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區為基礎的老年群體失智傾向相關因素研究
Bebas
80
0
0
Teks penuh
(2)
(3) 致. 謝. 回首碩士研究所求學二年來常在工作與課業徘迴,尤其是進入最後的論文研究、 寫作過程,感謝蓓貞老師的包容、願意給予學生機會且熱情指導。 在經歷許多挑燈夜戰的辛苦日子後,仍可以邁向成功之路。 最後階段的專題研究和論文寫作課程是研究所求學的壓軸。論文研究是驗證學生 的碩士研究學習成果,也是訓練學生獨當一面的能力。這一路以來,因著蓓貞老師的 專業知識、加上她的用心、耐心,使得愚眛的我開啟對社區護理的眼界與熱忱。最感 謝是張蓓貞博士的悉心教導與協助,若沒有蓓貞老師的聰穎智慧及平易近人的坦率風 格,常在適時提出指導與叮嚀,使我免於走偏和怠懈。再來是要感謝願意擔任口試委 員的兩位老師—戎瑾如及林寛佳兩位老師,在提出研究計畫口試,戎老師以她專業獨 到的見解,提供符合社區高齡者失智症相關概念,給我諸多的協助及心理支持;感謝 諸位老師們在論文口試時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與慎密的思維,使我的研究更加完善。 當然也要感謝林宽佳老師願意給予敝人學習進階統計課程機會,更在我的研究資料、 彙整和分析給予建議,使論文研究得以順利完成。 此外,還要感謝松山健康服務中心的主任、秘書、組長、陳麗玉護理長及蔣嘉興 學長、姐們,提供我的研究論文場所及社區領域的專業和技巧等,另有一群熱心付出 的志工大哥、大姐們,因為有您們讓我感受「松山」的溫馨和熱情。 一路走來,因有許多溫暖的雙手支持著我、引領著我,使我有股莫大的力量能突 破重重的困難,才能成就今天的我-完成這本論文。.
(4) 摘. 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探討高齡者個人特質、心理健康、生活品質及社會網絡對極 早期失智症篩檢的危險因子,研究採立意取樣,研究對象以居住在臺北市松山區之 65 歲以上之老年人且願意參與此研究者,共 511 人。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包含四個 分量表,第一部分:基本資料包含慢性病罹病情形、健康行為、社會網絡。第二部分: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Eight-item Interview to Differentiate Aging and Dementia,AD-8); 第三部份:簡式精神症狀量表(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BSRS-5);第四部分:台灣簡明 版生活品質量表(WHOQOL-BREF)綜合自我評估,含自覺健康程度及生活快樂分數; 以描述性統計的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逐步複 迴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研究對象男生平均年齡是 71.0±7.3 歲,女生平均年齡是 69.8±7.4 歲,AD-8 篩檢量表得分 2 分以上有 73 人,佔 14.3%,以題目 8: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 方面問題最多,生活品質量表綜合自我評估之健康分數指標平均得分 75±1.7,生活快 樂感平均得分 77.6±3.2 分。不同教育程度、經濟來源、服藥種類、提供家中 65 歲以 上長者照顧工作、從事志願服務、自覺健康、心理健康等變項對極早期失智症篩檢的 預測因子呈顯著差異;隨著 AD8 的分數越高,自覺健康狀況及生活過得快樂的程度呈 負相關,而有顯著的差異,因此生活過得快樂及自覺健康狀況也可能是失智傾向預測 因子;逐步複迴歸分析結果以從事志願服務(P=0.0073)、家中有無超過 65 歲以上長者 (P=0.0270)、有無巴金森氏症(P=0.0059)、BSRS-5(P<0.0001)、自覺健康中的「您最近 對未來充滿希望嗎?」(P=0.0130)、「與同年齡的人相比較,您感到健康狀況很好嗎?」 (P=0.0002)的預測力最佳。結論:故社區高齡者仍然可以藉由家庭互動及參與社會活動, 減少心理健康問題,提升自覺健康程度,而延緩失智傾向。 關鍵字:社區老年人、失智傾向、心理健康、自覺健康狀況、志願服務. 1.
(5)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elderly person's personal traits, ment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al networks on the screening of very early dementia.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65- Above the elderly and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is researcher, a total of 511 people. The research tool is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hich contains four subscales. Part I: Basic information includes chronic disease, health behavior, social network, Part II: Eight-item Interview to Differentiate Aging and Dementia (AD-8), Part III: 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 5 (BSRS-5), Part IV: Taiwan Chiming Life Quality Scale (WHOQOL-BREF) Comprehensive self-assessment, with conscious health and happy life scores; to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times, percentage, average, standard deviation, Pearson's product differe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logistic regression,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male was 71.0 ± 7.3 year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female was 69.8 ± 7.4 years. The AD-8 screening score was 73 or more, accounting for 14.3%, with the title 8: Of the thinking and memory aspects of the problem, the quality of life scale self-assessment of the health score of the average score of 75 ± 1.7, happy life average score of 77.6 ± 3.2 points.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 the source of the economy, the type of medication, the provision of care for the elderly over 65 years of age, engaged in volunteer service, self-conscious health, mental health and other variables o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early detection of dementi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higher the scores, the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and the degree of happiness of lif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o life was happy and self-conscious health status may also be a predictor of dementia tendencies;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predictive force is the best, Engaged in volunteer service(P = 0.0073), Whether there are more than 65 years old elders(P = 0.0270), Whether or not Parkinson's disease(P = 0.0059), BSRS-5(P <0.0001), In the conscious health project, "Are you most hopeful about the future?" (P = 0.0130), "Is your health better than the same age?" (P = 0.0002). Conclusion: elderly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can still be through the family inter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reduc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enhance the level of self-health, and delay the symptoms of dementia. Key words: community elderly, dementia tendencies, mental health, self-perceived. 2.
(6) health status, volunteer service.. 3.
(7) 目錄. 第一章 前言 .................................................................................................................................................8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動機................................................................................................................... 8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0 第二章 文獻查證 ....................................................................................................................................... 10 第一節 失智症及其相關因素......................................................................................................... 12 第二節 心理健康與失智症相關因素............................................................................................. 14 第三節 社會網絡與失智症相關因素............................................................................................. 14 第四節 生活品質與失智症相關因素............................................................................................. 15 第三章 材料與方法 ................................................................................................................................... 16 第一節 研究設計............................................................................................................................. 16 第二節 待答問題和研究假設......................................................................................................... 17 第三節 研究架構圖......................................................................................................................... 18 第四節 研究對象............................................................................................................................. 19 第五節 研究工具及其信效度......................................................................................................... 19 第六節 資料收集過程..................................................................................................................... 24 第七節 資料處理分析方法............................................................................................................. 25 第八節 描述性統計......................................................................................................................... 26 第九節 分析性統計......................................................................................................................... 26 第四章 倫理考量 ....................................................................................................................................... 26 第五章 研究結果 ....................................................................................................................................... 27 第一節 研究對象人口學特質......................................................................................................... 27 第六章 討論 ............................................................................................................................................... 45 第七章 限制、結論及未來建議 .............................................................................................................. 47. 4.
(8) 第八章 參考資料 ....................................................................................................................................... 48 第九章 附錄 ............................................................................................................................................... 51. 5.
(9) 表次 表 1:人口學基本資料表(N=511) ..................................................................................................... 29 表 2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 (N=511) ........................................ 35 表 3:人口學基本資料表(N=511) .................................................. 33 表 4、簡式精神症狀量表(N=511) ..................................................................................................... 38 表 5、自覺健康狀況 (N=511) ........................................................................................................... 39 表 6、最近兩個星期的狀況 (N=511) ............................................................................................... 40 表 7: 生活品質六大項目之優先次序 (N=511) .............................................................................. 41 表 8:邏輯斯迴歸分析 ....................................................................................................................... 42 表 9:逐步複迴歸分析 ....................................................................................................................... 44. 6.
(10) 圖次 圖 1 研究架構圖.................................................................................................................................................. 18 圖 2 研究過程...................................................................................................................................................... 25. 7.
(11) 第一章前言. 第一節研究背景和動機 隨著平均餘命延長,人口走向高齡化,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 105 年 65 歲 以上老年人口達 2,938,579 人,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即超過 7%成為高齡化 (ageing)社會(內政部統計處,2014),國家發展委員會更推估 107 年可能超過 14% 成為高齡(aged)社會,114 年達 20%成為超高齡(super-aged)社會(國家發展委 員會,2014) ,以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為例,松山區 105 年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 34,423 人,佔松山區總人口的 16%。 台灣地區平均餘命延長,使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相對提高了失智症等慢性疾 病的盛行率,失智症可能成為趨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與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的「2015 年全 球失智症研究報告」 ,估計全球目前至少有 4600 萬的人口罹患失智症,到了 2030 年將倍數增加,2050 年則增加至三倍,大概每 20 年會增加一倍,表示約每 3.2 秒就有一例新案例。失智症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的機率也提高,逐漸走向失能且 高度依賴,需要長期的照顧,對於照顧者會形成相當大的負擔,因此降低認知功 能的危險因子,是相當重要的。 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於 2009 年至 2015 年間 收了 109,952 位「有罹病風險」(at risk)的老年人,累積了 332,323 人年(person years) 的追蹤資料,其中西歐佔 42%、北美洲佔 24%、東亞佔 16%、拉丁美洲則佔 13%、 澳洲、亞太、南亞及非洲撒哈拉沙漠只佔 5%。據 2015 年全球失智症研究報告表示, 現今全球約有 4600 萬名失智症患者,推估至 2030 年約有 7470 萬人,至 2050 年預 計會增加至 1 億 3150 萬,大概每 20 年會增加一倍,若比較 2009 年的估計值 3560 萬人,已高出約 12-13%。由 2009 至 2015 年的全球失智症報告可發現每年全球約 增加 900 萬案例,表示約每 3.2 秒就有一例新案例。2014 年的報告提到,隨著年齡 8.
