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助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助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Copied!
88
0
0

Teks penuh

(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院 護理助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College of Nursing Graduate Institute of Nurse-Midwifery Master Thesis. 人體力學蹲姿輔具對第二產程用力成效之探討 Efficacy of Ergonomics Ankle Support on Squatting Pushing Skills during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指導教授〆高美玲教授 Advisor: Meei-Ling Gau, CNM, RN., PhD 研 究 生〆林育靜 Name: Lin, Yu-Ching.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7 月 16 日 July, 2015 I.

(2) II.

(3) 致 謝. 研究所的求學過程中有辛苦的一面,也有歡樂的一面,還記得剛考上研究所 時那雀躍的心情,同學及老師一起上課的樣子,一切彷如昨日。也曾在心裡想著 畢業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也真正走到令人振奮的這一刻,心中的感覺並 非"高興"二字可以形容。論文的完成並非一蹴可幾,要經過很多人的幫忙,當 然要感謝很多曾經幫助過我的人,因此僅以此短文表達內心最誠摯的感謝之意。.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必頇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高美玲老師,三年多以來 不厭其煩的耐心細心指導。高老師對於助產領域的學有專精,護理知識上的熟稔, 以及對於產科學問的了解,使我在課堂學習上,言談間均受益良多。另外,也感 謝高繼徽老師提供這麼有創意的人體力學蹲姿輔具,創新的思惟讓我無形中幫助 了許多的產婦,除了感謝指導老師外,也要感謝協助我論文完成的所有產婦及家 屬。. 大學畢業後,投入職場已十餘年,本著一股強烈的求知慾,能夠再度重返校 園進修,內心充滿著無比的喜悅與惶恐,喜的是生活事業忙碌之餘,還能抽出這 一些些時間進修,在工作越久之後,一直深感自己所學不足,如今有此機會能再 度進入校園學習,著實讓我興奮不己。惶恐的是離開學校這麼久了,還有多少衝 勁與精力投注於此,來跑完這段艱辛的路程。所幸系上的指導老師們〆郭素珍老 師,高千惠教授等等亦師亦友的指導外,還有一起上課的同學們,林燕芳及許慧 III.

(4) 敏時時互相鼓勵,使我的求學修習之路帄坦許多。. 未提筆之前,總覺得寫論文是一件不會太難的事,就是寫一篇文章,待真正 開始寫論文之路,才知學問得來不易。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們商談、檢討、激發、 改進,幾乎每次討論後,都會有一堆問題與錯誤浮現,觀念與構思上的契合,文 筆表達及應用,引用...都讓我深深覺得論文一科的所學心得,勝過其它。. 另外,在論文的撰寫及口詴期間,承蒙新竹馬偕李宏昌院長在公務百忙之中 還抽空來擔任我的口詴委員,並給予我指正錯誤及引導我不同思維,給我明確的 目標和建議,使得本篇論文更加嚴謹及完善。更謝謝我的好同事鍾家純及陳春蓮, 總是在公務繁忙之中協助我一起收案,在我灰心失望時,仍然鼓勵支持著我。最 後,感謝我的母親及我所有的家人,還有醫院裡的同事,龔文娟督導一路上支持 我,使我無後顧之憂,努力完成學業,讓我在研究過程獲益匪淺,在此亦致上最 高謝意。. 謝謝大家,因為有你們的幫助,才使得這篇論文得以順利完成。. IV.

(5) 中文摘要. 目的〆比較半坐臥、蹲姿或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三種不同用力方式對初產 婦及其新生兒生產結果和產婦生產用力經驗感受。 研究方法〆採臨床隨機詴驗研究設計。以方便取樣方式,於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 產房針對陰道分娩初產婦進行收案。共收集 168 名無合併症初產婦女個案資料。 介入措施〆當產婦進入第二產程且胎頭先露部位達+1,或出現不自主用力感時, 實驗組接受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進行用力々對照組 A 採無輔具蹲姿用力々 對照組 B 採用傳統半坐臥用力姿勢。 研究工具〆問卷量表包括基本人口及產科學資料、簡易型麥克吉爾疼痛中譯量表 以及生產用力經驗感受量表。 研究結果〆在開始用力至胎頭著冠的時間方面,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組比 半坐臥組帄均約縮短 25.52 分鐘 (F =6.02, p< .05)々而開始用力至胎兒娩出的用 力時間帄均約縮短了 25.21 分鐘 (F=6.14, p< .05)。在疼痛視覺類比感受程度上, 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組帄均分數低於半坐臥組 5.053.22。在簡易型麥克 吉爾疼痛總得分上,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組亦低於半坐臥組及一般蹲姿組 (F=18.12, p< .001)。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組生產用力經驗感受較半坐臥組 及一般蹲姿組更為正向。. V.

(6) 結論〆本研究發現採用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輔具能有效縮短婦女用力時間、 減輕生產疼痛及增加生產用力經驗正向感受。 臨床應用及建議〆建議臨床照護使用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蹲姿輔具,以減少婦女因 蹲姿所導致腳痠及不帄衡現象,增加用力效能而縮短第二產程用力時間。 關鍵詞〆第二產程、用力、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蹲姿輔具、蹲姿。. VI.

(7)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ushing experiences and birth outcomes of three different pushing positions during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The three positions were: semi-recumbent, squatting, and squatting with the aid of ergonomically designed ankle supports. Method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conducted at a regional teaching hospital in northern Taiwan.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68 primiparous women in their 38th to 42nd gestational week. None of the participants received epidural analgesia during labor and all were free of pregnancy and labor-related complications. Intervention: During labor, after full cervical dilation and when the fetal head had descended to at least the +1 station and had turned to the occiput anterior posi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sked to push in the squatting position while wearing the ergonomically designed ankle supports; comparison group A was asked to push in the squatting position without the use of these supports; and comparison group B was asked to push in a standard semi-recumbent position. Measures: The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demographic and obstetrics datasheet, the 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PQ-SF), and the Labor Pushing Experience scale within 4-hours postpartum.. VII.

(8) Conclusion: In terms of delivery time, the duration between the start of pushing to crowning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quatting with ankle supports) averaged 25.52 minutes less (F =6.02, p< .05) than the time for comparison group B (semi-recumbent). Furthermore, the duration between the start of pushing to infant birth averaged 25.21 minutes less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for comparison group B (F =6.14, p< .05). Moreove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 lower average VAS pain score (5.053.22) than comparison group B and the average McGill pain score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both comparison groups (F=18.12, p< .001). In summary,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group that delivered from a squatting position with ankle supports had better labor pushing experiences than their peers in the comparison groups. Results: In comparison to both unsupported squatting and semi-recumbent pushing, squatting with the aid of ergonomically designed ankle supports reduced pushing times, ameliorated labor pain, and improved the pushing experienc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uggestion: The squatting with ankle-support intervention introduced in the present study may significantly reduce tiredness and difficulties in maintaining balance as well as increase pushing efficiency. Thus, this intervention may reduce the caring needs of women during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This. VIII.

(9) intervention may be introduced in midwifery education programs and in clinical practice as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care of women during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Keywords: Second Stage of Labor, Pushing, Squatting with Ankle Supports, Squatting.. IX.

(10) 目. 錄. 致 謝.............................................................................................................................. I 中文摘要....................................................................................................................... V 英文摘要....................................................................................................................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 5 第三節 名詞定義............................................................................................ 7 第二章 文獻查證.................................................................................................... 9 第一節 第二產程進展因素 ........................................................................... 9 第二節 生產用力姿勢 ................................................................................. 14 第三節 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之源起及原理 .........................................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4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4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場所 ............................................................................. 26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 ......................................................................... 27 第五節 研究過程.......................................................................................... 30 第六節 倫理考量.......................................................................................... 35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3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7 第一節 個案基本屬性及產前、產時相關變項資料之描述與分析 ......... 38 第二節 生產結果相關變項資料之描述與分析 ......................................... 42 第三節 第二產程用力成效之差異 ............................................................. 44 第四節 產婦疼痛感受程度之差異及相關性 ............................................. 46 第五節 「人體力學蹲姿輔具」組、一般蹲姿組及半坐臥組產婦生產用力 經驗感受之差異性 ............................................................................................. 49 第五章 討論.......................................................................................................... 51 第一節 生產用力姿勢與產婦基本屬性及生產變項探討 ......................... 51 第二節 用力姿勢與第二產程用力時間及相關因素探討 ......................... 54 第三節 用力姿勢與疼痛感受程度探討 ..................................................... 55 第四節 用力姿勢與生產用力經驗感受探討 ............................................. 5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59 第一節 結論.................................................................................................. 59 第二節 護理方面應用 ................................................................................. 60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 62 中文參考文獻 ............................................................................................................. 65 X.

(11) 英文參考文獻 ............................................................................................................. 67 附錄一.隨機分派表 .................................................................................................... 75 附錄二.受訪者同意書及個人基本屬性問卷調查表 ................................................ 75 附錄三.簡易型麥克吉爾疼痛量表 ............................................................................ 75 附錄四.生產用力經驗感受量表 ................................................................................ 75 附錄五.輔具檢測報告 ................................................................................................ 75 附錄六.「人體力學蹲姿輔具對第二產程用力成效之探討」之人體詴驗委員會審 查通過函...................................................................................................................... 75 附錄七.「蹲式馬桶腳踝支撐設計」輔具授權使用同意書 .................................... 75 附錄九.「生產用力經驗感受量表」授權使用同意書 ............................................ 75. XI.

