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護理人員之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身心健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護理人員之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身心健康"

Copied!
122
0
0

Teks penuh

(1)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fe Dea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碩士學位論文 Master Thesis. 護理人員之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身心健康以某醫學中心淡水院區為例 A Study on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Constraint and Psychical and Mental Health for Nursing Staffs. 研究生:邢慧芬 Name:Hsing Hui Fen. 指導教授:曾煥棠 博士 Tsing. Haunn Tarng, Ph.D.. 中華民國 102 年 1 月.

(2)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護理人員之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身心健康之現況、相關與 預測,針對台北地區某醫學中心淡水院區之全職護理人員進行研究調查,抽樣方 法採科別層級進行配額比例抽樣,再以護理人員為立意對象進行結構式問卷調 查,共發放 305 份問卷,回收有效 285 份,回收率為 93.44%。分析方法使用 SPSS for Windows 17.0 統計套裝軟體,配合研究架構進行檢驗分析,以描述性統 計、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 資料分析。結果發現:不同背景變項之護理人員,在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身心 健康皆有顯著差異,無子女者之休閒參與程度較高;年輕、資淺、基層護理師、 月固定制輪班、住宿舍者所感受到之休閒阻礙較高,無子女、年輕、資淺、收入 低、科別為精神科以及輪班方式採花班制者之身心健康狀況較差。休閒參與則對 於身心健康具有正向影響,休閒參與程度越高身心健康狀況則越好,而護理人員 之休閒阻礙與身心健康亦具顯著影響,當休閒阻礙越高時,身心健康狀況則越 差,排班因素、沒有時間、缺乏體力等三大因素則是造成護理人員參與休閒最大 的阻礙。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間之相關則未達顯著。個人背景變項之精神科及休 閒阻礙之個人性休閒阻礙、結構性休閒阻礙則對總身心健康具有預測力(31.0%)。 茲將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醫學中心做為醫院員工健康促進、員工福利措 施及招募留任時之政策參考,同時也提供護理人員對於休閒重要性之認知及重 視,以做為參與休閒活動之參考。. 關鍵字: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身心健康. I.

(3) A Study on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Constraint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for nursing staff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ursing staffs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constraint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 study of survey involves data collection with questionnaire for Medical center in Taipei. Using quota sampling and purpose sampling were used in the study. A total number of 285 nursing staffs returned the questionnaires, yielding response rates from 93.44%. The data was then analyzed in SPSS 17.0 with statistics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on statistics, Factor analysis, one-way ANOVA, Scheffe-test,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significant variances of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 on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constrain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here ar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 leisure constraint significant influenc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cheduling factors, lack of time, poor physical strength are the major factors caused nurses to participate in leisure.Variances of personal background of psychiatric nursing staffs , personal leisure constraints and structural leisure constraint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ould explained 31.0% of the variation 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ccording to conclusion, provides for the medical center as the nursing staffs health promotion, benefits and recruitment of policy, and also provide nursing staff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leisure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Constrain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I.

(4) 謝誌 經過漫長的努力終於完成了論文,在撰寫的過程中接受到許多的幫助及關 心,最感謝的莫過於曾煥棠老師,老師從一年多以前開始,就陸續給了我許多指 導與建議,也給予我很大的彈性與空間去發揮,更感謝老師能夠體諒我在工作與 學業間的衝突,讓我在休學期間仍能不間斷的接受老師的指導,連老師在出國期 間也都及時的回覆我的問題,讓我倍感溫馨,對於論文的呈現及內容的嚴謹程度 老師也給了許多的建議,讓我能去反思自己沒思考周全的部份,也從中獲得了很 多學習,由衷的感謝曾老師。同時也非常感謝兩位口試委員顏建賢老師與林旭龍 老師,感謝兩位在休閒事業領域的專家在非常迅速的時間裡,就接受我的邀請擔 任我的口試委員,老師提供了許多休閒領域的寶貴意見及專業建議,更分享了國 內外休閒的新策略,讓我能夠將這個主題做更完整的呈現,也感謝老師給予許多 正向鼓勵及支持,成為我繼續努力精進的動力。 另外,感謝淑蘭督導及英芬督導殷切的督促,讓我在怠惰放縱自己的時候, 能適時的給我提醒,還有認真學術的榮美督導,教給我許多統計解釋的概念,尤 其是當我被迴歸解釋搞得焦頭爛額時,榮美督導不厭其煩的為我解說了數次,也 感謝我的師父美玉督導,常在假日下午常陪我一同在辦公室裡努力奮鬥,拚論 文,由於你們給我鼓勵與關懷,讓我信心滿滿。還有我最親愛的麻吉朋友團莉莉、 寶兒、凡庭、滿滿姐、麗媚姐,多虧你們的陪伴,讓我能有一起參與休閒的同伴, 謝謝你們陪我一起運動流汗、一同欣賞舞台劇、聆聽演奏會、參加展覽、閱讀、 旅行、吃大餐以及一同在演唱會上嘶吼,分享身邊所有美好的事物,讓我真正的 身體力行印證自己的論文,體會休閒活動帶來的益處,我真愛你們,你們給予我 實質上的幫助及心理上的支持,讓我擁有繼續撰寫論文的勇氣與力量,也才讓我 順利先完成了論文。 更要感謝上帝,在每天賜給我平安與喜樂的心,更增添我的智慧與思考的力 量,讓我相信自己更有能力去完成這一切,祂也在腦海裡不停地告誡我「凡含淚. III.

(5) 灑種的,必歡笑收割」這句話成了讓我不致動搖的信念。最後,感謝臺灣大學衛 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張玨教授,授權採用教授所編譯的「一般健康量表」使用, 也感謝國外學者 Godbey 授權使用所編製的「休閒阻礙量表」,更再一次的感 謝學位考試委員曾煥棠老師、林旭龍老師、顏建賢老師,三位老師在百忙中參與 指導我的論文,使得我能夠能順利完成。. 邢慧芬 謹誌 2013/01/02. IV.

(6)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休閒參與............................................................................................. - 5 第二節 休閒阻礙........................................................................................... - 11 第三節 身心健康........................................................................................... - 16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 24 第一節 研究流程........................................................................................... - 24 第二節 操作性定義....................................................................................... - 25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26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實施............................................................................... - 27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2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35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37 第一節 背景變項資料分析........................................................................... - 37 第二節 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身心健康之現況分析............................... - 42 第三節 背景變項與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身心健康之差異分析........... - 55 第四節 背景變項、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身心健康之相關分析........... - 65 第五節 身心健康之預測情形....................................................................... - 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7 第一節. 結論................................................................................................. - 87 -. 第二節. 建議................................................................................................. - 88 -. 第三節. 研究優勢與限制............................................................................. - 93 -. V.

(7) 參考文獻................................................................................................................. - 95 附錄....................................................................................................................... - 105 一、英文版休閒阻礙量表 二、休閒阻礙量表使用同意 三、一般身心量表使用同意書 四、休閒參與量表之預試問卷信效度分析 五、休閒阻礙量表之預試問卷信效度分析 六、身心健康量表之預試問卷信效度分析 七、問卷調查表. VI.

(8) 表目錄 表 2-1-1 休閒參與類型之分類彙整表 .................................................................... - 6 表 2-2-1 生命歷程與休閒相關的變項 ................................................................. - 14 表 2-3-1 身心健康量測量工具統整表 .................................................................. - 17 表 2-3-2 身體質量指數 BMI 國際分類 ................................................................ - 20 表 3-4-1 研究樣本分布及回收情形 ...................................................................... - 28 表 3-5-1 休閒參與量表之因素分析 ...................................................................... - 29 表 3-5-2 休閒阻礙量表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 ...................................................... - 31 表 3-5-3 一般健康量表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 ...................................................... - 33 表 3-5-4 個人基本背景變項內容 ......................................................................... - 34 表 4-1-1 護理人員年齡分布 .................................................................................. - 37 表 4-1-2 護理人員婚姻分布 .................................................................................. - 37 表 4-1-3 護理人員子女分布 .................................................................................. - 38 表 4-1-4 護理人員年資分布 .................................................................................. - 38 表 4-1-5 護理人員年收入分布 .............................................................................. - 38 表 4-1-6 護理人員居住狀況分布 .......................................................................... - 39 表 4-1-7 護理人員科別分布 .................................................................................. - 39 表 4-1-8 護理人員職稱分布 .................................................................................. - 40 表 4-1-9 護理人員輪班方式分布 .......................................................................... - 40 表 4-1-10 護理人員班別分布 ................................................................................ - 40 表 4-2-1 各類休閒參與之平均值及標準差 .......................................................... - 42 表 4-2-2 不同休閒類型參與之次數分配表 .......................................................... - 44 表 4-2-3 休閒阻礙量表各構面平均值及標準差 .................................................. - 44 表 4-2-4 休閒阻礙量表各題平均值及標準差 ...................................................... - 46 表 4-2-5 身心健康量表各構面平均值及標準差 .................................................. - 47 -. VII.

