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勞工安全參與指引手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勞工安全參與指引手冊"

Copied!
49
0
0

Teks penuh

(1)

勞工安全參與指引手冊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r Safety Manual Guidelin

勞工安全參與指引手冊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r Safety Manual Guidelin

技術叢書 IOSH103- T-138

勞工安全參與指引手冊 IOSH103- T-138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GPN:1010301683 定價:新台幣150元

(2)

勞工安全參與指引手冊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r Safety Manual Guidelin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技術叢書 IOSH102-T-138

(3)
(4)

技術叢書 IOSH102-T-138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編印 中華民國 103 7

勞工安全參與指引手冊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r Safety

Manual Guidelin

(5)
(6)

最近十年中,雖然國內職業安全衛生持績改善而有所進步。然而,工作場所的事故、疾 病和死亡仍持續以不能接受的代價殃及勞工。事業單位如果要改善工作場所的安全衛生,勞 工和管理者必須密切合作,共同尋找問題及解決方案。

主動式的勞工參與能獲致許多的利益,包括較低的事故率、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更 加快樂與更有生產力的勞動力、較高的安全意識及控制職場風險等。對勞工而言,這是有關 於如何防止自己在其工作上不會受到傷害,對雇主而言,這是有關於如何獲得協助以確定真 正的問題並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案。基於此,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於2013年期間 推動製造業安全文化診斷與輔導,旨在鼓勵管理者、勞工及其代表、及其他利益關係者,聯 合起來共同提升安全文化。

本指引描述有效的安全參與是指在實務中,勞工及其代表能扮演降低一部分工作場所風 險的角色,並強調勞工需要有主動積極的作為,並與同事和管理者共同執行有意義的改進工 作。本指引不僅說明個別勞工如何才能有更多的參與,且也論及如何協助勞工代表與雇主共 同提升整體勞動力(管理者、勞工以及勞工代表)的參與。整體目的是協助促進公開的對話 和文化,並將安全衛生的責任展開至每個人的角色中。

所長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7)

目錄

序……… i

一、緒論……… 1

(一)勞工安全參與的重要性……… 1

(二)雇主/主管的角色及其安全責任……… 2

(三)勞工的角色及其安全責任……… 2

(四)勞工代表在安全上的角色……… 3

二、勞工安全參與的概要……… 5

(一)勞工安全參與的定義……… 5

(二)勞工安全參與的利益及緣由……… 8

(三)勞工安全參與的成功因素………11

(四)勞工安全參與的阻礙因素………11

三、勞工安全參與的方法………13

(一)勞工安全參與及安全文化的關係………13

(二)勞工安全參與的技術/機制………13

(三)促進勞工安全參與的要點提示………14

(四)有效的勞工安全參與之檢核表………15

四、促進勞工安全參與之實務………17

(一)展開安全關懷:改善不安全的行為………17

(二)辦理區域聯防:倡導全員參與工安………22

(三)人因工程改善:預防肌肉骨骼傷害………27

(四)安衛績效評比:提高員工安全意識………32

五、參考文獻………37

目錄……… ii

圖目錄……… iii

表目錄……… iv

(8)

圖目錄

圖1 2003~2012年製造業勞工職業災害人次佔全產業勞工職災人次的比例 ……… 1

圖2 管理者權限 vs. 部屬自由度 ……… 6

圖3 勞工敬業(worker engagement)的連續體 ……… 6

圖4 英國HSE之勞工參與的模式 ……… 7

圖5 勞工敬業的概念模式 ………10

圖6 員工投入安全衛生的方式 ………14

圖7 中龍鋼鐵公司環安衛政策 ………17

圖8 防止災害事故的對策 ………18

圖9 BBS安全關懷活動流程 ………19

圖10 人員的安全行為與安全態度………19

圖11 關鍵行為觀察結果統計圖 ………21

圖12 不安全原因雷達分析圖………21

圖13 廠場區域聯防運作流程圖………23

圖14 總經理率領各級主管宣示啟動………24

圖15 協助聯防責任單位共同發掘潛在危害問題………24

圖16 2011~2013年發掘問題件數比較 ………25

圖17 發掘問題分類………25

圖18 發掘問題之改善措施分析………26

圖19 肌肉骨骼傷害………27

圖20 肌肉骨骼傷害的危害因子………27

圖21 環安磁性看板、錦旗………34

圖22 勞安月會---廠區焦點NG照及缺失不二過宣導 ………36

(9)

表目錄

表1 提高勞工參與時應考慮涵蓋的重點—勞工部分 ………15 表2 提高勞工參與時應考慮涵蓋的重點—勞工代表部分 ………16 表3 安全關懷紀錄表 ………20

(10)

一、緒論

(一)勞工安全參與的重要性

依據勞動部(2013)統計近10年(2003~2012年)全產業勞工職業災害保險給付人次的資 料,顯示每年全產業勞工傷亡人數仍高達約40,000人,其所造成的損失對於企業與國家整體 競爭力是嚴重的威脅與衝擊。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製造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 而,如圖1所示,從職災統計的數據顯示近10年(2003~2012年)製造業勞工傷亡人數每年 約17,000人,佔全產業的43%(勞動部,2013)[1],其中製造業勞工殘廢的人次佔全產業勞 工殘廢人次的比例更高達近52%。此外,在歐盟每年有超過5,500人由於工傷事故而失去他們 的生命,並有159,000人死於與工作有關的疾病。如果工作場所預期的風險受到合理妥善地 管理,並實施適當的防護措施,則大多數這些生命是可以獲到拯救(EU-OSHA, 2012)[8]。

圖1 2003~2012年製造業勞工職業災害人次佔全產業勞工職災人次的比例

職業安全衛生相關法令明訂雇主有責任經由適當的控制風險以提供健康和安全的工作 場所,法令亦要求員工應予以協助,而雇主/管理者必須諮詢(consult)勞工和勞工代表。由 於勞工和勞工代表擁有詳細有關於如何完成作業以及其如何影響他們的知識和經驗。基於 此原因,勞工能積極貢獻於安全衛生的工作場所往往具有較低的職場風險水平和事故率(EU- OSHA, 2012)[8]。

勞工參與安全衛生是雇主和其勞工/勞工代表之間一個簡單且雙向的過程:

‧彼此交談

(11)

‧傾聽對方的關切

‧尋找和交流意見與資訊

‧於好時機討論問題

‧考慮大家所說的內容

‧一起做決定

‧互相信任和尊重

勞工應該積極影響管理層的決策之主要原因:

‧勞工參與有助於發展保護勞工的有效途徑。

‧ 在規劃階段經由投入問題,勞工更容易識別原因以採取特定的行動,協助尋找切實可 行的解決方案,並符合最終的結果。

‧如果勞工有機會參與塑造安全的工作系統,那麼他們可以提醒、建議、並要求改進。

‧協助發展及時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措施以防止職業事故和疾病。

(二)雇主/主管的角色及其安全責任

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雇主要負責安全衛生的管理。這意味著要確保勞工免受任何 可能造成傷害的任何事物,並有效控制可能出現在工作場所受傷或健康的任何風險。