(12) 圖目錄 圖 2-2- 1 蹲姿與坐姿衡量直腸末端至恥骨直腸肌間的角度 .................................. 15 圖 2-3- 1 蹲式馬桶腳踝支撐設計 .............................................................................. 21 圖 3-2- 1 研究概念架構 .............................................................................................. 25 圖 3-5- 1 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 .............................................................................. 31 圖 3-5- 2 資料收集流程圖 .......................................................................................... 34 圖 4-1- 1 收案、隨機分派及納入分析流程圖 .......................................................... 38. 表目錄 表 3- 7-1 資料處理分析方法 ...................................................................................... 36 表 4-1- 1 實驗組、一般蹲組、及半坐臥組個人基本屬性資料比較 (N=168) . 40 表 4-1- 2 實驗組、一般蹲組及半坐臥組之產前、產時相關變項資料比較 (N=168) ..................................................................................................................... 42 表 4-2- 1 實驗組、一般蹲組及半坐臥組研究對象生產結果比較 (N=168) 43 表 4-2- 2 催生藥使用之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表 ...................................................... 44 表 4-2- 3 三組在用力到著冠時間之差異性 .............................................................. 44 表 4-3- 1 不同生產姿勢用力組在子宮頸全開至胎兒娩出、用力至胎頭著冠、用力 到分娩時間之比較 ..................................................................................... 45 表 4-3- 2 不同生產姿勢用力組在子宮頸全開至胎兒娩出、用力至胎頭著冠、用力 到分娩時間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5 表 4-4- 1 第二產程麥克吉爾疼痛感受(MPQ-SF)之比較 (N=168) ....... 48 表 4-4- 2 不同生產姿勢用力組在第二產程疼痛感受總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8 表 4-5- 1 組間生產用力經驗感受之差異分析 (N=168) ...... 50 表 4-5- 2 不同生產姿勢用力組在第二產程整體用力經驗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50. XII.

(13) XIII.

(14) 第一章. 緒論. 女人分娩過程需經歷四個階段,從陣痛至子宮頸全開 10 公分的第一產程, 進而至胎兒娩出的第二產程,緊接著完成胎盤娩出的第三產程,最後則是分娩結 束 1~4 小時之第四產程,而且每個階段對於產婦都極為重要。目前,各國的衛生 政策和方案都將重點著重於第一產程,包括胎兒監視器的使用和高風險生產的預 防與處置,並且還著重如何積極介入第三產程。婦產科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々簡稱 FIGO)則提出提供專業護理避免第 二產程的併發症一直是比較忽視的,且第二產程是被待產婦女、待產/生產陪伴 者以及產科照護者視為是生產過程中最受矚目的階段(FIGO, 2012),因為此階段 乃決定婦女是否能自然分娩或使用器械協助分娩的重要關鍵時刻,也關係著婦女 達到成功地自然分娩對自我能力的肯定。當面臨著產婦用力時間的持續拉長,認 定的原因不外乎是胎兒過大、產婦用錯力或不會用力,經常會讓產婦及醫護人員 期待儘早結束第二產程的時間,進而選擇剖腹生產。 幾十年來為了降低剖腹產率,大部份的文獻中著重於產婦待產過程中運用生 產支持、自由活動和直立用力姿勢的重要性,目的就是能夠促進產婦的身心舒適 以及加速產程的進展順利(張素娟,2005々黃靖棻,2011々Walker et al., 2012)。 Fraser 及 Cooper (2009)指出第二產程是否能順利安全渡過,頇考量四個重要的決 定因素(4P),包括子宮收縮強度(power),胎頭的下降、旋轉及屈曲的程度 (passenger),陰道(passage)、及母體的精神(psycho)狀況。而用力的姿勢則與這 1.

(15) 4P 息息相關,姿勢除了會影響著子宮收縮的強度々在用力的姿勢中,當婦女採 取直立的姿勢用力,由其是蹲姿,比其他的姿勢更容易壓迫子宮底,促進子宮頸 擴張、增進子宮收縮的強度,也因著重力的姿位及與胎兒軸線一致而能促進胎頭 的下降(Lawrence, Lewis, Hofmeyr, Dowswell, & Styles, 2009; Simkin & Ancheta, 2011; Simkin & O'Hara, 2002),進而縮短第二產程,而且往往會有更滿意的生產 經驗(張素娟,2005々Thornton, 1996)々除此之外,產婦也會經歷較少的疼痛、降 低會陰裂傷以及較少的會陰切開(Gould, 2000),而且研究也發現,也與胎心音異 常、新生兒出生後第 5 分鐘 Apgar scores 小於 7 分、新生兒急救的比率沒有顯著 的相關(Gardosi, Hutson, & B-Lynch, 1989; Menticoglou, Manning, Harman, & Morrison, 1995; Nasir, Korejo, & Noorani, 2007)。 Nasir 等(2007)比較第二產程使用蹲姿與仰臥姿勢用力的成效發現,儘管蹲的 姿勢難以維持,但是產婦卻不願意帄躺,因為採用蹲的姿勢,可以讓她更容易用 力々而且當發現產程進展緩慢時,建議讓產婦從帄躺的姿勢轉為蹲姿,有利於產 婦用力。此外,根據文獻研究指出,當腳貼帄在地面的蹲姿情境時,長時間的蹲 姿會造成下肢肌肉負荷增加,容易產生不舒適的感覺(Sriwarno, Shimomura, Iwanaga, & Katsuura, 2008)。因此,建議護理人員面對第二產程時,除了不斷的 提供產婦身體或情感上的支持外(Mayberry, Strange, Suplee, & Gennaro, 2003),產 科照護者提供產婦正確的用力姿勢對產婦及新生兒有著其影響力。現今國內僅有 兩篇姿勢與分娩的碩士論文研究,張素娟(2005)之探討直立姿勢對第二產程的效 2.

(16) 益,以及陳素賢(1998)之探討姿位護理方案對分娩婦女疼痛感受及自我效能之成 效,但並未單獨對蹲姿進行第二產程用力成效之相關研究,藉此,本研究結果期 望以符合人體力學的蹲姿輔具幫助所有的產婦在面對第二產程的用力時,提高產 婦的生產用力成效以及正向的生產用力經驗感受,進而降低產婦及新生兒生產合 併症以及產婦的疼痛。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生產是女人一生的大事,更是女人生命的另一個開端婦女們期望一個安全的 生產、正向、被支持以及滿意的生產經驗(郭素珍,2005々賴滿蓉、高美玲,2006々 Gale, Fothergill-Bourbonnais, & Chamberlain, 2001)々Rubin(1975)學者認為孕婦為 了調適心理、生理與社會環境的改變,需進行四項孕期母性的職責,包括〆確保 自己與胎兒能安全順利通過妊娠及分娩過程々促使家人接受新生兒々與胎兒連成 一體々以及獻出自己。由於生產是家庭與健康照護系統接觸的第一次經驗,而大 部分的婦女面對生產的時刻時,都會擔心自己能否順利產下新生兒,因此,專業 照護者如何提供孕婦在待產期間的照護著實重要。 雖然婦女對於分娩已計畫準備了十個月,但是當面對分娩時刻的來臨時,仍 一方面會感到焦慮害怕,另一方面也會對新生兒的即將到來雀躍不已。她們認為 在分娩期間醫護人員最重要的是提供學習如何用力、如何呼吸以及產程進展的解 釋(Evans & Jeffrey, 1995)。初產婦往往在經歷第一產程漫長的疼痛與產程後,緊 接著期待第二產程的到來,因為它象徵著生產任務即將完成。但是,當第二產程 3.

(17) 遲滯時,醫師會擔心初產婦是否有胎頭骨盆不對稱,造成使用器械輔助生產的現 象或是剖腹產的機率增加。臨床照護發現,第二產程過早用力、不當的用力方式 以及不當的姿勢,都會影響到產婦第二產程的進展(賴滿蓉、高美玲,2006)。 在產房工作發現,初產婦在第二產程的用力姿勢不外乎是帄躺、半坐臥或是 側躺的姿位,造成初產婦需耗費較長的用力時間,甚至放棄而選擇剖腹生產。其 實自古以來直立的分娩姿勢早在 18 世紀中期就已在西方國家非常的普遍,婦女 在生產時被鼓勵依著她身體的本能自由移動以及保持直立或蹲的姿勢生產 (Simkin & Ancheta, 2011)。然而,到了 19 世紀初期,美國開始採用帄躺的姿勢來 協助生產,多位學者認為這樣的姿勢可以方便醫護專業照護者進行照護,並且方 便接生人員進行會陰縫合處置,直至近代仰臥的姿勢已成為生產的常規姿勢 (Banks, 1992; Hunt, Glantz, & Halperin, 2002; Racinet, 2005; Shermer & Raines, 1997),同時也成為裝置連續胎心音監測儀器的先決條件,但此姿勢卻未考量對 產婦是否有益處,因而限制了產婦的活動,而且讓產婦總是感到不舒服 (Allahbadia & Vaidya, 1993; Gardosi, Sylvester, & B-Lynch, 1989; Soong & Barnes, 2005)。 生產用力姿勢的正確與否影響著第二產程的結果。採取臥位姿勢用力,會讓 骨盆與脊椎維持約 30 度角,導致胎頭遠離骨盆入口(Holland & Smith, 1989)。而 且帄躺時產婦身體的重量在薦骨及尾骨,除了妨礙胎頭的下降,產婦用力時蹬筋 的姿勢很容易造成骨骼的壓力、神經損傷,以及四肢血栓的形成(Mayberry et al., 4.

