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吉豐博士 Advisor:Liu,Chi-Feng M.D., Ph.D.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吉豐博士 Advisor:Liu,Chi-Feng M.D., Ph.D."

Copied!
58
0
0

Teks penuh

(1)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吉豐博士

Advisor:Liu,Chi-Feng M.D., Ph.D.

題目

遠紅外線腧穴治療對於血液透析患者血壓控制之成效探討 Effects of Far-infrared on Singal Acupoint in Hypertension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研究生: 梅聖忠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七月

(2)

誌謝

原本以為自己永遠不會再辦理復學了,任意隨性的放逐生活,在眾人的 關懷及幫助下又規律了起來。感謝劉吉豐老師在我延宕的這些日子裡並沒有 給予苛責並在研究設備上給予最大的幫助,感謝林惠如老師精簡了我的研究 設計,感謝李素慧醫師專一了我的研究目的,更要感謝楊孟儒醫師及安德診 所的工作人員對於我收案的幫助。感謝秋媚姐協助區隔了我對過去的依戀以 及對現實的依賴。還有我的同學及朋友們,感謝你們在這幾年中對於我的包 容及幫助。

在所上已經 5年了,真是漫長的碩士生涯。在接近目標的同時,我選擇 了逃避,因為突然間發現,自己的規劃竟然只有到這裡而已,面對未來的行 進,我,猶豫了。但是逃避並不是一個好方法,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多的恐慌 及倦怠。重新面對自己是一個很徬徨的過程,習慣於固有的行為模式,讓我 遲遲無法邁開任何一步。拾起丟掉的書本,過程遠比面對新事物來的困難。

所有的觀念都在似是而非中,惟有一步步的從頭開始。

在收案的過程中,因為隨機分配個案使我必須一週六天,每天超過十個 小時都在收案地點等待個案的到來,但同時也規律了我的不正常生活型態。

多年來習慣於夜間工作的作息,對我而言,日出而作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不管怎樣,總算是完成它了。論文的結束,讓我放下懸在心上的重擔,也是 一個新的開始。不管接下來的路如何,至少,不會有個"想當初…"的遺憾。

(3)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遠紅外線單一腧穴治療對於患有高血壓的血液透析患者 血壓控制之影響,並希望結果可以運用於臨床,協助患者減少心血管疾病的 危險因子。收案採方便取樣,橫斷面實驗性研究設計,將同意參予研究個案 隨機分配至實驗駔與對照組。實驗組於每次血液透析治療時施予遠紅外線治 療於動靜脈廔管對側前臂之內關穴,每週三次,每次 30 分鐘,接受治療達十 次者接受為實驗組對象,共 21 人;對照組僅接受常規血液透析治療,共 19 人,總計參與研究個案為 40 人。使用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同半胱胺酸及收縮 壓來作為研究成效之應變項,並以 SPSS13.0 分析應變項之差異及相關性。研 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經遠紅外線腧穴治療後,超氧陰離子自 由基、同半胱胺酸及收縮壓皆呈現顯著降低(p<.05)。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與 收縮壓兩者降低的差異並呈現高度相關性(Spearman's rho=0.655)。因此,

本研究證實遠紅外線治療作用於患有高血壓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內關穴,可以 降低患者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同半胱胺酸及收縮壓。由於簡單易行,且未 影響常規治療方式,作為臨床輔助措施運用於患有高血壓的血液透析患者,

可以協助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關鍵字:血液透析、高血壓、遠紅外線、內關、超氧陰離子自由基、

同半胱胺酸、收縮壓

(4)

ABSTRACT

Objectives: Hypertension, hyper serum level of homocysteine and superoxide, easily found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Several evidences showed that oxidative stress was appeared on hemodialysis subjects with hypertension. Far-infrared as the antioxidative therapy, may be beneficial in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due to decrease free radicals formation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damage in hemodialysis subjects.However, the effects of Far-infrared on singal acupoint has not been elucidated. Therefore, we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Far-infrared on PC6 status in hypertension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Subjects: 40 hemodialysis with hypertension subjec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Intervention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hirty minutes Far-infrared on PC6, three times a week during hemodialysis treatment, continuously for 10 times.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unit care.

Design and outcome measures: The study applied an experimental pretest and posttest design. Before and after finish 10 times Far-infrared on PC6, all the participants were collected blood for the assay of superoxide anion and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checked systolic blood

(5)

pressure(SBP)before hemodialysis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to control subjects, Superoxide anion and Homocysteine and SBP (p < 0.05)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ubjects;the variation of Superoxide anion and SBP were with positive correlation(Spearman's rho=0.655).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Far-infrared on singal acupoint treatment could decrease some risk factors of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Keywords: Hemodialysis, Hypertension, Far-infrared, PC6,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Homocysteine, Superoxide.

(6)

目錄

第一章、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2

第四節、 研究假設 ...3

第二章、文獻查證 ... 4

第一節、 高血壓的定義 ...4

第二節、 血液透析的作用 ...5

第三節、 高血壓與血液透析患者的關係 ...6

第四節、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SUPEROXIDE【O2¯】)...9

第五節、 同半胱胺酸( HOMOCYSTEINE ) ...10

第六節、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同半胱胺酸與收縮壓的關係 ...13

第七節、 遠紅外線(FAR-INFRARED RAYS) ...14

第八節、 腧穴選擇(ACUPOINT)...16

第三章、 研究架構 ... 18

第一節、 概念架構 ...18

第二節、 名詞界定 ...18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20

(7)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2

第四節、 資料收集過程 ...22

第五章 、研究結果 ... 24

第一節、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基本資料及應變項前測資料比較 ...24

第二節、 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應變項比較 ...28

第三節、 實驗組與對照組同半胱胺酸改變差異程度比較 ...32

第四節、 收縮壓、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與同半胱胺酸之相關性 ...32

第五節、 研究結果之綜合敘述 ...34

第六章、討論 ... 36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 38

第一節、 結論 ...3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38

中文文獻 ... 41

英文文獻 ... 43

(8)

圖表目錄

圖 2-1 九十三年度台灣地區透析總人數統計圖...5

圖 2-2 血液透析執行示意圖...6

圖 2-3 腧穴位置示意圖...17

圖 3-1 概念架構...18

圖 4-1 研究設計...20

圖 4-2 研究流程...21

圖 5-1 收案流程圖...24

圖 5-2B 前測應變項比較圖示...27

圖 5-2 前後測體重比較...28

圖 5-3B 舒張壓的比較圖示...29

圖 5-4 收縮壓前後測...31

圖 5-5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前後測...31

圖 5-6 同半胱胺酸前後測改變差異...32

表 2-1 血壓的分期...4

表 2-2 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降低同半胱胺酸治療劑量一覽表...12

表 5-1 前測基本屬性比較...26

表 5-2A 前測應變項比較...27

表 5-3A 舒張壓的比較...29

表 5-4 應變項前後測差異比較...30

表 5-5 應變項相關分析...33

(9)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

自 2001年以來,高血壓性疾病已經連續四年為我國十大死因之ㄧ(行政 院衛生署【衛生署】,民 94)。若將高血壓及與之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包括腦 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及糖尿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加總,則超過十大死 因第一的各式癌症人數加總,因此,高血壓的控制也被認為是延緩或減少心 血管疾病的最顯著危險因子(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國健局】,民 93)。 而更有研究指出,血壓正常的人比高血壓的人少了7.2年得到心血管疾病的 機會,血壓正常的人比高血壓的人至少多活 5年以上(Franco, Peeters, Bonneux, & de Laet, 2005)。

