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經過二十幾年來的努力,將該國打造成世界級石化加工 的交易中心,並且也是石油精煉及儲存的中樞,即使隸屬於都市型
ܑ
3-5 ઼̂̚ౙϮ̼யݡ̝ีથݡҾซ˾
單位:百萬美元;%
2707 2709 2710 2711 2712 2713 商品別
期間別
所有商品自 全 球 進 口
石 化 產 品
小 計 高 溫 蒸 餾 煤 焦 油 所 得 之 油 類 及 其 他 產 品 ; 類 似 產 品 其 芳 香 族 成 分 之 重 量 超 過 非 芳 香 族 成 分 之 重量者
石 油 原 油 及 自 瀝 青 質 礦 物 提 出之原油
石 油 及 提 自 瀝 青 礦 物 之 油 類 , 但 原 油 除 外 ; 以 石 油 或 瀝 青 質 礦 物 為 基 本 成 份 之 未 列 名 製 品 , 其 含 石 油 或 提 自 瀝 青 質 礦 物 之 油 以 重 量 計 達70%及 以 上 者 ; 廢油
石 油 氣 及 其 他 氣 態 碳 氫 化 合 物
石 油 膠 ; 石 蠟 、 微 結 晶 石 油 蠟 、 含 油 石 蠟 、 地 石 蠟 、 褐 煤 蠟 、 泥 煤 蠟 、 其 他 礦 物 蠟 , 及 以 合 成 或 其 他 方 法 所 得 之 類 似 品 , 不 論 是否著色
石 油 焦 、 石 油 瀝 青 及 其 他 石 油 殘 渣 或 得 自 瀝 青 質 礦 物 之 殘渣
全球
1999年 165,779 8,809 50 4,641 2,698 1,198 15 206 2000年 225,095 20,415 110 14,832 3,657 1,541 20 256 2001年 243,563 17,293 124 11,672 3,769 1,385 25 317 2002年 295,303 18,810 164 12,761 3,802 1,597 27 460 2003年 413,096 28,697 386 19,824 5,876 1,988 31 592 2004年 560,811 46,894 706 33,913 9,241 2,416 42 575 2005年 660,222 62,420 529 47,861 10,439 2,837 40 714 2006年 791,794 87,033 787 66,398 15,557 3,026 42 1,222 2007年 956,261 101,854 1,428 79,684 16,337 3,086 44 1,275 2008年 1,131,469 164,574 1,048 128,960 29,968 2,891 54 1,652 2009年 1,003,893 111,662 1,246 88,896 16,561 3,349 54 1,557 2007年上半年 434,185 45,414 707 34,935 7,692 1,410 21 648 2008年上半年 567,112 83,356 585 64,716 15,747 1,480 26 803 2009年上半年 424,472 41,168 509 31,190 7,213 1,431 19 806 2010年上半年 649,406 82,886 1,168 66,748 10,918 2,629 39 1,385 台灣
1999年 19,537 61 0 0 42 3 2 13
2000年 25,497 110 6 0 55 21 2 26
2001年 27,344 183 12 0 88 62 4 18
2002年 38,082 225 9 0 106 47 3 61
2003年 49,364 334 15 0 143 61 3 112
2004年 64,760 643 42 0 450 38 3 110
2005年 74,655 629 39 0 369 52 4 165
2006年 87,141 896 44 0 600 49 4 198
2007年 100,986 1,230 83 0 944 48 3 153 2008年 103,325 3,178 60 0 2,989 34 4 91
2009年 85,706 876 56 0 720 14 2 83
2007年上半年 44,268 444 32 0 315 29 1 67
2008年上半年 54,925 1,777 42 0 1,676 15 2 42