在職業安全衛生法中規定雇主必須負責評估工作場所的風險。應進行風險評估,以對應 到可能會導致在工作場所危害的所有風險,以決定需要什麼樣的控制措施。

雇主必須提供勞工有關其工作場所風險的資訊以及他們如何受到保護,並指導和訓練他 們如何處理風險。

雇主必須諮詢勞工有關安全衛生問題,依據國家法令,諮商可能是直接或間接經由勞 工代表。通常可以採用兩種方法的組合,雇主可能需要設立聯合勞工和雇主的安全衛生委員 會,使其可以討論更多的策略事宜。

雇主需要促進一種文化,使安全衛生融入每個人的角色中,無論組織的大小均需要諮 詢。原則是相同的 - 鼓勵公開對話、傾聽所說的內容、從中學習,並為行動的依據 - 但型式 會有所不同。

(三)勞工的角色及其安全責任

勞資雙方有責任照顧安全衛生工作,雇主的主要職責是預防風險以保護其勞工,實施防 護措施包括工作的安全方式、安全設備、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以及對勞工的資訊、教導和訓 練,但法令也要求勞工發揮自己的作用並協助其雇主經由下列方式以保護他們:

(12)

‧照顧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和健康

‧與其雇主積極合作對應安全衛生問題

‧在所受的訓練後,能安全地執行其工作並使用設備、工具、物質等

‧ 如果他們認為工作本身 - 或安全措施不足 - 會使人的安全和健康處於風險中,要告訴 其他人員(雇主、主管或勞工代表)。

法令規定反映出勞工的投入得以協助自己和其同事提高安全衛生標準。首先,安全衛生 是防止他們工作時受傷。其次,他們瞭解其工作場所的風險,並應致力於管理。

雇主和員工雙方都有責任照顧工作安全衛生。

雇主首先需要促進安全衛生文化、支持勞工參與。但不應限制勞工參與只是被動的合作 及遵循安全規則。如果勞工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得到最有效的保護,他們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崗 位上,充分利用勞工參與的安排。

勞工人可以有自己的發言權和參與的方法,包括:

‧ 提問問題、提出問題、以及在會議、團隊會談、訓練課程、與直屬主管或管理者一對 一會談中提出建議。

‧參加任何諮詢活動。這些可以參加調查或參加建議方案或安全比賽。

‧參與試驗,例如個人防護裝備的甄選試驗。

‧志願參加職業安全衛生的活動,如工作小組。

‧ 通報事故、虛驚事件或其他任何他們認為可能是不安全、不健康或阻礙,但也可指出 任何反對的意見。

‧ 與勞工代表(如果有)發聲,並參加其組織的任何活動(會議,調查等)。考慮志願 擔任勞工代表。

‧在公司通訊中貢獻安全衛生的資訊。

‧應用在工作任務的訓練中所獲得的知識。

‧對新進員工樹立良好的榜樣,並協助他們在安全衛生方面的工作。

如果勞工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得到最有效的保護,需要充分安排在他們的工作場所勞工參 與。

(四)勞工代表在安全上的角色

勞工代表與直接的勞工參與相結合,是一種獲得意見和勞工投入安全衛生的有效方式。

勞工代表的作用,是當要制定預防和保護措施時,確保勞工所反映之觀點、關切和想法能輸 入到管理決策中。

(13)

勞工代表參加亦可參與由勞工和雇主組織之安全衛生委員會。安全衛生委員會可作為一 個論壇和公司決策的諮詢機構。安全衛生委員會允許勞工代表、安全衛生顧問、管理者和主 管,以滿足並識別安全衛生問題,並共同影響公司的安全衛生績效。再者,國家法令亦規範 參與他們應該如何形成和運作。他們應該包含一個平衡的勞工和管理代表,並應該討論更具 有策略性議題以及更重要的問題。

勞工代表也可能是工會代表。工會發揮著重要作用,支持和訓練他們的代表,並且提供 工作場所安全衛生的獨立資訊。他們經常與雇主在專案上解決安全衛生問題。

勞工代表的作用是確保勞工意見能輸入到管理決策中。

(14)

二、勞工安全參與的概要

(一)勞工安全參與的定義

何謂勞工參與(worker participation)?

勞工參與的架構

‧ 雇主必須諮詢勞工和/或其代表,並以平衡的方式允許他們參與討論工作安全衛生有 關的所有問題。

‧勞工/勞工代表有權要求雇主採取適當的措施,並提出建議。

‧ 國家法令和/或條例在提供資訊(information provision)和諮詢(consultation)有具體的要 求,特別是關於勞工代表和他們的權利以及建立論壇(forums)(如聯合安全衛生委員 會)。

‧ 使用安排和方法的結合,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組合,通常是最好的。特別是,勞工和 勞工代表直接的參與不應被視為另一種替代,而是盡可能有效結合不同的途徑。

根據現行法令,雇主有責任諮詢員工有關其健康和安全事宜。

諮詢包含雇主不僅提供給員工說出其意見,但也應聆聽和考慮員工怎麼說,才作出任何 安全衛生的決定。

如果決策涉及工作設備、製程或組織,可能會影響員工的健康和安全時,雇主必須提供 時間給員工或其代表以提出意見資訊。雇主還必須提供員工或其代表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

雇主在達成決策之前必須考慮這些意見(HSC, 2002)[12]。

此定義構成安全衛生管理面向有關雇主和員工或其代表之間的雙向溝通的最低要求。超 越這個最起碼的要求,勞工參與決策存在於組織運作的連續體上,實際上它的位置表示該組 織的安全文化成熟度水平。

正如圖2表示,在最不成熟的組織,管理層獨立承擔決策的問題,會影響其勞動力。隨 著成熟度的不斷進步,以致與員工溝通愈有品質。徵詢是溝通變為雙向的轉折點。正是在這 個時候,勞動力的回應被納入管理的決策。此後,隨著成熟度的進展,在勞動力的決策問題 變得更加下放。完全的勞工參與發生於當勞動力在管理層所定義的參數內能直接影響他們的 決策事項時。這並不意味著員工被問及每一個最後的細節。相反的,在目前情況下,這意味 著,他們可以引導直接影響到其健康和安全之安全衛生的決策事項,勞工處於最好的定位以 做出可靠的判斷他們的工作條件。

(15)

圖2 管理者權限 vs. 部屬自由度

資料來源:Tannenbaum & Schmidt, 1973, p.164.[21]

圖3 勞工敬業(worker engagement)的連續體 資料來源:Cameron et al., 2006, p.11[4]

(16)

