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進口成長率衰退 28. 0%,但仍小於整體進口衰退幅度,所以比 重仍持續上揚,表示儘管金融危機導致進口金額下滑,但對中國大
4. 南韓競爭力穩定攀升:在三大進口市場中,南韓競爭力有提高的趨 勢,雖然規模比重不如日本,但其在政府積極推動對外簽訂 FTA 下,
大幅提升價格競爭力,對內則祭出一系列對汽車工業優惠的政策,
使得汽機車零組件出口穩定成長。
對於我國汽機車零組件未來的前景與建議方面,目前各國汽車廠
商為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以零組件產品的性能、品質、價格及供 貨等條件進行全球性的選擇採購,2010年
4
月福特汽車來台採購與招 商,顯示台灣零組件已順利進入福特的全球供應鏈,未來透過舉辦與 參與國際汽車零組件展,可望將台灣的零組件推向國際舞台。另外,台灣汽機車零組件由於市場規模小,造就廠商具有少量多樣、彈性製 造之生產能力,加上長久與日本廠商技術合作,累積配套經驗和中衛 體系制度,零組件製造品質已接近先進國家水準,然在政府積極與中 國大陸簽訂
ECFA
後,不僅受惠於關稅減免,更可藉此加入國際分工 體系。然未來面臨國際大廠來勢洶洶的挑戰,我國零組件廠商必須進 一步提升產品的差異化及創新設計能力以掌握市場需求,政府也應及 時透過政策與貿易保護措施給予廠商支援,才能保持或提升競爭力。ણ҂͛ᚥ
<2010年第
2
季我國汽車產業回顧與展望>,工業技術研究院,2010
年8
月。章沼沂,《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競爭與發展趨勢預測》,碩士論文,交 通大學,2005 年
6
月。ௐˬౢ!!ԧ઼Ϯ̼யݡ˾̶ژ!
ௐ˘༼ ݈֏
由於石化產業位居生產體系的上游,其所涵蓋之項目,是以輕油 裂解生產石化基本原料為主,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 甲苯等,提供中游產業將其產品作進一步加工處理製造出石化原料,
包括了塑膠、人造纖維及橡膠原料等,再提供給下游產業將上中游原 料製造成最終產品,如塑膠及其製品、人造纖維及其製品、紡織品與 橡膠及其製品,因此石化產業影響的產業範圍很廣。一般所稱的石化 產業範圍包含了上述定義的上中游石化產品之生產製造。
由於石化產業發展影響深遠,政府長期以來都相當重視石化業之 發展,在多次重大的國家建設中,例如十大建設、十四項建設,均可 看出政府對石化產業發展之關懷,而石化產品的外銷也為我國帶來可 觀的外匯,使得石化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目前約 有
50
萬人的就業人數。由於我國的石化產業所採的是「逆向垂直整合」的發展模式,其 特色是能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也能與其他產業共同發展達相輔相成之 效。雖然我國已逐漸發展石化產業之上中游用以加強原料供應,但下 游產業不敵中國大陸磁吸效應而快速外移,使得我國依賴外銷的情況 日益嚴重,尤其當前面臨新興國家石化產業崛起,如中東與中國大陸,
因此面臨的競爭也愈來愈激烈。
由於本章所要分析的石化產品,其內容由委託單位定義其範圍涵 蓋
HS
四位碼中的2707、2709、2710、2711、2712
及2713,因此與一
般的石化產品定義有所不同,而主要細項為礦物燃料、礦油及其蒸餾 產品、含瀝青物質與礦蠟,其號列及名稱列於表3-1。也因此無法針
對本章石化產品的生產面進行分析,所以本文僅以上述號列的石化產 品出口貿易進行分析。本章將分為四小節來說明,第一節概述我國石化產業,說明其重 要性;第二節分析我國石化產品出口貿易整體情況,探討其貿易表現 與發展趨勢;第三節以所選取的觀察國家在主要石化進口市場的表現 進行分析,比較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異同;第四節說明我國石化產品在 主要出口市場的競爭力所面臨之問題,並提供如何改善自身條件在競 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建議作為總結。本文所採用之貿易資料皆取至
2010
年第3
季。ܑ
3-1 Ϯ̼யݡࢋஉᄏٽથݡีϫ
HS四位碼
商品名稱2707
高 溫 蒸 餾 煤 焦 油 所 得 之 油 類 及 其 他 產 品 ; 類 似 產 品 其 芳 香 族 成 分 之 重量超過非芳香族成分之重量者2709
