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碩士論文 - Ntunhs.edu.tw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碩士論文 - Ntunhs.edu.tw"

Copied!
107
0
0

Teks penuh

(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碩士論文 School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aster Thesis. 探討機構住民跌倒危險因素和事件發生的預測因子 Explore the Predictors of Risk Factors and Falls Events For the Residents Living in Care Facilities. 李鴻春 Hung-chun Lee. 指導教授:謝佳容 博士 Advisor: Chia-Jung Hsieh, Ph.D.. 中華民國104年6月 June, 2015.

(2)

(3) 誌. 謝. 在論文撰寫的過程中,有數不盡的辛酸與挫折,一路走來,要感恩 及 感 謝的很多,本論文可以順利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論文指導教授 謝 佳 容老師,對於我的寫作上有很大的指導與幫助,像是論文寫作的格 式 與 內容,以及整個文章的邏輯與思維,經過老師提點後,研究的思緒 變 的 更加清晰,從初稿、碩士論文研究計畫書、碩士論文最後的建議, 都 有 賴於老師細心的閱讀與批改,針對內容與格式的修改,給予我很大 的 啟 發與反思,從老師身上學到了,對學術的堅持與嚴謹,以及由淺到 深 廣 的構思,心思細膩不在話下,雖然過程是如此的艱辛難熬,但一路 的 成 長,不僅有助於職場上的運用,也讓我的論文最終能順利的完成, 研 究 期間,雖經歷收案住民的責罵,心情上的高低起伏,加上經歷了親 人 的 離世及醫院的評鑑,期間老師從不間斷的鼓勵與激勵我,讓我可以 繼 續 完成論文,這些年來,感謝老師 一路走來,有佳容老師的指引與陪伴, 她是我學術研究的啟蒙良師,更是我徘徊歧路時,為我照亮前路的一盞明燈,尤 其對 於 論文的統計基本功上的指導與提點,讓我在寫作論文之 外,也可從 中 獲 得寫作方法與尋根的樂趣,受益匪淺,老師不僅是良師益友,也是 我 模 仿的對象,今後,我將秉持老師的精神,盡一己之力,繼續為臨床 病 患 服務。 接 著,要感謝的是幫我口試論文的口試委員蔡芳文執行長、劉介宇 老 師 ,除了感謝他們願意參與我的論文口試之外,對於我論文架構上的 提 點 與建議,也提供了許多可以去完成的寫作方法,讓原本對於統計學 不是很熟悉的我,在統計的領域上更加增廣見 聞,懂 得 如 何 統 整、規 劃 , 進 一 步作更完整的解讀,讓整個論文的文字敘述與統計數字可以更緊密 的 前 後呼應,最後,也感謝二位老師可以認同我的論文,讓我順利通過 口 試 論文。 最要感謝的是林惠如主任,從大學開始,惠如老師一直都是我效仿的老師, 一路走來,經過無數次挫折及歷練,老師總能適時伸出雙手,予以擁抱及鼓勵, 從老師身上讓自己學到了對專業的堅持、生命的韌性,以及寬大包容的胸懷,期 許自己在未來的專業領域中,也能秉持老師的修為,持續為臨床工作盡一份心.

(4) 力,讓病人能有優質的照護品質及舒適的醫療環境。 再來,要感謝蔡 執行長,讓我可以去 機構收案,讓我一窺 長照 整個運 作 模 式與奧秘,也為我更進一步接觸長照的領域,進而學習與住民融洽 的 相 處模式,另外,也要感謝機構協助我的工作人員 :巧韻、安養、養護 及 失 智區的主任及護理長、護理師,還要感謝薰儀、淑金同學的相互扶 持 , 最要感謝的是我的先生,就讀研究所期間始終在背後,給予精神上 的 言 語鼓勵或支持,讓我無後顧之憂,完成如此艱巨的碩士論文。 最後,將此榮耀獻與我敬愛的母親、親愛老公及寶貝兒女分享 。.

(5) 摘. 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住民跌倒危險因素和跌倒事件發生的預測因 子。 研究方法:採回溯性與前瞻性研究設計,以台北某機構中心老年住民為對象 (N=133),採立意取樣原則收集資料,研究工具主要為健康狀況、疾 病因素、藥物類型、機構模式及跌倒危險因素等量表,並以 SPSS 套 裝軟體進行多元迴歸分析與邏輯性迴歸分析。 結果顯示:本研究發現 1.影響研究對象的跌倒危險因素分別為性別(t=-3.48, P<.001)、健康狀況[(日常生活功能(t=-.47, P<.001)、平衡功能(t=-.38, P<.001)以及步態功能總分(t=-.31, P<.001)、認知功能(t=-.53, P<.001)、精 神行為症狀(t=-.39, P<.001)]呈現統計顯著水準﹔2.影響研究對象跌倒 危險因素與疾病因素亦呈現統計顯著差異﹔3.影響研究對象的跌倒危 險因素,機構照護模式(F=28.99, P<.001)呈現統計顯著差異﹔4.影響跌倒 危險因素的重要預測因素為性別(ß=.80, P<.001)、平衡功能(ß=.10, P<.05)、認知程度(ß=.90, P<.001)、以及精神行為症狀(ß=.09, P<.05)等因 素﹔5. 預測跌倒事件發生與否的主要因素為入住機構時間(OR=1.12, P<.05)、平衡功能中的起立(需使用手臂協助)(OR=.07, P<.05)、坐下的動 作(OR=.12, P<.05)。 結論:本研究結果發現機構住民的性別、健康狀況、疾病因素和機構治療模式 皆為跌倒的危險因素﹔且機構住民的入住機構時間和平衡功能為預測跌 倒事件發生的重要變項。建議本研究的發現可作為未來發展長照機構預 防跌倒照護策略之參考。 關鍵字:機構住民、跌倒、危險因素. i.

(6)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ors of fall events among institutional residents.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research studied the elderly residents in an institute in Taipei (N = 133).,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purposive sampling. The main tools were health status, disease factors, drug type, institution type, and fall risk factors scales, analyzed by SPSS software package for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losi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is research showed: 1.The fall risk factors affecting studied subjectives were gender (t = -3.48, P<.001), health statu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t = - 47, P <.01), balancing function. (t = -. 38, P<.01), and gait function scores (t = -. 31, P<.001), cognitive function (t = -. 53, P<.001),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t = - .39, P<.001)], all to the level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2. Risk factors and diseas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udy subjectives also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all; 3. Among study of the impact of fall risk factors, institutional care model (F = 28.99, P<.001)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4. th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falls predictors were gender (ß = .80, P <.001), balance function (ß = .10, P <.05), cognitive function (ß = .90, P <.001), as well as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ß = .09, P <.05); 5. The main factors to predict whether the falls will happen were length of admission time in the institute (OR = 1.12, P <. 05), the standing balance function (OR = .07, P <.05), and sit down action (OR = .12, P <.0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isk factors of institutional residents gender, health status, disease factors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are all falling risk factors. length of admission time in the institute and balance function were for important variables to predict a fall event.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ay be a refer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ll prevention caring strategy in long term care facility in the futhre. Keywords: Institutional residents, falls, risk factors. ii.

(7)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機構住民跌倒的盛行率 …………………………………………………. 4. 第二節 機構住民特性…………………………………………………………… .. 6. 第三節 機構住民跌倒對健康的危害.…………………………………………….. 7. 第四節 影響機構住民跌倒的相關因素…………………………………………... 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4.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36. 第四節 研究問題…………………………………………………………………... 37. 第五節 研究假設…………………………………………………………………... 37. 第六節 研究設計…………………………………………………………………... 37. 第七節 研究工具…………………………………………………………………... 39. 第八節 研究步驟…………………………………………………………………... 43. 第九節 研究倫理…………………………………………………………………... 43. 第十章 資料來源統計分析………………………………………………………...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人口學、跌倒情境、健康狀況、疾病、藥物因素、機構治 療模式分布情形…………………………………………………………. 46.

