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老人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及心理害怕
黃慧芬1 陳姿怡2 楊凱婷2 林茂榮2
摘要
本研究以急診就醫的跌倒老人為研究對象,嘗試瞭解健康相關生活品 質中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範疇以及跌倒後心理害怕之影響因子。
研究對象為 2005 年 1 月至 2005 年 6 月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及 中興院區、新竹馬偕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等因跌倒就醫且年齡 在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半年研究觀測期間之急診室登錄有 874 位跌倒 老人,其中 410 位於急診後一個月同意接受電訪完成世界衛生組織生活 品質問卷與特定活動平衡信心量表等問卷。多變項線性迴歸分析結果顯 示慢性病況數以及基本與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會影響生理、心理、及社 會三個範疇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而跌倒種類、輔具使用、認知功能、
基本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則會影嚮環境範疇。另外,基本日常生活能 力會影響跌倒後的害怕心理。本研究結果有助於了解老人跌倒後各個面 向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及心理之害怕跌倒程度,可做為對老人跌倒介入 內容與方向之參考。
關鍵詞:跌倒、老人、急診、害怕、生活品質
前言
老人的跌倒死亡率是各年齡層中最 高的,並且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然而 我國老人跌倒死亡率約是美國老人的二
倍,且愈年輕的老人的相對死亡危險性 愈高[1]。美國與西方國家65歲以上的老 人,一年裡有 30%-46%至少曾發生一次 跌倒[2,3];我國則為10%至17%[4,5]。
隨著台灣人口愈趨老化,老的老人愈來
1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學系、2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
通訊作者:林茂榮 通訊處:110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0號 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
愈多,老人的跌倒發生率與死亡率也將 會持續上升。
跌倒會影響到老人的存活外[6],也 可能影響老人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多面 向健康的生活品質。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是對生理、
心理、社會等多面向(範疇)健康的主觀評 估,適合評估跌倒對老人多面向健康的 影響[7]。例如老人跌倒後往往造成日常 活動功能下降、心理傷害、社會活動減 少、環境壓力增加等[8,9]。另外,健康 相關生活品質也可用來了解老人跌倒後 醫療照護的需求,甚至可評估跌倒老人 治療後各面向的健康是否有所改善及改 善程度。
另外,跌倒可能也會造成老人自信喪 失並害怕再跌倒(fear of falling)的心理傷 害[10,11];而心理傷害會使跌倒時肌肉收 縮的保護反應變差,讓老人自我限制行 動,使身體功能與獨立活動能力廢用性 喪失[12],造成龐大的醫療與社會成本 [9,13]。因此瞭解老人心理傷害的影響因 子可以幫助跌倒後老人如何回到獨立自 主生活,並減輕家庭負擔與社會資源耗 用。
國內老人跌倒後心理與多面向健康 相關生活品質一向很少被研究,但這些 研究結果將對老人跌倒後介入的內容、
方向與策略有莫大的幫助。因此本研究 以急診室就醫的跌倒老人為研究對象,
探討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中生理、心理、
社會、及環境等範疇,以及跌倒後心理 害怕之影響因子,做為探討國內老人跌 倒之參考。
材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2005年1月至2005年6 月因跌倒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 及中興院區、新竹馬偕醫院、中國醫藥 大學附設醫院之急診室就醫且年齡在六 十五歲以上的老人。