(9) 表 4-2-6 身心健康量表各題平均值及標準差 ...................................................... - 48 表 4-2-7 護理人員之身體質量指數 ...................................................................... - 50 表 4-3-1 背景變項與休閒參與各構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 56 表 4-3-2 背景變項與休閒阻礙各構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 58 表 4-3-3 背景變項和身心健康各構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 60 表 4-3-4 個人背景變項差異分析結果摘要表 ...................................................... - 65 表 4-4-1 個人背景變項與身心健康相關摘要表 .................................................. - 67 表 4-4-2 休閒參與與身心健康量表各構面相關摘要表 ...................................... - 70 表 4-4-3 休閒阻礙與身心健康量表各構面相關摘要表 ...................................... - 71 表 4-4-4 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量表各構面相關摘要表 ...................................... - 72 表 4-5-1 背景變項、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對總身心健康迴歸摘要表 .............. - 78 表 4-5-2 背景變項、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對生理狀況迴歸摘要表 .................. - 79 表 4-5-3 背景變項、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對焦慮和失眠迴歸摘要表 .............. - 81 表 4-5-4 背景變項、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對社會功能障礙迴歸摘要表 .......... - 82 表 4-5-5 背景變項、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對嚴重憂鬱迴歸摘要表 .................. - 83 表 4-5-6 背景變項、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對身心健康預測力摘要表…….......-86-. 圖目錄 圖 2-2-1 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關係圖 .......................................................... - 11 圖 2-2-2 休閒阻礙階層模式 ................................................................................. - 13 圖 3-3-1 研究流程圖 .............................................................................................. - 24 圖 3-3-2 研究架構圖 .............................................................................................. - 26 -. VIII.

(10)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忙碌的高科技生活型態中,人們生活壓力不斷攀高,休閒則在生活領域扮 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人們對於休閒的需求越來越高,休閒品質更受重視,休閒 活動也更加多元,休閒成為調劑身心、減輕壓力的重要活動。Coleman & Iso-Ahola (1993) 則指出休閒可提昇個人的社會支持,有效調節生活壓力、提高個人的幸 福感,幫助維持身心健康;Godbey(1994)也提出休閒是扮演著降低焦慮、沮 喪的重要角色;Loesch & Wheeler (1982 ) 則指出休閒除了可調節生活不愉快的 負向經驗,其潛在的利益包括自我成長、自我實現、需求滿足及休閒幸福感等, Argyle & Crossland (1987) 在不少關於幸福感的研究中更指出休閒活動是預測幸 福感的最佳預測因子,由此可見休閒對於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休閒活動確實是可以幫助人們調適壓力以及持續或促進健康的重要方式 (Iwasski & Mannell, 2000),但對於護理人員來說,並沒有所謂的週休二日, 也沒有固定的休閒時間,由於在醫院人力中,護理人員是與病患接觸最頻繁及重 要的專業人員(蔡、陳、李,2003),護理人員須以輪值三班的方式來維持照護過 程及品質,提供照護的持續性,據統計約有40~50%的醫護人員需過著輪班生活 ( 尹、楊、劉,2001 ) ,也由於生活作息常不固定,容易出現生理時鐘調適困難、 注意力不集中及情緒不穩定,進而可能導致社交關係不和諧,並對個人心理、家 庭及社會等方面造成重大影響(洪等,2006)。Aggrawal、Pongruenphan 和Tyson ( 2002)則指出不斷的班別轉換,會產生與朋友家人的疏離感,因休閒時間無法 與家人協調也會有愧疚感出現,造成個人壓力增加。 另外,由於護理工作屬於責任制,導致護理人員常超時工作,社會也出現 「血汗醫院」的名詞,對於醫療乃為一大諷刺更值得深思,而護理工作過於疲累 也是造成護理人員無法積極參與休閒活動的原因之一(陳、陳、蘇,2006),執. -1-.

(11) 行護理工作時除了病患生理上的照護之外,尚須關注其心、靈與社會健康,提供 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照護,而為了維持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護理人員則須利用 休假期間接受專業課程訓練以及能力進階研習,以達到150點的教育積分才能於 六年後繼續持有專業證照執業,同時更需花時間參與醫院的學術活動,這些已占 去了護理人員多半的休閒時間。由於護理工作日益廣泛複雜、負荷增加,許多護 理人員除了須利用休假期間來調整輪班所造成的時差及解除疲憊,更表示寧可將 剩餘的時間用來睡覺補眠也不願外出活動,更刻意減少外出活動的頻率,以保留 體力應付工作所需。若當護理人員欲參與休閒活動時,亦受限於工作採預約排班 制度,常因排不出班或找不到同伴共行,更造成了休閒上的阻礙,上述種種造成 護理人員參與休閒之阻礙則需要進一步瞭解與印證,才能有效的排除阻礙,協助 其順利參與休閒。 消費意識抬頭及醫療環境的改變,醫療照護確實已轉型成為醫療服務,社 會更賦予了護理人員較高的期待,護理人員需比一般人更要付出愛心、耐心與關 懷,任何事都須及時給予處理,並時時提供優良的服務態度,許多情緒勞務更是 造成身心壓力,護理工作是醫療體系中最具高度壓力的工作已是不爭的事實。許 多研究更指出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呈現負相關且具有預測力 (林,2011;郭, 20 10;張,2006;賴、黃,2011;謝,2008)。在某醫學中心企劃室於99年及100年 度針對院內3000名員工進行身心健康的調查中亦發現,護理人員之身心健康情形 呈現輕度心理困擾,且心理健康有負成長的趨勢,且已連續二年遠低於院內其他職. 系;同時更有研究指出護理人員有輕度及中度憂鬱的傾向(唐、陳、鄭、張、林, 2005;王,2009)。台灣護理人員權益促進會理事長盧孳艷女士(2012)也指出, 在美國有高達35%的護理人員有輕度至中度憂鬱症狀,而台灣護理職場之困境則 更有甚之。 這些調查結果莫不令人擔心,護理人員是醫院最重要的人力,在健康促進 上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若不能以良好的身心狀況從事醫療照護,除對專業照 護造成危機,亦無法發揮護理之最大效能,更形成護理照護環境的潛在的威脅, -2-.

(12) 從許多文獻得知有關影響護理人員心理衛生多集中在工作壓力、壓力症狀及因應 策略,文獻也已明確的指出工作壓力及社會支持對護理人員身心健康狀態的影 響,工作壓力越大、社會支持越低其身心健康狀態越差(李,2004;馮、李、周、 黃,2003;Bourbonnais, Comeau, Vezina, & Dion, 1998),而休閒活動則具同時具 有提昇個人社會支持及有效調節生活壓力等促進身心健康的益處,而研究也指出 員工休閒活動參與對於身心健康及醫院績效均有相關性,員工休閒活動參與程度 越高,身心健康情況越良好,而對醫院的績效也越佳(何等,2010;賴、程、蔡, 2011),更有研究指出身心健康與離職傾向有顯著關係,身心健康狀況越差的護 理人員離職傾向越明顯(曾,2006),在目前各大醫院護理人力吃緊且招募不易的 情況下,則需更重視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才能夠及時給予個別關懷,提供有效 性之輔導措施,這些環環相扣的因素,更明確的指出以休閒之角度來探討護理人 員的身心健康,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主題。 搜尋碩博士論文資料庫中,與休閒參與相關之研究論文雖多達三百多篇, 但對象多以教師、學生、警察及一般民眾居多,與護理人員之休閒相關研究雖有 9 篇,但多以中、南部之地區醫院護理人員為主,且多將休閒活動設定在運動休 閒類,另外,雖有研究針對護理人員之休閒參與對於身心健康影響之探討,但卻 缺乏與休閒阻礙三者間的全面性的探討,瞭解休閒阻礙才能更有效的克服障礙, 有鑑於此,本研究將針對北部醫學中心之護理人員的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身心 健康進行探討,以獲得相關的訊息,提供護理人員本身對於休閒重要性之認知及 重視,並提供建議給醫院相關單位做為員工健康促進、員工福利及招募留任時之 政策參考,並以促進護理人員身心健康為出發點,創造一個優良的執業環境,擺 脫血汗醫院的陰霾,同時,也正是在維護病人獲得照護之品質。. -3-.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由於對於上述研究背景之體認,本研究以北區某醫學中心之護理人員為研究 對象,將探討其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身心健康情形,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分述如 下: 一、瞭解護理人員之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身心健康現況 二、探討護理人員背景變項在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身心健康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護理人員之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身心健康之相關情形 四、探討護理人員背景變項、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對身心健康的預測情形 五、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4-.