對於血液透析患者而言,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遠高於一般大眾

(Foley, Parfrey,& Sarnak, 1998)。因此高血壓的控制就顯的格外重要,

除了傳統的藥物、低鈉飲食以及運動以外,還必須配合乾體重的調整、透析 方式的調整。儘管降血壓藥物種類日新月異,但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壓合 併了多樣化的原因,即便使用了多種降血壓藥物治療,在美國也只有約三成 的高血壓血液透析患者血壓控制良好(Nesrallah, Suri, Moist, Kortas, & Lindsay, 2003);在台灣,根據國健局(民 93)針對台灣地區 91年度的抽 樣調查報告指出:高血壓的患者血壓控制在目標範圍內的比率男性是 21%,

女性是 29%。因此,傳統的高血壓治療方式似乎並不能良好的控制高血壓。

在健康的動脈中,內皮細胞保護並調節血漿至動脈通過的物質。內皮細 胞若受傷,或許會讓血漿中的物質與動脈管壁直接反應。高濃度的同半胱胺 酸與高濃度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皆被發現與受傷的內皮細胞有關。而受傷的

(10)

及抑制平滑肌增生,便造成血栓及動脈粥狀硬化,使血壓上升。(Becker et al., 2005)

遠紅外線已被證實可以改善損毀的內皮細胞功能(Ikeda et al.,2001)。 而在血液透析治療中,常規用於改善患者廔管硬化已行之有年。加上患者必 須每週三次,每次四小時前來接受治療,可見在血液透析的治療過程中使用 遠紅外線措施是簡單易行且效果卓著的。因此,本研究嘗試結合中西醫理論,

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增加使用遠紅外線措施於特定腧穴,檢視當 遠紅外線作用於單一腧穴時,是否仍然可以達到改善內皮細胞功能,降低超 氧陰離子自由基及同半胱胺酸並降低血壓。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

1. 探討當患有高血壓的血液透析患者常規使用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 時,實施遠紅外線單一腧穴措施對於體內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同半胱 胺酸及血壓改變之成效及相關性。

2. 探討當患有高血壓的血液透析患者常規使用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 時,降低的同半胱胺酸對於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及血壓改變之成效及相 關性。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為達到本研究目的,所要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1. 探討介入遠紅外線措施後,對改變常規使用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的

(11)

高血壓血液透析患者的超氧陰離子濃度成效為何?

2. 探討介入遠紅外線措施後,對改變常規使用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的 高血壓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壓成效為何?

3. 探討介入遠紅外線措施後,對改變常規使用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的 高血壓血液透析患者的同半胱胺酸濃度成效為何?

4. 探討有無介入遠紅外線措施,對於常規使用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的 高血壓血液透析患者,其血液中同半胱胺酸濃度的降低與超氧陰離子 及血壓的相關性為何?

第四節、 研究假設

1. 介入遠紅外線措施後,實驗組之超氧陰離子濃度與對照組比較有降 低。

2. 介入遠紅外線措施後,實驗組之血壓與對照組比較有降低。

3. 介入遠紅外線措施後,實驗組之同半胱胺酸濃度與對照組比較有降 低。

4. 常規使用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的高血壓血液透析患者其血液中之 同半胱胺酸濃度降低的與超氧陰離子濃度的降低及血壓的降低之間 有相關性。

(12)

第二章、文獻查證

第一節、 高血壓的定義

根據 JNC 7 的定義,成人正常血壓值為收縮壓低於 120 mmHg 且舒張壓低 於 80 mmHg。高血壓是指收縮壓高於或等於 140 mmHg 或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高於或等於 90 mmHg。介於正常血壓和高血壓之間的 稱為高血壓前期(prehypertension)。高血壓又分為兩期,分別是第一期(輕 度)高血壓(收縮壓 140-159 mmHg 或舒張壓 90-99 mmHg)及第二期(中、

重度)高血壓(收縮壓等於或高於 160 mmHg 或舒張壓等於或高於 100 mmHg)。

(見表 2-1 血壓的分期)(Chobanian et al., 2003, JNC7 report)

表 2-1 血壓的分期

血壓的分期 收縮壓及舒張壓(mmHg)

正常 <120 和 <80

高血壓前期(prehypertension) 120-139 或 80-89

第一期(輕度)高血壓 140-159 或 90-99

第二期(中、重度)高血壓 ≧160 或 ≧100

雖然高血壓已經被更精確的分期,使醫療人員在對健康狀況的評估有更 好的對策,但是對健康影響最大的還是第二期高血壓。尤其當收縮壓大於

(13)

160mmHg 時,明顯會有較高的死亡率( Mazzuchi, Carbonell,&

Fernandez-Cean, 2000)。因此多數關於高血壓的研究,都將高血壓的收案 定義在與第二期高血壓相等或相似的條件上,也就是 SBP≧160mmHg 或 DBP≧

100mmHg 或是有處方降血壓藥物,三者中只要符合其中任一個的條件,即為 高血壓的患者。

第二節、 血液透析的作用

尿毒症是因為腎功能衰竭引起的症候群,當診斷為慢性尿毒症時,腎臟 功能已經無法回復。當腎臟功能已經無法回復且診斷為慢性尿毒症時的治療 方法有三種: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腎臟移植 (譚柱光與黃東波,民 86) 。 根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腎臟基金會(民 94)的統計,台灣 90%以上的慢性尿毒 症患者以血液透析治療。(見圖 2-1 九十三年度台灣地區透析總人數統計圖)

圖 2-1 九十三年度台灣地區透析總人數統計圖

18,425 21,016 3,109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血液透析(男)

血液透析(女) 腹膜透析

九十三年度台灣地區透析總人數統計圖

數列1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腎臟基金會(民 94)。

(14)

血液透析是以透析迴路導管將患者血液導出至透析系統;透析系統包含 了透析器、透析液及監測裝置。經由透析系統清除血液中無法經由腎臟代謝 的物質,再將處理過的血液經透析迴路導管送回體內(譚柱光與黃東波,民 86) 。(見圖 2-2 血液透析執行示意圖)

圖 2-2 血液透析執行示意圖

第三節、 高血壓與血液透析患者的關係

傳統上,血液透析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了年齡、性別、

高血壓、異常血脂與糖尿病。而有更多的研究證實血液透析患者還多了其他 的其他的危險因子包括有高同半胱胺酸血症、發炎、異常鈣磷血中濃度及乘 積、內皮細胞功能不良及氧化壓力(Prichard Sarah, 2003)。因此,降低這 些危險因子便可以有效減少血液透析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並減少死亡率,而 台灣腎臟醫學會 (民 94)在台灣血液透析診療指引中也建議在血液透析開始 前及 6 個月後常規評估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Griffith et al.(2003)使用 The US Renal Data System 【USRDS】資

(15)

料對 2877 名自 1996 與 1997年間開始透析治療並使用降血壓藥物的患者做死 亡率分析,資料結止至 2000年。研究顯示,鈣離子阻斷劑被廣泛的應用於治 療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壓,佔 70.3%。然而,合併多種降血壓藥物治療與使 用單一降血壓藥物比較。並不會對死亡率有改變。

由於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壓難以控制良好且與高死亡率有關,因此除了 藥物以外,如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的研究也不斷的在進行中。而血液 透析患者因為無法自行排出體內的水分,體重增加的同時也會造成細胞外體 液容積( extracellular volume 【 ECV 】)過多導致水腫及高血壓(Charra,

& Chazot, 2003)。在 Chen, S. F, Chen, Y. C., Chen, H. H., &Yeh. J.