本研究跌倒的定義為從站立、坐姿或 躺臥中突然不預期地往下傾倒,或身體 姿勢非故意地改變導致某一部位觸地,
或非預期的跌下地面或較低處,或跌下 撞擊椅子或樓梯;但排除是因遭受外來 重擊、意識喪失、及中風似的肢體麻痺 或癲癇發作造成之跌倒[14]。
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因外傷進入醫 院急診室就醫,經檢傷護理人員詢問本 人或親友,確定為跌倒受傷且簽署訪談 同意書後則登錄為研究個案,並評估與 收集跌倒當時與傷害相關之資料。若研 究期間同一位有一次以上的跌倒紀錄,
則只登錄第一次的跌倒經驗。研究期間 急診醫護人員共登錄 874位跌倒老人,
急診後一個月內有 410位(46.9%)接受電 話訪談,150位(17.2%)婉拒訪談,119 位 (13.6%)因病無法訪談,93位(10.7%)無人 接聽電話,86 位(9.8%)電話錯誤,16位 (1.8%)死亡。所有被登錄者與接受電訪者 之特性比較,顯示其婚姻狀態有顯著差 異(有配偶:56.4% vs. 63.9%),性別(男 性:46.4% vs. 40.2%)及教育(未受正式教 育:32.2% vs. 24.4%)有邊緣性差異,其 他特性如年齡、過去跌倒經驗、以及傷
害嚴重度則沒有顯著差異。
資料收集
由於研究個案為急診患者,考慮個案 當時之健康不佳而無法接受訪談,因此 資料收集分為兩個階段:急診室登錄及 電話訪談。
一、急診室登錄:研究人員先確定各 家醫院收案與通報流程,並確認檢傷護 理人員瞭解本研究跌倒的定義以及急診 登錄表內的題意。收案開始後,研究員 每週一次至各家醫院收集登錄表,並確 認收案過程前後一致;另外,要求登錄 人員在收集資料時需告知跌倒老人或其 親友將於兩週後將有電訪,並取得老人 與親友之同意。急診登錄內容包括電話 聯絡號碼、年齡、性別、婚姻、教育程 度、病史、過去一年跌倒經驗、跌倒當 時情形、受傷部位、有否骨折、受傷嚴 重度等。受傷嚴重度使用格拉斯哥昏迷 指數(Glasgow Coma Scale, GCS)[15]以及 簡易外傷分數(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AIS)[16]評估。格拉斯哥昏迷指數分數範
圍為3-15,分數越低表示受傷越嚴重。
簡易外傷分數範圍為 1-6,分數越高表示 受害程度越嚴重,如輕微的擦傷、撕裂 傷、扭傷、挫傷、及短骨骨折(如手指、
腳趾)為 l分,長骨骨折(如肱骨、橈骨、
尺骨等)為2 分,股骨骨折及內臟器官損 傷為≥3分。
二、電話訪談:訪員須接受四小時的 電訪訓練,以標準化訪談方法、流程、
問卷題意、以及訪談技巧,以及模擬與
演練角色扮演等各種訪談過程可能發生 的情形,以減少訪員之間的相對測量誤 差。電訪收集的資料包括依約定俗成觀 念之慢性病況罹患、認知功能、日常生 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S)、
心理害怕跌倒程度、以及健康相關生活 品質等。
認知功能是使用認知狀態電訪量表 (Telephone Interview of Cognitive Status,
TICS)測量[17],TICS 是根據的簡短式智
能評估(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改良以適合電訪,內容包括定向
力、訊息登錄、注意力與計算、理解力、
短期記憶、以及語言;共有十三題,分
數範圍為 0-39。此外,0-17分表示認知
功能有損傷,18-22分表示認知功能有些 輕微損傷,≥23分表示認知功能正常。以 簡短式智能評估為效標時,效度為 0.57,
已被證實能於電話中測量老人認知功能 [17,18]。
日常生活能力的評估使用多元功能 評估問卷(OARS Multidimensional Functional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簡
稱 OMFAQ)測量,問卷中包含 7項基本
的日常生活能力(ADLS)及7 項工具性 (instrumental) ADLS, IADLS日常生活能 力是否能夠獨立[18,19],內容為吃飯、
穿衣、整理容貌、走路、上下床、洗澡、
大小便控制、打電話、使用交通工具、
購買用品、準備三餐、處理家務、服藥、
以及處理財務。分數越高,表示生活獨 立能力越高。障礙項目四種以上者,表 示越需要他人協助[11]。此十四項的的再
測信度為 0.71 至0.82,且因素分析顯示
這些題目是在相同的面向,有良好的建 構效度[19,20]。
害怕跌倒程度則使用特定活動平衡 信心量表(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 Scale,ABC),共有16 題[21], 這些題目測量某些活動執行時自信心的 程度,活動包括手拿在眼睛水平高度物 品、住家附近走路、進出汽車、靠近汽 車旁邊、穿越停車場、擦地板、上下樓 梯、從地板上拿脫鞋、走進賣場、上下 斜坡、走進擁擠人群、搭電扶梯、墊腳 尖拿物、站在椅子上取物、搭電梯、以 及走結冰的人行道等。ABC量表分數範