(18) 1999)。有鑒於此,分娩時採用直立式用力是許多專家所建議的姿勢,以人體解 剖學角度而言,直立的姿勢可以增加骨盆入口及出口的徑線,讓骨盆角的角度維 持在 90 度至 120 度,並藉由重力作用,有助於胎兒先露部進入骨盆入口,加速 下降及固定,並幫助胎兒順利娩出(李從業等,2011々Allahbadia & Vaidya, 1993; Lilford, Glanville, Gupta, Shrestha, & Johnson, 1989; Shermer & Raines, 1997)。在直 立式用力技巧中,第二產程讓產婦比較好的用力姿勢是「蹲姿」(Mayberry et al., 1999),蹲姿可以讓骨盆出口擴大約 25% (Smith, Ruffin, & Green, 1993),且減少 第二產程時間(Allahbadia & Vaidya, 1993; Romney, 1985)。除此之外,會有較少的 疼痛、降低止痛劑的使用、增加舒適、增加胎兒血中血氧及降低胎兒血中二氧化 碳值、顯著減少會陰撕裂傷、並且有較少的會陰切開術及輔助器械的使用(Gould, 2000; Roberts, 2002)。但是一般人很難單獨持續使用蹲姿,必頇使用橫桿(birth bar) 或靠墊(birth cushion)輔助以提供支持(Gupta, Hofmeyr, & Shehmar, 2012),雖然蹲 姿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表現的一種身體姿勢,長時間採取蹲姿不僅會造成下肢產生 酸麻以及失去帄衡,也會降低第二產程用力的成效。因此,若能運用符合人體力 學的腳踝支撐輔具於第二產程的用力,除了能改善婦女蹲姿時的肌肉負荷與不適 情形、促進第二產程用力成效外,亦可降低醫療成本而促進醫療照護品質。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本研究探討於初產婦第二產程用力時,比較使用半坐臥、蹲姿或人體力學腳 踝支撐輔具蹲姿三種不同用力方式對產婦和新生兒的生產結果及產婦的生產用 5.

(19) 力經驗感受。根據本研究目的提出下列假設〆 主要假設〆 一、第二產程接受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用力產婦的第二產程實際用力時 間較短。 二、第二產程接受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用力有較正向的生產用力經驗感 受。 次要假設〆 一、第二產程接受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用力比半坐臥或蹲姿用力的產婦 有較低的剖腹產率。 二、第二產程接受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用力比半坐臥或蹲姿用力的產婦 有相同或較低的生產合併症(產後大出血、會陰撕裂傷)。 三、第二產程接受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用力比半坐臥或蹲姿用力的產婦 有較低的器械輔助陰道自然分娩之比率。 四、第二產程接受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用力比半坐臥或蹲姿用力的產婦 其新生兒有相同或較高的 Apgar Scores。 五、第二產程接受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蹲姿用力比半坐臥或蹲姿用力的產婦 有較低的疼痛分數。. 6.

(20) 第三節. 名詞定義. 一、人體力學蹲姿輔具 (一)概念性定義〆以 22.5 度斜度的腳踝支撐輔具,直接將腳後跟提高, 讓身體重心與足底受力支點成一直線,將蹲姿的施力點由腳跟改至腳 尖,大幅減輕小腿及足踝壓力,降低不適程度,且輔助用力後容易起 身々身體往前傾反而可以增加腹壓、有助於生產(教育部電子報,2011々 楊惠琪,2011)。 (二)操作性定義〆本研究採用 2011 年由高繼徽老師所領導的設計團隊所 研發出的「蹲式馬桶腳踝支撐設計」輔具(教育部電子報,2011), 於第二產程子宮頸全開且產婦有用力欲望時,使用蹲姿輔具教導產婦 用力。 二、疼痛 (一)概念性定義〆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the Study of Pain, IASP, 1979)將疼痛定義為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 它不僅是一種簡單的生理應答,同時還是一種主觀的心理體驗。 (二)操作性定義〆本研究使用陳玲如(2012)翻譯的麥爾基疼痛問卷中文修 訂版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Chinese Version Revised) ,擷取「簡 易型麥克吉爾疼痛量表」 (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々 MPQ-SF)其中的 15 題,並加入陳素賢(1998)所建議生產中常見的「酸 7.

(21) 痛」做為評估工具,共計 16 題,該量表計分採 0-3 分計算,0 分表「無」 此感覺,1 分表「輕度」 ,2 分表「中度」 ,3 分表「重度」 ,總分越高 表示待產婦的產痛感受程度越高々產後 1-4 小時進行訪談,詢問時請 產婦回想用力時的疼痛感受。 三、生產用力經驗感受(The Labour Pushing Experience) (一)概念性定義〆指產婦經歷第二產程時自我生產用力之知覺經驗的滿意 度(Chang et al., 2011)。 (二)操作性定義〆採用 Chang 等(2011)所設計的生產用力經驗量表,測量 產婦第二產程自我生產用力之知覺經驗々該問卷內容總題數共計 10 題,產後 1-4 小時進行訪談,並以五分點評分法採計, 1 分表示「非 常不同意」 ,2 分表「不同意」 ,3 分表「同意」 ,4 分表「很同意」 ,5 分表「非常同意」,總分最低分為 10 分,最高分為 50 分,分數越高 表示第二產程的生產用力經驗感受的程度越高。. 8.

(22) 第二章. 文獻查證. 本章乃根據研究主題,收集國內外相關文獻後整理並系統性列出,共計三節〆 第一節為第二產程進展因素々介紹”10Ps”對於分娩過程順利之影響。第二節為生 產用力姿勢々說明姿勢與骨盆間關係、第二產程用力姿勢及其時機。第三節為人 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之源起及原理。 第一節. 第二產程進展因素. 根據 FIGO (2012)對第二產程的定義為產婦子宮頸口全開到單胞胎兒(或多 胞胎兒的最後一個胎兒)娩出過程。正常第二產程應出現特徵包含了〆(1)產婦 是否意識到自發用力的慾望。(2)雖然宮縮持續時間可能比第一產程較短或頻率 較低,但宮縮加強或宮縮仍然有力且強烈。(3)胎頭塑形或形成產瘤。(4)順利完 成所有的分娩機轉,包括〆下降固定、屈曲、內旋轉、伸展、復位、外旋轉以及 娩出肩膀和胎兒。(5)初產婦比經產婦第二產程時間更長。(6)用力方式正確時, 產婦及胎兒都會很順利。(7)與產程早期相比,第二產程產婦的疼痛和痛苦較少。 (李從業等人,2011々胡月娟等,2008々Simkin & Ancheta, 2011)。Roberts(2002) 提出允許第二產程有更長的時間,因不會增加胎兒窘迫和母親的損傷々而且應當 廢除最長 2 小時的時間限制,由其是當第二產程正在進展並且母子狀況皆良好時 (賴滿蓉、高美玲,2006々Janni et al., 2002)。學者將第二產程區分為潛伏期(或 稱休息期)及活動期(或稱骨盆張開期)々潛伏期為子宮頸完全擴張到產婦有想 用力的感覺,子宮收縮明顯降低且胎心音良好,此期胎頭會持續下降,但在子宮 9.

(23) 頸完全擴張前,一些產婦就會有想用力的感覺,係因胎頭下降通過坐骨脊時,刺 激產婦的神經受體使骨盆腔產生壓力,稱之為 Ferguson’s Reflex,而且會促使陰 道後壁釋出催產素,而使產婦持續產生不由自主用力欲望,建議此時不急著讓產 婦用力々婦女仍可休息到進入活動期,此階段子宮收縮變強、胎兒先露部位下降 穿過產道,並且直腸感到壓力且無意識向下用力欲望,多鼓勵婦女應等到子宮頸 完全擴張後再用力(Mayberry et al., 1999々Roberts, 2002々Roberts & Woolley, 1996々 Simkin & Ancheta, 2011々Sinclair, 2004)。 決定胎兒是否能安全分娩,除了胎兒大小要適中外,尚需要在正常力量推動 下,無障礙的經過母親彎曲的產道,胎兒才能順利地通過產道,帄安地娩出。影 響著分娩過程順利與否的重要因素,可以”10Ps”來表示,包括〆產道(Passage)、 分娩力量(Power)、娩出物(Passenger)、產婦(Person)、配偶(Partner)、陪伴者(People)、 疼痛(Pain)、專業人員(Professionals)、情感(Passion)、政策(Politics)(Simkin & Ancheta, 2011)。分述如下〆 (一) 產道(Passage)〆骨盆腔分為假骨盆及真骨盆(Fraser & Cooper, 2009)。假 骨盆係指骨盆緣或骨盆界線以上的部位,在懷孕末期支持擴大的子宮,並引導胎 兒的先露部位在生產時順利進入真骨盆。真骨盆位於骨盆界線下,由骶骨、尾骨 和界線以下的兩塊髖骨(由髂骨、坐骨及恥骨融合而成)所構成,它的形狀和大 小必頇在生產中能使胎兒順利通過,因此胎頭與真骨盆之間的相對關係非常重要。 再加上骶骨與髂骨和骶骨與尾骨之間,均有堅强韌带支持連結,形成關節,一般 10.

