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彼拉提斯運動與體能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

第五節 彼拉提斯運動與體能之相關研究

體能的定義,依據美國健康、體育、休閒、舞蹈協會 (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AAHPERD) 與美國總統體適能 和運動委員會 (The President's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認為體能是身體處在

19

安寧幸福的狀態,且具有下列三種特質:1.有活力從事日常的活動;2.少有運動 不足有關之危險因素;3.擁有參加各種身體活動之基礎體能 (方進隆,1995)。

體能常見操作性定義,包括四種健康相關 (health-related) 體能,即心肺耐 力 (cardiopulmonary endurance)、身體組成 (body composition)、肌肉強度與耐力 (muscular strength and endurance) 與 柔 軟 度 (flexibility); 六 種 技 能 相 關 (skill-related) 體能,即敏捷度 (agility)、平衡 (coordination)、肌肉 (power)、反 應時間 (reaction time) 及速度 (speed);以及六種針對老人所設計的體能,包括 上/下肢肌肉強度(lower and upper body muscular strength)、有氧耐力 (aerobic endurance)、上/下肢柔軟度 (lower and upper body flexibility)、敏捷/動態平衡 (agility/dynamic balance) (Rikli & Jones, 2001)。本研究針對中年婦女所探討體能 指標為心肺耐力、柔軟度、肌耐力、肌力、敏捷性、平衡,逐項敘述如下。

(一) 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包括心輸出量、肺活量與最大攝氧量,心肺耐力會隨著年齡的 增加而降低 (Leach, 2000)。McArdle、Katch 與 Katch (1991) 的研究指出心 肺耐力於25 歲時達最高峰後,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呈現每年平均 約下降1%的現象。維持足夠的心肺耐力,主要直接影響在個人的功能能力,

間接影響降低危險有關因素,如醫療狀況、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血壓與癌 症 (Wilmore & Costill, 1999 )。規律的運動可以有效促進心肺耐力,老年人 接受運動訓練後最大攝氧量可以增加約20%,且體能越差的人進步越明顯 (陳俊忠,1999)。Askikainen et al. (2002) 針對116位48~63歲停經後婦女,研 究24 週不同強度及熱量消耗跑步機耐力運動訓練,結果顯示,無論強度及 熱量消耗不同皆可以改善最大攝氧量。最大攝氧量高的人,展現較高的生命 力,使人遠離疲勞的困擾,日常工作時即使需進行體能付出的工作,也能快 速恢復 (林正常,2000)。

(二) 柔軟度

20

柔軟度是指關節的活動範圍。柔軟性最佳的年齡約在30歲左右,而隨著 年齡增加柔軟性將減退。關節軟骨結構、肌肉、椎間韌帶會因為隨著老化而 來的變性疾病而出現變化,使身體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若於年輕時保持 經常的肌力、柔軟度與耐力的訓練,將可在老年期時保持高水準的活動力

(Leach, 2000)。以功能性的角度來說,下肢柔軟度最主要是需要去完成彎腰、

前彎、走路、爬樓梯,維持下肢柔軟度最主要的部位是在髖關節與臀肌,如 果柔軟度好,不僅活動方便,還可以預防下背痛。

(三) 肌耐力

肌耐力則是指肌肉在外在阻力下反覆收縮或維持固定用力狀況下的持 久能力,也就是引用適當肌肉力量維持一段時間的能力 (卓俊伶、王麗瓊,

1995)。增強腹部與軀幹的肌耐力可以避免或減輕下背痛,研究指出不論是機

械性或非機械性下背痛患者經過肌力與肌耐力的訓練,對於下背痛的改善都 會有所助益 (蕭永薰、季瑋珠、趙坤郁,1995)。

(四) 肌力

肌力表示肌肉一次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研究發現肌肉力量在年齡20至 30歲時,達到一聲中的最高峰,30歲以後便逐漸減弱,而65歲時的平均肌力 約20至30歲的80% (Hettinger, 1961)。對老年人來說,肌肉力量的大小是決 定他們功能性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上肢肌力是為攜帶物品、 提袋子、抱 孫子、抱寵物及其他的一般工作下肢肌力是為了完成下列活動如爬樓梯、走 路、離開椅子或浴缸 (Rikli & Jones, 2001)。老化期間肌力的訓練是很重要 的,肌力的增加在於運動單位的参與數目增多,而非肌肉的肥大,經常運動 可以刺激及增加運動單位的參與,延緩肌力的衰退 (Vendervoort, 1992)。