圍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越不害怕跌倒
[21]。此量表的再測信度為 0.92,收斂效
度介於0.49至 0.87[21]。
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採用世界衛生組 織生活品質問卷台灣簡明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WHOQOL-BREF),共有28題[22,23]。
其中有2題是評估整體生活品質,7 題評 估生理範疇,包括疼痛、醫療依賴、活 力、活動能力、睡眠、日常活動能力、
工作能力;6題評估心理範疇,包括正面 感覺、個人信念、思考、身體意像、自 尊、負面感覺;4題評估社會範疇,包括 個人關係、性生活、社會支持、被尊重;
以及9題評估環境範疇,包括身體安全、
物理環境、財務資源、資訊技能、娛樂 休閒、家居環境、社會照護、交通、飲 食。每一題皆採用五點量尺來計分,量 尺的形式分為:能力、頻率、強度、以 及評估四類型。經過題數的加權後,
WHOQOL-BREF每一個範疇的分數範圍
是 4-2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品質越 好。各範疇再測信度範圍介於 0.75至 0.91,對是否跌倒有良好的區辨及預測效 度[23]。
統計分析
描述性統計呈現因跌倒急診就醫老 人特性、跌倒種類、傷害型態、以及傷 後認知能力、日常活動能力、害怕跌倒 程度、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分析性 統計首先利用卡方檢定急診登錄與電話 訪談老人特性間的差異,再以跌倒害怕
程度以及 WHOQOL-BREF之生理、心
理、社會關係、環境四個範疇為結果變 項,初步以Student t 檢定或one-way
ANOVA 分析結果變項在其他變項間的
差異性。當P 值小於0.05表示有顯著差 異。最後使用線性迴歸模式控制可能干 擾因子,包括急診登錄與電話訪談老人 特性間可能有差異的變項,以避免選擇 性樣本造成的偏差,進一步分析每個獨 立變項與結果變項的係數與 95%信賴區
間。當 95%信賴區間不包含0表示有顯
著相關。所有統計分析皆以 SAS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統計軟體 8.02版進行。
結果
表 1呈現410位接受電訪老人的特 性。這些研究對象中,平均年齡 76.3±6.6 歲;59.8%為女性;36.1%沒有伴侶;24.4%
未受正式教育,42.9%接受國小教育;
19.8%的人有使用輔具;75.6%至少有一 項慢性疾病;19.5%老人過去一年至少曾 跌倒一次;38.5%至少有一項基本日常生 活能力障礙;70.5%至少有一項工具性日 常生活能力障礙;15.4%有認知功能損 傷。另外,跌倒種類以腿無力/暈倒/傾倒 最多(42.7%),其次為絆倒(28.0%)及滑倒
(23.9%);31.0%跌倒在地面時間大於五分
鐘。跌倒受傷部位以四肢最多(47.8%),
其次為頭頸部(42.2%)。4.9%的老人未受 傷;72.7%受傷一處,22.4%受傷二處以 上;31.7%有骨折;60.7%為輕傷
(AIS=1),及 39.3%為重傷(AIS≥2);21.7%
有住院。
表1、跌倒老人人口學、健康、受傷等特性分佈(N=410)
變項名稱 平均值+標準差 人數 (%)
年齡(歲) 76.3+6.6
年齡(歲) 65-69 70-74 75-79 ≧80
78 103
98 131
(19.0) (25.1) (23.9) (32.0)
女性 245 (59.8)
已婚(配偶健在) 262 (63.9)
教育程度 未受正式教育 國小
初(國)中/高中 專科或大學以上
100 176 97 37
(24.4) (42.9) (23.7) (9.0)
輔具使用 81 (19.8)
慢性病況數(項)# 0
1
≧2
100 158 152
(24.4) (38.5) (37.1) 過去一年跌倒經驗(次)
0 1 ≧2
330 47 33
(80.5) (11.5) (8.0) 基本日常生活能力障礙(項)
0 1-3 4-7
252 86 72
(61.5) (21.0) (17.5) 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障礙(項)
0 1-3 4-7
121 92 197
(29.5) (22.4) (48.1) 認知能力(分) $
0-17 18-22 ≧23
261 86 63
(63.6) (21.0) (15.4) 跌倒種類
腿無力/暈昏倒/傾倒 滑倒
175 98 115
(42.7) (23.9) (28.0)
變項名稱 平均值+標準差 人數 (%) 絆倒
其他外力
22 (5.4)
跌倒後在地面時間(分鐘) <1
1-5 ≧6
97 186 127
(23.6) (45.4) (31.0) 受傷部位+