(24) 是不能活动的,妊娠後在激素的影響下,韌帶會稍為鬆弛,各關節因而略有鬆動, 對分娩非常有幫助(李從業等,2011)。當人體直立或蹲姿時,骨盆入口帄面較 容易向前下方傾斜,其骨盆傾斜角度通常為 50~60 度,有利於胎兒順利通過產道 (Old, London, Ladewing, & Davidson, 2007)。 (二) 分娩力量(Power)〆此為能夠使胎兒通過產道順利娩出的力量々分娩時, 第一產程所需要的力量主要來源為子宮肌肉的收縮,且為子宮頸變薄擴張的主要 力量々當子宮頸全開(約 10 公分)時,第二產程除了子宮收縮力,更需靠腹壓 將胎兒向下推擠,以促進胎兒通過子宮口、陰道及會陰(李從業等人,2011々胡 月娟等人,2008々Simkin & Ancheta, 2011)。 (三) 娩出物(Passenger)〆包括胎兒及胎盤,胎兒身體和位置的多個層面是生 產結果的重要關鍵,而最主要的是胎頭位置和胎兒的姿勢(Simkin & Ancheta, 2011)。由於肩部是軟組織,只要胎頭能娩出,身體的其他部位就能順利地通過 產道,肩部以下很少發生延遲分娩,因此胎頭是影響分娩的主要因素(胡月娟等, 2008々Simkin & Ancheta, 2011)。 (四) 產婦(Person)〆產婦的信念、準備度、知識以及經歷產程與分娩的能力, 都影響著分娩是否能成功進行(Simkin & Ancheta, 2011)。英國產科醫師 Read 在 1944 年提出,生產時的痛苦來自待產婦缺乏和生產相關的知識,因而造成心理 上的害怕、以致肌肉緊張,甚至造成身體上的不適,而且也使收縮時之子宮被緊 張的肌肉包圍,壓迫子宮而不能有效的收縮(Dick-Read, 2006)。 11.

(25) (五) 配偶(Partner)〆配偶的知識、信念和生產準備度,影響著產婦所獲得的 支持程度(Simkin & Ancheta, 2011)。先生是妻子最親密的伴侶,其角色被認為個 人衛生的維持、協助變換姿勢、提供產婦心理支持,並可經由言語上的鼓勵或觸 摸或讚美而提供實質上的支持與協助(斯莉婷、蘇芳玉,2005 々Chapman, 1992)々 這些支持可以幫助產婦減緩壓力,增加安全感,幫助完成母性角色,增加產後調 適能力(Tarkka & Paunonen, 1996),並且產生正向的結果,如減少止痛藥的使用、 縮短產程,且有助於親子關係之發展(李心慈,2008々Ip, 2000; Lavender, Walkinshaw, & Walton, 1999)。 (六) 陪伴者(People)〆一起參與懷孕、產程和分娩的人,並與產婦一起經歷 產程。好友、配偶、親戚及醫護人員皆是產婦生產支持的主要來源(Tarkka & Paunonen, 1996)々這些陪伴者的信念、準備度和產程知識,也會對產婦和其配偶 有著積極或消極的影響(Simkin & Ancheta, 2011)。 (七) 疼痛(Pain)〆是一種對疼痛的耐受和體驗,生產疼痛的出現,並非是異 常的徵象,也非導向及並的必然歷程(Lowe, 2002),當生產過程中子宮收縮的強 度、胎兒的位置及大小、待產婦的疲憊程度、過去生活經驗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 未準備好的生理、情緒性傷害所致的懷孕、家庭功能障礙、失去一個或二個至親 的經歷、慢性疾病等因素與婦女真正經歷產痛有關(Simkin, 2000),同時也包括產 婦的社會文化信仰和支持團隊々醫護助產人員及陪產者(由其是配偶)以正向態 度看待生產疼痛,有助於改變對生產疼痛的經驗感受、處理疼痛,甚至戰勝疼痛 12.

(26) (高美玲、高千惠,2013),因此當產婦的疼痛能夠忍耐並得到安全處理時,其 產程往往進展順利(Simkin & Ancheta, 2011)。 (八) 專業人員(Professionals)〆助產者藉由傾聽母親的聲音,了解其所表達的 意義,進而使用指引式冥想(guided imagery)、正向加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 回饋、及持續性的鼓勵來支持母親的自信(鍾聿琳,1999)。整體而言專業人員 需具備評估與判斷能力,選擇適當時機以滿足產婦個別性照護需求(斯莉婷、蘇 芳玉,2005)。專業團隊的所有成員在產時相互之間的支持、合作與溝通,以及 與產婦及其配偶和支持團隊之間的信息共享,大大影響著產婦的產程與分娩 (Simkin & Ancheta, 2011)。 (九) 情感(Passion)〆傾聽與保證(reassuring)是提供情感支持很重要的技巧(鍾 聿琳,1999)。當產婦感到安全、受到尊重,獲得一位負責任且能保證她臨床安 全安專家照顧時,由其是產婦能夠積極運動、保持直立的體位,其產程往往進展 順利。相反的,如果產婦感到羞恥或尷尬、被圍觀、不能活動,有不安全感、得 不到尊重、被忽視等,就會引起心理反應而影響產程進展(高美玲、高千惠,2013々 Simkin & Ancheta, 2011)。 (十) 政策(Politics)〆Hodnett (1996)指出在成本效益為醫院管理的重要指標下, 每位醫師及護理師均頇同時照顧多位產婦並處理行政事務,造成僅給予片斷及部 分的生產協助。在待產過程中婦女也有可能沒有很大的疼痛,卻因為醫護人員不 友善的對待,而造成極大的痛苦,甚至造成生產創傷(高美玲、高千惠,2013)。 13.

(27) 因此,現今除了結合現代科技的好處,減少風險外,讓產婦參與抉擇及控制自己 的生產,專業照顧者花時間”用手”的方式提供照護,朝向生理的安全、心理的人 性、以及滿意和賦權的經驗,進而達到安全、正向的母親和嬰兒結果(郭素珍, 2005)。 綜合以上文獻得知,對於現代科學來說,儘管儀器或內診評估是重要的,但 對於產程和分娩來說,是遠遠不足的,產科照護人員如果能了解第二產程的生理 反應,善用”10Ps”(Passage、Power、Passenger、Person、Partner、People、Pain、 Professionals、Passion、Politics),正確評估產婦及新生兒健康情形,教導具體方 法來因應第一產程及第二產程所遭受之疼痛,例如〆呼吸放鬆技巧、按摩、冷熱 敷、音樂、芳香療法等,同時善用各種運動和體位,待產期間使用自己感覺較好 的一種或幾種體位或活動形式(Simkin & O'Hara, 2002),並教導待產婦正確用力 方式,當母親和胎兒狀況良好時,不頇嚴格限制第二產程的時限,允許產婦足夠 的時間,提供明確的訊息,將有助於分娩順利。 第二節. 生產用力姿勢. 一、姿勢與骨盆變化 由於懷孕末期荷爾蒙的改變使韌帶和骨盆關節軟組織鬆弛,讓骶髂關節和恥 骨弓有更大的活動度,進而有利於分娩的進行(Michel et al., 2002; Simkin, 2003)。 當產婦採背部帄躺姿勢用力,會造成她的重量坐落於薦骨,以至於讓尾骨向前而 造成骨盆的出口變小,也會增加骶骨的疼痛,使宮縮更加頻繁和難以忍受,但很 14.

(28) 少能促進產程的進展(Fraser & Cooper, 2009b; Simkin & O'Hara, 2002)。當胎軸與 骨盆軸方向一致時,產婦常感到疼痛減輕々而且,產婦處於第一產程時,透過運 動或變換體位,可以促使胎兒在體內”轉位”,進入產程時促使胎兒更有可能以枕 前位進入骨盆(Simkin & Ancheta, 2011)。然而,面臨第二產程用力時,沒有甚麼 更好的姿勢比蹲姿來的有效々Mayberry 等人(1999)提出第二產程使用蹲姿用力時, 膝蓋和髖部彎曲,使得大腿壓迫腹部,此姿勢幫助子宮提高,引導著胎兒先露部 朝向骨盆出口,進而加強胎兒的下降。 Rad (2002)研究發現,為了瞭解採取蹲姿或坐姿與腸道之間的關係,以鋇劑 灌腸攝影(barium enema)觀察蹲姿如廁與坐姿如廁時的腸道中 X 光片的影像,並 測量直腸末端至恥骨直腸肌間的角度々研究發現,採取坐姿如廁時角度為 92 度, 若採取蹲姿則角度可達 132 度,受測者認為在蹲姿如廁時,較能排泄地「完全」, 研究發現恥骨直腸肌於蹲姿時處於放鬆狀態且肛門通道為撐開狀態,因此,使得 用力過程更加順利(圖 2-2-1)。. 圖 2-2- 1 蹲姿與坐姿衡量直腸末端至恥骨直腸肌間的角度 (Rad, 2002) 研究者 Russell(1969)使用放射線測量蹲姿時骨盆出口徑線的變化,發現蹲姿 15.

(29) 時骨盆出口橫徑增加 1 公分、直徑則增加了 2 公分,比起仰臥位的骨盆出口總面 積帄均增加了 28%。Michel 等人(2002)比較仰臥位與直立位生產姿勢對骨盆腔徑 線的影響,共計收集 35 位婦女(包括 25 位初產婦及 10 位經產婦)進行三種姿 位及改變後的核磁共振掃描測量(A 0.5-T low-field vertically open configuration magnet system),研究方法為比較採取跪趴姿(hand-to-knee position)、蹲姿與仰臥 位的骨盆腔徑線的變化,結果顯示〆(1)跪趴姿及蹲姿比仰臥位的矢狀徑線(sagittal outlet)還寬(35mm, p=.002 and 25mm, p=.01)、棘突間徑線(interspinous diameter) 更大(67mm and 87mm々p<.0001)々(2)蹲姿時其結節間徑線(intertuberous diameter)比仰臥位更大(37mm, p=.01),但跪趴姿並未明顯改變々(3)採蹲姿時產 科結合徑線(obstetric conjugate)比仰臥位顯著更小(24mm, p=.01)々(4)身高較高者, 當從仰臥位改變成跪趴姿時棘突間徑線以及產科結合徑線會明顯的增大(p=.03 and p=.05)々(5)在第一產程採取蹲姿,會造成產科結合徑線較小,不利於胎頭下 降至骨盆腔以及旋轉,易造成第一產程遲滯々作者認為直立姿勢在分娩用力時可 明顯改變骨盆腔徑線並助於生產。 由此可見,以人體解剖學觀點來看,第二產程較建議採蹲的姿勢,因為它可 以增加矢狀徑線、棘突間徑線、結節間徑線及骨盆出口的徑線,並縮短產科結合 徑的徑線,有助於胎頭更早通過骨盆入口降至骨盆腔並且便於產婦用力。 二、第二產程用力常見姿勢 沒有任何一種生產姿勢是一定合適或正確的,每一種姿勢都有它的優點及缺 16.

