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助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助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Copied!
112
0
0

Teks penuh

(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院 護理助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College of Nursing Graduate Institute of Nurse-Midwifery Master Thesis. 社會支持、親子同室時間與產後壓力之關係: 中介與調節效應之測試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Rooming-in and Postpartum Stress: Testing Mediator and Moderator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指導教授:高美玲教授 Advisor: Meei-Ling Gau, CNM, RN, PhD 研究生:江慧琴 Name: Hui-Chin Chiang 中華民國 105 年 8 月 August, 2016 i.

(2) 口試委員審查合格同意書. ii.

(3) 致. 謝. 即使受到周遭文化的氛圍影響,面對「事物的本質」才是更重要的。這是指 導教授高美玲老師在口試後給我最重要的提醒。猶記得在訂定題目時,即使知道 親子同室對於母嬰之好處,但因為工作環境對於親子同室實施觀點的影響,於是, 我的心動搖了,叛逆的想要證實親子同室不見得適合所有產婦,可是結果證實, 親子同室不僅能降低產婦的壓力,醫護/助產人員及家人更是在產婦住院期間重 要的支持。於是,心中被壓抑住的親子同室魂,又慢慢的發芽、茁壯,我知道這 一次,我會勇敢的堅持下去。 這篇論文的完成,心中滿滿的感謝。感謝高美玲教授沒有直接否決我的論文 題目,反而從旁一直提醒、提問,並提供我許多的資源,讓我能客觀的從不同的 角度來探討親子同室對於產後壓力的影響,及社會支持(家人、醫護)對於產後婦 女的重要性;感謝口試委員劉介宇副教授對於統計部份的指導,除了確認統計結 果的正確性,也使我的統計功力精進不少;感謝口試委員盧玉嬴助理教授,協助 我找尋資料並針對論文內容的指導與修正;感謝高雄醫學大學洪志秀教授,除了 授權產後壓力量表的使用,並針對量表的使用提供建議。 感謝昭華學姐對於文獻查證的指引;所辦佩芸,在我申請口試過程中,提供 許多的協助;更感謝我的戰友-嘉玲,從入學到畢業,一路來的相互支持與鼓勵; 也感謝每位接受研究的產婦們,因為他們,我的論文得以完成。 更不能忘記的是支持我的家人,感謝我的父母,教我遇到挫折仍不輕言放棄, 雖然就學期間父親過世,但父親的教誨,從來沒忘;感謝我的公婆,在我就學期 間協助照顧小孩,教導我的寶貝兒子乖巧聽話,在我趕論文時,總是安靜的在旁 陪伴,隨著論文的完成,終於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陪他了;先生則是我的心理支持, 雖然不在台灣,但常常透過視訊給我加油打氣,不斷督促我完成學業。 學業的結束代表另一個新的開始,我會謹記教授們的指導與期望,在臨床上 iii.

(4) 發揮我的所學,提供更優質的母嬰環境。. iv.

(5) 中文摘要 社會支持、親子同室時間與產後壓力之關係:中介與調節效應之測試 研究所組別:護理助產研究所 指導教授:高美玲教授 研究生:江慧琴 時間:105 年 8 月 論文摘要 研究背景 雖然實施親子同室有許多的優點,但可能也會增加婦女的產後壓力,除了產 婦的施行意願、生理狀況外,家人及醫療人員在產後實施親子同室時所提供的支 持也會影響產後壓力。 研究目的 了解產婦實施親子同室之壓力程度,及分析醫護及家人社會支持程度對於緩 解親子同室產後壓力之程度。 研究方法 採描述相關性研究,資料收集期間為 104 年 12 月至 105 年 5 月,採方便取 樣,選取年滿 20 歲以上、可讀及寫中文、妊娠週數滿 37 週、單胞胎、產婦及新 生兒於懷孕、待產及產後住院期間無異常及沒有內外科合併症、沒有實施親子同 室之禁忌,排除新生兒預出養之產婦,共收案 143 名。研究工具包括人口屬性及 產科學資料表、產後壓力量表及自擬之社會支持量表。由產婦出院當日進行問卷 填寫,由研究者每日針對親子同室時間及哺乳次數進行統計。 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胎次、生產方式、哺乳及育嬰經驗、實施親子同室時間及夜 間哺乳次數皆能有效預測產後壓力,經產婦、陰道生產、有哺乳及育嬰經驗、實 I.

(6) 施親子同室時間長、總夜間哺乳次數多者,產後壓力程度愈小。 在中介變項的測試方面,以家人或醫護人員支持做為中介變項皆僅符合測試 中介效果的第二個條件,在調節變項的測試方面,以社會支持-家人或醫護人員 為調節變項進行測試之結果,僅符合部份測試調節效果的條件,表示不論提供家 人或醫護人員之社會支持,並不影響親子同室時間及產後壓力程度,因此中介和 調節效果的假設是不成立的。 結論/護理應用 本研究建議應鼓勵產婦及其伴侶共同參與產前教育,在課程設計中應針對陰 道產及剖腹生產方式解說及說明二者之優缺點,使更多的懷孕婦女瞭解其與生俱 來的生產與育嬰能力,在母嬰狀況皆穩定的情況下,選擇陰道生產,避免非必要 之剖腹生產,及採純母乳哺餵。另外,在第三孕期時,可開始進行包含哺乳姿勢、 安撫技巧、更換尿布等哺乳及照顧新生兒技巧的練習。產後面對新生兒時,醫護 人員在產婦住院期間應多加探視並依其需求提供哺乳的相關指導與協助,將有助 於降低產後壓力,助產/護理人員應打破親子同室會造成婦女產後壓力的迷思, 鼓勵親子同室。 關鍵詞:親子同室實施時間、產後壓力、社會支持、中介與調節. II.

(7)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Rooming-in and Postpartum Stress: Testing Mediator and Moderator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Advisor: Dr. Meei-Ling Gau Student: Hui-Chin Chiang Date: August 2016. ABSTRACT Background: Despite its many advantages, the practice of rooming-in may increase the perceived postpartum stress of new mothers. In addition to the inclination toward rooming-in and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the new mother, the degree to which family members and medical personnel support rooming-in is a key factor that affects postpartum stress.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rooming-in-related stress that is perceived by postpartum women and to assess the mediation and moderation effects of medical personnel and family member social support in reducing this stress. Methodology: Data for this descriptive, correlational research study was collected between December 2015 and May 2016 using a convenience sample.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1) >20 years of age, 2) able to read and write Chinese, 3) >37 weeks gestation, 4) singleton birth, 5) maternal newborns in pregnancy, 6) and lack of medical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labor and postpartum periods. A total of 143 cases were enrolled as participant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which included a demographic and obstetrics datasheet, the Postpartum Stress Scale, and th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was completed by participants on the day of discharge. Results: Factors that were identified as predictors of the level of postpartum stress include: giving vaginal birth, having prior lactation and nursing experience, long III.

(8) rooming-in times, and relatively frequent nighttime breastfeedings. Average rooming-in time was found to have a direct and negative effect on postpartum stress, with longer rooming-in times associated with lower levels of postpartum stress.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social support of family members and health care workers only partly moderated the perceived postpartum stress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that was provided by family members and medical staff had no effect on rooming-in time or level of postpartum stress. Thus, no significant mediator / moderator effects were established. Conclusions /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pport encouraging pregnant women and their partners to participate in prenatal classes that explai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ginal and caesarean section deliveries in order to help pregnant women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innate birthing and feeding capabilities. In cases where both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ituations are stable, vaginal delivery should be recommended in order to avoid unnecessary caesarean section procedures and to encourage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In addition, during the third trimester, prenatal classes should include teaching proper feeding posture, comforting techniques, changing diapers, nursing care, and other parenting skills. With regard to fostering proper postpartum maternal neonatal healthcare in the hospital, 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provide breastfeeding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that is tailored to the needs of the individual mother in order to relieve postpartum stress. Finally, our findings give further support to the importance of encouraging midwives / nurses to dispel the false, but still widely held, belief that rooming-in increases postpartum stress and of encouraging postpartum mothers to practice rooming-in. Key Words: Rooming-in, Postpartum Stress, Social support, Mediator and Moderator Effects IV.

(9) 目. 次.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目 次 .......................................................................................................................... V 圖 次 ..................................................................................................................... VIII 表 次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重要性 ..............................................................................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 5 第四節 名詞定義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親子同室的定義與相關因素 .............................................................. 7 第二節 產後壓力的定義與相關因素 ............................................................ 11 第三節 社會支持的定義與相關因素 ............................................................ 14 第四節 產後壓力、親子同室與社會支持之關係 ........................................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0 第二節 研究設計 ............................................................................................ 21 第三節 研究場所 ............................................................................................ 21 第四節 研究對象 ............................................................................................ 22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23 V.