如圖4所示,此模式顯示在其最基本的層次上,管理人員和勞工之間的溝通僅僅是告知 勞工,以便他們可以執行其工作。

而下一個較發達的層次,則是在英國安全衛生法規的最低要求的內容為諮詢勞工,以了 解他們的觀點和意見。在這個層次,管理者決定是由其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及其從精心 設計的諮詢過程中的解釋而來。

最後的層次代表勞工積極參與決策過程,這意味著管理人員和勞工共同尋求安全衛生的 協議,以及共同成為合作夥伴,共思如何達成共享的目標。最後的決策以及對安全衛生的責 任,最終還是駐留在管理人員。

因此,勞工必須受到安全衛生方面的告知(informed)、指導(instructed)、訓練(trained) 和諮詢(consulted),超越諮詢的完全參與 - 勞工和其代表也能參與(participation)決策、投入 (involvement)各項的安全衛生管理的事務,並進而表現出對工作安全的敬業(engagement)行 為。

圖4 英國HSE之勞工參與的模式 資料來源:Energy Institute, 2008, p.1[6]

如圖3所示,增加瞭解勞工敬業(worker engagement)的性質是反映在一個相關術語明顯的 趨勢。近年來,在文獻中所使用的語言,從「參與」(participation)(Lancaster et al, 2001)[13]

經由「投入」(involvement)(ECOTEC, 2005)[5]進展到「敬業」(engagement)(Cameron et al, 2006)[4]。這種語言的進展反映增加在溝通(communication)、知識共享(knowledge sharing)、

共享有關安全衛生問題的決策(shared decision-making regarding health and safety issues),並在 營造業有具體做法。在討論勞工敬業這個詞彙,將被用來指所有勞工的參與活動。

規模較大的組織更能比規模較小組織具有較深入的員工參與公司政策和程序。這些政

(17)

策和程序,以及管理代表及/或安全人員的存在是勞動力參與計劃背後的主要驅動力(Shearn, 2005)[19]。

勞動力的貢獻程度是否足夠,將反映在組織的各種安全衛生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例如損失工時工傷(Lost Time Injuries, LTIs)的數量。應注意的 是嫻熟、經驗豐富的管理必須到位,如果他們選擇的角色和職責去解決以投入很少從別人的 成功和全面的開展。在許多情況下,管理層接受,並提供明確的挑戰以驅動安全衛生績效。

在英國有許多重大的營造組織的有勞工參與活動存在的證據,該活動是否對充分整合員工參 與、安全衛生管理政策、程序等,實現全面的方法,遠遠不夠反映該產業的事故統計。

‧勞工投入(worker involvement)是反映出勞工投入會影響他們之決策的程度。

‧勞工敬業(worker engagement)是反映出勞工能控制會影響他們之決策的程度。

‧ 勞工輸入與他們相關問題的決定,是在一個連續體上,範圍從沒有輸入,透過投入,

到全面敬業參與。

‧ 勞工投入/敬業的水平反映出一個組織的安全文化成熟度水平(Cameron et al, 2006;

Lancaster et al, 2001)[4, 13]。

(二)勞工安全參與的利益及緣由

勞動力參與所帶來的好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實行到何種程度,更豐富形式的參與,

是普遍徵求員工的最佳反應(Lancaster et al., 2001)[13]。員工參與的好處大致可分為員工留 才、專案管理、安全衛生績效以及企業利益。

員工留才: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參與的勞工,因為他們覺得更有價值而更投入。這反映 在更高的工作滿意度和離開組織的可能性較低。在營造業透過增加員工參與,也帶來增加工 會會員的吸收(Baldwin, 2006, Walters et al, 2005)[2, 23]。然而,增加工會會員並不自動意味著 之後的事故率會有所(Cameron et al, 2006)[4]。

專案管理:勞工敬業可以促進引進新的工作方法,如自我管理團隊(ENTEC, 2000)[7],

提高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專案之間的溝通(Rasmussen et al, 2006)[17]。

安全衛生績效:勞工敬業可能會導致安全衛生的改善。證據還顯示,有工會安全代表和

安全委員會的工作場所件比那些沒有者有更少的傷害和健康不佳的事件。工會在訓練安全代 表上有一個特殊的角色,並支持有效的員工參與廠區之安全衛生,並受到雇主的認可。透過 鼓勵員工創新思維以超出他們預定的角色,他們成為專注於改善流程和創造更好的產品和服 務(Shearn, 2005)[19]。以這種方式讓員工參與注重安全衛生,將推動員工的安全績效放在如 何更安全地執行自己的角色提出建議(Lawler, 1996)[14]。特定於營造業的研究建議帶引這種

(18)

改善,是因為員工(Cameron et al, 2006; Lancaster’s et al, 2001)[4, 13]:

‧ 知覺在管理層提供資訊方面有所改善,有機會來表達他們的意見,以及員工參與管理 的有效性。

‧ 有更好的理解他們工作上相關的危害,由於他們全時投入在這些任務,因此最能提出 建議以進一步控制危害。

‧ 有更好的理解到操作的限制,因此允許發展更加實際和現實的安全程序,進一步提高 安全衛生程序的可接受性。

‧ 安全管理有更大的自主權和賊能去對危害採取行動,應該確保危害更快速、更有效的 被移除,可以快速的決定行動,而不是由指揮鏈發送「危害識別」的資訊,等待「消 除危害」的決策回來,在任何發生實際的消除危害活動之前。

企業利益:透過採用高標準的勞動力參與企業可以實現顯著的利益。除了增加前景以留

住熟練的員工、增強聲譽和能力以吸引高品質的工作、保險公司給予更好的評級、改進企業 社會責任報告給股東。企業利益突顯在HSE的的勞工敬業之個案研究,從在營造業包括低的 員工離職率、安全記錄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4倍、安全文化使組織在市場上具有差異化,增 加能力以以吸引經驗豐富的勞工、透過安全績效以支持當地的慈善事業(個案研究5),定 期契約的個人達成超過一百萬工時無通報的傷害、增加虛驚事件的報告、客戶滿意度、增加 勞動力的信任程度、卓越的生產力和建立品質、正向的工作氛圍、以及有關提高效率和工作 條件的創新。圖5彙總行為改變與勞工參與(Behaviour Change and Worker Engagement, BCWE) 的好處。

勞工參與的主要好處包括:

‧提高員工的承諾(Cameron et al, 2006, Lancaster et al, 2001) [4, 13]。

‧ 改進安全衛生的績效,由於管理人員和勞工更多回應安全衛生問題(Cameron et al, 2006, Lancaster et al, 2001) [4, 13]。

‧改進企業績效(Cameron et al, 2006, Lancaster et al, 2001) [4, 13]。

‧員工參與的主要優點是相互依存(Cameron et al, 2006) [4]。

‧勞工敬業可以鼓勵員工參與工會成員 (Baldwin, 2006, Walters et al, 2005)[2, 23]。

‧工會的存在並無法保證減少事故(Cameron et al, 2006) [4]。

‧ 勞工參與能使混合專案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有更多的整合管理(Rasmussen et al, 2006) [17]。

