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運動保健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運動保健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Copied!
88
0
0

Teks penuh

(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運動保健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xercise and Health Science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aster's Thesis. 瑜伽運動對國小學童呼吸肌力及心肺適能之影響 The Effects of Yoga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Respiratory Muscles Strength an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李蕙君 Hui-Chun Li. 指導教授:郭堉圻 博士 Advisor: Yu-Chi Kuo, Ph. D..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6 月.

(2) 謝誌 光陰荏苒,回首這兩年的歲月,可謂不虛此行,滿載而歸。兩年的研究所 生涯走到這裡,心中有很多的感動、感謝和感觸。念一個自己完全沒接觸過的 領域、還要挺著便便大腹搭捷運、念書和做報告,這兩年的研究所對於我真的 是〝不可能的任務〞,而沒有這些生命中的貴人,無法成就這本論文。 首先,我要感謝恩師─郭堉圻教授,由於老師的認真嚴謹、不厭其煩的指 導和腳踏實地的研究功夫,使得我這個駑鈍之材在論文的寫作過程獲益良多, 能一步一腳印順利邁向終點,老師著實功不可沒;而口試委員黃奕清教務長和 鄭景峰教授在百忙之中抽空蒞臨指導,提供我論文研究不同觀點的專業指導, 使得學生的論文可以更加完善。 其次,感謝在求學期間系上所有授課老師傾囊相授,使我在這個不同領域 的進修有了粗淺的概念。進入運保研究所,認識了班上來自各個不同專業領域 的同學們,是我在教育生涯職場以外最大的收穫。感謝同組同學婷婷、若芃在 撰寫論文過程中提供學習資料、交換經驗,彼此互相提攜、打氣,還有交接儀 器過程的互相協調配合;感謝慧貞姊在申請 IRB 過程的經驗傳授和指導、感謝 莉苓在研究所期間的協助和最後這一學期的鼓勵支持,還有運保系行政助理林 小姐的幫忙,成就一本論文是由許多人堆積起來的努力而成。 此外,感謝當初大力支持教師進修的前任中信校長謝進裕與現任謝秋如校 長,以及鼓勵我報考研究所的同事們:明達、美金、峰豪、琪嫆、世銘、俐霏 和亨銘,沒有你們殷切提攜和協助,或許我始終和研究所無緣;明達的正面樂 觀態度和美金真情陪伴是很大的支持,峰豪、琪嫆幫我解答很多英文翻譯上的 問題,世銘協助在最後階段的統計結果的撰寫;還有感謝瑜伽教師秀菊姐姐, 對學生們亦師亦友的付出,及參與實驗研究的所有學生們,有了你們實驗才得 以完成;感謝隔壁班賜吉老師協助擔任控制組班級、校護芬芬姐測量身高體重, 感謝你們! 最後,要感謝背後最大精神支持─我的家人,感謝南部的爸媽和小妹,無 怨無悔幫忙照顧兩個小寶貝,讓我無後顧之憂專心埋首學業,感謝老公余青的 全心支持且在情緒低落時適時鼓勵我,感謝遠在國外的兩個妹妹精神支持,感 謝主帶領開路,這本論文獻給我生命中最愛的你們,與你們分享喜悅! 蕙君 謹誌 2013.07.

(3) 瑜伽運動對國小學童呼吸肌力及心肺適能之影響. 日期:民國一○二年六月. 研 究 生:李蕙君 指導教授:郭堉圻. 摘要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瑜伽運動介入後,對國小學童呼吸肌、肺功能及 800 公 尺跑走的影響。以某國民小學三年級學童 44 位為受試對象,立意取樣區分為實 驗組與控制組進行實驗研究,為期共 8 週。實驗組(平均年齡 8.36 ± 0.49 歲,平 均身高 133.97±6.49 公分,平均體重 33.96±8.88 公斤)實施每週 3 次,每次 60 分 鐘的瑜伽運動,控制組(平均年齡 8.33±0.57 歲,平均身高 133.70 ±8.24 公分, 平均體重 33.71±10.01 公斤)則維持正常作息,不進行瑜伽運動。在實驗組瑜伽 課程結束後 4 週對兩組分別進行停訓後測驗,探討停止瑜伽訓練對兩組的呼吸 肌、肺功能及 800 公尺跑走之影響。測得之實驗數據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 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經 8 週瑜伽運動介入後,實驗組學童的 MIP(80.27±20.44 cmH2O) 、 MEP(86.36±28.71 cmH2O) 、 FEV1 (1.63±0.24 l) 及 800 公 尺 跑 走 (285.90±35.55 s)比前測有顯著進步。且實驗組學童在 MIP(80.27±20.44 cmH2O)、 MEP 及 FEV1/FVC(93.11±4.59 %)的後測成績比控制組顯著提升。在停訓後測驗 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童的 MIP(80.36±18.63 cmH2O)、MEP(96.09±27.72 cmH2O)、 FEV1(1.64±0.25 l)及 800 公尺跑走(277.31±37.70 s)較前測有顯著提升。另實驗組 的 FVC 與前、後測皆沒有改善。結論:經過 8 週瑜伽運動訓練,可以增進學童 的呼吸肌力及 800 公尺跑走的成績,在後測或停訓後測驗效果不僅明顯提升, 且有持續效益。. 關鍵詞:瑜伽、呼吸肌、心肺適能、國小學童、停止訓練.

(4) The Effects of Yoga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Respiratory Muscles Strength an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yoga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repiratory muscles strength an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subjects were 44 third grade students who purposefully assign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ge 8.36±0.49 years, height 133.97±6.49 cm, weight 33.96±8.88 kg) perform 8 weeks of 60 minutes ( 3 times a week) yoga exercise. The control group (age 8.33±0.57 years, height 133.70±8.24 cm, weight 33.71±10.01 kg) maintained regular activities without doing any yoga exercise. Two groups made the retention examination after the yoga exercis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the repiratory muscles an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to both groups after detraining. The measured data analyzed by mix design two-way ANOV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8 weeks of yoga exercise, there a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 (80.27±20.44 cmH2O), maximum expiratory pressure (MEP) (86.36±28.71 cmH2O),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 (1.63±0.24 l), FEV1/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93.11±4.59 %), and 800 meter run-and-walk (285.90±35.55 s) amo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en compared with the pretest. The MIP, MEP(86.36±28.71 cmH2O), and FEV1/FVC(93.11±4.59 %) in the post-test can also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post-post-test, there a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MIP(80.36±18.63 cmH2O), MEP (96.09±27.72 cmH2O), FEV1(1.64±0.25 l), and 800 meter run-and-walk (277.31±37.70 s) amo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en compared with the pretes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ly change in FVC amo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en compared with the post-test and postpost-test. In conclusion , 8 weeks yoga exercise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and the 800 meter run-and-walk performance in the posttest and post-post-test results, but also has retention effect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Keywords:Yoga, respiratory muscles,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detraining.

(5) 目. 次. 目次 ……………………………………………………………………………. i. 表次 ……………………………………………………………………………. ii. 圖次 ……………………………………………………………………………. 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假設 ……………………………………………………………. 3. 第四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瑜伽運動 ……………………………………………………………. 6. 第二節 呼吸肌和肺功能 ……………………………………………………. 11. 第三節 瑜伽運動對呼吸肌和肺功能的影響 ………………………………. 14. 第四節 結論 ………………………………………………………………….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 2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3. 第三節 研究時間及地點 ……………………………………………………. 23.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方法 ……………………………………………………. 2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 3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 ……………………………………………………. 32. 第二節 瑜伽運動訓練對呼吸肌力之影響 …………………………………. 33. 第三節 瑜伽運動訓練對肺功能之影響 ……………………………………. 36. 第四節 瑜伽運動訓練對 800 公尺跑走之影響 ……………………………. 40. 第五章 討論、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討論…………………………………………………………………. 42. 第二節 結論 …………………………………………………………………. 49. i.

(6) 第三節 建議 …………………………………………………………………. 5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51. 外文部分………………………………………………………………………. 53. 附錄 附錄一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7. 附錄二 運動自覺量表 ………………………………………………………. 62. 附錄三 家長同意書 …………………………………………………………. 63. 附錄四 受試者健康資料調查表 ……………………………………………. 64. 附錄五 合格瑜伽教師證 ……………………………………………………. 66. 附錄六 瑜伽暖身運動 ………………………………………………………. 68. 附錄七 瑜伽體位法 …………………………………………………………. 69. 附錄八 瑜伽緩和運動 ………………………………………………………. 78. 附錄九 運動自覺量表推估瑜伽課程強度表 ………………………………. 80. ii.