(8) 第二節 研究對象人口學、疾病、藥物以及機構治療模式與跌倒危險因子之 差異性分析………………………………………………………………. 56. 第三節 研究對象人口學、健康狀況與跌倒危險因素之相關分析……………. 61. 第四節 討論……………………………………………………………………….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75.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7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78. 外文部分……………………………………………………………………………. 83. 附錄 附錄一. 研究問卷. 88. 附錄二. 巴氏量表. 89. 附錄三-1 附錄三-2. TINETTI 評估工具(平衡測試) TINETTI 評估工具(步態測試). 90 91. 附錄四. 老人憂鬱量表. 92. 附錄五. 康乃爾失智者憂鬱量表. 93. 附錄六. 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之分期. 94. 附錄七. 簡易智能量表(MMSE). 95. 附錄八. 簡短版精神行為量表. 96. 附錄九. Hendrich 跌倒危險因子評估表. 97. 附錄十. 倫理委員會通過證明. 98. 附錄十一 精神行為量表授權書. 99. 附錄十二 康乃爾憂鬱量表授權書. 100.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世界人口快速老龄化,於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010 年指出 2000 年至 2050 年期間,全世界 60 歲以上人口 將倍增,預計 60 歲以上的老人將從 6.05 億增加到 29 億(WHO, 2010),而我國行 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3)的「2012 年至 2060 年」推估報告指出 65 歲以上人口 至 2060 年將增至 2.9 倍,尤以 85 歲人口由 25.4%增加到 41.4%最多。依據行政 院衛生署統計 65 歲以上老人主要死亡原因,以跌倒的死亡率最高,佔事故傷害 第二位(行政院衛生署,2012),而黃、陳、周(2005)學者在醫療院所或長期照 護機構中的意外事件中,也以「跌倒」發生的比例為最高(楊等人,2012) ,因而 成為健康照護的重要議題。 美國長期照護機構跌倒發生率,每人年約 1.7 次,遠比一般社區老年居民發 生率 0.65 次為高,而機構中的跌倒發生率約為社區居民的三倍,每年約有 1/3 的老人在一年當中曾經有跌倒的經驗,反觀在國內研究學者發現,幾乎平均每五 位就有一人有跌倒經驗,跌倒發生率約 3.6-17.4% (黎、張、李、陳,2012),且 每當院民跌倒後,所衍生出的後續問題包括骨折、軟組織傷害、死亡等,對機構 中的照護,常造成機構中很大的人事成本支出,而且也讓機構在照護上之複雜度 相對增加,對長者而言其日後生活所產生之後遺症,如因為曾經跌倒而產生擔心 再次跌倒之跌倒後焦慮症候群(post-fall anxiety syndrome)更會導致社交退縮 (黃、杜、陳、陳,2015),以及後續的生理及心理癒後問題,這些種種連鎖效 應,都有可能產生生活上很大層面的影響,除此之外也間接造成醫療資源及費用 之大量支出,增加家庭照顧及社會醫療保險的付出、提高社會負擔成本(林、王, 2010)。因此,可知無論是國內或國外,跌倒是老人健康安全上的重要議題。 由於老年人口增加的趨勢,流行病學家研究指出住民在護理之家中每年之跌 倒率是 29.3%~49.6%,然而跌倒導致骨折機率為 3.6%~18%,加上女性跌倒後 死亡率較男性跌倒之死亡率高,而在美國社區中,老人有 20%~40%發生跌倒的 機率(Sylliaas, Selbaek, & Bergland, 2012),國內陳、黃(2002)學者也發現一年 內發生跌倒的比率為 10.7% ~20.1%,而在醫療機構內,意外事件中也以老人跌. 1.

(10) 倒的比率為最高,跌倒除了有 12.5%的高發生率外,相對比社區更易造成較高骨 折發生的機會(Kiyoko, kiyoko, Mayumi, & Tomoko, 2002)。 根據學者發現失智症住民每年跌倒發生率為 4.05%,是一般老人的 2.33 倍, 由於護理之家的失智症住民跌倒發生率高達 85%,由此顯現此議題的嚴重性及傷 害(Doorn et al., 2003),另學者也針對失智症、瞻妄、神經疾病、中風、股骨及 髖骨疾病、呼吸道感染/發炎等六個診斷相關族群進行研究,發現以失智症、瞻 妄、呼吸道狀況之跌倒病人有較長的住院天數,同時其花費也逐年增加(Sylliaas et al., 2012)。 跌倒不僅會造成老人生理中度或嚴重傷害外,也造成自信心受損的情形發 生,甚至會造成害怕跌倒的心理陰影傷害,進而行動能力減少、獨立自主能力喪 失、依賴性增加,除降低生活品質外,也增加入住醫療的機構外,嚴重者甚至造 成死亡(陳、黃,2002)。隨著老化、骨骼肌肉及認知功能的退化下,不僅增加 了老人跌倒的危險性,跌倒的機率也隨之增加(林、黃,2008)。由於失智症住 民認知功能障礙,住民的健康與生活安全將受到重大威脅,疾病發生的風險與意 外事件產生的機率相對提高,相形傷害程度也愈嚴重(傅,2008)。由於住民一 旦發病後,不僅造成身體功能的退化,甚至失能,最終無法自理,需他人完全照 顧與協助,特別是居住於慢性醫院、長期照護機構的住民(陳、楊,2008)。因此, 機構中的認知障礙住民,其健康與安全的維護更加重要,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 依據國外學者指出,罹患認知障礙症的老人,由於心智、行為異常以及服用 藥物的副作用下,不僅增加跌倒的風險外,進而造成身體功能、活動能力的喪失 外,相對造成家庭及社會成本的負擔,也會增加經濟與照顧成本(Kolanowski, Litaker, & Baumann, 2002)。如何預防失智症老人跌倒傷害的發生,已成為醫療照 護與品質管理重要關注的焦點。 由於認知障礙症住民有較高的跌倒發生率,一旦跌倒發生後,相對比一般老 人有更多的傷害,我們的照顧與預防的策略應因應失智症程度的不同,採取不同 的預防策略。所以,本研究著重在機構安養、養護以及認知障礙不同族群的住民, 探討影響其跌倒的危險因子,並透過一年的持續追蹤,期望深入探討跌倒事件發 生的預測因素,進而提出預防跌倒及降低傷害程度的照顧措施,以提升其安全維 護與照顧品質,藉此做為提升未來照顧機構住民之處置參考。. 2.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機構住民跌倒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而提供機構院所管理者及 護理人員,作為研擬有效防範跌倒之依據,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研究對象之人口學特性與跌倒危險因素之差異性 。 二、探討研究對象之健康狀況(身體功能、心理狀態、認知功能、精神行為徵候) 與跌倒危險因素之相關性。 三、探討研究對象之疾病因素與跌倒危險因素之相關性。 四、探討研究對象之藥物類型及數量與跌倒危險因素之相關性。 五、探討研究對象之機構照顧模式與跌倒危險因素之相關性。 六、探討影響研究對象跌倒危險因素的預測因子。 七、探討影響研究對象跌倒事件發生的預測因子。. 3.

(12) 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一節 機構住民跌倒的盛行率 根據國外統計報告中,大約 65 歲的社區老人,每年發生跌倒的機會可達 30-50%(黃、陳、周,2005﹔Edit et al., 2008)。而在美國護理之家之機構住民中, 每年約有 50%以上之跌倒機率(Doorn et al., 2003),而其中更有 30%-40%發生 二至三次以上的跌倒經驗,且其中 11%更因跌倒後,造成嚴重的傷害,甚至需縫 合及固定或須送至急診治療及手術或住院. ( kimberly et al, 2007),在德國流行. 病學家研究指出住民在護理之家中每年之跌倒率是 29.3%-49.6%,跌倒造成的骨 折機率是 3.6%-18%,而在德國跌倒造成的死亡率是僅次於車禍造成死亡率 (Epstein et al., 2013),國內部分,根據蔡等學者(2005)的研究顯示,台灣地區在 2005 年的老人跌倒發生率為 20.5%,而衛生福利部 2006 年統計資料顯示六十五 以上老人跌倒死亡人數總計 557 人,其中男性 360 人,女性 197 人,共佔六十五 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人數的 23.89%,為事故傷害中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運輸事 故。而跌倒也是居住在護理之家的老年住民,值得討論和探討的主要原因(Louise et al., 2009)。 機構中執行能力、學習及記憶力、語言、感覺與動作、注意力以及社交障礙 的認知障礙症住民,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 (American Psychiataric Association, 2013)的定義,認知障礙症是因各種不同原因 所造成的慢性精神障礙,呈現漸進性的智能、語言及記憶力缺損,常導致嚴重的 社交及職能上的障礙(歐陽,2013),Plassman 等(2007)學者也調查發現歐美 日國家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中約有 5-10%患有失智症,85 歲以上則增加至 35%, 美國老年安養之家約 50%是阿滋海默型認知障礙患者,在認知障礙個案花費金額 約每年 604 億,且學者預測 20 年後全球認知障礙症患者,是現在的兩倍之多。 台灣的認知障礙症盛行率 65-69 歲為 1.2%,而 90 歲以上則為 30.9%(黃、李、 成,2012) ,由此可知,認知障礙症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傅,2008) ,學者 Chen 等學者(2007)在 2004 年調查台灣安養機構的認知障礙盛行率為 26.8%,養護 機構為 61.8%,護理之家為 64.5%,機構老人的認知障礙盛行率比社區老人高, 且在養護及護理之家都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老人患有認知障礙症。另國外學者也指 出 40%到 60%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每年皆發生跌倒的機率,而認知障礙老人跌 4.

(13) 倒所造成的傷害也較嚴重,然而,每一次的跌倒、骨折,讓認知障礙患者體力耗 損更為嚴重(Debbie, & Richard, 2007)。 由以上可知,機構住民所耗費的醫療支出及社會成本不容小覷,伴隨著認知 障礙症住民的快速增加,其照護活動與預防策略已是全球刻不容緩之議題。. 5.