(12) 每增加 6.3 歲,失智症發生率增加一倍,每一個地區的新案例數量會先隨著年齡增 加有一個高峰期後再減少,如 65 至 74 歲是非洲的高峰期、75 至 84 歲是亞洲的高 峰期、80 至 89 歲為歐洲和美洲的高峰期。而我國衛生福利部於 2014 年表示現今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中,輕度以上失智症盛行率近 5%,相當每 20 位老人中有 1 人 罹患失智症。以林信男等人台灣地區失智症之研究,結果表示盛行率 5%。我國內 政部統計處推估至 140 年台灣地區可能有 45 萬失智症患者,而台北市可能有 12 萬人。根據 2010 年的全球失智症報告表示失智症成本從 6,040 億美元增加至 2015 年 8,180 億美元,直接醫療照護成本約佔全球失智症照護成本的 20%,直接社會照 護成本和非正式照護成本則佔 40%左右。 根據上述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平均餘命延長,使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相對提高 了失智症等慢性疾病的盛行率,失智症可能成為趨勢,而現今可見隱藏在社區中的 失智症初期或中期長者,對家庭的依賴與家庭功能改變的影響不可忽視。故為了降 低罹患疾病的機會必須遠離疾病的危險因子,而維持一定程度的認知能力與生理功 能,兼具才能創造成功的老年生活,因而認知功能的維持,並且遠離降低認知功能 的危險因子,是相當重要的。 為了因應此議題台北市政府於 100 年開始推行失智症照護策略,包含擴大宣導、 全面篩檢、確診、個案追蹤管理及個案照護管理並「成立台北市政府失智症服務網」 , 102 年 6 月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爾後台北市 12 行政區開始失智症防治業務,配合國家政策成立失智症防治小組,於 102 年度 使 用 極 早 期 失 智 症 量 表 (Eight-item Interview to Differentiate Aging and Dementia,AD-8),以台北市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為例,102 年當年度篩檢人數有 3403 人,個案管理人數有 119 人,當年度舉辦 4 場失智症相關健康講座有 126 人次參與 (台北市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2013)。因此預測高齡者影響極早期失智症篩檢結果 之危險因子議題具研究探討價值,在早期培養能減緩失智症發生的健康行為,期望 未來如何促進高齡者健康,並提升高齡者生活技能,使其能活躍老化,降低社會整 體的負擔。. 9.
(13) 第二節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資料及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探討影響高齡者個人特質、心 理健康、生活品質及社會網絡對失智傾向狀的風險因子。 一、 描述社區高齡者失智傾向之現況。 二、 探討社區高齡者的人口學特質、心理健康、生活品質及社會網絡與失智傾向的 相關性。 三、 探討影響社區高齡者的人口學特質、心理健康、生活品質及社會網絡對失智傾 向的風險因子。. 第二章文獻查證. 「失智症」(Dementia) 可依病因分為退化性、血管性。退化性失智症為最大 宗,其又包括(一)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是最常見的失智症,主要侵犯 部位以海馬迴為主,早期病徵主要是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 現問題。(二) 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是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 智症,除了有認知功能障礙外,在疾病早期可能出現身體僵硬、手抖、步態不穩 和跌倒的情形,也比較有明顯的精神症狀(視幻覺、聽幻覺、情緒不穩、妄想等)。 (三) 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e dementia) 是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故 早期特徵為出現語言障礙、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的喪失,會有不合常理的行為 舉動等。血管性失智症的為第二大,因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 的智力減退,早期常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及精神症狀(Galvin JE, Roe CM, Powlishta KK, Coats MA, Muich SJ, Grant E, Miller JP, Storandt M, Morris 10.
(14) JC.,2005;Kua, E. H., Rathi, M., Feng, L., Tian, X. F., & Ng, T. P.,2013;朱育秀, 2013)。 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而是發生緩慢的腦力衰竭,是一種疾病,其帶 來的是智力快速的衰退,會造成多種腦皮質功能障礙,包括記憶、思考、定向感、 理解能力、計算、學習能力、語言及判斷能力等,失智症的問題行為包括了,焦 慮、攻擊性行為、大聲呼叫、睡眠障礙、精神恍惚及冷漠(Chen, C. S.,2014;梁家 欣、程蘊菁、陳人豪,2014;魯英屏、周明岳、梁志光、周上琳、薛光傑、林育 德、王棋、杜明勳,2011)。失智症初期,輕度症狀是比較不能記住近期發生的事 情,例如沒辦法記住新認識朋友的姓名、電話號碼或是常常忘記東西放在哪裡, 甚至剛剛發生的事情過一下子就忘,而同樣的問題卻老是要反覆問很多遍,講話 常常要停下來想一想或是想要講某一個物品卻想不起來物品的名稱;不過患者倒 是可能對過去年輕時候的往事記得很清楚,經常反覆的提起陳年舊事,也因此常 常會不知道已經出現失智現象,反而認為是問題行為。失智者的判斷力和工作能 力會逐漸減退,處理日常生活中比較複雜的事情,能力可能會出現問題,例如不 會去銀行處理存提款、不清楚現在是幾年幾月幾日、做事情缺乏動機、以前喜歡 的活動或興趣逐漸變得減少(Yang YH, Galvin JE, Morris JC, Lai CL, Chou MC, Liu CK.,2011;Galvin JE.,2005)。有部分可能變得多疑、易怒或依賴他人,懷疑配偶 有外遇,懷疑有人要害他,有時也會懷疑東西被偷,但事實上卻是忘了東西放哪。 脾氣變急躁、易怒,有部分則可能依賴他人處理生活瑣事,整個病程的發展可能 由幾個月到數年不等(翁菁甫、林坤霈、詹鼎正,2014;梁家欣,2014)。 目前臨床上對於失智症的診斷,主要是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 DSM -IV)中,(一)將失智症(dementia)細分為 重度神經認知症(maj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major NCD)和輕度神經認知症. 11.
(15) (mil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mild NCD);(二)只要有一項以上的認知功能障礙, 包括整體注意力(complex attention)、執行功能(executive ability)、學習能力 (learning)、記憶力(memory)、語言功能(language)、知覺動作功能(perceptual-motor) 或社會人際認知(social cognition)等,就能診斷為失智症(國際失智症協會,2012); 重度神經認知症和輕度神經認知症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認知功能下降程度是否嚴重 到足以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如果有影響到日常生活則屬於重度神經認知症(梁家欣, 2014)。可見記憶力變差不再是診斷失智症的必要條件。 在 Yang YH.(2011)研究中顯示對於失智症的研究標準分類為三個族群,分別 是失智者、無失智者、認知功能缺損卻無法分類為正常或失智者。一般而言,失 智症初期的症狀都很輕微,因而常常被忽略,由於意識清楚,外表看起來跟一般 正常人並沒有太大,差異,所以只有每天一起工作或是一起生活的人才會察覺異 狀(Galvin JE.,2005;Yang YH.,2011)。美國密蘇里州華聖頓大學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阿茲海默症中心的 Galvin, Morris 等學者,於 2005 年所發展出極早期 失智症篩檢量表(Eight-item Interview to Differentiate Aging and Dementia,AD-8)的 自填式問卷,用來提早篩檢出這無法分類的族群。. 第一節失智症及其相關因素. 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包括血脂蛋白基因第四型(APOEε4)和血管性因子(心臟病、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動脈硬化、中風) ,中風患者若存活下來,五年內得 失智症之機率約 25%。(Chen, C. S.,2014;Kua, E. H.,2013;Saczynski, J.S., Beiser, A., Seshadri, S., Auerbach, S., Wolf, P.A. and Au, R.,2010;朱育秀,2013)。中年肥 胖(身體質量指數≧25.5)合併吸菸的人是血管性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但是於非吸菸 的人,中年肥胖則和失智症沒有關係(Wang, Cheng-Ching, Tsung-Hsueh Lu,. 12.
(16) Wen-chun Liao, Su-Chuan Yuan, Pi-Chao Kuo, Hsiao-Ling Chuang, Meng-Chih Lee and Chi-Hua Yen.,2010)。而個人特質也關係到失智症的危險因子,由生活中所包 含的危險因子是可以預測其之後是否罹患失智症。在牛貞君(2009)利用國民健 康局「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資料,然後串聯至 2007 年的健保資料進行分析,發現 65 歲至 79 歲的老年人口認知功能障礙的比率在 10%~20%之間,而 80 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率更達 20%以上,研究結果表示影響 認知功能障礙的因素有女性、低教育程度、無偶、居住在鄉村或農村地區、可支 配所得較低。根據 ADI 的 2014 年全球失智症研究報告提到,年齡已確定是影響 因子,隨著年齡上升,其發生率增加,年齡每增加 6.3 歲,失智症發生率增加一 倍。Wierenga.(2011)的研究中發現,低教育程度是失智症危險因子。但並不是 所有研究都有一致結果,例如在 Sharp.(2011)的研究發現,有 58%的研究文獻都 說明低教育程度對失智症的影響有統計上的顯著,但有 42%的文獻認為教育程度 與失智症兩者間並無顯著相關。因此目前教育程度與失智症的相關性,仍然沒有 一致的結果。但在台灣的研究中,校正了性別與年齡之後,不識字仍為一有意義 的危險因子(巫瑩慧,2013)。性別亦被認為是一個危險因子,多數研究都發現女 性老年失智明顯較男性高(Barnes DE, Yaffe K, Byers AL, et al.,2012;梁家欣,2014)。 亦有研究發現社經地位和失智症有相關性,像是居住在鄉村地區或是職業成就較 低者(巫瑩慧,2013)。身體活動、社會支持及心智活動可以延緩失智的發生,像 是體能活動及社會的參與(王秀伯,2011)。亦有研究指出多動腦有助於腦力的訓 練,若是教育程度與失智症具有相關性,那麼從事可增加腦力的活動可提供腦部 較多的刺激,可能可以延緩失智的發生(陳妍慧、詹美玲、方進隆,2014;陳俐蓉、 古博文、林志遠,2015;朱育秀,2013;)。. 13.