C.(2003)對 121 位長期接受透析至少六個月的穩定病人和 74 位正常人參與 的研究發現:高血壓病人的 ECV 顯著高於正常血壓的病人,有過多 ECV 的病 人全數表現高血壓,但並非每位高血壓病人都有過多的 ECV。因此必須評估 高血壓病人的 ECV 以便得到理想乾體重並且矯正高血壓。Horl MP.,& Horl WH.(2003)的建議包括了低鈉飲食、水分限制、減少透析液中的鈉含量以及增 加透析次數及時間包括了:長時間且低速透析 (每週 38 小時) 、每日透析(每 週 7 次,每次 2-3 小時) 及夜間透析(每週 6-7 次) 。因此,除了與傳統相同 的低鈉飲食及運動以外,乾體重的控制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控制血壓的基礎 (Charra, & Chazot, 2003;Nesrallah et al., 2003)。而 K/DOQI 血液透 析診療指引也建議在初次透析後 3 個月內逐漸將體重調整至乾體重,並維持 在兩次透析間不增加超過 6%(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2000)。

Foley, Herzog,& Collins (2002) 發現:透析前較低的舒張壓、透析 後較低的舒張壓、透析後較高的收縮壓及兩次透析間增加太多的體重都會有

(16)

較高的死亡率。Tozawa, Iseki, Iseki,& Takishita (2002)使用透析病患 的脈搏壓【PP】、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對死亡率做分析發現:在預 測心血管疾病上,SBP 優於其他兩者。Agarwal & Andersen(2005)的研究 中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三種不同測量收縮壓方式,與 17 種心血管疾病 危險因子做相關性比較。發現腎臟病患者在家中所測量到的血壓與器官損傷 呈現顯著。較適合於預測心血管疾病及死亡。

由以上查證可知,高血壓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傳統危險因子;

在非傳統危險因子,包括了高同半胱胺酸血症與氧化壓力及內皮細胞的損 毀。在所有的危險因子中,高血壓控制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而血液透析 患者的高死亡率被證實高血壓有關,使用單一或多種降血壓藥物治療並不能 減低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壓造成的高死亡率。雖然高血壓的患者並非全數表 現細胞外體液容積過多,然而控制體重的增加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控制血壓 的基礎。而大量增加透析時間及次數雖然可以有效降低血壓,但目前台灣全 民健康保險僅给付每週三次的透析經費。在預測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及心 血管疾病上,收縮壓呈現出較有效的預測。

因此,本研究將患者的體重改變情況列入分析,並設定採用規則透析達 6 個月以上的患者,及使用傳統與非傳統的危險因子包括:同半胱胺酸、超 氧陰離子自由基與收縮壓作為應變項來檢測遠紅外線作用於特定腧穴的效果 及影響。

(17)

第四節、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Superoxide【O2¯】)

自由基(Free radicals)是人體新陳代謝後產生的一個單獨不成對的電 子。正常人體內有多種類的自由基,並處於不斷產生與清除的動態平衡中。

當產生的量遠多於清除的量,且人體中的抗氧化系統不足以清除時,平衡的 狀態就會消失而造成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由於不成對電子的不穩 定性,自由基開始游離並尋求與其他物質結合,導致組織的損傷並誘發各式 疾病。(郭宗禮,民 89;潘子明,民 93)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是人體中最先產生、最多的一種自由基,亦會誘發其 他種類的自由基的產生(劉紹毅,2005),且過多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被發現 與內皮細胞的損傷有關。而血液透析患者因為血液必須透過透析膜的過濾來 清除無法經由腎臟代謝的物質,且血管須重複穿刺以進行治療,被認為是高 氧化壓力的一個群體(Prichard Sarah, 2003)。

因此,降低氧化壓力便可以減少內皮細胞的損傷。目前有效的降低氧化 壓力方式為使用抗氧化的維他命,如維他命 A、C、E(陳惠英、顏國欽,民 87)。然而,這些維他命並不存在本次收案地點的常規處方中。

(18)

第五節、 同半胱胺酸( Homocysteine )

同半胱胺酸是一種含硫胺基酸,為甲硫胺酸(methionine)代謝的中間 產物。當我們由飲食攝入含甲硫胺酸食物後,經代謝去甲基反應(metabolic demethylation)產生同半胱胺酸(Malinow, Bostom, & Krauss,1999)。

同半胱胺酸過高會造成內皮細胞損傷在體外(Wall, Harlan, Harker, & Striker, 1980)及動物(Eberhardt et al., 2000)實驗中皆被證實。而同半 胱胺酸過高也被認為會刺激單核白血球(Monocytes)的反應造成血栓

(thrombosis)形成(Khajuria & Houston, 2000)以及動脈粥狀硬化,由於 所造成傷害主要在血管內皮細胞上,因此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一項獨立危 險因子。

血液透析患者因為代謝功能不完整,體內會有較正常人高的同半胱胺酸 濃度。雖然在一般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同半胱胺酸濃度會較高,但是 Lee et al.(2004)指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同半胱胺酸濃度與有沒有糖尿病沒有相 關性。不管有沒有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同半胱胺酸濃度都較正常值高。

而患有高血壓的血液透析患者其同半胱胺酸濃度,更被發現會高出正常值 2 倍以上。

有些研究嘗試在血液透析的過程中,利用透析方式的不同來檢驗是否可 以降低同半胱胺酸濃度。經檢測血液透析治療前後同半胱胺酸濃度,一般透 析方式及 high-flux 方式都可以有效降低同半胱胺酸濃度,甚至 high-flux 方式可以降低更多。然而,這並不能實質減少同半胱胺酸的產生。Brunetti et al.(2001)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的同半胱胺酸會隨著透析過程逐漸降低,

並在透析結束後逐漸升高。因此,採用透析方式移除同半胱胺酸似乎是種治

(19)

標不治本的辦法。

所以,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對於同半胱胺酸過高的治療就顯的效果卓 著。Jamison et al.(2004)指出:使用高劑量的葉酸,維他命 B6,維他命 B12, 可以減少腎臟病患者的死亡率達 17%。Malinow, Bostom, & Krauss (1999) 在 AHA science advisory 一文中指出:對於同半胱胺酸超過 10micromol/L 的特殊族群如腎臟病患者的補充建議是:每日 folic acid (0.4mg)與 vitamin B6 (2mg)及 B12 (6µg) 。Schnyder et al.(2001)指出:合併處方 folic acid (1 mg)與 vitamin B6 (10mg)及 B12 (0.4mg)每日於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降 低同半胱胺酸濃度。Ducloux et al.(2002)指出:合併處方 folic acid (50 mg/week)與 vitamin B6 (750 mg/week)及 B12 (3 mg/week)於血液透析患者,

可有效降低同半胱胺酸濃度。Herrmann,& Obeid (2005)指出:合併處方 folic acid (5 mg) 與 vitamin B6 (50 mg) 及 B12 (0.7 mg)於血液透析患 者,每週三次持續四週,可將同半胱胺酸降低至與正常值相同。

雖然使用維他命補充療法的治療劑量尚未有定論,但目前的相關研究所 用的劑量都比 AHA 建議的劑量多出許多。(見表 2-2 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 降低同半胱胺酸治療劑量一覽表)

(20)

表 2-2 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降低同半胱胺酸治療劑量一覽表 每月劑量

(mg/month)

AHA (1999)

Schnyder et al. (2001)

Ducloux et al.