(14) 第二節 機構住民特性 國內相關研究也提出,根據內政部 94 年研究統計顯示台灣地區 65 歲以上 老年人,發生跌倒之盛行率 51%,重覆跌倒機率為 39.2%,事故傷害是六十五 歲以上老人之第七大死因。在過去學者的研究顯示,護理之家平均每床於每年產 生跌倒之次數是 1.5 次,50%以上之住民每年有跌倒之產生經驗(黃、林、王, 2007),為了降低機構跌倒之發生率,因此,跌倒相關因素之探討及預防措施之 制訂相當重要。 機構長者健康狀況與社區或住宅老人相形之下,體能較衰退與惡化,年齡也 較年長,平衡感及靈活度也相對較低,因此發生跌倒造成傷害的危險性相對提高 (曾、余、賴、高,2012)。 機構收案一般老人外,也收住認知障礙症住民,認知障礙症為大腦功能退 化,導致記憶、認知功能缺損,產生諸多的問題行為、人格改變、憂鬱症狀,甚 至於精神症狀,並伴隨其他行為上合併有行為精神症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認知障礙症除了認知功能的障礙之 外,常出現負向情緒、記憶障礙、睡眠問題及躁動行為等症狀(Chen et al., 2007) , 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及身體功能,相對增加跌倒的風險,甚至會造成髖部骨折的合 併症,進而造成家屬及照顧者壓力不勝負荷,進而增加照護成本的支出(石、黃、 曾,2009;黃,2006;黃、李、成,2012;Burns, Jacoby, & Levy, 1990)。. 6.

(15) 第三節 機構住民跌倒對健康的危害 跌倒及跌倒所引起之傷害在機構住民是主要的健康問題(Edit et al., 2008), 也是在老年健康照護中最重要課題(Kimberly et al., 2007)。而跌倒所造成國家的 損傷莫過於失去生命,縱使並非所有跌倒皆會造成直接的死亡,然而造成老人生 理、心理、生活品質的傷害,以及增加社會成本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於下分為三 方面加以敘述之。 一、生理方面 跌倒會隨著老化及疾病增加,加上又有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肌肉骨骼系 統及泌尿道等四大生理缺損,更容易造成跌倒的意外事件發生。跌倒造成的身體 傷害,輕者挫傷瘀青,重者骨折,危害生命,不僅增加住民痛苦,住院天數延長, 醫療資源耗用增加,也增加住民及家屬的經濟負擔,住民因整體功能狀況較差, 故發生跌倒的風險比社區老人更高,造成的傷害也更嚴重(Chen et al., 2007)。 認知障礙症常出現的躁動行為,常會使長者本身陷於受傷的情境當中,也可 能會對家屬、其他住民及照護人員造成困擾及傷害(王、蔡,2009),另國內學者 也指出,當認知障礙症住民出現遊走行為時,對住民造成的傷害包括有體重減 輕、營養缺乏、碰撞受傷、關節腫脹疼痛、跌倒、骨折與走失等危害,住民由於 精神行為症狀,導致躁動不安及遊走的異常行為,不僅造成失衡、步態不穩的風 險增加外,更增添了跌倒風險的機率(王、邱、陳、李,2011)。 二、心理方面 老人因跌倒而長期無法活動,或因害怕跌倒產生自我保護過度而長期不活 動,造成肺炎、關節攣縮、壓瘡等症狀,增加了照護上的複雜度,加上長者行動 設限,會變得較依賴別人的照顧而自信心降低,不僅衍生後續照護問題,常造成 照護機構人事成本的支出,更會導致社交退縮,進而生活品質下降(王、李, 2012)。 三、生活品質 健康相關之生活品質中的生理、心理、與社會範疇與跌倒老人本身的原有健 康狀態有顯著相關,除了慢性疾病狀況、日常生活能力有顯著相關外,老人是否 使用輔具與跌倒種類對於環境範疇也有顯著相關,顯示走路不方便者對於環境的 生活品質的滿意度低,也因此更需要物理與社會環境的配合以補償因生理功能的 7.

(16) 老化(黃、陳、楊、林,2006)。另外,基本日常生活能力障礙項目愈多老人愈害 怕跌倒,這顯示跌倒老人生理健康情形直接影響心理健康狀態。老人跌倒後一個 月自覺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方面照護需求比跌倒出院當時更高,因此跌倒後的 生理健康及預防再跌倒的照護,將可增加跌倒老人的生理層面的生活品質。另 外,家庭及社會功能也會直接影響老人對健康照護的滿意程度,親友的鼓勵與防 止跌倒後受傷的輔具使用,將有助於提高跌倒老人生活品質滿意程度及降低害怕 程度,以及降低社會醫療及人事成本(楊等,2012)。 由以上得知,機構住民老人跌倒對生理、心理及生活品質的危害。建議未來 對於機構老人,應主動篩檢跌倒狀態。針對跌倒之高危險族群,經由周全性評估 及專業的介入,建立老人跌倒的防治計劃,來預防跌倒的發生。. 8.

(17) 第四節 影響機構住民跌倒的相關因素 於本節將就危險因子文獻彙整及跌倒原因,分別闡述之(表一)(表二) 表一 機構中一般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Edit et al., 1.二十一家 1.2343 位,男性 1. Berg’s Balance Scale (2008) 瑞典 護理之家 743、女性 2. activities of daily 2.五家療養 1908,平 均 living 院,追蹤四 72.5 歲(40-102 年 歲) 2.收案條件:14 天後入安養機 構者 Mohamed, & 1年前瞻性縱 1.84位60歲以上 1. timed up-and-go Shereen, 向研究 2.收案條件:可配 (TUG) test (2012) 3家療養院 合執行命令 2. Comprehensive 3.排除條件: geriatric assessment a.個人內科治療 (CGA) 及神經症狀 3. Geriatric Depression b.MMSE<24 Scale (GDS)-15 4.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5.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 6. 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9. 1. 2. 3.. 統計分析 dependent variables Pearson’s correlation Bivariate regression. 1.Kolmogorove Smirnov Test 2.independent t test 3. ManneWhitney U 4. Chi-square test 5. Fisher’s exact test 6.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結果 1. 跌倒與骨折呈正相關,有統計 顯著相關。 2. 精神用藥、抗憂鬱藥與跌倒、 危險因子,有統計顯著相關。 3. 潛在跌倒危險因素,如使用約 束帶、床欄、腰帶和輪椅使用、 抗憂鬱藥、安眠藥、鎮靜藥以及 精神用藥。 1.跌倒與未跌倒組,年齡、工具性 日常生活量表、認知功能評估、營 養不良、TUG、輔助器、害怕跌倒、 跌倒史、骨關節炎,有統計顯著差 異;性別、教育程度、抽菸、約束、 ADL、GDS、BMI、服用糖尿病藥、 高血壓藥、缺血性心臟疾病,則無 統計顯著差異。 2.TUG > 14秒是TUG < 14秒跌倒 風險的3.271倍。 3.身體虛弱者是非虛弱者跌倒風險 的2.34倍。.

(18) 表一 機構中一般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Damián et al., 機構追蹤一 1.733位65歲 (2013)西班牙 年 2.排除條件:過 去30天內跌 倒者. 測量工具 1. Barthel Index score 2.Pfeiffer's 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 (Pfeiffer 的西班牙短式 心理狀況問卷). 10. 1. 2.. 統計分析 描述性統計 binomial regression. 結果 1.身體功能、自覺健康、輔助器 使用、尿失禁、服用抗憂鬱藥、 焦慮藥、貧血、周邊動脈疾病、 心臟疾病,以及癌症,會增加 跌倒的風險率。 2.調整年齡、性別、身體功能、 認知狀態後,尿失禁、慢性疾 病史、使用抗憂鬱藥物、心律 不整,以及多重用藥為跌倒危 險重要因子。.

(19) 表一 機構中一般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Laessoe et al., 社區一年 1.96 位 65 歲老 (2007)丹麥 cohort study 人,平均 73.7 ±2.9,男性 26% 2.排除條件: a. 肌肉骨骼 疾病 b.顯著疼痛 c.對輔助器的 依賴 d.前兩週內的 耳部感染 e.在試驗前一 個月內跌倒 f.在社區特殊 照顧 g.裸眼視力或 前庭問題 h.認知障礙 (MMSE <23). 測量工具 1. Activity-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 scale (ABC) 2. Physical Activity Scale for the Elderly (PASE) 3. fall diary 4. Standing balance"standing on one leg with eyes closed" 5. Stepping ability"Four Square Step Test" (FSST) 6. General physical function-"Timed Up and Go" test (TUG) 7. General leg strength-"Timed Stand Test" (TST) 8. Dual task – gait automation: "Walking and Counting test". 11. 統計分析 1. Student's t-tests 2. Mann-Whitney U test 3. Binary and backward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4. Chi-square test 5. one-way ANOVA. 結果 1. 跌倒與未跌倒組,年齡、身 體質量指數、自我評估的健康 狀況、身體功能、平衡信心量 表,兩組間無統計顯著差異。 2. 跌倒與未跌倒組,平衡相關的 疾病有統計顯著差異。 3. 跌倒與未跌倒組,平衡功能有 統計顯著差異。.

