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六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第六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Copied!
14
0
0

Teks penuh

(1)

第六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6.1 多元函数的概念、极限与连续性

() 内容要点 一、多元函数的概念

1.二元函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设D是平面上的一个点集,如果对每个点P(x,y)∈D, 按照某一对应规则f,变量z都有一个值与之对应,则称z 是变量xy的二元函数,记以z=fxy),D称为定义域。

二元函数z=fxy)的图形为空间一块曲面,它在xy

平面上的投影域就是定义域D。

例如 z 1x2y2, D: x2 y2 1 二元函数的图 形为以原点为球心,半径为1的上半球面,其定义域D就 是xy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闭圆。

2.三元函数与n元函数

f(x,y,z), (x,y,z)

u 空间一个点集,称为三元函数

n

x x

x f

u  ( 1, 2,, n)称为 元函数

它们的几何意义不再讨论,在偏导数和全微分中会用到三元函数。条件极值中,可能 会遇到超过三个自变量的多元函数。

二、二元函数的极限

f(x,y)在点(x0,y0)的 邻 域 内 有 定 义 , 如 果 对 任 意 0存在 0,只 要

  

x y y f x y A

x ) ( ) , ( , )

( 0 2 0 2 就有

则记以

f x y A f x y A

y x y y x

yx x

) , ( lim )

, (

lim

0 ( , ) (0 0)

0

称当(x,y)趋于(x0,y0)时,f(x,y)的极限存在,极限值为A。否则,称为极限不 存在。

值得注意:这里(x,y)趋于(x0,y0)是在平面范围内,可以按任何方式沿任意曲线

趋于(x0,y0),所以二元函数的极限比一元函数的极限复杂,但考试大纲只要求知道基本 概念和简单的讨论极限存在性和计算极限值不象一元函数求极限要求掌握各种方法和技巧。

三、二元函数的连续性 1.二元函数连续的概念

lim ( , ) (

0

,

0

) 则称 ( , ) 在点 (

0

,

0

) 处连续

0 0

y x y

x f y

x f y x

x

f

x

y y

f(x,y)在区域D内每一点皆连续,则称 f(x,y)D内连续。

(2)

2.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定理1 (有界性定理)设 f(x,y)在闭区域D上连续,则 f(x,y)D上一定有界 定理2 (最大值最小值定理)设 f(x,y)在闭区域D上连续,则 f(x,y)D上一 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 )

max ( , ) ( ), min

( , )

( , ) ( )

x y D

x y D

f x y M f x y m

最大值最小值

定理3 (介值定理)设 f(x,y)在闭区域D上连续,M为最大值,m为最小值,若 ,

M c

m  则存在(x0,y0)D,使得 f(x0,y0)C

(乙) 典型例题

一、求二元函数的定义域

例1 求函数 x xy

z 

arcsin3 的定义域

解:要求

1 3 3 ; 3 x    x

又 要 求

xy  0 即 x  0 , y  0 或 x  0 , y  0

综 合

上述要求得定义域



 0

0 3

y

x



 0

3 0

y x

例2 求函数z 4x2 y2 ln(y22x1)的定义域

解:要求

4  x 2y 2  0 和 y 2  2 x  1  0

2 2 2

2

2 1 2

x y

y x

  

  

函数定义域D在圆x2y2 22的内部(包括边 界)和抛物线 y212x的左侧(不包括抛物线上 的点)

二、有关二元复合函数

例1 设 f(xy,xy)x2yy2,求f(x,y)

解:设

xyu , xyv

解出x 21(uv),y 21(uv)

代入所给函数化简 2 ( )2

4 ) 1 ( ) 8(

) 1 ,

(u v u v u v u v

f     

2 ( )2

4 ) 1 ( ) 8(

) 1 ,

(x y x y x y x y

f     

例2 设 f(xy,xy)x2 3xyy2 5,求f(x,y)

(3)

解:x23xyy25(x22xyy2)xy5

5 )

