴
二、病因病机 二、病因病机
三、临床表现 三、临床表现
四、治疗方法 四、治疗方法
11
、基本治疗 、基本治疗
22
、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
五、验案举例
五、验案举例
六、按语 六、按语
一、概 述
一、概 述
1 1 、概念 、概念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 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 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 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 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 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
,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
兆。 兆。
2 2 、文献论述 、文献论述
《《素问素问 ·· 风论风论》》有“脑风”、“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有“脑风”、“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 犯于头脑而致。
犯于头脑而致。
《《素问素问 ·· 五藏生成五藏生成》》:“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
《《伤寒论伤寒论》》中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头痛。中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头痛。
《《东垣十书东垣十书》》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据病因和症状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据病因和症状 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 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
、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
、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 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
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
《 《 丹溪心法 丹溪心法 》 》 认为头痛多因痰与火。 认为头痛多因痰与火。
《 《 证治准绳 证治准绳
··头痛 头痛 》 》 所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 所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 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
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 浅而近者 浅而近者 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 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
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皆当 皆当 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3 3 、现代医学范畴 、现代医学范畴
( ( 1 1 )颅内压变化引起头痛 )颅内压变化引起头痛
疼痛部位较弥散,深在,钝痛性质,痛逐渐加重,可伴疼痛部位较弥散,深在,钝痛性质,痛逐渐加重,可伴 呕吐,咳嗽,屈身头位改变等均可使头痛加剧。多见颅 呕吐,咳嗽,屈身头位改变等均可使头痛加剧。多见颅
内占位性病变。
内占位性病变。
( ( 2 2 )脑或脑膜炎症所致头痛。 )脑或脑膜炎症所致头痛。
( ( 3 3 )头部器官疾患所致头痛 )头部器官疾患所致头痛
眼疲劳,屈光不正,为引起头痛常见原因。鼻疾:急性眼疲劳,屈光不正,为引起头痛常见原因。鼻疾:急性 副鼻窦炎,鼻咽癌。耳科:中耳炎,乳突炎
副鼻窦炎,鼻咽癌。耳科:中耳炎,乳突炎
( (
44)头部损伤所致头痛 )头部损伤所致头痛
脑震荡后,多杂有精神因素,脑体力过劳,响声,光亮脑震荡后,多杂有精神因素,脑体力过劳,响声,光亮 刺激可使头痛加重。伴有头昏,疲乏,注意力不集中,