(2002)

Herrmann,&

Obeid (2005) Folic acid 12 30 200 60 Vit B6 60 300 3000 600 Vit B12 0.18 12 12 8.4

在本次收案地點的常規處方內,有葉酸、維他命 B6與綜合維他命 B 群

(B-complex),而綜合維他命 B 群又含有 B6與 B12。因此將會計算出個案所使 用的藥物劑量比較兩組間是否有差異。並將抽血時間設定在血液透析治療之 前,避免因為血液透析治療造成的同半胱胺酸下降影響研究結果。

(21)

第六節、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同半胱胺酸與收縮壓的關係

雖然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及同半胱胺酸的產生方式不同,但都會造成內皮 細胞的損毀。Lang et al. (2000)發現:同半胱胺酸在內皮細胞的氧化作用 是因為增加了內皮細胞內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濃度。Zhang et al. (2000) 發現:同半胱胺酸增加時超氧陰離子自由基也會增加。使用電氣化學儀器偵 測人工內皮細胞下,當同半胱胺酸大於 20micromol/L 會對於內皮細胞 NO 合 成酶(eNOS)的活性產生非直接性抑制作用。Doshi et al. (2001)指出:使 用葉酸減少內皮細胞損傷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機轉,是由於降低了同半胱胺 酸。而減少內皮細胞中 O2¯具有同樣的效果。Becker et al. (2005)發現:在 老鼠的實驗中,過高 homocysteine 的狀態會活化 NADPH 氧化脢產生 O2¯,進 而減低心肌中粒線體的 NO 調節功能,這個作用同時也造成同半胱胺酸的增 加。

此外,Nygard et al. (1995) 指出,同半胱胺酸的升高與血壓的升高呈 現相關。Lim & Cassano (2002)使用 US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 Ⅲ, 1988-1994)資料庫的研究發 現,當每天使用葉酸(5mg)及維他命 B6達兩年時,除了降低同半胱胺酸,並 可降低收縮壓。故建議後續研究者可考慮研究血壓與同半胱胺酸的相關性。

由以上查證可知,同半胱胺酸與超氧陰離子自由基似乎因為都作用在內 皮細胞而有相互作用的情況,當其中之ㄧ的濃度過高會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 傷,並引發兩者濃度同時升高。然而,尚未有研究指出,當使用高劑量維他 命補充療法之後,同半胱胺酸與超氧陰離子自由基之間的關係。此外,降低 同半胱胺酸是否可以降低血壓也一併在本研究中探討。

(22)

第七節、 遠紅外線(Far-Infrared Rays)

遠紅外線是一種電磁波,波長介於 0.76μm 到 1000μm(許天飛,1995), 也就是介於可見光之中的紅光和微波之間。肉眼無法看見,但是身體皮膚卻 可以感受它的溫熱效應,而熱效應可以促進表皮微血管擴張,加速微循環血 流為常見的近紅外線用法。然而,近紅外線無法穿透皮膚,而遠紅外線可以 深入皮下 4-10 公分(林英傑,1995)。其中介於 6~14μm 的波長,因為對動 植物的生長有益,又被稱為生育光線,並具有非熱效應,可以和人體產生共 振作用。共振作用會讓水分子間因震動摩擦產生熱反應,促進皮下溫度上升 及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並提高身體含氧及促進新陳代謝。而由於材料 科學的進步,遠紅外線產品的輻射波長集中在 7.5 至 9.5μm 間,除了保有對 人體有益的波長外,也兼顧安全性(盧裕文,2004)。

遠紅外線措施在臨床上已經被使用在維護透析患者的動靜脈廔管功能,

並在其他的領域中分別運用至醫療行為上。然而,由於各研究所使用的溫度 及時間不盡相同,該如何使用遠紅外線在各個臨床領域中都有不同的解釋。

在與血壓有關的文獻中發現:Masakazu et al.(2001)使用 60℃遠紅外線裝 置照射全身,每日一次 15 分鐘持續兩週,並於每次使用後再蓋棉被躺床上休 息 30 分鐘。發現可以降低血壓。Pyrih, Berezovs'kyi, & Dudar (2003) 使用遠紅外線裝置照射腎臟病患者全身,每日一次 15 至 40 分鐘,執行10 天,可以降低血壓及改善患者水腫情況。

由以上查證可知,使用 60℃遠紅外線裝置照射全身,每日一次持續十天 以上,每次執行15 分鐘以上,可以降低血壓。因此本研究嘗試使用 40℃遠 紅外線,利用其共振可深入皮下的功能作用於單一腧穴,於血液透析治療中

(23)

執行,並設定為每次執行30 分鐘,至少十次。

(24)

第八節、 腧穴選擇(Acupoint)

在歷代著作中代表施行針灸部位的相關名詞眾多,皆與腧穴同義。在中 醫理論上,人體內臟若發生病變,由於經絡傳導腧穴會有病理徵象。當腧穴 有自發痛感為「痛點」;以手按之有痛感稱「壓痛點」;用藥物或熱力使腧穴 發生反應稱「刺激點」。臨床上即利用這些痛點、壓痛點及刺激點來診斷及治 療疾病(林昭庚、鄔良,民 84;黃維三,民 84;潘隆森,民 87)。

腧穴治療的效果可分為三類作用。一為近治作用:是指能治療該腧穴附 近的組織、器官的病症。二為遠治作用:可以治療該腧穴所屬經絡,沿經循 行所及的遠端部位臟腑、器官和組織的病症,甚至影響全身。三是特殊作用:

為相對特異性和雙向性的良性調節。前者指的是當偏離腧穴的特定位置時,

距離越遠則作用越低;而後者是指某些腧穴,對人體在不同的狀態下可產生 兩種相反的治療作用,如心搏過緩時按揉內關穴可使心跳恢復正常,而心搏 過速時按揉內關穴可使心跳減慢。(孟景春、周仲英,民 90;黃維三,民 84;

潘隆森,民 87)

內關(PC6)位於手腕正中,腕橫紋上兩吋,屬手厥陰心包經。本經有病 時,主要有心煩、心痛、心悸、精神病、面黃、目赤等症狀和病症,以及在 本經循行部位的局部症狀。(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第十)。而在針刺穴位、

非穴位和不針刺的三組實驗研究中發現,針刺內關可以降低安靜時之心跳率 及二氧化碳排出量(林昭庚、林正常、何紹彰,民 82)。陳高揚與黃升騰 (民 90) 針對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冠狀動脈正常對照組、和健康的成年人正常組 施以針刺雙側內關穴或尺側旁開一公分的偽針刺試驗二十分鐘,然後再加入 2Hz 或 5Hz 的電針刺激二十分鐘,分析心率變異度反應,發現內關反應部位

(25)

是有區域性特質,距離穴位較近處反應比較明顯。也可以在針刺左側內關穴 後留針 15 分鐘後、留針 30 分鐘後、拔針後、一星期後等四個時間點增加左 心室射出分率(黃博昭、駱惠銘、黎榮興,民 85)。而 Syuu et al.(2001)指 出:在麻醉的狗上用 40Hz 電針刺激內關,發現在電針刺激結束後的 1.5 個小 時與麻醉開始時比較,平均動脈壓、心跳、心輸出量及收縮壓會減少 5-10%。