(20) 表一 機構中一般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統計分析 Ishimoto et al., 社區 1.505 位 65 歲以 1.跌倒危險因子Fall Risk 1. Student's t test:Age (2012)日本 兩年 上 Index(FRI)-21項 and scores in FRI-21、 2.排除:機構或 a.你曾跌倒? TMIG-IC(Tokyo 護理之家住民 b.你可以自己爬樓梯? metropolitan institute c.最近你覺得你的步行速 of gerontology index 度有下降? of competence)、 d.綠燈時,你可以過馬 GDS-15(15-item 路? geriatric depression e.你可以連續走1公里? scale) f.你可以單獨一隻腳站立 2. X2-test:分析high 約五秒鐘? FRI-21 scores (FRI-21 g.你使用拐杖行走? >10) and low FRI-21 h.你可以用雙手擰乾毛 scores (FRI-21 < 10) 巾? 3. receiver–operating i.你覺得頭暈? characteristic (ROC) j.你的背部彎曲? 4.Logistic regression k.你有膝蓋疼痛? 5.Multivariate logistic l.你有視力問題? Regression m.你有聽力問題? n.你有健忘? o.你擔心走路會跌倒? p.你每天有服用5種藥物 治療嗎?. 12. 結果 1.FRI-21 < 10 與 FRI-21 > 10:喝 酒、服用血糖藥,有高血壓、中 風、骨折、癌症病史者, 兩組無統計顯著差異。 2.日常生活功能與年齡、 FRI-21 scores、FRI-21>10、跌 倒史、TMIG-IC<12、老人憂鬱 量表-15>10、關節炎,有統計 顯著相關。 3.所有老人中,日常生活功能與 年齡、FRI-21>10、關節炎病 史,有統計顯著相關。 4.未跌倒者,日常生活功能與 FRI-21>10、關節炎病史,有統 計顯著相關。.

(21) q.你覺得房子裡是黑暗 的? r.你家走道有沒有任何的 障礙物? s.你家地板是否有高低不 平的障礙? t.你日常生活需要上下樓 梯? u.你房子附近路面有上下 陡坡? 2.TMIG-IC score (0–13) 3. Instrumental Self maintenance score (0–5) 4. Intellectual activity score (0–4) 5. Social role score (0–4) 6. GDS-15 score (0–15). 13.

(22) 表一 機構中一般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Kojima et al., 社區1年 1. 849 位( 男 自我管理調查問卷 (2008) 436 位、女 413 日本 位,平 均 73.0 歲) 1. 收案條 件:65 歲以上 2. 排除條件: 不是由自己回 答的問題 Wu et al., (2013)台灣. 1.社區一年 2.前瞻性研 究. 1.653 位,平均 年齡 75.6 ± 6.4, 48.7 % 為女性 2.收案對象:55 歲以上 3.排除對象: a.無力提供可 靠的數據 b.SPMSQ ≥ 1 c.通信困難 d.不願意加入 後續的追蹤. 統計分析 1. 描述性統計 2. X2-test. 1.SPMSQ 1. Student's t test 2 BSRS3 2. Chi-square tests 3.CSHF-CFS: 3. Multinomial (Chinese–Canadian regression study of health and aging clinical frailty scale) 4.BSRS-6: 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 14. 結果 1. 所有老人,女性 413 位有跌倒 史(1 年內)占 151 位,有統計 顯著差異。 2. 277 位跌倒,年齡 65~75 歲 跌倒占 159 位,有統計顯著差 異。 3. 159 位跌倒者,分析原因 a. 滑倒 92 位占 57.9%最高 b.平衡不佳 4 位占 2.5%最多 1. 195 位跌倒者,戶外跌倒占 45.5%、受傷程度以皮膚損傷 51.9%最多。 2. 未跌倒、單次跌倒、重複跌倒 組:AMI、跌倒史、服用鎮靜安 眠藥、戶外活動<10 分鐘/週、 使用輔助器、濕滑地面、跌倒 後需藥物使用等,有統計顯著 差異。.

(23) 表二 機構中認知障礙症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Louise et al., 社區(前 1.179 名 65 歲以上 1.Hendrich II Fall (2009)英國 瞻性研 a.38 位 AD 阿茲海 Risk 究) 默氏症 2.認知CAMDEXb.32 位 VAD a.結構化臨床訪談 血管性失智 b.過去史及家族史 c.30 位 DLB 路易氏 c.客觀認知能力 失智 d.神經心理學 d.40 位 PDD 帕金森 3.Tinetti-POMA 氏症 (Balance、Gait) e.39 位健康對照組 4.帕金森氏病評定 2.收案條件:65 歲 量表(UPDRS) 診斷為認知障礙 5.BADLS 3.排除條件: 6.康奈爾憂鬱量表 a.拒絕參與 (Cornell score) b.死亡 7.神經行為症狀NPI c.不寫或撤回跌倒 Model 日記 d.無法執行步態評 估 e.MMSE≦8 分 f.視障者. 15. 統計分析 1.各組間比較,使用Fisher精 確檢驗 2.ANOVA分析常態數據 3.Kruskal-Wallis分析非常態 數據 4.個別群體之間的差異,使 用Chi squared test 5.Student‘s t test分析常 態分佈 6.Mann-Whitney U分析非常 態分佈 7.Cox regression(調整年齡 和性別) ,得到失智疾病的 時間 ,與對照者相比。. 結果 1.罹患失智時間較長者相較於失 智時間較短者,其相對危險比為 1.02倍 2.過去12個月有跌倒者相較於過 去12個月無跌倒者,其相對危險 比為2.04倍 3過去12個月反覆跌倒者相較於 過去12個月無反覆跌倒者,其相 對危險比為2.28倍 服用心血管用藥相較未服用心 4.血管用藥者,其相對危險比為 1.91倍 5.身體功能(0-9分)較佳者相較於 身體功能較差者,其相對危險比 為0.873倍 6.自律神經症狀≧7分相較於自律 神經症狀≦7分者,其相對危險比 為1.64倍 7.年齡、認知CAMDEX、男性、 曾住機構者、NPI-Q、精神用藥、 Tinetti 步態<7分、平衡<22分、 Cornell score≧10等變項無統計顯 著意義。.

(24) 8.姿勢性低血壓相較於沒有姿勢 性低血壓患者,其相對危險比為 2.2倍 9.身體功能(0-9分)較佳者相較於 身體功能較差者,其相對危險比 為0.827倍 10.服用心血管用藥相較於未服用 心血管用藥者,其相對危險比為 1.98倍。. 16.

(25) 表二 機構中認知障礙症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統計分析 Morag et al., 社區(前瞻性 1.64名(62-96 1. Stratify 量表 1.單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2012)澳洲 研究) 歲) 2. 神經心理學評 感覺、步態和多個跌倒變 a.22位跌倒超 估-ACE-R 量之間的關係。 過兩次 3. 憂鬱量表-GDS 2.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步 b.41位跌倒小 4. 感覺評估 態,跌倒和感覺之間的關 於兩次 -PPA(physiological 係。 2.收案條件: profile assessment, a.居住在社區 PPA) 60歲以 a.視覺對比敏感度 上,面對面 b.手指按壓簡單反 3.5小時 應時間 /1wks c.本體感覺 b.MMSE<24 d.伸膝力量 c.Addenbrooke e.身體姿勢搖擺程 ’s 度 Cognitive 5. GAITRite Examinatio n-Revised( A CE-R)<83 3.排除條件: a.中風18個 月內 b.末期疾病. 17. 結果 1.多次跌倒者跌倒為跌倒小於兩 次的9.896倍、言語流暢程度患 者的跌倒機率為跌倒小於兩次 的0.518倍、老人憂鬱(>5分)患 者跌倒機率為跌倒小於兩次的 3.001倍、服用藥物數量的跌倒 機率為跌倒小於兩次的1.789 倍、心臟問題患者的跌倒機率 為跌倒小於兩次的3.111倍、高 血壓患者的跌倒機率為跌倒小 於兩次的3.088倍、步態速度的 跌倒機率為跌倒小於兩次的 0.546倍、步伐距離的跌倒機率 為跌倒小於兩次的0.543倍、踏 階步伐距離的跌倒機率為跌倒 小於兩次的2.354倍、跌倒風險 分數(<1)的跌倒機率為跌倒小 於兩次的2.801倍。 2.年齡、女性、使用輔助器、教 育程度、神經心理評估中-態 度、方向感、記憶、語言、視 力、認知功能、ACE-R等,以 及精神用藥、關節炎、缺血性.

(26) 心臟疾病、心律不整、其他心 臟疾病、糖尿病、中風、姿位 性低血壓、步態節奏、步伐時 間的變化等,兩組間則無統計 上顯著差異。. c.神經退行 性疾病. 18.

(27) 表二 機構中認知障礙症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Camicioli, & 一年加拿大前 42位(平均82.8 1.Morse Falls Scale( MFS) Licis. (2004)加 瞻縱貫性研究 歲)分三組 2.MMSE 拿大 a.跌倒組 3.Brief Cognitive Rating b.未跌倒組 Scale (BCRS) c.大部分是婦 4.Cumulative Illness 女(女36/男6) Rating Scale(CIRS) 5.Modified Ischemic Scale (MIS) 6.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 7.Older Americans Resources and Services Procedure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ARS-ADL) 8.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 9.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ursing Home version(NPI/NH). 19. 統計分析 1.X -描述跌倒與未跌 倒間的人口學特徵 2.t- tests(ANOVA)-分 析跌倒與未跌倒間特 徵的差異程度。 3.correlation matrix-分 析兩組間步態的變異 量。 4.Cox proportionate hazard models-分析兩 組間測量評估量表的 差異性。 2. 結果 1.兩組在人口學描述統計發現-跌 倒風險分數、巴金森氏症評估分 數等變項具有統計學上顯著意 義,而年齡、認知功能、簡短的 認知評定量表、疾病評定量表、 神經行為症狀等沒有統計顯著差 異。 2.兩組在正常及分心行走的步態 特徵描述下發現-正常行走下,只 有步態節奏有統計上顯著差異, 而速度、左右腳跨步長度、以及 之間的變異性、左右腳基本支 撐、以及之間的變異性皆未達統 計顯著差異;分心行走下,皆未 達統計顯著差異。.