(7) 表. 次. 表 2-1 瑜伽運動和心肺適能相關研究……………………………………………10 表 2-2 安靜與運動時的呼吸肌肉………………………………………………… 11 表 2-3 瑜伽運動和呼吸肌相關研究……………………………………………… 17 表 2-4 瑜伽運動和肺功能相關研究……………………………………………… 20 表 3-1 瑜伽活動課程表 ……………………………………………………………24 表 3-2 運動自覺量表 ………………………………………………………………31 表 4-1 受試者基本資料獨立樣本 t 考驗摘要表 …………………………………32 表 4-2 瑜伽運動訓練對呼吸肌功能的影響之描述性統計 ………………………33 表 4-3 MIP 分析摘要表 ……………………………………………………………58 表 4-4 MIP 在不同組別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8 表 4-5 MIP 在實驗組時不同時間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58 表 4-6 MEP 分析摘要表…………………………………………………………… 59 表 4-7 MEP 在不同組別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9 表 4-8 MEP 在實驗組時不同時間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59 表 4-9 瑜伽運動訓練對肺功能的影響之描述性統計 …………………………… 36 表 4-10 FVC 分析摘要表 …………………………………………………………60 表 4-11 FEV 1 分析摘要表………………………………………………………… 60 表 4-12 FEV 1 在實驗組不同時間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60 表 4-13 FEV 1 /FVC 分析摘要表……………………………………………………61 表 4-14 FEV 1 /FVC 在不同組別之變異數分析摘要………………………………61 表 4-15 瑜伽運動訓練對 800 公尺的影響之描述性統計………………………… 40 表 4-16 800 公尺分析摘要 …………………………………………………………61 表 4-17 800 公尺在不同組別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2 表 4-18 800 公尺在實驗組不同時間之事後比較摘要…………………………… 62 iii.

(8) 圖. 次. 圖 2-1 吸氣和呼氣時胸廓的擴張及收縮…………………………………………12 圖 2-2 呼吸肌群……………………………………………………………………12 圖 3-1 研究流程架構圖……………………………………………………………22 圖 3-2 肺功能測量儀………………………………………………………………26 圖 3-3 呼吸肌功能測量儀…………………………………………………………26 圖 3-4 身高體重測量………………………………………………………………27 圖 3-5 呼氣肌測量…………………………………………………………………28 圖 3-6 吸氣肌壓力測量……………………………………………………………28 圖 3-7 肺功能壓力測量……………………………………………………………29 圖 4-1 MIP 在不同組別與時間之比較分析圖……………………………………34 圖 4-2 MEP 在不同組別與時間之比較分析圖……………………………………35 圖 4-3 FVC 在不同組別與時間之比較分析圖……………………………………37 圖 4-4 FEV1 在不同組別與時間之比較分析圖……………………………………38 圖 4-5 FEV 1 /FVC 在不同組別與時間之比較分析圖……………………………39 圖 4-6 800 公尺在不同組別與時間之比較分析圖 ………………………………41. iv.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從過去許多的研究中顯示,瑜伽訓練是有利於改善肺功能和呼吸肌力 (Mandanmohan, Jatiya, Udupa, & Bhavanani, 2003)。瑜伽練習可以增加肺活量 (Bhole, Karambelkar, & Gharote,1970)、提高肺功能、吸氣和呼氣肌肉的力量、 還 可 以增加兒童胸壁擴張和用力呼氣肺容積並改善呼吸通氣量 (Chanavirut, Khaidjapho, Jaree, & Pongnaratorn, 2006) 。另瑜伽訓 練可 以增加 呼吸 的 感覺 (Villien, Yu, Barthelemy, & Jammes, 2005)、最大呼氣壓力(maximum expiratory pressure, MEP)和流量(Joshi, Joshi, & Gokhale, 1992; Stanescu, Nemery, Veriter, & Marechal, 1981) 。 有 研 究 者 也 發 現 瑜 伽 訓 練後 用 力 呼 氣 量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第一秒呼氣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FEV1 )和呼 氣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PEFR)都有顯著增加(Makwana, Khirwadkar, & Gupta, 1988;Yadav & Das, 2001)。因此瑜伽練習中的調息、呼吸和伸展的姿勢, 可以增加呼吸耐力、放鬆胸部肌肉、擴張肺部,以提高身體能量,讓身體平靜 下來(Singh, Soni, Singh, & Tandon, 2012)。 肺功能檢測是呼吸系統疾病診治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不僅應用於成人, 同時也廣泛應用於兒童肺功能領域(張清玲等,2005)。最常見的肺功能判讀參 數為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FEV1 和兩者的比率(FEV1/ FVC) (陳晉興,2006;陳玫茵、唐憶淨、楊宗穎與劉丕華,2006)。肺活量(vital capacity)是一個身體健康組成的關鍵,而它的測量對於正常人、吸煙者、呼吸 系統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Mandanmohan 等, 2003)。青少年的肺容 量和呼吸流量隨身高、體重和年齡的增加而增長(鄭勁平、李敏然、安嘉穎、羅 定芬與劉妙芳,2002),某些慢性支氣管及肺部疾病(如哮喘等)在學齡前兒童發 1.

(10) 病率相當高(Martinez, Wright, & Taussig, 1995)。一些研究指出肺活量是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有力的預測因子。另一個研究也指出低的用力肺活量(FVC)是死亡的 危險因子(陳玫茵等,2006),所以在青少年時期,甚至中小學生都不能輕忽 肺活量,甚至應該積極進行肺活量的訓練。 由於社會型態改變,許多文明病逐漸產生,使得現代人極度重視生活品質 及追求身心健康,瑜伽運動即在此需求下應運而生。根據多項研究顯示瑜伽運 動不止是一門哲學修養,更能開創智能,排除人們緊張與煩惱,更對身心的健 康有所助益(杜春治、黃郁玲,2009)。瑜伽在台灣風行程度,端看許多健身房 或個人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般一一開設,便可見一斑。而不只是成年人喜愛瑜伽 運動,葉娟娟、丁兆齡(2002)在媽咪!我愛玩瑜伽一書中曾提到在英、法、澳 洲等學校,將瑜伽列入孩童必修的課程。甚至在印度,瑜伽更是一項全民運動, 孩童從小開始就接觸瑜伽,進行身心靈的活性啟蒙,因此可見瑜伽受重視程度 (林美汝,2010)。 瑜伽運動是一個溫和且不受場地限制的運動模式,而且這項運動沒有競賽、 沒有評分,對原本從事一般運動感到挫折或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好的練習者而言, 頗具鼓舞作用,值得體育教師考慮列入運動課程(王淑珍、余攸寧,2010)。現 今台灣體育教學,大多偏重球類技巧練習和測驗,而忽略孩童的天性,導致許 多孩童失去對體育課的興趣。因此體育課程的安排,除培養運動興趣外,更同 時兼顧學生發展,享受運動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王淑珍等,2010)。另在國 外也有研究者建議學校引入瑜伽教學,於課程中藉此改善生理功能、健康和學 生的表現(Mandanmohan 等,2003)。 瑜伽教學對呼吸肌和肺功能的研究方面,有研究指出學習瑜伽一個月後, 可使潮氣量(tidal volume, TV)及呼吸支持時間增加,肺部擴張增加 1 英寸或甚至 更多(Nayar, Mathur, & Kumar, 1975)。瑜伽教學中採用腹式深呼吸方式,可增加 肺活量,徹底排出肺部廢氣,進行體內氣體的新陳代謝(陳桂敏、洪瑄曼, 2.

(11) 2006)。另有研究證實長期練習瑜伽呼吸法能降低呼吸頻率,增加閉氣時間、潮 氣容積(TV)和用力肺活量(FVC)(林容瑄、林晉利,2008)。國外研究證實瑜伽呼 吸訓練對改善老年健康人口(68 ± 6 歲)的呼吸功能和交感平衡是有幫助的 (Danilo, Cesar, Marcos, Marcelo, Luciano, Karina, Nicola, & Geraldo, 2011),且短期 (15 天)呼吸練習法和冥想呼吸功能的練習,對 20-60 歲的健康受試者的胸部 擴張、呼氣支持時間(breathe holding time, BHT)和最大呼氣流量(PEFR)有顯著增 加(Ankad, Ankad, Herur, Patil, Chinagudi, & Shashikala, 2011),另經過 6 個月瑜 伽課程訓練後,12 歲至 15 歲的學齡兒童的最大呼氣壓、最大吸氣壓、用力呼 氣容積、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和用力呼氣流速都有顯著增加(Mandanmohan 等, 2003)。 綜合以上文獻,研究瑜伽的年齡層從成人慢慢遍及至青少年甚至兒童,但 就目前為止,國外大多文獻在介入探討呼吸肌和肺功能的年齡層,主要以國小 高年級學生,反觀國內對這主題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以三年級學童為對象, 探討其對國小學童呼吸肌和肺功能的影響,希望藉由瑜伽練習可以增進國小學 童心肺耐力及提供不同的運動選擇,進而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一、探討 8 週瑜伽運動對於國小學童呼吸肌和肺功能之影響。 二、探討 8 週瑜伽運動對於國小學童心肺耐力之影響。. 第三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一、瑜伽運動對於國小學童呼吸肌和肺功能有顯著影響。 二、瑜伽運動對於國小學童心肺耐力有顯著影響。 3.