2009年上半年 34,778 488 21 0 391 13 0 63
2010年上半年 55,697 494 36 0 397 1 2 58
比重
1999年 11.8 0.7 0.8 0.0 1.6 0.3 11.2 6.2 2000年 11.3 0.5 5.2 0.0 1.5 1.4 11.2 10.2 2001年 11.2 1.1 9.3 0.0 2.3 4.4 16.0 5.8 2002年 12.9 1.2 5.5 0.0 2.8 2.9 10.0 13.2 2003年 11.9 1.2 3.9 0.0 2.4 3.1 8.8 19.0 2004年 11.5 1.4 5.9 0.0 4.9 1.6 7.7 19.2 2005年 11.3 1.0 7.4 0.0 3.5 1.8 9.9 23.1 2006年 11.0 1.0 5.6 0.0 3.9 1.6 9.1 16.2 2007年 10.6 1.2 5.8 0.0 5.8 1.5 6.5 12.0 2008年 9.1 1.9 5.8 0.0 10.0 1.2 6.5 5.5
2009年 8.5 0.8 4.5 0.0 4.3 0.4 3.7 5.3
2007年上半年 10.2 1.0 4.5 0.0 4.1 2.0 6.9 10.4 2008年上半年 9.7 2.1 7.1 0.0 10.6 1.0 7.9 5.2 2009年上半年 8.2 1.2 4.0 0.0 5.4 0.9 2.6 7.8 2010年上半年 8.6 0.6 3.1 0.0 3.6 0.0 4.6 4.2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海關貿易磁帶。
國家其本身並沒有油氣等天然資源,卻能成功地打造一流的石化加 工王國,僅次於紐約及倫敦交易所,雖然產能方面不及中國大陸、
台灣、日本及南韓,但憑仗著交易優勢,一躍而成亞洲最大的石油 衍生品中心,雖然亞洲各國逐漸將觸角延伸至石化產品出口上,皆 紛紛興建煉油廠等設施且致力於石化產業的發展,對其在價格與產 能上造成不小壓力,即便如此新加坡並未以擴充產能作為手段進而 參與這場角力賽,而是將目標放在全面性的石化產品研究開發上,
以石化產品多元化的姿態領先各國的石化產品,想當然爾對原油等 資源需求量與日俱增,從表
3-6
中可以發現其自1999
年以來至2009
年的石化產品進口,十年間由100.8
億美元上升至589.1
億美元其成 長將近5
倍,而且2008
年達到最高峰為875.4
億美元,可知其進口 需求十分殷切,雖然2008
年末期慘遭經濟危機的打擊及2009
年初 的原油價格下跌都是造成其2009
年石化產品進口金額暴跌近300
億 美元的主因,但在石化產品需求反彈迅速的助益下,2010 年上半年 其石化產品進口已回升至400.9
億美元較2009
年上半年252.6
億美 元而言,成長幅度達58.7%。
在觀察國家中,其自我國、日本及印度所進口的石化產品成長 力道十分猛烈,進口表現由千萬美元擴大至
10
億美元規模,但是此 三國中,自印度進口的成長速度為最快,台灣次之。至於供應大量 原油的沙烏地阿拉伯自然是全世界致力於工業發展國家的主要進口 國,新加坡自然也不例外。另外,在亞洲觀察國家中,金額分佈頗 為平均,也代表彼此競爭程度相當高,台灣在2008
年已超過中國大 陸、日本、印尼及泰國,馬來西亞僅低於沙烏地阿拉伯而居次;2009
年自多數國家進口的石化產品金額全面下跌,唯有中國大陸例外,由
2008
年的16.0
億美元上升至27.2
億美元;而台灣金額卻大幅下ܑ
3-6 າΐϮ̼யݡ̝ซ˾ֽ
單位:百萬美元;%
國家別 期間別
全球 台灣 中國
大陸 日本 南韓 印尼 印度 馬來 西亞
沙烏 地阿 拉伯
泰國 其他 地區 金額