(1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休閒參與 一、休閒參與的定義 休閒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也越受重視,休閒已成為工作之餘精 力恢復、尋求娛樂及促進人類學習、成長和家庭和諧的重要方式,休閒活動對於 個人幸福的重要性也不斷的在提升當中(Godbey,1994)。休閒是一種個人的 主觀感受,許多學者對於休閒則有不同的定義,綜合相關文獻,李枝華(2004) 指出休閒是指在自由的時間內,個體將自己全心投入活動之中,並且獲得正向感 受;Kelly(1990)則提出休閒時間是扣除維持人類基本生活,如生理時間、工 作時間所剩餘的時間,他更以休閒時間、休閒活動、休閒體驗三個構面來進行定 義,分別為 1)休閒是在剩餘、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下所行使的;2)休閒活動的型式 不拘;3)在休閒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滿足感。Kelly 與 Godbey(1992)也認為:「休 閒是本身具有創造意義的行動。它與其他種類行動不同之處在於兩個重要的面 向:自決(self-determination)與經驗本身帶有的意義」,從事休閒的人們應該能從 這樣的行動中獲得樂趣與滿足。 Ragheb & Griffith (1982)將休閒參與定義為參與某種活動的頻率或象徵個體 所參與之普遍的休閒活動類型;國內針對休閒主題所進行的研究,也多將休閒參 與定義為休閒類型及休閒頻率兩部分,謝清秀(2003)指出休閒參與是指在自由 時間下所從事的休閒活動之頻率與項目;林佳蓉(2002)則認為休閒參與是過去 一年內,個體參與自己喜好的休閒活動項目的頻率;鄭順璁(2001)定義休閒活 動是個體參與休閒類型及頻率;吳文銘(2001)將休閒參與歸納成兩個因素:頻 率與種類,蘇廣華(2001)也將休閒活動參與類型定義為:參與某種休閒活動頻 率,或個體所參與之休閒類型,為自由時間所從事之休閒活動項目。參與的頻繁 與否及種類的多樣性,代表其活動涉入的程度。 除了參與頻率與種類,還有以時間的觀點來定義休閒參與,高俊雄(2002). -5-.

(15) 指出休閒參與為個人運用可支配之自由時間所從事之休閒活動的項目、時數與頻 次;陳艷麗(2003)則定義休閒參與係指參與活動的次數與頻率,其主要的衡量 方法有時間運用法與參與活動的頻率,而所參與的活動是自由選擇參與或不參 與,是在個人的自由時間,而不是工作或義務性質的選擇。本研究則將休閒參與 定義為個體在過去 6 個月,個人運用可支配自由時間中,實際從事休閒活動之類 型及頻率。 二、休閒活動類型 Kelly(1990)研究指出,休閒參與是一種動態的改變過程,而不是一個靜 止的畫面,基於均衡生活體驗、健全生活內涵的原則,去參與適合他的休閒活動, 所以一個人參與休閒活動的內容是非常多元的,有些休閒參與活動會隨著個人的 特徵、社會背景以及所處的環境而變動。同時 Kelly 也指出,一個人選擇參與休 閒活動內容有些是重複經常發生的,此經常性及普遍性的活動則稱為核心休閒參 與。休閒活動的種類繁多,各研究對於休閒參與的分類歸納結果如表 2-1-1。 表 2-1-1 休閒參與類型之分類彙整表(依年代排序) 研究者 Ragheb(1982) Mannell & Kleiber's. (1997). 鄭順璁(2001) 陳惠貞(2002) 王梅香(2003) 張議露(2006) 李美萱(2004) 陳雅慧(2009) 許豐祺(2009) 劉素萍(2010) 林明芳(2011). 休閒參與類型 社交活動、戶外活動、大眾媒體、嗜好活動、文化活動、 運動類活動 社交型、休憩型、運動型、娛樂型、文化型、技藝型、 觀光旅遊型 大眾媒體活動、個人嗜好活動、文化活動、運動活動、 社交活動、戶外活動 運動型、社交型、戶外休憩型、知識型、觀賞型、 藝文活動型、手工型、嗜好遊戲型 大眾媒體活動、個人嗜好活動、文化活動、運動活動、 社交活動、戶外活動 大眾媒體、文化活動、運動活動、社交活動、戶外活動、 個人嗜好 知識型、藝文型、運動保健型、休憩型、社交型 藝文型、運動保健型、休憩型、社交型 大眾媒體、文化活動、運動活動、社交活動、戶外活動、 個人嗜好 社交型、文化型、閒逸型、運動型 社交、運動、戶外、旅行觀光、大眾媒體、文化、個人嗜好、 個人發展活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16) Roberts(1995)認為多元乃是休閒活動最佳的解釋,而其他任何的單一決定 論都過於簡化了休閒活動的本質。社會階層對休閒時間及休閒活動參與的類型有 所影響,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及教育等,都對休閒活動有重要影響。李力昌(2005) 在休閒社會學一書中指出,沒有任何休閒活動比以電視為主的大眾媒體更為普 遍,透過電視個人可以看到以往觸及不到的活動與世界,其壓倒性的占據了大多 數人休閒的時間,由於隨手可及、便宜且輕鬆,不必自己花費時間去冒險,就可 以體會活動樂趣,而智慧型手機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方便性,也占用了多數人時 間,更扼殺了現代人的想像力。Kelly 與 Godbey(1992)則將遊憩活動定義為一 種志願性而非工作性的活動,它被用來達成個人及社會休息復原與社會整合的利 益。 三、休閒的效益 行政院主計處(2011)針對國人休閒娛樂之調查報告中也指出多項關於休 閒的益處,其指出休閒娛樂與個人、家庭及社會福祉密切相關,可讓人們遠離工 作及生活壓力,兼具舒壓及鍛鍊體魄的功能,對個人身心健康、人際關係有正面 積極的影響。休閒娛樂活動可改善人們生活品質,同時建立與社會脈動的連結, 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機會,促進個人成長;另與家人共同從事休閒娛樂活動,更可 增進家庭感情與凝聚力,提升幸福感。Edginton 與 Hanson(1980)則認為休閒是 影響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 參與休閒活動中的「享受陪伴」與「增進關係」是選擇休閒時最重要的兩項 理由(李,2005),如與朋友或家人共同參與戶外休閒時,享受互動的快樂及陪伴 關係,可能超過欣賞週邊的美麗景致。休閒的效益就個人而言可促進生理健康、 鬆弛身心、穩定情緒、擴展生活經驗、增長見聞及培養智慧;對家庭及婚姻而言, 更可以促進和諧、融洽親情,透過與家人共同參與,增進家人互動機會,避免關 係的緊張,是解決疏離的有效方法(陳,1986),Kelly(1990)則也認為「休 閒陪伴(leisure companionship)是一個主要但卻常被忽視的生活與婚姻要素;對 社會的效益則更可提高工作情緒、增進工作效率(郭,2010)及提昇工作滿意度 -7-.

(17) (陳,2001)。Diver , Brown & Peterson ( 1991)發現從事休閒活動可以滿足人 類八大類之心理需求,包括:能表現自我才能;可增進與別人的友誼;滿足權威 的、支配的需求;滿足新奇、不平常、新鮮的需求;滿足安全、穩定、被認可的 需求;滿足為他人服務的需求;刺激智慧及得到美成經驗的需求以及可安心獨自 參與的需求。歸納洪煌佳(2002)與陳中雲(2001)對休閒效益之不同層面探討: (一) 教育效益:包含增進行為技能、拓展知識領域、刺激心智、激發創意、 激發個人潛力、培養多元興趣及促進活動技巧。 (二) 心理效益:肯定自我獲得成就感,自我滿足與實現、消除緊張、紓解壓 力、愉悅心情、增添樂趣、平衡精神情緒、發洩情緒、舒暢身心、培 養獨立性、創造性思考、啟發智慧及獲得特殊體驗等。 (三) 生理效益:維持體能、保持健康,獲得休息、消除疲憊、達到身體放鬆、 調劑精神、恢復精力及改善控制疾病等。 (四) 社交效益:包含了解週遭事物、促進和諧關係、結交朋友、體貼別人、 了解同伴的想法、與同伴分享想法、和同伴之間相處得更親近、得到 同伴的支持、支持同伴的想法、增進家人感情、促進朋友。 四、休閒參與相關研究 (一)國人參與休閒現況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之資料統計(2010),國人在參與各項休閒活動上皆有增 加的趨勢,在藝文活動部份,國人出席藝文活動人次呈現上昇趨勢,由 2002 年 平均每人 3.2 次,至 2010 年已提高至 7.5 次。另外,由於電視、廣播及報章雜誌 等大眾傳播媒體的方便性,已是成為民眾最普遍從事的文化活動,參與率 96.3 %最高,其他各類藝文活動類型中,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藝術機構與設施之參 與率亦達 79.4%,從事運動技藝、閱讀小說、園藝、茶藝等生活藝術活動(73.3 %)再次之。在遊憩觀光型的休閒旅遊部份,活動人次亦呈現上昇趨勢,由 2002 年平均每人國內旅遊 4.3 次,至 2010 年已提高至 7.9 次,出國旅遊之人次也有大 幅成長,出國目的地則以大陸港澳佔最多,東北亞 19.0%,東南亞 14.6%,顯示 -8-.