(10) 第六節 資料收集程序 .................................................................................... 29 第七節 研究倫理 ............................................................................................ 29 第八節 統計分析 ............................................................................................ 3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33.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人口學與產科學因素之分布 ....................................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與親子同室時間之分布 .................................... 41 第三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與產後壓力 ........................................................ 46 第四節 親子同室的時間與產後壓力及社會支持之相關性 ........................ 50 第五節 產後壓力之預測因子 ........................................................................ 51 第六節 社會支持於親子同室和產後壓力之中介與調節 ............................ 54 第五章. 討論 ............................................................................................................. 61. 第一節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基本人口學與產科學因素之分布 .................... 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與親子同室時間之分布 .................................... 64 第三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與產後壓力 ........................................................ 64 第四節 親子同室的時間與產後壓力及社會支持之相關性 ........................ 65 第五節 產後壓力之預測因子 ........................................................................ 66 第六節 社會支持於親子同室和產後壓力之中介與調節 ............................ 6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69. 第一節 結論 .................................................................................................... 69 第二節 研究結果的應用與建議 .................................................................... 70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 72 參考文獻 ..................................................................................................................... 74 附錄 ............................................................................................................................. 88 VI.

(11) 附錄一、個人資料問卷 ................................................................................... 88 附錄二、產後壓力量表 ................................................................................... 90 附錄三、問卷使用授權書 ............................................................................... 92 附錄四、社會支持量表 ................................................................................... 93 附錄五、專家效度名單 ................................................................................... 94 附錄六、親子同室態度量表專家內容效度及修正意見表 ........................... 95 附錄七、人體試驗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申請通過書 .................................................................................................................................. 99. VII.

(12) 圖. 次. 圖一、研究架構-社會支持對於親子同室時間與產後壓力之中介作用 ................ 21 圖二、研究架構-社會支持對於親子同室時間與產後壓力之調節作用 ................ 21 圖三、樣本數計算...................................................................................................... 23 圖四、殘差分析直方圖與常態性檢定圖.................................................................. 53 圖五、NORMAL P-P PLOT OF REGRESSION STANDARDIZED RESIDUAL ....................... 53 圖六、標準化殘差值與預測值之散布圖.................................................................. 53 圖七、親子同室時間透過社會支持-家人(中介變項)對產後壓力的影響.............. 55 圖八、親子同室時間透過社會支持-醫護人員(中介變項)對產後壓力的影響...... 57. VIII.

(13) 表. 次. 表一、專家效度意見內容.......................................................................................... 28 表二、描述性統計方法摘要表.................................................................................. 31 表三、推論性統計方法摘要表.................................................................................. 32 表四、基本人口學特性.............................................................................................. 34 表五、產科學資料...................................................................................................... 35 表六、產後住院期間哺乳及夜間哺乳實施情形...................................................... 37 表七、產後住院期間親子同室實施情形.................................................................. 38 表八、產後壓力得分情形.......................................................................................... 39 表九、社會支持得分情形.......................................................................................... 41 表十、人口學資料對於親子同室實施時間之關係表.............................................. 43 表十一、產科學資料對於親子同室實施時間之關係.............................................. 45 表十二、人口學資料對於產後壓力之關係表.......................................................... 47 表十三、產科學資料對於產後壓力之關係表.......................................................... 49 表十四、總哺乳數、總夜奶數、親子同室時間、產後壓力、及社會支持之相關係 數表.............................................................................................................................. 51 表十五、相關產後壓力之逐步迴歸分析表.............................................................. 52 表十六、親子同室時間透過社會支持間接影響產後壓力之迴歸分析.................. 55 表十七、親子同室時間透過社會支持間接影響產後壓力之迴歸分析.................. 57 表十八、社會支持-家人對親子同室實施時間影響產後壓力之調節分析 ............ 59 表十九、社會支持-醫護人員對親子同室實施時間影響產後壓力之調節分析 .... 60. IX.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了解產婦實施親子同室之壓力,以及社會支持程度是否可以緩解 實施親子同室對產後壓力之程度。本章分為四節進行論述,分別為第一節研究背 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問題與重要性;第三節研究目的及假設;第四節名詞解釋, 各節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UNICEF)自 1989 年開始推動愛嬰醫院 (Baby-Friendly Hospital Initiatives, BFHI,台灣稱為母嬰親善醫院)的成功母乳 哺育十措施(Ten steps of successful breastfeeding),世界各國紛紛響應,台灣於 2001 年才開始正式推動母嬰親善照護政策,並將它列入醫院評鑑項目之一,至 2016 年共有 182 家醫療院所通過母嬰親善醫院認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5)。 母嬰親善醫療院所推動十措施中的措施七為親子同室,基於本國的文化及坐 月子習俗,推動之初為產後每日實施 8 小時,迄今為要求 24 小時親子同室,好 處乃可以讓產婦因就近照顧新生兒,而可以獲得休息,新生兒也可以依其需求獲 得生理滿足,更重要的是可以增進產婦及新生兒之間依附關係的建立(張、林, 2009;黃、李、高、黃,2007;Mesich, 2005)。此外,產婦住院期間若實施親 子同室,經由護理人員提供生理上的照護、心理上的支持及育兒技巧之學習,將 可以有效的降低育兒之壓力(黃等,2007;Mesich, 2005),並提升產婦與新生 兒情緒的穩定度(謝等,2012)。另有研究指出,親子同室是以家庭為照護單位, 除了能符合產婦身為人母的期待,實施期間可提供產婦、家人與新生兒不受限制 的接觸,如同居家照護一般,有助於家庭凝聚力的提升,也符合以家庭為中心的 產後照護模式(林、李、郭、穆、洪,2004;蔡、黃、黃,2011)。 1.

(15) 產婦是否能夠成功哺餵母乳和 24 小時親子同室的實施有密不可分的相關性, 有多篇文獻指出,親子同室是一項重要的措施,實施此措施可以延長母乳哺育的 時間(高、林,2007;DiGirolamo, Grummer-Strawn, & Fein, 2008;Murray, Ricketts, & Dellaport, 2007)。愛嬰醫院的倡議目的在於使新生兒能在一個以母乳哺育為 常規的醫院中有一個好的開始,並建議能持續純母乳哺餵至少 6 個月,且能繼續 哺乳至 2 歲或更久(WHO, 2015)。 根據台灣母嬰親善醫院認證結果,2004 年至 2011 年間的 24 小時親子同室 率由 6.1%提升至 22.7%(Chiou, Chen, Yeh, Wu, & Chien, 2014) ,歷經八年之久, 親子同室執行率只上升 16.6%,執行效果差強人意;歸納國內各篇提升親子同室 實施率的專案中可得知,影響親子同室實施的原因有產婦休息時間不足造成疲憊, 特別是在夜間還需哺乳;護理人員支持性不足、床邊探視母嬰次數過少或提供資 訊不足;家屬不支持(王、林、侯、陳、陳,2011;高、林,2007;蔡等,2011)。 謝等(2012)強調實施親子同室的政策固然有其美意,但無形中也增加產後 婦女身心立即性的壓力。張、林(2009)針對產婦實施 24 小時親子同室產生壓 力經驗之研究結果,歸納成四個主要項目,包含在實施親子同室時因無法掌控新 生兒的表現意願及哺乳所遇到的問題而感到挫折與壓力、親子照護空間的困囿與 擔憂、無法充份休息與缺乏護理支持。親子同室的實施雖然有許多的優點,甚至 提供了高品質的產後照護模式,但產後婦女初期普遍要面對傷口的疼痛、休息不 足造成的疲憊感、隨後則會關注自己產後身材的回復狀態(鄭、陳,2001)。針 對新生兒的部份,產婦則專注於新生兒的表現意義與餵食情形(Gruis, 1977)。 產後婦女角色及家庭關係的改變也是造成產後壓力的來源之一,此時所有人的關 注都落在新生兒身上,家庭中成員的身份需重新確認,身為新生兒的父母者之角 色任務都面臨不一樣的轉換,這些轉換往往花費許多的時間、體力與心力,此刻 特別需要獲得協助,初為父母者尤甚(陳、戴、連,2003)。 產後問題若無法獲得解決與調適,其影響層面不僅只有產後婦女,包含新生 兒及家人的健康,輕者對嬰兒認知、語言及注意力等不良的影響,嚴重者產後婦 2.