因此,針刺內關及其週邊區域可以降低血壓。由於本研究希望所得結果 可以讓患者自行施行,故使用遠紅外線裝置代替針灸。為避免患者無法正確 選擇內關位置,使用遠紅外線裝置覆蓋範圍包括腕橫紋及其上約 6 公分的高 度(約為中醫的 3 寸),於血液透析患者廔管對側手腕內關穴及周邊。(見圖 2-3 腧穴位置示意圖 )

圖 2-3 腧穴位置示意圖

(26)

第三章、 研究架構 第一節、 概念架構

依照研究目的,本研究的自變項為遠紅外線作用於特定腧穴,應變項為 收縮壓、同半胱胺酸及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見圖 3-1 概念架構)

圖 3-1 概念架構

(27)

第二節、 操作性定義

1. 血液透析患者:持續規則透析(每週三次,每次四小時)達 6 個月以 上。

2. 高血壓:符合下述三種條件之ㄧ者。1、透析前 SBP≧160mmHg。2、

透析前 DBP≧100mmHg。3、有醫囑常規處方降血壓藥物。

3. 血壓測量:未執行血液透析治療前,由護理人員以聽診器取得的第一 聲為收縮壓。

4. 檢體收集時間:於血液透析迴路管未接上透析系統前,以引流方式自 動靜脈廔管靜脈端穿刺針取得。

5. 遠紅外線措施:於每次血液透析過程中執行,每週三次,每次 30 分 鐘,為期一個月。預計可執行13 次,保留3 次機會避免患者因其他 因素無法於透析中接受遠紅外線腧穴措施,接受措施達 10 次以上者 為實驗組對象。

6. 腧穴選擇:採用透析通路動靜脈廔管的對側前臂上的內關穴,避免影 響血液透析治療過程。

7. 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合併使用葉酸、維他命 B6及 B12的劑量大於 AHA 所建議的劑量,並持續達三個月以上,即為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 法。

(28)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橫斷面實驗性研究設計(Cross session-Experimental design)。自變項為遠紅外線,應變項為血壓、同半胱胺酸及超氧陰離子自由 基,並將可能影響應變項但未能控制的影響因子列為基本資料,使用統計檢 定兩組之同質性。個案採方便取樣,隨機均等分配至實驗組與對照組。(見圖 4-1 研究設計)

圖 4-1 研究設計

於執行透析治療前,測量血壓後進行抽血前測,之後實驗組於透析治療 中每週執行三次遠紅外線,一次 30 分鐘;對照組則未作任何措施。一個月後,

個案仍於透析治療前,測量血壓後進行抽血後測。研究結果將利用 SPSS 套裝 軟體,分析實驗前後個案血壓、同半胱胺酸及超氧陰離子是否有差異及其相

(29)

關性。(見圖 4-2 研究流程)

圖 4-2 研究流程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血液透析患者為收集樣本來源,研究對象選樣條件標準如下:

1. 規則透析達 6 個月以上之血液透析患者。

2. 符合以下任一條件:透析前 SBP≧160mmHg 或 DBP≧100mmHg 或有醫囑 常規處方降血壓藥物。

3. 無皮膚對溫度的感覺功能有缺失者。

4. 經說明解釋後願意參加本研究並填寫同意書者。

(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 血壓測量:使用校正過的水銀血壓計,由護理人員以聽診方式取得的 第一聲為收縮壓。

2. Homocysteine:使用 Diazyme Laboratories 公司生產的 DZ012A。

3. Superoxide:使用 Callegari 公司生產的 CR2000。

第四節、 資料收集過程

本研究正式於 2006/05/01 開始,於 2006/06/01 結束。採用便利取樣,

於台北市某私人透析診所收案。該診所至 2006/04/07 止共有 277 名長期血液 透析患者;經篩選後符合收案條件者為 64 人,經說明後同意參與研究患者為 46 人。在患者同意並填妥同意書後,請 46 名患者於血液透析治療前禁食,

並於穿刺針注射後血液透析治療前,以引流方式自穿刺針取得全血樣本。取 得之全血樣本以 EDTA 試劑試管冰存,並於一小時內離心取得血清後冷凍保 存。

所有同意參與研究的 46 名患者以隨機分配方式均等分為實驗組與對照 組。實驗組於每次執行血液透析治療時,以遠紅外線裝置覆蓋在執行血液透 析治療的對側手腕內關穴及其週邊區域,一週三次,每次 30 分鐘,預計每名 患者執行十次,未滿十次者將予以排除;對照組則未執行遠紅外線腧穴措施。

所有參予研究者仍持續使用處方中的降血壓藥物及維他命。

(3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將研究所得資料輸入電腦,核對後以 SPSS13.0 英文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 分析如下:

1. 描述性統計:研究對象之類別型基本資料,以人數、百分比表示;研究對 象之數值型基本資料,以平均數、標準誤表示。

2. 推論性統計:以獨立樣本 T 檢定比較兩組前測之血壓、同半胱胺酸、超氧 陰離子之差異程度。以配對樣本 T 檢定比較兩組血壓、同半胱胺酸、超氧 陰離子前後測差異程度。以相關分析檢定血壓、同半胱胺酸、超氧陰離子 之相關性。

(32)

第五章 、研究結果

本章依據研究問題,將研究結果依下列各節呈現。

第一節、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基本資料及應變項前測資料比較 本研究收案過程中,對照組流失 4 名個案。原因分別為:未被隨機選入 實驗組,故拒絕接受後測有 2 位;透析時間及次數不規則有 1 位;不明原因 Hct 下降至 23%,輸血治療後拒絕接受抽血後測有 1 位。實驗組則因檢體操 作不當流失 2 位。總計有效個案數為 40 名。(見圖 5-1 收案流程圖)

圖 5-1 收案流程圖

(33)

個案皆為患有高血壓的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共有 40 人。其中女性 25 人

(62.5%),男性 15 人(37.5%)。皆無抽煙及喝酒情況。平均年齡 58.9 歲,

平均透析月份 128.35 個月,平均葉酸月劑量為 64mg,平均維他命 B6月劑量 為 262.2mg,平均維他命 B12月劑量為 0.032mg。

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基本資料比較包括:年齡、已透析月份、每次透析時 間、前測體重增加比率、葉酸、維他命 B6及維他命 B12月劑量、性別、有無糖 尿病等,經統計檢定後無顯著差異(p<.05)。(見表 5-1 前測基本屬性比較)

(34)

表 5-1 前測基本屬性比較

前測基本屬性比較

58.90 59.52 58.21 [0.398]

1.63 2.43 2.19 (.693)

128.35 126.14 130.79 [-2.07]

11.06 15.68 15.97 (.837) 4.27 4.25 4.30 [191.00]b

.06 .11 .07 (.830)

57.86 60.46 54.98 [1.224]

2.25 3.44 2.77 (.229)

54.70 57.31 51.81 [1.275]

2.17 3.34 2.63 (.210)

5.92 5.66 6.19 [-0.770]

.34 .50 .47 (.446)

64 63 64 [198.00]b

2 3 4 (.979)

262.200 249.710 276.000 [186.00]b 18.416 20.358 31.905 (.728)

.032 .031 .034 [186.00]b

.002 .002 .003 (.728)

25 14 11 [0.327]a

62.50% 66.67% 57.89% (.745)

15 7 8 .

37.50% 33.33% 42.11% .

31 17 14 [0.302]a

77.50% 80.95% 73.68% (.712)

9 4 5 .

22.50% 19.05% 26.32% .

40 21 19 .

100.00% 100.00% 100.00% .