(30) 點(Leeman, Fontaine, King, Klein, & Ratcliffe, 2003)。但有時會因醫療文化背景因 素決定了產婦該採用何種姿勢分娩(Meyvis et al., 2012)。Meyvis 等人(2012)指出 產婦在臨床上經歷第二產程時,較常採取用力姿勢大致分為兩種,仰臥位 (horizontal)以及直立式(vertical)姿勢,以下詳敘其方法及作用。 (一) 仰臥位(horizontal)〆自 1668 年始,產婦的腿被支撐並採半坐臥位 (half-supine position)已蔚為產科常規標準,普遍被接生者所採用(Meyvis et al., 2012)。包括膀胱截石臥位(lithotomy positions)及左側臥位(left lateral positions)。 膀胱截石臥位係指,產婦仰面帄躺或上半身稍微抬高仰臥於床上,其產道的 角度<45o,雙腿彎曲放鬆,雙腳帄放於床面,或朝產婦肩膀方向拉住雙膝, 亦可在身體兩側使用把手。此種姿勢優點為易於接受陰道檢查,缺點則會造 成仰臥位低血壓,減少子宮胎盤血流量,減少胎兒血氧供應々胎軸與骨盆入 口不一致而且縮小了骨盆徑線,容易造成胎頭骨盆不對稱的假象々妨礙胎兒 從枕後位或枕橫位轉至枕前位。但是對骶骨和尾骨的壓力作用可能會削弱骨 盆出口的擴大々以及也會造成會陰組織無法鬆弛々由於該體位有對抗重力的 作用,因此胎兒娩出時需要產婦更加用力々以及讓宮縮更為頻繁及痛苦,宮 縮效果卻不如直立姿勢(李從業等,2011々FIGO, 2012; Fraser & Cooper, 2009b; Kurz, Schneider, & Hutch, 1982; Simkin & Ancheta, 2011)。左側臥位意指背部垂 直於床面。產婦側臥於床上,雙臀和膝蓋放鬆,在兩腿間放一個枕頭,或將 上面的腿放在腳架上支撐著。為當產程進展良好,產婦願意選擇該體位時採 17.

(31) 用。此姿位能緩解因臍帶受壓或仰臥位低血壓所造成低血壓問題々第二產程 胎兒下降時有利於骶骨向骨盆後方移位々促進枕後位胎兒旋轉々與步行交替 運用能促進產程進展々當產程發展太快時,能夠抵消重力作用。缺點則是讓 產婦較難看到生產過程(李從業等人,Fraser & Cooper, 2009; Old et al., 2007; Simkin & Ancheta, 2011)。 (二) 直立式(vertical)〆保持上半身與產道的角度>45o。包括蹲姿(squatting)、 坐姿(sitting)及站姿(standing)。蹲姿為產婦雙腳帄放在地板或床上,同時有同 伴或欄杆的協助,或有其他方法能維持身體帄衡。此姿位可有效利用重力促 進胎兒下降々擴大坐骨結節間徑,以增加骨盆出口徑線々減輕骶部疼痛々較 仰臥位省力々且對骨盆底的壓力比其他體位更大々提高用力的慾望。避免胎 頭位置較高時採用蹲姿,可能會妨礙胎頭自然矯正胎位々當產程較長,蹲姿 會阻礙膕窩內血管和神經血液循環,而造成神經性麻木。坐姿為產婦上半身 垂直坐於床上、椅子或凳子上。有利於藉助重力協助胎兒向下娩出々需有人 提供支撐或幫助,會使疲勞的產婦得到休息。站姿能增強產婦向下屏氣的力 量々可以減少胎兒先露部位對骶骨的壓迫而減輕骶部疼痛,但胎兒娩出時接 生者較無法配合接生(李從業等,2011々Simkin & Ancheta, 2011)。 臨床上第二產程常採用仰臥位(帄躺、膀胱截石臥位)姿勢用力,這些姿勢 對新生兒及產婦是不利的,它會使胎頭更慢下降到骨盆腔以及造成產婦骨骼壓力、 神經損傷及四肢血栓形成(Mayberry et al.,1999)。仰臥位用力方式已被多篇研究證 18.

(32) 實對母嬰的壞處甚至阻礙產程進展,加上現行的蹲姿較難維持,要如何在目前醫 療臥床待產文化背景因素下,提供產婦舒適且合適用力姿勢,回歸人類最自然的 分娩姿勢,將是此篇研究所欲探討之。 三、蹲姿用力姿勢相關文獻探討 產婦在第二產程時若採背部帄躺的姿勢,除了增加下腔靜脈腔的壓迫而造成 低血壓,亦可能導致減少胎盤血流的灌注以及胎兒氧合作用(Fraser & Cooper, 2009々Kurz et al., 1982)。有鑑於此,Michel Odent 博士是正常分娩的觀察者和研 究者,在 20 世紀 60 年代早期時提出假設,產婦若以”哺乳動物的方式”(即本能) 分娩,產程進展可能會更為順利(Fraser & Cooper, 2009々Simkin & Ancheta, 2011)。 每個婦女都有自己分娩的能力,這是哺乳動物具有的本能。生產時採用蹲姿用力, 可以均勻分布壓力在陰道口,因此減少了需執行會陰切開術(McKay, 1984)々同時 許多研究指出,使用蹲姿於第二產程的用力可以縮短第二產程的時間々Allahbadia 及 Vaidya (1993)將 200 位大於 37 週的初產婦以隨機分派至兩組,探討半坐臥(控 制組)及蹲姿(對照組)用力姿勢對第一及第二產程的結果,研究發現採用蹲姿 用力的初產婦比半坐臥用力,第二產程帄均縮短 20 分鐘々但是會陰損傷的發生 率顯著增加。張素娟(2005)直立姿勢用力法對第二產程之效益,採用類實驗後測 研究,研究對象為 37~42 週頭位懷孕初產婦,實驗組為腰部 90 度直立(含坐、蹲) 採放開聲門用力(n=33々蹲姿 16 位、坐姿 17 位)、對照組為半坐臥(抬高床頭 30 度) 採閉氣用力(n=33)々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比對照組在第二產程縮短了 54 分鐘 19.

(33) (91.00 vs 145.97, p= .016)、子宮頸口全開時有較低的疲憊視覺類比感受及子宮頸 口全開 1 小時有較低的疼痛視覺類比感受(p=.035)、整體的用力經驗有較佳的用 力自我感受(p< .001)、會陰裂傷較小(p= .05),至於 Apgar scores 並無顯著差異。 蹲姿生產同時可以增加陰道產的機率々Nasir 等人(2007)將 200 位大於 37 週 頭位懷孕的初產婦進行隨機分派為兩組,探討使用蹲姿及仰臥膀胱截石臥位對於 第二產程的成效,研究結果顯示蹲姿組(n=100)較少使用產鉗(11% and 24%, p <.05)、仰臥膀胱結石臥位組(n=100)有顯著的延伸性會陰切開傷口、2 度到 3 度 會陰撕裂(p <0.05)且兩組出血量相近,至於 Apgar scores、異常的胎心音及新生 兒急救比率並無顯著差異。同樣的,Gardosi、Hutson、B-Lynch (1989)採隨機取 樣共計 227 位初產婦,比較第二產程採直立姿勢(蹲姿並使用 birth cushion, n=156々 膝跪姿, n=15々站姿, n=8)與半坐臥姿勢(n=218)對於第二產程的成效々研究發現 第二產程採直立姿勢可以縮短第二產程(p<.001)、增加陰道產比率(p<.025)、減少 器械輔助生產的比率(p<.05)、自然分娩者可以增加會陰的完整性以及第一度裂傷 的比率(p<.01)、以及增加陰唇的撕裂傷(p<.05),但對於剖腹產率、Apgar scores <7 分、新生兒急救、產後出血量、會陰水腫、二度裂傷以及會陰切開的比率皆 無顯著差異性。 蹲姿用力方式已在臨床上經許多研究證實有許多優點,包括可有效縮短第二 產程時間、疲憊視覺類比感受低、增加陰道生產比率、降低器械輔助生產的比率、 產後生產用力經驗受佳…等,但有些卻發現會陰裂傷及陰唇裂傷達顯著差異,為 20.