(16) 女會自殺或攜子共赴黃泉的念頭或行為(賀,2013)。有研究顯示,產後婦女因 為傷口的疼痛、疲倦感,無法安撫與照顧哭鬧的新生兒導致產後疲憊與產後憂鬱 的形成具有相關性(戈、呂,2003)。.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重要性. 懷孕、生產對婦女來說是生理及心理的考驗,面對人生過程中重大轉變與衝 突,這樣的轉變與衝突多半令人感到喜悅,隨之而來的生理、心理及角色任務改 變,甚至是照顧新生兒的壓力與日俱增,讓產婦感到緊張、焦慮與徬徨無依感頓 時巨湧而上,因此產後即時給予協助和照護,則是一件刻不容緩亟待需要解決的 事情(黃、王,2013;歐,2008)。 產後婦女於產後住院期間首要面對的是會陰或剖腹產傷口疼痛、睡眠不足等 問題(鄭、陳,2001),其睡眠不足的原因可能和照顧新生兒有關,如果選擇哺 餵母乳,因新生兒尚在學習吸吮與調適作息習慣的階段,更容易因為不斷地餵奶 而導致疲累,如果此時新生兒又哭鬧不停,就會加深產婦更沉重的壓力(張、林, 2009)。國內外均有文獻指出,母乳哺餵、睡不飽、不知如何照顧新生兒等,是 產婦們主要的負擔與焦慮來源(謝等,2012)。新生兒一直哭鬧會導致產婦有無 力及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感覺,特別是初產婦,其需要擔負的壓力高於經產婦 (Cronin, 2003;Hung, 2007)。產後婦女普遍要面對的有產後身材的改變、經濟 的壓力、母育角色的責任及社會支持的需求,這種種的變化就會逐漸形成壓力, 這些壓力也會影響產婦身心健康(洪,2001)。 台灣在 1995 年 3 月全面實施健保制度,其目的主要在於透過大多數人經濟 的力量,解決少部份人民就醫的經濟問題,以照顧大眾之健康(衛生福利部國民 健康署,2010)。其本意為善,但健保制度實施後,針對生產住院天數,自然產 約住院 3 天、剖腹產約住院 5 天,產婦住院期間除了要調適自身的不適,更要在 親子同室實施期間學習新生兒照護及母乳哺育,因此親子同室的實施往往被認為 3.

(17) 會增加產婦疲累。此時護理人員應介入並提供適時的支持與照護,但實際上,在 有限的人力中,護理人員有時會因工作的便利性而忽視產婦和新生兒的需要,因 此親子同室實施期間如果缺乏護理人員足夠的支持也是造成產後婦女產後壓力 的原因之一(林、楊、高、李,2012;張、林,2009)。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 告 中 提 到,要 維 持 嬰 兒 健 康 的 方 法 之 一 就 是 哺 餵 母 乳,並 訂 定「 成 功 哺 餵 母 乳 的 十 措 施 」,而 其 中 第 七 措 施 提 及 以 實 施 24 小時親子同室為標準的政策,台灣從 2001 年開始推展親子同室政策, 從執行親子同室以 8 小時為起始,直到 2008 年才改以 24 小時「親子同室」為母 嬰親善醫院評分標準(張、林,2009)。雖然台灣的醫護人員與大部分的婦女均 知道母乳對新生兒的好處,如親子同室能增加母乳哺餵成功率,進而延長哺乳時 間,透過哺乳可以使嬰兒獲得營養及抗體,並增加抵抗力(張、林,2009; DiGirolamo et al., 2008;Gartner et al., 2005;Jaafar, Lee, & Ho, 2012;Murray et al., 2007),也知道要挑選有母嬰親善認證的醫院生產並接受其產後照護,但對於 24 小時親子同室執行後衍生之問題,包括有不知如何抱新生兒餵奶、感覺乳汁 不足以哺餵新生兒、面對新生兒哭鬧不安、睡眠不足、擔心感染問題、怕新生兒 被偷抱走、怕吵到其他人(林等,2012;高、林、陳,2012;高、陳、盧、潘, 2001;張、林,2009)。這些問題促使產婦面臨極大的壓力,壓力如果無法適時 排解,仍有可能導致產後情緒相關的問題甚至產後憂鬱症的發生。 當有產後情緒障礙,如果即時提供產後的社會支持則可以更有效的幫助產婦 渡過產後的壓力調適(鄧、史、鄭、李,2007)。產後社會支持主要來源為醫護 人員的專業支持及家屬的情緒支持,醫護人員應在產婦住院期間提供護理支持, 支持的內容應包含知識與技巧雙方面(張、林,2009)。若再加上家人,特別是 伴侶的協助與支持,更可以大幅提升 24 小時親子同室實施率與降低產後壓力(蔡 等,2011)。 經由上述文獻中得知,目前台灣親子同室執行率提升的困難來自於住院期限 短、產後婦女疲憊、哺乳與照護新生兒經驗不足和相互磨合時間有限,醫院面臨 4.

(18) 醫護人力負荷過重,無法適時親臨產婦床邊提供照護、親子空間過於狹小,新生 兒啼哭容易干擾鄰床產婦的休憩、擔心新生兒受到感染或安全性考量、醫療院所 執行母嬰親善醫院的軟硬體是否能提供產後婦女有溫暖與親善的照顧,此外家人 的支持與照護也是一大考量與影響因素,希望能藉由此篇研究了解產婦產後壓力 與親子同室和社會支持之相關性,並在醫院實施親子同室與社會支持的提供下, 能夠有效降低產後婦女的壓力與提升產後親子同室 24 小時的執行率,並做為未 來對產後婦女照護上的參考。.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經由以上所述,本研究之目的為了解產婦實施親子同室之壓力程度,及了解 醫護及家人社會支持程度對於緩解親子同室壓力之程度,以作為產後照護之參考, 因此本研究的假設為: 一、親子同室的時間與產後壓力具相關性。 二、社會支持為親子同室和產後壓力之中介與調節變項。. 第四節 名詞定義 一、親子同室(rooming in) 概念性定義:產後婦女和新生兒住院期間同住在一個房間(rooming-in), 並由護理人員共同照護(Sharifah, Lee, & Ho, 2007)。 操作性定義:產婦和新生兒住院期間記錄每次實施親子同室的時間,每天加 總以「時」為單位。 親子同室實施時間分率計算方式: (一)生產當天:實施親子同室的時間/24 小時扣除生產時的時間。 (二)每一天:實施親子同室的時間/24 小時。 5.

(19) (三)出院當天:實施親子同室的時間/24 小時扣除出院後的時間。 故親子同室時間分率的計算方式為住院期間總親子同室之時間(時)/產後 總住院的時數。 二、產後壓力(postpartum stress) 概念性定義:婦女在產後六個月內所經歷到關於脅迫、需求、或是構造上之 抑制情境,使產婦對於身體改變、母育角色的獲得及社會支持 之協調發生問題(洪,2001) ,本研究指產後住院期間之壓力。 操作性定義:採用第二版洪氏產後壓力之「母職角色獲得」次量表進行測量 共 32 題。本研究採 Likert 式 5 分法,依產婦主觀對於產後母 職角色獲得之感受頻率進行圈選,0 分為沒有,5 分為總是。 得分愈高表示壓力愈大(Hung, 2007)。 三、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 概念性定義:產後婦女主觀感受到來自家人、護理人員實質上、情緒上及訊 息上的支持,並感到關心與尊重(劉,2012;Cohen & Wills, 1985; Gottlieb, 1983)。 操作性定義:本量表係根據王國川與鍾鳳嬌二位學者(2014)根據社會支持 的理論與研究所發展出來的社會支持量表所擬定,包含「情緒 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及「訊息性支持」三個構面,合計 13 題。採 Likert 式 5 分法,1 分代表「沒有」、5 分為「總是」, 得分愈高表示在先生、父母或公婆及醫護人員的支持上獲得愈 多。. 6.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結婚、生產及教養下一代為婦女之人生重大改變事項(林,2006),這個重 大的改變使婦女必須面對身體心像的調適、母職角色適應、育兒之壓力,再加上 實施全民健保後,陰道產產後住院天數約 2-3 天、剖腹生產產後住院天數約 4-5 天及親子同室的推廣,皆會使產婦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壓力,但若是在產後提供其 支持,則可以幫助產婦渡過此壓力,故本章依研究目的進行相關文獻探討,共分 為四節:第一節為親子同室的定義與相關因素、第二節為產後壓力的定義與相關 因素、第三節為社會支持的定義與相關因素、第四節為產後壓力、親子同室與社 會支持之關係。. 第一節. 親子同室的定義與相關因素. 一、親子同室之介紹 社會結構的改變導致許多的產婦選擇到醫院生產,並認為這樣的方式對母嬰 皆有好處(李,2000),於是在 1940 年代開始,歐美國家發展了一種以家庭為 中心的親子同室概念,其目的是確保產婦及新生兒住院期間得到優質的護理照護, 初期的實施方式是在產後病房中,將產婦與新生兒共處一室,並在護理人員的指 導與協助下執行新生兒的照護,執行時間多樣且具有選擇性,又可增加母嬰親子 關係的建立(李,2000;馮,1993;蔡等,2011),並認為這樣的照護模式可補 足過去照護上的不足,因此比傳統的照護方式更好(馮,1993;Martell, 2000)。 親子同室的觀念是由耶魯的小兒科醫師 Gesell 和他的同事 Iigl 於 1942 年導 入(Jackson, 1955),Jackson 醫師更在 1946 年於 Grace New Haven 社區醫院中 首創親子同室病房,其目的在於使產婦住院期間能熟悉新生兒的表現及習得育嬰 技巧,提升返家後的適應能力(李,2000;Martell, 2000)。 當愈來愈多人知道親子同室的好處後,開始有愈來愈多的人要求實施親子同 室(李,2000;Martell, 2000)。台灣於 1990 年開始推展親子同室照護模式(馮, 7.