(18) 國人出國主要是以近程旅遊為主,佔總體之 91.2%。 運動休閒部份,2010 年 13 歲以上人口有運動者占 80.6%,以 18-29 歲之運 動參與之比率 82.1%最高,30-39 歲 76.2%最低,50-59 歲及 60 歲以上年齡組分 別為 80.2%及 78.2%,60 歲以上人口受體力衰退及健康影響,運動比率亦隨之 降低(行政院主計處,2010)。國民健康局在民國 98 年針對臺灣地區居民運動行 為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 18 歲以上居民,樣本數共 19,576 位,其中男性 9,173 位,女性 10,403 位,排除工作的勞動,調查結果顯示有運動行為男性佔 56.9%, 女性則為 51.1%,女性的運動行為略低於男性,就新北市地區女性人口部份,樣 本數共 810 位,有運動行為者佔 48.1%,較全台灣地區女性低。 (二)休閒參與相關之研究結果 吳秀玲(2011)以中部某醫學中心體系之地區醫院護理人員為主要對象,探 討護理人員休閒運動參與狀況,護理人員參與休閒運動的頻率,以「每週 1 次」 者為多,參與休閒運動的夥伴以「家人」為主;休閒運動項目前五項依序為散步、 羽球、爬山、騎腳踏車及郊遊。李美萱(2004)以醫學中心之護理人員作為研究 對象,其將休閒參與類型分為知識型、藝文型、運動保健型、休憩型及社交型五 類,並依其參與的程度給予五個頻度 1-5 分,研究結果發現護理人員休閒參與頻 率偏低,整體平均僅為 2.34 分,而護理人員最常從事的休閒類型為「休憩型活 動」,活動前五項依序是看電視、聽音樂、閱讀書報雜誌、上網及逛街。最不常 從事的休閒類型為「運動保健型活動」。邱秀霞、吳政崎(2003)則以台北地區 醫院及診所的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台北地區護理人員從事休閒運動項目的 現況,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從事休閒運動最主要的目的為「調劑身心」,從事 休閒運動則受到年齡及婚姻因素之影響,參與頻率以「30 歲以下」的「未婚」 者較高,活動內容則以「室內球類運動」最為普遍,休閒參與頻率則不受「工作 時段」及「薪資待遇」的不同而產生差異。 劉慧婷(2006)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之醫療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休閒 生活型態、憂鬱傾向與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研究將休閒型態分為「工作為樂 -9-.

(19) 者」、「家庭本位者」、「喜好運動者」、「戶外遊憩者」、「虛擬娛樂者」、 「人際導向者」等六類,研究結果顯示休閒生活型態對生活品質有顯著正向影 響,即愈重視休閒生活型態者其生活品質愈佳;即愈重視休閒生活型態者其憂鬱 傾向也愈低,強調出休閒對於生活品質及心理健康之重要性。 湯美玲(2010)針對高雄縣國小教師進行休閒活動參與現況探討,其休閒活 動參以「在家看電視」、「閱讀報章雜誌」、「聽音樂」、「進修、研習」、「家 族聚會」為前五項,且發現休閒活動參與會因不同背景變項如:性別、年齡、服 務年資、婚姻狀況、子女數及家庭年收入等有顯著差異。謝秀英(2007)係以台 北縣高中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從事休閒運動時女性教師以每週參與60分鐘 以內為居多;選定的時間並非皆為假日;參與的時段以下午和清晨為最多;休閒 支出則以2001-4000元最多。吳筱雯(2005)亦發現桃園縣國中已婚女性教師之 休閒參與頻率屬中低參與,較常從事「家庭活動型」、「休憩型」及「知識型」 的休閒活動;較不常從事「嗜好閒逸型」及「運動型」的休閒活動。涂鈺佩(2011) 研究發現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性最高之類別為「娛樂性活動」,參與性 最低之類別為「藝文性活動」,超過50歲(含以上)的參與者其休閒效益顯著較高。 劉素萍(2010)指出臺北市國小教師的休閒參與頻率為中等程度,最常參與的是 「閒逸型」休閒活動;且不同背景之國小教師其休閒參與存在差異。周慶和(2007) 則發現學校人員在休閒參與類型上以選擇靜態的、輕鬆的、不耗費太多體力的「大 眾媒體活動」為主,研究結果與國內鄭順聰(2001)、王梅香(2003)、孫謹杓 (2006)等研究休閒參與之結果相似,各研究的結果均以「戶外活動」最低。 綜合上述研究,個人之不同背景變項對休閒參與的頻率及類型皆產生不同程 度的影響,而在參與休閒時則多數選擇室內活動及較不花費太多時間及體力的活 動進行,較少選擇運動型活動參與。. - 10 -.

(20) 第二節 休閒阻礙 一、休閒阻礙之定義 根據Lewin (1951)自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對於阻礙所下的定義,阻礙意指「當 個人行為受到經驗或知覺到的心理狀態以及外在的環境的抑制力量」;Jackson (1990)則將阻礙定義為「抑制人們不去從事某些特定行為的理由」,並指出休 閒阻礙是個人知覺或經驗被阻礙,或被影響其從事休閒活動的原因,休閒阻礙並 非只造成不參與休閒活動之結果,其亦會影響個人的休閒喜好,而改變休閒參 與。Grawford及Godbey(1987)則將休閒阻礙定義為:個體主觀知覺不能喜歡或 投入參與休閒活動之影響因素。 學者亦指出休閒阻礙、休閒動機及休閒滿意間彼此關係密切,Kohlleppel (2002)認為休閒動機會受個人特性、人際關係、社會環境等阻礙因素之干擾, 在休閒經驗的形成過程中,當個體遇有阻礙因子時,休閒動機與休閒阻礙亦常相 互影響,進而產生是否從事該休閒活動之結果。休閒可以是非常空閒,也可以無 比忙碌,可以很輕鬆,也可以充滿刺激。人們從事休閒活動時,則也有時間及經 濟上資源的限制(李,2005)。 Jackson(1990)又將休閒阻礙分為前致阻礙因素(Antecedent)及中介阻礙因 素(Intervening),這兩者則以休閒偏好之形成與否做為區分,影響偏好形成的因 素則為前致阻礙因素,如:性別、角色、情緒、需求等,中介阻礙則為影響已形 成之偏好未能充分參與的因素,如:費用、同伴、時間、交通、天氣等因素。. 中介阻礙因素 休閒活動偏好. 前致阻礙因素. 費用、同伴、時間、交通、天氣. 選擇性的休閒活動參與 性別、角色、情緒、需求. 圖 2-2-1 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關係圖. - 11 -.

(21) 二、休閒阻礙理論 Torkildsen(1986)將個體參與休閒活動的因素分為:個人、社會環境及機 會三大類;Edington、Compton 與 Hanson(1980)則將影響個人參加休閒之阻礙 因素分為九大項,包括態度、知覺、訊息、消費、社會文化、經濟、健康、經驗 及建築阻礙等;Ellis 與 Rademacher (1987) 則認為任何限制個人經常性或持久性 的休閒活動即為休閒阻礙,並將其分為個人阻礙及環境阻礙兩大項。 Crawford 和 Godbey 則在 1987 年將阻礙個體休閒喜好與休閒參與的影響因 子分為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的阻礙及結構性阻礙三類;並同時將這三個阻礙因 子發展成休閒阻礙模式: (一)個人內在阻礙 Intrapersonal Constraint: 指個人因自身心理狀態及態度,而影響了休閒偏好及休閒活動的參與 程度,如壓力、憂鬱、信念、親屬與朋友間的態度、理解技巧的能力、活 動適當性的主觀判斷以及休閒活動的效益。 (二)人際間阻礙Interpersonal Constraint: 人際間的互動關係影響個人休閒偏好以及休閒活動的參與,個人的休 閒喜好與其是否擁有關係良好且休閒興趣相投的同伴有關,當個人在缺乏 休閒同伴的情況下,將因其孤獨感而影響參與休閒活動之意願,這種阻礙 的因素直接影響休閒活動參與的程度,也間接透過個人休閒偏好去影響活 動的參與。 (三)結構性阻礙 Structural Constraint: 指影響個人休閒偏好與參與活動的外在因素。包括家庭生命週期、財 務、健康、季節、氣候條件、時間安排。結構上的阻礙則極易因高度喜好 而克服。 Crawford、Jackson、Godbey(1991)又進一步指出此三種阻礙是以一個階 層(Hierarchical)的方式來運作的決策過程模式,個人在參與休閒活動發展的整個 過程是依序發生的,並清楚說明個人內在、人際間以及結構性阻礙是有先後階層 - 12 -.