(17) 第二節心理健康與失智症相關因素. 失智症的心理狀態常出現如憂鬱、焦慮、幻聽及妄想,因而依賴家屬的協助。 根據 ADI 的 2009 年全球失智症研究報告中指出,憂鬱症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 一,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都會影響記憶功能,使其受阻(顧心田,2010) 。由於 憂鬱症的徵狀會較早出現,爾後才出現失智症,故失智症常合併有憂鬱的症狀, 但憂鬱症病患也會出現認知功能變差情形,因此失智症與憂鬱症之間的關係相當 複雜(Baldwin, Robert C., 2010)。先出現憂鬱症狀,後來漸漸走向失智症,推測可 能的原因與神經傳導物質缺乏,或腦血管病變有關,不過生理上確切機轉目前仍 不清楚(Barnes DE., 2012)。根據 Saczynski, J.S.,(2010)長達 17 年的縱貫性研究 使用兩種篩檢憂鬱狀態的方法,第一種是使用 CES-D 量表分數大於 16 來判斷; 第二種是以抗憂鬱藥物的使用記錄來判定憂鬱症狀,控制了像是研究時間長短、 研究參與者年齡、診斷失智症與篩檢憂鬱症的方法等干擾因素,成功證實了憂鬱 症者最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可見老年人失智症與憂鬱具有相關 性。台灣的失智症病人行為和精神心理症狀研究發現,台灣失智病人有淡漠症狀 的有 44%,也有焦慮和妄想症狀(傅中玲,2008)。統整以上資料,心理健康及腦 部發達對罹患失智症有保護作用,能夠降低失智症發生率。. 第三節社會網絡與失智症相關因素. 失智症的發生可能受到環境及社會因素影響。高教育或多從事心智活動者, 其腦部出現阿茲海默症的大量病理現象,卻能維持好的認知能力及生理功能,可 能延緩失智症狀發生,除了增加心智活動外,也透過體適能活動降低血管性疾病 的發生,減少失智的風險,也可降低憂鬱的情形 (盧俊銘、徐業良、陳亮恭、林 14.
(18) 楚卿,2015;Yen, Chi-Hua, Chih-Jung Yeh, Cheng-Ching Wang, Wen-Chun Liao, Shuan-Chih Chen, Chun-Chieh Chen, Jersey Liang, Te-Jen Lai, Hui-Sheng Lin, Shu-Hsin Lee, Meng-Chih Lee.,2010)。孤單的生活方式其認知功能退步速度比較快, 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 2 倍(Barnes DE,2012)。多從事休閒活動(包括社交活 動、運動性的休閒活動或非運動性的活動)及社會參與,主要目的是能增加人群 接觸與互動(包括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 罹患失智症之風險相對風險下降 4 成,可能減緩認知退化 (黃森芳、陳聰毅、何 采容、黃國欽,2013;黃森芳,2010)。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秘書長 蔡佳芬醫 師表示,經排除性別、教育程度、事業成就、血管危險因子、憂鬱症狀的干擾因 素之後,較好的社會網絡及大量參與社會活動則可以避免憂鬱及壓力有助於降低 焦慮和憂鬱狀態,而發生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也較低。 運動能增加腦部的血流量,規律的運動能促進腦部神經細胞的增生,記憶能 力及學習能力提升,對失智症有效預防(黃森芳、陳聰毅,2010) 。也有研究追蹤 5,698 例沒有失智症的社區老人達 4 年,發現從事較多(一)運動性休閒活動;(二) 社 交性休閒活動;(三)刺激性休閒活動,如需要收集、處理資訊的心智活動(填字 謎、玩牌、參與社團、觀賞電影、戲劇、參與藝術活動等)。生理功能正常且認知 健全的成年人,每星期健走 6 公里,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將減少 50 %,應用於 有輕度認知損傷者,每天健走 1 公里,可延緩腦部功能及認知記憶的退化(王秀 伯,2011)。. 第四節生活品質與失智症相關因素. 生活品質測量的用處可以發現潛在問題、排列健康問題優先順序、促進溝通、 監測病情變化或治療效果、臨床管理及訓練新進人員等;對病人的好處則是可藉. 15.
(19) 由生活品質測量,改善服務內涵。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及治療選擇增加,生活品 質已成為照護服務的重要指標(Merchant & Hope, 2004) 。測量失智症健康相關生 活品質主要的挑戰,在於失智症是一種智能及認知功能損傷的狀態,因此,有些 人認為失智者無法理解問題,包括記憶障礙、注意力無法集中、語言障礙、判斷 力障礙以及行為問題等,而有評估上的困難(林美蓮、陳俞成、林高章、錢才瑋, 2014) 。故缺乏失智者收集資料是否具有信度及效度的方法,包括誰最合適提供健 康相關生活品質資料,但大多數研究都認同應該以失智者為報告主體,如果失智 者無法自行報告,代理人是另一個替代方案(黃秀梨、邱逸榛、翁麗雀、張媚,2011; 林美蓮,2014)。有研究報告指出代理人的資料與失智者自我評估資料間的不一致 性,失智者與代理人對生理的評分一致性較心理部分高,但必須是有與失智者生 活在一起的代理人(邱瑞科、劉康宏、陳麗卿、黃英倉、吳建樺,2015;黃秀梨, 2014) 。因此,可以依病情變化選擇不同的方法,失智早期的認知及表達功能較完 整,採用病人的主觀資料,但中末期則採用較具體與客觀的觀察或代理人。. 第三章材料與方法 第一節研究設計. 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採立意取樣,結構式問卷資料收集,針對 511 位台北 市松山區高齡者人口學特質、心理健康、生活品質及社會網絡做描述,探討各變 項對極早期失智症篩檢的相關性與影響,依結構性問卷由研究人員培訓後的八位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社區護理實習學生,來進行面對面訪談的資料收集。 依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資料收集過程、資料分析方法及嚴謹度與倫 理考量分述如下:. 16.
(20) 第二節待答問題和研究假設. 一、. 研究問題 H1:人口學特質與極早期失智傾向有、無相關性 H2:心理健康與極早期失智傾向有、無相關性 H3:社會網絡與極早期失智傾向有、無相關性 H4:生活品質與極早期失智傾向有、無相關性 H5:人口學特質、心理健康、社會網絡及生活品質是、否為極早期失智傾向 之危險因子. 二、. 研究假設 H1:人口學特質與極早期失智傾向有相關性 H2:心理健康與極早期失智傾向有相關性 H3:社會網絡與極早期失智傾向有相關性 H4:生活品質與極早期失智傾向有相關性 H5:人口學特質、心理健康、社會網絡及生活品質是極早期失智傾向之危險 因子. 17.
(21) 第三節研究架構圖. 人口學特質 年齡、教育程度、職業、 宗教、婚姻、經濟來源、 月收入、居住方式、跌 倒經驗、抽菸、檳榔、 喝酒、疾病診斷、服藥 種類. 社會網絡 從事志願服務、 人際來往-3C 網絡經驗. 極早期失智傾向. 心理健康 簡式精神症狀量表. 生活品質 台灣簡明版生活品質量 表(WHOQOL-BREF)-綜合 自我評估. 圖 1 研究架構圖. 18.
(22) 第四節研究對象. 一、. 研究對象及收案條件 本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Purposive Sampling),是以設籍或實際居住在台北市. 松山區 65 歲以上之高齡居民。須符合之收案條件如下: (1) 國、台語可溝通。 (2) 視力、聽力及口語達能力不妨礙溝通及收集資料過程。 (3) 經解釋說明後願意同意參與本研究並簽屬受試者同意書。 (4) 意識清楚、注意力可持續 30 分鐘。. 第五節研究工具及其信效度. 本研究工具是使用結構式問卷,施測工具內容包含四個分量表,第一部 分:基本資料包含慢性病罹病情形、生活型態、社會網絡。第二部分: 極早期 失智症篩檢量表(Eight-item Interview to Differentiate Aging and Dementia,AD-8); 第三部份: 簡式精神症狀量表(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BSRS-5);第四部分: 台灣簡明版生活品質量表(WHOQOL-BREF)-綜合自我評估。施測工具內容分 述如下:. 一、基本資料 (一) 性別:分為男、女。 (二) 年齡:以足歲計算,將民國 105 年與出生年份相減。 (三) 教育程度:分為不識字、國小、國中/初中、高中/高職、大專/大學、研 究所及以上。. 19.
(23) (四) 婚姻狀況:未婚/單身,已婚/同居,離婚/分居,喪偶,其他。 (五) 居住狀況:獨居,與配偶同住,與子女同住,與配偶及子女同住,與朋 友同住,住在安養機構,其它。 (六) 慢性病罹患情形:是指研究對象經過醫師診斷之慢性病情形。(1)無慢 性病,(2)高血壓,(3)心肌梗塞,(4)充血性心臟衰竭,(5)腦血管疾病, 失智症,(6)慢性肺部疾病,(7)風濕性疾病,(8)肝臟疾病,(9)糖尿病, (10)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11)腎臟疾病,(12)癌症及部位,(13)視 覺疾病或傷害(如:飛蚊症、白內障、青光眼) ,(14)神經系統疾病(如 中風、神經痛、偏頭痛、癲癇) ,(15)貧血,(16)甲狀腺腫大或其他甲 狀腺疾病,(17)失禁問題,(18)攝護腺肥大,(19)膽結石或膽囊疾病, (20)胰臟疾病,(21)其他。其 21 項內容可複選。 (七) 每日服藥種類︰(1)無服用藥物,(2)糖尿病藥物,(3)高血壓藥物,(4) 心臟藥物,(5)腦血循藥物,(6)肺部藥物,(7)保肝藥物,(8)保健食品, (9)泌尿方面藥物,(10)其他。其 10 項內容可複選。 (八) 健康行為: (1) 是否抽菸,「有」「無」「已戒」。 (2) 是否吃檳榔,「有」「無」「已戒」。 (3) 是否飲酒,「有」「無」「已戒」。. 二、社會網絡: (一) 從事志願服務:問最近一年內是否從事志願服務。平均每月從事 志願服務的次數「3 次以下」 、 「4-6 次」 、 「7-9 次」 、 「10 次以上」。 平均每月從事志願服務的工作時數「 10 小時以下」、「11 -20 小 時」、「21 -30 小時」、「31 小時以上」。. 20.