(19)

圖5 勞工敬業的概念模式 資料來源:Cameron et al., 2006, p.12[4]

(20)

(三)勞工安全參與的成功因素

勞工安全參與一般是用來描述鼓勵勞工,包括承包商,參與有關安全衛生管理工作的決 策過程。

有效的勞工參與安全衛生對企業有許多的利益,例如:

‧在重大危害產業的組織中,增加WFI與減少50%通報事故有所關聯(HSE, 2007) [11]。

‧ 具有正式安全衛生委員會的組織,其通報40-50%較低的受傷率(ENTEC UK Ltd, 2000) [7]。

‧當員工參與安全活動時,職業病數會較低(ENTEC UK Ltd, 2000)[7]。

‧高績效的公司會使用勞工的建議、意見和回饋以提高績效(Yule, 2005)[24]。

‧當勞工參與設備的審查和設計,則可以減少材料和加班費用(HSE, 2007)[11]。

導致這些類型的好處有許多原因,例如:

‧ 改善符合度─參與政策和程序制定和審查的勞工,有興趣於維護其協助開發的規則,

且更可能去支持和遵守。

‧ 增加對安全的關注─參與點出了每個人都需對安全負責任,此又可以意味著個人開始 承擔自己和同事安全衛生之更大的責任。

‧提高士氣和信任─共同努力,才能夠增加在整個組織中的了解和信任。

‧ 決策會更好─決策會更好,係因為經由勞工的參與,管理者才能更加了解會影響其業 務的相關問題。

(四)勞工安全參與的阻礙因素

良好勞工安全參與的阻礙

越來越多的參與並不總是直截了當,有一些障礙可能會影響勞工的成功參與。下列為已 經識別出的勞工參與可能不會導致成功緣由:

‧ 缺乏高層管理的承諾─高層管理者沒有展現出對勞工參與的承諾,並傳遞訊息給勞工 他們的意見不受到重視,或更糟的,管理者傳遞一種使勞工會害怕遭到報復的氣氛。

‧ 不當的問題診斷─問題根本原因未確定,且應用錯誤的解決方案和方法來提高勞工參 與。

‧不當的規劃─勞工參與的方案未規劃,因此人員變得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職責。

‧不足的資源─個人沒有時間積極投入勞工參與的方案。

‧ 缺乏回饋─勞工參與方案的效果和結果未溝通,因此勞工不知道其利益以及他們如何

(21)

‧ 開創的活動未能持續─開創的活動已走到盡頭,並且未能繼續,意謂著長期持久的利 益可能會流失。

開創一個勞工安全參與的計畫會失敗,將使它在未來更難以得到勞工的再次參與。這也 意味著,一個組織錯過了一個非常重大的資源,而這個資源可以帶來企業的利益。

(22)

三、勞工安全參與的方法

(一)勞工安全參與及安全文化的關係

積極安全參與的員工也可能對安全管理方案有較正面的認知(Veltri et al., 2007)[22]。

HSE(2005)[10]建議,組織安全文化是員工是否覺得他們可以自在而公開地討論有關安全衛 生方面的議題。同樣的,文化會影響勞工安全參與的程度,而員工參與反過來則需要建立在 一個鼓勵參與的文化(HSE, 2005)[10]。例如在英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業,就體認到勞工參與 對有關溝通、激勵和營運效率的好處(Solomon, 2000)[20]。

Raines (2011)[16]的研究顯示,員工敬業度、員工參與和安全績效有正面的關聯,且

「增加員工的參與和敬業可以正面的影響組織的安全績效」。Raines更指出,無論所使用的 方法,讓員工參與安全過程中,將很可能會導致更高的安全績效和改善企業的安全文化,這 將有利於員工和組織。

French and Geller (2008)[9]認為,安全不是管理層為員工所做的事情,它不只是管理的 問題,它也是每一位員工的個人問題。管理層對安全的承諾是不可少的,但真正卓越的安全 需要從組織的所有人員參與。Matkin and Scotti (2011) and Raines (2011)[15, 16]亦指出,優質 的安全文化需要積極的員工投入和參與安全。

依據Ryan (2009)[18]指出企業安全文化若沒有員工提供資訊則無法改善,如果沒有在員 工的幫助下所發起的文化變革,改善安全文化的成功機率將是很小的,因此,第一線員工的 參與是必不可少的(Bolger, 2004)[3]。

創建一個整合的安全文化,是需要員工參與,並有機會在自己的工作場所提供變革。如 果所做的變革,可能影響安全,而沒有尋求員工的投入和參與,則可能很難在一段時間內持 續改善組織的安全績效 (Raines, 2011)[16]。

(二)勞工安全參與的技術/機制

勞工參與的傳統方式包括安全代表(safety representatives),可能或可能不是由工會所任 命,以及安全委員會(safety committees),這可能是管理層與員工代表有許多的交換,這些方 式稱之為如圖6所示的間接法。

(23)

圖6 員工投入安全衛生的方式 資料來源:Cameron et al., 2006, p.7[4]

其它方式包括非正式、調查、安全圈(safety circles)、任務前簡報(pre-task briefings)、以 及管理引導行為舉措的要素。這些新的方式目前可由產業協會和其他中介機構促進推動,係 為使勞工能投入安全衛生的有效形式(Alder et al., 2000; Bell and Phelps, 2001)。這些方式稱之 為直接法,可被視為是新式(new)或新奇式(novel)。

(三)促進勞工安全參與的要點提示

1. 有耐心。勞工安全參與的過程需要花費時間。一些說到做到的事項,有些是1年以內

就能有成果,但有些則需要近3年才會有成果。

2. 確保主管及高層管理人員可見的支持,以促進勞工安全參與的文化。可藉由解決會

議、發送消息、管理者教導,且「說到做到」等以達成此目的。

3. 解釋為何想要勞工投入安全及需要投入那些努力?