(22) 性的,模式如下: 個人內在阻礙. 人際間阻礙. 休閒喜好. 結構性阻礙. 人際統合與協調. 參與或不參與. 圖 2-2-2 休閒阻礙階層模式 Grawford, Jockson, and Godbye (1991) 休閒阻礙的層次是從最初的個人內阻礙、人際性阻礙到最後的結構性阻礙階 段,每一個階段的阻礙都需要依序被克服才能面對接下來階段。休閒阻礙是個體 自主性的受限,受到內在自我與外在環境的影響,因而降低休閒活動的參與意 願,使內在動機的驅力減少,更影響到個人實際參與休閒活動的意念與態度,個 人與休閒阻礙的協商結果並非是絕對的參加或不參加,是否參與休閒並不是決定 於阻礙的有或無,而是在個人與阻礙間的協商過程,協商可能參與的型態而非完 全排除參與(Jackson et al., 1993)。然而 Roymore、Crawford、Godbey 也進一步指 出個體雖有休閒阻礙的存在,仍然會有休閒參與,休閒參與的確影響了個體參與 時的選擇經驗,但並非能完全的限制個體的休閒參與,一但個體休閒之內在動機 高時,往往較能克服休閒阻礙問題,達成從事休閒活動、獲得需求滿足之目的 (Samdahl, Jeckubovich, 1997),國內亦已有不少休閒相關之論文將此模式以驗證 性因素分析來支持此理論。 三、生命歷程對於休閒的影響 生命歷程對休閒造成部份的影響與限制,李力昌(2005) 在休閒社會學一書 中提及,每個人在生命歷程中透過不斷的角色扮演進行社會化演進,成人藉由休 閒發展或維持其人際關係,增長智能,就青壯年期而言,是人生當中的核心任務, 加上子女的出生,對父母及社會的義務也隨之增加,此階段可能是一般正式休閒 活動時間最有限的時期,在休閒的選擇上也傾向於以家庭為核心的娛樂與互動。 女性隨著子女開始學習獨立後,往往較能重拾失落已久的休閒活動。休閒則因生 命歷程的經歷而產生不同的影響,影響的範疇則包括:休閒資源、互動對象、活 - 13 -.

(23) 動類型等(表 2-2-1),家庭關係的改變是社會型態的縮影,互動對象的改變自然也 影響了休閒的方式。 表 2-2-1 生命歷程與休閒相關的變項 變項 休 閒 資 源. 青年. 中年早期. 中年晚期. 晚年. 經濟. 中. 高. 高. 中/低. 時間. 中. 低. 中. 高. 體能. 高. 中. 中. 低. 休閒活動場域 職場、家庭、 職場、家庭、 家庭、職場、 家庭、其他社 學效 社團 社團 會組織 互動對象 活 動 型 態. 同事、同學、 同事、配偶、 親人、同事、 親人、朋友 親人 子女、親人 朋友. 男性. 運動、性愛、 親子活動、旅 訪友、園藝、 看電視、散步 戶外遊憩、工 遊、戶外遊 散步、親密關 藝嗜好、網路 憩、性愛 係. 女性. 逛街、聊天、 親子活動、消 訪友、編織布 看電視、閱 性愛、網路 費、旅遊、編 置、親密關係 讀、志工、散 織布置、性 散步 步 愛、瑜伽美容 SPA. 註. 摘自”休閒與家庭關係及生命歷程”,李力昌,2005,休閒社會學。. 四、休閒阻礙相關研究 休閒阻礙之研究除可增進研究者對休閒之各個複雜面向之瞭解、並對於休閒 各種觀點及議題提供新的認識外,更可整合多方面的觀點,並幫助個人瞭解在日 常生活中影響個人休閒行為的眾多因子,進而有助於休閒活動的安排及推廣,以 紓解身心壓力及促進身心健康。吳秀玲(2011)以中部某醫學中心體系之地區醫 院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休閒參與現況與阻礙之因素探討,研究結果發現護 理人員之休閒阻礙因素前五項依序為:工作繁忙、家務繁忙、醫院對休閒運動沒 有適當的安排、找不到一起參與休閒運動的同伴及場地、器材設備不足或不完善 等;而不同的性別、年齡、工作時間在休閒阻礙存在顯著差異。邱秀霞、吳政崎 (2003)以台北地區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發現其休閒運動阻礙最大為「時間問 - 14 -.

(24) 題」佔 91.3%,運動時需要協助事項則主要的以「提供場地設施」為主,並建議 醫療院所能廣闢運動休閒場所,以方便護理人員在自由時問可就近從事活動,舒 解繁重的工作壓力。 周慶和(2007)以臺北市公立學校人員為研究對象,其發現在休閒阻礙中最 大之阻礙因素為「結構性阻礙」,其次依序為「個人內在阻礙」及「人際間阻礙」 ,而從影響休閒活動參與的因素項目來看,最受阻礙前五項依序為:有其他責任 在身、家人的影響、場所擁擠、沒有時間及活動需要技巧。湯美玲(2010)以高 雄縣國小教師為對象,針對教師之休閒阻礙進行探討,並將休閒阻礙分為內在阻 礙、外在阻礙、人際阻礙、環境阻礙四個構面,研究結果則以「環境阻礙」的影 響最大,「內在阻礙」最小。劉翠華、余守媚、許芳玲、李淑敏(2010)則發現 臺北市公立托兒所教保人員之休閒阻礙以「工作負荷」最大,「缺乏滿足與支持」 最小;而個人屬性之年齡、工作年資、婚姻狀況對於休閒阻礙則有顯著差異。休 閒阻礙對身心放鬆有顯著影響。 王敏政(2009)指出警察人員在休閒阻礙最高的前五項為「放假不正常」、 「意願不高」、「時間不足」、「參加時天氣狀況」、「休閒活動地點不適當」; 在研究中發現警察人的個人基本屬性變項和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健康生活品質 均有其不同程度差異性;而警察人員的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健康生活品質各構 面間,大部分皆呈現顯著之相關性。綜合上述休閒阻礙之研究,研究對象包括各 級學校教師、護理人員、警察人員等,阻礙休閒之項目內容在各不同職業類別間 雖不盡相同,但多歸屬於 Crawford和Godbey 所定義之「結構性阻礙」為最高。. - 15 -.

(25) 第三節 身心健康 一、身心健康之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將健康定義為「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其定義明確指出健康是一個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安適狀態,而不 是僅僅沒有疾病或不虛弱;更進一步將心理健康定義為 「A state of well-being in which every individual realizes his or her own potential, can cope with the normal stresses of life, can work productively and fruitfully, and is able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her or his community」意指在每一個 人意識到他或她自己的潛力,可以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工作有成效,並能夠使 他或她的社會作出貢獻。也有學者表示身心健康應該是一種生理上、心理上均能 發揮至高效率的狀態。. 二、身心健康測量及一般健康量表(General Health Questionaire;GHQ) 測量身心健康常使用的量表包括:一般健康量表 GHQ、中國人健康量表 CHQ-12、SF-36 健康量表及生理/心理健康量表等,量表之內容及不同構面則分 述如表 2-3-1,目前在醫護人員相關之身心健康相關之研究,則多使用一般健康 量表 GHQ-28 及 SF-36 健康量表,而 SF-36 量表多用做為來健康生活品質之測量 工具。一般健康量表(GHQ)是 Goldberg 在 1978 年所提出的,它已被翻譯成 38 種不同的語言,證明了調查量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而中文版本則是由張玨 (1985)所編譯的 GHQ-28,GHQ 可以有效的評估出各種健康困擾以及任何引 發困擾的因素,可以瞭解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而 GHQ-28 一般健康量表所評估出 來的結果並不能被單一的運用,尚須與個人其他的健康困擾或心理問題的訊息結 合,如:因病缺勤,工作效率低下等。 GHQ 是最常見的精神健康評估篩篩查工具,用以檢測個人是否有或精神疾 病的風險,它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的衡量,內容包括身體症狀、焦慮與失 - 16 -.