(28) 表二 機構中認知障礙症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Farrell et al., 社區一年 1.34 位 AD 1.Hendrich Fall Risk (2011)美國 (前瞻性 2.男 15 位,女 19 2.認知CAMDEX-結 研究) 位,平均 76.6, 構化臨床訪談目前 3.MMSE:平均 18.4 的狀態,過去史及家 (SD:3.3) 族史獲得訊息的客 4.診斷為失智的時 觀認知能力測試範 間:平均 3.8 年 圍構成一個小型的 (SD:3.5 年) 神經心理學,與親屬 5.收案條件: 或其他有關人員獲 a.輕度到中度失智 得結構化面談長者 患者 目前的狀態,並詢問 b.MMSE:10-24 過去史和家族史 分。 3.-POMA 6.排除條件: (Balance、Gait) a.中風 4.帕金森氏病評定 b.帕金森氏症 量表(UPDRS) c.使用輔助器行走 5.BADLS 者 6.康乃爾憂鬱量表 d.無法說英文者 7.神經精神量表NPI Model. 20. 統計分析 1.Fisher-各組間 2.ANOVA-分析 常態數據 3.Kruskal-Wallis分析非常態數據 4.Chi squared test-個別群體之 間的差異 5.Student’s t test分析常態分 佈 6.Mann-Whitney U分析非常態分 佈 7.Cox regression (調整年齡和性 別). 結果 1. 罹患失智時間較長者相較於失智時間較 短者,其相對危險比為1.02倍、 過去12 個月有跌倒者相較於過去12個月無跌倒 者,其相對危險比為2.04倍、過去12個月 反覆跌倒者相較於過去12個月無反覆跌 倒者,其相對危險比為2.28倍、服用心血 管用藥相較於未服用心血管用藥者,其相 對危險比為1.91倍、身體功能(0-9分)較佳 者相較於身體功能較差者,其相對危險比 為0.873倍、自律神經症狀≧7分相較於自 律神經症狀≦7分者,其相對危險比為1.64 倍;而年齡、認知功能、男性、曾住機構 者、NPI-Q、精神用藥、Tinetti 步態功能(< 7分)、平衡功能(<22分)、康乃爾憂鬱程 度(≧10)等變項無統計顯著意義。 2. 多因素分析中,姿勢性低血壓相較於沒有 姿勢性低血壓患者,其相對危險比為2.2 倍、身體功能(0-9分)較佳者相較於身體功 能較差者,其相對危險比為0.827倍 、服 用心血管用藥相較於未服用心血管用藥 者,其相對危險比為1.98倍。.

(29) 表二 機構中認知障礙症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Yoshihiro et 門診兩年追 一、225 位女性 1.body mass index al., (2004)日本 蹤(前瞻性 AD 患者,平均 (BMI) 世代研究) 76y 2.疾病史 1.控制組-健康 3.MMSE 者 200 位 4.ADL-巴氏量表 2.AD 跌倒後無 5.血清鈣 骨折 176 位 6.維生素D 3.AD 跌倒後有 7.每星期曬太陽15 骨折 29 位 分鐘 二、排除條件 1.腎臟 2.心臟功能不良 3.甲狀腺功能不 良 4.骨質疏鬆症 5.藥物治療 (3M、12M) a.皮質類固醇 激素 b.降鈣素 c.雙磷酸鹽鈣 d.維生素 K e.維生素 D. 21. 統計分析 1.chi-squared analysis-組間 差異 2.ANOVA和Fisher‘s -三組 間組間的比較及差異程度 3.unpaired t test-AD跌倒後 有骨折與跌倒後無骨折之 失智罹病時間以及巴氏量 表兩者之比較 4.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SRCC)-BMD(bone mineral density)與每個變項的相關 性。. 結果 1. 三組間-年齡、失智罹病時間、 巴氏量表(有骨折VS無骨折、 78±13 VS 75±16)、遊走,無統 計顯著意義。 2. 三組間-認知功能、身體質量指 數、跌倒史、每周曬太陽<15 分、服用維生素D、鈣片,有統 計顯著差異。 3. 血清 Ca、PTH、BGP、ICTP、 25-OHD、1,25-[OH]2D、身體 質量指數,與骨密度質量有統 計顯著意義。 4. 跌倒後有骨折者,失智罹病時 間、、25-OHD、血清 Ca、PTH、 BGP、ICTP,與骨密度質量有 統計顯著意義;年齡、認知功 能、巴氏量表,則無統計顯著 差異。.

(30) 表二 機構中認知障礙症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Doorn et al., 1.護理之家, 1.59 位 65 歲以 1.Psychogeriatric (2003)大陸 追蹤兩年 上失智患者 Dependency Rating 2.前瞻性世代 2.收案條件: Scales (PGDRS) 研究 一年內住護 2.Cornell depression 理之家八天 scale 以上 3.ADL 4.TESS-NH-環境篩 檢-維護、清潔、味 道、燈光、家的感 覺、廚房的可用性、 地板表面、噪音、圖 片、視覺刺激、機構 外觀。 5.跌倒日誌. 22. 統計分析 1.Poisson regression model 回歸-事件發生率和相對風 險 2.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s) 廣義評估 方程式-每個變項風險分析 3.Logistic邏輯式回歸-失智 損傷風險評估. 結果 1.跌倒危險因子-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程度、婚姻狀態 2.失智患者每人每年跌倒發生率 4.05%>2.33%(非失智者) 3.失智患者跌倒機率相較非失智 者為 1.93 倍。 4.女性、白種人、已婚者、由醫 院轉入者皆為跌倒高風險,加上 臥床不起、無法站立、使用輔助 器、步態困難、遊走行為症狀、 跌倒史、帕金森氏症、使用精神、 憂鬱及焦慮用藥會增加跌倒的機 會。 5.機構內使用床欄、約束長者、 以及機構的環境設備及品質皆會 增加跌倒的高風險。 6.建議 a. 穿合適的鞋 b. 辨識無力或眩暈 c. 監測環境的高風險 d. 髖關節保護 e. Vits D 及 Ca 補充 f. 精神用藥的管理。.

(31) 表二 機構中認知障礙症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Edwina et al., 社區AD長 1.實驗組 21 位 1.Morse跌倒風險評 (2007)美國 者,監測一 AD 估 年。 2.對照組 21 位 2.physiological 無失智 profile 3.兩組皆為 10 assessment(PPA 名男性和 11 名 scores) 女性(63-91 a.視覺對比敏感 歲、平均= 79.3 度 ± 6.3) b.手指按壓簡單 4.收案條件: 反應時間 a.60 歲 c.本體感覺 b.MMSE: d.伸膝力量 11-26 e.身體姿勢搖擺 c.可獨立 程度 d.無使用 輔助器 5.排除條件: a.顯著的肌 肉骨骼 b.心臟受損 c.神經疾病 受損. 23. 統計分析 1.內部相關係數(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進 行評估每個PPA變量的重 測信度和MMSE。 2.配對t檢驗相比,平均每個 PPA的變量和MMSE。 3.獨立樣本t檢驗:AD組和 對照組在PPA分數之間的 差異。 4.Pearson相關係數計算,以 評估MMSE和PPA分數之 間的關聯。. 結果 1.癌症史、慢性關節炎、藥物服 用數量,有統計顯著意義 2.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一年 前的跌倒史、疾病史(糖尿病、以 前曾中風、心臟病、高血壓、尿 失禁)兩組間則無統計顯著差異。 3.失智症組,有較高的整體跌倒 風險、較慢的手和腳的反應時 間、更差的協調穩定性。 4.認知功能和協調穩定度的得分 有統計顯著意義,顯示認知功能 障礙的程度越大,相對協調的穩 定度越差,跌倒的風險也越高。.

(32) 表二 機構中認知障礙症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Etsuo et al., 記憶門診收案 1.104 位 AD 患 1.MMSE (2005)澳洲 兩年 者 2.MRI scanning-深 a.實驗組-跌 層腦白質病變 倒組 ( DWMLs: Deep b.對照組-未 white matter 跌倒組 esions) 2.Age: 3.側腦室周圍白質 74±6.1(62-88) 病變(PWMLs: 3.MMSE: periventricular 16.2±5.9(range white matter 8-25) lesions) 4.center of pressureroot mean square (COP-RMS) 姿勢搖擺的程度. 24. 統計分析 1.ANOVA:連續變數 2.X2:分析年齡、BMI、 MMSE、COP-RMS對跌倒的 影響。 3.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年齡、性 別、MMSE、精神用藥、腦 白質病變之間與跌倒的相 關性。. 結果 1.年齡、服用精神病藥物和側腦 室周圍白質病變 PWMLs,以及姿 勢搖擺的程度與跌倒,有統計顯 著差異。 2.性別、認知功能、身體質量指 數、失智的嚴重程度、DWMLs , 則無統計顯著意義。 3.服用精神用藥為未跌倒的 3.474 倍、PWMLs 為未跌倒的 8.708 倍 4.年齡、性別、認知狀態與跌倒, 則無統計上顯著差異。.