(12) 第四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一、瑜伽運動 瑜伽(Yoga)是一個透過意識、發揮潛能,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使 人達到身心靈與精神和諧的運動方式,包括體位法(身體操作)、腹式呼吸(身心 放鬆調和)和冥想(心理意念)的練習為主。本研究採用哈達瑜伽(Hatha Yaga), 以體位法和腹式呼吸的練習為主,每週 3 次,每次 60 分鐘,並以運動自覺量表 (附錄二)監控運動強度。. 二、呼吸肌肌力(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呼吸肌肌力是指呼吸肌對吸氣或呼氣作最大努力收縮的力量,分為吸氣肌 力和呼氣肌力,可藉由口咬器(mouthpiece)測量呼吸肌力的最大呼吸壓力獲得。 最大呼吸壓力是指最大吸氣壓(MIP)和最大呼氣壓(MEP),單位為公分水柱。. 三、肺功能(pulmonary function) 肺功能測量項目包括用力肺活量、第 1 秒用力呼氣量與第 1 秒用力呼氣量 及 用 力肺活量的比率等。測量 方法皆根據 美國胸腔醫學會 /歐洲呼吸學會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ATS/ERS],2002)所制定。 (一)FVC:是指做一次最大吸氣後立即做最大呼氣所採 集的換氣量,單位為公升(Liters)。 (二)FEV1:是指最大吸氣後採集最前面第 1 秒的最大呼氣量,單位為公升 (Liters)。 (三)FEV1/FVC:是指第 1 秒最大呼氣量占最大肺活量的百分比值(%)。. 四、800 公尺跑走測驗: 本研究是指在 200 公尺跑道上進行,測驗前標出起點線和終點線,受試者 4.

(13) 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測驗,測驗時間以秒為單位。.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受試者以新北市某國民小學三年級兩班學童為研究對象,此兩班 學生在年齡、身體活動量與體育活動表現評價相當,具同質性,配合類實驗設 計採立意取樣為受試對象。. 二、研究限制 (一)因受試者僅以新北市某國小三年級的學生為樣本,因此結果推論僅適用於 背景類似的群體,對於不同地區、不同年級之學生的推論仍有限制。 (二)對於研究對象課餘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及休閒嗜好不易完全掌握,只能就 研究對象給予口頭上的約束。. 5.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瑜伽運動 一、瑜伽簡介 據傳瑜伽起源於印度已有幾千年歷史,在歷史學家研究,瑜伽在有文字記 載以前,就發現一些壁畫刻有坐禪冥想姿勢流傳,這種種遺跡都在說明瑜伽修 行方法遠在五、六千年前就已存在。自恆河流域遷徙到喜馬拉雅深山中的阿利 安人,繼承埃及古文明,經由一些修行者發展出一套修練和維持身心平衡健康 的修持法,稱之為 Yoga(劉美珠,1990)。在梵文的意思是相應、合一,源自梵 文的 YUJ,意思就是一種稱為「軛」的工具,用於駕馭牛馬。具體來說,「瑜 伽」這個詞在梵語中可以譯為「內在真我的統一」(維基百科,2012)。 印度哲學中認為,瑜伽(Yoga)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 能的體系。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心理、情感和精 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古印度人 更相信人可以與天合一,他們把不同的瑜伽修鍊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 包括穩定的頭腦、忘我的動作、道德、宗教性的責任、無欲無求、冥想和宇宙 的自然和創造等。這種提升生命潛能與大自然融合而為一的境界,便是中國人 所謂的「天人合一」(劉美珠,1990)。 瑜伽以師徒相傳的方式漸漸流傳至今,根據修行和目的的不同,產生了許 多不同的流派,約有 72 個流派。這些流派又可以歸類為身─哈達瑜伽(Hatha Yoga)、心─勝王瑜伽(Raja Yoga)、知─智慧瑜伽(Jnana Yoga)、情─虔信瑜伽 (Bhakti Yoga)、意─行動瑜伽(Karma Yoga)這五大類別。劉美珠(1990)將瑜伽分 為健身瑜伽和靈性瑜伽兩大類:(一)健身瑜伽:藉由體位法(Asana)及呼吸之控 6.

(15) 制練習來維持身心健康,以鍛鍊身體健康美為主要目的。(二)靈性瑜伽:經由 瑜伽八部工法的修練來進行心靈修養,其鍛鍊內涵包括內在與外在的控制、體 位法(瑜伽動作)、呼吸控制(調息)、感官收斂、注意力集中、禪定及三摩地。 有研究者認為瑜伽可以治療睡眠障礙和胃腸障礙等病症,以及可以自然調 控呼吸、血壓和脈搏等身體自律機能。而哈達瑜伽採取的姿勢在於調整呼吸, 一旦呼吸獲得調整,即可穩定自律神經,其他機能同時得以調整,並進入瑜伽 的冥想準備階段(林美汝,2010),因此目前為世界上最多人鍛鍊的哈達瑜伽 (Hatha Yoga),在現代成為主流學派。. 二、瑜伽體位法和呼吸法 (一)瑜伽體位法(Yoga asana) 體位法顧名思義,就是瑜伽練習中的各種姿勢,這是古代瑜伽修行者觀察 大自然中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慣,模仿當中對人體有益的姿勢,經研究改良出一 套有系統的運動動作,如貓式、犬式、鳶式、蛇式等,重點是在藉由獨特姿勢 練習,促使肢體肌肉、肌腱、韌帶產生張力,在緊張放鬆調適尋找自我感覺, 配合呼吸調息以適度刺激腦、臟器、神經與荷爾蒙等腺體,進而促進個體生心 理健康(嚴莞華,1992)。 林容瑄與林晉利(2008)指出短期且規律練習體位法,在生理上能增進體適 能、改善血壓;心理上,有紓解壓力、提升正面情緒的立即性作用,而精神性 疾病患者約在 12 週後,能有顯著且穩定的成效。在西方醫學發展極致之下,瑜 伽運動在現代被當成是一種互補的物理治療方式(Emmey & Dawn, 2002),由此 也顯示瑜伽被重視的程度。另研究指出學習瑜伽一個月後,可以使肺部擴張增 加 1 英寸或甚至更多,而潮氣量(TV)及呼吸支持時間(BHT)也增加(Nayar 等,. 7.

(16) 1975)。由以上文獻可見瑜伽體位法在現代社會中對身心健康有頗多貢獻,是一 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運動。 (二)瑜伽呼吸法(Yoga pranayama) 呼吸法全名為完全呼吸法(梵文為 pranayama),緩慢的吸氣、延長吐氣 為呼吸法的基本動作,整個過程中需感覺並控制呼吸速度、抵抗空氣阻力,重 點在使用腹部肌群和橫膈肌(diaphragm)的收縮與放鬆的動作來產生呼吸,以增 強呼吸肌和通氣量(Raub, 2002)。我們的呼吸平常由自律神經支配,自然的進行 呼吸作用,當身心受到刺激時會影響呼吸頻率,情緒激動時會呼吸急促,而呼 吸和緩時情緒就會穩定下來(梁玉秋、曾明郎,2005),由此可知呼吸對人體的 生心理影響極大。 在瑜伽中的呼吸法,是一種透過鼻子進行有節奏的呼吸和腹部深層吐納的 呼吸技巧(Iyengar, 2005)。瑜伽呼吸法在生理上,有研究證實長期練習呼吸法能 降低呼吸頻率,增加閉氣時間、潮氣容積(TV)和用力肺活量(FVC);而在心理上, 其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最直接,可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和化學反射敏感度,對於情 緒復原、精神壓力耐受度(mental stress tolerance)、注意力集中及睡眠也有效益, 尤其是長期每天練習 30 分鐘,能把心理功效最大化 (林容瑄、林晉利,2008)。 而瑜伽呼吸法還可快速促進肺部擴張並增加氧氣濃度,對改善心肺功能具有良 好功效(Prakasamma & Bhaduri, 1984)。瑜伽呼吸的一般原則可以改變習慣用胸 部呼吸為腹式呼吸模式(Chanavirut 等, 2006),瑜伽動作強調腹式呼吸“ujjai 呼 吸法",此種呼吸型態可持續一小時之久。因而本研究呼吸法是採用腹式呼吸 法。. 8.

(17) 三、瑜伽運動的效果和益處 瑜伽是一種透過呼吸控制、身體運動及冥想的引導來達到身心整合,具有 促進生理、心理、社會和靈性安適(well-being)之效果,被認定為身心合一的 訓練(劉美珠,1990;Mamtani & Mamtani, 2005)。瑜伽運動不僅對身體健康 層面影響之效益甚多,更可統合身心的鍛鍊,除了重視姿勢練習,更注重呼吸 與意念配合,可解除身心壓力束縛,對一些慢性病具有預防治療效果,並對運 動員身心或體適能方面有相當助益(杜春治、黃郁玲,2009)。 瑜伽在身體方面的效益,統合許多文獻結果證實瑜伽可以強化心臟血管功 能、促進肺部換氣功能、控制糖尿病症狀和緩解肌肉骨骼相關障礙症狀等(陳桂 敏、洪瑄曼,2006)。呂碧琴(1997)在研究中探討瑜伽體位法對 80 位女大學生 健康體適能的影響,結果發現 10 週瑜伽運動之後,女大學生在身體組成、心肺 適能(5 分鐘登階)、肌力、肌耐力和柔軟度都顯著提升。另 Vinayak 與 Anil(2011)以 60 位(40 男 20 女)18-20 歲的健康受試者,進行 12 週(每週 6 天、 每天 1 小時)的瑜伽練習,並進行心肺適能參數如脈搏率、收縮壓、舒張壓、呼 吸頻率及 40 毫米呼氣支持時間(BHT)的前後測,結果發現瑜伽練習後 40 毫米的 呼氣支持時間(BHT)顯著增加,這表示瑜伽訓練可以改善心肺功能。 王淑珍與余攸寧(2010)以國小五年級兩班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實驗組與對 照組各 28 名學生,實驗組進行為期 12 週、每週 2 次、每次 40 分鐘的瑜伽教學, 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柔軟度、肌耐力、瞬發力及心肺耐力的前後測有顯著提升。 另有研究者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對象,實驗組 36 人、控制組 35 人,進行 12 週、 每週 2 次、每次 40 分鐘的瑜伽教學,結果顯示實驗組比控制組在 BMI、柔軟度、 心肺耐力和動態平衡能力均呈顯著提升(林美汝,2010)。. 9.