4. 進行員工意見調查,且快速的依一些建議或缺失來進行改善行動,此方式會員工開

始感受到雇主認真的推動勞工安全參與。

5. 接受建議時,務必確保人員提出的建議會接收到回饋,即使答案是「對不起,這些

是為什麼無法執行的原因。」員工的意見受到認真對待的事實,通常是比同意他們 更加重要,同時應確保員工的建議能受到公開的回應。

6. 需要組織各層級的人員參與,對不同的群組甚至個人可使用不同的技巧。例如,電

(24)

子郵件可能會促進辦公室勞工提出建議,但可能不太適合在倉庫的勞工。然而,有 些吸引人的做法,如鋼鐵廠的基層勞工,則可結合製程、節日形式、電子郵件以及 在安全衛生週等機制。

7. 可見的、走動的、與現人員交談、以少量的人員等定期進行安全巡視。

8. 應建立通報申訴報怨或安全問題的匿名機制,將有助於勞工的安全通報。

9. 確保考量輪班勞工及兼職勞工。

10. 帶領人員到另一個有勞工安全參與運作的公司組織參訪,以進行標竿學習。

11. 無責備的安全文化,才可能建立真正勞工安全參與的機制。

12. 確保勞工代表曾受過如何成為一個安全衛生代表的訓練(包括徵求意見、展現個

案、反饋給同事)。

(四)有效的勞工安全參與之檢核表

表1及表2檢核表係在制定安排以提高勞工參與時應考慮涵蓋的重點。表1檢核表是專為 勞工,表2則是勞工代表部分。問題回答「不」,應該看看是否有什麼可以做的不同。他們 並非詳盡無遺,只應被視為涵蓋要點的指南。

全員參與超越諮詢─勞工及其代表也參與決策。

表1 提高勞工參與時應考慮涵蓋的重點—勞工部分

勞工

1.勞工受到諮詢並參與風險評估過程涉是否與他們的工作有關?

2.勞工是否有受過訓練以了解如何將預防的一般原則應用到發展安全衛生的措施?

3.是否鼓勵勞工提出改善安全衛生標準的想法呢?

4.勞工是否有受過訓練以通報危害及雇主之設施的任何缺陷以保障人員?

5.勞工是否受到諮詢,並參與起草說明書、程序、政策等?

6.當更改規畫時,在勞工採取最終措施之前,其是否受到諮詢和參與?

7.勞工是否受過訓練成為積極主動地尋找改善安全衛生的設施?

8.勞工是否受到諮詢,並參與在購買前選擇工具、工作設備和個人防護裝備等項目?

9.在作出最後決定之前,解決方案是否得到'試用'勞工的反饋意見?

資料來源:EU-OSHA, 2012, p.13[8]

(25)

表2 提高勞工參與時應考慮涵蓋的重點—勞工代表部分

勞工代表

1.是否有議定的程序讓勞工代表參與?

2. 勞工代表是否受到諮詢有關安全衛生有關的所有問題,包括:風險評估、措施、指派勞工負 責安全衛生、急救等、安全衛生訓練、引進新設備,技術等?

3.勞工代表是否受到協商,並參與起草說明書、程序、政策等?

4.勞工代表是否有參與決策有關的安全衛生,例如透過諮詢機構和決策團體?

5.安全衛生稽核是否主動包括安全代表以及管理者?

6.勞工代表是否受到鼓勵報告良好實務的個案例研究,可以存儲於組織的資料庫?

7.勞工代表是否充分參與事件的調查?

8.是否允許勞工代表工作時休息以進行討論並提供反饋給他們所代表的勞工?

9.是否提供勞工代表行政的援助,以支持他們充分履行其職能?

10. 勞工代表是否在工作場所預防的一般原理與原理應用受到適當的訓練?勞工代表是否受過 訓練去發展他們的代表技能?

資料來源:EU-OSHA, 2012, p.15[8]

(26)

四、促進勞工安全參與之實務

(一)展開安全關懷:改善不安全的行為

中龍鋼鐵公司 陳漢源處長編撰

圖7 中龍鋼鐵公司環安衛政策

1. 所有的工作傷害和職業病都可以避免。

2. 安全是我的責任,做好工安是我的驕傲。

3. 預防職業災害是管理者的責任。

4. 安全從規劃設計開始,防災從危害辨識做起。

(27)

5. 教育、溝通、稽核是確保作業安全的重要工作。

6. 安全工作是員工受僱及協力承攬的基本要求。

7. 承攬商是我們的安全工作夥伴。

8. 不安全的行為及環境應立即糾正、即時改善。

9. 以決心、用心、關心推動工安達成零災害。

10. 工作無法確保安全,一切績效都沒有意義。

圖8 防止災害事故的對策

安全關懷-BBS(互護)

體感訓練(自護)

主動查核+假日查核(監護)

高危害作業監督人力查核(監護)

教育訓練

全體員工實際參與。

主要改善人員「行為」,針對行為而非針對不安全行為的個人。

透過觀察人員行為,並給予當面溝通及回饋,以正面影響被關懷者的行為及態度。

不責備、不找錯、不懲罰,著重在安全的互動而非安全的績效數字。

(28)

用行為觀察結果量測人員安全態度指標。

不是取代現有的安全機制,是整體工安管理的一部份。

著重正向鼓勵。

圖9 BBS安全關懷活動流程

圖10 人員的安全行為與安全態度

(29)

實施人員 基層員工為主、工程師為輔 實施標的 不安全行為

作 法 只記錄問題,但不提供具體之人事時地物,以免遭致反彈,也不負問題改善之追蹤責任,不安 全行為當面溝通並記錄不安全行為發生原因

特 性 正向管理,關懷代替稽查,以鼓勵代替處罰,著重於雙向溝通

表3 安全關懷紀錄表

2012年度(101.04~102.03)安全關懷紀錄統計結果,觀察次數共5,942件。

安全行為次數5,078件(安全行為率85.5%)

不安全次數864件(14.5%)

關鍵行為觀察結果,以高架作業勾掛安全帶(103件)與研磨/切割作業配戴個人防護 具(面罩或護目鏡、防感電手套)(102件)之不安全行為次數佔最高。

不安全原因觀察結果,分別為:一時忘記(44.3%)、圖方便(24.4%)、習慣(12.2%)三者 佔最高。

(30)

圖11 關鍵行為觀察結果統計圖

圖12 不安全原因雷達分析圖

獎勵措施:

個人:2013年度制定全年安全關懷次數累計30/50/100次以上者可獲得獎勵。另針對全 公司關懷次數最高前2名於公司級安全衛生委員會中表揚及分享。

一級單位:達成激勵目標之廠/處於安委會頒發獎金3,000元。

(31)

(二)辦理區域聯防:倡導全員參與工安

中鴻鋼鐵公司 董寶鴻處長編撰 1. 摘要

鋼鐵廠在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到許多笨重且危險的機械、設備及轉動機具,而鋼胚、鋼捲 等原料在運輸、儲放過程中,都有許多可能引發重大危害的作業環境。要落實危害辨識及發 掘工作環境危害進行改善,只靠少數人員「稽查」的被動文化是無效的,必須改為讓員工跨 單位協助問題發掘,自發主動的積極性安全文化才能有效防止災害。

中鴻公司自2011年開始推行全員參與「廠場區域聯防」,2011年及2012年共發掘3,897 件潛危缺失,包括1,065件有關墜落、感電、捲夾、壓傷、倒塌等重大潛危,經過原因分析 後,100%完成改善。此外,以結合工安責任原點化,將所發掘之缺失於改善完成後設定維 持責任者,納入定期檢查,達成深化改善成果與長期維持之成效。