(33) 表二 機構中認知障礙症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Yuri et al., 康復醫院 1.78 位(三組) 1.Morse score (2009) 記憶門診 a.51 位 AD 2.MMSE 日本 四個月 b.27 位 Dementia 3.阿茲海默症評估 Lewy bodies 量表AD c.12 位 DLB Assessment Scale without (ADAS ) parkinsonism a.Total (0–70) 2.收案條件 b.Word recall a.AD 或 DLB (0–10) MMSE≧10 c.Following b.無使用拐杖走 commands 路或步行 (0–5) c.無嚴重聽力或 d.Naming (0–5) 視力受損 e.Constructions d.居住社區及有 (0–5) 照顧者 f.Ideational praxis 3.排除條件 (0–5) a.血管型失智症 g.Orientation (0–8) b.PD c.其他失智症. 25. 統計分析 1.Mann-Whitney U and Fisher’s test –分析AD和 DLB組的臨床特徵 2.Stepwis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自變 項(診斷、性別、年齡)、因 變項(跌倒與非跌倒). 結果 1.診斷為阿茲海默症及路易氏失 智症跌倒者為所有個案的 7.36 倍 2.視幻覺跌倒者為所有個案的 3.57 倍 3.帕金森氏症跌倒者為所有個案 的 6.85 倍 4.認知功能跌倒者為所有個案的 5.83 倍,有統計顯著差異 5.性別、年齡、病程、服用鎮靜、 抗焦慮、憂慮、安眠藥物、認知 功能與跌倒,則無統計顯著意義。 6.診斷為阿茲海默症及路易氏失 智症跌倒者為無帕金森氏症者的 4.6 倍 7.服用鎮靜、抗焦慮藥物與跌 倒,有統計顯著差異 8.性別、年齡、病程、服用憂慮、 安眠藥物、認知功能與跌倒,則 無統計顯著意義。.

(34) 表二 機構中認知障礙症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Detweiler et 社區門診 1.28 位 跌倒五分類 al., (2009)日本 一年 (Age:74-92,M:80.5 1.無受傷 )分兩組 2.瘀青 a.高使用遊走花 3.劃破或撕裂傷 園組 4.骨折或R/O 骨 (HUG,Median 折 22visits) 5.頭部受損 b.低使用遊走花 園(LUG) 2.排除條件:未居 住 9 個月. 26. 統計分析 1.卡方檢定-描述性統計及 交叉比對跌倒的次數和傷 害程度 2.皮爾森相關係數-跌倒與 藥物使用的相關性. 結果 1.使用遊走花園頻率較高者,可 減少抗精神用藥,有顯著差異。 2.使用遊走花園,對於使用抗憂 鬱、安眠、抗焦慮患者,藥物使 用量無統計顯著差異。 3. 使用遊走花園頻率較高者與使 用遊走花園頻率較低者,兩組 皆顯著減少跌倒次數。.

(35) 表二 機構中認知障礙症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Salva et al., 門診及日 1.223 位失智患者 1.MMSE (2012)美國 間護理中 a.實驗組-跌倒組 2.CDR 心一年,隨 b.對照組-非跌倒 3.BADL 機對照試 組 4.IADL 驗 2.跌倒收集 5.NPI-Q a. 跌倒前 6 個月 6.Cornell b.baselne 7.Zarit Caregiver c.6 個月 Burden Interview d.12 個月 8.Mini-Nutritional ssessment. 27. 統計分析 1.X :分析人口學-性別、 年齡、跌倒史、失智診斷類 型、骨折、關節炎、憂鬱、 高血壓、視力、帕金森氏 症、半癱、無力、BMI等描 述性統計。 2.t-test單變項分析 3.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 4.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探索跌倒危險因素 與健康和功能之間的變化。 2. 結果 1.跌倒史、年齡、中風、關節炎、 雙腳無力與跌倒,有顯著意義。 2.性別、失智診斷類型、骨折、憂 鬱、高血壓、視力、帕金森氏症、 半癱、身體質量指數與跌倒,無顯 著差異。 3.身體功能-日常生活功能(0-6) 、 工具日常生活功能(0-8)、精神行為 症狀(0-12)、精神行為症狀嚴重度 (0-30)、精神行為症狀壓力程度 (0-52)、康乃爾憂鬱分數(0-29)、迷 你營養評估(0-30)與跌倒,有顯著 意義。 4.認知功能、工具日常生活功能與 跌倒,無顯著差異。 5.多元邏輯回歸-年齡、日常生活 功、前 6 個月跌倒與跌倒,有顯著 意義。 6.介入十二個月後,認知功能、日 常生活功能、工具日常生活功能、 精神行為(症狀、嚴重度、壓力)、 迷你營養評估量表、身體質量指 數,統計學上有顯著差異。.

(36) 表二 機構中認知障礙症住民的跌倒文獻彙整表(續) 作者/西元 區域 對象 測量工具 統計分析 Wesson et 1.記憶門 1.22 組失智患者與 1. 認知水平篩選工具LACLS 1. negative binomial al., (2013) 診 照顧者, -5 regression model西班牙 2.12週隨 a.介入組 2. Better Balance (WEBB) 群體之間的跌倒差 機試驗 b.常規治療對照 program 異 3.OT、 組。 3. 田野筆記記錄 2. Mann-Whitney U PT、三次 2.收案條件 4. Interview for Deterioration of 電訪 a.65 歲以上 Daily Activities in Dementia b.ACE-R≦82 (IDDD) c.MMSE<27 5. Cornell Scale d.訪談 3.5hrs/w 6. Agitated Behaviours Scale e.說英文 7. 每週進行問卷 - Incidental 3.排除條件 and planned exercise a.譫妄 questionnaire – weekly b.急性病症 ( IPEQ - W ) c.嚴重精神紊亂 8. 照顧者Zarit Burden d.進行性神 Interview 經系統疾病 9. 任務管理策略指數計量 e.MMSE﹤12 ( TMSI ) f.嚴重的視力 10. 生理狀況評估 障礙 Physiological profile assessment( PPA ) 11. 跌倒效能量表評估 - 國 際(短式)跌倒效能量表. 28. 結果 1.介入組及對照組,無顯著意義。 2.閉眼及踏步測試、認知功能、 跌倒風險量表、康乃爾憂鬱分 數,無顯著差異。.

(37) 二、跌倒的原因 發生跌倒的危險因素分為內、外因性,分別闡述如下 (一)內因性危險因素 1.人口學特性 (1)年齡 認知障礙症是一種漸進、不可逆的心智狀態的改變,其發生率與年齡成正 比,其他學者研究指出年齡越大則跌倒的風險越高(Chan et al., 2011;Doorn et al., 2003; Etsuo et al., 2005; Salva et al., 2012),但也有國外學者Morag等學者(2012)研 究發現認知障礙症年齡與跌倒危險因子則無統計相關(Doorn et al., 2003 ; Farrell et al., 2011; Louise et al., 2009;Yoshihiro et al., 2004; Yuri et al., 2009),且一般老人 的年齡與跌倒危險因素無統計相關(Wu et al., 2013)。由以上得知,年齡與跌倒無 一致的定論,故需進一步的探討及分析。 (2)性別 學者 Louise 等學者(2009)在英國門診收治 179 名 65 歲以上認知障礙住民的 研究中,男性患者其相對跌倒風險顯著高於女性,另學者也指出跌倒的發生,以 女性人口明顯高於男性,約為 1.5-2.0:1(Doorn et al., 2003),相關研究也指出女性 老人、有憂鬱傾向等特性的老人有較高的跌倒危險(Uffe et al., 2007) ,也有 Morag 等學者(2012)研究發現性別與跌倒無顯著相關(Chan et al., 2011;Etsuo et al., 2005; Yuri et al., 2009),且一般老人女性跌倒比男性跌倒高(Wu et al., 2013)。由以上得 知,性別與跌倒無一致的定論,故需進一步的探討及分析。 (3)教育程度 Doorn 等學者(2003)研究發現未受教育或是低教育程度是認知障礙症危險因 子,可能是生活型態和環境等因素導致罹病率較高,或是因教育可增加腦內儲存 量(brain reserve) ,因而延後或減少失智症的發生。未受教育或是低教育程度者, 罹患失智症的機會高,低教育程度的人可能因生活型態和環境等不利因素造成他 們得病的機會較高。Farrell 等學者(2011 )學者發現輕度阿滋海默症患者的教育程 度較低者與跌倒有顯著相關,然而 Doorn 等學者(2003)研究結果也顯示教育程度 越低者,易發生跌倒的機率(Chan et al., 2011),但也有 Morag 等學者(2012)研究 發現教育程度高低與跌倒,則無顯著相關,且一般老人的教育程度與跌倒危險因. 29.