刺激可使头痛加重。伴有头昏,疲乏,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失眠。
记忆力减退,失眠。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1 1 .外感(风邪 .外感(风邪 为主,挟寒、热 为主,挟寒、热
、湿邪) 、湿邪)
风为阳邪,“伤于风为阳邪,“伤于 风者,上先受之”,
风者,上先受之”,
“巅高之上,惟风可
“巅高之上,惟风可 到”。又风为“百病之 到”。又风为“百病之
长”、六淫之首,
长”、六淫之首,
若挟寒者,寒为阴邪伤阳,清阳受阻,寒 若挟寒者,寒为阴邪伤阳,清阳受阻,寒 凝血滞,脉络不畅则失养,绌急而病;
凝血滞,脉络不畅则失养,绌急而病;
若挟热邪,风热上炎,犯于清窍,精血 若挟热邪,风热上炎,犯于清窍,精血 受伤,气血逆乱,脉络失荣
受伤,气血逆乱,脉络失荣
若挟湿邪,风伤于巅,湿困清阳,或中州 若挟湿邪,风伤于巅,湿困清阳,或中州 失司,痰湿内生,清窍蔽蒙,脑髓、脉络 失司,痰湿内生,清窍蔽蒙,脑髓、脉络 失充而成。
失充而成。
一是肝阴不足,或肾阴素亏,肝阳失敛而上亢;
一是肝阴不足,或肾阴素亏,肝阳失敛而上亢;
二是郁怒而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日久肝阴被耗,肝阳失敛 二是郁怒而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日久肝阴被耗,肝阳失敛 而上亢。清窍受伤,脉络失养导致头痛。
而上亢。清窍受伤,脉络失养导致头痛。
内 伤 内 伤
肝者肝者
脾者脾者
肾者肾者
饮食所伤,劳逸失度,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致使 饮食所伤,劳逸失度,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致使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痹阻,痰瘀相结,脑失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痹阻,痰瘀相结,脑失 清阳、精血之充,脉络失养而成。或病后、产后、
清阳、精血之充,脉络失养而成。或病后、产后、
失血之后,营血亏损,脑髓失充,脉络失荣而成。
失血之后,营血亏损,脑髓失充,脉络失荣而成。
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或劳欲所伤,阴精耗损,
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或劳欲所伤,阴精耗损,
淤血 淤血
外伤跌仆,或久病入络则络行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外伤跌仆,或久病入络则络行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 而易致头痛。而易致头痛。
头为精明之府,神明之主,又内藏脑髓,而为 头为精明之府,神明之主,又内藏脑髓,而为
髓海。机体诸精,上聚于头,五脏精华之血,六 髓海。机体诸精,上聚于头,五脏精华之血,六 腑清阳之气上注于脑,以滋养脑髓,活跃神机,腑清阳之气上注于脑,以滋养脑髓,活跃神机,
维持机体的平衡;头痛的病位在头,涉及脾肝肾 维持机体的平衡;头痛的病位在头,涉及脾肝肾
等脏腑,风、火、痰、瘀、虚为致病之主要因素 等脏腑,风、火、痰、瘀、虚为致病之主要因素
,脉络阻闭,神机受累,清窍不利为其病机。
,脉络阻闭,神机受累,清窍不利为其病机。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头痛的部位多在前额、巅顶、一侧额颞, 头痛的部位多在前额、巅顶、一侧额颞,
或左或右或呈全头痛而辗转发作。疼痛的 或左或右或呈全头痛而辗转发作。疼痛的 性质有昏痛、隐痛、胀痛、跳痛、刺痛或 性质有昏痛、隐痛、胀痛、跳痛、刺痛或
头痛如裂。
头痛如裂。
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及足厥阴经循行于头的不同部位 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及足厥阴经循行于头的不同部位
,故针灸临床上可将头痛辨位归经为阳明头痛、少阳
,故针灸临床上可将头痛辨位归经为阳明头痛、少阳 头痛、太阳头痛和厥阴头痛。
头痛、太阳头痛和厥阴头痛。
11 .阳明头痛 即前额痛,包括眉棱骨痛和因眼(如青光.阳明头痛 即前额痛,包括眉棱骨痛和因眼(如青光
眼)、鼻(如鼻窦炎)、上牙病引起的疼痛在内。眼)、鼻(如鼻窦炎)、上牙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22 .少阳头痛 即偏头痛,包括耳病引起的疼痛在内。.少阳头痛 即偏头痛,包括耳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33 .太阳头痛 即后枕痛,包括落枕、颈推病引起的疼痛在.太阳头痛 即后枕痛,包括落枕、颈推病引起的疼痛在 内。内。
