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評明代女性復仇故事的文化史考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評明代女性復仇故事的文化史考察"

Copied!
6
0
0

Teks penuh

(1)

性別視野中的血親 復仇新解 -評  明代 女性復仇故事的文 化史考察 

侯 亞 偉 (中國 南開大學)

2011年, 由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 生導師侯傑教授主編的臺灣碩士博士 歷史學術文庫第一輯已經在山西教育 出版社出版. 其中, 臺灣青年學者陳曉 昀撰寫的明代女性復仇故事的文化史 考察是近年來明代女性史研究中出現 的一部力作. 該書共分四章, 前兩章集 中討論了中國古代社會關於復仇報惡 的思想觀念, 後兩章剖析了明代女教書 和史志中的女性復仇等問題, 創見頗 多, 值得評介. 全書目錄如下:

緒論…1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一章 復仇報惡的倫理思想…14 第一節 復仇之義 : 復仇的倫理和 法理…16

第二節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儒 家倫理與報應思想的疊合…24

小結…30

第二章 生與死: 明代司法官員的復 仇觀…31

第一節 情若可原 : 員情量罪的判 案原則…33

第二節 正法凜凜 : 刑案中的理直 冤審…43

小結…57

第三章 垂範與規範: 明代女教書的 倫理與復仇…59

第一節 報仇死孝 : 父母之仇的性 別分析…61

第二節 報仇似狹 : 作為女子教材 的復仇文本…69

第三節 宛然逼真 : 作為女子教材 的復仇圖像…86

小結…98

附一: 為父報仇 類傳記全文…100 附二: 為夫報仇 類傳記全文…108 第四章 重述與流傳: 明代史志中的 女性復仇故事…113

第一節 前代女性復仇故事的轉述—

—以謝小娥故事為例…114

第二節 當代女性復仇故事的書寫與 傳衍…120

小結…135 結論…137 徵引書目…143

(2)

開篇之初, 作者即鋪敘了中國傳統 脈絡下的復仇倫理和報惡觀, 並以明 律·父祖被毆為中心, 觀察明代學者如 何解釋這條允許子孫為祖父母、父母 報仇的法律, 為明代復仇文化的討論拉 開序幕.

生活在傳統社會與文化之中的中國 人對於復仇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 儒家 強調復仇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以孝為根 基. 當一個人有父母之仇未報時, 要

“寢苫枕幹, 不仕, 弗與共天下也; 遇諸 市朝, 不反兵而鬥.”1) 以復仇為名的犯 罪傷人, 不僅在道德上可以獲得同情, 甚至能夠得到法律的容忍、保護. 大 明律·父祖被毆就是從儒家倫理思想 的角度來解釋復仇的. 它強調並維護子 孫為祖父母、父母的復仇行為的正當 性. 無論男女, 當原生家庭的祖父母、 父母被殺之後, 子孫都有復仇之義務.

女性出嫁以後, 其復仇的義務和出嫁前 雖然有所不同, 但是仍然有一定的責 任. 值得注意的是, 女婿對其岳父、岳 母之仇亦當負一定責任.

作者認為, 儒家的報應思想對明代 復仇似觀念產生很大影響. 在本書中, 作者主要以袁了凡的功過格和淩蒙 初的二刻拍案驚奇來闡釋這一觀點.

1)禮記 曲禮下 .

在功過格中, 袁了凡認為“教人不忠 不孝大惡等事”、“反背師長”、“惡語 向尊親師長良儒”等破壞儒家倫理的惡 行, 應該遭到報應. 二刻拍案驚奇中 收錄的 焦文姬生仇死報 等故事, 通過 焦氏在冥府中訴冤獲准, 冤魂重回人間 報仇的描寫, 宣揚了儒家的復仇觀.

遺憾的是, 以上二書雖然典型, 代表 性似有不足, 還應該注意資料的豐富 性. 另外, 作者以整整一章的篇幅來論 述傳統社會中的 復仇報惡的倫理思想 , 但主要關注著這種倫理思想受儒家 影響的一面, 對道家(道教)的承負說和 佛教的因果觀影響則語焉不詳. 在 復 仇報惡的倫理思想 的分析中, 更多地 分析了整個社會對復仇觀的認識, 對於 傳統社會有關女性復仇的倫理觀念的 論述較少, 遑論傳統社會女性對女性復 仇觀的認識. 作者似乎認為, 在男權至 上的傳統社會中, 女性復仇的倫理觀念 並無特殊性. 但在一部以性別為切入點 的著作中, 難免令人有性別意識欠缺之 感. 事實上, 由於傳統中國社會是一個 男權至上的社會, 女性的復仇觀不僅應 是整個社會復仇觀的一部分, 甚至和男 性的差別不大, 或者說女性的復仇觀在 一定程度上被男性化. 但世事無絕對, 由於和男性相比, 女性的社會地位、心 理素質、身體特徵都有所不同, 故女性 復仇應有其獨特性.