(24) (二) 人際來往:有無使用 3C 產品(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其他) 經驗。3C 使用頻率「一週幾天」 、 「一天幾次」 、 「一次多少分鐘」。 有無使用網路社群(LINE、SKYPE、FACEBOOK、其他)經驗。 使用頻率「一週幾天」、「一天幾次」、「一次多少分鐘」。. 三、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Eight-item Interview to Differentiate Aging and Dementia, AD-8) 是由美國華聖頓大學 (Washington University),阿茲海默症中心的 Galvin, Morris 等學者,於 2005 年所提出自填式問卷。在 AD-8 發展的過 程中,最初題目是由文獻回顧、四位失智症專家(神經科醫師、臨床心理 師、專科護理師)及社區年長者電話訪談調查等,統整出 55 題的問卷,這 份問卷被使用於 290 位研究參加者;再根據前次問卷調查,抓出其中 55 歲及以上為且有接受臨床失智評估量表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 的參加者,112 位為無認知功能障礙者與 58 位極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者, 再統計分析找出 8 個題目,組成一份敏感性為 85%,特異性為 86%量表。 雖然只有 8 個問題,但是此量表與臨床失智評估量表 (CDR) 及認知功能 測驗 (MMSE) 有很高的相關性。對於有關受評者認知功能改變,最初期 的徵兆有敏感度,能夠區分失智者與非失智者。是一個使用方便、操作簡 單的篩檢工具。此量表中文版由高雄醫學大學的楊淵韓醫師與劉景寬教授 翻譯後使用。評估內容有八項: (一) 判斷力上的困難:例如落入圈套或騙局,財務上不好的決定,買了對 受禮者不合宜的禮物(例如:容易被詐騙、明顯錯誤的投資、或過生 日卻送『鐘』給對方,對方是男孩卻送裙子等)。. 21.
(25) (二) 對活動和嗜好的興趣降低:(變得不愛出門、對之前從事的活動顯著的 興趣缺缺,但需排除因環境因素引起或因行動能力所影響。例如:之 前常前往活動中心唱卡拉 OK,現在卻不願意去,而並非因為卡拉 OK 設備不佳所影響)。 (三) 重複相同的問題、故事和陳述。 (四) 在學習如何使用工具、設備、和小器具上有困難。例如:電視、音響、 冷氣機、洗衣機、熱水器、微波爐、遙控器(對於小型器具的使用能 力降低,例如:時常打錯電話或電話撥不出去,不會使用遙控器開電 視。使用器具能力的變化,需過去會使用,但現在卻不會,且有『改 變』的情形發生)。 (五) 忘記正確的月份和年份。 (六) 處理複雜的財務上有困難。例如:個人或家庭的收支平衡、所得稅、 繳費單(例如過 去皆負責所得稅的申報、水電費的繳款、信用卡帳單 繳費等,現在卻常發生沒繳費、或多繳或少繳情形,與過去相比有改 變)。 (七) 記住約會的時間有困難(與他人有約卻記不住時間日期,經提醒也想 不起來,常常忘記約會等)。 (八) 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在過去半年或一年是否有持續性的 思考或記憶力的障礙,例如:每天或多或少有思考和記憶力的問題)。 若研究對象在過去幾年中,有因為認知功能的問題而造成變化,則勾 選「是,有改變」 ,若沒有因為認知問題而造成變化,則勾選「不是,沒有 改變」 。如果研究對象無法判斷,則勾選「不知道」 。計分:依勾選「是,有 改變」次數計分,每勾選一個得 1 分。分數的範圍是 0~8 分,最高得分是 8 分。得分在 0~1 分,表示研究對象目前的認知狀態屬正常。如果得分在. 22.
(26) 2 分或以上,表示研究對象有認知功能缺損的可能(Galvin JE,2005;Yang YH,2011)。. 四、運用簡式精神症狀量表(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BSRS-5) 由台大李明濱教授等人發展,共計 5 題,探討睡眠困擾、緊張不安、 動怒、情緒低落、自覺比不上別人這五方面的嚴重度。此量表多用於精神 症狀篩檢,目的是能快速收集個案之精神症狀與心理健康問題,進而提供 所需心理衛生服務。使用於不同族群均獲得良好之內在信度,其適用之廣 泛性信孝度良好、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α= 0.77-0.90),再測信度為 0.82。 優點試題數少,容易解釋,填寫時間短,使用上限制少。分數說明,<6 分: 正常範圍;6-9 分:輕度情緒困擾,宜做壓力管理,情緒紓解;10-14 分:中 度情緒困擾,宜做專業諮詢;15 分以上:重度情緒困擾,由精神科診療; 第六題(有無自殺意念)單項評分,本題評分為 2 分以上(中等程度)時, 即建議尋求專業輔導或精神科治療(謝茉莉、方文輝、吳柄緯,2013;賴宜 萍、李維玲、闕可欣,2015)。. 五、台灣簡明版生活品質量表(WHOQOL-BREF)-綜合自我評估: WHOQOL-BRE 由姚開屏等人發展,是根據 1991 年世界衛生組織發 展的生活品質問卷,此份問卷有 100 題生活品質的題目,內容分為 6 個 範疇,其內共有 24 個層面,由於認為此份問卷過長,考量到實用性,爾 後發展了簡明版問卷稱為 WHOQOL-BREF。從 WHOQOL-100 的 24 個 層面中各選擇一題出來,也從一般層面挑選出 2 題整體生活品質及一般健 康相關的題目,共有 26 題,翻譯成中文版,再加上 2 題符合台灣地區的 題目,共 28 題。分成 4 個範疇,(一)生理(含生理與獨立程度) ,共 7 題;. 23.
(27) (二)是心理(含心理、心靈、宗教、個人信念),共 6 題;(三)是社會關 係,共 4 題;(四)是環境,共 9 題;另外 2 題屬一般性題目。該問卷中 的每一題皆使用 5 點式量尺計分,分數越高者表示其生活品質越好。此問 卷信度結果顯示 Cronbach’s α 值為 0.68~0.80。此問卷在台灣地區已經被廣 泛應用於多種類型病人的生活品質相關研究,可見 WHOQOL-BREF 台灣 版所測量的是整體生活品質。本研究取用該量表之「綜合自我評估」部分, 是問研究對象「對自己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滿意程度」,「0」代表生活品 質最差的狀態, 「100」代表生活品質最佳的狀態,請研究對象根據此觀點 在長條圖中標出分數。及請研究對象跟對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六大項目包 含「身體健康狀態」 、 「心理健康狀態」 、 「獨立程度」 、 「社會關係」 、 「周遭 環境」、「宗教信仰或信念」,依研究對象認為的重要程度給予優先次序, 最重要寫「1」,最不重要寫「6」,請依此觀點填寫在空格內(張千惠、鄭 永福、金慧珍、李昕寧,2013;洪美娟、李昕怡、鄭建興、王榮德,2013; 臺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發展小組,2000)。. 第六節資料收集過程. 由於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松山社大、松山區 33 里里長的參與及配 合度都很高,經由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提供場地及硬體設備,於取得台北 市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組長及護理長同意後,於中心二樓會議室進 行收案及問卷放談,樣本來源分為兩種:第一種為參與健康服務中心相關 保健動或至門診看診之高齡者;第二種則為透過各里段護理師各里里長介 紹及推廣之高齡者。. 24.
(28) 確認研究動機及背景. 瞭解分析研究目的及問題. 提出研究假設. 搜 尋 文 獻. 擬定研究架構. 擬定研究方法 IRB 行政修正申請 研究地點之連繫 個案之召募. 收集資料、輸入與除錯. 資料彙整與分析. 結論與建議 圖 2 研究過程. 第七節資料處理分析方法. 問卷統計分析方面,先將受訪者基本資料及問卷內容輸入建檔及除錯 後,再以 SPSS Statistics 22 套裝軟體分析,以 AD-8 篩檢結果中分類出得 分 0-1 分及大於等於 2 分的次分類,再看大於等於 2 分與項間的相關性。. 25.
(29) 第八節描述性統計. 一、人口學變項資料中之類別變項包括性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經濟狀況、 居住情形、生活狀態等及社會網絡變項資料中志願服務、電子智慧網路產品 使用,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進行分析。 二、人口學變項資料中之連續變項包括年齡,以平均值及標準差進行分析。 三、簡式健康症狀 BSRS-5 量表、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AD-8、台灣簡明版生活 品質量得分情形以總分、平均值、標準差,進行分析。. 第九節分析性統計. 一、人口學變項、社會網絡變項、簡式健康症狀 BSRS-5 量表、台灣簡明版生活 品質量表,與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AD-8 得分之相關性,以皮爾森積差相 關係數(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進行分析。 二、人口學變項、社會網絡變項、簡式健康症狀 BSRS-5 量表、台灣簡明版生 活品質量,對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AD-8 得分之影響因素,使用邏輯斯 迴歸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逐步複迴歸分析(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第四章倫理考量. 26.
(30) 本研究考量倫理原則:自主、知情、不傷害、保密原則。執行研究前,經過 仁愛醫院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查通過後執行。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 均使用無傷害、無侵入性之已在多項研究公開發表的結構式問卷。在收案前向研 究對象自我介紹並告知研究目的,逐字詳細解釋研究步驟、權利及義務後取得研 究對象同意並簽署研究對象同意書,才將其收案,而所收集之個人資料絕不外洩 及公開,僅作為本研究分析使用,研究結束後予以銷毀保障研究對象權益。研究 對象有拒絕填答問卷等權利,也可隨時退出,不需任何理由。研究過程中研究對 象可依自行的感受及意願選擇中斷或中止訪問,假若研究對象出現較負向言語或 肢體上的情緒反應,研究者將適時給予心理支持與安慰,待研究對象情緒穩定後, 徵詢研究對象再次同意後持續進行訪談。. 第五章研究結果.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將所得資料分為四部分說明:第一節描述研究對象人口 學特質;第二節描述研究對象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心理健康、自覺健 康狀況等情形;第三節以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得分分組比較,人口學特 質、心理健康、自覺健康狀況等;第四節將有意義之變項以邏輯斯迴歸模式進一 步統計處理。. 第一節研究對象人口學特質 本研究共招募 511 位 65 歲以上之老年人,進行結構式問券資料收集,人口學 基本資料(詳見表 1);男生有 163 位,佔 31.8%;女生有 348 位,佔 68.1%。男 生平均年齡是 71.0 歲,標準差為 7.3;女生平均年齡是 69.8 歲,標準差為 7.4。 27.
