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BAB III METODE PENELITIAN

5.2 Saran

Perlu dilakukan penelitian lebih lanjut terhadap objek kajian pada penelitiankali ini, dikhususkan pada penggunaan kata kerja.Agar mahasiswa khususnya para pembelajar bahasa Mandarin lebih mampu menggunakan kata kerja di dalam kalimat sesuai dengan susunan tata bahasa yang benar dalam bahasa Mandarin.

DAFTAR PUSTAKA

Alwasilah, A. Chaedar. 1992. Beberapa Madhab dan Dikotomi. Bandung : Angkasa.

Arifin, Zaenal dan Junaiyah. 2009. Morfologi: Bentuk, Makna, dan Fungsi.

EdisiKedua. Jakarta:Grasindo.

Arikunto, S. 2010. Prosedur Penelitian Suatu Pendekatan Praktek. Jakarta:

Rineka Cipta

Budi. 2011. “Analisis Bentuk Radikal Aksara Cina Dalam Tabel Tingkatan Huruf Pada Hsk (Hanyu Shuiping Kaoshi)” (skripsi). Medan: Universitas

Sumatera Utara.

Bungin, Burhan. 2001. Metodologi Penelitian Sosial.Surabaya : Universitas Airlangga.

Djajasudarman, Fatimah. 1993. Metode Linguistik : Ancangan Metode Penelitian dan Kajian. Bandung : Eresco.

Keraf, Gorys. 1997. Tata Bahasa Indonesia. Jakarta: Puspa Suara.

Kridalaksana, Harimurti. 2001. Kamus Linguistik.Jakarta: Gramedia.

Kunandar. 2008. Penelitian Tindakan Kelas. Jakarta: PT Raja Grafindo Persada Li, Dejin dan cheng mei zhen. 2008. wai guo ren shi yong han yu yu fa. Bei jing :

Hua yu jiao xue chu ban she.

Muslich, Masnur. 2008. Tata Bentuk Bahasa Indonesia. Jakarta: Bumi Aksara.

Priliandani, Mutia. 2015. Jago Kuasai Bahasa Mandarin. Yogyakarta: Pustaka Baru Press.

Putrayasa, Ida Bagus. 2008. Kajian Morfologi, Bandung: Refika Aditama.

Putrayasa, Ida Bagus. 2010. Kalimat Efektif ( Diksi, Struktur dan Logika ).Bandung : PT Refika Aditama.

Samsuri. 1980. Analisa Bahasa, Jakarta: Erlangga.

Sembiring, Veronika Anggeriani.2011. “Kata Kerja Bantu Neng Dan Hui Dalam Bahasa Mandarin” (skripsi). Medan : Universitas Sumatera Utara.

Suparto. 2003. Tata Bahasa Mandarin itu Mudah. Jakarta : Puspa Swara.

WEBSITE DAN INTERNET

Lembaga Pengujian dan Pengembangan Bahasa Cina: .http://www.chinesetest.cn/gosign.do?lid=0 (Diakses pada tanggal 5 Agustus 2016. Pukul

14.20)

Lampiran I

各位同学,我是汉北大学中文系本科生,想知道你汉的学汉情况。汉按下面 汉汉填出来,汉汉大家。

本科生名字:范秀英 指汉汉:郭余慧

Nama (名字) :

Umur (年汉) :

Suku (民族) :

Jenis kelamin (性) :

Pernah belajar bahasa mandarin atau tidak ?(是否已学汉汉汉?) : Jika pernah belajar, sudah berapa lama ?(若学汉,多汉汉汉?) :

打汉 聊天

………

………

………

游泳 汉汉

………

………

………

参加 着急

………

………

………

关心 害怕

………

………

………

相信 汉

………

………

………

汉 派

………

………

………

有 开

………

………

………

在 上

………

………

………

出 下

………

………

………

向 是

………

………

………

Lampiran II

苏 北大学

中文系本科生毕业论文

汉语水平考试第四级动词类用法能力分析

学生姓名 范秀英 学 号 120710040 指导教师 郭余慧 学 院 人文学院 学 系 中文系

2017 年 8 月

摘要

本文论文题目是汉语水平考试第四级动词类用法能力分析,研究目的 是解释使用汉语水平考试第四级动词类型用法。本文获得的调查问卷就三年 级第一学期。本文已使用汉语语法理论、愿意使用描述法。本文研究结果是