1999年 10,080 58 253 71 353 0 14 397 3,110 430 5,394 2000年 16,206 104 574 66 317 0 105 774 4,091 627 9,547 2001年 14,580 177 463 26 344 0 90 933 3,876 575 8,096 2002年 15,208 100 486 30 378 0 146 989 3,510 532 9,037 2003年 18,308 171 674 37 364 963 433 1,037 3,547 680 10,402 2004年 25,830 679 775 55 456 1,291 1,195 1,671 5,048 998 13,662 2005年 35,495 1,059 1,336 76 579 1,454 1,082 2,462 8,329 1,498 17,621 2006年 44,862 1,469 1,340 167 965 2,707 2,662 3,910 8,651 2,113 20,878 2007年 52,704 2,501 2,271 770 1,413 2,305 2,925 5,358 8,114 2,043 25,005 2008年 87,544 3,510 1,600 3,339 4,163 3,356 5,068 8,585 13,695 3,401 40,826 2009年 58,911 1,865 2,715 2,385 2,566 2,173 2,521 6,510 7,221 2,095 28,862 2007年上半年 23,745 954 1,535 220 406 1,102 1,256 2,500 3,637 1,001 11,134 2008年上半年 45,404 1,635 706 1,722 2,205 1,713 2,853 4,774 7,618 1,667 20,511 2009年上半年 25,263 881 919 952 819 750 1,174 2,771 3,493 792 12,712 2010年上半年 40,086 1,748 2,517 1,499 2,111 1,040 3,079 4,208 4,101 1,260 18,524 成長率
2000年 60.8 79.3 126.7 -6.9 -10.2 — 677.2 94.8 31.5 45.9 77.0 2001年 -10.0 69.9 -19.3 -61.0 8.6 — -14.3 20.5 -5.2 -8.4 -15.2 2002年 4.3 -43.4 4.9 16.3 9.7 — 61.9 6.1 -9.4 -7.4 11.6 2003年 20.4 71.0 38.8 23.4 -3.6 — 197.3 4.8 1.0 27.8 15.1 2004年 41.1 297.0 15.0 48.8 25.4 34.0 175.9 61.2 42.3 46.7 31.3 2005年 37.4 55.9 72.4 36.8 27.0 12.7 -9.5 47.4 65.0 50.0 29.0 2006年 26.4 38.7 0.3 121.2 66.6 86.2 146.1 58.8 3.9 41.1 18.5 2007年 17.5 70.3 69.5 360.3 46.4 -14.9 9.9 37.0 -6.2 -3.3 19.8 2008年 66.1 40.3 -29.5 333.8 194.6 45.6 73.3 60.2 68.8 66.5 63.3 2009年 -32.7 -46.9 69.7 -28.6 -38.4 -35.3 -50.3 -24.2 -47.3 -38.4 -29.3 2008年上半年 91.2 71.5 -54.0 683.8 443.2 55.4 127.1 90.9 109.5 66.5 84.2 2009年上半年 -44.4 -46.1 30.2 -44.7 -62.9 -56.3 -58.9 -41.9 -54.1 -52.5 -38.0 2010年上半年 58.7 98.4 174.0 57.4 157.8 38.7 162.3 51.9 17.4 59.0 45.7 比重
1999年 100.0 0.6 2.5 0.7 3.5 0.0 0.1 3.9 30.9 4.3 53.5 2000年 100.0 0.6 3.5 0.4 2.0 0.0 0.6 4.8 25.2 3.9 58.9 2001年 100.0 1.2 3.2 0.2 2.4 0.0 0.6 6.4 26.6 3.9 55.5 2002年 100.0 0.7 3.2 0.2 2.5 0.0 1.0 6.5 23.1 3.5 59.4 2003年 100.0 0.9 3.7 0.2 2.0 5.3 2.4 5.7 19.4 3.7 56.8 2004年 100.0 2.6 3.0 0.2 1.8 5.0 4.6 6.5 19.5 3.9 52.9 2005年 100.0 