(21) 1993)。1998 年由台北市政府開始試辦,希望能初步推動與完成母嬰親善醫院 之認證,次年 8 月止,共有 6 家醫院加入,於 2000 年 2 月完成「母嬰親善醫院」 的評鑑基準(行政院衛生署,2000),親子同室實施初期針對 4 小時、8 小時、 12 小時及 24 小時進行統計,至 2006 年則改為統計 12 小時和 24 小時親子同室, 2008 年再將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將親子同室評分標準改為 24 小時執行,其目 的為鼓勵並強化產後婦女實施親子同室以提升母乳哺育(張、林,2009)。 二、親子同室實施之重要性 親子同室的實施除了可以增進哺育率,並已知對於母嬰甚至家庭都有益處, 分述如下。 (一)對產婦方面 根據研究指出,產婦希望能夠在住院期間習得新生兒照顧技巧及建立良好的 親子關係(馮,1993),透過親子同室的實施可以完成此目標並增加產婦對於新 生兒的關注與責任感,因為實施親子同室的產婦會較常注視或擁抱新生兒,甚至 給予較多的撫觸(Prodromidis et al., 1995),同時也可以使產婦了解新生兒的餵 食需求,並學習更舒適的哺乳姿勢,降低哺乳問題(常,2011;賴,2009;鄧、 蘇、楊、張,1995;Robin, 2014)、增加產婦哺乳自信(李、王、高,2012), 並進而觀察新生兒的習性及滿足其需求,再依其習性調整作息以達到休息,且睡 眠品質會比新生兒在嬰兒室時更好,並自覺更有能力可以照顧新生兒(林等,2004; 高、林,2006;馮,1993;Oslisio & Kaminski, 2000;Robin, 2014;Winberg, 2005), 也為其帶來自信與更良好的親子關係(賴,2009)。 透過親子同室的實施除了可以促使母乳哺育率的提升及母乳哺餵時間延長, 而哺餵母乳更可增進子宮收縮力、避免產後大出血、增加母親熱量的消耗而達到 身材的恢復(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2;馮,1993;Oslisio & Kaminski, 2000; Winberg, 2005)、抑制排卵以達到避孕效果(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2; Klaus, 1987)。. 8.

(22) (二)對新生兒方面 親子同室的實施可以提早執行母乳哺育且增加哺餵次數,因而降低新生兒哭 鬧、使新生兒能量耗損降低,避免體重下降過多、預防新生兒血糖過低、增進新 生兒睡眠時間(林等,2004;Crenshaw, 2014;Robin, 2014) 。Froozani、Permehzadeh、 Motlagh 及 Golestan(1999)的研究結果亦證實,實施親子同室及哺餵母乳的新 生兒,在四個月後的體重和身高均有明顯的增加。 實施親子同室亦可有效降低新生兒間的交互感染(Cox, 1974) ,Langmaack、 Schleipen 及 Daschner(1982)針對親子同室與其他照護模式之院內感染的回溯 性研究發現,實施親子同室的母嬰感染率低於未實施親子同室者。親子同室的實 施也可以刺激產婦早期認知行為及賀爾蒙系統,使其感受新生兒是屬於她的,促 使新生兒被遺棄的機率下降 22.5%(Lvoff, lvoff, & Klaus, 2000)。 (三)對家庭而言 新生兒的加入會將家庭成員中的角色關係重新整合並帶來壓力,特別是新手 父母的壓力感受會更加的深刻(陳等,2003;廖,2005)。親子同室強調的是以 家庭為中心的照護概念,實施期間可以讓家庭成員不受限制的與新生兒互動,並 深刻的感受到家庭的溫馨與凝聚力(林等,2004) ,並能在出院前做好育嬰準備, 使返家後較快進入狀況(何,2009)。Alexander、Powell、Williams、White 及 Conlon(1988)針對有無實施親子同室之雙親焦慮程度研究顯示,有實施親子同 室者的雙親焦慮程度較低。實施親子同室會比未實施者在親子關係的感受上更加 的滿意(葉,2002)。 二、親子同室實施相關因素 台灣自 2001 年開始推展親子同室政策,並列入母嬰親善評鑑評分項目,至 今已 10 多年,經由評鑑中及多篇針對親子同室之文獻中可以得知,影響親子同 室實施之人口學因素中,與產婦的職業、教育程度有關(葉,2002),根據林等 (2012)的研究指出,高中職(含)以下者學歷之產婦,執行親子同室的機會為 研究所的 2.10 倍,分析其原因為:高學歷者認為,產後住院期間執行親子同室 9.

(23) 只會更疲累,與產後住院期間應多休息之意相反。但另有文獻指出,願意在夜間 執行親子同室者的教育程度較高(Svensson et al., 2005)。 在產科學因素方面,則與生產方式、過去的育嬰經驗、哺育方式、參與媽媽 教室、前次生產醫院的衛教與政策等有關(洪,2008;馮,1993;葉,2002), 多數產婦傾向於在產後第二天執行親子同室(張、林,2009;Ekstrom, Widstrom, & Nissen, 2003)。陰道生產者執行親子同室的機會為剖腹生產者的 2.28 倍,而 剖腹生產者,其管路存留且仍需要他人協助,無暇照護新生兒,故執行親子同室 的意願較低(林等,2012;張、林,2009)。初產婦因缺乏育嬰經驗,反而對親 子同室的實施持較高正向態度(張、林,2009;Svensson, Matthiesen, & Widstromet , 2005)。曾有哺乳經驗者執行親子同室的機會為無哺乳經驗者的 1.65 倍,有經 驗之經產婦對照顧新生兒較有信心,在照顧技巧上較能得心應手(林等,2012; McDonald, Henderson, Faulkner, Evans, & Hagan, 2010)。產後接受「哺餵母乳的 好處」護理指導之產婦執行親子同室的機會增加 2.9 倍;產前有接受「親子同室 的重要性」及產後有接受「親子同室」護理指導者,執行親子同室的機會減少 0.46 倍,原因為產後婦女認為生產完應多休息(林等,2012),這與本國坐月子 的文化有關。 在醫療環境中,院方提供的環境可以決定產婦是否實施親子同室,通過母嬰 親善醫院評鑑醫院實施率會高於未通過醫院(江等,2006;常,2011)。除此之 外,病房環境也是產婦是否實施親子同室的考量點之一,如隔壁床是否住其他科 別的病人、新生兒是否會受感染、訪客太多、病房一直有人進出、隔壁床新生兒 哭鬧太吵、病房或走廊聲音吵雜等皆會影響親子同室的實施(陳、高、盧、潘, 2001;Martell, 2000)。 而「人」,也是影響產婦是否決定實施親子同室的重要因素,一項針對瑞典 某醫院 132 位產婦進行有關夜間實施親子同室看法調查顯示,93%的產婦持正向 看法,但因為感受到醫護人員傳達新生兒留在嬰兒室是比較好的訊息,而拒絕實 施親子同室(Svensson et al., 2005)。顯示醫護人員對於實施親子同室的態度、 10.