(  2  

x y xy 5

) ,

(  2  

f x y x y

例3 设z y f( x1),y1zx,求函数fz 解:由条件可知

x   1 f ( x  1),

令则

x   1 u , f u ( )    x 1 ( u  1)

2

  1 u

2

 2 u

1 ,

2 )

( 

2

   

f x x x z y x

三、有关二元函数的极限

例1 讨论

1 ) ( 0 ) 1

( lim

2

 常数

xy a

y x

x

a yx

解:原式= ( )

2

1 ) 1 (

lim xy x y

x xy a

yx xy

 

 

e

xy t xy t

t t

xy

a yx

 

 

 



1 )

1 ( 1 lim

1

lim

a

x y y y

x xy

x

x

x a y a

y

1 ) 1 ( lim 1 )

lim ( 2

 

1

e

a

 原式 

例2 讨论 4 2

2

00

lim x y y x

yx

解:沿y lx原式 4 2 2

0

3

lim

0

x l x

lx

x

沿

4 2

4 2 4 2

, lim

0

1

x

lx l

y lx  

x l xl

 

原式

原式的极限不存在

例3 讨论

2 4

2 2 3

00

lim x y y x

yx

解:

x

4

y

2

 2 x

2

y (  ( x

2

y )

2

 0 )

(4)

2 1 2

2 2 3

2 4

2 2 3

2 1

0 2 y

y x

y x y x

y

x  

 

0 ; lim 0 0

2

lim

0

1

0

0 2

1 0

x

x y

y

y

用夹逼定理可知 原式=0

§6.2 偏导数与全微分

(甲) 内容要点

一、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

1.偏导数

二元:设zf (x,y)

x

y x f y x x y f

x x f

z

x x

 

 

) , ( ) , lim (

) ,

(

0

y

y x f y y x y f

x y f

z

y y

 

 

) , ( ) ,

lim ( ) ,

(

0

三元:设uf(x,y,z)

) , , ( );

, , ( );

, ,

( f x y z

z z u y x y f

z u y x x f

u

z y

x

 

 

 

 

 

2.二元函数的二阶偏导数 设 zf(x,y),

) ( ) ,

2

(

2

x z y x

x x f

z

xx

 

 

2 ( , ) ( )

x z y y

x y f

x z

xy

 

 

) ( )

, (

2

y z y x

x x f

y z

yx

 

 

 , 2 ( , ) ( )

2

y z y y

x y f

z

yy

 

 

3.全微分

zf(x,y), 增量zf(xx,yy) f(x,y) 若 zAxByo( (x)2(y)2)

x  0  y  0 时

则称 zf(x,y)可微,而全微分dzAxBy 定义:dxx, dyy

定理:可微情况下,

Af

x

 ( x , y ), Bf

y

 ( x , y )

(5)

dzfx(x,y)dxfy(x,y)dy 三元函数 uf(x,y,z)

全微分 dufx(x,y,z)dxfy(x,y,z)dyfz(x,y,z)dz 4.相互关系

( , ) ( , )

x y

f x y f x y

连续

df x y ( , )

存在 f x y f x y( , )x( , ), y( , ) f x y

存在

连续

5.方向导数与梯度

二、复合函数微分法——锁链公式

模型I. 设

zf u v u u x y v v x y ( , ),  ( , ),  ( , )

z z u z v

x u x v x

       

    

z z u z v

y u y v y

      

    

型II. 设

uf x y z z ( , , ),  z x y ( , )

x z

u z

f f

x x

     

 

y z

u z

f f

y y

     

 

模型III. 设

uf x y z y ( , , ),  y x z z x ( ),  ( )

du

x y

dy

z

dz

f f f

dx     dx   dx

思考题:设

zf u v w w w u v u u t v v t t t x y ( , , ),  ( , ),  ( ),  ( ),  ( , )

z x

的锁链公式,并画出变量之间关系图.