(18) 在肺活量方面的成效,Birkel 和 Edgren(2000)將 287 位大專學生(男 89 位,女 198 位)根據性別、年齡、健康狀況(抽煙、氣喘、肺部疾患)等分組, 並觀察肺活量的變化。經肺量計測得肺活量,結果發現男生從 4551 ml 提升為 5037 ml,女生從 3073 ml 提升為 3365 ml,由此顯示所有參與對象的肺活量均有 顯著增加(p<.001)。 國內瑜伽運動的研究不只針對成年人、大學生和疾病患者,在這近十年來, 研究對象的年齡層更降低到健康的小學生,可見得瑜伽運動受重視的程度和普 及率。林祐修(2007)以 60 位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研究瑜伽對國小學童對動作 協調能力的影響,結果發現經過 10 週瑜伽運動的練習之後,對國小學童的動作 協調能力有顯著提升。洪明達(2010)並探討瑜伽介入對小學四年級學童的身體 組成和心率變異度的影響,共有 32 位受試者,進行 10 週瑜伽運動(每週 3 次, 每次 60 分鐘)訓練課程後,能夠改善國小學童的肌肉重、體脂肪重和體脂率。 綜合以上文獻可知,瑜伽運動對健康的影響很廣,不但能穩定情緒、提升 生活品質,長期練習對我們有很多的好處。 表 2-1 瑜伽運動和心肺適能相關研究 作者 呂碧琴 (1997) 王淑珍、 余攸寧 (2010) 林美汝 (2010). Vinayak 與 Anil (2011). 受試者. 研究方法 實驗組:10 週瑜伽訓練. 80 位女大學生. 控制組:無. 國小五年級兩 班各 28 名學生 為實驗組和對 照組 國小六年級學 生為對象,實 驗組 36 人、控 制組 35 人. 實驗組:12 週、每週 2 次、每次 40 分鐘的瑜 伽教訓練。. 60 位(40 男 20 女)18-20 歲的 健康受試者. 控制組:無 實驗組:12 週、每週 2 次、每次 40 分鐘的瑜 伽訓練。 控制組:無 實驗組:12 週、每週 6 天、每天 1 小時的瑜伽 訓練 控制組:無. 10. 研究結果 女大學生在身體組成、心肺適能(五 分鐘登階)、肌力、肌耐力和柔軟度 都有顯著提升。 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柔軟度、肌耐 力、瞬發力及心肺耐力的前後測比 較達顯著差異。 結果顯示實驗組比控制組在 BMI、 柔軟度、心肺耐力和動態平衡能力 均達顯著水準。 結果發現 40 毫米的耐力時間顯著增 加,表示瑜伽訓練可改善心肺效 率。.

(19) 第二節 呼吸肌和肺功能 一、呼吸肌的功能 呼吸肌群就如同骨骼肌,一般在用力呼吸時胸廓外壁有許多肌肉,可以幫 助呼吸。呼吸時胸廓的動作有兩種,一為幫浦柄(pump handle)主要是胸骨及上 肋骨向前向上的動作,一為桶柄(bucket handle)主要是增加橫向動作,特別是下 肋骨的動作。呼吸肌群主要功能是將胸腔壁收縮或擴張,此時,空氣進出肺臟, 來維持動脈血液、氣體和酸鹼值的平衡,可以分為呼氣肌(expiratory muscles)和 吸氣肌(inspiratory muscles)。吸氣時橫膈肌收縮,胸內壓減少、肺部膨脹,而橫 膈肌下沉使腹壓升高、腹部突出。呼氣時則是一種被動的過程,因肺和胸壁彈 性而發生,只有在用力呼氣時內肋間肌和腹肌才會收縮。但在運動情形之下, 呼氣變成主動的動作,須依靠腹部肌肉、內肋間肌和其他呼氣肌的共同參與(莊 鑫裕,1998)如表 2-1。 表 2-2 安靜與運動時的呼吸肌肉 呼吸階段 吸氣. 呼氣. 功用. 活動狀態 安靜 隔肌 外肋間肌. 運動 隔肌 外肋間肌 斜角肌 胸鎖乳突肌 提肋肌 上後鋸肌 前鋸肌 胸肌 提肩胛肌 斜方肌 菱形肌 頸後肌肉 背部肌肉 腹直肌 腹斜肌 腹橫肌 內肋間肌 腰方肌 下後鋸肌. 11. 隔肌下降 提高肋骨、胸骨. 提高並固定肩胛. 降低肋骨、推升膈肌. 降低肋骨.

(20) 圖 2-1 吸氣和呼氣時胸廓的擴張及收縮(引自:http://www.micromedisal.uk). 圖 2-2 呼吸肌群(左邊主要為吸氣肌群;右邊為呼氣肌群) (Power & Howley, 2001/2002)。 呼吸肌肌力的測試方法以最大呼吸壓力來表示,又分為最大吸氣壓和最大 呼氣壓力,其單位為公分水柱。(一)最大吸氣壓(MIP):最大口腔吸氣壓是藉 由殘氣量(residual Volume, RV)測得,用最大努力吸氣後疲勞的自然放鬆,測得 最大並維持至少一秒的口腔壓,重複三次以上,記錄最高平均值,這是對吸氣 肌強度的測定值。(二)最大呼氣壓(MEP):最大呼氣壓是藉由肺總量(totle 12.

(21) lung capacity, TLC)測得,用最大努力呼氣後疲勞的自然放鬆,測得最大並維持 至少一秒的口腔壓,重複三次以上,紀錄最高平均值,這是對呼氣肌強度的測 定值。. 二、肺功能的判讀 心肺適能是健康體適能的重要關鍵,而一個有健康體適能的人除了進行規 律運動使身體健康,並且要增進最大攝氧量,增強心臟血液循環,要有好的肺 功能,在吸入足夠氧氣進入肺臟同時,又將體內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在這一進 一出的同時,提供身體需要的氧氣,使體內進行新舊氣體交換,這些都需要有 良好的肺功能。 研究指出肺活量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預測因子。另一個研究也指出低的 用力肺活量是死亡的危險因子(陳玫茵等,2006)。肺活量的測量對於正常人、 吸煙者、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更是一個身體健康關鍵組 成部分(Mandanmohan 等, 2003)。因此不只肺功能異常的人要做肺功能檢查,正 常人也應該定期進行檢查。肺活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呼吸肌的力量及呼 吸器官發育的狀況。肺活量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機能活動量,是指人在深吸一口 氣後,作最大的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量。 肺功能量計對肺部疾病而言是簡單且常用的檢查工具。最常見的肺功能判 讀參數為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兩者的比率(FEV1/FVC)。 用力肺活量就是病人在最大吸氣之後快速吐氣且儘可能吐完,一般正常的肺功 能在一秒內能吐出 80%以上的容積。10 歲以上的受試者必須吐氣至少 6 秒以上, 10 歲以下的受試者必須吐氣至少 3 秒以上。我們要判讀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及用 力肺活量的比率,其測驗方法為 10 次最大努力測驗中至少有連續 3 次最大努力 差距小於 5%,且吹氣時間須達 6 秒以上,數據才可被接受(陳晉興,2006; 13.

(22) 陳玫茵等,2006)。. 第三節 瑜伽運動對呼吸肌和肺功能的影響 一、呼吸肌訓練和運動的關係 正確而適當運用呼吸對運動成果的提升占很大的影響力,不正確的呼吸方 法將會直接影響運動水平的發揮和體能的下降。非週期性的運動要注意的是何 時吸氣、呼氣,如舉重等;而週期性的運動則在於呼吸的節奏和協調性,如跑 步、游泳等(孫飆,2002)。 運動時(特別是在感到呼吸困難、缺氧嚴重的情況下),採用有節奏的呼氣 比吸氣更有助於提供肺泡腔中氣體的含量。深呼吸會使呼吸頻率次數減少,為 避免由於深呼吸時,肌肉收縮的能量和氧氣過多消耗,使得呼吸變得更為經濟、 更有效。同時,運動也能促進最大換氣量增加、換氣效率提高、安靜呼吸次數 減少,並使胸部擴張能力提高,提升運動表現(孫飆,2002)。 呼吸肌透過運動訓練或直接的呼吸肌訓練,能有效提升呼吸肌肌力和耐力 (莊鑫裕,1999)。根據呼吸肌訓練對運動效果提升的文獻,林培德(2010)以體 育系一般男生 29 名(10 名足球員、19 名一般生)進行 8 週的呼吸肌訓練,結果 顯示最大自主換氣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有明顯改善。而呂欣 倫(2006)以 10 名女性西式划船選手為受試者,進行 5 週,每週 7 天,一天 2 次, 一次 30 下之呼吸肌訓練,結果顯示 5 週密集呼吸肌訓練,能提升女性划船選手 的 5000 公尺與 6 分鐘全力划船的運動表現,且在呼吸肌訓練後,選手在激烈運 動中,呼吸自覺困難程度明顯改善。. 14.