(24) 看法、支持與否,會影響產婦的選擇(Sevnsson et al., 2005;Young, 2005)。產 婦和家屬是否認同親子同室也會影響其實施與否,如果家屬不支持,則實施親子 同室的機率也會偏低(林等,2012;Scott, Shaker, & Reid, 2004)。 綜合以上文獻得知,親子同室的實施在母嬰及家庭方面皆有許多的好處,長 遠來看,甚至會降低棄嬰等社會問題,而針對產婦實施親子同室之多篇相關研究 亦顯示,多數產婦認同親子同室對於哺餵母乳及育嬰技巧之成效。但真正要落實 實施親子同室,需具備有產婦的意願、完善的環境準備及醫護人員和家屬的支持, 其中產婦哺乳意圖的強烈與否才是親子同室與哺乳是否成功的重要關鍵(Forster, Mclachlan, & Lumley, 2006)。. 第二節. 產後壓力的定義與相關因素. 一、產後壓力的定義 「壓力」一詞的使用源自於 18 世紀,是一種透過人和環境的刺激情況下, 刺激交感神經系統所引發的防衛機轉運作,雖令人感到不舒服,卻是一種常見的 生理現象(高、鄭,2014)。 根據洪(2001)針對「產後壓力分析」之文獻指出,「產後壓力」為一股因 產後壓力源所導致的強制影響力,而「產後壓力源」則是在產後六週內所經歷到 關於脅迫、需求、或是構造上之抑制情境,使產婦對於身體改變、母育角色的獲 得及社會支持之協調發生問題。因此,Hung(2007)依據(1)負向的身體改變; (2)母育角色獲得;(3)缺乏社會支持三個壓力因素設計洪氏產後壓力量表 (Hung’s Postpartum Scale),藉此測量產後婦女面對的壓力,以期及早鑑別產 婦的壓力來源及壓力程度,進而執行相關照護措施將有效的降低產婦壓力。 二、產後壓力相關因素 由於新生兒的加入,使產後婦女的生命出現重大的轉變,並進行身心等多方 面的調適。鄭、陳(2001)針對產褥期間母親的關注與社會支持研究中顯示產後 11.

(25) 婦女最關心的主要是母職角色能力、生理的變化、生活及社交轉變,最後為心理 方面,但隨著產後時間的增加,對於心理方面的需求也愈高。初為人父母者的主 要壓力則是時間、體力、心力的負荷(Duarte & Gonçalves, 2007)。 (一)生理層面 1.傷口:產後初期最主要的問題是傷口護理,包含傷口疼痛與傷口照護,因 此其指導需求主要針對會陰切開的傷口及剖腹生產後 1-2 天的傷口護理,傷口護 理的成效將影響其後續哺乳及親子同室之選擇(高等,2012;Asole, Spinelli, Antinucci, & Lallo, 2009;Ruchala, 2000)。 2.睡眠:Swain 等人(1997)研究結果,顯示產婦睡眠品質最差的時候是在 產後一週,導致睡眠不足的相關因素為:(1)與新生兒作息不一致,因為新生 兒的睡眠週期和餵奶時間會影響到產婦的休息與睡眠(Thomas & Forema, 2005) , 哺餵母乳的產婦在夜間醒來的時間會比餵配方奶或混合奶的產婦更長(Gay, Lee, & Lee, 2004),因為母乳好消化及吸收,因此夜間哺乳次數比餵食配方奶相對的 多,而導致夜間醒來多次,致使睡眠有中斷與紊亂的情形,故一天的睡眠量會較 為減少(Ball, 2003;Shinkoda, Matsumoto, & Park, 1999;Thomas, 2000),但隨 著新生兒的成長,睡眠時間也會跟著增加,Blyton、Sullivan 及 Edward(2002) 研究結果,哺餵母乳的產婦較易進入深度睡眠。由於哺餵母乳者多併有實施親子 同室,故根據李(2014)研究顯示陰道產產後主客觀睡眠品質皆以有親子同室為 較佳。(2)嬰兒氣質,面對新生兒的哭鬧,也是身為母親照顧新生兒的一大困 擾,特別是初為人母,在面對經常哭鬧的孩子時,往往會感到手足無措(Cronin, 2003)。(3)疲憊因素,實施親子同室者多半會採取母乳哺育,事實上,哺乳 是一件需要學習與費時的事,如果過去有哺乳及照護新生兒的經驗、且獲得他人 提供支持、得到新生兒照顧知識及不用擔心未完成的事,將有效降低疲憊感(鄧 等,2007;Runquist, 2007)。 3.生產方式:採取剖腹生產的產婦認為,實施 24 小時親子同室會帶來沉重 的壓力,因為除了要照顧新生兒,還要面對許多醫療上的介入,如換藥、查房、 12.

(26) 加藥、會陰沖洗等狀況(張、林,2009)。而且採取剖腹產者其母乳哺育的負面 經驗會高於陰道產者,因為剖腹生產者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傷口疼痛等生理不適的 情形,導致產後初期較少哺乳(李等,2012)。 4.胎次:研究結果顯示持續哺乳、睡眠不足及自認無法好好照顧寶寶,特別 是面對寶寶哭鬧的時候,是產婦主要的壓力來源(張、林,2009;謝等,2012), 而初產婦面對此狀況常常束手無策(Cronin , 2003)。初產婦另有之問題為產後 疲倦和無足夠奶水哺乳(李等,2012),且因為沒有哺乳經驗,所以需要花費更 多的時間與精力學習哺乳(黃等,2007)。而有哺乳經驗者會在照顧新生兒方面 較得心應手及較具信心(林等,2012)。整體而言,第一胎且缺乏社會支持者比 較容易有產後壓力問題,因為缺乏照顧新生兒的經驗,所以需要花較多的時間與 精神在新生兒照護上,如果新生兒常常哭的話,會讓產婦壓力更大(Cronin, 2003)。 5.外觀:產後身材是否能恢復也是大多數產後婦女關注的項目,擔心自己身 材無法回復產前的模樣,也認為需要他人的協助恢復身體狀況(鄭、陳,2001; Ruchala & Halstead, 1994;Walker, 1997)。 6.產後疲倦:產婦面對生理、心理、情境及環境改變的反應即產生疲倦感 (曾、 郭、蔡,2013)。就產後疲倦來說已有相關研究證實此議題之重要性,因為產後 疲倦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子宮的復舊等生理問題,甚至是親子關係的調適(曾、 郭、蔡,2013;Tzeng,Yu Chao, Kuo & Teng, 2008)。 (二)心理層面 雖然產婦充滿喜悅地面對生產與母職任務,但研究顯示仍有許多產婦深受產 後情緒障礙之苦(賀,2013)。因為新成員的加入導致產婦需要重新調適自己的 角色功能,以符合家庭及社會之期待(吳、鄧、謝,1994)。根據 Rubin(1961) 針對產婦生產初期心理及情緒之改變而分為三個時期,接受期(taking-in phase) , 產後 1-3 天,此時期行為被動,需要他人協助與休息;緊執期(taking-holding), 產後 3-6 天,開始關心周遭事物與學習照顧新生兒;釋放期(letting-go phase), 13.

(27) 重新調整家庭關係且對於照顧新生兒更加得心應手。 經由以上文獻得知,產婦若能順利渡過此三個時期,則家庭關係良好,否則 將因產後疲累、睡不好、身體不適等問題,影響到產婦的適應能力、哺乳信心及 與新生兒的互動,進而影響新生兒照護活動,甚至引發產後憂鬱症。. 第三節. 社會支持的定義與相關因素. 一、社會支持之定義 社會支持源起於 50 年代時,社會學者針對社會型態及結構改變之觀察,引 申出社會支持的重要性(張,2012),社會支持泛指個體感覺、甚至接收到他人 在生活上給予的心理關心與實質幫助,促使個體能因應生活的壓力及提升自我肯 定,進而順利解決問題社會支持(黃,2010),甚而感受到個人健康與幸福感的 社會關係(Cohen, Underwood, & Gottlieb, 2000,引自黃寶園,2010),其獲得 來源包含本身之人際網絡或社會協助(Colvin, Cullen, & Thomas, 2002,引自黃 寶園,2010)。社會支持是護理與醫學的重要議題之一(薛、陳、林、葉、楊, 2011),其獲得與壓力呈現負相關(黃,2010)。社會支持依功能性可分為情緒 支持、訊息支持、實質性支持三類(Cohen & Wills, 1985;Gottlieb, 1983)。 情緒支持是一種鼓勵、關懷、同理、信任,使他人感受到溫暖、愛或情感上 的支持(Leavy, 1983)。訊息支持(informational support),指透過他人之意見 提供與討論,使其面對壓力時可以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增進解決問題能力。 實質性支持(tangible assistance)是指實際提供生理上的幫助;取得最直接及最 容易(Jacobson, 1986),如服務、金錢或物品的提供等等。 因此,社會支持包含體會到他人的關心與協助、尊重、資訊交流,當壓力產 生時,社會支持能使個人較能成功因應。 二、社會支持的機轉 社會科學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學概念為中介(mediation)與調節(moderation) 14.