(26) 眠、社會功能障礙和嚴重憂鬱。GHQ 擁有各種使用版本 GHQ-12,GHQ-28, GHQ-30 及 GHQ-60 項,而 GHQ-28 項,是使用最廣泛的版本,這不僅是因為時 間上的考量,也是因為 GHQ-28 被最廣泛的使用在其他人口,可提供更有效的比 較。原始量表每個題項目都伴隨著四種可能的反應,完全沒有、比平常少、而比 平常多比平常多很多,得分則從 0 到 3 分,總分為 0 到 84,共分為四個構面, 構面最後會使用替代的二進制評分的方法來評定個人是否具有心理疾病特值,少 於兩個症狀則為 0 分,大於兩個症狀則為 1 分),28 和 30 項版本分類,只要得 分超過 4,則表示具有“精神疾病特值”,在不同的研究中,信度係數從 0.78 到 0.95 不等(Jackson, 2007)。張玨所編譯的中文一般健康量表則仍分為四個構面, 但各題得分則從 1 到 5 分,總分 28~140 分,得分越高表示造成個人身心健康困 擾越大,身心健康情形越差。GHQ 是簡單的健康管理方式,其優點是因其可輕 易完成,被廣泛應用在許多的研究,故可容易與其他研究得到的結果進行比較。 表 2-3-1 身心健康量測量工具統整表 量表名稱. 編修者. 內容. 說明. 一般健康量. 張玨. 表(General. (1985) (1978)所發展之 GHQ-28 量表所編 制,了解一個人最 近一個月的一般的 心理問題及身心健 康情形. Health Questionaire ;GHQ). 中國人健康 問卷 (Chinese Health Questionaire ;CHQ). 參考 Goldberg. 量表共 28 題,四構面: 1. 2. 3. 4.. 生理狀況 焦慮和失眠 社會功能障礙 嚴重憂鬱. 分數愈高代表身心健康狀況愈差. 鄭泰安 量表分為兩種版 量表共分四構面: (1985) 本,原始量表分為 1. 身體症狀 等人 30 題與 12 題,是 2. 焦慮 修正於一般健康量 3. 社交障礙 表(GHQ)的華文 4. 憂鬱 心理健康評估工具. 分數愈高表示心理健康狀況愈 差,相對身體症狀等功能也較不佳. (接下頁). - 17 -.

(27) 表 2-3-1 身心健康量測量工具(續) 量表名稱. 編修者. 內容. 說明. 健康生活品 質調查表 SF-36 量表. Dr. John Ware 等 人(1990). 測量包含八個面向 關於健康概念的量 表,亦可整合成生 理健康及心理健康 兩大構念,目前已 授權盧瑞芬博士翻 譯成台灣版本. 八個面向分別命名為: 1. 生理功能 2. 身體疼痛. (International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Shoet Form-36, IQOLA SF-36). 3. 因身體健康所導致的角色限制. 4. 5. 6. 7. 8.. 一般健康狀況 心理健康 活力狀況 社會功能 因情緒導致角色限制. 共 36 題,分數愈高代表生活品質 愈佳 生理/心理健. 由Ware,. 共計 12 題,廣泛. 生理構面包含:. 康量表. Kosinski and Keller (1994) 所發展. 用於評估一般大眾 健康狀況與生活品 質,測量一個月的 生理/心理健康狀 況. 1. 身體功能 2. 身體角色 3. 肉體疼痛 4. 整體健康 心理構面包含: 1. 精神狀況 2. 社交功能 3. 情緒角色. (Medical Outcome Study; MOS):. 4. 心理健康 註.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身體質量指數與身體健康 行政院衛生屬以國民之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做為國民健康狀況之指 標,並對居民之健康體位及肥胖症狀進行調查,依 97~99 年之統計資料,台灣地 區 19 歲以上成人之肥胖盛行率約為 38.4%,而近期之調查更有提高之趨勢,就 國民健康局最新統計發現,我國成年男性體重過重或肥胖者已達 51%,女性則 達 36%(國民健康局,2012),肥胖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在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中 則有 8 項與肥胖有關,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或是肥胖(BMI 數值過高)的人,罹患糖 尿病、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骨性關節炎、乳癌、大腸癌等 慢性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比健康體重的人要高;而世界衛生組織也以「Globesity」. - 18 -.

(28) 一詞用來表示肥胖已經是全球性的流行病,並迅速地在世界各地形成一個重大的 健康問題,超重和肥胖使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增加,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而國人體 重過重及肥胖的比率仍在上昇中,極須加強防治,國民健康局在民國 100 年舉辦 了「健康 100 臺灣動起來」之健康體重管理計畫,預計全民減重 1,100 噸,依據 參加者前測資料顯示,體重過重及肥胖者佔 67.0%。 體內脂肪量是健康體適能的一項有效指標,體內脂肪過高則是許多疾病的徵 兆,而身體質量指數與身體脂肪則有最好的相關性,是一個相當可靠的身體肥胖 指標(Mei et al.,2002),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使用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用來篩選重量的分類及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身體質量指數(BMI)則是 從一個人的體重和身高所計算出來的數字,其計算方式如下: BMI = 體重 kg / 身高( m2) 由於 BMI 價格低廉易於執行,是一種可篩選出可能導致身體健康問題之體 重的簡易方法。BMI 國際分類則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所制定之切點加 以分類(表 2-3-2),當 BMI<18.05 則為體重過輕;BMI 界於 18.50 - 24.99 為健康 體重,當 BMI≥25.00 則為體重過重,若 BM I≥30.00 則屬肥胖,肥胖等級則再依 不同的 BMI 數據加以分級,共可分為 Obese class I、Obese class II、Obese class III。 BMI 是一種方便的篩選工具,用來確定成年人可能的體重問題,然而,它不是 一個診斷工具,一個人 BMI 可能因為多餘的體重產生較高的數據,所代表的乃 是一種健康風險,是否可確定是一種健康問題,則需要專業醫療服務提供者進行 進一步的評估。這些評估可能包括皮脂厚度測量,飲食,體力活動,家族史,以 及其他適當的健康檢查。. - 19 -.

(29) 表 2-3-2 身體質量指數 BMI 國際分類 Classification Underweight Severe thinness Moderate thinness Mild thinness Normal range Overweight Pre-obese Obese. BMI(kg/m2) Principal cut-off points Additional cut-off points <18.50 <18.50 <16.00 <16.00 16.00 - 16.99 16.00 - 16.99 17.00 - 18.49 17.00 - 18.49 18.50 - 24.99 ≥25.00 25.00 - 29.99 ≥30.00. Obese class I. 30.00 - 34.99. Obese class II. 35.00 - 39.99. Obese class III. ≥40.00. 18.50 - 22.99 23.00 - 24.99 ≥25.00 25.00 - 27.49 27.50 - 29.99 ≥30.00 30.00 - 32.49 32.50 - 34.99 35.00 - 37.49 37.50 - 39.99 ≥40.00. 註. Source: Adapted from WHO, 1995, WHO, 2000 and WHO 2004.. 四、護理人員身心健康及休閒參與相關研究 影響護理人員身心健康的因素複雜,陳嘉慧(2005)以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 探討其壓力、休閒調適與健康,研究結果發現壓力與健康呈現負相關,即護理人 員之壓力越大,則健康情形越差,而休閒調適與壓力之交互作用,對健康具有緩 衝之效果,研究指出休閒在護理人員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調適身心的角色,休閒調 適對壓力和健康之間的關係具有干擾效果。曾冠華(2006)以 504 名區域醫院護 理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自覺健康狀態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 Short Form-36 測 量護理人員身心健康狀況,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在各構面的健康狀況皆比台灣女性 常模分數低,身心健康與離職傾向有顯著關係,身心健康狀況越差的護理人員, 離職傾向越明顯。王佳慧、李碧霞、鄭綺、高靖秋、楊勤熒、蔡仁貞(2006)以 台北市兩家教學醫院之 99 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調查護理人員疲倦、活力度、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以「健康促進生活量表」及「SF-36 量 表」為研究工具,研究結果指出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八個構面中,以活力得分 最低,其次為一般健康及心理健康,年齡與工作年資則與健康生活品質的一般健. - 20 -.

(30) 康、活力、社會功能、心理健康呈正相關,人際支持發展則與社會功能、心理健 康及一般健康呈正相關,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五個構面中,以職場安全最高, 其後則依序為自我實現、人際支持發展、均衡飲食及運動保健,運動保健項目之 得分最低,有 88.98%受試護理人員每週運動次數為 0~1 次,僅 11.11%每週有規 律運動 2~3 次。 向肇英、李介至、鄭素月(2011)以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年資滿三個月的 430 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調查臨床護理人員社會支持、工作困境與健康狀態 情形,健康狀態則以華人身心健康量表 CHQ-12 為工具,研究結果發現護理人員 的社會支持越高,工作困境越少,健康狀態則越佳,在背景變項部份,則發現護 理人員之年齡、年資與身心健康及憂鬱程度呈負相關,年資淺者之身心健康狀況 較差,憂鬱程度則較高。由於資淺者之比資深者有較高的工作困境,故容易感到 工作負荷及身心疲憊,而影響身心健康,在馮等(2003)研究中則發現,資淺者 所受的的社會支持較高,與其他之研究結果不同,推論可能因該院安排新進人員 支持團體有關。謝良博、邱華慧、王素美、陳妮婉(2011)以某區域醫院之護理 人員為研究對象,調查身心健康情況,發現護理人員罹患慢性頭痛的比率為 44.0%,與輪夜班有顯著相關,輪值夜班者頭痛比例較高,有 26.7%護理人員有 憂鬱症狀,其中有 8.7%處於嚴重憂鬱狀態。 謝政龍(2008)則以彰化市秀傳紀念醫院之正職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探討 護理人員的休閒參與、工作壓力及身心健康之現況,結果發現不同背景變項之護 理人員其對於休閒活動參與之選擇有明顯的差異,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最主要來自 於輪班制度所造成時間運用的壓力,而影響私人生活,不同背景變項之護理人員 身心健康亦達顯著差異及顯著相關。張議露(2006)以台南地區醫學中心、區域 醫院與地區醫院三大類醫院的護理人員進行研究調查,發現護理人員休閒類型之 參與頻率以大眾媒體類居多,其次為社交活動類,而以運動活動類為最少,休閒 參與則會依不同的醫院層級、班別、年齡及工作年資之不同而有差異,在各類活 動中,白班在戶外活動、文化活動、嗜好活動之參與高於小夜班、大夜班及輪班 - 21 -.