推動「廠場區域聯防」活動,除可集合群體之力量,在短期內快速大量的發掘潛危並加 以改善外,員工經由參與其他單位的聯防活動,可提升同仁發掘潛危的能力,養成隨時注意 工作環境中之潛危,及實施改善的習性。並藉由相互觀摩,檢視自己單位的弱點及學習其他 單位的優勢,提升自己單位設備缺失的改善技術。

2. 前言

依勞動部職災統計資料顯示,2001~2008年,從事鋼鐵業之勞工有超過120人因發生職業 災害而死亡,鋼鐵廠內在生產、運輸、儲放過程中因處理極重的鋼胚、鋼捲等原物料使用大 型天車、堆高機或接觸到許多大型轉動馬達、軋機,存在許多高風險作業,如切割夾捲、墜 落、衝撞等,潛在的安全危害問題較為嚴重,事故結果均在失能或死亡之等級。

要降低重大危害的發生,首要是辨識危害、評估風險,發掘危害後採取有效的危害消除 或風險控制措施,至於改善措施的有效性,一般仰賴後續的稽查、檢查及安全觀察來確認;

許多事業單位仰賴「勤稽查」、「多巡視」發掘工作場所的危害,來抑制工安事故及職業傷 病發生數。但「稽查」與「巡視」普遍被視為工安人員、單位主管等特定少數人的工作,再 加上稽查發現缺失衍生的處罰,往往造成作業人員為避免因稽查受罰而出現消失性行為,或 排斥工作場所之改善。

基於靠少數人員的「稽查」、「巡視」所能發掘出之待改善缺失數量有限,實在無法徹 底有效消除工安潛在危害,新的思考模式是推動全員共同參與工安潛危發掘的機制,藉著提 升作業人員之危害辨識能力,及主動積極共同發掘作業場所之潛在危害,齊力參與改善,方 可大量發掘潛在工安缺失進行改善,真正提升工安管理績效。

(32)

中鴻公司在2010年因發生重大職災,公司管理階層驚覺廠內仍存在致命的高風險作業環 境,經與勞檢機構溝通後推動「全員參與」及「共同合作」的「廠場區域聯防」活動,本文 介紹中鴻的執行經驗與實施成果。

3. 運作流程

中鴻公司在2011年至2013年推動「廠場區域聯防」活動,先擬定推行架構(如圖 13),以一年為期採三階段運作,最後辦理成果發表會,為了使活動成果有長期性成效,將

「廠場區域聯防」分三階段執行,將各階段執行成果進行評核審查,各階段執行重點說明如 下:

圖13 廠場區域聯防運作流程圖

(1) 第一階段:

辦理主管推動宣示活動,確認聯防責任單位參與成員名單、並設定發掘問題件數目標 後,先藉著內部自查發掘問題,後續再由其他單位協助辦理聯防共同找出未被發掘之潛在危 害,並將相關資料記錄於發掘問題紀錄表後,辦理審查。

(2) 第二階段:

依據所發掘之各項問題進行原因分析,並選擇部分重要案件進行缺失原因Why-Why分 析。找到問題根本原因後,才擬定改善對策,以確保有效防止相關缺失重複發生,於完成改 善後,進行評核審查。

(3) 第三階段:

為維持改善成果及強化同仁的工安管理責任,聯防責任單位在通過第二階段評核審查 後,制定各問題改善維持責任者,定期執行自動檢查,維持改善成果後,進行評核審查。

(33)

(4) 成果發表:

各聯防責任單位通過第三階段評核審查後,安排進行成果發表,其目的於分享改善成 果、相互學習,縮短以後類似問題發生時之改善時間。

為使活動有活力,工業安全衛生處設計評核標準,以問題發掘件數,再以改善完成率及 人員參與率等項目評分,過關者依其成果可以得到團體獎金激勵。

4. 主管承諾與全員參與

每年活動開始前,於勞工安全衛生委員會中由總經理及廠長率領主管人員宣示啟動(圖 14),展現主管人員的企圖心及承諾,使員工相信主管改善工安不怕花錢的決心。

圖14 總經理率領各級主管宣示啟動

為發掘跨廠聯防及全員參與功能,規定聯防活動一定要有承攬商參與,並且各課除參與 廠內其他課的協防(圖15)外,更要有到他廠協助問題發掘的基本次數之機制,透過相互激 勵與交流提升改善成效,以2013年度聯防活動參與結果為例,各課級所屬員工皆全數參與,

參與率為100%,而中鴻公司長駐承攬商有142人中,有117人參與,參與率為82.4%。

圖15 協助聯防責任單位共同發掘潛在危害問題

(34)

5. 推動成功案例—中鴻鋼鐵公司 (1)2011~2012年問題發掘件數

2011~2013年度利用「廠場區域聯防」共發掘問題件數分別為1,498件,2,399件及 1,489件(如圖16),每年經由聯防活動共同發掘作業環境中的潛在危害件數,遠比純 粹由工安人員執行工安稽查所發掘之稽查缺失件數多出10倍以上,對於工作場所潛危改 善明顯有效率。

圖16 2011~2013年發掘問題件數比較

(2)發掘問題分類

以2012年度為例,全公司聯防活動所發現2,399件問題之分類如圖17所示,以整理 整頓不良(21%)、標示不當(15%)、跌倒(13%)、感電(12%)、墜落(8%)占前5名,至於被 撞、捲夾及割傷的危害總合也達14%,這些缺失都是一般鋼鐵廠常見,可見同仁對於發 掘因設施缺陷所可能造成之跌倒、感電、墜落等重大潛在危害之意識已提升,而能主動 鑑別出來。此外,作業人員在聯防活動中發掘整理整頓、標示不良等5S的問題,雖非屬 重大危害,但經過改善可以使工廠更整齊、清潔、減少跌倒、倒塌等傷害發生機會。

(35)

(3)缺失改善措施分析

本次活動所發掘之問題,依據各聯防責任單位改善成果,確認其改善措施之有效 性,主要區分為工程控制、管理措施控制、防護器具、替代等四項,2012年所發掘之 2,399件問題中,改善措施分析之分佈依序為管理措施控制(1,649件)、工程控制(632 件)、防護器具(66件)、替代(52件),以管理措施控制佔69%,工程控制佔26%,

佔前2大比例(圖18)。

圖18 發掘問題之改善措施分析 (4)改善及問題分析案例

中鴻公司由所執行「廠場區域聯防」所發掘問題,摘錄1件問題發掘改善案例及及 問題原因why-why分析案例說明如何發掘長久以來被忽視的潛在風險,及如何利用why- why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源加以改善,避免再發。