(23) 另在腳踏車運動相關的研究中,Sonetti, Wetter, Pegelow, 與 Dempsey(2001) 以 9 名自行車選手進行呼吸肌訓練,結果顯示呼吸肌訓練組在最大吸氣壓顯著 增加 8%。Johnson, Sharpe, 與 Brown(2007)以 18 名大學生為受試對象,研究結 果發現 6 週吸氣肌訓練組比控制組顯著改善運動時間及提升無氧動力。 由以上文獻可知,呼吸肌訓練和運動有密切關係,藉由呼吸肌訓練可以增 進運動員在運動方面的表現。. 二、瑜伽運動對呼吸肌的相關研究 瑜伽運動對於增進呼吸和胸壁擴張是有助益的,Chanavirut 等(2006)研究顯 示瑜伽可以改善健康人和呼吸疾病的呼吸功能。研究指出從事瑜伽呼吸練習可 以改變呼吸感覺(Villien 等, 2005)、提高最大呼氣壓力(MEP)和流量(Joshi 等, 1992; Stanescu 等, 1981;Yadav & Das, 2001)、改善呼吸功能和增加胸壁擴大 (Chanavirut 等, 2006)。 Mandanmohan 等(2003)研究 40 位 12 歲至 15 歲的學齡兒童,隨機分配至瑜 伽組(20 名)和控制組(20 名),瑜伽組經過 6 個月(每週 6 天、每天 45 分鐘)的 瑜伽課程訓練後,MEP 從 29.32± 4.63 mmHg 提升為 46.05±5.5 mmHg、MIP 從 30.26±3.07 mmHg 提 升 為 65.53±5.86 mmHg 、 FEV 從 1.85±0.07 l 提 升 為 2.21±0.09 l、FEV1 從 1.84±0.07 l 提升為 2.12±0.09 l 和 PEFR 從 271.21±14.82 l/min 提升為 336.16±19.04 l/min,因此可知都有顯著增加(p <0.01)。 Chanavirut 等(2006)研究 58 位健康年輕受試者(20.1±0.6 歲),隨機分配至實 驗組(29 名)和控制組(29 名),進行瑜伽訓練共 6 週,每週 3 次、每次 30 分鐘, 結果顯示短期瑜伽訓練後,胸壁擴張方面:上部胸骨角從 3.2±0.1 cm 提升為 4.4±0.1 cm、中間肋 5 從 5.0±0.1 cm 提升為 5.9±0.1 cm、下部肋 8 從 5.9±0.2 cm 提升為 6.8±0.1 cm;肺容積方面:FEV1 從 2.5±0.1 l 提升為 2.8±0.1 l、FEV25-75% 15.

(24) 從 4.1±0.2 l/s 提升為 4.8±0.2 l/s,FVC 從 2.5±0.1 l 提升為 2.8±0.1 l,但休息時潮 氣量(resting tidal volume, RTV)則未改變。因此在這個研究顯示短期瑜伽訓練可 以藉著增加胸壁擴張和用力呼氣肺容積而改善呼吸通氣量。 Villien 等(2005)研究 26 個健康受試者(17 女 9 男,年齡 46 ± 3 歲),其中瑜 伽組 17 人、控制組 9 人,進行兩個月(每天 20-30 分鐘)的瑜伽訓練,測試項目 包括呼吸感覺、身體觸覺和聲音感覺,結果顯示因瑜伽練習中長期訓練呼吸模 式,使得呼吸頻率顯著降低,從每分 19.6±2 次降低為每分 13.6±3 次,因此可知 瑜伽練習使得呼吸感覺顯著提升。 Mandanmohan, Mahadevan, Balakrishnan, Gopalakrishnan, 與 Prakash(2008)進 行 6 周短期瑜伽訓練,以 46 個健康受試者(30 男 16 女,年齡是 17-20 歲)為對 象,其中 23 位實驗組(15 男 8 女)接受瑜伽訓練,另 23 位為控制組,實驗組經 過瑜伽訓練後,男生的 MIP 從 124±28 mmHg 提升為 160±23 mmHg、MEP 從 88±16 mmHg 提升為 107±20 mmHg 及 40mmHg 呼氣耐力測試從 44±9 秒提升為 72±13 秒,女生的 MIP 從 96±17 mmHg 提升為 123±14 mmHg、MEP 從 61±17 mmHg 提升為 69±20 mmHg 及 40mmHg 呼氣耐力測試從 33±14 s 提升為 55±18 s, 這說明瑜伽訓練後可以顯著改善呼吸肌力和耐力。 Ankad 等(2011)以 50 位(24 男和 26 女)20-60 歲的健康受試者為研究對象, 瑜伽組和控制組各 25 人,經由瑜伽老師進行 15 天(每天 2 小時)的瑜伽課程, 研究結果顯示胸部擴張從 2.90±1.28 cm 提升為 3.82±1.36 cm、呼吸支持時間 (BHT) 從 33.23±10.48 s 提 升 到 38.59±11.23 s , 最 大 呼 氣 流 量 (PEFR) 從 373.40±101.83 liters/min 提升為 401.70±103.19 liters/min。這研究顯示,短期呼 吸法和冥想呼吸功能的練習,可以增進胸部擴張、呼氣支持時間和提升最大呼 氣流量。 Danilo 等(2011)的研究以 76 個健康老年人(年齡約 68 ± 6 歲,34%為男性,身 體質量指數是 25 ± 3 kg/m2)進行隨機對照試驗,後有 29 人完成測試(其中對照 16.

(25) 組 14 人、瑜伽組 15 人),他們進行為期 4 個月的訓練課程(每週 2 次加上在家 練習)。研究結果顯示,控制組在各項參數都沒有顯著差異,而瑜伽組相對於控 制組在 MEP 和 MIP 有顯著增加,在 FVC 和 FEV1 雖未達顯著差異,但瑜伽組 的 FVC 從 3.2±0.8 l 提升為 3.3±0.8 l 和 FEV1 從 2.3±0.6 l 提升為 2.4±0.6 l,由此 顯示瑜伽呼吸訓練對改善老年人的呼吸功能是有幫助的。. 表 2-3 瑜伽運動和呼吸肌相關研究 作者. Ankad 等, 2011. 受試者 50 位健康受試者 (24 男和 26 女, 20-60 歲)。. 方法 實驗組:15 天瑜伽課程訓練 (每天 2 小時) 控制組:無. Danilo 等, 2011. 研究結果 瑜伽練習前後相比在 擴張胸部、呼氣支持 時間和最大呼氣流量 顯著增加。. 29 個老年人(年齡 實驗組:4 個月瑜伽課程訓練 瑜伽呼吸訓練對改善 68±6 歲)。 老年人的呼吸功能是 (每周 2 小時,及在家練習) 有幫助的。 控制組:無. Mandanmohan 等, 46 位健康受試者(30 實驗組:6 週瑜伽課程訓練 2008 男 16 女,17-20 歲)。. (每周 6 次,每次 90 分鐘) 控制組:無. Chanavirut 等, 2006. 58 個健康年輕的受 實驗組:6 週瑜伽課程訓練 試者(20.1±0.6 歲)。 (每周 3 次,每次 20 分鐘) 控制組:無. Villien 等, 2005. 瑜伽訓練在呼吸壓 力、40mmHg 呼氣耐 力測試的男女受試者 都有明顯提升。 6 周短期瑜伽訓練可 以顯著改善呼吸肌力 和耐力。 本研究顯示短期瑜伽 訓練可以藉著增加胸 壁擴張和用力呼氣肺 容積改善呼吸通氣 量。. 26 位健康受試者(17 實驗組:2 個月瑜伽課程訓練 瑜伽呼吸訓練可以增 加呼吸的感覺。 女 9 男,年齡 46 ± 3 (每天 20-30 分鐘) 歲)。 控制組:無. Mandanmohan 等, 40 位學齡兒童(12 歲 實驗組:6 個月瑜伽課程訓練 瑜伽訓練後 MEP、 2003 至 15 歲)。 MIP、FEV、FEV1 和 (每周 6 次,每次 45 分鐘) 控制組:無. 17. PEFR 都有顯著增加。.