(38) 素無統計相關(Morag et al., 2012)。由以上得知,教育程度與跌倒無一定的定論, 需進一步的探討及分析。 (4)入住機構時間 Edit 等學者(2008)針對瑞典的長者進行 4 年跌倒,入住機構時間與跌倒危險 因素無統計顯著差異,與 Damian 等學者(2013)有相同結果,由以上得知,入住 機構時間無一致的定論,故需進一步的探討及分析。 2.健康狀況 (1)身體功能 從 Morag 等學者(2012)研究中發現,失智長者身體功能與跌倒風險有統計顯 著相關,與 Farrell 等學者(2011)的研究有相同結果,另 Doorn 等學者(2003)進行 兩年的認知障礙症追蹤調查,結果發現除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外,持續身體的運動 不僅可以增加患者平衡功能、骨質密度、避免骨質疏鬆及肌力損失外,進而降低 跌倒的高風險,且 Salva 等學者(2012)美國的研究指出身體功能的好壞予跌倒有 統計顯著相關,而 Louise 等學者(2009)在英國門診收治 179 名 65 歲以上失智症 患者的研究中,身體功能(0-9 分)較佳者相較於身體功能較差者,其相對危險比 為 0.827 倍,也有 Camicioli 和 Licis 學者(2004)研究發現身體功能與跌倒無顯著 相關,且一般老人的身體功能好壞與跌倒危險因素有統計顯著相關(Damian et al., 2013)。由以上得知,身體功能與跌倒無一致的定論,故需進一步的探討及分析。 (2)心理狀態 Louise 等學者(2009)的研究中發現,康乃爾憂鬱量表分數大於及等於 10 分 者為跌倒風險的高危險群,另 Morag 等學者(2012)研究中也指出憂鬱量表分數較 高者與跌倒有顯著相關。過去許多研究發現有憂鬱傾向等特性的老人有較高的跌 倒危險,且失智患者心理狀態改變與跌倒有明顯的相關(Laessoe et al., 2007), 且一般老人的憂鬱與跌倒危險因素無統計相關(Edit et al., 2008)。Chan 等學者 (2011)研究發現,與跌倒最明顯相關的心理健康狀態為記憶障礙,其次為激動 (agitated)及混亂。許多研究顯示,重覆或傷害性跌倒者,發生再次跌倒的機 率較高(黃、林、王,2007﹔Farrell et al., 2011)。研究顯示許多老人跌倒後會經驗 到心理層面的障礙,包括害怕跌倒感受、喪失自我效能、避免活動及喪失自信 (Chan et al, 2011)。研究顯示害怕跌倒感受會導致老人生理的(如降低身體的活 動或生理的健康) 、功能性的(如減低活動或避免活動) 、心理的(如憂鬱)及社 30.

(39) 交的(降低社交活動)改變,同時也因此降低個人的生活品質,甚至增加再次跌 倒的危險性(Doorn et al, 2003)。 (3)認知功能 學者Chan等學者(2011)針對65歲以上失智症住民進行研究發現有認知功能障 礙的51位老人,認知功能程度越低者,相對跌倒風險越高( Edwina et al., 2007;Yoshihiro et al., 2004; Yuri et al., 2009),但也有學者針對失智住民研究發現與 認知無統計顯著相關(Etsuo et al., 2005; Farrell et al., 2011; Louise et al.,2009; Morag et al., 2012),另學者指出,認知功能障礙程度會影響活動功能與跨步動 作,較易降低活動力,進而增加跌倒之風險(Doorn et al, 2003),且一般老人的認 知功能與跌倒有統計顯著相關(Damian et al., 2013)。由以上得知,認知功能與跌 倒無一定的定論,需進一步的探討及分析。 (4)精神行為症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in dementia, BPSD) 失智症的老人常會出現負向情緒、記憶障礙、睡眠問題及躁動行為等症狀, 其中又以躁動行為(agitated behavior)為家屬及護理人員在照顧上最困擾的問 題。失智症老人的躁動行為包括:遊走、咒罵、重覆語句、抱怨、衣著不當、尖 叫、踢人、藏東西、毀壞東西、丟東西、咬人、傷害自己或他人、性騷擾等(Doorn et al., 2003) 。Carol 等學者(2003 )研究指出遊走(wandering)行為次數及時間越多, 造成跌倒的傷害也越大,而精神行為症狀中的嚴重度、症狀,以及憂慮程度與跌 倒,有統計上顯著相關(Salva et al., 2012 ),但也有學者研究指出躁動行為與跌倒 無統計相關(Yoshihiro et al., 2004),由以上得知,精神行為症狀與跌倒無一致的 定論,需進一步的分析及探討。. 31.

(40) 3.疾病因素 (1)跌倒史 國外學者研究指出過去一年內若有跌倒者為未跌倒者的 2.04 倍(Louise et al., 2009);許多研究顯示,曾經有跌倒史者是未跌倒者的 4.76 倍,且在 6 個月前跌 倒與未跌倒者,有統計顯著意義(Farrell et al., 2011)。而在一個韓國女性老人的跌 倒因素研究發現,過去一年中曾有跌倒發生史的老人,有將近一半(48%)的人 會再次跌倒(Doorn et al., 2003)。根據 Salva 等學者(2012)研究中發現過去六個月 中曾跌倒的病人,跌倒的危險機率提高;而另在韓國女性的跌倒因素研究發現, 過去一年中曾有跌倒發生史的一般老人,有將近一半(48%)的人會再次跌倒 (Doorn et al., 2003);由以上得知,跌倒史的長短與跌倒無一致的定論,需進一步 的探討及分析。 (2)疾病史 Yuri 等學者(2009)學者發現,路易體失智發生跌倒風險是其它失智類型的 3.33 倍,與 Doorn 等學者(2003)有相同的研究結果,另 Morag 等學者(2012)研究 指出心臟疾病、高血壓與跌倒有統計顯著意義,而另一學者也發現關節炎是重複 跌倒的危險因子(Yoshihiro et al., 2004)。其他 Doorn 等學者(2003)研究也發現中 風、關節炎、骨質疏鬆、視幻覺、帕金森氏症,也與跌倒有統計顯著相關(Salva et al., 2012),國外學者 Edwina 等學者(2007)研究指出一般老人癌症史與跌倒有統計 顯著相關,由以上得知,疾病史相當多,與跌倒無一致的定論,需進一步的探討 及分析。 二、外因性危險因素 1.藥物種類及數量 Louise 等學者(2009)的研究中發現,服用心血管用藥與跌倒有統計顯著意 義,而 Morag 等學者(2012)研究指出服藥總數與跌倒無統計顯著相關,與 Edwina 等學者(2007)有相同的結果,而另一位學者也發現多重用藥是重複跌倒的危險因 子(Yoshihiro et al., 2004),也有國外學者研究指出服用精神用藥,更增添跌倒的 發生(Etsuo et al., 2005),另學者指出服用鎮靜藥物,也會增加跌倒的風險(Yuri et al., 2009),國外學者指出服用憂鬱及焦慮用藥,也會增加跌倒的機會(Doorn et al, 2003),一般老人 Edit 等學者(2008)針對瑞典入住機構的長者研究指出,藥物服 32.

(41) 用 4 種以上與跌倒有統計顯著相關。由以上得知,藥物種類及數量相當多,需進 一步的探討及分析。 2.跌倒情境 郭、劉(2007)學者針對國內某護理之家調查的結果顯示,其中 4 人重複跌倒, 各跌倒 2 次,跌倒發生以小夜班最多,住民跌倒原因以健康狀況造成跌倒率 42%,當中又以認知障礙產生意識混亂或躁動不安自行下床,佔 60%最多。住民 因跌倒造成傷害發生比率為 37.5%,其中傷害嚴重度一級佔 21%,傷害嚴重度二 級佔 16.5%。 3.機構治療模式 Donna 等學者(2004)於加拿大調查結果,機構照護模式中,認知障礙症住民 跌倒發生率小於安養及養護區長者,而趙等學者(2007)學者研究也有相同結果。 由以上得知,機構中安養、養護及認知障礙症住民,跌倒的風險也有差異。. 33.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在描述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及過程,共分十節說明,包括研究對象、研究 架構、研究問題、研究假設、研究設計、研究工具、研究步驟、資料來源與統計 分析、研究倫理、研究限制與困難,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北部某家機構住民為研究樣本,採立意取樣,根據 Maxwell (2000) 之檢力分析方法(Power analysis) ,運用複迴歸分析方法(Linear multiple regression),針對迴歸與相關性資料分析,以 G-POWER3.1.7 版軟體計算,設定 Power=.80、Effect size(Medium)=.15、alpha level=.05、Number measurements 以 9 項輸入,預估收案數為 114 位住民,考量流失率 20%計算,預估收案 150 位,實 際收案 133 位,收案條件及排除條件如下: 一、收案條件: (一)由醫師診斷,符合美國精神醫學會診斷標準(DSM-IV)且 CDR 1-2 分之患者(Lam et al., 2010),阿茲海默症及血管型失智症住民。 (二)MMSE>10 分(Farrell et al., 2011) (三)年齡滿 65 歲以上居住在長期照護型機構之安養、養護及失智住民 (四)能國、台語溝通 (五)同意參與研究 二、排除條件: (一)意識不清 (二)口語表達及理解障礙 (三)視、聽障者 (四)神經肌肉骨骼障礙 (五)長期臥床 (六)半年內住院 (七)入住機構 30 天內. 34.