A. 發掘問題:單位內部自查時發掘修邊機馬達轉動設備有設置護罩,但護罩被拆下 未安裝復歸。

B. 問題why-why分析:上述修邊機馬達轉動設備護罩被拆下無使用之案例,經why- why分析討論後,察覺因人員作業時須常拆下護罩檢點或維修,而該護罩以螺絲 鎖固,拆卸不便,故作業人員拆下後就未重新鎖固,在了解最終原因後,將護蓋 改為可掀鎖扣式,使用便利,也改善經拆拆下沒裝上的問題。

C. 改善效果討論:本缺失若未經完整分析原因,一般解決方案是將護罩鎖回就結 案,但透過缺失原因深入探討後,修改護罩設計,就能達成長期有效防護的目 標。

6. 結論

在建立公司的安全問話過程中,如何推動全員參與工安事務,而非只是主管人員與工安

(36)

人員在關心工安,是安全文化由被動轉為主動的關鍵。

由中鴻公司推行「廠場區域聯防」之經驗,可看到透過員工共同參與力量,發掘作業環 境之工安潛危問題,可以在短期內大量的發掘問題並加以改善。而經由參與其他單位的聯防 活動,可快速提升工安素養及危害認知能力,提高自身工作安全的注意力,隨時注意工作環 境中之潛在危害加以改善的能力。而藉由相互觀摩,因為避開「習以為常」偏見,才能協助 發掘防災單位潛危,在聯防過程中學習其他單位的優點,作為自己設備缺失改善的借鏡。因 為全員參與的緣故,公司的安全文化氣候逐漸越來越趨向主動積極,不再把工安視為主管及 工安人員的責任。

(三)人因工程改善:預防肌肉骨骼傷害

長興開發公司 顏志原經理編撰 1. 肌肉骨骼傷害的嚴重性

圖19 肌肉骨骼傷害

(37)

2. 人因工程分析及改善方法

(1)DMAIC:六個標準差(six sigma)問題解決過程 D-定義(Defi ne)

M-量測(Measure) A-分析(Analyze) I-改善(Improve) C-控制(Control)

提供數據以支持改善決定

利於人因工程問題解決的指導

Defi ne-定義

疾病和受傷的統計

產量和品質

不舒服的調查

員工訪談

觀察

照片和錄影

風險因素定義表單

思考其變化性

Measure-量測

決定量測方式是重要的

發展和執行資料收集計畫

(38)

Analyze-分析

利用所收集的資料以瞭解現 況?

最壞的狀況?

什麼或那裡是最遭的部份?

什麼是造成此因的要素?

重量極限值RWL=LC×HM×VM×DM×AM×FM×CM

=23 × (25/H) × (1-0.003 × |V-75|) × (0.82+4.5/D) × (1-0.0032A) × FM × CM 抬舉指標(LI) LI=Load Lifted╱RWL

註:LI<1: 可接受風險(Nominal risk) LI>1: 須改善控制

Improve-改善

發展可能的改善計畫,專注 於可能的重要因素。

擬定出最好的改善計畫

(39)

Control-控制

確實選擇改善方案

確認其初始問題之改善。

證明適合的改善在整體過 程中。

執行程序控制系統以確保改 善案的存在

3. 改善及控制

研擬改善對策及執行:

1. 過度施力:以外力取代?(天車、省力設備、支架)

2. 高重覆動作:以外力取代?(機器、省力設備、支架)

3. 不良的姿勢:自然、省力的工作姿勢

改善後之控制與成效評估

1. 告知及訓練現場主管人員作業環境改善方案並執行。

2.以DMAIC進行改善後的人因工程成效評估。

範例1:化學實驗室搬運作業人因風險說明 改善前(Before) 改善後(After)

(40)

危害(Hazard)

操作:彎腰搬運20公斤化學品或樣品至桌上 & 從桌 上搬運及移動到地面。

可能原因:手及腰部的負荷。

解決(Solution)

購買可升降高度的台車供作業人員使用(設備改 善)。

升高貯存化學品 & 樣品的地面高度為45公分(作業 環境改善)。

影響(Impact)

初步風險由40降到24。

整體風險由6降到3。

範例2:倉庫原料分類作業改善說明 改善前(Before) 改善後(After)

危害(Hazard)

操作:經常須彎腰及提舉20~30公斤重的原料。

可能原因:手及背部的負荷,曾發生員工下背痛案 例。

解決(Solution)

設置真空吸引裝的省力裝置,配合不同的吊掛器,

作業人員可以不用出力,且減少彎腰的頻率,只要控 制物品的移動方向及位置即可將物品移到目的地。

影響(Impact)

初步風險由288降到24。

整體風險由8降到2。

(41)

範例3:研磨墊檢查區人因改善說明 改善前(Before) 改善後(After)

危害(Hazard)

操作:作業人員長時間站立及彎腰進行檢查作業。

可能原因:腳及背部負荷。

解決(Solution)

購買可升降高度的台車供作業人員使用(設備改 善)。

升高貯存化學品 & 樣品的地面高度為45公分(作業 環境改善)。

影響(Impact)

初步風險由40降到24。

整體風險由6降到3。

(四)安衛績效評比:提高員工安全意識

奇菱科技公司 方俊文經理編撰 1. 同仁/各單位(柔性)

工安不是找碴,而是協助「發現問題」

保障生命安全,維護工作權;

對家人與家庭而言,是負責的表現

2. 主管/老闆(成本、法令與罰責)

避免工安事故後續影響與成本

每次事故所造成的成本損失約34000~60000美元

告知法令規定與對應罰責(含刑罰),對商譽、訂單影響

3. 推行制度、系統前多溝通

目的、作法、執行影響

簡單化,降低影響層面、錯誤機率與成本

(42)

自動化,降低人為疏忽機率

檢討:

推行3~6個月後檢討執行過程的困擾

盡量以照片、圖片代替文字(含教育訓練)

4. 目的

系統性協助找出各部門環安問題、潛在危害。

藉由環安績效評比資料追蹤各部門需改善事項之進度。

長期統計可了解是否有逐步改善(或惡化)之趨勢,並進一步探討原因。

5. 評比項目

例行性、法令規定項目優先辦理

例:工安事故、承攬商缺失、環安事項執行率(含自動檢查表、每季危化物清單調查 等)、勞安教育訓練執行率等

逐步增加主動績效指標

例:管理方案執行、潛在危害通報等

6. 評比結果發佈

環安看板、勞安園地(公司內網)、勞安月會

7. 作業模式

製作環安磁性看板

於各廠員工進出頻繁處(例:餐廳)。

製做勞安看板將每月統計數據透明化。

第1名:當月環安看板放紅色磁鐵;最後一名:放黑色磁鐵

製作錦旗:勞安月會上頒發

第1名頒發紅色錦旗:上書「叫我第一名」。

最後一名頒發黑色錦旗:上書「迎頭趕上」。

貼於所屬單位位置公告欄或作業現場。

(43)