三、隐函数微分法

F(x,y,z)0确定zz(x,y)

; (   0 )

 

 

 

 

z z

y z

x

F

F F y z F F x

z 要求偏导数连续且

四、几何应用(数学一)

u

v y

x z

u y

x z

x y

u

x y z

x

(6)

1.空间曲面上一点处的切平面和法线 2.空间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和法平面

(乙) 典型例题

例1 求 y z

u(x) 的偏导数

解  ( ) 1

z

y x y z x

u

( ) (

1 2

)

1

z z

z

u x x z x

y z y y y

     

u ( ) ln x

z

x

z y y

 

例2 设uf(x,y,z)有连续的一阶偏导数,又函数 yy(x)及zz(x)分别由下列两式 确定

dx

dt du t e t

xy e

z x x

xy

0

2 sin

dx

f dz dx f dy dx f

du

z y

x   

  2 , [  ]  (  )  0

dx x dy dx y

x dy y e x

xy

e

xy

两边对 求导 得

xy

解出

  ( ( e

xy

 1 )) x

y dx

dy 分子和分母消除公因子

( 1 )

) (

) , sin(

sin

0

dx

dz z

x z e x

x t dt

e t

x

z x

x

 

 

两边对 求导

解出 sin( ) ) 1 (

z x

z x e dx

dz x

 

所以 z

f z x

z x e y

f x y x f dx

du x

 

 

 

 ]

) sin(

) 1 (

[

例3 设yy(x),zz(x)是由zxf(xy)和F(x,y,z)0所确定的函数,其中f具 有一阶连续导数,F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求

dx dz

解 分别在两方程两边对x求导得

[1 ]

x y z

0

y z x

dz dy dy dz

f x f xf f xf

dx dx dx dx

dy dz dy dz

F F F F F F

dx dx dx d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简

(7)

解出

( )

y x

y z

f xf F xf F dz

dx F xf F

   

 

    

例4 设 uf(x,y,z)有连续偏导数,zz(x,y)由方程 du

ze ye

xexyz所确定 求

解一:令

y

y x x

z y

x ye ze F x e F y e

xe z y x

F ( , , )    得  (  )1 ,   (  )1

,

则用隐函数求导公式得

z

z

z e

F    (  1 )

z y z

x z

x

e

z y y e z

z x F F x

z

 

 

 

 

 

1

; 1 1 1

x z x z ex z

z f x x f

f z x f

u

 

 

 





 

1 1

1 1

y z

y z y z

u z y

f f f f e

y y z

           

  

dy z e

f y f dx z e

f x f y dy dx u x

du u

x z x z y z y z

)

1 ( 1

1 )

( 1

 

 

 

 

 

 

 

 

解二:在xexyeyzez 两边求微分 得 dz e z dy

e y dx

e

x) x (1 ) y (1 ) z 1

(     

解出 z

y x

e z

dy e y dx

e dz x

) 1 (

) 1 ( )

1 (

 

代入 dufxdxfydyfzdz

 

 

 

 

 

x y z x z y

e z

dy e y dx

e f x

dy f dx

f ( 1 )

) 1 ( )

1 (

合并化简也得 e dy

z f y f dx z e

f x f

du x z x z y z y z)

1 ( 1

1 )

( 1

 



 

 



例5 设 f(u,v)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且满足 2

1 ,

2 2

2

 

v f u

f

2

2 2 2 2

2 ) ,

2( ,1 )

,

( y

g x

y g x xy f y x

g



 

 

 

 求

解: ( )

2

, v 1 x2 y2 xy

u  

u x f

v y

( ) ( ) f u f v

(8)

v y f u x f y g v

x f u y f x g

 

 

 

 

 ,

2 2

g f f f f

y x

x x u v x v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f f u f v

x u u x u v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f f u f v

x v v u x v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代入上式

故:

2

2

,

2 2 2 2

2 2 2 2

v f v x f v u xy f u

y f x

g

 

 

 

 

v f v y f v u xy f u

x f y

g



 

 

 