本書繼而探討了 明代司法官員的復 仇觀 . 作者以明代法律文獻為中心展

(3)

開討論, 將復仇文化的背景聚焦在明 代, 觀察明代的官員如何運用復仇的

“倫理”和“法理”處理實際的刑案. 以婦 女受害的刑案為主, 作者探討了還報思 想如何以 遲來正義 的方式滲入刑案.

官員對於女性的同情認可, 如何使得女 性的 自殺故事 成為 復仇故事 . 作者 認為, 與明代人對復仇報惡的倫理思想 有關, 明代的司法官員對於復仇案件的 判處, 一般是相對寬泛的. 這種相對寬 泛使司法官員在判案時擁有相當大的 權力.

美中不足的是, 作者對 明代司法官 員的復仇觀 的著墨似顯稍多, 而 明代 司法官員的女性復仇觀 本應濃墨重彩, 卻顯單薄. 另外, 文中以大量的篇幅討 論司法官員的復仇觀, 但到了本章第二 節才開始以女性為例進行討論, 令人有 畸經畸重之感.

明代 女教書 中包含著豐富的復仇 故事. 所謂 女教書 , 即明代的女性倫 理書, 包括古今列女傳、女孝紀

、閨範、繪圖古今列女傳、女 鏡、奇女子傳等等. 作者慧眼獨具, 看到了女教書的編纂者基本上預設復 仇是男性的職責, 女性復仇是女性像男 子那樣去行事, 因此評論女性復仇時, 往往以男性為標準來衡量復仇女性, 強

調她們的行為是 丈夫行 . 作者指出, 女教書著重強調儒家傳統下的婦女形 象, 需要同時考慮她們為女、為婦的社 會身份. 這就使得復仇傳記因為牽扯為 婦的身份, 便與為女的孝行傳記有所不 同.

本書還專門討論了宛然逼真的作為 女子教材的 復仇圖像 . 作者以流傳頗 廣的 趙娥復仇 為例, 討論圖像如何重 現女性復仇故事的問題, 匠心獨運. 通 過對比閨範和繪圖列女傳中的 趙 娥復仇 圖像, 作者論證了圖像如何以 平面視覺效果表現女性暴力, 給人耳目 一新之感. 儘管在明代, 統一的倫理思 想要求不同文本對復仇做出大致相同 的解釋, 但由於圖像文本具有豐富的闡 釋性, 不同文本仍有細微差別. 這種差 別反映了圖像作者的復仇觀念、性別 意識、審美情趣等方面的不同. 作者對 復仇圖像 觀察細膩, 角度新穎, 論證 恰切, 令人讚歎.

明代的正史與地方誌中收錄了大量 的女性復仇故事, 雖數量較多而敘事模 式單一, 但仍保存了女性復仇故事的大 致面貌. 出人意料的是, 通過對史志中 女性復仇故事的研究, 作者考察了明代 的地方誌收錄前代女性復仇傳記時, 如 何以符合明代對於 道德女性 的想像, 進行增刪改寫的. 這種想像反映明代主 流意識形態對女性身份、女性形象的 期待與教化. 而後, 作者又以明朝的復 仇女性為主, 觀察明代士人記述女性復

(4)

仇的時代特性, 包括女性復仇之動機、 方式, 在何種脈絡下被理解和被認同 等, 以呈現史傳寫作背後所充斥的倫理 價值及其思想脈絡.

明代女性復仇故事的書寫與傳衍, 根本目的是服務於社會教化. 社會的倫 理思想, 作者的身份遭際都與故事的書 寫存在某種聯繫. 作者注意到, 明人記 述的女性復仇案例有不少 貞節復仇 . 明代是一個受理學影響深重的時代, 十 分強調女性的貞潔, 甚至到了 存天理, 滅人欲 2)的程度. 在此種狀態下, 貞 節復仇 具有獨特的意義. 明代史書中 所記載的女性復仇故事, 除了女性為自 己的貞節復仇外, 也收錄了女性為父、 為夫報仇的故事, 作者認為這是在以較 為迂回的方式表達復仇倫理, 著重強調 女性對於殺害親人者的憤怒和怨恨. 總 體來看, 文本表達她們體現復仇倫理的 方式, 不是她們的復仇行為是否成功, 而是這些女性對於仇人的憤恨之情以 及不肯事仇的決絕. 這實際上也是明代 史志寫作者的某種期待.

另外, 以死報仇 也成了復仇的重 要方式, 這一方面與明代士人對女性的 希望和想像有關, 一方面也反映了明代 女性的地位和處境. 女性的社會地位相 對低下, 且較為柔弱, 故復仇這種事情 對女人來說不易施行. 在這種情況下, 對那些仇深似海而又無力還報的女性 2) 參見朱子語類卷十三.

