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園藝治療相關研究
越來越多的關注聚焦在園藝或園藝相關的活動,這被認為是一個健康推廣 的有益作用。迄今為止,各種研究已經證明,園藝或園藝活動減少壓力、改善
22
自尊、社交互動、認知和健康。近代自十八世紀後園藝治療開始出現精神障礙 者實施及研究,此後國內外陸續開始出現大量的研究,詳見表一。
表1、園藝治療相關研究
作者 研究 地點
研究對象 園藝治療效益
Ho,Lin,&
Kuo(2016)
台灣 (醫院)
腦血管疾病 患者
社交 強化社會角色與家庭角色的功 能,提升生活品質。
陳、羅、黃,
(2016)
台灣 (學校)
學齡孩童 情感 自信心、責任感、成就感、自 尊心、自我意識。
社交 增進小組合作和促進人際關 係。
身體 身體活動量增加,反應能力變 好。
Makizako,Tsut sumimoto,Doi, Hotta,Nakakub o,Liu,Ambrose , &Shimada, (2015)
日本
(社區老
年人)
憂鬱症和記 憶障礙的
精神 提升認知功能、專注力、語言 表達能力。
身體 提升身體活動功能,改善睡眠 品質。
情感 改善憂鬱情形。
Noone,Innes,K elly, &Mayers, (2015)
英國 (社區)
失智老人 社交 強化社會聯結。
身體 改善身體功能。
情感 改善孤獨感及憂鬱狀態。
其他 鼓勵社區凝聚力形成及發展。
陳、吳、陳、
許、辜(2015)
台灣
(醫院護
理人員)
護理人員 精神 對於心情放鬆、具有成就感、
舒緩工作壓力及促進福祉。
經濟 效益
學習並了解園藝栽培技術。
Whear,Coon,B ethel,Abbott,St ein, &
Garside(2014)
英國 (安養院)
失智老人 身體 增加身體活動功能,改善睡眠 狀態及身體的安適狀態。
精神 提升認知功能,降低躁動行 為,改善心理安適狀態。
社交 人際互動增加。
情感 改善憤怒、悲傷、焦慮,增加
23
快樂、滿足。
其他 減少精神藥物使用。
Hutchinson (2014)
英國 (學校)
學齡孩童 認知 對蔬菜和水果的知識態度有明 顯提升。
其他 避免孩童挑食,增加孩童蔬菜 水果攝取意願及攝取量。
Lee,
Park,Lee,Park, KuLee,Oh, &
Miyazaki, (2013)
日本 (學校)
大學生 身體 降低交感神經活躍。
情感 緩解緊張及焦慮。
Gigliotti, Christina, Jarrott, &
Shannon (2005)
加拿大
(日間照
顧中心)
失智老人 社交 促進人際互動。
其他 培養興趣,增加活動參與意 願,提升活動參與。
二、老人園藝治療
園藝治療於治療及復健活動中使用植物和園藝活動,可用於改善全世界老 齡人口的生活品量,園藝治療和花園設置在減輕疼痛,改善注意力,減輕壓力,
調節激動,降低所需藥物和減少跌倒方面的益處(Detweiler et al., 2012)。初期使 用在老年族群的園藝治療方式以簡單園藝工及觀賞庭園或自然景觀為主要進行,
並於活動初期治療師需要取得參與者信任和引起對園藝的興趣產生,因此需進 行緊密得交流及互動。活動進行期間需要治療師示範所有得園藝工作並鼓勵參 與者操作同時給予協助,以促進參與活動意願,室內活動時間不宜過久,依參 與者身心及體能狀況為考量,以30分鐘到60分鐘為主,室外活動不宜超過2 小時並且需適時安排休息時間(林,2009)。
國外研究結果指出:居住在社區的老年人參與20次;每次90分鐘的園藝 活動,其活動內容包含:耕耘田地、種植和收穫,盆景組合以及在公共花園種植 花,能使社區老年人獲得認知功能並能改善:語言、注意力、執行能力、處理速
24
度、精神健康和減少腦萎縮的潛在治療的證據,研究結果顯示可推廣於社區中 的失智症和憂鬱症的非藥物治療方式(Makizako et al., 2015)。國內研究指出:安 養機構65歲以上的長者,參與每週1次,連續8週之園藝治療,可使長者改善 日間生活功能、幸福感及人際關係的親密感(Yao, & Chen, 2016)。國內學者林俊 德等人(2012)研究發現,進行每次2小時,共計12次24小時的園藝治療活動 能改善安養機構長者口語表達、人群互動、認知能力、生活習慣、情感表達、
興趣表現、機構認同及發掘生命意義等層面。
三、失智長者園藝治療
園藝治療的首要程序為了解園藝對象的特性(郭,2015),失智長者對於事 物理解的程度、認知的狀態、身體活動功能、情緒的穩定等,有別於一般健康 或亞健康的高齡長者。園藝治療活動的特點是藉由五感的刺激,及平凡的動作 的訓練,使人得到明顯的成就。對心理狀態的影響可使人恢復信心、減少壓力、
恢復自我意識、保持或恢復精神功能等。對生理及社會的影響層面,可使身體 功能獲得改善或保持身體功能的能力,學習執行任務和促進社交(Masahiro, 2012),有鑑於園藝治療對改善失智長者的身體健康有極大的意義及影響。國外 研究顯示23名睡眠障礙的失智長者,在室內種植簡單培育、生長繁殖速度快、
經濟效益佳的可食用無毒水莧和豆芽菜,藉由簡單的植物灌溉及花圃清潔整理,
經連續4週、每日早、晚1小時的園藝治療活動,能改善失智長者的認知、躁 動行為和睡眠狀態(Lee, & Kim, 2008)。國外學者Jarrott(2010)等人研究指出連續 參與6週,每週2次的園藝治療活動能改善失智症情緒狀態及活動參與度。
國內學者林儷蓉等(2014)研究指出,9位罹患失智症的日間照顧中心長者,
參加歷經8週;每週1次、為期1小時的園藝治療活動課程,內容包含種子盆 栽、懷舊童玩製作、組合盆摘(換盆及管理)、植物扦插及修剪和成果採收分享 的園藝治療課程。藉由此課程能有效改善認知、情緒及自我統整的效果,躁動 干擾行為較趨於和緩。由上述的文獻得知連續參與4-8週,每次1-2小時的園
25
藝治療活動方案,使用失智長者熟悉的植物,經由簡單的操作模式和經濟效益 高的無毒植物,可使失智長者的身體功能、精神情緒行為、認知、睡眠和自我 意識的恢復等顯著的改善。因此園藝治療應用對於ㄧ般健康或亞健康的長者,
除了能提供壓力的情緒宣洩以外,對於認知、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健康狀態之 影響,也有良好的改變及正面的效益(邱、蔡,2008)。對於失智症患者更可達 到生理、心理、社會、認知、情感、精神和情緒行為有正面的提升,對於知覺 的喚醒和生命週期的自我統整有進一步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