(五) 敏捷性

敏捷性指透過各項健康體能訓練,強調反覆訓練的型態,必須在短時間 內盡全力完成運動的能力,或在短時間內身體迅速靈活變換方向的能力。敏

21

捷性包含速度與平衡,此能力對快速活動很重要,如:走路時躲開某些物體、

在短暫時間內進出公車等。

(六) 平衡

平衡是指對身體姿態的認知與調節,是有效達成肢體活動而不致跌倒的 重要功能。依類型分為靜態平衡與動態平衡,靜態平衡 (static balance) 即為 在靜止時,保持直立不跌倒的能力。動態平衡 (dynamic balance) 就是動作 時,保持不跌倒的能力,或是由不平衡狀態恢復到平衡的能力 (楊家榮,

2001)。老年人的平衡度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差,由於老化現象使得老年人的

下肢肌肉萎縮、視力衰退及神經傳導功能的明顯下降,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 老年人的平衡能力,甚至導致跌倒發生意外 (Matheson, Darlington, & Smith, 1999)。

Era、Schroll、Hagerup 與 Jurgensen (1997) 研究顯示,老人的體能自五十 歲起至八十歲止,男性每年下降1.43%,女性下降1.64%。老化會使得肌力衰退,

身體動作所需要的四肢力量、精細動作、平衡感和協調性也跟著喪失,以致使老 人跌倒 (潘慧芬,2002;詹莉君,2004)。 William (1999) 亦指出隨著老化現象 與缺乏運動,肌力逐漸下降,造成活動能力降低,如步行的障礙,因而使老人發 生事故傷害的可能性增高。

很多研究結果皆顯示,良好的身體姿勢平衡控制能力之老年人則顯示出較佳 的獨居生活品質,與積極從事各項肢體活動的能力,以及顯著較低的跌倒風險與 致死機率 (林威秀、黎俊彥,2004;游斯徨、卓俊伶、吳姿瑩、林靜兒,2007)。

Tinetti 與 Williams (1986) 追蹤79位老人3個月內跌倒情形,將跌倒2次以上的老 人歸類為有跌倒組,沒有跌倒或跌倒1次的老人歸類為無跌倒組,探討老人身體 功能缺失時,是否會增加跌倒的機率。研究結果顯示,跌倒組的老人均有軀幹及 背部柔軟度差、下肢肌力減少的特徵。此研究結果表示,老人跌倒不只和他的肌 力有關,身體柔軟度亦是另外一個重點。而中老年人常發生的下背部疼痛的原因 中有80%與缺乏肌力及柔軟性不好有關,所以要促進老人健康體能,重點在於能

22

夠獨立的生活,因此應強調心肺功能的維持,提升身體柔軟度,強化背腰力量 (劉 影梅等人,1998)。

Netz 與 Argov (1997) 的研究指出,神經肌肉功能、肌力、柔軟度與自我陳

述之日常活動有顯著相關;Uchida et al. (1996) 的研究亦指出,老人的活動量與 體能有關,包括屈膝起立、握力及體前彎,其中下肢肌力、髖關節柔軟度與自我 照顧的使用工具能力最具相關。而敏捷/動態平衡的能力是與日常生活中的步態 速度有相關,也能作為跌倒再復發的預測指標之一 (Podsiadlo & Richardson, 1991)。