(31) 教育程度以大專/大學為居多,有 189 位,佔 37.0%;再則為高中/高職,有 123 位,佔 24.1%,男女比較結果男性(48.5)教育程度較女性(31.6)高。此次研究對象 有 282 位已退休,佔 55.5%,男女比較結果,沒有職業的女性(30.2)較男性(6.1) 多。大部份已婚有 330 位,佔 64.6%;喪偶有 115 位,佔 22.5%,女性(30.5)比男 性高(5.5),可能因女性平均壽命較男性長。居住方式多與配偶同住 160 位,佔 31.3%,其次是與配偶及子女同住 142 位,佔 27.8%;男女比較結果可見與配偶 同住男性(44.8)較女性(25.0)多,與子女同住女性(21.0)較男性(6.8)多,可能是女 性平均壽命較男性長,經歷配偶死亡之女性多與子女同住。使用 3C 產品之長者 有 317 位,佔 62%,其中使用智慧型手機最多有 243 位,佔 47.6%、其次為使用 電腦有 171 位,佔 33.5%。使用社群網路部分,會上網有 244 位,佔 47.8%,使 用 Line 傳遞訊息最多有 208 位,佔 40.7%,其次是使用臉書有 116 位,佔 22.7%。 從事志願服務之長者有 191 位,佔 37.4%,其服務次數以每月 4-6 次居多 69 位 (13.5%)、以 10 小時(15.1%)居多,服務每次至少 2 小時以上者佔 23.1%。大部份 長者無抽菸經驗的有 431 人佔 84.3%,女性(98.3)比例較男性(66.8)高,有抽菸經 驗男性(9.2)較女性(0.3)高,而已戒菸男性(22.1)較女性(1.4)高。不喝酒長者有 379 位,佔 74.2%,女性(85.4)比例較男性(63.8)高。不吃檳榔有 488 位,佔 95.5%。 可見抽菸喝酒習慣男性較女性多。服用藥物種類中,吃保健食品的女性(27.9)比 例較男性(14.7)高,但是並沒有顯著差異。有參與運動團體女性(43.4)較男性(34.4) 多,沒有參與的男性(65.6)比女性(56.6)多,女性參與運動團體的目的以為了增強 健康(38.8)為最多,其次為有運動夥伴(15.2)。可推論女性的自我健康管理動機較 強,她們透過參與運動團體及服用保健食品來增強自我健康。. 28.
(32) 表 1:人口學基本資料表(N=511) 變項. 男 (N=163). 年齡. 女 (N=348). Mean. SD. Mean. SD P-value. N. (%). N. (%). 71.0. 7.3. 69.8. 7.4. 總. 0.1389 59 歲以下. 13. (8.0). 23. (6.6). 60-64 歲. 13. (8.0). 54. (15.5). 65-69 歲. 48. (29.5). 107. (30.8). 70-74 歲. 48. (29.5). 89. (25.6). 75-79 歲. 20. (12.3). 48. (13.8). 80-84 歲. 16. (9.8). 18. (5.2). 5. (3.1). 9. (2.6). 85 歲以上 教育. <.0001. 不識字. 2. (1.2). 20. (5.8). 國小. 17. (10.4). 69. (19.8). 國中/初中. 16. (9.8). 54. (15.5). 高中/高職. 41. (25.2). 89. (25.6). 大專/大學. 79. (48.5). 110. (31.6). 8. (4.9). 6. (1.7). 研究所及以上 職業. <.0001. 無. 10. (6.1). 105. (30.2). 專職. 5. (3.1). 7. (2.0). 兼職. 27. (16.6). 75. (21.6). 121. (74.2). 161. (46.3). 已退休 宗教. 0.1349. 無. 49. (30.1). 83. (23.8). 有. 114. (69.9). 265. (76.2). 佛教. 67. (41.1). 153. (44.0). 道教. 27. (16.6). 59. (17.0). 基督教. 15. (9.2). 38. (10.9). 天主教. 2. (1.2). 5. (1.4). 回教. 0. (0.0). 2. (0.6). 一貫道. 1. (0.6). 5. (1.4). 婚姻. <.0001. 未婚/單身. 5. 29. (3.1). 23. (6.6).
(33) 已婚/同居. 137. (84.1). 193. (55.5). 離婚/分居. 11. (6.8). 17. (4.9). 9. (5.5). 106. (30.5). 喪偶 經濟. 0.0004. 自己. 39. (23.9). 71. (20.4). 親人. 20. (12.3). 87. (25.0). 退休金. 68. (41.7). 92. (26.4). 3. (1.8). 5. (1.4). 15. (9.2). 59. (17.0). 低收入戶補助 老人年金 月收入. 0.0804. 無收入. 19. (11.7). 54. (15.5). 1 萬元以下. 25. (15.3). 73. (21.0). 1-2 萬元. 23. (14.1). 64. (18.4). 2-4 萬元. 44. (27.0). 87. (25.0). 4-6 萬元. 27. (16.6). 29. (8.3). 6-10 萬元. 12. (7.4). 22. (6.3). 6. (3.7). 10. (2.9). 10 萬元以上 居住方式. <.0001. 獨居. 16. (9.8). 76. (21.8). 與配偶同住. 73. (44.8). 87. (25.0). 與子女同住. 11. (6.8). 73. (21.0). 與配偶及子女同住. 54. (33.1). 88. (25.3). 與朋友同住. 3. (1.8). 5. (1.4). 住在安養機構. 1. (0.6). 0. (0.0). 3C 經驗. 0.1783. 無. 55. (33.7). 139. (39.9). 有. 108. (66.3). 209. (60.1). 1種. 51. (31.3). 119. (34.2). 2種. 42. (25.8). 65. (18.7). 3種. 15. (9.2). 27. (7.8). 智慧型手機使用. 80. (49.1). 163. (46.8). 平板使用. 35. (21.5). 63. (18.1). 電腦使用. 67. (41.1). 104. (29.9). 網路經驗. 0.8243. 無. 84. (51.5). 183. (52.6). 有. 79. (48.5). 165. (47.4). 30.
(34) 1種. 37. (22.7). 93. (26.7). 2種. 32. (19.6). 54. (15.5). 3種. 8. (4.9). 13. (3.7). 臉書使用. 40. (24.5). 76. (21.8). Line 使用. 67. (41.1). 141. (40.5). Skype 使用. 18. (11.0). 24. (6.9). 從事志願服務. 0.7056. 無. 104. (63.8). 216. (62.1). 有. 59. (36.2). 132. (37.9). 從事志願服務的次數. 0.8696. 3 次以下. 22. (13.5). 46. (13.2). 4-6 次. 19. (11.7). 50. (14.4). 7 次以上. 18. (11.0). 36. (10.3). 從事志願服務的工作時數. 0.2243. 10 小時以下. 28. (17.2). 49. (14.1). 11-20 小時. 11. (6.8). 45. (12.9). 21-30 小時. 8. (4.9). 20. (5.8). 12. (7.4). 18. (5.2). 31 小時以上 從事志願服務的工作時間、分鐘. 0.6846. 60 分. 13. (8.0). 21. (6.0). 60~120 分. 10. (6.1). 29. (8.3). 120 分以上. 36. (22.1). 82. (23.6). 文藝. 11. (6.8). 14. (4.0). 環保. 13. (8.0). 20. (5.8). 教育. 12. (7.4). 13. (3.7). 醫療. 20. (12.3). 52. (14.9). 服務. 19. (11.7). 44. (12.6). 家中有無超過 65 歲以上的長者. 0.5741. 無. 28. (17.2). 53. (15.2). 有. 135. (82.8). 295. (84.8). 跌倒紀錄_本人. 0.4556. 無 1次 2 次以上. 143. (87.7). 294. (84.5). 15. (9.2). 35. (10.1). 5. (3.1). 19. (5.4). 跌倒紀錄_家屬. 0.2061. 無. 151. 31. (92.6). 335. (96.3).
(35) 1次. 8. (4.9). 9. (2.6). 2 次以上. 4. (2.5). 4. (1.1). 防跌設施. 0.2768. 0種. 104. (63.8). 204. (58.6). 1種. 39. (23.9). 107. (30.8). 2種. 20. (12.3). 37. (10.6). 浴室扶手. 40. (24.5). 91. (26.2). 浴室止滑墊. 36. (22.1). 83. (23.9). 抽菸. <.0001. 是 偶而抽 已戒 不抽菸從未抽菸. 15. (9.2). 1. (0.3). 3. (1.8). 0. (0.0). 36. (22.1). 5. (1.4). 109. (66.9). 342. (98.3). 檳榔. 0.1436. 無. 162. (99.4). 348. (100.0). 有. 1. (0.6). 0. (0.0). 酒. <.0001 不喝. 104. (63.8). 297. (85.4). 4. (2.5). 3. (0.9). 常常. 14. (8.6). 9. (2.6). 偶而. 41. (25.1). 39. (11.1). 天天喝. 診斷疾病. 0.2758. 無. 38. (23.3). 97. (27.9). 有. 125. (76.7). 251. (72.1). 64. (39.3). 119. (34.2). 心肌梗塞. 8. (4.9). 4. (1.2). 充血性心臟衰竭. 3. (1.8). 6. (1.7). 腦血管疾病. 3. (1.8). 1. (0.3). 失智症. 2. (1.2). 6. (1.7). 慢性肺部疾病. 4. (2.5). 4. (1.2). 風濕性疾病. 3. (1.8). 3. (0.9). 肝臟疾病. 3. (1.8). 6. (1.7). 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14. (8.6). 28. (8.1). 糖尿病. 35. (21.5). 46. (13.2). 腎臟疾病. 10. (6.1). 4. (1.2). 3. (1.8). 14. (4.0). 高血壓. 癌症. 32.
(36) 視覺疾病或傷害. 29. (17.8). 73. (21.0). 神經系統疾病. 4. (2.5). 16. (4.6). 貧血. 4. (2.5). 15. (4.3). 甲狀腺腫大或其他甲狀腺疾病. 5. (3.1). 18. (5.2). 攝護腺肥大. 37. (22.7). 0. (0.0). 膽結石或膽囊疾病. 10. (6.1). 8. (2.3). 1. (0.6). 0. (0.0). 胰臟疾病 服藥種類. 0.5722. 無. 58. (35.6). 115. (33.0). 有. 105. (64.4). 233. (67.0). 1種. 58. (35.6). 158. (45.4). 2-3 種. 42. (25.8). 76. (21.8). 4 種以上. 11. (6.7). 13. (3.7). 糖尿病藥物. 36. (22.1). 44. (12.6). 高血壓藥物. 54. (33.1). 103. (29.6). 心臟藥物. 31. (19.0). 40. (11.5). 腦血循藥物. 7. (4.3). 10. (2.9). 肺部藥物. 2. (1.2). 2. (0.6). 保肝藥物. 3. (1.8). 1. (0.3). 保健食品. 24. (14.7). 97. (27.9). 泌尿方面藥物. 23. (14.1). 3. (0.9). 健康檢查篩檢. 0.4677. 無. 40. (24.5). 96. (27.6). 有. 123. (75.5). 252. (72.4). 老人健康. 89. (54.6). 157. (45.1). 成人健康. 24. (14.7). 30. (8.6). 三高篩檢. 52. (31.9). 129. (37.1). 乳癌篩檢. 0. (0.0). 99. (28.5). 子宮頸癌篩檢. 0. (0.0). 118. (33.9). 口腔癌篩檢. 17. (10.4). 21. (6.0). 大腸癌篩檢. 50. (30.7). 124. (35.6). 參與運動團體. 0.0525. 無. 107. (65.6). 197. (56.6). 有. 56. (34.4). 151. (43.4). 為了健康. 50. (30.7). 136. (39.1). 有人指導. 12. (7.4). 41. (11.8). 33.