(28) 效應(溫、邱,2009)。中介效應(mediator)是一種分析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 關係的方法,即自變項透過哪些方式影響依變項(黃,2009)。根據 Baron 及 Kenny(1986)所提出中介效果需同時擁有三項條件:自變項和依變項必須具有 相關性、自變項必須和中介變項有相關、依變項必須和中介變項有相關。再根據 Baron 及 Kenny(1986)之論述,於一個理論當中,當依變項及自變項中有第三 個變項影響其關係的方向性或強度,也就是調節效應(moderator)的效果。 社會支持的提供除了可以增加個人與家庭的調適能力,也能提升生活品質 (趙,2006)。研究指出,實施親子同室之產婦會有某些程度上的壓力,但經由 親友及護理人員等社會支持的介入,則會影響其壓力程度(林等,2004;張、林, 2009;蘇、廖、陳、林,2002)。如根據中介與調節效應之條件,社會支持對於 實施親子同室之產後壓力程度,將具有中介與調節效應。 三、社會支持之來源與成效 母職的感受會因為過去經驗、夫妻關係及社會支持而影響(Cronin, 2003)。 社會支持的提供可以增加育嬰能力的認知,且社會支持愈高,則其自信心也愈強 烈,劉(2012)研究顯示,產後住院期間獲得的社會支持度最高,主要的社會支 持有家人的支持及來自醫護人員的協助。Waters 及 Lee(1996)研究顯示,當產 婦的社會支持愈高,得到更多的休息時間也愈多,其產後恢復功能也會增加。當 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後,產婦和先生也會增加擔任父母親的角色信心(曾、許、 陳,1998)。 (一)家人支持:根據林(1995)研究顯示,產後期需要協助的項目包含月 子飲食的準備、新生兒的照顧及其他的協助。此時先生是產後期最重要的支持者, 除了提供情緒方面的支持,更能減少家庭衝突(Hung, 2006);在與產後的關注 相關研究亦顯示,丈夫是產後主要的協助資源(Hiser, 1991),也是難以取代的 角色。當先生提供愈多的社會支持,其婚姻滿意度也會提升(高、郭、蘇、陳, 2005)。 (二)親友支持:親友也是產婦產後期重要的社會資源。Tarkka 與 Paunonen 15.

(29) (1996)針對產婦的社會支持與衝擊的研究中發現:產婦之社會支持成員除配偶 外尚包含親密的朋友或親戚,支持的內容則以情緒上的支持及给予產婦正向評價 最多。 (三)護理助產支持:Borjesson, Paperin 與 Lindell(2004)以 122 位母親為 研究對象,結果顯示:關於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方面,仍來自於醫護助產人員。 張、林(2009)的研究建議,此時提供之範疇應具體包含資訊的提供及實際之指 導與協助。Engstrom(2007)文獻中也顯示,醫護助產人員提供之支持應正確與 適當,否則將使產婦以為自己無法擔任母親的角色而增加罪惡感。. 第四節. 產後壓力、親子同室與社會支持之關係. 經由文獻得知,親子同室會導致產後壓力的產生,而社會支持的獲得會影響 產後壓力的程度,以下將針對彼此間的關係進行說明: 一、產後壓力和親子同室之關係 產後婦女是養育孩子的主要照護者(劉、陳,2011),而親子同室的實施則 可以使產婦了解新生兒的習性及學習育嬰的技巧,進而增加母嬰的親密關係(蔡 等,2011)。但事實上,部份產婦在產前即表示親子同室實施意願低,因為「親 子同室」常與「親子同累」畫上等號,認為頻繁的哺乳會導致休息不足(林等, 2012;張、林,2009)。但根據國內張、林(2009)針對實施 24 小時親子同室 壓力之研究中,提出四個主要導致壓力產生的原因,分別為:(一)無法有效掌 握情境,因為實施親子同室時會面對哺乳問題如乳頭痠痛、自覺乳汁不足、不知 如何正確餵奶及抱新生兒(高等,2012),此時如果再遇到新生兒一直哭鬧,會 使產婦信心不足,進而拒絕親子同室(林等,2012)。(二)空間的囿困與擔憂; 針對空間的囿困與擔憂則和鄰床的音量干擾、新生兒是否會遭到來來去去的訪客 感染、擔心新生兒會發生嗆到或窒息的意外有關,因為覺得和其他人一起住在病 房裡,鄰床及訪客的談話聲、新生兒的哭聲會相互影響,導致「安全」及「感控」 16.

(30) 管理不足(林等,2012);(三)無法充份休息,產婦生產完需多休息,但實施 親子同室時,卻容易因為配合臨床作業記錄哺乳時間、新生兒大小便次數、小兒 科醫師檢查新生兒而需推送、醫師查房等狀況,使產婦休息時間減少及中斷; (四) 缺乏護理支持,當產婦缺乏哺乳相關資訊而進行 24 小時親子同室時,易因哺乳 姿勢不順、不知新生兒表現之代表意義、無法安撫哭鬧的新生兒而感到壓力(蔡 等,2011)。 二、親子同室和社會支持之關係 親子同室已知對於產後婦女會有某種程度上的壓力感受,產後的社會支持則 是協助產婦渡過親子同室之壓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林等,2012;張、林,2009; 鄧等,2007)。決定是否實施親子同室前,產婦和先生通常會徵詢護理助產人員 意見,此時應提供資訊上的支持,指導哺餵母乳的好處,且告知執行親子同室可 以持續哺餵母乳,依照新生兒的需求哺餵讓哺餵母乳更容易成功(林等,2012), 並讓產婦知道親子同室實施期間,護理助產人員會提供協助,產婦們如果預期在 育兒過程中會有他人的幫忙,當住院期間確實見到醫護助產人員、先生及家人在 旁協助,對於心情有極大的安定作用也會較具有安全感,進而持續實施 24 小時 親子同室,並提升母乳哺餵率(林等,2012;張、林,2009;蔡等,2011;謝等, 2012)。 三、產後壓力和社會支持之關係 洪氏於 2007 年依「負向的身體改變」、「母育角色獲得」、「缺乏社會支 持」三個層次設計出洪氏產後壓力量表,藉以了解產婦產後六個月內之壓力程度, 並針對 435 位初產婦及 426 位經產婦之產後壓力源研究發現,缺乏社會支持的產 婦,尤其是經產婦的產後壓力較高,且較擔憂缺乏社會支持。 產婦生產後前三天主要重心為自己,且表現較為被動(Rubin,1961),此 時最主要的問題包含傷口疼痛與照護,特別是剖腹生產後 1-2 天者(高等,2012)。 產後身材也是大多數產後婦女關注的項目(鄭、陳,2001;Ruchala, & Halstead, 1994),因為擔心腹部鬆弛,無法恢復原來的身材。除了自身的問題之外,造成 17.

(31) 產婦壓力的問題還有持續哺乳、睡眠不足及自認無法好好照顧寶寶等,特別是面 對寶寶哭鬧的時候,是產婦主要的壓力來源(張、林,2009;謝等,2012)。 此時旁人提供的社會支持非常重要,亦可關乎產婦是否可以順利渡過此壓力 過程。社會支持不足時,容易使產婦有睡眠品質不佳的情形(Akerstedt et al, 2002; Nordin, Knutsson, Sundbom, & Stegmayr, 2005),相反的,擁有良好的社會支持 可以加強產婦母育信心、調適能力與母職能力(Ruchala & James, 1997)。特別 是新手父母,因為缺乏經驗,因此更加需要家人或是專業人員協助解決及適應產 後相關問題(陳等,2003)。護理助產人員的支持已證實可以在產婦住院期間增 進產婦調適能力(Hodnett & Osborn, 1989)。而根據 Wu 和 Hung(2015)針對 217 位初產婦從懷孕 36 週開始直到產後 4 週針對精神健康狀況的研究顯示,提 供良好且足夠的社會支持,將可有效的協助產婦調適產後壓力。 四、親子同室、社會支持與產後壓力之間的機轉-中介與調節效應。 上述文獻主要針對二個變項間的關係進行探討,但根據文獻得知,產後實施 親子同室會導致產後壓力的產生,但提供適時的社會支持,將有效的降的產後壓 力的程度。因此若要探討親子同室、社會支持與產後壓力之關係,可透過中介與 調節作用模式進行分析。以下就社會支持之中介與調節機轉進行說明: 懷孕、生產至育兒,女性普遍面臨到角色關係的改變,也開始承受到壓力的 產生及負荷感增加(曾等,2013;黃、王,2013)。當產婦實施親子同室時,常 與哺乳共同進行,此時除了產婦本身生理與心理的問題外,也容易因哺乳相關問 題感到壓力。家人、親屬與護理人員所提供的社會支持則是幫助產婦渡過這段壓 力期不可或缺的因素(鄧等,2007)。因此,當親子同室實施時,社會支持的提 供,將影響產後壓力的程度,表示社會支持是親子同室與產後壓力的中介效應。 在社會支持方面,當提供的愈多,產婦的心情將會感到穩定,且焦慮感會降 低(謝等,2012),因此,當親子同室實施時,社會支持的提供愈充足,預期產 後壓力的程度愈低,表示社會支持是親子同室與產後壓力的調節效應。 綜合以上所述,親子同室、社會支持與產後壓力之間具有密切關聯性,親子 18.