“在”与“是”用法答对了,但一些动词有一些不对。除了解释语法错误,

本文还提出大学生写错法。

关键词:动词;;能力;汉语水平考试

目录

4.5.1 上 ... 14 4.6 表示判断的词 ... 14 4.6.1 是 ... 14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16 5.1 结论 ... 16 5.2 建议 ... 18 参考文献 ... 19 致谢 ... 20

第一章引言

1.1 选题背景

语言是一种用来表达思想,感觉,欲望和行为的工具。语言也可以用 作影响和影响的工具。语言具有基于一个人的需要而使用的某些功能,即作 为自我表达的工具,用于交流的工具,用于组织和适应环境或特定情况中的 社交互动的工具,以及作为工具社会控制。事实上,语言是什么将决定人与 动物之间的差异。

语言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通信手段,也是适应性的。为了建立平滑 的通信,语言被说话者和收听者同样理解是必要的。因此目前这么多人研究 外语,是为了建立清晰的沟通等因素。今天广泛研究的一种语言是汉语。

语法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的组织规则。研究学习语法,首先要确定 研究的对象一一语法单位。汉语的语法单位有:语素、词、短语和句子。汉 语的词按其意义和语法特点可以分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诗词具有比较实在 的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 子成分。

动词是实词的词。 动词是表达动作或行为的所有词语。汉语的动词是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存在、消失、可能、意愿、

趋向和判断等的词。

在汉语水平考试有动词。汉语水平考试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 试,重点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 际的能力。汉语水平考试有几个层次:

1. 通过 HSK(一级)的考生可以理解并使用一些非常简单的汉语词语 和句子,满足具体的交际需求,具备进一步学习汉语的能力。

2. 通过 HSK(二级)的考生可以用汉语就熟悉的日常话题进行简单而 直接的交流,达到初级汉语优等水平。

3. 通过 HSK(三级)的考生可以用汉语完成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 的基本交际任务,在中国旅游时,可应对遇到的大部分交际任务。

4. 通过 HSK(四级)的考生可以用汉语就较广泛领域的话题进行谈论,

比较流利地与汉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

5. 通过 HSK(五级)的考生可以阅读汉语报刊杂志,欣赏汉语影视节 目,用汉语进行较为完整的演讲。

6. 通过 HSK(六级)的考生可以轻松地理解听到或读到的汉语信息,

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用汉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2 研究对象简介

本文就是针对汉语水平考试第三级,通过这个研究本文想解释:

1. 如何使用汉语水平考试第四级动词?

2. 如何大学生使用汉语水平考试第四级动词类型?

1.3 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目的是

1. 解释汉语水平考试动词类型用法

2. 解释大学生使用汉语水平考试第四级动词类型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 前人的研究

邵静敏 (2012) 《HSK 汉语水平考试词典_编写的原则与方法》本文 解释 HSK 词典写法从以前到现在发展。

刘艳平(2012)《现代汉语词典_和_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缀比较兼 论对外汉语教学词缀》本文阐述 文章对 5 现代汉语词典 6 第 5 版和 5 汉语 水平语法等级大纲 6 收录的词缀进行了详细比较,发现二者在词缀数量、类 别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且 5 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 6 还存在词缀收录范围 过宽的问题。为了切实有效地发挥 5 大纲 6 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提高对外汉 语词汇教学质量,文章提出了今后词缀教学的范围和类词缀教学的处理方法。