石油原油及自瀝青質礦物提出之原油2710
石 油 及 提 自 瀝 青 礦 物 之 油 類 , 但 原 油 除 外 ; 以 石 油 或 瀝 青 質 礦 物 為 基本成分之未製品,其含石油或提自瀝青質礦物2711
石油氫及其他氣態碳氫化合物2712
石 油 膠 ; 石 蠟 、 微 結 晶 石 油 蠟 、 含 油 石 蠟 、 地 石 蠟 、 褐 煤 蠟 、 泥 煤 蠟、其他礦物蠟,及以合成或其他方法所得之類似品2713
石油焦、石油瀝青及其他石油殘渣或得自瀝青質礦物之殘渣ௐ˟༼ Ϯ̼யݡ˾ٽ̶ژ
長期來,我國石化產品出口每年幾乎都呈現成長的態勢,除了在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出口由12.1
億美元跌至8.3
億美元,以 及2009
年金融風暴出現時,由上年的185.2
億美元下滑至112.6
億美 元外,其餘各年成長力道皆十分強勁。(參見表3-2)
在
2000
年以前,我國主要石化基本原料大多供不應求,但得力於 台塑石化公司加入產品競爭,其六輕一、二期輕油裂解廠於1998
年陸 續開始投入生產後,激勵我國基本石化原料自給率大增,也促使2000
年我國石化產品出口呈飛躍式的成長,成長幅度高達63.8%,出口激
增逼近7
億美元,但隨後因網路泡沫化及美國「911」攻擊事件造成全 球景氣衰退,原油價格也連帶受到牽連,迫使石化原料基本價格滑落,導致我國石化產品整體出口金額只微幅上揚
0.36
億美元至17.79
億美 元,成長幅度為2.1%
,相較於前後幾年皆為二位數的漲幅,實為遜色。2002
年台灣正式加入WTO,許多傳統產業受到嚴重的衝擊,原因在
於不敵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廉價生產成本的競爭,紛紛將勞力密集的產 業外移至其他國家,但我國石化出口非但不受影響,反而更加穩健成 長。2005
年起中東地區也以低廉的成本優勢,攻佔中國大陸市場,對 我國、日、韓及東協造成相當大的威脅,而東亞各國在石化產品種類 與等級上又與我國十分相似,因此我國石化產品在東亞市場面臨相當 激烈的競爭。2006 年在整體經濟成長與原油價格屢創新高的支撐下,石化產品出口突破百億美元,成長
21.5%,表現可稱亮眼,儘管比起
2003
年至2005
年期間均有50%以上的成長而言,2006
年以後的成長ܑ
3-2 ԧ઼Ϯ̼யݡ̝гડҾ˾
單位:百萬美元;%
國家別 期間別
全球 新加坡 中國 大陸及
香港
荷蘭 越南 菲律賓 印尼 美國 印度 馬來 西亞
澳大 利亞
其他 地區 金額
1999年 1,064 60 154 0 35 6 7 0 0 2 8 791 2000年 1,743 65 244 0 60 10 6 1 9 12 6 1,329 2001年 1,779 91 350 0 106 55 20 78 1 2 3 1,075 2002年 2,125 191 331 0 164 50 10 83 0 7 16 1,272 2003年 3,323 246 510 17 191 235 6 61 0 3 168 1,886 2004年 5,435 837 985 13 356 768 31 340 13 9 190 1,894 2005年 8,857 1,957 877 56 649 1,031 341 467 293 2 234 2,950 2006年 10,760 2,319 1,307 349 1,244 671 463 500 89 31 281 3,506 2007年 13,711 3,030 1,530 329 2,023 996 453 626 326 125 514 3,759 2008年 18,516 3,553 3,131 642 2,538 984 717 378 594 69 561 5,347 2009年 11,264 1,507 1,232 1,223 1,163 1,158 1,008 502 289 221 193 2,768 2009年 1季 2,397 365 272 283 289 242 100 103 98 1 65 578 2季 2,655 347 367 257 365 310 142 97 141 22 36 570 3季 3,248 387 387 280 300 279 371 185 45 105 46 865 2010年 1季 3,528 343 429 442 333 412 272 62 37 94 178 927 2季 3,697 815 420 185 365 399 342 119 21 119 25 888 3季 3,582 689 388 126 468 301 337 199 20 32 15 1,007 成長率