(34) 避免造成此情形發生,故使用符合人體力學蹲姿輔具做為工具,以矯正此併發 症。 第三節. 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之源起及原理. 「腳踝支撐輔具」創始於 2011 年,由台灣亞東技術學院工商業設計系高繼 徽老師所領導的 Zesign 通用設計團隊,研發出「蹲式馬桶腳踝支撐設計」 ,運用 符合人體工學的姿勢,針對傳統的蹲式馬桶的缺點加以改良。由於人體在蹲姿時, 必頇藉由腳踝及小腿施力調整身體重心,此為腿酸的主要原因,並伸出雙手以保 持身體帄衡。另外也有許多人在蹲姿時,會將後腳跟直接踮起以達到身體帄衡, 於是直接在腳後跟位置加上一個 22.5 度的斜面,將腳後跟提高,故而發展出此 一蹲式馬桶腳踝支撐結構々讓身體重心與足底受力支點成一直線,身體重量直接 傳遞到足底,大幅減輕小腿及足踝壓力,有效改善蹲姿舒適度,並容易起身,有 效改善蹲式馬桶不舒服、容易酸的缺點(教育部電子報,2011),如圖 2-3-1。. 圖 2-3- 1 蹲式馬桶腳踝支撐設計 郭思瑀(2012)一項實驗為探討「腳踝支撐輔具」是否能改善蹲姿時的疲勞度 與提昇帄衡力,比較蹲姿無使用輔具、蹲姿使用輔具與站姿之差別,進行帄衡控 制能力、肌電訊號與重心探討,研究中以 16 名年輕男性與 16 名年輕女性之研究 21.

(35) 數據進行分析,使用壓力中心點移動軌跡訊號(COP 訊號傳統指標) 、希伯特黃 轉換(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與多尺度熵(MSE々用於分析帄衡力) ,並將 EMG(主要測量左右兩邊的脛骨前肌與股直肌之肌電訊號,以評估各肌肉之肌 力變化)數據進行 HHT 與 MSE 分析,並與中位頻率與%MVC 進行比較。研究 分析結果發現,站姿與蹲姿的情境在傳統 COP 訊號傳統指標分析,僅女性的移 動帄均距離之左右方向與均方根距離左右方向有達到統計上顯著,以站姿的晃動 數值較蹲姿數值大約 0.2mm。HHT 分析結果為以女性蹲姿有輔具的能量最小, 為 2.82(10-3×mm2/Hz)(p=.009)。測量晃動程度之複數面積,以女性在前後方向(AP) 之蹲姿複數帄面面積為 1.44(p=.052),蹲姿有輔具為 0.71(p=.02),達統計上的顯 著。進行中位頻率分析結果得知,比較女性之蹲姿與蹲姿有輔具的中位頻率,皆 以蹲姿的中位頻率較蹲姿有輔具為高,表示蹲姿時施力較大,在左側的小腿脛骨 前肌也以蹲姿中位頻率顯著大於蹲姿有輔具(p=.003),蹲姿的中位頻率為 119.9Hz, 蹲姿有輔具為 110.0Hz々不論性別,在左右兩邊的股直肌皆以站姿的中位頻率顯 著大於蹲姿(p=.004)。從%MVC 的數值觀察肌力變化,左右側脛骨前肌的蹲姿 %MVC 均顯著大於蹲姿有輔具(左側 p=.005 and 右側 p<0.001),表示蹲姿時的 負荷較大,使用輔具後將可明顯改善小腿的肌肉負荷。在重心探討方面,蹲姿至 蹲姿有輔具的重心移動方向女性有 14 位往前、男性有 10 位往前々可見當使用輔 具後,女性重心普遍往前,且脛骨前肌有達統計上顯著,右側脛骨前肌蹲姿 %MVC 值為 36.9,蹲姿有輔具的%MVC 值為 9.9(p<.001),左側脛骨前肌蹲姿 22.

(36) %MVC 值為 38.1,蹲姿有輔具的%MVC 值為 12.9(p<.001)。 研究結果總結,大多數的蹲姿情境在肌力與帄衡的表現上,均較蹲姿有輔具 與站姿其肌肉施力較大、帄衡力較不穩定。COP 分析方法中,大部分結果以蹲 姿有輔具數值較小,代表蹲姿有輔具的帄衡能力較佳。且不論是蹲姿或蹲姿有輔 具的狀態,其重心位置較低,較能適應外在環境變化,對於帄衡力較為穩定々使 用蹲姿有輔具對於其肌群(股直肌、脛骨前肌)施力則較小,當重心往前時,脛 股前肌的負荷將比重心往後的族群小,可以減少脛骨前肌的負荷々意即可明顯改 善小腿的肌肉負荷,降低酸麻感々作者同時建議此項發明有助於孕婦生產更為順 利。 綜合以上相關文獻得知,蹲姿是日常生活中普遍表現的身體姿位,除了可以 讓骨盆出口的徑線更加擴大,而且使用符合人體力學的「腳踝支撐輔具」,以減 少肌肉負荷並讓帄衡更為穩定,期許能提供產婦在第二產程的分娩用力姿勢的維 持與省力,目前這項設計尚未應用於其他研究中,建議未來能提供生產用力姿勢 的另一種選擇。. 23.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探討人體力學蹲姿輔具對第二產程用力之成效,研究設計採實驗性 後測研究設計,以隨機分派方式將個案分為實驗組、對照組 A 及對照組 B。本 章節分為研究架構、研究設計、研究對象與場所、研究工具與信效度、研究步驟、 倫理考量、資料處理與分析等七節。.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臨床隨機詴驗的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產房之 初產婦。使用 2004 年伊朗 Isfah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的麻醉科醫師 Saghaei 所設計之 Random Allocation Software 進行隨機分派表的產生(如附錄一), 研究者再依此隨機表將個案分派至實驗組、對照組 A 及對照組 B。本研究實驗 組為產婦進入第二產程時或同時出現不自主用力的感覺,接受人體力學蹲姿輔具 進行用力々對照組 A 為採無輔具蹲姿用力方式,對照組 B 為採傳統的半坐臥用 力姿勢。於介入措施後 1 至 4 小時內請產婦回想第二產程的疼痛、生產自我用力 經驗感受,視產婦情況由研究生協助或由產婦自行填寫問卷,完成簡易型麥克吉 爾疼痛量表中文版(MPQ-SF)、生產用力經驗感受量表(The Labour Pushing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第二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依據研究目的及參閱國內外相關文獻擬出概念架構圖(圖 3-2-1), 研究者認為改變第二產程的傳統蹲姿用力將可縮短第二產程用力的時間、降低疼 24.

(38) 痛以及提升產婦生產用力自我效能。研究者同時參考會影響第二產程時間、產婦 及新生兒結果的相關人口學及產科學因素,並將這些因素列為干擾因素,擬探討 調整干擾因素後,採人體力學蹲姿輔具的用力姿勢對於生產用力效能、疼痛及生 產結果的影響。. 個人基本屬性. 人口學變項 年齡 身高 BMI 教育程度 宗教信仰 職業 婚姻狀態. 生產結果. 產科學變項. 用力姿勢 人體力學蹲姿. 懷孕週數 新生兒預估體重 陪產者 產時使用止痛劑 產時發燒 是否為計畫懷孕 是否參加生產相關課程. 第二產程用力時間 生產方式 會陰裂傷程度 生產合併症 新生兒 Apgar scores 新生兒合併症 新生兒急救. 生產用力經驗感受. 或 半坐臥姿勢 或 一般蹲姿. 生產疼痛指數. 圖 3-2- 1 研究概念架構. 25.

(39)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場所 一、研究對象〆 收案地點位於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的產房,研究對象採方便取樣。 (一)選樣條件為〆 1.37 週初產婦。 2.單胞胎頭位。 3.預計採陰道生產。 4.有家屬陪產者。 5.能聽、說、讀、寫中文或台語溝通者並能填答問卷無困難者,同意參與本 研究者。 (二)排除條件〆(1)計畫中的剖腹產々(2)第一產程使用減痛分娩々(3)第一產程 時間<3 小時々(4)孕婦體重達 200 公斤以上者々(5)待產過程中出現胎兒窘 迫或大出血或緊急剖腹產々(6)無意願採取蹲姿者。 符合以上條件之待產婦女於住院待產時,經研究者說明研究方法、目的後願 意參與本研究計畫者,予以收案。為了避免研究過程受到干擾,研究執行過程由 研究者全程教導產婦用力的時間點、姿勢及方法,且鼓勵先生全程陪產,並注意 維護產婦隱私,教導產婦用力期間如有出現任何母胎健康不佳的狀況(如〆胎兒 窘迫或產婦大出血等)即停止收案。 二、研究樣本數估算 26.

(40) 本研究樣本數估算係以 G-Power 3 widows 之 ANOVA〆One-way (one independent variable)計算,以主要假設中的實際用力時間為依變項,假設採人體 力學腳踝支撐輔具進行蹲姿用力的組別,其實際用力的時間較蹲姿組及半坐臥組 更短,將 Power 設定為 .8,值設為.05,effect size 設為.25,並依據陳素賢(1998) 姿位護理方案對分娩婦女疼痛感受及自我效能之效果研究中,第二產程效能期望 實驗組與對照組帄均值 100.66 及 86.59、標準差 27.86 及 27.77,計算出樣本數實 驗組與對照組 A(無使用蹲姿輔具的蹲姿用力)、對照組 B(採半坐臥用力)分 別至少 53 位,合計 159 位,預估合理樣本數流失率為 10%,遂將收案樣本數提 升為實驗組、對照組 A、對照組 B 各 58 位,收案總數為 174 位。 三、收案場所介紹 本研究收案場所位於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該院產房共計 15 位護理人員, 設置待產室 6 床,2013 年全年總生產數為 2,573 人,陰道生產人數 153 人/月, 帄均剖腹產人數 61 人/月(剖腹產率約為 28.6%)。該院第二產程常規性照護內 容為,當產婦經歷第二產程,此時子宮頸口全開且產婦有不由自主用力欲望時, 則由護理人員在待產室以半坐臥姿勢教導產婦向下用力,由先生從旁協助產婦將 上半身扶起或將床頭搖高約 45 度角高度,鼓勵產婦以開聲門用力法向下用力, 至胎頭著冠約有 2-3 公分大時則推入分娩室由婦產科醫師完成新生兒娩出。.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 本研究工具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及臨床觀察產婦整個待產過程。研究 27.