(31) 制人員。不同背景變項之護理人員,在身心健康上達顯著差異,身心健康情況則 受科別、班別、職位、年資及年齡不同而有差異,夜班及輪班制護理人員之焦慮 失眠狀況及生理狀況皆不如白班護理人員,發生社會功能障礙情況則以輪班護理 人員顯著高於白班護理人員,護理人員之工作壓力對身心健康具顯著影響,整體 休閒參與及身心健康之關係,其統計分析並未達到顯著,此研究結果則與其他研 究不同。 陳雅慧(2009)以衛生署台東醫院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探討護理人員工作 壓力、休閒活動參與及身心健康之狀況,結果發現護理人員休閒活動參與程度處 於很少及有時參與之間,身心健康健康狀況處於普通及好之間;不同背景變項之 婚姻狀況、子女人數、科別、年收入等,對休閒參與則有顯著之差異,未婚者、 無子女者、手術室工作者、年收入 41-60 萬者之休閒參與度較高;不同背景變項 之班別及年收入,對身心健康則有顯著差異;固定大夜班者、年收入 41-60 萬 者之身心健康狀況較差,顯示輪班制及收入對於護理人員之影響,該研究亦發現 工作壓力與休閒活動參與並無顯著相關,與其他研究不同,而休閒活動參與之於 身心健康則有顯著之正相關,休閒活動參與頻率越高,其身心健康狀況越好。工 作壓力與身心健康呈顯著負相關,工作壓力越大,身心健康狀況則越差。林明芳 (2011)以精神科護理人員為對象,工作壓力對於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健康有顯著 負向影響;休閒因應策略對休閒參與有正向顯著影響;休閒參與對於身心健康有 顯著正向影響。 何慧菁等(2010)以南部三家區域教學醫院員工為對象,發現護理人員之身 心健康狀遠差於醫師及其他員工,基本屬性之「婚姻狀況」、「職稱」、「科室」、 「輪班造成睡眠障礙」等項目與身心健康達顯著差異,並期望醫療院所能針對員 工壓力源尋求抒解之道,提供舒壓或促進健康之活動安排,藉以促進員工的生 理、心理健康、提升工作績效與滿意度,從而提高醫療服務品質;李葆瑋(2006) 則發現醫學中心之護理人員之年齡、工作科別及與年收入與自覺身心健康狀況有 顯著差異。吳珠枝(2006)以台北榮總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不同運動環境 - 22 -.

(32) 中身體活動健康效益之研究,結果發現身體活動對生理、心理及整體健康具有正 向的健康效益,身活動在生理生化檢驗值中 BW(體重)、BMI(身體質量指數)、 CHOL(膽固醇)達顯著差異,SF-36 健康生活品質量表中 SF(社會功能)、PCS (生理健康面向)、MCS(心理健康面向)、SF36(整體健康)達顯著差異。 吳水丕、李青穎(2012)以台北市開業藥局藥師為研究對象,調查 169 位藥 師之休閒行為與身心健康,發現開業藥局藥師身心健康普遍良好,不同性別、婚 姻狀況、子女人數、服務年資在身心健康上有顯著差異,而在身心不適與休閒行 為各項則為低度正相關。賴育民、黃雪莉、蔡宗益(2012)以台灣 542 位醫院正 職醫療從業人員為研究對象,探討憂鬱情緒之相關因素,結果發現年齡越輕、組 織支持度低、具睡眠困擾、無運動、高壓力工作者為憂鬱反應之高危險群,當個 人睡眠出現障礙時,其發生憂鬱反應之比例較高;而無運動者出現憂鬱反應的風 險也較運動者高出 85% ,高壓工作者出現憂鬱情緒之勝算比則是低壓工作者的 2.53 倍,而當員工能感受到組織支持(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時,越能與 組織目標融為一體,從中衍生出回報意識(reciprocity norm),會激發出員工較高 的組承諾和正向工作滿意度,也較不會出現負面情緒。 綜合以上研究,身心健康因個人背景變項不同而有不同程度之影響,年齡、 年資、婚姻狀況、子女、科別、班別、職位、年收入、輪夜班皆是影響身心健康 之因子,而工作壓力、社會支持、睡眠困擾、運動等亦會影響護理人員之身心健 康,研究也共同指出休閒在護理人員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調適身心的角色,可促進 身心之健康。. - 23 -.

(33)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流程 一、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在確認研究主題後開始擬定研究計劃,收集相關文獻、建立研究 架構、完成問卷初稿後開始進行預試問卷與修正、正式問卷調查、資料處理、結 果分析討論以及結論與建議,歸納整理如圖3-3-1 顯示。 擬定研究計劃 文獻探討分析 休閒參與. 身心健康. 休閒阻礙. 1.運動型. 1.個人性阻礙. 1.生理狀況. 2.社交型. 2.人際性阻礙. 2.焦慮和失眠. 3.文化型. 3.結構性阻礙. 3.社會功能障礙. 4.個人嗜好. 4.嚴重憂鬱. 5.娛樂型. 5.身體質量指數. 6.遊憩觀光型 建立研究架構. 擬定問卷初稿. 問卷預試與修正. 正式問卷調查 卷. 資料處理 卷. 結果分析討論 卷. 結論與建議. 圖 3-3-1 研究流程圖 - 24 -.

(34) 二、研究問卷發放步驟: 資料收集來源為北區某醫學中心淡水院區護理部所屬單位之年滿 20 歲且到 職滿 3 個月之全職護理人員,排除半職人員,於研究進行前,取得醫院倫理委員 會同意書後始開始進行,由計畫主持人對單位護理主管說明研究目的、方法、資 料填寫方式及問卷之類別、題數及填答所花費時間約需 10-15 分鐘,再徵得護理 人員同意簽署受試者同意書後,採不記名方式於各單位進行問卷調查,資料收集 時間自民國 2012 年 7 月至 2012 年 8 月止,於問卷回收後進行統計,以瞭解護理 人員之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身心健康等情況情形。. 第二節 操作性定義 一、護理人員:領有護理人員專業證照,年滿 20 歲,且到職滿三個月的全職護 理人員。 二、背景變項:年齡、婚姻、子女、工作年資、科別、職稱、輪班方式、班別、 年收入、居住狀況。 三、休閒參與:個體在過去 6 個月,個人運用可支配自由時間中,實際從事休閒 活動之類型及頻率。類型包括:運動型、社交型、文化型、個人 嗜好、娛樂型及遊憩觀光型等六種。 四、休閒阻礙:係指個體主觀之絕不能喜歡或投入參與休閒活動之影響因素,包 括「結構阻礙」、「個人阻礙」及「人際阻礙」等三種型態。 五、身心健康:指一個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安適狀態,而不是僅僅沒有疾 病或不虛弱,其內容包括:生理狀況、焦慮和失眠、社會功能障 礙、嚴重憂鬱等四種型態之健康狀態。. - 25 -.

(35)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研究依據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及相關文獻探討、提出研究架構(如圖 3-3-2) 背景變項 年齡、婚姻、子女、 工作年資、科別、職稱、 輪班方式、班別、年收入、 居住狀況. 身心健康 休閒參與 1.運動型 2.社交型 3.文化型 4.個人嗜好 5.娛樂型 6.遊憩觀光型. (1)生理狀況 (2)焦慮和失眠 (3)社會功能障礙 (4)嚴重憂鬱. 參考指標 身體質量指數(BMI) 休閒阻礙 1.個人性阻礙 2.人際性阻礙 3.結構性阻礙. 圖 3-3-2 研究架構圖. - 26 -.