(26) 三、瑜伽運動對肺功能的相關研究 研究指出運動訓練可以改善呼吸功能、肺組織和胸廓的彈性,增加肺活量、 最大通氣量和呼吸儲備力(李曉芸、王萌,2005)。 然而瑜伽運動是一種溫和且不受場地限制的運動模式,有研究指出對於特 殊族群有所助益,Visweswaraiah 與 Telles(2004)研究,以 48 位結核病患者(年齡 在 20 至 55 歲之間)為對象,進行兩個月(每週 6 次、每次 60 分鐘)的課程, 主要在探討抗結核治療的(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ATT)課程,對肺結核患者 的肺容量和細菌狀態的療效比較。其中一組為瑜伽組(n =25)和其他為呼吸意識 組(n=23),結果顯示瑜伽組在 FVC 從 0.8±0.5 l 提升為 1.4 ± 0.4 l、FEV1 從 0.7±0.4 l 提升為 1.2±0.4 l,可知研究透過結核病改善的程度、X 光照片、用力肺 活量、體重增加和症狀減輕等,可知瑜伽運動在提供肺結核治療扮演了相輔相 成的角色。 Pomidori, Campigotto, Amatya, Bernardi, 與 Cogo(2009)研究以 11 名慢性阻 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為對象(年齡 59 到 80 歲),探討 30 分鐘自主呼吸和 30 分鐘瑜伽呼吸對同一群人的影響,結果顯示在 潮氣量(TV)從 0.54±0.04 l 提升為 0.74±0.08 l、呼吸頻率從每分 20.8±1.3 次降低 為 13.8±0.2 次,因此顯示短期瑜伽訓練,使 COPD 患者感覺舒服且呼吸困難指 數沒有增加,且使得他們有更好的耐受度與改善呼吸狀況。Swami, Singh, Singh, 與 Guptam(2009)以 20 位甲狀腺功能減退女性和 20 位健康受試者為控制組(年齡 39.70±8.27 歲),進行為期 6 個月(每天 45 分鐘)的瑜伽運動,結果顯示 FEV1 從 1.89±0.26 l 提升為 2.05±0.26 l、MVV 從 72.72±3.20 l 提升為 77.09±14.43 l 和吸 氣 量 (inspiratory capacity, IC) 從 1.80±0.34 l 提 升 為 1.89±0.35 l 、 PEFR 從 3.02±1.07 l/s 提升為 3.73±1.23 l/s。這表示瑜伽呼吸法和冥想法與傳統療法一起 施行,對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的肺功能產生有益的影響。. 18.

(27) Birkel 與 Edgren(2000)研究 287 位大學學生(男 89 位,女 198 位),依性 別、年齡、健康狀況(抽煙、氣喘、肺部疾患)等分類,經 17 週的瑜伽運動介 入後觀察肺活量的變化。經肺量計測得肺活量,結果發現男生從 4551 ml 提升 為 5037 ml,女生從 3073 ml 提升為 3365 ml,由此顯示所有參與對象的肺活量 均有顯著增加(p<.001)。 另外,也有研究針對健康受試者進行瑜伽課程訓練,如 Mandanmohan 等 (2003)以 40 位 12 歲至 15 歲的學齡兒童為對象(瑜伽組和控制組各 20 名),進行 6 個月(每週 6 天、每天 45 分鐘)的瑜伽課程訓練後,瑜伽組在 MEP、MIP、 FEV、FEV1 和 PEFR,都有顯著增加(p<0.01)。Chanavirut 等(2006)以 58 位健康 年輕受試者(實驗組 29 名、控制組 29 名)為對象,年齡 20.1±0.6 歲,進行為期 6 週、每周 3 次、每次 30 分鐘的瑜伽訓練,結果顯示藉著短期瑜伽訓練,可以 增加胸壁擴張和用力呼氣肺容積,進而改善呼吸通氣量。而 Ankad 等(2011)研 究 50 位(24 男和 26 女)20-60 歲的健康受試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瑜伽組和控制組 各半,進行 15 天(每天 2 小時)的瑜伽課程,研究結果顯示,短期呼吸法和冥想 呼吸功能的練習,可以增進胸部擴張、呼氣支持時間(BHT)和提升最大呼氣流 量(PEFR)。 許多過去研究顯示長期瑜伽訓練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因此 Mauch(2008)探 討短期瑜伽課程對肺功能的研究是否有相同結果,以 14 位受試者為對象(7 男 7 女,年齡在 19-27 歲)進行 12 天(兩個星期)、每天 1 小時的瑜伽課程。結果顯 示 FVC 從 4253.57ml ±(1478.88)提升為 4767.86ml (±1575.36)、肺總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的 BHT 從 53.78 s(±27.23)提升為 76.21 s(±42.2),但殘留量 (Residual volume, RV)的 BHT(呼氣支持時間)沒有改變。由此可知研究結果指出 兩週短期瑜伽課程對呼吸功能是有改善的。. 19.

(28) 由上述研究文獻得知,進行瑜伽運動對改善肺功能是有幫助的,不僅對肺 功能疾病患者有幫助,對一般健康受試者也有顯著的改善。. 表 2-4 瑜伽運動和肺功能相關研究 作者 Pomidori 等, 2009. 受試者 研究結果 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探討瑜伽呼吸法的耐受性和對 短期瑜伽訓練,使 COPD 患 患者 11 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者感覺舒服且呼吸困難指數 (其中 3 名為女性)。 的通氣模式和氧合作用的影 沒有增加,且使得他們有更 好的耐受度與改善呼吸狀 響。 況。 Swami 等, 受試者是 20 個甲狀腺功 實驗組:21 天的集中練習與 第 1 秒用力呼氣量(FEV1), 2009 能減退女性和 20 位健康 最大通氣量(MVV)和吸氣量 6 個月瑜伽課程訓練 (IC)有顯著的改善。 受試者為控制組 (39.70±8.27 歲)。 (每天 45 分鐘) 控制組:無 實驗組:2 個月瑜伽課程訓練 透過結核病改善的程度、X 光照片、用力肺活量、體重 (每周 6 次,每次 60 分鐘) 增加和症狀減輕等,可知瑜 伽運動在提供肺結核治療扮 控制組:無 演了相輔相成的角色。 50 個(24 男和 26 女) 實驗組:15 天瑜伽課程訓練 瑜伽練習前後相比在擴張胸 20-60 歲的健康受試者組 部、呼氣支持時間和最大呼 (每天 2 小時) 成。 氣流量顯著增加。. Visweswara 48 名結核病患者 iah, & (年齡 20 至 55 歲之 Telles(2004 間)。 ) Ankad 等, 2011. Mauch, 2008. 控制組:無 14 個參與者(7 男 7 女, 實驗組:6 週瑜伽課程訓練 年齡在 19-27 歲) 。 (每周 6 次,每次 90 分鐘). 控制組:無 Chanavirut 58 個健康年輕的受試者 實驗組:6 週瑜伽課程訓練 等, 2006 (20.1±0.6 歲)。 (每周 3 次,每次 20 分鐘). FVC(用力肺活量)和 TLC(肺 總容量) 的 BHT(呼吸支持 時間)顯著改善。. 本研究顯示短期瑜伽訓練可 以藉著增加胸壁擴張和用力 呼氣肺容積改善呼吸通氣 量。. 控制組:無 Mandanmoh 40 個 12 歲至 15 歲年齡 實驗組:6 個月瑜伽課程訓練 瑜伽訓練後 MEP 和 MIP、 an 等, 2003 組的學齡兒童。 肺活量、第一秒吐氣量和 (每周 6 次,每次 45 分鐘) PEFR 顯著增加。. Birkel & Edgren, 2000. 287 個大學學生 (89 男,198 女)。. 控制組:無 實驗組:15 週瑜伽課程訓練 (每周 2 次,每次 50 分鐘) 控制組:無. 20. 瑜伽可改善大學生的肺活 量。.