44 .厥阴头痛 即巅顶痛,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厥阴头痛 即巅顶痛,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
55 .偏正头痛 即前额及两侧头部的疼痛。.偏正头痛 即前额及两侧头部的疼痛。
66 .全头痛 即整个头部的疼痛,难以分辨出具体的疼.全头痛 即整个头部的疼痛,难以分辨出具体的疼 痛部位。痛部位。
诊 断 诊 断
11 .以头痛为主症,或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或全头部.以头痛为主症,或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或全头部 疼痛,头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等。有 疼痛,头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等。有 突然而作,其痛如破而无休止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突然而作,其痛如破而无休止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时痛时止者;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
,时痛时止者;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 或数周不等。
或数周不等。
22 .因外感、内伤等因素,突然而病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因外感、内伤等因素,突然而病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33 .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电图检查,.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电图检查,
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
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 CTCT 和和 MRIMRI 检查,有助于排检查,有助于排 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
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1 1 、部位辨证: 、部位辨证:
前额前额
痛为阳明头痛, 痛为阳明头痛,
侧侧头痛为少阳头痛,后 头痛为少阳头痛,后
枕痛为太阳头痛,巅顶痛为厥阴头痛。枕痛为太阳头痛,巅顶痛为厥阴头痛。
2 2 、辨外感与内伤。 、辨外感与内伤。
外感头痛 外感头痛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1 .基本洽疗.基本洽疗
治则: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以针为主,虚补实泻。
治则: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以针为主,虚补实泻。
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⑴ ⑴
阳明头痛 阳明头痛
印堂 上星 阳白 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 合谷 内庭印堂 上星 阳白 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 合谷 内庭
⑵ ⑵
少阳头痛 少阳头痛
太阳 丝竹空 角孙 率谷 风池 外关 足临泣太阳 丝竹空 角孙 率谷 风池 外关 足临泣
⑶ ⑶
太阳头痛 太阳头痛
天柱 风池 后溪 申脉 昆仑 风池天柱 风池 后溪 申脉 昆仑 风池
⑷ ⑷ 厥阴头痛 厥阴头痛
百会 通天 太冲 行间 太溪 涌泉百会 通天 太冲 行间 太溪 涌泉
⑸ ⑸ 偏正头痛 偏正头痛
印堂 太阳 头维 阳白 合谷 内庭 外关 足印堂 太阳 头维 阳白 合谷 内庭 外关 足
临泣 临泣
⑹ ⑹ 全头痛 全头痛
百会 印堂 太阳 头维 阳白 合谷 风池 外百会 印堂 太阳 头维 阳白 合谷 风池 外
关 关
方义:头痛乃头部经络气血瘀滞不通或经 方义:头痛乃头部经络气血瘀滞不通或经 络气血亏虚不荣所致,本方以局部取穴为 络气血亏虚不荣所致,本方以局部取穴为
主(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部取穴为 主(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部取穴为