頭/頸 胸 腹 四肢 其他
173 75 19 196 15
(42.2) (18.3) (4.6) (47.8) (3.7) 受傷處
0 1 ≧2
20 298 92
(4.9) (72.7) (22.4)
骨折 130 (31.7)
簡易外傷分數(分)*
1
≧2
249 161
(60.7) (39.3)
住院 89 (21.7)
# 依一般約定俗成之慢性病況觀念認定其罹患數
$ 分數分佈範圍0-39分
+ 多處傷害者按受傷型態分類分別計算
* 簡易外傷分數(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簡稱AIS),範圍1-6分
表2呈現台灣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 質每個範疇分數或害怕跌倒分數在老人 各項特性間的差異性。整體生理範疇分 數的平均值為 13.0±2.4,在不同的年齡、
性別、教育程度、輔具使用、慢性病況 數、過去跌倒、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工 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認知功能有顯 著差異。整體心理範疇分數的平均值為 12.7±2.1,在不同的教育程度、輔具使 用、慢性病況數、基本日常生活能力、
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以及簡 易外傷分數有顯著差異。整體社會範疇 分數的平均值為 13.8±2.1,在不同的性
別、教育程度、輔具使用、慢性病況數、
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 力、認知功能、跌倒種類以及受傷處有 顯著差異。整體環境範疇分數的平均值
為 13.5±2.0,在不同的性別、教育程度、
輔具使用、慢性病況數、過去跌倒、基 本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 力、認知功能、跌倒種類以及簡易外傷 分數有顯著差異。此外,害怕跌倒分數 的平均值為43.2±30.0,在不同的性別、
教育程度、慢性疾病數、基本日常生活 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
以及跌倒後在地面時間有顯著差異。
表3呈現多變項迴歸分析世界衛生 組織生活品質四個範疇分數分別為結果 變項之統計結果。在控制年齡、性別、
教育、及婚姻後,慢性病況數、基本日 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與生 理範疇各有有顯著相關,判定係數(R2)
為0.44。慢性病況數、基本日常生活能
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與心理範疇各
自有顯著相關,判定係數(R2)為 0.26。慢 性病況數、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 日常生活能力與社會範疇各自有顯著相 關,判定係數(R2)為0.13。基本日常生活 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輔具使用、
認知功能、跌倒種類與環境範疇各自有 顯著相關,判定係數(R2)為 0.32。
表2、 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生理、心理、社會關係、環境四個範疇及害怕跌倒在跌倒老人 各項特性間的差異性
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害怕跌倒
生理 心理 社會關係 環境
變項名稱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整體得分 13.0+2.4 12.7+2.1 13.8+2.1 13.5+2.0 43.2+30.0 年齡(歲)
65-69 70-74 75-79 ≧80
13.9+2.4 12.8+2.1 12.8+2.4 12.4+2.3
<0.001 13.0+2.2 12.3+1.9 12.5+2.1 12.2+2.0
0.119 14.3+2.1 13.8+2.1 13.6+2.0 13.6+2.1
0.168 13.7+2.0 13.3+1.9 13.5+2.1 13.0+1.9
0.088 49.2+34.2 42.4+27.1 43.9+31.9 38.7+27.1
0.181
性別 男 女
13.3+2.4 12.8+2.4
0.038 12.9+2.0 12.5+2.2
0.101 14.1+2.0 13.7+2.2
0.041 13.8+1.9 13.4+2.0
0.030 51.6+30.5 37.5+28.4
<0.001
婚姻
已婚(配偶健在) 未婚/喪偶/離婚
12.9+2.4 12.8+2.1
0.761 12.5+2.1 12.5+2.0