2 2 2 2

2 2 2 2 2

2

所以: 22 22 ( 2 2) 2 2 ( 2 2) 22 x2 y2 v

y f u x

y f y x

g x

g  

 

 

 

 



例6 已知 ( , ) 0 z z(x,y) F(u,v),z(x,y) z

y z

F x  确定  其中

均有连续编导数,求证 z y y z x

x z

 

证: ( , ) ( , )G(x,y,z)0 z

y z F x v u F

) ( ) ( 1 ,

1 ,

2

2

z

F y z F x z G

F z G

F

G

x

 

u

 

y

 

v



z

 

u

  

v

 

根据隐函数求导公式

v u

u z

x

F y F x

F z G

G x

z

 

 

 

 

v u

v z

y

F y F x

F z G

G y

z

 

 

 

 

则得 z

y y z x

x z

 

例7 设 z

u x v x u vz

u y

z v u x



 , , ,

2

解:对 的两边求全微分,得 vz

u y

z v u

x ,

2





vdz zdv du dy

dz dv udu

dx 2



 

vdz dy zdv du

dz dx dv udu 2

1 , 2

) 2 1 ( 2

1 , 2

) (

 

 

uz

dz uv dx

dv udy

uz

dy dz v z du zdx

(9)

, 1 ,

2 1 2 1 2 1

u z v u z v

x uz x uz z uz

   

    

     

§6.3 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甲) 内容要点

一、求zf(x,y)的极值

第一步

( , ) ( ,1 ,2 , ) 0

) , (

0 ) ,

( x y k l

y x f

y x f

k k y

x

 

 

 

 

求 求 求 求

第二步

令 

k

f

xx

 ( x

k

, y

k

) f

yy

 ( x

k

, y

k

)   f

xy

 ( x

k

, y

k

)

2

0 ( , )

0

0 ( , )

k k k

k

k k k

f x y

f x y

 

 

  若则不是极值

若则不能确定(有时需从极值定义出发讨论)

若则是极值

进 一 步

为极大值 则

为极小值 则

) ,

( 0

) ,

(

) ,

( 0

) ,

(

k k k

k xx

k k k

k xx

y x f y

x f

y x f y

x f

 

 

二、求多元(n2)函数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子法 求 uf(x1,,xn)的极值

约束条件 ( )

0 ) , , (

0 ) , , (

1 m

1 1

n m x

x x x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0 ) , , ( 0 0

) ,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 1

n m

n x

x

n i

m

i i n

m n

x x F

x x F

F F

x x x

x f x

x F F

m n

求出

( x

1k

,  , x

nk

) ( k  ,1 ,2  , l )

是有可能的条件极值点,一般再由实际问题的含义 确定其充分性,这种方法关键是解方程组的有关技巧。

(10)

三、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

(乙) 典型例题 一、普通极值

例1 求函数zx4y4x2 2xyy2的极值

y x y

y y z

x x x

z 4 3 2 2 , 4 32 2

 

 

要求

0 , 2

3

2

3

y

z x

z  xyxy

 

 得

故知

xy ,

由此解得三个驻点







1 1 ,

1 1 ,

0 0

y x y

x y

x

又 12 2, 2, 2 12 2 2

2 2 2

2

2  

 

 

 

 

y

y z y

x x z

x z

在点(1,1)处

是极小值点 又 10 0, (1,1)

0 96

10 ,

2 ,

10

2

) 1 , 1 2 ( 2 )

1 , 1 ( 2 )

1 , 1 2 ( 2

 



 

 

 

 

A B AC

y C z y

x B z x

A z

极小值Z (1,1) 2 在点(-1,-1)处

也是极小值点 )

1 , 1 ( ,

0 10

0 96

10 ,

2 ,

10

2

) 1 , 1 2 ( 2 )

1 , 1 ( 2 )

1 , 1 2 ( 2

 

 

 

 

 

 

A

B AC

y C z y

x B z x

A z

极小值Z (1,1)2 在点(0,0)处

不能判定 0

2 ,

2 ,

2

2

2 2 2

2 2

) 0 , 0 ( )