(43) 第二節 研究架構. 1. 2. 3. 4.. 人口學 年齡 性別 教育程度 入住時間. 1. 2. 3. 4.. 健康狀況 身體功能 心理狀態 認知功能 精神行為徵候. 1.跌倒危險因素 2.跌倒事件. 疾病因素 1. 跌倒史 2. 疾病史. 藥物類型及數量. 機構照顧模式. 圖一 研究架構. 35.

(4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失智症 (一)概念型定義(Conceptual Definition) 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五版定義為各種不同原因造成慢性精 神障礙,呈現漸進性智能、語言及記憶缺損,但無意識上的障礙,且缺損嚴重影 響社交及職能上的功能(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二)操作性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 採取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ger,4th ed.,﹝DSM-IV﹞)經由醫師以此準則診斷為失智患者(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包含記憶力缺失及至少下列一項(1)失語症 (aphasia)、(2)失用症(apraxia)、(3)失認症(agnosia)、(4)執行功能異常(executive function problem),同時排除有瞻妄(delirium)情形,經醫師診斷病例或身心障礙 手冊上有記載個案為失智症者(Patricia, Jiska, & Nathan, 1998)。 二、跌倒 (一)概念型定義(Conceptual Definition) 本跌倒事件的行為是指非預期、非故意,導致身體某一部分觸地或跌 落至地面或較低的平面,但去除外力或暴力所致的跌倒意外事件 ( Uffe et al, 2007)。 (二)操作性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 1.本研究採 Hendrich II 跌倒危險因子評估量表,大於 5 分以上即屬跌倒高危險 群。 2.透過一年的持續追蹤,以口頭詢問家屬或工作人員,住民有、無跌倒事件的 發生及發生的次數。 3.依跌倒嚴重度可分別區分無受傷、瘀青、破皮或撕裂傷、骨折或頭部受損五 種嚴重程度。. 36.

(45) 第四節 研究問題 一、研究對象的人口學特性與跌倒危險因素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研究對象的健康狀況與跌倒危險因素是否有顯著相關? 三、研究對象的疾病因素與跌倒危險因素是否有顯著相關? 四、研究對象的藥物類型及數量與跌倒危險因素是否有顯著相關? 五、研究對象的機構照顧治療模式與跌倒危險因素是否有顯著相關? 六、影響研究對象之跌倒危險因素的預測因素為何? 七、影響研究對象之跌倒事件發生的預測因素為何?. 第五節 研究假設 一、研究對象的人口學特性與跌倒危險因素有顯著差異。 二、研究對象的健康狀況與跌倒危險因素有顯著相關。 三、研究對象的疾病因素與跌倒危險因素有顯著相關。 四、研究對象的藥物類型及數量與跌倒危險因素有顯著相關。 五、研究對象的機構照顧模式與跌倒危險因素有顯著相關。 六、健康狀況、疾病因素、藥物類型及數量、機構治療模式是影響跌倒危險因素 的重要預測因素。 七、健康狀況、疾病因素、藥物類型及數量、機構照顧模式是影響跌倒事件發生 的重要預測因素。. 第六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橫斷性及前瞻性研究設計,依研究目的界定屬預測性相關 (correlational)研究,追蹤期間 12 個月,以問卷進行資料收集並採一對一及面對 面(face to face)方式進行機構內收案 133 位資料收集。 本研究第一階段:採橫斷性研究,收集跌倒次數及發生事件,當時意識狀況、 情境、時間、有無使用輔具、巴氏量表分數、跌倒受傷嚴重程度,以及收案時的 健康狀況、疾病因素、藥物類型及採用的機構治療模式。 第二階段:採前瞻性(prospective research design)收集相關資料,由研究者 親自收集跌倒事件發生的相關資料,追蹤一年內有無跌倒事件的發生。 37.

(46) 資料收集方式為實際操作、觀察及問卷評估巴氏量表、平衡、步態、老人憂 鬱量表、簡易智能量表,認知障礙症住民則使用康乃爾失智症憂鬱量表、臨床失 智評估量表、簡短精神行為量表、跌倒危險因子評估,問卷填答時間 40~60 分鐘 可完成。. 38.

(47) 第七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共有基本人口學、健康狀況、疾病因素、藥物種類及數量、 Hendrich 跌倒危險評估、跌倒事件分述於下 一、人口學特性,主要包含下列變項,性別(男、女性)、年齡(出生年月日)、教 育程度(國中以下、高中以上(附錄一)。 二、健康狀況 (一)身體功能 1.日常生活功能測量工具 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是一種日常生活功能評估量表,由 Mahoney 和 Barthel 學者(1965)發展而來,用以評量身體殘障者自我照顧能力及活動情形,巴 氏量表(Barthel Index)共評量十項:自我照顧能力七項計有進食、修飾/個人衛 生、如廁、洗澡、穿脫衣服、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功能及行動能力:移位/輪椅 與床上之間轉位、步行/平地上行走、上下樓梯。每一項依完全獨立、需求協助 和完全依賴分成 2-4 級,而各項在同一級有不同的加權計分,給分是依據該項活 動障礙需要多少人力、時間協助而定。如移位/輪椅與床上之間轉位功能及步行 /平地上行走功能,完全獨立方面各給 15 分,但洗澡功能、修飾/個人衛生功 能的完全獨立者各給 5 分,其餘項目的功能完全獨立者為 10 分,總分由 0 分至 100 分,分完全依賴(0-20 分)、嚴重依賴(21-60 分)、中度依賴(61-90 分)、 輕度依賴(91-99 分)、獨立(100 分)(附錄二)。 2.Tinetti 步態平衡評估表 本研究使用 Tinetti 平衡步態評估表,由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 Tinetti 設計 (Tinetti, 1995),Tinetti 評估表分為平衡與步態兩部分,一般人在 3 分鐘內可完成 此測試,也有文獻指出評估時間通常小於 15 分鐘,在評估時除了需要一個有扶 手的椅子外,並不需要特殊工具。 Tinetti 等學者(1995)發展的平衡步態評估表來測量老人每日活動所需的平衡 與步態之操作,共有 16 題,其中平衡測試 9 題、步態測試 7 題。由研究人員進 行直接觀察,根據 Tinetti 醫師與醫學院學生一起評估 15 位可下床的長期照護住 民,在評斷分數中有 90%的一致性,信度和重複測試的信度均在 .95 以上。而 Elizabeth 等學者(2000)針對 15 位因為活動問題或近期跌倒的護理之家住民進行 39.

(48) 評估表之敏感度研究,顯示平衡(z=-3.20, p=.001)與步態(z=-2.82, p=.005)對衰弱 老人評估具有好的敏感度。BGA 題目包括坐下、從椅子上站起、一條腿站立的 平衡、彎腰等項目,採用缺失程度(2,1,0 或 1,0)方式計分,分數越高,代表 平衡及步態越好。平衡滿分是 16 分,步態是 12 分,全部通過是 28 分。若平衡 分數小於 10 分及步態分數小於 9 分,以及總分小於 18 分者,則可預測再一次發 生跌倒的危險(附錄三)。 (二)心理狀態 1.老人憂鬱量表(GDS) 本研究採用 Sherry 學者(2007)發表之簡式「老人憂鬱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Short Form, GDS) ,評估老人憂鬱的評估工具,內容包括情緒淡 漠、遲鈍、易機動、退縮、苦惱的想法及對過去、現在、未來的負面評價,共 15 題,GDS 在診斷憂鬱症的敏感度(sensitivity)為 0.72,特異性(specificity)0.57, 內在一致性 Cronbach’s α 系數 .89,再測信度為.85,評量長者目前是否有憂 鬱症狀,長者依據自己情緒近一周內的感受,如果符合的狀況請回答「是」,如 果沒有請回答「否」,共 15 題簡式題,反向題 5 題(1、5、7、11、13),分數為 0-15 分。,分數越高表示憂鬱程度越嚴重,正常者得分低於 5 分,大於 5 分表示 可能有憂鬱傾向,5-7 分為輕度憂鬱,8-11 分為中度憂鬱,12-15 分為重度憂鬱 傾向 (附錄四)。 2.康乃爾失智憂鬱量表(Comell Scale for Depression in Dementia,CSDD) 老人認知功能障礙者,建議 MMSE 得分小於 15 者應使用康乃爾失智憂鬱 量表來評估老人憂鬱情形。中文版“康乃爾失智憂鬱量表”在中文的專家內容效度 指標(Concurrent Validity index,CVI)達.92,與老人憂鬱簡表之同時效度.322 (P<.001),在信度方面,中文量表在間隔二周之評分者間一致性信度(Inter-rater agreement)所得 kappa 值為.43-.49,顯示所有題目皆達顯著穩定性,其內在一致 性信度的 Cronbach’s α 系數 .84(林、王,2008)(附錄五)。 (三)認知功能 1.臨床認知障礙評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 ; CDR) CDR 是由 Hughes 等人所發展出來,作為對認知障礙症患者,日常生活與認 知功能整體性評估的量表,區分患者日常生活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程度,作為阿茲 海默症嚴重程度判定的依據。CDR 包含有六個功能項目:記憶 (Memory);定向 40.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education resulte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physiological needs; the different living situations resulte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physiological and

ii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the chest vibration physiotherapy on the cerebral perfusion procedure, inclu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