(29) 第四節 結論 根據以上文獻得知,瑜伽是一種藉由深沉的呼吸而讓身心靈達到平衡的一 種運動,是一種可以讓人適當放鬆、適當鍛煉、正確呼吸、正確飲食和積極的 思考與冥想的運動(Chanavirut 等, 2006)。許多過去研究顯示,瑜伽運動的呼吸 操可以改善肺功能並提升呼吸肌力,有意識的操作呼吸使練習者能以更緩慢、 深沉的方式吸入更多的氧氣,而且可以更專注於運動。因此研究者建議若能善 用瑜伽課程,不僅可以改善生理功能,對於全人的健康和學生的表現也有所幫 助(Mandanmohan 等, 2003)。由於大部分文獻在受試者選擇上,大多集中於青少 年及成人,對國小中年級以下鮮少著墨。因此站在「預防勝於治療的立場」, 若我們可以從小指導學童,釐清瑜伽運動在增強呼吸肌力、提升肺活量的功效, 或許可以提供體育教育另一個不同的選擇。. 21.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本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三年級兩個班志願參與研究的學童為對象,剔除特 殊疾病而不宜劇烈運動者,其中一個班為瑜伽組,一個班為控制組。瑜伽組除 了學校一般體育課程與學校例行活動外,另外再進行 8 週瑜伽運動;控制組除 了一般體育課程與學校例行活動外,不做任何相關、類似的活動。研究架構如 圖 3-1 所示: 按鈕 某國小三年級二個班級學童. 瑜伽組: 男10名、女12名. 控制組: 男11名、女11名. 呼吸肌、肺功能及800公尺前測. 進行8週瑜伽運動. 在教室進行原課程活動. 呼吸肌、肺功能及800公尺 後測. 呼吸肌、肺功能及800公尺 後測. 進行4週的停止訓練. 呼吸肌、肺功能及800公尺保留測驗. 進行資料分析比較. 圖 3-1 研究流程架構圖 22.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以新北市某國小三年級兩個班志願參與研究的學童為對象,其 中一個班為瑜伽組,一個班為控制組,瑜伽組 22 名,控制組 22 名。瑜伽組接 受 8 週、每週 3 次、每次 60 分鐘的瑜伽運動,控制組不實施瑜伽運動,受試前 填寫「家長同意書」【附錄三】與「健康調查表」【附錄四】。. 第三節 研究時間及地點. 一、前測:102 年 2 月 18 日 二、實驗時間: 102 年 2 月 19 日到 102 年 4 月 12 日。每週 3 次、每次 60 分鐘、 共 8 週。 三、實驗地點:某國小五樓舞蹈教室。 四、瑜伽運動由合格瑜伽教師巫秀菊老師教導,課程內容分配如下: (一)暖身活動(10 分鐘):包括頸部、手臂、腰部和腿部的暖身。 (二)主要活動(45 分鐘):瑜伽體位法及腹式呼吸法的教導與複習,課程表 如表 3-1 所示。 (三)緩和活動(5 分鐘):攤屍、大拜式、靜坐。 五、後測:102 年 4 月 15 日 六、停訓後測驗:102 年 5 月 13 日 七、測驗地點:新北市某國小健康中心、綜合活動教室。. 23.

(32) 表 3-1 瑜伽活動課程表 節次 1 2 3 4. 日期. 暖身. 主要課程動作 拜日式分解︰ 2 月 19 日 蹲身甩手 前彎、後仰、英雄式 拜日式分解︰ 2 月 20 日 長頸鹿式 下犬式、平板式、蛇式、貓式 英雄一、二、三式、仰式、抬腿、 2 月 22 日 蹲身甩手、長頸鹿式 滾背 大風起︰前彎、後仰、側彎、兔子 2 月 26 日 印度舞一式 式. 5. 2 月 27 日 有氧操︰肘碰膝. 6. 3月1日. 7. 3月5日. 8. 3月6日. 9. 3月8日. 10. 3 月 12 日. 11. 3 月 13 日. 12. 3 月 15 日. 13. 3 月 19 日. 14. 3 月 20 日. 15. 3 月 22 日 弓箭步、體操. 印度舞二式、駱駝式、貓伸懶腰. 印度舞一式、有氧 兔子式、駱駝式、驢子式 操︰肘碰膝 萬歲歡呼︰抬手、蹲 坐式前彎、火車式前進後退、椅子 膝、踮腳 式、攤屍、滾背 左 右 歡 呼 ︰ 左 右 甩半 蓮 花 式 、 仰 式 踩 腳 踏 車 、 提 腿 手、腳互彎 式、蓮花走路 萬歲歡呼、左右歡呼 坐式前彎、半蓮花伸展、蓮花蛇式 基本山式、站立拉弓、騎馬式後 左右飛翔式 仰、側轉合掌、下犬式 有氧操︰ 樹式、側提腿、船式、海豚游泳、 踢臀游泳 劈腿左右伸展 左右飛翔式、 平衡式、站立拉弓、樹立、側提 有氧操︰ 腿、猴子式、海豚游泳 踢臀游泳 弓箭步甩手、 青蛙式、蝴蝶式、半輪式 踢腿 體操︰甩手後踢腳、 馬鞍式、蜘蛛式、大象鼻式、烏龜 刷腰 式、坐姿伸展 蛙跳、蝶式、半輪式、馬鞍式、蜘 蛛式、烏龜式. 24.

(33) 表 3-1 瑜伽活動課程表(續) 節次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日期. 暖身. 主要課程動作 小猴子式、麋鹿式、貓式變化、一字 3 月 26 日 大步走︰手左右甩動 形劈腿 3 月 27 日 踢正步、左右蹲腿 一字形劈腿、烤鴨式、拉弓、蝗蟲式 猴子式、麋鹿式、貓式變化、拉弓、 3 月 29 日 大步走、踢正步 烤鴨式、蝗蟲式 踩步前進後退、鈴鼓 4月1日 拜日式、輪式 式擺手 左右腳踏併步、跑步 4月2日 金雞獨立、蹲馬步、金字塔式 甩手 踩步前進後退、左右 拜日式、樹式平衡、金字塔式、馬步 4月3日 腳踏併步 變化式 前彎、鷺鷥式、坐姿平衡、劈腿前彎 4 月 9 日 蛇形刁手 變化式 抬膝與肩同高、馬步 拜日式、站姿伸展、鶴式平衡、樹式 4 月 10 日 拳擊 平衡 4 月 12 日 印度舞、踢腿 金字塔式、獅子式、跪跑、大熊貓式.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方法 一、研究工具 (一)肺功能測量儀. (MIR-Spirolab Ⅱ, MIR, Italy)(圖 3-2)。. (二)呼吸肌功能測量儀. (Mirco Medical, MPM, UK)(圖 3-3)。. (三)全自動身高體重計(HW-999,台灣製)。 (四)碼錶. (CABORT 099,臺灣製)。. (五)受試者同意書。 (六)運動自覺量表。 (七)健康狀況調查表。. 25.

(34) 圖 3-2 肺功能測量儀. 圖 3-3 呼吸肌功能測量儀. 26.

(35) 二、測量方法步驟 (一)身高體重測量(圖 3-4) 1.受測者在餐畢兩小時後測量,並著輕便服裝,脫去鞋帽及厚重衣物。 2.受測者站立於全自動身高體重計上,兩腳踵密接、直立,使枕骨、背部、臀 部及腳踵四部份均緊貼器背。 3.受測者眼晴向前平視,待全自動身高體重計探頭下探至頭頂上緣並返回原位。 4.身高測量結果以公分為單位(計至小數第一位)。 5.體重測量結果以公斤為單位(計至小數第一位)。. 圖 3-4 身高體重測量. 27.

(36) (二)呼吸肌功能測量(圖 3-5,圖 3-6) 使用呼吸肌測試器測量 MEP 與 MIP 做為呼吸肌功能的指標:一開始自然 呼吸,準備就開始吸氣或呼氣,至少維持 1 秒數值沒有改變才可被接受,測量 10 次直到三次數值差異在 5%以內並取最大值,即可被接受(ATS/ERS, 2002)。. 圖 3-5 呼氣肌壓力檢測. 圖 3-6 吸氣肌壓力檢測. 28.

(37) (三)肺功能檢測(圖 3-7) 肺功能檢測使用呼吸量計,標準程序根據歐洲呼吸學會,肺功能儀器的容 量校正後才測量。測量項目包括用力肺活量、第 1 秒用力呼氣量及第 1 秒用力 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肺功能量計的測量:一開始要深吸氣,之後快速 用力吐氣,吐氣時間要儘可能延長或是吐氣的容積達到一個平原期。10 歲以上 的受試者必須吐氣至少 6 秒以上,且肺容量沒有改變(<0.025 l)達 1 秒才可停止。 還要符合 ATS 所定的準則,必須連續測量三次以上,至少三次的差異在 5%以 內取最大值,並且吹氣時間需達 3 秒以上,測驗數據才可被接受。. 圖 3-7 肺功能檢測. (四)800 公尺跑走 測試場地於本校 200 公尺田徑場進行,共計 4 圈。測試過程,受試者應盡 力於最短時間內完成測試,而過程中如有體力不濟的情形,可自己調整配速, 或改採走路的方式進行,但仍需通過終點線後才停止;除非感到身體不適者, 便立即停止測試。碼錶紀錄的時間統一以秒為單位。 29.

(38) (五)健康狀況調查表 「健康狀況調查表」包含受試者過去的疾病史以及其治療紀錄等部份,用 以排除健康狀況不良或用藥過量等不適之受試者。. (六)受試者同意書 「受試者同意書」包括本研究目的、研究流程、實驗之安全性及注意事項 等,待受試者能夠全盤了解後,願意參與本研究,並簽署同意書。. (七)運動自覺量表(表 3-2) 每週瑜伽課程結束之後,實驗組均填寫運動自覺量表,做為評量運動強度 的依據。運動自覺是結合中樞(如呼吸與心跳)與週邊(如肌肉疲勞)的自我感覺, 經常用作運動強度的依據,因為運動時的生理與心理的感覺有密切相關,所以 一般人的運動強度以運動自覺來表示很適當。「運動自覺量表」是 Borg 在 1962 年所創,是以自己的感覺來評估運動強度的方法。通常運動中的自覺強度以 620 的數字來代表,7 表示非常輕鬆(very, very light)、11 表示稍微輕鬆(fairly light)、13 表示有點吃力(somewhat hard)、19 表示非常非常吃力(very, very hard)。一般運動最適當範圍是在 11-1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實驗測量所得到的各項資料,以 SPSS for Windows 19.0 統計軟體進行統計 分析,而圖表則運用 Microsoft Excel 軟體繪製,統計方法如下︰ 一、以描述統計建立受試者之各項基本資料。 二、以混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Mixed design two-way ANOVA),分析瑜伽組 與控制組之呼吸肌與肺功能及 800 公尺跑走在前、後測與停訓後測驗的差 異。. 30.