1999年 27.6 6.4 3.4 300.0 155.6 105.9 57.0 425.0 -68.2 39.0 — 30.7 2000年 63.8 8.9 58.1 — 73.0 58.9 -12.9 154.8 12,386 534.7 -24.0 68.0 2001年 2.1 38.5 43.6 — 76.1 444.6 240.2 7196.3 -94.2 -87.5 -59.3 -19.1 2002年 19.4 111.3 -5.3 — 54.9 -8.1 -49.5 6.0 -29.4 340.4 531.8 18.3 2003年 56.4 28.7 54.2 — 16.5 367.0 -45.5 -26.1 8.3 -55.2 941.2 48.3 2004年 63.6 239.9 93.0 -21.7 86.7 227.3 447.9 455.7 3,223 179.9 13.3 0.4 2005年 63.0 133.8 -11.0 319.2 82.2 34.2 1,004 37.5 2,158 -73.1 23.1 55.8 2006年 21.5 18.5 49.1 526.1 91.5 -34.9 35.6 7.1 -69.7 1,243 19.9 18.8 2007年 27.4 30.6 17.0 -5.7 62.7 48.4 -2.0 25.1 268.5 300.5 83.2 7.2 2008年 35.0 17.3 104.7 94.9 25.5 -1.2 58.2 -39.5 82.1 -45.0 9.1 42.2 2009年 -39.2 -57.6 -60.7 90.5 -54.2 17.7 40.5 32.5 -51.3 221.8 -65.6 -48.2 2009年 1季 -43.5 -59.6 -61.9 266.2 -57.7 -26.6 22.9 27.2 -41.0 -93.2 -44.5 -46.0 2季 -52.9 -57.6 -73.6 — -48.7 19.6 -33.2 -16.1 -55.9 -36.2 -86.1 -62.1 3季 -39.2 -63.4 -55.3 67.9 -62.9 30.2 172.9 125.2 -10.2 1,481 -61.9 -52.9 2010年 1季 47.2 -6.2 57.7 55.9 15.1 70.3 173.2 -39.6 -62.4 7,739 176.0 60.2 2季 39.3 135.0 14.5 -28.0 0.0 28.9 140.3 21.9 -85.4 431.7 -31.7 55.8 3季 10.3 78.3 0.2 -54.9 56.1 7.9 -9.0 7.6 -55.6 -69.1 -67.4 16.4 比重
1999年 100.0 5.6 14.5 0.0 3.3 0.6 0.6 0.0 0.0 0.2 0.8 74.4 2000年 100.0 3.7 14.0 0.0 3.4 0.6 0.3 0.1 0.5 0.7 0.4 76.3 2001年 100.0 5.1 19.7 0.0 5.9 3.1 1.2 4.4 0.0 0.1 0.1 60.4 2002年 100.0 9.0 15.6 0.0 7.7 2.4 0.5 3.9 0.0 0.3 0.8 59.9 2003年 100.0 7.4 15.4 0.5 5.7 7.1 0.2 1.8 0.0 0.1 5.0 56.8 2004年 100.0 15.4 18.1 0.2 6.6 14.1 0.6 6.2 0.2 0.2 3.5 34.8 2005年 100.0 22.1 9.9 0.6 7.3 11.6 3.9 5.3 3.3 0.0 2.6 33.3 2006年 100.0 21.6 12.1 3.2 11.6 6.2 4.3 4.6 0.8 0.3 2.6 32.6 2007年 100.0 22.1 11.2 2.4 14.8 7.3 3.3 4.6 2.4 0.9 3.7 27.4 2008年 100.0 19.2 16.9 3.5 13.7 5.3 3.9 2.0 3.2 0.4 3.0 28.9 2009年 100.0 13.4 10.9 10.9 10.3 10.3 8.9 4.5 2.6 2.0 1.7 24.6 2009年 1季 100.0 15.2 11.3 11.8 12.1 10.1 4.2 4.3 