0 , 0 ( )

0 , 0 (

 

 

 

 

 

 

B AC

y C z y

x B z x

A z

这时取

x   , y    (其中  为充分小的正数)则 z  2 

4

 0

而 取xy时 z2442 0 由此可见(0,0)不是极值点

例2 设zz(x,y)是由x2 6xy10y2 2yzz2 180确定的函数,求zz(x,y) 的极值点和极值。

解 因为 x2 6xy10y2 2yzz2 180 每一项对x求导,z看作xy的函数,得

, 0 2

2 6

2 

 

 

x

z z x y z y

x (1)

(11)

每一项对y求导,z看作xy的函数,得 . 0 2

2 2 20

6 

 

 

y

z z y y z z y

x (2)

  

 

 

 

 

, 0 10

3

, 0 3 ,

0 , 0

z y x

y x y

z x z

得 故



 .

, 3

y z

y x

将上式代入x2 6xy10y2 2yzz2180,可得









. 3

, 3

, 9 .

3 , 3

, 9

z y x z

y x

把(1)的每一项再对x求导,zx z

 看作x,y的函数,得

, 0 2

) ( 2 2

2

2

2 2

2

2

 

 

 

x z z x

z x

y z

把(1)的每一项再对y求导,zx z

 看作x,y的函数,得

, 0 2

2 2

2

6 2 2

 



 

 

 

x y

z z x z y z y

x y z x z

把(2)的每一项再对y求导,zy z

 看作x,y的函数,得

, 0 2

) ( 2 2

2 2

20 22 2 22

 

 

 

 

 

y z z y

z y

y z y z y

z

所以 16, 21, 35,

) 3 , 3 , 9 ( )

3 , 3 , 9 ( )

3 , 3 , 9 (

2 2 2

2

2

 

 

 

 

 

y C z y

x B z x

A z

又 ,0 从而点 ( ,9 )3 是 ( , ) 的极小值点 6

,0 1 36

2

1 A z x y

B

AC     

, 极 小

值为z(9,3)3. 类似地,由

3, , 5

2 , 1

6 1

) 3 , 3 , 9 2 ( 2 )

3 , 3 , 9 ( 2 )

3 , 3 , 9 2 ( 2

 

 

 

 

 

 

y C z y

x B z x

A z

可 知

又 ,0 所以点 ( ,9 )3 是 ( , ) 的极大值点 6

,0 1 36

2

1 A z x y

B

AC        

极大值为z(9,3)3. 二、条件极值问题

(12)

例1 在椭球面

1 2 3

5

2

2 2 2 2

2

yz

x

第一卦限上P点处作切平面,使与三个坐标平面所围四面

体的体积最小,求P点坐标。

解:设P点坐标(x,y,z),则椭球面在P点的切平面的法向量为

)

2 , 2 3 , 2 5

( 2

2

x

2

y

2

z

切平面: ( ) 0

2 ) 1 9 (

) 2 25 (

2 x Xxy Yyz Zz

0 2 ) 3 ( 5 2 2

1 9 2 25

2

2 2 2 2 2

2

  

x y z

zZ yY xX

0 2 2

1 9

2 25

2 xXyYzZ  

X x Z

Y

x 25

)0 ,0

(   

轴截距

Y y X

Z

y 9

)0 ,0

(   

轴截距

( 0, 0) 4

z X Y Z

   z

轴截距

所以四面体的体积V 25x 9y 4z 150xyz 6

1   

约束条件

x y z x y z 用拉格朗日乘子法, 令 )

0 , 0 , 0 ( 0 2 1

3

5

2

2 2 2 2

2

      

) 2 1 3 (5 ) 150

, , ,

( 2

2 2

2 2

2   

x y z

z xyz y x F

F

 

) 1 ( 25 0

2 150

2  

 x

yz

Fx x

) 2 ( 9 0

2 150

2  

 y

z

Fy xy

) 3 ( 4 0

2 150

2 

 z

Fz xyz

) 4 ( 0

2 1 3

5

2

2 2 2 2

2

   

  x y z F

x乘(1)+y乘(2)+z乘(3) 得45020 xyz

(13)