3.0 3.8 0.2 1.6 4.1 3.0 6.9 23.5 4.2 49.6 2006年 100.0 3.3 3.0 0.4 2.2 6.0 5.9 8.7 19.3 4.7 46.5 2007年 100.0 4.7 4.3 1.5 2.7 4.4 5.5 10.2 15.4 3.9 47.4 2008年 100.0 4.0 1.8 3.8 4.8 3.8 5.8 9.8 15.6 3.9 46.6 2009年 100.0 3.2 4.6 4.0 4.4 3.7 4.3 11.1 12.3 3.6 49.0 2007年上半年 100.0 4.0 6.5 0.9 1.7 4.6 5.3 10.5 15.3 4.2 46.9 2008年上半年 100.0 3.6 1.6 3.8 4.9 3.8 6.3 10.5 16.8 3.7 45.2 2009年上半年 100.0 3.5 3.6 3.8 3.2 3.0 4.6 11.0 13.8 3.1 50.3 2010年上半年 100.0 4.4 6.3 3.7 5.3 2.6 7.7 10.5 10.2 3.1 46.2 資料來源:新加坡海關貿易磁帶。
降至觀察國中最低。若以金額下跌數量而論,自印度及馬來西亞的 進口,均較前年少了
20
億美元以上,而我國方面雖不到20
億美元,卻也是金額下降前三名的國家。
2.дᓁវϮ̼யݡͧࢦ̈́јܜத͞ࢬ
新加坡石化產品進口成長相當穩定,除了
2001
年網路泡沫化及2009
年金融風暴所引起的衰退以外,其餘數年進口的成長有目共 睹,自台灣的進口成長率也十分驚人,撇開2002
年與2009
年兩次 衰退以外,最小的漲幅也有38.7%,而且 2004
年有成長率高達297.0%的輝煌紀錄,能夠相比擬的當屬自日本的進口成長,其 2006
年至
2008
年間連三年均以倍數成長,而自馬來西亞的進口是觀察國 家中於2000
年至2008
年間皆呈現成長態勢的國家,其成長表現最 為穩定,而自印度的進口表現看來,其與新加坡貿易漲跌波動較大。2009
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對新加坡自亞洲石化產品進口國表現,以 印度與台灣萎縮最為嚴重,跌幅分別達50.3%及 46.9%。以各國占
其石化進口比重而言,除沙烏地阿拉伯以外皆相距不大,馬來西亞 所占份額最高達11.1%,其餘各國相差不到 2
個百分點,但2009
年 以我國所占比重為最低,在所占比重發展趨勢而論,唯有馬來西亞 的比重呈不斷上升的現象,其所占比重由1999
年的3.9%扶搖直上
至
2009
年的11.1%
,而原油供應大國沙烏地阿拉伯所占比重趨勢則相反,顯示沙烏地阿拉伯對其石化產品供應的影響力有下滑的跡 象,其餘各國所占比重變化皆不明顯。然而,隨著景氣復甦,各國 對其進口在成長率方面均顯著上升,而其自我國的進口比重在
2010
年上半年也回升至4.4%,可見我國仍維持一定的競爭力。
3.дϮ̼யݡซ˾ี͞ࢬ
新加坡所進口的石化產品細項在金額集中上非常鮮明,絕大多
數以
HS2707
及HS2710
為大宗,這是由於其為全球最大的單一煉油區,加上每日煉油能力超過
120
萬桶/天,因此對於原油的需求相當 龐大,在原油進口量與石化產品出口量都很大的情況下,聚集大量 的石油公司與交易商下所造成的結果,便讓其成為亞洲的交易中 心。因為新加坡石化的中游產品投資主要由歐美廠商所主導,所以 多偏向特用化學品的原料,而我國無法輸出HS2709
的情況下,僅就
HS2710
討論之,可以發現台灣對其出口的HS2710
等非原油的提煉油類其成長非常快速,由
1999
年的0.6
億美元直線上升至2008
年的35.1
億美元,成長約60
倍,而在比重方面,也從1999
年的1.2%
揚升至
2009
年的4.8%,其中一度達到 8.3%的頂峰,雖然遭金融風
暴衝擊而下降,2010年上半年自台灣的石化進口金額
17.5
億美元已 較2009
年的低谷上漲約莫一倍有餘。(參見表3-7)
ˬă઼࡚ξಞ
1.дፋវϮ̼யݡซ˾ܛᗝ͞ࢬ
由於美國與墨西哥及加拿大早期曾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而 墨西哥當地又富含石油與天然氣等自然資源,與加拿大在地理位置 上皆鄰近於美國,因此是其進口石化產品的主要貿易夥伴。若是將 加拿大與墨西哥排除,比較其自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及南韓等國 的石化進口,不難發現南韓是觀察國家中進口金額最高的國家,以 我國金額最低,然而其自我國的進口也是此四國中成長最為迅速的 國家,由