袁毓林(2013)《基于隶属度的汉语词类的模糊划分》本文根据每 类词的典型成员的语法表现来选定一组分布特征,按照这些分布特征对于相 关词类的重要性、根据经验给其中的每个特征设定权值;再用每类词的非典 型成员的语法表现作校验,做成一套可用以对汉语有关的词进行词类模糊划 分和隶属度计算的量表。希望借此可以使得现代汉语中有关的词不仅能划 归到某一个或几个词类之中(即词有定类),而且能显示出它从属于这一个或 几个词类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即类中有别)。

2.2 成绩与不足

本文觉得以前的人研究比较大,而只三个研究过关于汉语水平考试,

但没针对词类用法,特别动词。本文通过这研究,想解释解释汉语水平考试 动词类型用法并解释大学生使用汉语水平考试第四级动词类型,希望通过这 个研究能够给苏北大学中文系一点贡献。

2.3 实践意义

首先本文收集一些资料关于汉语第四级动词类型,设计调查问卷、接 着收集调查问卷最后本文分析调查结果。

2.4 理论意义

本文已使用汉语语法理论。张静指出,单句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 语法特点进行分类。按照语法形式(句子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主谓句、主谓 宾句、无主句、无谓句等类型。从分析的角度说,句子里有主语、谓语、宾 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从综合的角度说,各种句子成分相互配合,就会 产生多种多样的句子格式。由基本成分构成的句子格式,叫基本句式;由基本 成分再带附加成分构成的句子格式,叫扩展句式。

2.5 文献研究法

对前人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研

第三章概念

3.1 词汇

这个词是具有语音和含理解语法的团结统一的最小的自由形式。这 个词与语素不同,这个词是最小的言语单位有意义的。语素本身的意义是最 小的语言形式,具有稳定的意义,不能分为较小的有意义的部分。这个词基 于意义和语法,中文词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具体单词和抽象词。

一个具体的词是一个独立的词,成为一句话的一部分:

1)名词是指人,事物,时间和地点的词,如:工人,学生,老师等;

2)动词是指运动,变化,欲望,存在,可能性,方向和确定性的一 个词,如:听,喜欢,让等;

3)辅助动词是表达用于描述动词的必要性,可能性或欲望的词,例 如:能,想,应该等;

4)形容词是表达某人或某物的性质或情况的词,例如:好,长,多 等;

5)字数是表示数字和序列的单词,如:一,二,散等;

6)辅助号是表示单身或单位的单词或单位,如:只,双,本等;

7)代词是用于替换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数或副词的单词。

抽象这个词是一个不能独立于句子的一部分的单词,也就是说:

1) 副词是用于描述动词或形容词,表达时间,范围,程度,确定性,

2) 前面的词是在名词,代词前面或复合词前面使用的词,形成介词 组合,以表达时间,地点,方式,条件或目的,如:在,从,向 等等;

3) 连接词是用于连接单词,单词组合或句子段落的单词,如:和,

跟,如果等;

4) 单词粒子是一个单词添加的单词,单词组合或一个除了添加意义 之外的句子,例如:了,了,吗等等;

5) 感叹号是一个表达呼叫或响应声音的词,例如:咳,唉,啊等等;

6) 模仿的声音是一个模仿对象或运动的声音的单词,如:哈哈,嘻 嘻,呼呼等等。

3.2 动词类型

动词作为一个表达行动,存在,经验或其他动态理解的词语。这种类 型的词通常在短语或句子中成为谓词。动词可以通过语义和句法行为及其形 态形式来知道。一般来说,动词具有以下特征:

1) 动词用作谓词或核心句子谓词,例如:(a)清晨,他们在田野 周围奔跑。(b)我们正在打球。(c)炸弹爆炸在库塔。在句子 的例子中玩游戏,跑步和爆炸这个词充当谓语; 玩的玩法是标题 的核心。动词也可以超出谓词。

2) 固有地,动词包含“行为(行动),过程或国家既不具有性格也 不是质量”的含义。

3) 动词有意义的情况不能用前缀来表达“最”的意思。

4) 一般来说,动词不能加入温暖的词指针。

动词是一个通常用作谓词的单词类。大多数动词代表语义元素,行为或过程。

动词是一个通常用作谓词的单词类。大多数动词代表语义元素,行为或过程。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