则 2 450 (5)

xyz

将(5)分别代入(1),(2),(3)得

3 , 2

3 , 3

3

5  

y z

x

所以 P点坐标为(

3 , 2 3 , 3 3

5 )而最小体积V 15 3

例2 求坐标原点到曲线C:



1 2

2 1

2 2

z y x

z y

x 的最短距离。

解:设曲线C上点(x, y, z)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d,令Wd2x2y2z2,约束条 件

x

2

y

2

z

2

 1  ,0 2 xyz  1  0

用拉格朗日乘子法,令

) 1 2

( ) 1 (

) (

) , , , ,

(  222222    

F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F    

) 5 ( 0

1 2

) 4 ( 0 1

) 3 ( 0

2 2

) 2 ( 0

2 2

) 1 ( 0

2 2 2

2 2 2

 

 

 

 

z y x F

z y x F

z z F

y y F

x x F

z y x

首 先 , 由 ( 1 ) , ( 2 ) 可 见 , 如 果 取 得

再由 可知

,由

则 0 (3) 0, (4),(5) ,

1  

  z

0 1 2

,0

2

1

2

y   xy   x

解得

 

 

5 3 5 4 1

0

y x y

x

这 样 得 到 两 个 驻 点

, 0 )

3 ( 1 )

0 5 , , 3 5 ( 4 ), 0 , 1 , 0

(

2

1

P 其次 , 如果取   , 由 得  

P

再 由 (1) (2) 得

, 1 4

0 ,

0   2

y z

x 这样()成为 是矛盾的,所以这种情形设有驻点。

最后,讨论

  ,1    1

情形,由(1)(2),(3)可得

0 8 9 3 )

5 ( ), 4 ) (

1(

, 2 ) 1(

, 2 1

2

  

 

 

 

   

y z 代入 消去 得

x

方程无解,所以这种情形也没有驻点。

综合上面讨论可知只有两个驻点,它们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都是1,由实际问题一定有 最短距离,可知最短距离为1。

(14)

另外, 由于C为双曲线,所以坐标原点到C的最大距离不存在。

例3 已知函数zf(x,y)的全微分dz2xdx2ydy,并且f(1,1) 2.求f(x,y)在椭

圆域D x y x y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

  

 1

) 4 ,

( 2 2

解法1 由dz2xdx2ydy可知 , )

,

(x y x2 y2 C f

z   

再由 f(1,1)2,得C2,故

2 )

,

(  22

f x y x y z

2 0 ,   2  0 , 解得驻点 ( 0 , 0 ).

 

 

y

y x f

x f

在椭圆 1上 (4 4 ) 2,即 4

2 2 2

2y  ,zx   x

x

), 1 1 ( 2

5 2   

x x

z

其最大值为z x13最小值为z x02,

再与f(0,0)2比较,可知 f(x,y)在椭圆域D上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2。

解法2 同解法1,得驻点(0,0).

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此函数在椭圆 1 4

2y2

x 上的极值。

设 1),

( 4

2 2 2

2

2    

y

x y

x

L

 



 

 

0 4 1

, 2 0 2

, 0 2 2

2

2

y

x L

y y L

x x L

y x

 

解得4个可能的极值点(0,2),(0,-2),(1,0)和(-1,0).

f (0,2)=-2, f (0,-2)=-2, f (1,0)=3, f (-1,0)=3,再与f (0,0)=2比较,得 f(x,y)D上的最 大值为3,最小值为-2。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二、 一阶微分方程组初值问题的数值解 这里为书写简便,只讨论含两个未知函数的微分方程组,含多个未知函数的微分方程 组,计算公式类同... 三、 边值问题

一般积分方法 有理函数 分解 多项式及 部分分式之和 指数函数有理式 指数代换 三角函数有理式 万能代换 简单无理函数 根式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