Mean SE 年齡(years)

Mean SE 已透析月份(months)

Mean SE 每次透析時間(hours)

Mean SE 前測體重(kg)

Mean SE 前測乾體重(kg)

Mean SE 前測體重增加比率(%)

Mean SE 葉酸月劑量(mg/month)

Mean SE 維他命B6月劑量

(mg/month)

Mean SE 維他命B12月劑量

(mg/month)

人數 %

人數 %

性別

人數 %

人數 %

有無糖尿病

人數 %

有無抽菸喝酒

Total 實驗組 控制組

[Chi-square/t]

(p) 組別

Fisher's exact test a.

Mann-Whitney U test b.

(35)

實驗組與對照組之應變項前測包括:收縮壓、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及同半 胱胺酸,經統計檢定後無顯著差異(p<.05)。(見表5-2a 前測應變項比較及 圖5-2b 前測應變項比較圖示)

表 5-2a 前測應變項比較

前測應變項比較

157.90 3.049 157.81 4.654 158.00 3.977 .976 335.10 19.247 359.90 27.457 307.68 26.161 .179 13.386 .677 14.530 .936 12.122 .919 .075 前測收縮壓

前測自由基 前測Homocysteine

Mean SE

Total(N=40)

Mean SE

實驗組(N=21)

Mean SE

控制組(N=19) p(2-tailed) 組別

圖 5-2b 前測應變項比較圖示

控制組 實驗組

組別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00

Mean

前測Homocysteine 前測自由基 前測收縮壓

(36)

第二節、 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應變項比較

由於體重的增加可能會造成細胞外體液容積過多,造成血壓升高。故使 用配對樣本 T 檢定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前後測的體重增加比率是否有不 同,經統計檢定後無顯著差異(p<.05),由前後測的高低圖比較來看,幾乎 沒有變化。(見

圖 5-2 前後測體重比較)

圖 5-2 前後測體重比較

控制組 實驗組

組別

80.00 75.00 70.00 65.00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前測體重增加比率 後測體重增加比率 前測乾體重 後測乾體重 前測體重 後測體重

Mean

在研究結果中,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舒張壓在前測組間以及組內前後測皆 無顯著差異(p<.05),雖然實驗組的舒張壓平均值有降低,但不具統計上的

(37)

差異,因此血壓的改變差異僅使用收縮壓未包括舒張壓。(見表 5-3a 舒張壓 的比較及圖 5-3b 舒張壓的比較圖示)

表 5-3a 舒張壓的比較

85.750 1.287 85.684 1.893 85.810 1.799

84.250 1.350 86.316 1.445 82.381 2.167 前測DBP

(mmHg) 後測DBP (mmHg)

Mean SE

Total

Mean SE

對照組

Mean SE

實驗組 組別

圖 5-3b 舒張壓的比較圖示

前測DBP (mmHg) 後測DBP (mmHg)

組別 Total Mean 組別 對照組 Mean 組別 實驗組 Mean 0.000

25.000 50.000 75.000

而在應變項的結果,在實驗組比較:後測收縮壓顯著低於前測收縮壓

(t=2.064, df=20, p=.026, 1-tailed),後測超氧陰離子自由基顯著低於

(38)

前測超氧陰離子自由基(t=2.417, df=20, p=.013, 1-tailed),後測同半 胱胺酸顯著低於前測同半胱胺酸(z=4.015, N-ties=21, p<.000,

1-tailed)。在對照組比較:後測收縮壓與前測收縮壓無顯著差異(t=1.289, df=18, p=.157, 1-tailed),後測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與前測超氧陰離子自由 基無顯著差異(t=0.408, df=18, p=.344, 1-tailed),後測同半胱胺酸顯 著低於前測同半胱胺酸(z=3.662, N-ties=19, p<.000, 1-tailed)。(見 表 5-4 應變項前後測差異比較)綜合兩組前後測差異,以圖示顯現如下。(見 圖 5-4 及圖 5-5)

表 5-4 應變項前後測差異比較

應變項前後測差異比較

157.810 4.654 .026

146.190 4.316

359.905 27.457 .013

288.095 22.288

14.530 .936 .000a

8.683 .619

158.000 3.977 .157

151.579 3.261

307.684 26.161 .344

300.000 21.788

12.122 .919 .000a

8.244 .576

前測SBP 後測SBP Pair 1

前測Superoxide 後測Superoxide Pair 2

前測Homocysteine 後測Homocysteine Pair 3

前測SBP 後測SBP Pair 1

前測Superoxide 後測Superoxide Pair 2

前測Homocysteine 後測Homocysteine Pair 3

組別 實驗組 (N=21)

控制組 (N=19)

Mean SE p(1-tailed)

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 a.

(39)

圖 5-4 收縮壓前後測

控制組 實驗組

組別

158

156

154

152

150

148

146

前測收縮壓 後測收縮壓

Mean

圖 5-5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前後測

控制組 實驗組

組別

360

340

320

300

280

前測自由基 後測自由基

Mean

(40)

第三節、 實驗組與對照組同半胱胺酸改變差異程度比較

由於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同半胱胺酸皆呈現統計上有意義的下降,因此本 節使用同半胱胺酸前後測改變的差異(差異=後測-前測)作為比較,結果發 現: 實驗組平均降低的數值(-5.847±0.759 micromol/L)較對照組平均降 低的數值(-3.878±0.688 micromol/L)還多(U=129.000, N1=21, N2=19, p=.029, 1-tailed)。(見圖 5-6 同半胱胺酸前後測改變差異)

圖 5-6 同半胱胺酸前後測改變差異

控制組 實驗組

組別

15.00

10.00

5.00

0.00

-5.00

-10.00

Mean

Homocysteine 減少量 後測 Homocysteine 前測 Homocysteine

第四節、 收縮壓、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與同半胱胺酸之相關性 本節採用應變項三個變數前後測的差異,探討在使用遠紅外線腧穴措施 後,實驗組與對照組三個變數之間的相關性,假設考驗為:

1.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降低與收縮壓的降低呈現正相關。

(41)

2.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降低與同半胱胺酸的降低呈現正相關。

3. 收縮壓的降低與同半胱胺酸的降低呈現正相關。

結果顯示,在實驗組中,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降低與收縮壓的降低呈現 顯著正相關(r=0.655, N=21, p=.001, 2-tailed),其餘皆未達顯著相關。

表 5-5 應變項相關分析

Correlations(Spearman's rho)

1.000 -.043 -.208

. .853 .366

-.043 1.000 .655**

.853 . .001

-.208 .655** 1.000

.366 .001 .

1.000 -.235 .222

. .333 .361

-.235 1.000 -.271

.333 . .263

.222 -.271 1.000

.361 .263 .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ig.

(2-tail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ig.

(2-tail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ig.

(2-tail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ig.

(2-tail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ig.

(2-tail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ig.