0.839 13.5+2.1 13.8+2.1
0.158 13.3+2.0 13.3+2.0
0.898 43.7+29.2 42.0+27.9
0.605
教育程度 未受正式教育 國小
國中以上
12.2+2.1 12.9+2.1 13.2+2.5
0.011 12.0+2.2 12.3+1.9 12.9+2.2
0.009 13.3+2.1 13.6+2.2 14.3+2.0
0.007 12.8+1.8 13.3+2.0 13.6+2.0
0.038 37.3+26.8 40.1+27.6 47.6+31.2
0.050
輔具使用 否 是
13.2+2.3 11.7+2.1
<0.001 12.7+2.0 11.7+2.0
0.001 13.9+2.0 13.1+2.4
0.005 13.6+1.8 12.3+1.9
<0.001 42.5+30.8 41.6+25.6
0.835
慢性疾病狀況數(項) 0
1
≧2
14.1+2.5 12.8+2.2 12.2+2.1
<0.001 13.1+2.2 12.5+2.2 12.0+1.7
0.001 14.3+2.1 13.7+2.2 13.4+2.0
0.010 13.9+2.1 13.3+1.9 13.0+1.8
0.006 50.9+31.6 39.9+29.9 40.3+26.9
0.018
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害怕跌倒
生理 心理 社會關係 環境
變項名稱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過去一年跌 倒經驗(次) 0 1 ≧2
13.1+2.3 12.3+1.7 11.8+2.2
0.009 12.6+2.1 12.4+1.9 12.1+1.8
0.486 13.8+2.1 13.4+1.9 13.6+2.2
0.476 13.5+2.0 12.6+1.7 12.9+2.0
0.024 41.7+29.3 46.5+28.8 40.7+25.2
0.661
基本日常生活能 力障礙(項) 0 1-3 4-7
14.0+2.2 12.1+1.7 10.7+1.7
<0.001 13.3+2.0 12.0+1.7 11.2+2.2
<0.001 14.3+1.8 13.3+2.2 13.0+2.5
<0.001 14.3+1.7 12.7+1.6 12.1+2.0
<0.001 47.2+32.6 42.3+22.6 29.1+24.1
<0.001
工具性日常生活 能力障礙(項) 0
1-3 4-7
14.6+2.3 13.6+1.8 11.8+2.1
<0.001 13.8+2.0 12.9+1.7 11.9+2.1
<0.001 14.6+1.9 14.0+2.0 13.3+2.2
<0.001 14.5+1.8 13.7+1.6 12.9+1.9
<0.001 47.9+33.7 51.2+28.2 36.4+26.9
<0.001
認知能力(分) 0-17 18-22 ≧23
12.6+2.4 13.5+2.2 14.0+2.3
<0.001 12.2+2.1 13.4+1.8 13.6+2.2
<0.001 13.4+2.1 14.6+1.9 14.5+2.0
<0.001 13.1+1.9 14.1+1.6 14.6+1.8
<0.001 40.4+27.7 43.6+33.2 54.1+33.4
0.006
跌倒種類
腿無力/暈昏倒
/傾倒 滑倒 絆倒 其他外力
12.7+2.4 12.7+2.4 13.3+2.3 13.2+2.3
0.180 12.2+2.1 12.4+2.2 13.0+2.0 12.7+2.0
0.059 13.4+2.2 13.6+2.2 14.2+1.8 14.8+1.7
0.007 12.9+1.9 13.4+1.9 14.0+1.9 13.9+2.1
<0.001 41.6+27.9 40.4+29.4 46.5+31.8 39.4+34.3
0.514
跌倒後在地面時 間(分鐘) <1 1-5 ≧6
13.5+2.4 12.9+2.1 12.8+2.3
0.134 12.8+2.2 12.4+1.9 12.6+2.1
0.361 14.0+2.0 13.7+2.1 13.8+2.2
0.685 13.8+1.6 13.4+1.8 13.2+2.2
0.168 48.1+31.1 36.3+28.3 45.3+31.4
0.023
受傷處 0 1 ≧2
12.0+2.2 12.9+2.4 12.9+2.2
0.270 12.3+1.4 12.6+2.2 12.2+1.8
0.371 13.6+1.8 13.9+2.1 13.1+2.3
0.016 12.9+1.8 13.4+2.0 13.1+1.9
0.260 33.6+28.4 42.2+30.3 46.4+27.2
0.253
骨折 無 有
12.9+2.3 12.9+2.4
0.891 12.3+2.0 12.7+2.2
0.145 13.6+2.1 14.0+2.2
0.085 13.2+2.0 13.6+2.0