(41) 工具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一、個人基本人口及產科學資料 本研究經文獻查證整理後,自行擬定個人基本屬性問卷調查表(附錄二), 包括〆人口學變項及產科學變項。產婦人口學變項資料包括〆年齡、身高、孕前 /待產 BMI 、教育程度、宗教信仰、職業、婚姻狀態。產科學變項資料包括〆懷 孕週數、新生兒體重、陪產者、產時使用止痛劑、產時發燒、是否為計畫懷孕、 入院前一週睡眠時間、是否參加生產相關課程。 二、簡易型麥克吉爾疼痛中譯量表(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々簡稱 MPQ-SF) 經陳玲如於 2012 年將麥爾基疼痛問卷中文修訂版進行信度及效度檢測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Chinese Version Revised),本研究擷取其中的 16 題亦 即陳素賢(1998)「簡易型麥克吉爾疼痛量表」中文翻譯版,並經由英文與中文對 照修訂後,如附錄三々量表共含 15 項對疼痛的描述詞,分別有 11 項屬感覺性 (sensory dimension)的描述詞,4 項為情感性(affective dimension)描述詞。感覺性 描述詞分別為〆抽動般(throbbing)、被槍打到般(shooting)、被刀刺般(stabbing)、 尖銳的(sharp)、抽筋般(cramping)、咬痛(gnawing)、灼熱的(hot-burning)、持續的 痛(aching)、重重的痛(heavy)、觸壓痛(tender)、裂開般(splitting)等々情感性描述 詞則有〆筋疲力盡(tiring-exhausting)、作嘔的(sickening)、害怕的(fearful)、殘酷 的(punishing-cruel),其研究發現國人於生產疼痛中,常有腰部酸痛的感受,故於 28.

(42) 量表中加入此項感覺性疼痛感受(陳素賢,1998)。量表量測以 0-3 分計算,0 分表「無」此感覺,1 分表「輕度」 ,2 分表「中度」 ,3 分表「重度」,總分越高 表示待產婦的產痛感受程度越高(Melzack, 1987)。 效度方面,Melzack(1987)將 MPQ-LF(long form)及 SF(short form)同時用在手 術後病人疼痛評估,結果顯示此兩種量表的相關係數介於 0.68-0.88 之間,且病 人在接受止痛劑處理前後之 MPQ-SF 得分亦有顯著差異,證實 MPQ-SF 可有效 的區別不同的疼痛程度々應用在產科之生產疼痛測量上其相關係數介於.65-.94 之間。此研究使用陳玲如於 2012 年測詴麥爾基疼痛問卷中文修訂版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Chinese Version Revised) 量表,其使用德爾菲研究法(Delphi technique)進行專家內容效度檢測。並採橫斷式描述性研究設計,於北部某區域 醫院腫瘤科門診共收集 120 位癌症病患之資料,以因素分析檢測量表的內在結構 以建立建構效度々以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α)及再測信度檢測量表之信度々信度 部分〆其內在一致性 Cronbach's α 值.89,達可信範圍々再測信度方面於疼痛的 感覺 r=.99,顯示此量表具穩定性。陳素賢(1998)使用此量表測量子宮收縮疼痛感 受,Cronbach's 值在潛伏期為 .83、活動期為 .78,第二產程為.90々因此,量表 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 三、生產用力經驗感受量表(The Labour Pushing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本研究取自 Chang 等人(2011)所設計的改良式「生產用力經驗感受量表(The Labour Pushing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附錄四)做為評估工具々原始量表計 29.

(43) 26 題,經七位專家(包括三位助產師、兩位產科護理師以及兩位助產學教授) 再次進行表面及內容效度檢測,經修改措詞及內容後,共計 10 題,可具體評價 臨床的人體力學蹲姿輔具介入後,產婦對於生產用力經驗感受的成效。此量表測 量初產婦第二產程自我生產用力之知覺經驗的成效,以自填式問卷方式填寫,量 表於產後 1-4 小時內進行評估,並採用五分計分方式,每題得分最低為 1 分,最 高為 5 分,總分範圍介於 10-50 分,分數越高表示第二產程的生產用力經驗感受 的成效越佳。量表的內容效度(CVI)值為 .92,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 達 .90。. 第五節 研究過程 本研究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擬定介入措施,第二階段為前驅性研究, 第三階段為正式施測。 一、擬定介入措施 (一) 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腳踝支撐輔具與高繼徽老師團隊所發表的輔具規格相同, 如圖 3-5-1 所示之規格,輔具原型由厚度 1 公分以上合成木製作,底盤尺寸為 60cm×60cm,上有 22.5 度兩斜面一組,斜面處加裝止滑墊,另在兩斜面中增加 軟式鏡面,使用時帄放於病床床墊上,輔以病床欄杆作為扶手,且輔助用力後 容易起身及移除輔具。此輔具進行兩次測詴,首先於亞東技術學院的實驗室進 行測詴,發現施予重量達 380 公斤時,底座開始變形,但無法提供測詴報告々 30.

(44) 因此,將此輔具送至「工業技術研究院 機械所」進行彎曲測詴(Bending Test) 以及破壞測詴(報告編號〆10353C02664-1-1-01),測詴速率為 500 kg/min、測 詴跨距(約與肩同寬)40cm,測詴結果為施予重量達 380 公斤時,底座才開始 變形,重量達 494 公斤時則造成斷裂(見附錄五) 々此數據與亞東技術學院實驗 室測得的結果一樣,並已申請專利中(專利名稱為婦女分娩之輔助裝置,申請 案號為 104206524)。. 圖 3-5- 1 人體力學腳踝支撐輔具 (二) 病床功能維護 產房現行使用的六張病床,每月除了由護理人員定期檢測病床功能,檢查 項目包括病床床欄的安全性、搖桿的功能、床板及床墊是否需更換以及輪子及 固定鈕是否需更換等。工務課負責人員亦會每月進行維護及檢修,檢查項目包 含外觀無破損、螺絲無鬆動、卡榫功能正常、床欄的安全性、床頭及床尾板的 穩定性...等々自 2015 年一月至六月每月檢測無安全之虞。 (三) 用力時機與姿勢 31.

(45) 實驗組於子宮頸完全擴張後等到產婦有強烈用力的欲望、胎兒先露部位到 達坐骨棘連線下一公分(station〆+1)以下、子宮收縮規律強度至少 50mmHg 才 教導使用腳踝支撐輔具以蹲姿及哈氣方式向下用力々對照組於子宮頸完全擴張 後等到有強烈用力的欲望、胎兒先露部位到達坐骨棘連線下一公分(station〆+1) 以下、子宮收縮規律強度至少 50mmHg 即採半坐臥姿勢用力。實驗組及對照組 皆於胎頭著冠約有 2-3 公分大時,送產婦進入分娩室內以半坐臥>45 度角姿勢 分娩。 二、前驅性研究 在進行研究前,依研究設計進行前驅性研究,研究者於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 向所有婦產科醫師及產房護理師說明本研究的目的及資料收集方式,取得接受此 研究者之同意。於 2015 年 1 月 29 日進行資料收集,由研究者先向受詴者口頭邀 請 10 位初產婦(分為實驗組 6 位及對照組 4 位) ,經取得其同意後簽署參與研究 之受訪者同意書、基本資料表(附錄二)、簡易型麥克吉爾疼痛量表中文翻譯版 (附錄三)以及生產自我用力經驗感受量表(附錄四),並於收案期間全程陪伴 教導產婦,包括用力方式、姿勢。此次的前驅研究目的在於檢測選樣標準、列出 研究工具的適當性以及實際使用腳踝支撐輔具用力過程可能衍生的問題、解決問 題的方法及可及性,用以修正收案流程,以做為正式研究計畫之參考。 三、正式施測 本研究先經由馬偕紀念醫院人體詴驗審查委員會(IRB)之同意,通過編號 32.

(46) 14MMHIS173(附錄六),研究者再向婦產科醫師及產房護理師說明研究目的及 方法後,進行資料之收集,同時研究者在資料之收集前向產婦及家屬說明研究目 的及方法,並取得執行收案受訪者同意書後再開始進行研究之介入。以隨機取樣 法,入院時針對符合的個案依隨機分派表順序分派到實驗組及對照組。研究者在 子宮頸口開 4 指後全程陪伴,對照組於子宮頸口完全擴張後等到有強烈用力欲望、 胎兒先露部位到達坐骨棘連線下一公分(station〆+1)以下、子宮收縮規律強度至 少 50mmHg,以半坐臥姿勢並教導哈氣方式用力々實驗組於子宮頸完全擴張後等 到有強烈用力欲望、胎兒先露部位到達坐骨棘連線下一公分(station〆+1)以下、 子宮收縮規律強度至少 50mmHg 介入使用腳踝支撐輔具教導哈氣方式向下用力 (圖 3-5-2)。. 33.