(2-tailed) Homocysteine

減少量

SBP減少量

Superoxide 少量

Homocysteine 減少量

SBP減少量

Superoxide 少量 組別

實驗組 (N=21)

控制組 (N=19)

Homocysteine 減少量

SBP 減少量

Superoxide 減少量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

(42)

第五節、 研究結果之綜合敘述 1.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基本資料及應變項前測資料比較

從基本資料的比較來看,兩組間均無統計差異,無法拒絕虛無假設,因 此可認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基本資料是相等的。

從應變項的比較來看,兩組間均無統計差異,無法拒絕虛無假設,因此 可認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應變項前測是相等的。

2. 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應變項比較

在使用遠紅外線腧穴措施後,實驗組應變項前後測皆呈現顯著差異。這 代表當遠紅外線腧穴措施介入後,實驗組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收縮壓及同 半胱胺酸皆產生降低的情況。

對照組應變項中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及收縮壓前後測無顯著差異;而同半 胱胺酸前後測呈現顯著差異。這代表常規透析合併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的 血液透析患者,其同半胱胺酸會降低;但是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及收縮壓沒有 改變。

3. 實驗組與對照組同半胱胺酸改變差異程度比較

由於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同半胱胺酸前後測皆呈現有意義的降低,因此使 用同半胱胺酸後測減去前測的差異來做比較,發現實驗組的同半胱胺酸濃度 在接受遠紅外線腧穴措施後會比未執行措施的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的降低。

4. 收縮壓、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與同半胱胺酸之相關性

在相關分析發現,實驗組中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降低與收縮壓的降低存 在正相關關係,但對照組中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降低與收縮壓的降低未存在 相關性。這說明了在使用遠紅外線腧穴措施的情況下,當超氧陰離子自由基

(43)

降低越多時,收縮壓降低也會越多;在未使用遠紅外線腧穴措施的情況下,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與收縮壓不存在相關性。然而,不管在實驗組或是對照組,

並未發現同半胱胺酸的降低與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降低或是同半胱胺酸的降 低與收縮壓的降低呈現相關性。

(44)

第六章、討論

由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對象平均葉酸月劑量為 64mg,平均維他命 B6月劑 量為 262.2mg,平均維他命 B12月劑量為 0.032mg。與 AHA(1999)所建議的 劑量比較,雖然維他命 B12月劑量低於 AHA 建議劑量(0.032mg VS 0.18mg), 但是葉酸(64mg VS 12mg)與維他命 B6(262.2mg VS 60mg)皆大於 AHA 建議 劑量。因此仍然認定本研究對象所使用的維他命劑量高於正常使用劑量,為 高劑量維他命療法使用族群。

由於道德考量,本研究並不能控制患者不使用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

因此將患者的同半胱胺酸列為應變項考慮。並發現患有高血壓的血液透析患 者常規使用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時,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同半胱胺酸皆呈現 顯著的下降(p<.000 VS p<.000),這代表在血液透析治療中常規使用高劑 量維他命補充療法確實是可以有效降低同半胱胺酸,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 功效。雖然與 Lee et al.(2004)的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的同半胱胺酸較 正常值高相符,然而並沒有發現患有高血壓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同半胱胺酸濃 度高出正常值兩倍以上。這或許是因為本次研究對象皆已接受高劑量維他命 補充療法達三個月以上,也證實了當合併使用葉酸、維他命 B12及維他命 B6

處方比 AHA 建議高的月劑量於血液透析患者,可將同半胱胺酸降低,甚至與 正常值相同。(Schnyder et al.,2001;Ducloux et al.,2002;Hermann & Obeid,2005)

然而,不管是在實驗組或是對照組,並未發現同半胱胺酸的降低與超氧 陰離子自由基的降低及收縮壓的降低有相關性,與 Lim & Cassano(2002)

所發現的不符,同半胱胺酸的降低並不能降低收縮壓。推測可能的原因是同 半胱胺酸的濃度對於內皮細胞的影響具有濃度閥值;Zhang et al.(2000)

(45)

的研究曾指出,當同半胱胺酸濃度大於 20micromol/L 時會對 eNOS 產生非直 接性的抑制作用,導致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產生。而本次研究前後測的平均 同半胱胺酸濃度在實驗組為 14.530 VS 8.683;在對照組為 12.122 VS 8.244,

皆未達 20micromol/L。因此,本次研究並未能證實同半胱胺酸的降低與超氧 陰離子自由基的降低及收縮壓的降低之間具有相關性。

此外,我們將同半胱胺酸降低的差異與有無使用遠紅外線作用於單一腧 穴作分析,發現在實驗組降低的差異較對照組高(p<.05)。雖然 Doshi et al.

(2001)指出減少內皮細胞損傷的機轉,降低同半胱胺酸和降低超氧陰離子 自由基具有同樣的效果。但由於本研究無法證實同半胱胺酸降低與超氧陰離 子自由基的降低有關,因此,遠紅外線作用於單一腧穴造成同半胱胺酸降低 的機轉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確認。

而使用遠紅外線單一腧穴措施在本研究中證實了可以降低超氧陰離子自 由基(p=.013)及收縮壓(p=.026),兩者降低的差異並呈現高度相關性

(Spearman's rho=0.655)。且由於在血液透析治療中執行,不用另外增加 治療時間及地點,接受措施的患者都可以良好使用。雖然 Masalazu et al.

(2001)曾經使用全身性遠紅外線也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然而單一腧穴由 於簡單易行,作為臨床輔助措施來看,具有較高的方便性及執行性。

(46)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遠紅外線腧穴措施對於常規血液透析患者合併使用 維他命補充療法,其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收縮壓及同半胱胺酸改善之成效,

現綜合前述的研究結果,依照研究假設列出以下結論:

1. 經遠紅外線腧穴措施後,實驗組之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收縮壓及同 半胱胺酸均較對照組呈現顯著差異的下降。

2. 常規血液透析患者合併使用維他命補充療法,可以降低同半胱胺 酸;但是沒有足夠證據可以證明,在實驗組與對照組同半胱胺酸的降低,可 以降低收縮壓及超氧陰離子自由基。

3. 在使用遠紅外線腧穴措施後,實驗組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減少量與 收縮壓的減少量呈現顯著正相關,這代表當使用遠紅外線腧穴措施後,超氧 陰離子自由基降低越多,收縮壓也會降低越多。

4. 綜合以上結果,本研究發現在高血壓的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遠紅 外線腧穴措施於單一穴位可以降低超氧陰離子自由基,並達到降低收縮壓的 目的。由於簡單易行,此措施作為輔助方式運用於臨床治療上應該是有幫助 的。甚至可以透過更多的研究,應用於所有的高血壓患者。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綜合本研究結果及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提供以下意見予對遠紅外 線腧穴措施有興趣的後續研究者參考:

1. 儘管採用的遠紅外線裝置定溫為攝氏 40度,但實驗組仍有 5 名(23.8

%)患者曾經抱怨使用中因太熱而會癢,雖然可忍受且能繼續接受措施,但

(47)

仍有不適感。本研究因操作位置僅有一個穴位及其週邊區域,故設定的時間 為每次 30 分鐘,至少 10 次,避免未達到作用時間。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嘗試 降低操作時間減少患者的不適感,或是降低操作次數測試可達到效果的最低 次數,甚至採用時間序列方式測試每次操作後的效果。

2. 本研究因為旨在探討遠紅外線作用於單一穴位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可 以協助患者更有效的降低血壓,用以作為臨床操作的依據,故採單尾檢定,

檢視實驗組應變項是否比對照組降低更多。若要更嚴謹的確認變項之間的關 係,建議應採用雙尾檢定。此外,部分資料未呈現常態分布,故使用無母數 統計檢視變項之間的差異,若要更精確的資料,建議應增加個案數,使其趨 近於常態分布。

3. 由於使用維他命補充療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已經是一項常規性處方,

基於道德考量,本研究無法獨立出此一影響因子,比較有無使用維他命補充 療法所造成的結果,因此將同半胱胺酸列入應變項檢視。在對照組的研究結 果中發現,同半胱胺酸的降低並未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及收縮壓產生影響,