辅(经脉所通,主治所及),配合使用,
辅(经脉所通,主治所及),配合使用,
共奏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之功,使头部经 共奏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之功,使头部经
络之气“通则不痛。”
络之气“通则不痛。”
加减: 加减:
热针泻曲池, 热针泻曲池,
风湿针泻三阴交,宣散风邪、清利头目; 风湿针泻三阴交,宣散风邪、清利头目;
痰浊上扰加丰隆、足三里化痰降浊、通络止 痰浊上扰加丰隆、足三里化痰降浊、通络止 痛; 痛;
气滞血瘀加合谷、太冲、膈俞行气活血、化 气滞血瘀加合谷、太冲、膈俞行气活血、化
瘀止痛;瘀止痛;
气血不足加气海、血海、足三里益气养血、 气血不足加气海、血海、足三里益气养血、
补虚止痛;
补虚止痛;
肝阳上亢治同厥阴头痛;肝阳上亢治同厥阴头痛;
各部头痛均可加阿是穴。各部头痛均可加阿是穴。
操作:操作:
头部腧穴大多应平刺,少数腧穴如太阳、天柱、风池头部腧穴大多应平刺,少数腧穴如太阳、天柱、风池 可直刺,但风池穴应严格注意针刺的方向和深浅,防 可直刺,但风池穴应严格注意针刺的方向和深浅,防
止伤及延髓;
止伤及延髓;
外感风邪、痰浊上扰、气滞血瘀、肝阳上亢针刺用泻外感风邪、痰浊上扰、气滞血瘀、肝阳上亢针刺用泻 法;法;
气滞血瘀、肝阳上亢可在阿是穴点刺出血;气滞血瘀、肝阳上亢可在阿是穴点刺出血;
气血不足针用补法,加灸。气血不足针用补法,加灸。
急性头痛每日治疗急性头痛每日治疗 11 ~~ 22 次,每次留针次,每次留针 3030 分钟至分钟至 11 小时;小时;
慢性头痛每日或隔日慢性头痛每日或隔日 ll 次。 次。
2 2 .其他疗法 .其他疗法
⑴ ⑴ 皮肤针:皮肤针重叩印堂、太阳、阿是穴,每次皮肤针:皮肤针重叩印堂、太阳、阿是穴,每次 55 ~~ 1010 分钟分钟
,直至出血。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或肝阳上亢型。
,直至出血。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或肝阳上亢型。
⑵ ⑵ 三棱针:头痛剧烈时,取印堂、太阳、百会、大椎、攒竹等穴三棱针:头痛剧烈时,取印堂、太阳、百会、大椎、攒竹等穴
,以三棱针刺血,每穴
,以三棱针刺血,每穴 33 ~~ 55 滴。滴。
⑶ ⑶ 电针:取合谷、风池、太阳、阿是穴等,用连续波中强度刺激。电针:取合谷、风池、太阳、阿是穴等,用连续波中强度刺激。
适用于气滞血瘀型或顽固性头痛。
适用于气滞血瘀型或顽固性头痛。
⑷ ⑷ 耳针:取枕、颞、额、皮质下、肝阳、神门。每次选耳针:取枕、颞、额、皮质下、肝阳、神门。每次选 22 ~~ 33 穴穴
,毫针强刺激,留针时间视头痛缓解情况而定;也可用王不留行籽
,毫针强刺激,留针时间视头痛缓解情况而定;也可用王不留行籽 贴压;顽固性头痛还可取耳背静脉刺血。
贴压;顽固性头痛还可取耳背静脉刺血。
⑸ ⑸ 穴位注射:根据中医证型,分别选用柴胡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根据中医证型,分别选用柴胡注射液、当归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川芎注射液、维生素
、丹参注射液、川芎注射液、维生素 B1B1 或维生素或维生素B12B12 注射液,常注射液,常 规取规取22~~ 33 穴,每穴穴,每穴 0.5ml0.5ml 。。
验案举例 验案举例
孙某,男,孙某,男, 1717 岁。前额疼痛岁。前额疼痛 22 个月,旁及两侧太阳穴个月,旁及两侧太阳穴 处。痛时面红筋胀,甚则恶心呕逆,午后为甚,不思饮 处。痛时面红筋胀,甚则恶心呕逆,午后为甚,不思饮
食,小便黄。服西药过敏,服中药
食,小便黄。服西药过敏,服中药 1010 余剂未效。查:余剂未效。查:
血压血压 108/60mmHg108/60mmHg ,舌前有小红点、苔腻微黄,脉弦,舌前有小红点、苔腻微黄,脉弦 滑数。针治取太阳、攒竹、合谷、内庭、曲池诸穴、泻 滑数。针治取太阳、攒竹、合谷、内庭、曲池诸穴、泻 法,针后痛止。后来疼痛相对固定于头部两侧,改针风 法,针后痛止。后来疼痛相对固定于头部两侧,改针风 池、太阳、外关、足临泣、合谷、太冲,泻法,手足四 池、太阳、外关、足临泣、合谷、太冲,泻法,手足四
穴均上下交替捻转行针。共治
穴均上下交替捻转行针。共治 1010 次乃愈。次乃愈。 22 年后随访年后随访
,未再复发。
,未再复发。
文献摘录 文献摘录
11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前顶、后顶、颔厌,主风眩偏头痛。:前顶、后顶、颔厌,主风眩偏头痛。
22 ..《《玉龙歌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 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33 ..《《神灸经纶神灸经纶》》:偏正头痛,脑空、风池、列缺、太渊、:偏正头痛,脑空、风池、列缺、太渊、