4.1 0.1 2.7 24.1 2季 100.0 13.1 13.8 9.7 13.7 11.7 5.4 3.7 5.3 0.8 1.4 21.5 3季 100.0 11.9 11.9 8.6 9.2 8.6 11.4 5.7 1.4 3.2 1.4 26.6 2010年 1季 100.0 9.7 12.1 12.5 9.4 11.7 7.7 1.8 1.0 2.7 5.0 26.3 2季 100.0 22.0 11.4 5.0 9.9 10.8 9.3 3.2 0.6 3.2 0.7 24.0 3季 100.0 19.2 10.8 3.5 13.1 8.4 9.4 5.5 0.6 0.9 0.4 28.1 資料來源:財政部海關貿易磁帶。
力道已出現減緩,但相較於
1999
年的出口10.6
億美元,2006 年的出 口已成長10
倍,足見我國石化產品發展的潛力。2008
年底美國雷曼銀行倒閉,對全球經濟投下震撼彈,而此次金 融風暴不僅重挫各國的資本市場,也連帶撼動各國的進出口貿易,我 國的石化產品出口也因而受到波及,在2009
年第1
季的跌幅便高達43.5%,隨著全世界景氣持續低迷,原油價格崩跌也是造成石化產品
出口總值下降的幫兇,種種不利的因素導致產品出口大幅衰退,第2
季石化產品出口依舊呈現高度負成長,幅度為52.9%,較前季情況更
加惡化,原本成長倍受期待的石化產品出口在2009
年繼1998
年以來 首度出現下跌,幅度高達40%。經過 2009
年的調養生息,隨著金融 風暴衝擊力道逐漸減退,再加上石化產品消費市場趨於穩定,促使國 內工廠的產能利用率慢慢提升,帶動我國石化產品出口情況好轉之 下,我國石化產品出口總值在2010
年第1
季的成長率在基期效應發酵 下由負轉正,漲幅高達47.2%,顯示我國石化產品出口已逐漸回升至
金融風暴前的水準,但值得注意的是2010
年2
月起,原油價格一路飆 漲,升至近兩年來的新高,然而,隨後又受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影響,引發市場恐慌,投資者將投資標的轉移至黃金,加上美元走強,導致 國際油價迅速下跌,即使市場對原油的需求支撐力道猶在,而墨西哥 灣漏油事件又再一次打擊投資人信心,此事件對原油供給也有一定影 響,間接影響石化產品的價格,我國石化產業也在
2010
年第3
季發生 重大工安事件,內憂外患夾攻下,石化產品出口第3
季出口成長為10.3%。
2009
年因外圍環境不佳導致我國出口至各國的石化產品金額大 多下滑,整體出口金額較2008
年下滑近40%。綜觀我國石化產品出
口市場多以亞洲國家為主,以
2009
年出口金額排序可得我國前十大貿 易夥伴分別為新加坡、中國大陸(含香港)、荷蘭、越南、菲律賓、印 尼、美國、印度、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而我國石化產品出口分布情 況大體而言相當平均,出口金額前五名國家的比重約為10%,彼此差
距不到3
個百分點,而荷蘭是唯一的歐洲國家,且近幾年來占我國出 口比重愈來越高,2009 年已擠身為我國石化產品出口市場的第3
名。以下按出口金額高低排序分述說明如下:
1.າΐ
2009
年新加坡是我國第六大貿易夥伴、第五大出口市場及第六 大進口來源國,在石化產品出口更是我國最主要的市場。在2001
年 時,台灣對新加坡石化產品出口金額仍只有0.9
億美元,但至2005
年已高達19.6
億美元,其間有幾年成長達倍數,同時在2005
年超 過中國大陸(含香港)的金額,成為我國石化產品出口最大出口市 場;在2008
年出口金額升至35.5
億美元,創下我國石化產品出口 至單一國家金額的最大值;2009 年受全球景氣影響,我國石化產品 對其出口的金額遽減至15.1
億美元,與前年相距逾20
億美元;2010
年拜經濟復甦所賜,激勵新加坡經濟情況好轉,我國對其出口的成 長力道也迅速恢復,單第2
季的出口就突破8.1
億美元,前3
季累計 金額為18.5
億美元,可惜仍未恢復至金融風暴前的水準。由於我國與中國大陸於
2010
年中旬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中斷五年的《台星經濟聯席會議》也重新啟動,除了 加強雙邊的實質經貿關係,雙方在經濟的互補性大,若能順利簽署 經濟合作協議,對於東協其餘各國將有拋磚引玉的效果,我國也能 減輕東協加一及東協加三正式啟動後帶來的威脅。另外,我國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