(37) 有運動夥伴. 23. (14.1). 53. (15.2). 適當場地設備. 9. (5.5). 25. (7.2). 適當交通工具. 3. (1.8). 8. (2.3). 動機其他. 0. (0.0). 2. (0.6). 為了增強健康. 48. (29.5). 135. (38.8). 多樣化與趣味化. 16. (9.8). 40. (11.5). 正面增強. 8. (4.9). 18. (5.2). 分享體驗. 14. (8.6). 33. (9.5). 指導員凝聚力. 6. (3.7). 16. (4.6). 互相支持激勵. 21. (12.9). 40. (11.5). 34.
(38) 本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約 71 歲,文獻查證中發現我國衛生福利部於 2014 年表示現今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中,輕度 失智症盛行率近 5%,相當每 20 位老人中有 1 人罹患失智症,本研究結果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顯示,得分 2 分 以上有 73 人,佔 14.3%,較文獻中輕度失智症盛行率近 5%高出,以題目 8: 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問題最多,AD8 得分 2 分以上 44 人(60.3%),AD8 得分 1 分有 29 人(38.7%)。. 表 2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 (N=511) 變項/AD8. 0 分 (N=363) 無改變/不知道. 1.判斷力上的困難 2.對活動和嗜好的興趣降低 3.重複相同問題、故事和陳述 4.在學習如何使用工具、設備和小器具上有困難 5.忘記正確的月份和年份 6.處理複雜的財務上有困難 7.記住約會的時間有困難 8.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問題. 363 363 363 363 363 363 363 363.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 分 (N=75). 有改變 0 0 0 0 0 0 0 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35. 無改變/不知道 74 65 60 71 67 72 70 46. (98.7) (86.7) (80.0) (94.7) (89.3) (96.0) (93.3) (61.3). 2 分以上 (N=73). 有改變 1 10 15 4 8 3 5 29. (1.3) (13.3) (20.0) (5.3) (10.7) (4.0) (6.7) (38.7). 無改變/不知道 61 49 34 58 47 59 49 29. (83.6) (67.1) (46.6) (79.5) (64.4) (80.8) (67.1) (39.7). P-value. 有改變 12 24 39 15 26 14 24 44. (16.4) (32.9) (53.4) (20.6) (35.6) (19.2) (32.9) (60.3).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9) 將人口學變項、社會網絡變項與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AD-8 得分做分析,可見 教育程度、經濟來源、月收入、從事志願服務、家中有無 65 歲以上長者、跌到紀錄、 服藥種類等變相有相關性(見表 3)。教育程度有顯著差異,AD8 得分 2 分以上不識 字(13.7)者多,而 0-1 分者是大專/大學(39.9)多。經濟來源有顯著差異,AD8 得分 2 分以上多是由親人(30.1)提供,AD8 得分 0-1 分多則是退休金(33.9)。月收入有顯著差 異,AD8 得分 2 分以上為 1-2 萬元(28.8),AD8 得分 0-1 分者為 2-4 萬元(26.2);從事 志願服務有顯著差異,沒有從事志願服務者以 AD8 得分 2 分以上(80.8)最多,每週從 事志願服務 4-6 次以 AD8 得分 0-1 分者(14.7)最多,每次志願服務時數 120 分以上者 以 AD8 得分 0-1 分者(25.3)最多。跌倒經驗有顯著差異,有 1 次以上跌倒經驗者以 AD8 得分 2 分以上(19.2)最多。服藥種類有顯著差異,AD8 得分 2 分以上在糖尿病藥 物(17.8)、高血壓藥物(34.3)、心臟藥物(19.2)有較高的比例,服藥種類達 2-3 種以 AD8 得分 2 分以上(30.1)最多。 表 3:人口學基本資料表(N=511) 變項/AD8. 年齡 總 59 歲以下 60-64 歲 65-69 歲 70-74 歲 75-79 歲 80-84 歲 85 歲以上 教育 不識字 國小 國中/初中 高中/高職 大專/大學 研究所及以上 職業 無 專職 兼職. 0 分 (N=363) Mean SD N (%) 69.9. 7.0. 1 分 (N=75) 2 分以上 (N=73) Mean SD Mean SD P-value N (%) N (%) 70.2. 7.4. 71.5. (9.1) 0.3596. 24 50 115 100 44 22 8. (6.6) (13.8) (31.7) (27.6) (12.1) (6.1) (2.2). 8 10 21 15 14 6 1. (10.7) (13.3) (28.0) (20.0) (18.7) (8.0) (1.3). (4.0) (7.0) (19.0) (22.0) (10.0) (6.0) (5.0). (5.5) (9.6) (26.0) (30.1) (13.7) (8.2) (6.9) 0.0011. 10 66 43 87 145 12. (2.8) (18.2) (11.9) (24.0) (39.9) (3.3). 2 12 12 24 24 1. (2.7) (16.0) (16.0) (32.0) (32.0) (1.3). (10.0) (8.0) (15.0) (19.0) (20.0) (1.0). (13.7) (11.0) (20.6) (26.0) (27.4) (1.4) 0.5754. 76 8 72. (20.9) (2.2) (19.8) 33. 21 3 17. (28.0) (4.0) (22.7). (18.0) (1.0) (13.0). (24.7) (1.4) (17.8).
(40) 已退休 宗教 無 有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天主教 回教 一貫道 婚姻 未婚/單身 已婚/同居 離婚/分居 喪偶 經濟 自己 親人 退休金 低收入戶補助 老人年金 月收入 無收入 1 萬元以下 1-2 萬元 2-4 萬元 4-6 萬元 6-10 萬元 10 萬元以上 居住方式 獨居 與配偶同住 與子女同住 與配偶及子女同住 與朋友同住 住在安養機構 3C 經驗 無 有 1種 2種 3種. 207. (57.0). 34. (45.3). (41.0). (56.2) 0.5141. 98 265 154 55 39 6 2 6. (27.0) (73.0) (42.4) (15.2) (10.7) (1.7) (0.6) (1.7). 19 56 34 17 4 0 0 0. (25.3) (74.7) (45.3) (22.7) (5.3) (0.0) (0.0) (0.0). (15.0) (58.0) (32.0) (14.0) (10.0) (1.0) (0.0) (0.0). (20.6) (79.5) (43.8) (19.2) (13.7) (1.4) (0.0) (0.0) 0.2085. 20 243 20 71. (5.5) (66.9) (5.5) (19.6). 2 46 5 21. (2.7) (61.3) (6.7) (28.0). (6.0) (41.0) (3.0) (23.0). (8.2) (56.2) (4.1) (31.5) 0.0568. 81 70 123 3 50. (22.3) (19.3) (33.9) (0.8) (13.8). 14 15 21 2 17. (18.7) (20.0) (28.0) (2.7) (22.7). (15.0) (22.0) (16.0) (3.0) (7.0). (20.6) (30.1) (21.9) (4.1) (9.6). 41 72 58 95 44 25 13. (11.3) (19.8) (16.0) (26.2) (12.1) (6.9) (3.6). 19 13 8 19 10 4 1. (25.3) (17.3) (10.7) (25.3) (13.3) (5.3) (1.3). (13.0) (13.0) (21.0) (17.0) (2.0) (5.0) (2.0). (17.8) (17.8) (28.8) (23.3) (2.7) (6.9) (2.7). 0.0120. 0.2144 60 117 59 102 6 0. (16.5) (32.2) (16.3) (28.1) (1.7) (0.0). 16 24 15 19 0 1. (21.3) (32.0) (20.0) (25.3) (0.0) (1.3). (16.0) (19.0) (10.0) (21.0) (2.0) (0.0). (21.9) (26.0) (13.7) (28.8) (2.7) (0.0) 0.1483. 130 233 123 78 34. (35.8) (64.2) (33.9) (21.5) (9.4) 34. 29 46 22 18 6. (38.7) (61.3) (29.3) (24.0) (8.0). (35.0) (38.0) (25.0) (11.0) (2.0). (48.0) (52.1) (34.3) (15.1) (2.7).