2000
年的0.02
億美元升至2009
年的4.3
億美元,即使金ܑ
3-7 າΐϮ̼யݡ̝ีથݡҾซ˾
單位:百萬美元;%
2707 2709 2710 2711 2712 2713 商品別
期間別
所有商品自 全 球 進 口
石 化 產 品
小 計 高 溫 蒸 餾 煤 焦 油 所 得 之 油 類 及 其 他 產 品 ; 類 似 產 品 其 芳 香 族 成 分 之 重 量 超 過 非 芳 香 族 成 分 之 重量者
石 油 原 油 及 自 瀝 青 質 礦 物 提 出之原油
石 油 及 提 自 瀝 青 礦 物 之 油 類 , 但 原 油 除 外 ; 以 石 油 或 瀝 青 質 礦 物 為 基 本 成 份 之 未 列 名 製 品 , 其 含 石 油 或 提 自 瀝 青 質 礦 物 之 油 以 重 量 計 達70%及 以 上 者 ; 廢油
石 油 氣 及 其 他 氣 態 碳 氫 化 合 物
石 油 膠 ; 石 蠟 、 微 結 晶 石 油 蠟 、 含 油 石 蠟 、 地 石 蠟 、 褐 煤 蠟 、 泥 煤 蠟 、 其 他 礦 物 蠟 , 及 以 合 成 或 其 他 方 法 所 得 之 類 似 品 , 不 論 是否著色
石 油 焦 、 石 油 瀝 青 及 其 他 石 油 殘 渣 或 得 自 瀝 青 質 礦 物 之 殘渣
全球
1999年 111,080 10,080 25 5,331 4,714 2 5 3 2000年 134,475 16,206 17 8,730 7,450 1 4 3 2001年 115,943 14,580 7 7,595 6,969 2 4 3 2002年 116,422 15,208 10 7,386 7,795 10 4 3 2003年 136,401 18,308 14 8,328 9,945 13 5 3 2004年 173,719 25,830 71 12,509 13,233 6 6 4 2005年 200,075 35,495 144 18,507 16,828 4 7 5 2006年 238,900 44,862 151 20,479 24,217 5 7 4 2007年 263,247 52,704 208 22,532 29,934 15 9 6 2008年 319,748 87,544 125 36,352 51,024 17 8 17 2009年 245,852 58,911 74 20,074 38,737 6 9 13 2007年上半年 123,119 23,745 129 9,945 13,662 3 4 3 2008年上半年 164,837 45,404 84 18,381 26,918 10 4 7 2009年上半年 110,276 25,263 32 9,302 15,914 3 4 8 2010年上半年 148,362 40,086 58 11,656 28,358 4 5 4 台灣
1999年 4,452 58 0 0 58 0 0 0
2000年 5,958 104 0 0 104 0 0 0
2001年 4,930 177 0 0 177 0 0 0
2002年 5,329 100 0 0 100 0 0 0
2003年 6,477 171 0 0 171 0 0 0
2004年 9,376 679 0 0 679 0 0 0
2005年 11,837 1,059 1 0 1,057 0 0 0
2006年 15,253 1,469 1 0 1,467 0 0 0
2007年 15,496 2,501 14 0 2,486 0 0 0
2008年 16,465 3,510 2 0 3,508 0 0 0
2009年 12,844 1,865 0 0 1,864 0 0 0
2007年上半年 7,050 954 10 0 943 0 0 0
2008年上半年 8,429 1,635 1 0 1,634 0 0 0
2009年上半年 5,509 881 0 0 881 0 0 0
2010年上半年 8,858 1,748 0 0 1,747 0 0 0
比重
1999年 4.0 0.6 0.0 0.0 1.2 0.0 1.3 0.0