0.164 43.1+29.2 42.0+30.3
0.746
簡易外傷分數 (分) 1
13.0+2.3 12.4+2.4
0.132 12.6+2.1 11.9+2.0
0.032 13.8+2.1 13.4+2.1
0.204 13.4+2.0 12.9+1.8
0.049 42.6+29.7 43.2+29.1
0.897
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害怕跌倒
生理 心理 社會關係 環境
變項名稱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平均值+標 準差 P值*
≧2 住院 無 有
13.0+2.3 12.6+2.4
0.163 12.5+2.1 12.5+2.3
0.804 13.8+2.2 14.0+2.1
0.472 13.4+1.9 13.5+2.0
0.719 43.8+29.6 39.9+30.7
0.374
*Student t檢定或one-way ANOVA分析,當P值小於0.05表示有顯著差異
表3、 多變項線性迴歸分析結果: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生理、心理、社會關係、環境四個 範疇為結果變項
生理# 心理# 社會關係# 環境#
變項名稱 係數
95%
信賴區間* 係數
95%
信賴區間* 係數
95%
信賴區間* 係數
95%
信賴區間*
截距 15.2 ( 14.7, 15.7) 14.5 ( 14.0, 15.0) 15.1 ( 14.6, 15.6) 14.7 ( 14.1, 15.3) 慢性疾病數(項)
0 1
≧2
0 -1.00 -1.41
(-1.47,-0.53) (-1.88,-0.94)
0 -0.69 -1.07
(-1.18,-0.20) (-1.54,-0.60)
0 -0.40 -0.70
(-0.93, 0.13) (-1.21,-0.19)
-- -- --
--- --- --- 基本日常生活能力
障礙(項) 0 1-3 4-7
0 -1.30 -2.27
(-1.77,-0.83) (-2.82,-1.72)
0 -0.77 -1.28
(-1.26,-0.28) (-1.87,-0.69)
0 -0.62 -0.65
(-1.13,-0.11) (-1.28,-0.02)
0 -0.89 -1.28
(-1.38,-0.40) (-1.89,-0.67) 工具性日常生活能
力障礙(項) 0 1-3 4-7
0 -0.67 -1.60
(-1.18,-0.16) (-2.09,-1.11)
0 -0.70 -1.20
(-1.23,-0.17) (-1.69,-0.71)
0 -0.42 -0.78
(-0.97, 0.13) (-1.31,-0.25)
0 -0.52 -0.80
(-1.05, 0.01) (-1.31,-0.29) 輔具使用
否 是
-- --
--- ---
-- --
--- ---
-- --
--- ---
0
-0.54 (-1.05,-0.03) 認知能力(分)
0-22 ≧23
-- --
--- ---
-- --
--- ---
-- --
--- ---
0
0.85 ( 0.32, 1.38) 跌倒種類
絆倒 滑倒
腿無力/暈昏倒/
傾倒 其他外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0.44 -0.74 0.23
(-0.95, 0.07) (-1.19,-0.29) (-0.65, 1.11) 判定係數(R2) 0.44 0.26 0.13 0.32
#調整年齡、性別、教育、婚姻等變項
*當95%信賴區間不包含 0表示有顯著相關
表4呈現多變項迴歸分析害怕跌倒 程度為結果變項之統計結果。在控制年
齡、性別、教育、及婚姻後,基本日常 生活能力與害怕跌倒程度有顯著相關,
判定係數(R2)為 0.10。 表 4、 多變項線性迴歸分析結果:跌倒 害怕為結果變項
害怕跌倒@
變項名稱 係數 95%信賴區間*
截距 52.8 ( 47.0, 64.3)
性別 男
女 0
-11.7 (-17.8,-5.69) 基本日常生活能力障
礙(項) 0 1-3 4-7
0 -4.02 -13.8
(-11.0, 2.96) (-21.8,-5.74) 判定係數(R2) 0.10
@調整年齡、教育、婚姻
*當95%信賴區間不包含0表示有顯著相關
討論
本研究可發現跌倒老人的特性,即慢 性疾病狀況數及日常生活能力會影響生 理、心理、及社會等範疇之健康相關生 活品質,而跌倒種類、輔具使用、認知 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則會影響環境範 疇。另外,基本日常生活能力會影響跌 倒的害怕程度。
健康相關之生活品質中的生理、心 理、與社會範疇與跌倒老人本身的原有 健康狀態有顯著相關,而與跌倒後之傷 害嚴重度並無顯著相關。這個結果有可 能純粹為慢性疾病與日常生活能力對跌 倒老人主觀評估的生活品質有較大的影 響。然而也可能是大部分急診跌倒老人 在跌倒後一個月內已恢復至原來的健康 狀態,使得跌倒或是跌傷的後果已不再 影響老人的生活品質。除了慢性疾病狀 況、日常生活能力有顯著相關外,老人