(32) 同室可預測產後壓力;再者,社會支持亦是預測或影響產後壓力的重要因素。因 此,本研究採取中介與調節效應模式來說明親子同室與產後壓力的因果關聯。就 中介效應模式,指親子同室除可直接影響產後壓力,亦可透過社會支持之中介作 用,間接影響產後壓力程度。就調節效應模式,指親子同室對於產後壓力之感受, 可透過社會支持之調節效應,降低產後壓力程度。. 19.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探討產後壓力、親子同室、與社會支持之關係,將研究方法分為以 下八節陳述: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設計,第三節為研究場所,第四 節為研究對象,第五節為研究工具,第六節為資料收集程序,第七節為研究倫理, 第八節為統計分析,以下將逐一說明。.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乃依據社會科學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學概念,即中介(mediation)與調 節效應(moderation)。中介效應(mediator)是一種分析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 關係的方法,即自變項透過哪些方式影響依變項(黃,2009)。根據 Baron 及 Kenny(1986)所提出中介效果需同時擁有三項條件:自變項和依變項必須具有 相關性、自變項必須和中介變項有相關、依變項必須和中介變項有相關。再根據 Baron 及 Kenny(1986)之論述,於一個理論當中,當依變項及自變項中有第三 個變項影響其關係的方向性或強度,也就是調節效應(moderator)的效果。本 研究針對個人基本資料、產後壓力量表及社會支持量表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問卷 的個人基本資料包含人口學資料,內容有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婚姻、宗教、 經濟、有無用藥習慣、住院房型及產科學資料,內容有胎次、生產方式、陰道撕 裂傷程度、目前哺乳方式、過去哺乳經驗、過去的育嬰經驗、孕期親子同室實施 意願、孕期期望的親子同室型態、孕期接受親子同室指導、產後接受親子同室指 導、生產時間、總產程時間、出入病房時間、實施親子同室時間及哺乳次數。研 究中並以產後壓力量表、社會支持量表來評估產後住院期間實施親子同室的婦女 透過社會支持對於產後壓力的影響程度。以期瞭解社會支持對於產後親子同室實 施時間和產後壓力的相關性及是否具有中介與調節效應(圖一、圖二)。 20.

(34) 一、中介效應(mediator). 圖一、研究架構-社會支持對於親子同室時間與產後壓力之中介作用 二、調節效應(moderator). 圖二、研究架構-社會支持對於親子同室時間與產後壓力之調節作用. 第二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為描述相關性研究,以結構式問卷於產婦出院當日進行填寫產婦基本 屬性、產後壓力及社會支持問卷以進行資料收集,由研究者每日針對親子同室時 間及哺乳次數進行統計,於產婦出院後填寫於問卷內,藉以了解產婦住院期間實 施親子同室情形,及社會支持與產後壓力之相關性。. 第三節 研究場所 研究者於 104 年 12 月起分別於中部某區域醫院二院區之產後病房進行收案,. 21.

(35) 為母嬰親善醫院認證通過之單位,收案的場所每月合計出生數約 60-80 位新生兒, 二院區各由一名護理長管理,親子同室實施方式分別為:一、產後病房及嬰兒室 護理人力分開,依產婦實施親子同室意願於每天早上 9 點推新生兒至產後病房, 至少實施 4 小時親子同室,超過 4 小時親子同室後,產婦可自由選擇新生兒推回 嬰兒室時間,實施期間,產婦由產後病房護理師照護,新生兒則每 2 小時由嬰兒 室護理師到產後病房探視。二、新生兒與產婦採 24 小時親子同室直到出院,由 同 1 位護理人員共同照護,護理人員至少每 2 小時到產後病房探視母嬰。. 第四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方便取樣,於中部某區域教學醫院住院中的產婦為研究對象,向其 說明研究目的與流程後,填寫同意書後收案,研究對象條件如下: 1.生產時年滿 20 歲以上之產婦。 2.生產時妊娠週數滿 37 週、單胞胎。 3.可讀、寫中文。 4.產婦懷孕、待產及產後無異常及沒有內、外科合併症。 5.新生兒無任何合併症。 6.沒有親子同室的禁忌症:如產婦為吸菸者、酒癮者、或正在服用任何會喪失意 識的藥物、以及當母親疲憊到無法對寶寶做反應時(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UNICEF, 2004)。 7.經研究者主動說明本研究目的及方法,告知其權益後,願意參與本研究計畫同 意參加本研究者。 排除對象條件如下: 1.住院期間因產婦或新生兒疾病使親子同室中斷。 2.預出養之新生兒。 22.

(36) 樣本數估計以 G power 3.12 版本計算,以 linear multiple regression 統計法, 設定 Effect size 為.15,power .8,predictors 數為 16 個,α 值為.05,計算出樣本 數為 143 份(圖三),加入 20%流失量,統計後預計發出 172 份問卷。. 圖三、樣本數計算.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研究工具包括三大部份量表。第一部 份為人口屬性及產科學資料表、第二部份為產後壓力量表、第三部份為社會支 持量表。 一、人口屬性及產科學資料表 本研究參考文獻後,自擬人口屬性量表,問卷編號及親子同室實施時間於問 卷填寫完完成後由研究者填寫(附錄一)。問卷內容包含(1)產婦的基本屬性; (2)產科學因素,其中重覆測量之題項為親子同室實施時間、哺乳次數。分述 如下: 23.

(37) (一)產婦的基本屬性 1.年齡:依產婦實際出生年、月填寫。 2.教育程度:分為國小、初中或高中(職)、大專(專科或大學)、研究所及以 上。 3.職業:全職、半職或無工作。 4.婚姻狀態:已婚、未婚、離婚、分居、喪偶。 5.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其他、無。 6.月收入:20,000 元或以下、20,001-40,000 元、40,001-60,000 元、60,001-80,000 元、80,001-100,000 元、100,000 元以上。 7.有無服用安眠藥物習慣:每天、偶爾、無。 8.住院房型:單人房、雙人房、健保房。 (二)產科學資料 1.胎次:第一胎、第二胎、第三胎、第四胎及以上。 2.生產方式:陰道生產(非使用器械)、真空吸引、產鉗、剖腹生產。 3.陰道撕裂傷程度:一度、二度、三度、四度、無。 4.目前哺乳方式:純母乳、母奶加配方奶、配方奶。 5.過去育嬰經驗:有育嬰經驗、無育嬰經驗。 6.過去哺乳經驗:有哺乳經驗、無哺乳經驗。 7.我在孕期時對親子同室實施之意願:有實施意願、無實施意願。 8.我在懷孕時所期望的親子同室型態:24 小時親子同室、只有白天親子同室、只 有餵奶時親子同室、其他。 9.孕期有無接受親子同室指導:指導內容包含母嬰親善醫院介紹、母乳的優點及 哺餵的好處、依嬰兒需求哺餵母乳的重要性、產後即刻肌膚接觸的重要性、24 小時親子同室的重要性、如何確保奶水充足、母乳課程宣導及介紹母乳哺育支. 24.

(38) 持團體的活動訊息。 10.產後接受親子同室指導:有接受親子同室指導、無接受親子同室指導。 11.生產時間:依病歷記錄填寫生產時間。 12.總產程時間:依病歷記錄填寫總產程時間。 13.入住病房時間:依病歷記錄填寫入院時間。 14.出院時間:依病歷記錄填寫出院時間。 15.親子同室實施時間與哺乳次數:包含每次實施親子同室起迄時間,產婦執行 親子同室時間是以「時」為計算單位,於每日的清晨 0 時至當天午夜 24 時為 單位,計算產婦與新生兒實施親子同室的時間分率。計算方式包含親子同室 實施時間分率,生產當天:實施親子同室的時間/(24 小時扣除生產時的時間)。 每一天:實施親子同室的時間/24 小時。出院當天:實施親子同室的時間/(24 小時扣除出院後的時間)。故親子同室時間分率的計算方式為住院期間總親 子同室之時間(時)/(總住院的時數扣除生產時的時間)。哺乳則統計產婦 親自哺乳、杯餵或瓶餵次數,分為整天哺餵母乳/配方奶、夜間哺乳/餵奶,整 天哺餵母乳/配方奶次數是於每日的清晨 0 時至當天午夜 24 時為單位,以「次」 為計算單位,夜間哺乳/餵奶則以當日 22 時至隔日 08 時為單位,以「次」為 計算單位,可由護理人員每日依實際實施時間填寫。 四、產後壓力量表 本研究採用第二版洪氏產後壓力量表(Hung’s Postpartum Scale,附錄二), 敘述如下。 1.量表的發展:洪(2001)針對「產後壓力分析」定義「產後壓力」為一股因產 後壓力源所導致的強制影響力,而「產後壓力源」則是在產後六週內所經歷到 關於脅迫、需求、或是構造上之抑制情境,使產婦對於身體改變、母育角色的 獲得及社會支持之協調發生問題。洪氏產後壓力量表自 1993 年發展,主要做. 25.