2000年 4.4 0.6 1.2 0.0 1.4 1.0 4.1 0.0
2001年 4.3 1.2 0.0 0.0 2.5 0.0 1.1 0.0
2002年 4.6 0.7 0.0 0.0 1.3 0.0 2.1 0.0
2003年 4.7 0.9 0.2 0.0 1.7 0.0 1.1 0.0
2004年 5.4 2.6 0.0 0.0 5.1 0.0 2.4 0.0
2005年 5.9 3.0 0.7 0.0 6.3 0.2 5.4 0.0
2006年 6.4 3.3 0.9 0.0 6.1 0.0 3.0 0.0
2007年 5.9 4.7 6.9 0.0 8.3 0.0 3.4 0.0
2008年 5.1 4.0 1.8 0.0 6.9 0.0 1.2 0.0
2009年 5.2 3.2 0.6 0.0 4.8 1.0 3.4 0.0
2007年上半年 5.7 4.0 7.7 0.0 6.9 0.0 4.0 0.0 2008年上半年 5.1 3.6 1.1 0.0 6.1 0.0 1.5 0.0 2009年上半年 5.0 3.5 0.8 0.0 5.5 0.0 2.6 0.0 2010年上半年 6.0 4.4 0.6 0.0 6.2 2.6 6.2 0.0 資料來源:新加坡海關貿易磁帶。
額並不高,但進步空間令人期待;而特別的是自中國大陸、日本與 南韓等國進口在
2009
年金額嚴重下跌,尤以中國大陸跌落5.4
億美 元最高,但自我國進口由於基期較低的因素,在2009
年反而上升1.5
億美元,表現較其餘各國突出,綜觀自此四國石化產品進口皆在2006
或2007
年期間達到最高峰,但由於美國本身經濟情勢不佳,故在石化產品進口方面波動變化也較大,2010 年上半年,唯獨自我 國的進口呈現衰退,其餘觀察國恢復情況良好,但皆無法達到
2007
年上半年的水準。(參見表3-8)
2.ᓁវϮ̼யݡͧࢦ̈́јܜத͞ࢬ
由於
2000
年前後美國自我國進口石化產品金額較低,因此金額 的小波動,便會產生較高的變動幅度,隨著金額的提高,波動幅度 也逐漸緩和。也由於金額不高,因此所占美國石化產品的進口比重僅有
0.2%以內,但幾乎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及香港都是如此,
因此彼此競爭程度不高。反觀墨西哥與加拿大才是主要進口來源,
在成長率方面均較我國及其他三個觀察國家來的穩定,2009 年所占 比重分別為
9.4%及 23.4%,而且前後幾年變化均不顯著。
3.дϮ̼யݡซ˾ี͞ࢬ
美國是全世界石化產品進口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因此各類細項 的進口量皆較中國大陸及新加坡龐大,大約是中國大陸的進口總額 的
2.4
倍及新加坡的4.5
倍,其中又以石油原油等(HS2709)為石 化進口最大宗,其餘排名為HS2710、HS2711、HS2707、HS2712
及
HS2713。近幾年來的石化進口成長速度不若其他兩國強勁,而且
是次貸危機的發源地,其經濟所受創傷又較為嚴重,導致衰退幅度
ܑ
3-8 ઼࡚Ϯ̼யݡ̝ซ˾ֽ
單位:百萬美元;%
國家別 期間別
全球 台灣 中國大陸 日本 南韓 香港 墨西哥 加拿大 其他地區 金額
1999年 73,119 13 178 156 280 5 7,209 15,644 49,634 2000年 129,993 2 612 221 618 0 12,757 28,482 87,301 2001年 118,119 101 317 204 701 1 10,138 30,391 76,266 2002年 113,575 62 318 110 448 0 12,220 26,876 73,541 2003年 150,736 103 349 122 406 0 15,477 37,490 96,789 2004年 202,906 353 369 204 805 4 19,782 48,078 133,311 2005年 284,613 508 618 388 1,823 3 25,715 65,798 189,761 2006年 327,520 429 765 908 2,750 3 33,497 69,688 219,481 2007年 359,405 723 427 1,219 3,991 0 34,024 79,357 239,665 