是否使用輔具與跌倒種類對於環境範疇 也有顯著相關,顯示走路不方便者對於 環境的生活品質的滿意度低,也因此更 需要物理與社會環境的配合以補償因生 理功能的老化。另外,基本日常生活能 力障礙項目愈多老人愈害怕跌倒,這顯 示跌倒老人生理健康情形直接影響心理 健康狀態[11]。老人跌倒後一個月自覺的 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方面照護需求比跌 倒出院當時更高,尤以生理照護需求為 最[24],因此跌倒後的生理健康及預防再 跌倒的照護將可增加跌倒老人的生理層 面的生活品質。另外,家庭及社會功能 也會直接影響老人對健康照護的滿意程 度[24],親友的鼓勵與防止跌倒後受傷的 護具使用〔如髖部保護器(hip protector)〕
將有助於提高跌倒老人生活品質滿意程 度及降低害怕程度。
傷害的嚴重程度並不影響生活品質
或跌倒害怕,這與過去的研究相類似 [11]。這有可能是反應了主觀的健康指標 與客觀指標的差異;換言之,心理的調 適以及外在的社會支持會使相同嚴重度 跌倒老人之間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以及 跌倒害怕的評估有不同的心理調適導致 不同的感受,這也是健康狀態(health status)與測量健康生活品質兩種指標不 同之處[25];也說明了老人對自己健康的 自我評價對臨床治療有其重要性。
由於急診登錄的跌倒老人與接受電 訪老人在特性上有些不同,如性別、婚 姻、及教育。因此在所有線性迴歸模式 的分析中,這些變項都被控制以避免選 擇性樣本造成的偏差。當然,本研究仍 可能尚有其他未測量的選擇性特性沒有 被控制而干擾研究結果。基本及工具性 日常生活能力與跌倒會有相關,因此控 制日常生活能力會使本研究低估跌倒或 跌傷對生活品質的影響;而當迴歸分析 排除日常生活能力時,會使年齡、外傷 的嚴重程度、或輔具使用與跌倒老人各 範疇的生活品質的相關增加(此資料沒有 顯示)。
本研究有下列幾點限制:第一、因為 大部份跌倒沒有受傷者以及輕微受傷者 不會來急診就醫,研究的結果並不能推 論到所有的跌倒老人。第二、本研究用 來評估日常生活能力的「多元功能評估 問卷」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世界 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台灣簡明版」,雖 然已有中文版信效度的檢測,但是多在 面對面訪談時使用,尚無電話訪談方式 的信效度檢測,期未來能做進一步驗
證。第三、對於跌倒老人的生活品質及 害怕跌倒程度,本研究不能確定是否是 跌倒所造成的,也許跌倒前老人的生活 品質及害怕跌倒程度原本如此。另外,
基本及工具性之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可 能是跌倒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跌倒之 前便是如此,因此本研究並無法真正區 別(量化)跌倒對生活品質範疇或跌倒害 怕的獨立影響程度;未來可建立縱貫性 追蹤研究補充此部分的不足。第四、本 研究的樣本皆為跌倒者,故未能區別跌 倒者與未跌倒者在生活品質各範疇的差 異。也因此研究對象中,老人的生活品 質變異會較低,也影響其他獨立變項對 各個生活品質範疇的解釋。最後,本研 究所使用的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 在台灣老人族群已被証明有良好的信效 度及感應度(responsiveness)[7],但是特定 活動平衡信心量表的信效度及感應度在 台灣尚未被驗證。經驗告訴我們此量表
最後一題(走結冰的人行道)可能不適合
亞熱帶的台灣,未來研究者可對此量表 進一步調查與修正。
致謝
本計劃來自國科會計劃
(NSC 93-2320-B-038-021)的支持,特 此申謝。
參考文獻
1. 林茂榮、王夷暐:社區老人跌倒的危 險因子與預防。臺灣衛誌 2004;
23(4):259-71。
2. Blake AJ, Morgan K, Bendall MJ, et al:
Falls by elderly people at home: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ge Ageing 1988;17:365-72.
3. Graafmans WC, Ooms ME, Hofstee HMA, Bezemer PD, Bouter LM, Lips P: Falls in the elderl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risk factors and risk profiles.
Am J Epidemiol 1996;143:1129-1136.