推測其原因可能是使用高劑量維他命治療中的同半胱胺酸並未達到對於內皮 細胞產生影響的濃度閥值。然而,在實驗組中同半胱胺酸、超氧陰離子自由 基及收縮壓雖然都有降低,但是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同半胱胺酸的降低與超 氧陰離子自由基的降低間有相關性。。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若是對同半胱 胺酸與超氧陰離子自由基之間的關係感興趣,應將研究對象限制在未使用維 他命治療的高血壓患者,或是假設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降低可以降低同半胱 胺酸,或許可以清楚的看出兩個變項之間的關係。

(48)

4. 在中醫理論中,腧穴具有雙向性的良性調節作用。當使用遠紅外線 作用於內關時可以讓高血壓的血液透析患者降低血壓,根據中醫理論,或許 也能讓低血壓的血液透析患者升高血壓。因此,本研究推測,患有低血壓的 血液透析患者應亦適用於本研究架構所使用的腧穴與遠紅外線措施。

(49)

中文文獻

台灣腎臟醫學會 (民 94)。台灣血液透析診療指引。台北市:台灣腎臟醫學 會。

行政院衛生署(民 94)。臺灣地區死因統計結果摘要 <93年>(編號:

G20050800070)。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 93)。高血壓防治手冊:高血壓偵測、控制與 治療流程指引(編號:01644-930002)。台中市: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 局。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 93)。國民健康促進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

縣市別男女性重要健康知識、態度與行為指標(第 3 卷)<91年>(編號:

01644-930007)。台中市: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孟景春、周仲英編(民 90)。中醫學概論。台北:知音。

林昭庚、林正常、何紹彰 (民 82)。針刺足三里、內關對安靜時心肺功能的 影響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年報,12(1),39-69

林英傑(1995)。遠紅外線之有效利用及製品化。陶業,14(2),5-10。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腎臟基金會(民 94)。九十三年度台灣地區透析總人數統計 圖。民國 94年12 月 10 日,取自:http://www.kidney.org.tw/a93.gif 郭宗禮(2000)‧自由基知多少‧血液淨化報導,4,35-37。

陳高揚、黃升騰 (民 90)。針刺內關穴對正常人與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心率變 異度之影響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年報,19(1),128-144。

陳惠英、顏國欽(1998)‧自由基、抗氧化防禦與人體健康‧中國民國營養學 會雜誌,23(1),105-121。

鈕淑芬 (民 93)。透析病患之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台北市:台灣腎

(50)

臟護理學會。

黃博昭、駱惠銘、黎榮興 (民 85)。針刺“內關"穴對冠狀動脈心臟病人左 心室功能效應的評估。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編號:DOH85-CM-008),未出版。

黃維三(民 84)。針灸科學。台北:台中。

潘子明(2004)‧自由基與疾病‧生物產業,15(2),47-56。

潘隆森(民 87)。臨床十四經 361 腧穴。台中:志遠書局。

盧裕文(2004)。以良導絡儀探討穴位經遠紅外線刺激後之電性反應。碩士論 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譚柱光、黃東波 (民 86)。人工腎臟(修訂版)。台北市:力大。

(51)

英文文獻

Agarwal, R., & Andersen, J. M. (2005).Correlates of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Hypertension, 46(3), 514-20.

Becker, J. S., Adler, A., Schneeberger, A., Huang, H., Wang, Z., Walsh, E., Koller, A., Hintze, T. H., et al. (2005).

Hyperhomocysteinemia, a Cardiac Metabolic Disease Role of Nitric Oxide and the p22phox Subunit of NADPH Oxidase. Circulation, 111, 2112-2118.

Brunetti, M., Terracina, L., Timio, M ., Saronio, P., & Capodicasa, E. (2001). J Nephrol, 14(1),27-31.

Charra, B., & Chazot, C. (2003). Volume control,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Lessons from hemodialysis

treatment. Nephron, 93 (4).

Chen, S. F., Chen, Y. C., Chen, H. H., &Yeh. J. C. (2003). Adjustment of Dry Weight by Extra Cellular Volume to Improv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educe Dialysis Complication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cta Nephrologica, 17(1), 17-24.

Chen, Y., Wang, S. Y., Chi, G. B., Yu, X. H., Hong, C., Li, A. R. et al. (2005).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Di Yi Jun Yi Da Xue Xue Bao, 25(11), 1387-1389.

Chobanian, A. V., Bakris, G. L., Black, H. R., Cushman, W. C., Green,

(52)

L. A., Izzo, JL. Jr., Jones, D. W., Materson, B. J., Oparil, S., Wright, JT. Jr., Rocella, E. J., et al. (2003).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JNC 7 report.

J Am Med Assoc, 289, 2560-2572

Doshi, S. N., McDowell, I. F., Moat, S. J., Lang, D., Newcombe, R. G., Kredan, M. B., Lewis, M. J., & Goodfellow, J. (2001). Folate improves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 effect mediated by reduction of intracellular

superoxide?.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21 (7), 1196-1202.

Ducloux, D., Aboubakr, A., Motte, G., Toubin, G., Fournier, V., Chalopin, J. M., Drueke, T., Massy, Z. A. et al. (2002).

Hyperhomocysteinaemia therapy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 folinic versus folic acid in combination with vitamin B6 and B12.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17(5), 865-870.

Eberhardt, R. T., Forgione, M. A., Cap, A., Leopold, J. A., Rudd, M.

A., Trolliet, M., Heydrick, S., Stark, R., Klings, E. S., Moldovan, N. I., Yaghoubi, M., Goldschmidt-Clermont, P. J., Farber, H. W., Cohen, R., Loscalzo, J., et al. (2000).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mild hyperhomocyst(e)inemia.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06 (4), 483-491.

(53)

Foley, R. N., Parfrey, P. S.,& Sarnak, M. J.(1998).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 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 Am J Kidney Dis, 32(suppl 3), S112-S119.

Foley, R. N., Herzog, C. A.,& Collins, A. J.(2002). Blood pressure 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United States hemodialysis patients:

USRDS Waves 3 and 4 Study. Kidney International, 62(5), 1784-1790.

Franco, O. H., Peeters, A., Bonneux, L., & de Laet, C. (2005). Blood pressure in adulthood and life expectancy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men and women: life course analysis. Hypertension, 46(2), 280-6.

Griffith, T. F., Chua, B. S., Allen, A. S., Klassen, P. S., Reddan, D. N., Szczech. L. A. (2003). Characteristics of Treated

Hypertension in Incident Hemodialysis and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42 (6), 1260-1269.

Herrmann, W., & Obeid, R. (2005). 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response of methionine cycle intermediates to vitamin treatment in renal patients. Clin Chem Lab Med, 43(10), 1039-1047.

Horl, M. P., & Horl, W. H. (2002). Hemodialysis-associated

hypertension: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y.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39 (2), 227-244.

Horl, M. P., & Horl, W. H.(2003). Hypertension and dialysis. Kidney

Gambar

表 2-1 血壓的分期
圖 2-1 九十三年度台灣地區透析總人數統計圖
圖 2-2 血液透析執行示意圖
表 2-2 高劑量維他命補充療法降低同半胱胺酸治療劑量一覽表  每月劑量
+7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1 即時影像之擷取:此部分利用 MATLAB Simulink 中模塊組From Video device 的功能將 IP 攝影機的影像與 MATLAB Simulink 做連結,藉此得到連續的 IP camera 彩色影像。 2 前景物與背景之分離:在得到連續影像後,先用色彩空間轉換將影像簡化, 接著用連續影像中的前 n 張影像,經過時間軸上的中間值法運算後建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