(41) 智慧型手機使用 平板使用 電腦使用 網路經驗 無 有 1種 2種 3種 臉書使用 Line 使用 Skype 使用 從事志願服務 無 有 從事志願服務的次數 3 次以下 4-6 次 7 次以上 從事志願服務的工作時數 10 小時以下 11-20 小時 21-30 小時 31 小時以上 從事志願服務的工作時間、分鐘 60 分 60~120 分 120 分以上 文藝 環保 教育 醫療 服務 家中有無超過 65 歲以上的長者 無 有 跌倒紀錄_本人 無 1次 2 次以上 跌倒紀錄_家屬 無. 181 72 129. (49.9) (19.8) (35.5). 36 17 24. (48.0) (22.7) (32.0). (26.0) (9.0) (18.0). (35.6) (12.3) (24.7) 0.1241. 185 178 94 63 17 86 154 32. (51.0) (49.0) (25.9) (17.4) (4.7) (23.7) (42.4) (8.8). 36 39 20 15 2 16 32 8. (48.0) (52.0) (26.7) (20.0) (2.7) (21.3) (42.7) (10.7). (46.0) (27.0) (16.0) (8.0) (2.0) (14.0) (22.0) (2.0). (63.0) (37.0) (21.9) (11.0) (2.7) (19.2) (30.1) (2.7) 0.0020. 214 149. (59.0) (41.1). 47 28. (62.7) (37.3). (59.0) (14.0). (80.8) (19.2) 0.0316. 51 53 45. (14.1) (14.6) (12.4). 10 11 7. (13.3) (14.7) (9.3). (7.0) (5.0) (2.0). (9.6) (6.9) (2.7) 0.0122. 60 42 20 27. (16.5) (11.6) (5.5) (7.4). 8 12 5 3. (10.7) (16.0) (6.7) (4.0). (9.0) (2.0) (3.0) (0.0). (12.3) (2.7) (4.1) (0.0) 0.0354. 26 31 92 21 24 20 56 48. (7.2) (8.5) (25.3) (5.8) (6.6) (5.5) (15.4) (13.2). 4 5 19 3 7 4 13 10. (5.3) (6.7) (25.3) (4.0) (9.3) (5.3) (17.3) (13.3). (4.0) (3.0) (7.0) (1.0) (2.0) (1.0) (3.0) (5.0). (5.5) (4.1) (9.6) (1.4) (2.7) (1.4) (4.1) (6.9) 0.0122. 65 298. (17.9) (82.1). 13 62. (17.3) (82.7). (3.0) (70.0). (4.1) (95.9) 0.0002. 321 31 11. (88.4) (8.5) (3.0). 66 5 4. (88.0) (6.7) (5.3). (50.0) (14.0) (9.0). (68.5) (19.2) (12.3) 0.2161. 348. (95.9) 35. 71. (94.7). (67.0). (91.8).
(42) 1次 2 次以上 防跌設施 0種 1種 2種 浴室扶手 浴室止滑墊 抽菸 是 偶而抽 已戒 不抽菸從未抽菸 檳榔 無 有 酒 不喝 天天喝 常常 偶而 診斷疾病 無 有 高血壓 心肌梗塞 充血性心臟衰竭 腦血管疾病 失智症 慢性肺部疾病 風濕性疾病 肝臟疾病 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糖尿病 腎臟疾病 癌症 視覺疾病或傷害 神經系統疾病 貧血 甲狀腺腫大或其他甲狀腺疾病 攝護腺肥大 膽結石或膽囊疾病. 10 5. (2.8) (1.4). 4 0. (5.3) (0.0). (3.0) (3.0). (4.1) (4.1) 0.6267. 215 109 39 92 88. (59.2) (30.0) (10.7) (25.3) (24.2). 49 19 7 18 13. (65.3) (25.3) (9.3) (24.0) (17.3). (44.0) (18.0) (11.0) (21.0) (18.0). (60.3) (24.7) (15.1) (28.8) (24.7) 0.5354. 14 2 30 317. (3.9) (0.6) (8.3) (87.3). 0 1 7 67. (0.0) (1.3) (9.3) (89.3). (2.0) (0.0) (4.0) (67.0). (2.7) (0.0) (5.5) (91.8) 0.0495. 363 0. (100.0) (0.0). 75 0. (100.0) (0.0). (72.0) (1.0). (98.6) (1.4) 0.4241. 282 5 20 56. (77.7) (1.4) (5.5) (15.4). 57 2 2 14. (76.0) (2.7) (2.7) (18.7). (62.0) (0.0) (1.0) (10.0). (84.9) (0.0) (1.4) (13.7). 105 258 128 10 7 3 2 5 2 4 30 55 10 11 68 10 8 15 29 12. (28.9) (71.1) (35.3) (2.8) (1.9) (0.8) (0.6) (1.4) (0.6) (1.1) (8.3) (15.2) (2.8) (3.0) (18.7) (2.8) (2.2) (4.1) (8.0) (3.3). 17 58 25 2 1 0 0 2 3 3 8 11 4 3 15 6 6 4 5 0. (22.7) (77.3) (33.3) (2.7) (1.3) (0.0) (0.0) (2.7) (4.0) (4.0) (10.7) (14.7) (5.3) (4.0) (20.0) (8.0) (8.0) (5.3) (6.7) (0.0). (13.0) (60.0) (30.0) (0.0) (1.0) (1.0) (6.0) (1.0) (1.0) (2.0) (4.0) (15.0) (0.0) (3.0) (19.0) (4.0) (5.0) (4.0) (3.0) (6.0). (17.8) (82.2) (41.1) (0.0) (1.4) (1.4) (8.2) (1.4) (1.4) (2.7) (5.5) (20.6) (0.0) (4.1) (26.0) (5.5) (6.9) (5.5) (4.1) (8.2). 0.1054. 36.
(43) 胰臟疾病 服藥種類 無 有 1種 2-3 種 4 種以上 糖尿病藥物 高血壓藥物 心臟藥物 腦血循藥物 肺部藥物 保肝藥物 保健食品 泌尿方面藥物 健康檢查篩檢 無 有 老人健康 成人健康 三高篩檢 乳癌篩檢 子宮頸癌篩檢 口腔癌篩檢 大腸癌篩檢 參與運動團體 無 有 為了健康 有人指導 有運動夥伴 適當場地設備 適當交通工具 動機其他 為了增強健康 多樣化與趣味化 正面增強 分享體驗 指導員凝聚力 互相支持激勵. 1. (0.3). 0. (0.0). (0.0). (0.0) 0.0443. 135 228 153 77 13 54 110 41 11 3 3 78 16. (37.2) (62.8) (42.2) (21.2) (3.6) (14.9) (30.3) (11.3) (3.0) (0.8) (0.8) (21.5) (4.4). 19 56 33 19 6 13 22 16 4 0 0 19 7. (25.3) (74.7) (44.0) (25.3) (8.0) (17.3) (29.3) (21.3) (5.3) (0.0) (0.0) (25.3) (9.3). (19.0) (54.0) (30.0) (22.0) (5.0) (13.0) (25.0) (14.0) (2.0) (1.0) (1.0) (24.0) (3.0). (26.0) (74.0) (41.1) (30.1) (6.9) (17.8) (34.3) (19.2) (2.7) (1.4) (1.4) (32.9) (4.1) 0.1942. 89 274 187 39 124 70 85 31 127. (24.5) (75.5) (51.5) (10.7) (34.2) (19.3) (23.4) (8.5) (35.0). 22 53 29 11 28 17 19 5 29. (29.3) (70.7) (38.7) (14.7) (37.3) (22.7) (25.3) (6.7) (38.7). (25.0) (48.0) (30.0) (4.0) (29.0) (12.0) (14.0) (2.0) (18.0). (34.3) (65.8) (41.1) (5.5) (39.7) (16.4) (19.2) (2.7) (24.7) 0.3520. 212 151 137 38 54 21 8 1 135 39 21 33 15 45. (58.4) (41.6) (37.7) (10.5) (14.9) (5.8) (2.2) (0.3) (37.2) (10.7) (5.8) (9.1) (4.1) (12.4). 37. 43 32 26 9 12 6 1 0 27 8 2 8 2 6. (57.3) (42.7) (34.7) (12.0) (16.0) (8.0) (1.3) (0.0) (36.0) (10.7) (2.7) (10.7) (2.7) (8.0). (49.0) (24.0) (23.0) (6.0) (10.0) (7.0) (2.0) (1.0) (21.0) (9.0) (3.0) (6.0) (5.0) (10.0). (67.1) (32.9) (31.5) (8.2) (13.7) (9.6) (2.7) (1.4) (28.8) (12.3) (4.1) (8.2) (6.9) (13.7).
(44) 將簡式精神症狀量表與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AD-8 得分做分析(詳見表 4),可 見 AD-8 得分 0-1 分者,簡式精神症狀量表得分較低,AD-8 得分 2 分以上簡式精神 症狀量表得分較高,有顯著差異,可表示心理健康狀況較佳的老年人其 AD8 得分 較低。. 表 4、簡式精神症狀量表(N=511) 變項/AD8. 0 分 (N=363) N. 心理健康 0-5 分 6-9 分 10-14 分 15 分以上. (%). 1 分 (N=75) N. (%). 2 分以上 (N=73) N. P-value. (%) <.0001. 341 20 2 0. (93.9) (5.5) (0.6) (0.0). 63 11 0 1. (84.0) (14.7) (0.0) (1.3). 38. 50 16 5 2. (68.5) (21.9) (6.9) (2.7).
(45) 將自覺健康狀況與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AD-8 得分做分析(詳見表 5),可見 AD-8 得分 0 分者,自覺健康狀況「較多」 的比例較高,AD-8 得分 2 分以上則「較多」比例減少,自覺健康狀況有顯著差異。. 表 5、自覺健康狀況 (N=511) 變項/AD8. 0 分 (N=363) 較少. 1.您最近都能輕鬆地從事日常活動嗎? 2.您最近很有活力且有警覺性 3.您最近對未來充滿希望嗎? 4.您覺得別人接受您嗎? 5.您想吃的食物通常都能吃到嗎? 6.您感到健康狀況很好嗎? 7.與同年齡的人相比較,您感到健康狀況很好嗎?. 27 60 88 59 38 82 70. (7.4) (16.5) (24.2) (16.3) (10.5) (22.6) (19.3). 1 分 (N=75). 較多 336 303 275 304 325 281 293. (92.6) (83.5) (75.8) (83.8) (89.5) (77.4) (80.7). 39. 較少 12 24 33 17 10 28 23. (16.0) (32.0) (44.0) (22.7) (13.3) (37.3) (30.7). 2 分以上 (N=73). 較多 63 51 42 58 65 47 52. (84.0) (68.0) (56.0) (77.3) (86.7) (62.7) (69.3). 較少 17 29 42 22 10 42 31. (23.3) (39.7) (57.5) (30.1) (13.7) (57.5) (42.5). P-value. 較多 56 44 31 51 63 31 42. (76.7) (60.3) (42.5) (69.9) (86.3) (42.5) (57.5). 0.0001 <.0001 <.0001 0.0162 0.6145 <.0001 <.0001.