來說, 既然通過正常的途徑無法完成報 仇的心願, 通過自殺或者自殺後通過鬼 魂來報仇便成為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對明代女教書和史志的解讀, 是作 者著墨較多的地方, 也是全書的重點和 精華所在. 作者細緻分析的態度, 解讀 文本的工夫以及深刻的觀察能力令人 稱道. 當然, 在具體分析的過程中, 倘 若能夠更多地和具體時代相結合, 將會 更加精彩.

在整個研究中, 作者運用了包括政 書、典籍、地方誌、文集、筆記、小 說在內的多種資料, 在史料的蒐集方面 下了不少工夫. 尤其對政書典籍、地方 誌、文集資料的運用, 更是本書的一大 特色.

目前海內外的明代婦女史研究無論 在資料的運用上還是在論題的深化方 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傳統史料以外, 無論是小說、筆記、文集, 還是契約、 家訓的運用都頗為常見. 由於離當下較 近, 這些資料保存較全面, 內容豐富, 價值頗大. 但可惜的是, 不少學者囿於 學科的條塊分割而往往視而不見, 忽視 了老一代學者所提倡的詩文證史的傳 統. 實際上, 上述資料雖然未必能完全 代表歷史的真實, 但一個時代的文學必

(5)

然反映一個時代的生活狀況. 這種反映 是對歷史的抽象、概括、化約, 雖非完 全真實, 然有實際的功用. 無論是三 言兩拍、金瓶梅, 還是草木子、

湧潼小品, 或是朱子家訓, 甚至難 登大雅之堂的北曲南戲都可以當做史 料來讀.

近二十年來, 文化史和社會史一直 是歷史研究的熱點, 明史研究也不例 外.3) 在臺灣, 自從新文化史日漸興起 以來, 已經形成一股強大的潮流. 本書 題名為明代女性復仇故事的文化史考 察, 顯然是立足于文化史的. 而從本 書的寫作風格和興趣來看, 還受到了新 文化史的影響. 比如第三章第三節 宛 然逼真 : 作為女子教材的復仇圖像, 引入視覺文化的分析方法, 通過對閨 範、繪圖列女傳等書中 趙娥復仇 圖像的解讀, 以凸現圖像背後的隱喻, 令人拍案叫絕.

通過考察近二十年來的明代女性史 研究, 可以看到, 節烈女和貞節觀一直 都是熱點、重點. 近些年來關於普通女 子的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的探討也有 所增加, 婦女的情色意識、婦女參政甚 至婦女解放思潮的研究都有不少成果.

3) 林麗月的從性別發現傳統: 明代婦女史 研究的反思 (臺灣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 究 2005年 第13期)和郭海東的近十餘 年來明代婦女史研究綜述 (中北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 第1期). 分別對 近二十年臺灣地區和近十年大陸地區的明 代女性史的研究進行了考察.

而為數不多的明代女性復仇研究, 基本 上是從明代小說研究開始, 帶有較強的 文學史色彩. 如田靜的評析明清小說 中女性的現實復仇4)分析了明清小說 中女性復仇描寫與時代的關係, 認為在 女性處於弱勢地位的傳統社會, 女性的 現實復仇行為展現了女性反禮教行為 的獨特魅力. 王立、馮智華的明清小 說女性以技復仇描寫與社會心理5)認 為以武技為主要復仇手段的女性復仇 故事, 更加具有反文化的意義. 本書獨 闢蹊徑, 大量利用明代的史志資料和女 教書, 對明代女性復仇進行了系統、全 面的研究, 彌補已往不足之同時, 也使 研究得以昇華、深化.

對比一下明代女性史的總體研究狀 況和明代女性復仇的研究即可發現, 本 書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對明 代女性復仇深入全面的分析、洗練的 文筆、新方法的運用, 都給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 對從事女性史研究的學者和學 生應有啟發意義, 值得一睹為快.

주제어: 여성,복수,문화사,사지 關鍵字: 女性,復仇,文化史,史志 Keywords: femininity, revenge, the

cultural history, the historical book (원고접수: 2013년 1월 30일, 심사완료 및

심사결과통보: 4월 13일, 수정원고접수:

4)晉中學院學報2009年 第4期.

5)丹東師專學報2002年 第3期.

(6)

4월22일, 게재확정: 4월 25일)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有關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將天際流」可看出作者送別時的離情依依與不捨 B前兩句是從送行人的角度來寫的句子,後兩句是從遠行人的角度來寫的 C從這首詩的內容可以知道作者送別的地點在廣陵 D這首詩的詩眼是「盡」字,表現了作者送別時的深情至盡

➤ 花時間 觀察是 種需要時間的過程。因此,不要急。確保你留有 夠的時間,看 到頻繁發 的事件、以及特殊事件。 ➤ 當你開始覺得無聊時,別擔 ,你做得對! 再說 次,觀察需要時間。當你開始覺得無聊時,表 有趣的事件正要發 ,維 持警覺! ➤ 管他是什麼,全部吸收 觀察時,搞清楚「為什麼」,並不重要。反 ,當你不理解為什麼時,能有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