(39) 三、本研究以 α = .05 為統計顯著水準。 表 3-2 運動自覺量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 等級. 感覺程度. 6. 一點也不費力(no exertion at all). 7~8. 非常非常輕鬆 (very,very light). 9~10. 非常輕鬆 (very light). 11~12. 輕鬆 (fairly light). 13~14. 有些激烈 (somewhat hard). 15~16. 激烈 (hard). 17~18. 非常激烈 (very hard). 19. 非常非常激烈 (very,very hard). 20. 最大負荷程度(maximal exertion). 31.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 本研究是以新北市某國小三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在探討 8 週瑜伽課程之 後,實驗組 22 人、控制組 22 人,受試者基本資料經獨立樣本 t 考驗後皆未達 顯著差異(p>.05),顯示兩組受試者的年齡、身高、體重與呼吸肌功能、肺功能 及 800 公尺是沒有差異且具有同質性。. 表 4-1 受試者基本資料獨立樣本 t 考驗摘要表 項目. 實驗組(n=22). 控制組(n=22). t值. P值. 年齡(歲). 8.36±0.49. 8.33±0.57. -0.185. 0.853. 身高(公分). 133.97±6.49. 133.70±8.24. -0.117. 0.603. 體重(公斤). 33.96±8.88. 33.71±10.01. -0.088. 0.565. 800m(s). 301.64±40.05. 306.38±50.44. 0.342. 0.211. MIP(cmH2O). 70.23±19.97. 61.76±22.76. -1.298. 0.706. MEP(cmH2O). 76.09±20.40. 63.05±19.82. -2.125. 0.156. FVC(l). 1.75±0.49. 1.71±0.35. -0.010. 0.396. FEV1 (l). 1.50±0.27. 1.50±0.29. -0.274. 0.821. FEV1/FVC(%). 88.50±13.5. 88.27±9.07. -0.066. 0.186. 註︰所有數值以平均數±標準差 (Mean±SD) 方式表示。 每週瑜伽課程結束之後,實驗組填寫運動自覺量表,做為評量運動強度依 據。估計本研究瑜伽訓練之運動強度為運動自覺量表平均值 14.0±1.3【附錄九】。 32.

(41) 第二節. 瑜伽運動訓練對呼吸肌壓力之影響. 研究者在瑜伽訓練前、後及停止瑜伽訓練 4 週後,對受試者進行呼吸肌功 能之前測、後測及停訓後測驗,並以吸氣壓(MIP)及呼氣壓(MEP)等指標,探討 瑜伽運動對呼吸肌功能改變之影響,結果如表 4-2 所示︰. 表 4-2 瑜伽運動訓練對呼吸肌功能的影響之描述性統計 實驗組(n=22) 項目. 前測. 後測. 控制組(n=22) 停訓後. 前測. 後測. 測驗. 停訓後 測驗. MIP 69.36±18.81. 80.27±20.44. 80.36±18.63. 61.76±22.21. 66.71±20.41. 67.71±19.18. 74.86±18.88. 86.36±28.71. 96.09±27.72. 66.85±17.21. 69.61±19.08. 74.66±14.91. (cmH2O) MEP (cmH2O). 註︰所有數值以平均數±標準差 (Mean±SD). 方式表示。. 在 MIP 測試上,以不同組別與三次測量時間做為兩個因子,進行二因子變 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p =0.042)達顯著差異、且在不同時間 (p =0.001)亦達顯著差異(p<.05),而在組別與時間兩因子之間並無交互作用 (p>.05)(附錄一表 4-3)。 因此進一步以不同組別和不同時間為因子進行分析,從 MIP 在不同組別之 分析摘要得知,MIP 在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後測(實驗組:80.27±20.44 cmH2O、控 制組:66.71±20.41 cmH2O)與停訓後測驗(實驗組:80.36±18.63 cmH2O、控制組: 67.71±19.18 cmH2O)皆達顯著差異(p<.05) (圖 4-1);而在實驗組不同時間之事後 比 較 摘要 分析表中得知, MIP 在實驗組的 前測 (69.36±18.81 cmH2O) 與後測 (80.27±20.44 cmH2O)及停訓後測驗(80.36±18.63 cmH2O)皆達顯著差異,而控制 組則無顯著差異,代表瑜伽運動訓練對提升 MIP 有幫助(圖 4-1)。. 33.

(42) 前測 後測. MIP(cmH2O). 100. 停訓後 測驗. 80 60 40. 20 0 實驗組. 控制組. 註:*表示 p<.05 圖 4-1 MIP 在不同組別與時間之比較分析圖. 在 MEP 測試上,以不同組別與三次測量時間做為兩個因子,進行二因子變 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兩組達到顯著差異(p =0.010)(p<.05),在不同時間亦達到顯 著差異(p =0.000)(p<.05),但在組別與時間兩因子之間無交互作用(p>.05)(附錄 一表 4-6)。 因此進一步以不同組別和不同時間為因子進行分析,從 MEP 在不同組別之 摘要分析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實驗組:86.36±28.71 cmH2O、控制組: 69.61±19.08 cmH2O) 及 停 訓 後 測 驗 ( 實 驗 組 : 96.09±27.72 cmH2O 、 控 制 組 : 74.66±14.91 cmH2O)皆達顯著差異(p<.05) (圖 4-2);而 MEP 於實驗組的不同時 間事後比較摘要中得知,實驗組的前測(74.86±18.88 cmH2O)、後測(86.36±28.71 cmH2O)及後後測(96.09±27.72 cmH2O),這三次測驗兩兩之間皆有顯著差異(p<.05),. 控制組則皆沒有差異,這顯示瑜伽運動訓練能提升實驗組的呼氣肌壓力,並且 保留到停止瑜伽訓練之後仍存在(圖 4-2)。. 34.

(43) 前測 120. 後測. MEP(cmH2O). 100. 停訓後 測驗. 80 60 40 20 0. 實驗組. 控制組. 註:*表示 p<.05 圖 4-2 MEP 在不同組別與時間之比較分析圖. 35.

(44) 第三節 瑜伽運動訓練對肺功能之影響. 本研究在前測、後測及停訓後測驗,測量受試者之肺功能,並以用力肺活 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及第一秒用力肺活量與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FEV1/FVC)等指標,探討瑜伽運動對肺功能改變之影響。結果如表 4-9 所示︰ 表 4-9 瑜伽運動訓練對肺功能的影響之描述性統計 實驗組(n=22) 項目. 前測. 後測. FVC(l). 1.75±0.49. 1.75±0.28. FEV1(l). 1.50±0.27 88.50±13.55. 控制組(n=22) 停訓後. 停訓後. 前測. 後測. 1.79±0.30. 1.71±0.34. 1.73±0.30. 1.76±0.34. 1.63±0.24. 1.64±0.25. 1.50±0.28. 1.48±0.27. 1.54±0.28. 93.11±4.59. 92.10±6.45. 88.27±8.85. 85.95±8.19. 88.19±6.80. 測驗. 測驗. FEV1/FVC (%). 註︰所有數值以平均數±標準差(Mean±SD)方式表示。. 36.

(45) 在 FVC 的測試上,以不同組別與三次測驗時間做為兩個因子,進行二因子 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間並無顯著差異(p>.05),在組別與時間 兩因子之間亦無交互作用(p>.05)。故顯示瑜伽運動訓練,對本研究之受試者之 用力肺活量並沒有任何影響(圖 4-3)。 前測 2.5 後測. FVC( l ). 2. 停訓後 測驗. 1.5 1 0.5 0 實驗組. 控制組. 註:*表示 p<.05 圖 4-3 FVC 在不同組別與時間之比較分析圖. 37.

(46) 在 FEV1 測試上,以不同組別與三次測驗時間做為兩個因子,進行二因子變 異數分析得知,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5),但在不同時間達到顯 著差異(p = 0.001) (p<.05),且在組別與時間兩因子之間產生交互作用(p =0.010) (p<.05)(附錄一表 4-11)。 因此進一步就單純主要效果加以考驗得知,FEV1 在實驗組的三個不同時間 點達顯著差異(p<.05),從事後比較的結果得知,實驗組在前測(1.50±0.27 l)與後 測(1.63±0.24 l)、停訓後測驗(1.64±0.25 l)皆達顯著差異(p<.05),而控制組則皆未 達顯著差異(p>.05),由此顯示瑜伽運動介入對實驗組在 FEV 1 的表現有幫助 (圖 4-4) 。 前測. 2.5. 後測. FEV1( l ). 2. 停訓後 測驗. 1.5 1 0.5 0 實驗組. 控制組. 註:*表示 p<.05 圖 4-4 FEV 1 在不同組別與時間之分析比較圖. 38.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After eight weeks of self-massage manipulation, in term of stress assessment, the measured valu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22.65 points and 22.52 points respectively, whil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