(36)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實施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橫斷式研究設計,研究對象以北部某醫學中心淡水院區之護理人員 為研究對象,研究中所稱之護理人員,係指年滿 20 歲且到職滿三個月之全職護 理人員,不包括半職人員,該院區符合抽樣對象之全職護理人員總數約為 719 人。 二、抽樣方法 本研究對象之母群體總數共有 719 人,抽取之樣本數依據學者 Lodico、 Spaulding 與 Voegtle (2006)等人認為問卷調查之抽樣程序中,若母群總數為 400 人抽取樣本應佔全部母群的 40%(160 人);若母群體超過 1000 人,抽取的樣 本數約佔母群體的 20%(200 人);而學者 Dillman(2000)則以統計學的觀點, 加上以抽樣誤差與母群體大小來估算抽取樣本數,依照已知母體之抽樣公式如 下:. N SAMPLE =. (NP)(P)(1-P) (NP -1)(E/C)2+(P)(1-P). 本研究依此公式估算,當 C 為標準 95%信賴區間的 Z 值(1.96),顯著水準 α 定為 0.05,E 抽樣誤差為±5%,所計算之樣本數約為 255 人即達應有樣本數,以 回收率 85%估算,共須抽取 305 人。抽樣方式則採分層隨機比例抽樣,先將母群 體依不同科別做為分層,再依各層所佔母群體的比例進行樣本之抽取,樣本抽取 之各科別分層比率如表 3-4-1 所示。 三、預試問卷 本研究問卷內容在完成之後,於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書後始開始進行, 共發放 75 份預試問卷,有效回收率 100%,未有無效問卷,預試問卷回收後,隨 即將資料依序進入信效度考驗,信度考驗使用 Cronbach’s α係數檢測量表之內 部一致性,效度考驗則使用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取得量表之鑑別度及因素負荷. - 27 -.

(37) 量,確認量表之題項及內容後,將研究問卷修訂完成正式問卷。 四、正式問卷 於正式問卷修訂完成後,依各科別所佔之比例進行抽樣,以回收率 85%計 算,科別人數低於 30 人者,則全部列入取樣對象,共發出 305 份問卷,內科: 34 份、腫瘤科:58 份、精神科:26 份、外科:71 份、婦兒科:39 份,急護科 68 份,護理部:9 份,於 101 年 7 月 15 日~8 月 20 日進行,共回收 294 份,刪 除 9 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共 285 份,有效回收率 93.44%。 表 3-4-1 研究樣本分布及回收情形 科別 名稱. 各科全 職人數. 各科 百分比. 抽樣 人數. 回收 份數. 各科 回收率. 內科. 86. 11.96%. 34. 30. 88.24%. 腫瘤科. 145. 20.17%. 58. 53. 91.38%. 外科. 180. 25.03%. 71. 61. 85.92%. 精神科. 26. 3.62%. 26. 26. 100.00%. 婦兒科. 101. 14.05%. 39. 38. 97.44%. 急護科. 172. 23.92%. 68. 68. 100.00%. 護理部. 9. 1.25%. 9. 9. 100.00%. 合計. 719. 100.00%. 305. 285. 93.44%. 有效 回收率. 93.44%.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研究工具之問卷內容可分為四個部份:休 閒參與量表、休閒阻礙量表、身心健康量表及個人基本資料,有關量表細節分別 說明如下。 一、休閒參與量表 本研究之休閒參與問卷係參考 Ragheb (1982)、Kleiber 與 Mannell (1997) 之分類及王梅香(2003)、鄭順璁(2001)、許豐祺(2009)之休閒參與研究量表, 經修改後編製而成,將休閒活動類型分類為:「運動型活動」、「社交型休閒活 - 28 -.

(38) 動」、「文化型休閒活動」、「個人嗜好活動」、「娛樂型休閒活動」及「遊憩 觀光型休閒活動」等六項做為休閒類型之選項,問卷內容包括:參與類型及參與 頻率。本研究評量方法採用李克特氏等量表尺度(Likert scale)作為評分基礎, 依序給 1 至 4 分,由 1 代表從未參加;2 代表很少參加,表示每月平均參加過 1-2 次以下休閒活動;3 代表有時參加,表示每月平均參加過 3 至 4 次休閒活動;4 代表較常參加,表示每月平均參加過 5 次以上休閒活動。所獲得分數越高,表示 其休閒參與頻率程度越高。 問卷於預試後隨即對量表內進容進行項目分析,分別以獨立樣本 t 考驗取得 各題項之 t 值為決斷值,分析結果各題項皆>3.0,表示題項的鑑別度佳,在題項 與總分之相關部份,各題項與總分之相關係數皆>0.4,表示各題項與總量表之同 質性高,故無須刪除題項,隨後進行因素分析取得各題項之因素負荷量(表 3-4-1),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 58.23%,顯示有良好之建構效度。信度分析則透過 Cronbach’s α 係數檢測量表之內部一致性,取得總量表之 Cronbach’s α 係數為 0.718。 在正式問卷施測後之信效部分,總量表之 Cronbach’s α 係數為 0.725,因素 分析之取樣適切性量數 KMO 為 0.781 屬適切性佳,Bartlett 球形檢定則達顯著 (P<0.000),各題項之因素負荷量可解釋的總變異量則達 59.21%,建構效度良好。 表 3-5-1 休閒參與量表之因素分析 休閒活動類型 運動型 社交型 文化型 個人嗜好 娛樂型 遊憩觀光型. 休閒活動項目 騎車、爬山、健走、球類、水上活動、 鍛鍊型及其他體育活動 家族聚餐、朋友聚餐聯誼、社團活動、 宗教社團聚會 參觀展覽、欣賞表演、逛書店、上圖書 館、讀書會、演講 攝影、繪畫、寫作、手工藝、園藝等活 動 大眾媒體、電視、電影、雜誌、上網、 逛街購物、唱 KTV 散步、野餐露營、溫泉、國內外旅遊等戶 外旅遊活動 - 29 -. 決斷值. 因素負荷量. 3.60. .79. 5.97. .76. 5.07. .49. 6.24. .74. 3.43. .74. 6.77. .67.

(39) 二、休閒阻礙量表 本研究所使用之休閒阻礙量表係採用 Roymore、Crawford、Godbey& Von Eye(1993) 所編制的休閒阻礙量表(Leisure Constraints Statement, LCS)進行修 訂,量表已取得原作者使用同意(見附錄二),此量表乃依據休閒阻礙理論編製 而成,已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及建構效度,原量表將休閒阻礙分為:個人內在阻 礙、人際間阻礙及結構性阻礙三個構面,每構面 7 題,共計 21 題(原文請見附 錄一),修訂量表時經由訪談歸納 20 位護理人員常遭遇之休閒阻礙,發現有四 項重要阻礙未納入量表之中,故於原量表加入護理人員屬性之問項共 4 題(第 8 題、16 題、17 題及 25 題),量表總計共 25 題(如表 3-4-2)。 計分方式以 Likert 四點尺度量表計分,從 1=完全不同意、2=少部分同意、 3=大致上同意、4=完全同意,三個構面分數是由各構面裡題目之得分加總平均 而來,分數愈高表示該構面之阻礙愈大,反之則愈小,而整個量表分數累計愈高, 代表對於休閒的阻礙也愈大,反之休閒阻礙愈不受影響。由於此量表尚未有研究 針對護理人員進行施測,故於預試問卷回收後,隨即進行統計分析,以 Cronbach’s α 考驗問卷之信度,並取得因素分析累積解釋之總變異量,考驗量表之效度。 問卷測試後之項目分析則將量表依高分組(前 27% )和低分組(後 27%)在每一 題得分的平均數進行差異比較,檢定取得各題項之 t 值為決斷值,分析結果除第 5 題外,各題項皆>3.0,表示題項的鑑別度佳,在題項與總分之相關部份,各題 項與總分之相關係數皆>0.4,表示各題項與總量表之同質性高,考量刪除第 5 題 後之 Cronbach’s α 係數降低,且該醫學中心為長老教會醫院,宗教信仰亦為重要 題項,故考量後題項全數保留。隨即透過因素分析主成份分析法之最大變異法進 行轉軸,取得量表之因素負荷量及可解釋的總變異量,各題項之因素負荷量如表 3-4-2 所示,各題項之因素負荷量皆>0.45 可解釋的總變異量為 73.80%,顯示量 表有良好的建構效度,信度分析則透過 Cronbach’s α 係數檢測量表之內部一致 性,取得 Cronbach’s α 係數為 .913,各構面間的 Cronbach’s α 係數則介於 .78~ .86 之間。 - 30 -.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77 國立臺灣大學行為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 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書(家長版) 歡迎您參與本研究!此份文件名為「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書」, 它將詳述您本研究之相關資訊及您的權利。在研究開始進行及您 簽署本同意書之前,研究主持人或研究人員會為您說明研究內容, 並回答您的任何疑問。 研究計畫名稱 中文:幼兒的宜人性、社交技巧與同儕互動之探討 英文:The

APPENDIX The records of the Montessori activities in the project of “Helping Children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s of 4Rs” 14 main activities 1 Recycle sorting outdoor 2 Gard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