(39) 為測量產後壓力的工具,原來有四項組成要素,最後再修定為三項共 62 個產 後壓力源,藉此測量產後婦女面對的壓力,以期及早鑑別產婦的壓力來源及壓 力程度,進而執行相關照護措施後有效的降低產婦壓力。 2.量表的內容及計分方法:為結構式問卷,含「負向的身體改變」、「母職角色 獲得」、「缺乏社會支持」三個層次設計,評量產婦每一項壓力源之單一壓力 事件的壓力感受程度,共 62 題:其中負向的身體改變共計有 13 題、母職角色 獲得共計有 32 題及缺乏社會支持共計有 17 題。本研究採 Likert 式 5 分法,1 分代表「沒有」、5 分為「總是」,最高分數可得 310 分,最低為 62 分,得 分愈高表示產後壓力愈大。 3.量表的信效度:此量表為第二版洪氏產後壓力量表,經由洪(2007)針對南台 灣共 859 位產後婦女為研究對象,經由因素分析證實,總量表經信度檢定之 Cronbach`s alpha 值為.95。吳(2009)針對南部 6 家醫院共 220 位產後 6 週內、 嬰兒仍住院之早產兒母親進行產後壓力檢測,平均分數為 138.24 分(SD=36.65), 產後壓力最高得分為 242 分,最低為 66 分,總量表經信度檢定之 Cronbach`s alpha 值為.96。 本研究主要探討產婦住院期間實施親子同室之產後壓力,經由文獻得知產後 住院期間實施親子同室之主要壓力來自於新生兒的哺乳與照護,故本研究以「母 職角色獲得」之因素進行問卷調查,共 32 題。本研究並經洪志秀教授同意使用(附 錄三)。 五、社會支持量表 (一)量表的發展:本量表乃參考王國川與鍾鳳嬌二位學者(2014)根據社會支 持的理論與研究所發展出來的社會支持量表所擬定,其支持類型為一階三因素之 測量模型,包含「情緒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及「訊息性支持」三個初階因素 為支持架構,其中情緒性的社會支持,設計了如關懷、傾聽、鼓勵及安慰、尊重. 26.

(40) 等 4 個題項,工具性的社會支持,設計了如金援、問題解決、電話求助、提供協 助、物品支援等 5 個題項,而訊息性的社會支持,則設計了如:問題分析、告知、 資訊提供、建議等 4 個題項,而其高階因素可以代表社會支持整體構面。本問卷 旨在測量產婦住院期間感受先生、父母或公婆及醫護人員對其實施親子同室的支 持程度,以自填式問卷方法,由產婦於出院當天填寫,問卷共分為先生、父母或 公婆及醫護人員 2 類各有 13 項問題(附錄四)。 (二)量表的內容及計分方法:採 Likert 式 5 分法,1 分代表「沒有」、2 分為 「很少」、3 分為「有時」、4 分為「時常」、5 分為「總是」,每類最高分數 可得 65 分,最低為 13 分,得分愈高表示在先生、父母或公婆及醫護人員的支持 上獲得愈多。 (三)量表的信效度: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internal consistency)Cronbachs’α 為.85。本研究的量表之效度檢定方面,係採專家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函請專精於婦幼衛生、臨床醫學等領域的學界與實務界專家共五位(附錄五), 根據內容初稿之相關性、正確性、合適性逐題進行評分,而評分依據乃採用四點 計分法,「極適當」為4分:表示此項與研究概念符合為本研究所必須,不需要 做任何修正。「適當」為3分:表示此項與研究概念符合且適用,但須稍加修改。 「不適當」為2分:表示此項應大幅修改或考慮刪除。「極不適當」為1分:表示 此項無意義,應予刪除。每項評分標準由1分至4分,分數愈高,代表評分愈適當, 每項題目都附有意見欄。經專家審查後,使用CVI(Content Validity Index)的計 分方法,記分方式:每項題目的評分中,專家給予3分及4分的題數除以專家的總 人數即為該項題目的CVI值,且不應低於.78(Polit & Beck, 2006)。 研究者並考量本研究目的及專家建議,針對文句及不適當之題目,並考慮產 婦填寫之方便性加以修正使問卷內容更完善,經修正後之家人及醫護人員對親子 同室的支持量表結果(表一):各專家對量表內容的相關性、正確性及合適性之. 27.

(41) CVI值平均為.90,詳細評分及修正意見內容如附錄六。 表一、專家效度意見內容 1 (徐). 2 (盧). 3 (高). 4 (郭). 5 (劉). I-CVI. 1.當我心理感到需要時,家人們都會安慰我 2.當我心理感到需要時,醫護人員都會安慰我 3.家人們都願意在我實施親子同室時,傾聽我的 煩惱 4.醫護人員都願意在我實施親子同室時,傾聽我 的煩惱. 4 4 5. 4 4 4. 5 5 5. 2 2 5. 5 4 4. 0.8 0.8 1. 5. 4. 5. 5. 2. 1. 5.家人們都能清楚知道我在實施親子同室時遇到 哪些問題 6.醫護人員都能清楚知道我在實施親子同室時遇. 5. 4. 5. 5. 5. 1. 5. 4. 5. 5. 4. 1. 4. 4. 5. 2. 4. 0.8. 4. 4. 5. 2. 4. 0.8. 5. 4. 5. 5. 5. 1. 5. 4. 5. 5. 5. 1. 4. 4. 5. 2. 4. 0.8. 4. 4. 5. 2. 4. 0.8. 4. 4. 5. 5. 4. 1. 4. 4. 5. 5. 4. 1. 5 5 5 5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4 4 5 5 4. 1 1 1 1 1. 題項. 到哪些問題 7.我能感覺得到家人們在乎我實施親子同室時的 心理感受 8.我能感覺得到醫護人員在乎我實施親子同室時 的心理感受 9.家人們會提供我有關實施親子同室時的相關資 料,如報章雜誌、書籍或指導單張等 10.醫護人員會提供我有關實施親子同室時的相 關資料,如報章雜誌、書籍或指導單張等 11.家人們會提供我在實施親子同室時應該會碰 到的育嬰經驗 12.醫護人員會提供我在實施親子同室時應該會 碰到的育嬰經驗 13.實施親子同室期間,當我遇到困難時,家人們 會提供我解決問題的建議 14.實施親子同室期間,當我遇到困難時,醫護人 員會提供我解決問題的建議 15.家人們使我感覺自己的角色很重要 16.醫護人員使我感覺自己的角色很重要 17.當我堅持執行親子同室時,家人們會稱讚我 18.當我堅持執行親子同室時,醫護人員會稱讚我 19.當我感到挫折時,家人們會鼓勵我 28.

(42) 表一、專家效度意見內容(續) 1 (徐). 2 (盧). 3 (高). 4 (郭). 5 (劉). I-CVI. 20.當我感到挫折時,醫護人員會鼓勵我 21.家人們會尊重我的決定 22.醫護人員會尊重我的決定 23.當我需要家人們時,他們會給予我陪伴與支持 24.當我需要醫護人員時,他們給予我陪伴與支持 25.當我身體或心理感到不舒服時,家人們會分擔 我的工作.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2. 4 4 4 5 5 4. 1 1 1 1 1 0.8. 26.當我身體或心理感到不舒服時,醫護人員會分 擔我的工作 27.家人們會協助我解決在實施親子同室時遇到 的困擾與問題. 4. 4. 5. 2. 3. 0.8. 5. 4. 5. 2. 2. 0.6. 28.醫護人員會協助我解決在實施親子同室時遇 到的困擾與問題. 5. 4. 5. 2. 2. 0.6. S-CVI 平均值. 1. 1. 1. 0.6. 0.9. 0.9. 題項. 第六節 資料收集程序 本研究於一家區域教學醫院進行,乃先行經過醫院研究審查委員會通過後 (附錄七),研究者再至研究單位與主管說明研究目的及方法後,進行資料之收 集,並於資料收集前先行向產婦及家屬說明研究目的及方法,取得研究同意書後 再進行研究的介入。以方便取樣法收案,以結構式問卷由個案於出院當日填寫產 婦基本屬性變項、產後壓力與社會支持程度,並由研究者統計每日親子同室實施 時間及哺乳次數,於產婦出院後填寫於問卷內,方為完成整份問卷內容。. 第七節 研究倫理 本研究計畫書經由收案醫院之人體試驗委員會進行研究案審查通過後方進 行收案,並針對研究對象的人權進行保密、安全考量及權益維護等。研究者於 29.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Research objectives: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 scale for measuring the care needs of parents whose children hav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have received open-heart surg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