一般而言,健康體能或身體功能在二、三十歲之顛峰期後便會逐漸衰退或改 變,健康體能的衰退,可能影響老人的獨立能力與生活品質,所幸健康體能的衰 退可藉著規律的運動延緩將近一半 (Bruce, 1984)。許多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改善與 促進老人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規律運動可以預防疾病發生與降低失能的機會 (Elder, 2002;Young & Dinan, 1994)。林麗鳳 (1994) 的研究指出中老年人在健康 體能活動的介入後體脂肪百分比有顯著的降低,腹肌耐力與心肺功能均有增進。

胡巧欣 (2003) 針對25位中年婦女做研究,執行8週的有氧運動研究結果發現,

其心肺、腹肌力、腹肌耐力及柔軟度等體適能,達顯著進步。研究也指出隨著年 齡的增加,人們健康體能的差異與有活動或缺乏活動有密切關係,因此老年人在 休閒時間的身體活動是促進健康體能很重要的因素 (Van Heuvelen, Kempen, Brouwer, & Greef, 2000)。

二、 彼拉提斯運動對體能改善之相關研究

在彼拉提斯運動相關的體能研究方面,Schroeder et al. (2002) 針對10位大學 生給予彼拉提斯核心床課程介入,進行前後測量,發現彼拉提斯運動可增進柔軟 度,尤其腹部及脊椎之柔軟度有顯著之差異,但在運動中心跳率的上升無法達到 最大心跳範圍,顯示短期彼拉提斯核心床器械訓練,對心肺耐力無顯著改變。

Sekendiza et al. (2007) 的研究是利用等速肌力測試儀在速度為每秒60度及每秒

23

120度測量腹部和下背部肌肉的肌力,及一分鐘仰臥起坐檢測腹部肌耐力與坐姿 體前彎測試柔軟度,研究結果在腹部肌耐力與柔軟度的次數在統計上都有顯著的 提升,至於在速度為每秒60度及每秒120度測量腹部和速度為每秒60度下背部肌 肉的肌力在統計上也都有顯著的提升。顯見短期團體墊上彼拉提斯運動介入對缺 乏規律運動習慣之成年女性之肌力與肌耐力均有顯著提升的功效。

Otto et al. (2004) 研究中比較彼拉提斯運動與阻力訓練兩種運動措施,對象

為從事規律的阻力運動或心肺訓練運動至少一年的24位健康女性 (平均43.3±5.3 歲),彼拉提斯組接受每週2次、連續12週的核心床器械運動,阻力訓練則依標準 重量訓練程序及器材進行;結果發現兩組大腿肌耐力、核心肌耐力、背部伸展及 姿態有顯著進步,然而不同運動型態並無明顯差異,而彼拉提斯運動組在增進核 心肌耐力及腰臀圍縮減有顯著進步。

Rogers 與 Gibson (2009) 的研究中,同樣探討彼拉提斯運動對成年人體能

的影響,以28位成年人為對象,其中女性26位、男性2位,將之分為彼拉提斯運 動組與從事其他健身運動的活躍控制組,彼拉提斯運動組參加每週3次、每次1 小時、持續8週的傳統彼拉提斯墊上運動課程,8週後排除運動課程出席率低於85

%者,彼拉提斯運動組為9位 (平均25.5±13.0歲)、控制組為13位 (平均24.5±10.0 歲),以加拿大仰臥起坐測驗為腹肌耐力的指標和以45°傾斜背部伸直儀器測量的 下背部伸直肌耐力兩個項目,實驗組在8週措施介入前後有顯著進步,且實驗組 在下背伸直肌耐力項目上的進步也顯著大於控制組;但因其為非隨機分組,且實 驗組與對照組在前測時的腹、背肌耐力均有大幅度的顯著差異,故雖結果顯示連 續8週彼拉提斯運動對成年人的軀幹肌肉耐力有正面效益,實際上卻無法確定此 結果是否受兩組前測值已有顯著差異而影響。其它研究也是同樣結果,在坐姿體 前彎檢測柔軟度也有顯著差異 (Kloubec, 2010;Phrompaet et al., 2011)。

以上文獻顯示,研究對象主要針對成年人,近年來也逐漸在探討彼拉提斯運 動老年人之成效。Siqueira et al. (2010) 研究52位 (平均年齡66±4歲) 的健康老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