合谷、解溪,均灸。
合谷、解溪,均灸。
44 ..《《针灸大全针灸大全》》:偏正头痛及两额角痛,取后溪、头临泣:偏正头痛及两额角痛,取后溪、头临泣
、丝竹空、太阳、列缺、合谷。
、丝竹空、太阳、列缺、合谷。
55 ..《《百症赋百症赋》》: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按语 按语
11 .针灸治疗头痛疗效显著,对某些功能性头痛.针灸治疗头痛疗效显著,对某些功能性头痛
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对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 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对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
,针灸也能改善症状,但应同时注意原发病的治
,针灸也能改善症状,但应同时注意原发病的治 疗,以免贻误病情。
疗,以免贻误病情。
22 .部分患者由于头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故.部分患者由于头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故
易产生消极、悲观、焦虑、恐俱情绪。在针灸治 易产生消极、悲观、焦虑、恐俱情绪。在针灸治
疗的同时,应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疗的同时,应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针刺时的手法应要求病人有强烈的针感,间歇行针针刺时的手法应要求病人有强烈的针感,间歇行针
,留针的时间稍长。
,留针的时间稍长。
可配合使用电针、耳针治疗,给予强刺激,使病人 可配合使用电针、耳针治疗,给予强刺激,使病人 耳廓充血、有剧烈疼痛,甚至全身出汗。
耳廓充血、有剧烈疼痛,甚至全身出汗。
密切观察病人头痛的时间、部位、伴随症状,找出 密切观察病人头痛的时间、部位、伴随症状,找出 发病的规律。由于头痛食很多其它疾病的先驱症状 发病的规律。由于头痛食很多其它疾病的先驱症状 之一,应积极查找病因,必要时应做详尽的检查,
之一,应积极查找病因,必要时应做详尽的检查,
以免延误病情。
以免延误病情。
注意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尤其是伴有头晕注意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尤其是伴有头晕
和血压升高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和血压升高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饮食宜清淡,鼓励患者多饮水,按时进餐并少食饮食宜清淡,鼓励患者多饮水,按时进餐并少食
多餐。 多餐。
在未明确诊断以前,不宜随便服用止痛药,以免 在未明确诊断以前,不宜随便服用止痛药,以免 遮盖症状,延误病情。
遮盖症状,延误病情。
专家治验 专家治验
1 1 、申卓彬(西安)飞针捷刺治头痛 、申卓彬(西安)飞针捷刺治头痛
用 用 28 28 号 号 0.5 0.5 寸 寸 长 长 的 的 短毫 短毫 针 针 , , 消毒备 消毒备 用。 用。
先 将要针腧穴区的皮肤消毒 ,施术者用 右 先将要针腧穴区的 皮肤消毒,施术 者用右
手拇 、食、中三指 持针,眼 睛看准腧穴 , 手拇 、食、中三指 持针,眼睛看 准腧穴,
指 力集 中, 飞 针 敏捷 刺入 。 针刺 后有“ 哒”
指 力集 中, 飞 针 敏捷 刺入 。 针刺 后有“ 哒 ” 的 响声,针 下有酸麻胀感,即 将针提起,
的响声 ,针下有酸麻 胀感,即将针 提起,
捻 转
捻 转 3 3 ~ ~ 5 5 圈 圈,以加 ,以加强 强针 针 感,留针 感,留 针 10 10 ~ ~
20 20 分钟后起针。 分钟后起针。
2 2 、 、 姜辑君 姜辑君 ( ( 北京)急痛远 北京 )急痛远 道 道取 取 ,慢性 ,慢性 局 局 部寻 部寻
视头痛部位进行定位,前头痛为阳明头痛 视头痛部位进行定位,前头痛为阳明头痛
,取合谷、内庭,两侧痛为少阳痛,取外
,取合谷、内庭,两侧痛为少阳痛,取外 关、足临泣。
关、足临泣。
3 3 、 、 刘柄权(广东)选用会穴,沿皮透刺 刘柄权(广东)选用会穴,沿皮透刺
用 用 30 30 号 号 1.5 1.5 ~ ~ 2 2 寸 寸 长 长 毫 毫 针 针 ,由 ,由 颔厌 颔厌 透曲 透曲 鬓,一 针透
鬓,一针透 3 3 穴。率谷由 穴。率谷由前面向背后方 前面向背后方向 向 透刺。留针
透刺。留针 20 20 ~ ~ 30 30 分钟,弱刺激,每隔 分钟,弱刺激,每隔
5 5 分钟行针一次。 分钟行针一次。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