4. 蔡益堅等:社區老人跌倒之盛行率暨 危險因子評沽研究。台灣家庭計畫研 究所,1996。
5. 林茂榮、蔡素蘭、陳淑雅、曾信嘉:
台灣中部某鄉村社區老人跌倒危險 之因子。台灣衛誌 2002;21(1):
73-82。
6. Lin PC, Chang SY: Functional recovery among elderly people one year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J Nursing Res 2004;12;72-82.
7. Hwang HF, Liang WM, Chiu YN, Lin MR: Suitability of the
WHOQOL-BREF for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in Taiwan. Age Aging 2003;32:593-600.
8. 徐慧娟、吳淑瓊、江東亮:跌倒對社 區老人健康生活品質的影響。中華衛 誌 1996;15(6):525-32。
9. Alexander BH, Rivara FP, Wolf ME:
The cost and frequency of
hospitalization for fall-related injuries in older adults. Am J Public Health 1992;82:1020-3.
10. Tinetti ME, Mendes de Leon CF, Doucette JT, Baker DI : Fear of falling and fall-related efficacy in relationship to functioning among
community-living elders. J Gerontology 1994;49:M140-7.
11. 蔡素蘭、林茂榮:跌倒對台灣鄉村社 區老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衰退與害 怕跌倒心理的影響。物理治療 2002;27:155-64。
12. Tinetti ME, Liu WL, Claus EB:
Predictors and prognosis of inability to get up after fall among elderly person.
JAMA 1993;269(1):65-70.
13. 朱昭美:功能障礙老人的社區式照護 成本[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公共衛生 研究所,1995。
14.Gibson MJ, Andres RO, Issacs B, et al : The prevention of falls in later life. A report of the Kellogg International Work Group on the prevention of falls by the elderly. Dan Med Bull
1987;34(Suppl 4):1-24.
15. Teasdale G, Jennet B: Assessment of coma and impaired consciousness: a practical scale. Lancet 1974;2: 81-4.
16. 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Automotive Medicine: The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1990 revision.
Des Plaines, IL; 1990.
17. Brandt J, Spencer M, Folstein M: The Telephone Interview for Cognitive Status. Neuropsychiatry neuropsychol behav neurol 1998;1:111-7.
18. DE JAGER CA, BUDGE MM,
CLARKE R. Utility of TICS-M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3;18:318-24.
19. George LK, Fillenbaum GG: OARS methodology: a decade of experience in geriatric assessment. J Am Geriatr Soc 1985;33:607-15.
20. 邱亨嘉、陳怡君、毛莉雯、蕭世槐、
劉宏文、黃明賢:中文版多元功能評 估問卷之信度效度考驗。中華衛誌 1997;16:119-32。
21. Powell LE, Myers AM: The
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 (ABC) scale. J Gerontol Ned Sci 1995;50:M28-34.
22. The WHOQOL group: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QOL-BREF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Psychol Med
1998;28:551-8.
23. The WHOQOL-Taiwan Group:
Introd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QOL-Taiwan Version. Chinese J of Public Health 2000;19(4) :315-324.
24. 陳曉容、黃子庭:老人因跌倒而就醫 的健康照護需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 討:前趨研究。長庚護理 2002;13:
1-9。
25. Covinsky KE, Wu AW, Landefeld CS, et al: Health status versus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patients: does the distinction matter? Am J Med 1999;106:435-40.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Fear of Falling in Elderly Fallers
Hei-Fen Hwang1; Chih-Yi Chen2; Kai-Ting Yang2; Mau-Roung Lin2,*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at examining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four domains of the
WHOQOL-BREF (a brief vers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 well as the fear of falling in elderly people aged 65 and over. During a 6-month recruitment period, there were 874 elderly fallers visiting emergency rooms in the three hospitals: Taipei City Hospital (Zhongxiao Branch and Zhongxin Branch), Mackay Memorial Hospital (Hsinchu Branch), and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Of these people, 410 were interviewed by telephone to collect essential information. Results of 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show that three WHOQOL-B REF domains - Physical Capacity,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number of chronic conditions and limitation of basic and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s). On the other hand, environmental domain wa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fall patterns, use of walking device, and limitation of basic and instrumental ADLs. Furthermore, fear of falling was
associated with limitation of basic ADLs. The results are conduciv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the design in the contents and direction of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fallers.
Key words: falls, fear of falling, elderly people, quality of life
1 School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College of Nursing, Taipei, Taiwan.
2 Institute of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Correspondence:Mau-Roung Lin
Address:250 Wu-Hsing Street, Taipei 110, Taiwan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