2008年 484,171 279 825 521 2,147 0 41,939 111,585 326,876 2009年 267,782 427 288 282 1,645 0 25,272 62,602 177,267 2007年上半年 162,008 341 297 521 2,065 0 14,916 37,054 106,813 2008年上半年 249,602 181 470 405 1,153 0 20,772 57,553 169,067 2009年上半年 115,337 187 119 124 530 0 11,155 26,842 76,379 2010年上半年 174,343 176 242 147 1,035 5 15,935 41,116 115,686 成長率
1999年 31.0 26,640.0 -34.4 117.5 54.8 -9.8 36.2 16.7 35.7 2000年 77.8 -85.2 243.7 41.2 120.9 -99.1 77.0 82.1 75.9 2001年 -9.1 4,976.8 -48.2 -7.5 13.5 1,000.0 -20.5 6.7 -12.6 2002年 -3.8 -38.4 0.3 -46.0 -36.1 -60.0 20.5 -11.6 -3.6 2003年 32.7 65.6 9.8 10.2 -9.4 -50.0 26.7 39.5 31.6 2004年 34.6 244.0 5.5 67.6 98.3 3,945.5 27.8 28.2 37.7 2005年 40.3 43.9 67.5 90.4 126.6 -40.0 30.0 36.9 42.3 2006年 15.1 -15.4 23.8 133.8 50.8 -3.4 30.3 5.9 15.7 2007年 9.7 68.4 -44.2 34.3 45.2 -86.4 1.6 13.9 9.2 2008年 34.7 -61.4 93.1 -57.2 -46.2 -77.1 23.3 40.6 36.4 2009年 -44.7 52.8 -65.1 -46.0 -23.4 25.0 -39.7 -43.9 -45.8 2008年上半年 54.1 -46.9 58.5 -22.2 -44.2 -95.2 39.3 55.3 58.3 2009年上半年 -53.8 3.1 -74.6 -69.3 -54.0 600.0 -46.3 -53.4 -54.8 2010年上半年 51.2 -5.5 103.0 18.1 95.1 6,842.9 42.9 53.2 51.5 比重
1999年 100.0 0.0 0.2 0.2 0.4 0.0 9.9 21.4 67.9 2000年 100.0 0.0 0.5 0.2 0.5 0.0 9.8 21.9 67.2 2001年 100.0 0.1 0.3 0.2 0.6 0.0 8.6 25.7 64.6 2002年 100.0 0.1 0.3 0.1 0.4 0.0 10.8 23.7 64.8 2003年 100.0 0.1 0.2 0.1 0.3 0.0 10.3 24.9 64.2 2004年 100.0 0.2 0.2 0.1 0.4 0.0 9.7 23.7 65.7 2005年 100.0 0.2 0.2 0.1 0.6 0.0 9.0 23.1 66.7 2006年 100.0 0.1 0.2 0.3 0.8 0.0 10.2 21.3 67.0 2007年 100.0 0.2 0.1 0.3 1.1 0.0 9.5 22.1 66.7 2008年 100.0 0.1 0.2 0.1 0.4 0.0 8.7 23.0 67.5 2009年 100.0 0.2 0.1 0.1 0.6 0.0 9.4 23.4 66.2 2007年上半年 100.0 0.2 0.2 0.3 1.3 0.0 9.2 22.9 65.9 2008年上半年 100.0 0.1 0.2 0.2 0.5 0.0 8.3 23.1 67.7 2009年上半年 100.0 0.2 0.1 0.1 0.5 0.0 9.7 23.3 66.2 2010年上半年 100.0 0.1 0.1 0.1 0.6 0.0 9.1 23.6 66.4 資料來源:美國海關貿易磁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