(46) 將最近兩個星期的自覺健康狀況及生活過得快樂與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AD-8 得分做分析(詳見表 6),可見 AD8 得分 2 分以上的健康平均分數 70.6 分較低,AD8 得分 0 分的平均分數 78.9 分較高,故最近兩個星期的個人健康分數越低,AD8 得 分高;AD8 得分 2 分以上的生活快樂平均分數 73.8 較低,AD8 得分 0 分的平均分數 80.9 分較高,故最近兩個星期的生活快 樂分數越低,AD8 得分高,隨著 AD8 的分數越高,自覺健康狀況及生活過得快樂的程度呈負相關,而有顯著的差異,因此 生活過得快樂及自覺健康狀況也可能是失智症預測因子。. 表 6、最近兩個星期的狀況 (N=511) 變項/AD8. 0 分 (N=363) 不好不壞. 1 分 (N=75) 好. 最近狀況 個人健康分數. 128 Mean. 目前生活過得快樂 生活快樂分數. 還算快樂 快樂 125 (34.4) 238 (65.6) Mean 80.9 SD 12.1. (35.3) 235 78.9 SD. (64.7) 12. 不好不壞 38 Mean. (50.7) 37 75.7 SD. 2 分以上 (N=73) 好 (49.3) 13.2. 還算快樂 快樂 40 (53.3) 35 (46.7) Mean 78.1 SD 12.8. 40. 不好不壞 42 Mean. (57.5) 31 70.6 SD. P-value. 好 (42.5) 12.8. 還算快樂 快樂 46 (63.0) 27 (37.0) Mean 73.8 SD 17.4. 0.0003. <.0001.
(47) 將生活品質六大項目之優先次序與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AD-8 得分做分析(詳見表 7), 社會關係具有顯著差異,可見 AD8 得分 2 分以上者給予社會關係優先次序排名較 AD8 得分 0-1 分者靠後。 表 7: 生活品質六大項目之優先次序 (N=511) 變項/AD8. 0 分 (N=363) 1名. 身體健康 心理健康 獨立程度 社會關係 周遭環境 信仰信念. 298 32 8 3 10 12. 2名. (82.1) 43 (8.8) 241 (2.2) 24 (0.8) 23 (2.8) 12 (3.3) 15. 3名. (11.9) 12 (66.4) 47 (6.6) 140 (6.3) 78 (3.3) 61 (4.1) 18. 1 分 (N=75). 4名. (3.3) 1 (13.0) 26 (38.6) 66 (21.5) 146 (16.8) 91 (5.0) 27. 5名. (0.3) 2 (7.2) 9 (18.2) 75 (40.2) 76 (25.1) 146 (7.4) 49. 41. 6名. (0.6) 2 (2.5) 3 (20.7) 45 (20.9) 32 (40.2) 38 (13.5) 237. (0.6) (0.8) (12.4) (8.8) (10.5) (65.3). 1名. miss 5 5 5 5 5 5. (1.4) (1.4) (1.4) (1.4) (1.4) (1.4). 64 6 3 0 0 2. (85.3) 7 (8.0) 46 (4.0) 10 (0.0) 4 (0.0) 5 (2.7) 3. 2名 (9.3) 2 (61.3) 9 (13.3) 26 (5.3) 17 (6.7) 14 (4.0) 7. 3名 (2.7) 2 (12.0) 4 (34.7) 15 (22.7) 27 (18.7) 21 (9.3) 7. 2 分以上 (N=73). 4名 (2.7) (5.3) (20.0) (36.0) (28.0) (9.3). 5名 0 8 15 14 28 10. (0.0) 0 (10.7) 2 (20.0) 6 (18.7) 13 (37.3) 7 (13.3) 46. 6名 (0.0) (2.7) (8.0) (17.3) (9.3) (61.3). 1名. miss 0 0 0 0 0 0. (0.0) (0.0) (0.0) (0.0) (0.0) (0.0). 59 5 4 0 2 3. (80.8) 7 (6.9) 42 (5.5) 7 (0.0) 10 (2.7) 3 (4.1) 5. 2名 (9.6) (57.5) (9.6) (13.7) (4.1) (6.9). 3名 4 13 25 13 11 6. (5.5) (17.8) (34.3) (17.8) (15.1) (8.2). 4名 2 7 11 20 21 12. (2.7) (9.6) (15.1) (27.4) (28.8) (16.4). 5名 0 5 15 12 29 12. (0.0) 1 (6.9) 1 (20.6) 11 (16.4) 18 (39.7) 7 (16.4) 35. 6名 (1.4) (1.4) (15.1) (24.7) (9.6) (48.0). miss 0 0 0 0 0 0. (0.0) (0.0) (0.0) (0.0) (0.0) (0.0). P-value 0.4426 0.1119 0.5318 0.0097 0.8655 0.2550.
(48) 將以上有顯著差異的變項,用邏輯斯迴歸分析(詳見表 8),結果以從事志願服務 (P=0.001)、從事志願服務的次數(P=0.0003)、從事志願服務的工作時數(P=0.0004)、 家中有無超過 65 歲以上長者(P=0.0064)、跌倒經驗(P<0.0001)、巴金森氏症(P=0.0059)、 BSRS-5(P<0.0001)、自覺健康(P<0.0001)、自覺最近健康狀況(P=0.0001)、自覺生活 過得快樂(P<0.0001)的預測力最佳。此可預測「有從事志願服務者」(OR=0.35 , P=0.0008),其參數估計值為負值(-0.31) ,使得 AD8 有較低的得分數,而「從事志 願服務的次數越多者」(-0.16)、 「從事志願服務時數高者」(-0.13)、 「自覺健康狀況較 好者」(-0.68)、「最近健康狀況較好者」(-0.36)、「生活過得快樂較快樂者」(-0.43), 上述各變項的參數估計值皆為負值,同樣可使 AD8 有較低的得分數。 相反的, 「家中有超過 65 歲以上的長者」(OR=5.055 , P=0.0072),其參數估計值 為正值(0.34), 「有巴金森氏症者」 (OR=5.055 , P=0.0072),其參數估計值為正值(1.28), 使得 AD8 有較高的得分數,而「有跌倒經驗」(0.36)、「BSRS-5 得分越高」(0.81), 上述各變項的參數估計值皆為正值,同樣可使 AD8 有較高的得分數。 表 8:邏輯斯迴歸分析 變項 教育 不識字 國小 國中/初中 高中/高職 大專/大學 研究所及以上 月收入 無收入 1 萬元以下 1-2 萬元 2-4 萬元 4-6 萬元 6-10 萬元 10 萬元以上 從事志願服務 無 有 從事志願服務的次數 無. OR. P-value. ref. 0.123 0.327 0.205 0.142 0.092. 0.1204 0.2031 0.8341 0.1323 0.3240. 參數估 P-value 計值 -0.06 0.0811. -0.08 0.0033 ref. 0.706 1.469 0.688 0.171 0.796 0.659. 0.9644 0.9477 0.9650 0.9968 0.9617 0.9660 -0.31. ref. 0.350. 0.001. 0.0008 -0.16 0.0003. ref..
(49) 3 次以下 4-6 次 7 次以上 從事志願服務的工作時數 無 10 小時以下 11-20 小時 21-30 小時 31 小時以上 從事志願服務的工作時間、分鐘 無 60 分 60~120 分 120 分以上 家中有無超過 65 歲以上的長者 無 有 跌倒經驗 無 1次 2 次以上 服藥種類 無 有 高血脂 無 有 動脈硬化 無 有 巴金森氏症 無 有 BSRS-5 0-5 分 6-9 分 10-14 分 15 分以上 自覺健康 1.您最近都能輕鬆地從事日常活動嗎? 較少 較多 2.您最近很有活力且有警覺性 較少 較多. 0.508 0.346 0.170. 0.5889 0.6495 0.1125 -0.13 0.0004. ref. 0.585 0.164 0.531 <0.001. 0.9498 0.9747 0.9517 0.9539 -0.12 0.0007. ref. 0.590 0.369 0.279 ref. 5.055 ref. 3.010 4.644 ref. 1.541 ref. 1.365. 0.6943 0.5366 0.1062 0.34. 0.0064. 0.36. <.0001. 0.17. 0.0796. 0.24. 0.0671. 0.0072. 0.3871 0.0310. 0.1290. 0.3541 -0.03 0.9352. ref. <0.001 0.9859 ref. 4.085. 1.28. 0.0059. 0.81. <.0001. 0.1269. ref. 4.170 0.3912 20.191 0.0877 16.159 0.3009 -0.68 <.0001 ref. 0.322. 0.0005 -0.55 <.0001. ref. 0.360. 43. 0.0001.
(50) 3.您最近對未來充滿希望嗎? 較少 較多 4.您覺得別人接受您嗎? 較少 較多 6.您感到健康狀況很好嗎? 較少 較多 7.與同年齡的人相比較,您感到健康狀況很好嗎? 較少 較多 自覺最近健康狀況 不好不壞 好 自覺生活過得快樂 還算快樂 快樂. -0.54 <.0001 ref. 0.282. <.0001 -0.37 0.0012. ref. 0.487. 0.0114 -0.67 <.0001. ref. 0.248. <.0001 -0.50 <.0001. ref. 0.365. 0.0001 -0.36 0.0001. ref. 0.450. 0.0019 -0.43 <.0001. ref. 0.355. <.0001. 再進一步逐步複迴歸分析(詳見表 9),結果又以下列六個變相預測力最佳。「從 事志願服務」參數估計值-0.23,P=0.007,自覺健康中的「您最近對未來充滿希望嗎?」 參數估計值-0.24,P=0.0130,「與同年齡的人相比較,您感到健康狀況很好嗎?」參 數估計值-0.37,P=0.0002,與 AD8 的得分為負相關,可能為失智傾向的保護因子。 家中有無超過 65 歲以上長者參數估計值 0.25,P=0.0270,有無巴金森氏症參數 估計值 1.15,P=0.0059,BSRS-5 參數估計值 0.60,P<0.0001,與 AD8 的得分為正相 關,可能為失智傾向的危險因子。 表 9:逐步複迴歸分析 變項 從事志願服務 家中有無超過 65 歲以上的長者 巴金森氏症 BSRS-5 自覺健康 1.您最近都能輕鬆地從事日常活動嗎? 3.您最近對未來充滿希望嗎? 7.與同年齡的人相比較,您感到健康狀況很好嗎?. 44. 參數估計值 P-value -0.23 0.0073 0.25 0.0270 1.15 0.0059 0.60 <.0001 -0.26 -0.24 -0.37. 0.0586 0.0130 0.0002.
Dokumen terkait
The combined course is to be taken as follows: as follows: 2nd Year Language Part II Social Organization A Psychology Part IIA Social Work Part I 4th Year Australian History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