圖21 環安磁性看板、錦旗

8. 作業平台

公司內網架構「勞安園地」

各單位執行後項目(含缺失改善)資料上傳

系統自動統計各單位未完成項目

超過預定期限完成項目,主動通知權責單位與mark highlight

定期作業環測、宣導事項資料上傳

符合法令宣導全員目的

可立即了解各事項最新狀況與進度,利於掌控

外部稽核減少紙本查找時間

9. 影響:是否額外增加工作量

所有項目均為平日例行性工作項目。

唯一增加之工作:將例行性執行記錄掃瞄成電子檔,並於每月5日前上傳「勞安園地」

備查。

(44)

10. 勞安月會 每月召開

環安績效評比結果公佈與頒發錦旗

不二過照片/影片

主題宣導事項(含法令異動)

10 min教育訓練:取代一般職業安全衛生在職訓練、危害通識在職訓練各3hr/3年

各單位設立勞安委員

負責執行、維護與宣導勞安事項

職務、年資要求規定

晉升結合勞安訓練

需完成甲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訓練(含取得證照)

需擔任過勞安委員 11. 與獎懲建立連結

1. 滅火器未按時檢點

(依規訂每月十日前需檢點完成)。

2. 手控式砂輪機無護蓋

(有砂輪磨耗及火星噴濺危害)。

3. 噪音作業區人員未確實配帶耳塞護具。 4. 乙炔鋼瓶未確實固定

(放置過於鬆垮易被震落或滑落)。

(45)

5. 轉動設備被護蓋干涉(易牽動損壞設備)。 6. 堆高機停放時,鑰匙要拔起,並拉起手煞車,牙 插平貼地面。

圖22 勞安月會---廠區焦點NG照及缺失不二過宣導

(46)

五、參考文獻

勞動部(2013)。統計月報資料庫:表6-7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給付人次(含年金給 [1]

付)。2013年4月8日,取自網路http://statdb.cla.gov.tw/html/mon/26070.htm

Baldwin, B. (2006). Worker Eng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Union of Construction [2]

Allied Trades and Technicians.

Bolger, B. (2004). Employee Involvement: The key to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a safety [3]

cultur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World, 56(4), 62-67.

Cameron, I., Hare, B., Duff, R., and Maloney, B. (2006) An investigation of approaches to [4]

worker engagement. HSE RR516.

ECOTEC. (2005). Obstacles Preventing Worker Involvement in Health and Safety. HSE [5]

Research Report 296.

Energy Institute. (2008). Guidance on effective workforce involvement in health and safety.

[6]

UK:Energy Institute.

ENTEC UK Ltd. (2000). Examples of effective workforce involvement in health and safety [7]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CRR291, HSE Books.

European Agency for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 (EU-OSHA) (2012). Worker representation [8]

and consultation on health and safety - An analysis of the fi ndings of the European Survey of Enterprises on New and Emerging Risks (ESENER).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 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French, A. R. and Geller, E. S. (2008). Creating a culture where employees own safety.

[9]

Proceedings of the2008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ference for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Safety engineers, Des plaines, IL: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Safety Engineers.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2005). A review of safety culture and safety climate literature [10]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fety culture inspection toolkit - RR367. London: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UK.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2007). Worker consultation and involvement. http://paulthorn.

[11]

co.uk/healthandsafety/Consulting Workforce/workerinvolve.pdf

HSC (2002). Consulting Employees on Health and Safety: A Guide to the Law. INDG232 [12]

Reprinted 10/02 C1000 http://www.hse.gov.uk/pubns/indg232.pdf

Lancaster, R. J., McAllister, I., & Alder, A. (2001). Establish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

[13]

(47)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Entec UK Ltd, HSE Contract Research Report 391.

Lawler, E. E. (1996). From the Ground Up: Six Principles for Building the New Logic [14]

Corpor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atkin, D, and Scotti, D. (2011). Leadership in health and safety phase two and three:

[15]

leading to workforce engag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SPE European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conference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Vienna: Austria 22-24 February 2011.

Raines, M. S. (2011). Engaging employee: another step in improving safety. Professional [16]

safety, 56(4), 36-43.

Rasmussen, K., Glassock, D. Hansesn, O., Carstensen, O., Jepsen, J. and Nielsen, K. (2006).

[17]

Worker participation in change processes in a Danish industrial setting.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49(9), 767-779.

Ryan, D. (2009) Safety perception survey: yes you can conduct your own. Professional [18]

safety, 54(12), 22-27.

Shearn, P. (2005). Workforce Participation in 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 Management in [19]

Non-unionised Workplaces. HSL report SOFS/05/09.

Solomon, P. (2000). People are the key to safety excellence: the benefi ts of a strong safety [20]

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SP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Stavanger: Norway 26-28 June 2000.

Tannenbaum, R., & Schmidt, W. H. (1973). How to choose a leadership pattern. Harvard [21]

business review, 51(3), 162-175.

Veltri, A., Pagell, M., Behm, M., and Das, A. (2007). A Data Based Evaluation of the [22]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Journal of 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4(1), 1-22.

Walters, D., Nichols, T., Connor, J., Tasiran, A.C.& Cam, C. (2005). The role and [23]

effectiveness of safety representatives in influencing workplace health and safety. HSE Research Report 363.

Yule, S. (2005). Review of research fi ndings on workforce involvement. Research report [24]

IPRC 2005/04, Industrial Psychology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Aberdeen.

(48)
(49)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勞工安全參與指引手冊 / 曹常成, 李金泉, 廖華群著.

-- 1版. -- 新北市 : 勞動部勞研所, 民103.08  面 ;  公分

ISBN 978-986-04-2080-7(平裝)

1.勞工安全 2.工業安全

555.56 103016438

勞工安全參與指引手冊

著(編、譯)者:曹常成、李金泉、廖華群 出版機關: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22143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407巷99號

     電話:02-26607600 http://www.ilosh.gov.tw/

出版年月:中華民國103年8月 版(刷)次:1版1刷

定 價:150元 展售處:

五南文化廣場

 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  電話:04-22260330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台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電話:02-25180207

本書同時登載於本所網站之「出版中心」,網址為:

http://www.ilosh.gov.tw/wSite/np?ctNode=273&mp=11。

授權部分引用及教學目的使用之公開播放與口述,並請注意需註明資料來 源;有關重製、公開傳輸、全文引用、編輯改作、具有營利目的公開播放 行為需取得本所同意或書面授權。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GPN: 1010301683

ISBN: 978-986-04-2080-7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以下是關於工業革命的論述。 資料一:自由主義者認為貧窮是個人的事,而且失業有利於經濟發展,因為這樣可以將工 資壓低,進而降低生產成本。 資料二:當部分人士看到無論是男是女,還是貴族百姓,都擠在同一列火車時,他們開始 憂心,鐵路帶來的可能是平等化的危機。 兩則資料反映了工業革命下的何種現象? A物質生活不斷地進步 B刺激進步思想的出現 C傳統倫理價值的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