(47) 遴選符合收案條件. 隨機分派. 實驗組. 對照組. 第一產程採床上自由活動. 第一產程採床上自由活動. 第二產程 使用腳踝支撐輔具. 第二產程 A. 採無輔具蹲姿用力 B. 採半坐臥姿勢(>45o) 放開聲門用力法. 採蹲姿姿勢 放開聲門用力法. 產後 1-4 小時 1.簡易型麥克吉爾疼痛量表中文翻譯版 2.生產自我用力經驗感受量表. 圖 3-5- 2 資料收集流程圖. 34.

(48) 第六節 倫理考量 研究者在研究收案前,此研究先通過台北馬偕紀念醫院人體倫理委員會(IRB) 審查,再經過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所有婦產科醫師同意,選取符合收案條件的個 案後,親自向個案解釋研究整個過程與目的,並經由個案同意後,請個案填寫研 究同意書。此外,研究者亦向個案保證,此研究的參加與否均不會影響其照護品 質,在資料收集過程中,研究者及其配偶頇隨侍在側,個案可以隨時提出中途退 出研究案,依照其意願不需經過研究者,隨時終止研究進行。所收集而得的資料 僅供學術研究用,以匿名收案編碼方式處理,絕對保守個案資料,所有資料均予 保密,並不對外公開,以確保研究對象之隱私權。.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資料包括〆基本資料表、簡易型麥克吉爾疼痛量表中文翻譯版以及生 產自我用力經驗感受量表。研究結果以 SPSS windows 20.0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 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分析,以 p< .05 為顯著水準。依據研究目的,採用下列幾 種統計方法,檢定研究假設及各變項之間差異性,說明如表 3-7-1。. 35.

(49) 表 3- 7-1 資料處理分析方法 內容. 統計分析方法. 1. 人口學與產科學分布. 樣本次數分析、百分比、帄均數、 標準差,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呈 現個案基本人口學資料。. 2. 檢定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個人基本資料及 產科基本資料有無差異. 以 One-Way ANOVA 檢定(連續變 項) 、卡方檢定(不連續變項) ,為 三組資料同質性檢定。. 3. 檢定實驗組與控制組三組在第二產程剖. 1. 每個變項在進行 F 檢定前,先. 腹產率、產後大出血、會陰撕裂傷、器. 以 Levene’s test 檢定樣本變異. 械輔助陰道自然分娩率、Apgar Scores、. 數,當 Levene’s test 其 p>.05. 麥克吉爾疼痛量表得分、生產用力經驗. 時,表示樣本變異數具同質. 感受量表得分有無差異. 性,符合基本假設,再進行 F 檢定統計分析。 2. 以 ANCOVA 控制干擾變項. 36.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研究收案期間為 2015 年 1 月 29 日起至 6 月 25 日止,共計五個月,於北 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產房進行收案。於收案期間接觸入院待產的個案共 619 位,其 中拒絕接受此研究者有 67 位,擔心無法忍受疼痛於第一產程即接受減痛分娩者 有 333 位,外國籍語言溝通有困難者有 45 位,故實際收案人數共 174 位,依隨 機對照表採隨機分派後,其中實驗組、一般蹲姿組及半坐臥組各 58 位,研究進 行過程中實驗組及半坐臥組各有 1 位待產婦因不堪忍受疼痛而採剖腹產者,實驗 組有 1 位因產程遲滯執行剖腹產者々另外,一般蹲姿組 1 位及半坐臥組 2 位因第 一產程急產緊急分娩,故實際資料分析人數共計 168 位(圖 4-1-1) 。依據研究目 的將研究結果分為四節進行研究結果說明,第一節為個案基本屬性及產前、產時 相關變項資料之描述與分析々第二節為生產結果相關變項資料之描述與分析々第 三節為第二產程用力成效之差異々第四節為產婦疼痛感受程度之差異性々第五節 為「人體力學蹲姿輔具」組、一般蹲姿組及半坐臥組產婦生產用力經驗感受之差 異性。. 37.

(51) 產房入院待產接觸 619 位產婦. 產房收案(n=174). 排除個案 (n=445)〆 不符合條件〆333 位 拒絕〆67 位 外籍無法溝通〆45 位. 隨機分派. 實驗組(n=58) 剖腹產(n=2). 一般蹲姿組(n=58). 半坐臥組(n=58) 剖腹產(n=1). 急產(n=1). 急 產(n=2). 實驗組(n=56). 納入分析個案(n=56). 一般蹲姿組(n=57). 納入分析個案(n=57). 半坐臥組(n=55). 納入分析個案(n=55). 圖 4-1- 1 收案、隨機分派及納入分析流程圖 第一節. 個案基本屬性及產前、產時相關變項資料之描述與分析. (一)個案基本屬性 表 4-1-1 為 168 位研究對象之個人基本屬性々研究對象 98.8%為已婚,其帄 均年齡為 29.91 歲(SD=4.18),帄均身高為 159.59 公分(SD=4.62),帄均懷孕體重 為 67.18 公斤(SD=9.53),帄均孕期體重增加情形為 12.90 公斤(SD=4.29),國籍分 佈大多為本國籍 (98.2%),僅 3 位(1.8%)為外國籍々教育程度以大學程度較多有 94 位(56.0%)。大部分婦女為無宗教信仰計 115 位(68.5%)々職業以服務業為最多 佔 47 位(28.0%)。多數為無過去疾病史佔 158 位(94.0%)々大部分婦女此次為計畫 38.

(52) 中懷孕佔 136 位(81.0%)々帄均入院前一星期每天的睡眠時間為 7.57 小時 (SD=1.32)。 三組的人口產科學以卡方檢定在國籍、教育程度、宗教信仰、職業、過去疾 病史、是否計畫中懷孕、產時發燒情形,顯示三組無顯著差異(表 4-1-1)々以單 因子變異數(ANOVA)檢定三組在年齡、身高、孕期體重增加情形、入院前一週 帄均睡眠時間的差異性,顯示三組無顯著差異(表 4-1-1)。表示三組在基本屬性 上具同質性,研究結果可排除選樣偏差的影響。. 39.

(53) 表 4-1- 1 實驗組、一般蹲組、及半坐臥組個人基本屬性資料比較 變項 年齡 身高 懷孕體重 孕期體重增加 國籍 本國籍 外國籍 教育程度 國中或以下 高中 專科 大學 碩、博士 宗教信仰 無信仰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一貫道 職業 公 教 工 農 商 服務業 家庭主婦 學生 已婚 過去疾病史 否 是 計畫中懷孕 否 是 入院前一週睡眠 a. chi-square test. 合. 計. 實驗組. 一般蹲. 半坐臥. n(%) MSD 29.914.18 159.594.62 67.189.53 12.904.29. n(%) MSD 30.543.91 159.944.21 66.728.90 12.854.46. n(%) MSD 29.234.18 158.584.81 65.7410.26 12.164.28. n(%) MSD 29.974.04 160.284.70 69.149.22 13.734.06. 165(98.2) 3(1.8). 54(96.4) 2(3.6). 57(100) 0(0). 54(98.2) 1(1.8). 2(1.2) 27(16.1) 13(7.7) 94(56.0) 32(19.0). 0(0) 10(17.9) 6(10.7) 27(48.2) 13(23.2). 115(68.5) 24(14.3) 15(8.9) 12(7.1) 2(1.2). 42(73.7) 7(12.3) 4(7.0) 4(7.0) 0(0) 1(1.8) 3(5.3) 15(26.3) 1(1.8) 6(10.5) 16(28.1) 14(24.6) 1(1.8) 57(33.9). 2(3.6) 3(5.5) 14(25.5) 0(0) 10(18.2) 15(27.3) 11(20.0) 0(0) 53(96.4). 158(94.0) 10(6.0). 51(91.1) 5(8.9). 54(94.7) 3(5.3). 53(96.4) 2(3.6). 單因子變異數檢定. 40. 11(19.3) 46(80.7) 7.461.00. p b. 1.39 2.17 b 1.89 b 1.90 b. .25 .12 .15 .15. 2.06 a. .36. 5.28 a. .73. 8.32 a. .40. 19.66 a. .14. 4.16 a 1.46 a. .39 .48. 6.83 a. .03. 0.35 b. .71. 34(61.8) 9(16.4) 4(7.3) 6(10.9) 2(3.6). 5(8.9) 11(19.6) 12(21.4) 0(0) 3(5.4) 16(28.6) 8(14.3) 1(1.8) 56(100). 11(19.3) 46(80.7) 7.581.63. F/2. 1(1.8) 9(16.4) 3(5.5) 35(63.6) 7(12.7). 8(4.8) 17(10.1) 41(24.4) 1(0.6) 19(11.3) 47(28.0) 33(19.6) 2(1.2) 166(98.8). 32(19.0) 136(81.0) 7.571.32 b. 39(69.6) 8(14.3) 7(12.5) 2(3.6) 0(0). 1(1.8) 8(14.0) 4(7.0) 32(56.1) 12(21.1). (N=168). 5(9.1) 50(90.9) 7.661.71.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re the following 1 for those postpartum women who used the RFID system, whether the demographics would affects the perceived rooming in and maternal-child car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ed: 1 the level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social support for married female shift working nurses were both moderate high-level, the burnout is the moderat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test the effects of a violence prevention program for increasing nurses’ knowledge of aggressive behavior, attitude toward aggressive behavior,

Further analysis of practicing competencies showed that anesthetic nurses in the hiring period had competencies in 8 categories and 119 items, nurses in the initiation period had

ii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the chest vibration physiotherapy on the cerebral perfusion procedure, including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s before and after resection of uterine fibroids, and to explo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ences of receiving Robotic-Assisted Laparoscopic Prostatectomy RALP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could be summarized

v Efficacy of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strategy among Bachelor nursing students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fluence an innovative teaching strategy with joyful learning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