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

Dalam dokume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Halaman 32-49)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气道远端(包括

肺气肿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 肺泡)并伴有气腔壁破坏、肺弹性减 退及肺容积增大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将肺气肿分为慢性阻塞性肺气 肿、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

间质性肺气肿、间隔旁侧肺气肿、灶 性肺气肿、大泡性肺气肿。以慢性肺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很复杂,常继发于慢 性气管

-

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纤 维化、尘肺,以慢支最多见。

二、发病机制

大多认为与慢支气管道阻塞,蛋 白酶

-

抗蛋白酶失衡及肺修复异 常有关。

具体发病机制可能是:

1

、慢支导致管腔狭窄和不完全阻 塞,通气受阻。

2

、炎症波及肺泡壁,支气管弹性 纤维、软骨等致支架结构破坏;炎 症侵犯血管内膜,加之肺内压力上 升,使毛细血管变细和闭塞,血供 障碍等可使肺组织弹性下降。

3

、炎症及吸烟等因素能使肺内 蛋白酶解水,特别是弹性蛋白酶 增加,这些酶可致肺实质的大分 子断裂,使肺泡壁破坏。

4

、慢支及长期吸烟者抗蛋白酶 系统的活性受到抑制,所以容易 发生肺气肿。

病理和病理生理

一、肺的变化(分为

4

型)

(一)小叶中央型,多见于肺上部。

(二)全小叶型

(三)间隔旁型

(四)不规则型

二、肺血管和心脏的变化

三、肺功能变化

慢支阻塞性肺气肿病人

RV/TLC

增加

FEV /FVC

降低,气速指数

<1

主要类型

1.

肺泡性肺气肿

(1)

腺泡中央型:呼吸性细支气管状扩张,肺管、肺泡 囊扩张不明显。

(2)

腺泡周围型:与中央型相反

(3)

全腺泡型:末梢肺组织全扩张。

中央型和全 腺泡型

全腺泡型肺气肿

临床表现

一、症状:临床常用“气短”来描 述肺气肿病人的呼吸困难。逐渐 加重的气短是肺气肿最重要最具 体诊断的症状。

临床上将阻塞性肺气肿分为两型

(一)气肿型:又称

PP

型、

A

型、无绀喘息型,以肺气肿为主 要表现,炎症表现不明显。

(二)支气管炎症:又称

BB

B

型、红喘型、紫绀臃肿型,

以支气管炎症表现为主,肺气肿 病变较轻。

二、体征:视诊可见桶状胸,双 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诊觉语颤减 弱;叩诊过清音,肺界下移,心 浊音界缩小或不易扣击;听诊肺 泡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心音 遥远,并发感染时可闻及干湿罗

当胸廓左右径与前后径比为

1 1

∶ 时,就像“圆桶状”,故称为“桶状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

χ

线胸片检查:

双肺透光度增加,胸廓扩张,肋 间隙增宽,外带肺纹理纤细、稀 疏,内带肺纹理常增强。心脏多 呈垂直位。

二、肺功能

通气功能异常,常见为

FEV 1.0 %

<60%,MVV<80%

RV/TLC

三、血气分析

PaO 2

下降,

PaO 2

正常或上升,有 不同程度的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 乱。

诊断

凡有慢支原发病,逐渐加重的气短,

出现肺气肿体征及

χ

线肺气肿影象,

若肺功能符合以下指标:

RV/TLC>4 0%, FEV 1.0 %<60%,

MVV<80%,

且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肺

并发症

一、自发性气胸

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三、呼吸衰竭

四、胃溃疡

五、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治疗

一、积极控制原发病

二、改善营养状态

三、呼吸训练

(一)体育训练

(二)呼吸肌训练

(三)家庭氧疗

四、手术治疗

Dalam dokume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Halaman 32-49)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