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四节 平面与空间直线(导学解答)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第四节 平面与空间直线(导学解答)"

Copied!
3
0
0

Teks penuh

(1)

5.4 平面与空间直线(一)

一、相关问题

1.在空间中,如何求通过两点

P x y z i

i

( , , )(

i i i

 1, 2)

的直线方程.

答: 直线的方向向量

PP

1 2

 ( x

2

x y

1

,

2

y z

1

,

2

z

1

)

s ,直线过点

P

1,

所求直线方程为 1 1 1

2 1 2 1 2 1

x x y y z z

x x y y z z

    

  

2.在空间中,如何求过不共线三点

M

i

 ( , , ), x y z i

i i i

 1, 2,3

的平面方程?

答:设M(x,y,z)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四点构成三个向量共面,所以

可得所求平面方程为:

1 1 1

2 1 2 1 2 1

3 1 3 1 3 1

0

x x y y z z

x x y y z z

x x y y z z

  

   

  

.

二、相关知识

1. 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各有几种常用的表示式?

答:平面方程有三种表示式:点法式、一般式、截距式;直线方程有三种:对称式

(点向式)、一般式(交面式)、参数式。

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答: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相互垂直,相互平行或重合两种位置关系.

3.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该公式见教材p28公式(5.4.9))

三、练习题

1.分别按下列条件求平面方程:

(1)平行于xOz面且经过点(2,-5,3);

(2)通过

z

轴和点(-3,1,-2);

(3)平行于

x

轴且经过两点(4,0,-2)和(5,1,7).

解 : (1) 依 题 意 , 因 所 求 平 面 平 行 于 xOz面 , 故 可 设 所 求 的 平 面 方 程 为 ,

0

D

By 又经过点(2,-5,3),代入上述方程得D 5B,所以所求平面方程为:

. 0 5

y

(2)类似地可求得满足条件的平面方程为:x3y0. (3)类似地可求得满足条件的平面方程为:9yz20. 2.若平面xky2z0与平面2x3yz0的夹角为

4

,求k.

解:

2 2 2

2 2

2 ( 2) 2 ( 3) 1

1

1 2 ) 3 ( 2 1 cos4

 

k

k

(2)

2

 20

k .

3.设平面过原点且垂直于平面

1:x2y3z20,

2 :6xy5z230, 此平面方程?

解 : 设 所 求 平 面 的 法 向 量 为

n

, 因 平 面

1,

2的 法 向 量 分 别 为

),

, , ( ),

, ,

( 1 2 3

2

6 1 5

1

n

  

nnn1, nn2,

, k j i k

j i n n

n 7 23 13

5 1 6

3 2

2 1

1

由点法式知,所求的平面方程为:

. 0 13 23

17   

x y z

4.已知原点到平面   1

c z b

y a

x 的距离为d ,试证: 12 12 12 12.

d c b

a    解:由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5.4.9)直接得出要证明的等式.

四、思考题

1.一平面过点(1,0,1)且平行于向量a (2,1,1)b (1,1,0),试求这平面方

程.

解:根据平面的三点式可得所求平面方程为:

1 1

2 1 1 0

1 1 0

xy z

,即

x y   3 z   4 0

.

2.求平面2x2yz50与各坐标面的夹角余弦?

解 : 由 两 平 面 的 夹 角 公 式 得 该 平 面 与 xOy面 的 夹 角 余 弦 为 :

) ; cos (

3 1 1 2 2

1

2

2

 

 类似地,该平面与 yOz,zOx面的夹角余弦分别为:

. cos

;

cos 3

2 3

2 

 

3.一平面与

xoy

面的交线为x3y20且与三个坐标面围成一个体积为 3 8 的四

面体,求这个平面方程?

解:所求平面方程为   1 c z b y a

x ,又平面在

x, 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

3 2 ,

3 8 3 2 2 6

1  

V c ,c12,故所求平面方程为

1 12 2 xy

32

z

.

4.用对称式方程及参数方程表示直线 .



0 4 3 2

0 1 z y x

z y x

(3)

解:先找出这直线上的一点(x0,y0,z0),令 x0 1,代入方程组 ,



6 3

2 z y

z

y 解得

2

0 0

0z 

y , ,即(1,0,-2)是这直线上的一点;再找出这直线的方向向

s .

由于两平面的交线与这两平面的法向量n1

( 1 , 1 , 1 ),

n2

( 2 ,  1 , 3 )

都垂直,

所以可取 i j k.

k j i n n

s 4 3

3 1 2

1 1

2 1

1

因此,所给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为:

,

3 2 1

4 1

 

 

y z

xx y zt,

 

 

3 2 1

4

1 得所给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



. ,

, t z

t y

t x

3 2

4 1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r]

CH12 常微分方程 在力学、物理学、经济学及工程技术等 领域中,需要寻求变量间的函数关系,但根据 问题的性质,常常只能得到 建立 待求函数的 导数或微分的关系式,这种关系式在数学上称 之为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模型的研究内容:增长、改变、 速率、衰变、繁殖、边际、增量、导数、微分 … 函数变化率 建立微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