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日間照顧中心之失智長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失智長者參與園藝治 療前後的健康狀態及園藝治療福祉效益的成效。經園藝治療方案介入的前後,逕 行健康狀態的評估量表及園藝治療福祉效益的量表評估、分析及探討結果,得出 統計上相關結果如第四張所示,本章節共分為四節,包含第一節基本屬性與健康 狀態之關係、第二節基本屬性與福祉效益之關係、第三節不同基本屬性與健康狀 態的關係、第四節不同基本屬性與福祉效益的關係,本章節針對這些研究結果家 以討論,並且給予後續研究者及相關機構一些參考建議。
第一節 基本屬性與健康狀態之關係
依據本研究結果,完成參加園藝治療方案之失智長者男性12人(36.4%)、女 性21人(63.6%),平均年齡80.45歲,年齡分布中以75-79歲者為最多有12人 (36.4%)、其次為85-89歲,共10人(30.3%)、80~84歲,共8人(24.2%)、65~69 歲,共2人(6.1%)、70~74歲,共1人(3%)。與內政部2018年6月11日公告全 國人口年齡組分的統計,老年人口比例為女性老年人口179萬1,625人(占54.09
%)多於男性老年人口之152萬399人(占45.91%),性別比例女性為100%,
男性為84.86%。跟研究中所招募的性別人數不同,可能原因為日間照顧中心收
托對象男性較女性少,因此收案比例上會有懸殊差異。在基本屬性與疾病因素的 分部皆無顯著的關係,在基本屬性與健康狀態之關係在身體功能部分僅穿脫衣服、
大便控制有顯著差異,其餘評估部份皆沒有顯著差異,在失智症的分級中,輕度 失智症在執行日常活動容易分心需要人提醒,而中度失智症容易從熟悉的事物中 出現障礙(社團法人臺灣失智症協會,2013),而本研究對象以輕中度為居多,研 究進行時陸續有5位參與者經家屬帶回醫院再度進行失智症程度覆評表示皆已 到中度失智症,因此才有可能導致本次研究結果無顯著的改善。
在基本屬性與健康狀態關係之認知狀態無顯著差異,可能原因本案的收托 數量較少且集中於北部且男女並別比例差異懸殊,無法推論蔽之。在基本屬性與
132
健康狀態關係之認知狀態僅語言覆誦有顯示差異,其他部分少許提升,經推估在 於暖身活動給予現實導向及活動節束後回顧能提高失智長者口語能力表達及定 向感。在基本屬性與健康狀態關係之情緒狀態都未具有顯著差異,基本屬性與健 康狀態關係之社交互動前測及後測皆無顯著差異,因此本研究參與者與健康狀態 未具有顯著差異。
第二節 基本屬性與福祉效益之關係
依據本研究結果,參與者基本屬性與福祉效益前測之關係無顯著的差異,
有可能是普遍長者未參與過相關的活動不清楚活動內容對於自身的影響性。經過 連續6週,每週兩次,每次一小時的活動參與後,進行福祉效益後測發現:「我 的肢體運動夠強」t=-14.316,p<.001,前測平均分數(M=2.52)和後測平均分數 (M=4.58)有顯著差異。「我有興趣嗜好」,t=-32.564,p<.001,前測平均分數(M=3.03) 和後測平均分數(M=4.91)有顯著差異。「我覺得心情放鬆有顯著差異」,t=-24.042,
p<.001,前測平均分數(M=2.97)和後測平均分數(M=4.82)有顯著差異。「我具有成
就感有顯著差異」,t=-32.564,p<.001,前測平均分數(M=3.03)和後測平均分數
(M=4.91)有顯著差異。「我的邏輯思考判斷力強,容易下對決定有顯著差異」,
t=-24.74,p<.001,前測平均分數(M=3.12)和後測平均分數(M=4.91)有顯著差異。
「我有良好的社交技巧有顯著差異」,t=-23.20,p<.001,前測平均分數(M=3.15) 和後測平均分數(M=4.91)有顯著差異。「我擅長園藝栽培技術有顯著差異」, t=-26.667,p<.001,前測平均分數(M=3.09)和後測平均分數(M=4.91)有顯著差異。
等皆有明顯的進步,驗證園藝治療應用能有效的鍛鍊體能、刺激認知、療癒情緒、
擴展社交對於認知、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健康狀態之影響有良好的改變及提升正 念的效益(郭毓仁,2010;盧嬿羽,2016)。
第三節 不同基本屬性與健康狀態的關係
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失智長者的年齡、性別、族群、慣用語、婚姻狀況、
過去職業、教育程度和疾病因素進行差異比較結果無顯著的差異,以疾病因素進
133
行健康狀態(身體功能、認知功能、情緒狀態、社交互動)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健 康狀態之身體功能輕度失智症前測M=93.75(SD=4.83)、後測M=95.00(SD=5.22),
輕中度失智症身體功能之前測M=90.00 (SD=14.29)、後測M=92.69(SD=13.01),
中度失智症身體功能之前測M=90.00(SD=8.45)、後測M=93.75(SD=7.44),顯 示:
輕度失智症的身體功能比中度失智症患者,中度失智症患者比輕中度失智症患者 好。研究指出輕度失智症的動作與活動能力與一般人無異,若活動功能會被限制 主要為身體功能的退化造成(林克能,2013)。
本研究中的輕中度失智症長者多為合併腦血管疾病之患者,因此身體活動 功能比中度失智長者差。健康狀態之社交互動輕度失智症前測M=54.00
(SD=14.91)、後測M=62.33(SD=2.43),輕中度失智症社交互動之前測M=51.39
(SD=15.56)、後測M=57.54(SD=14.04),中度失智症社交互動之前測M=44.25
(SD=10.87)、後測M=59.38(SD=2.26),顯示:輕度失智症比中度失智症狀態好,
中度失智症狀態比輕中度失智症狀態好。輕度失智症在人際社交互動方面仍可正 確掌握,中度失智患者社交資訊有限只能記得很嫻熟的人(林克能,2013),因此 在互動上可發現輕度失智長者比中度失智長者社交互動狀態好,而本研究的輕中 度失智長者由於研究過程經歷病程的衰退及課程中與團體成員的爭執,因此在社 交互動上沒有太顯著的進步。健康狀態之情緒狀態輕度失智症前測M=9.92
(SD=4.44)、後測M=4.42(SD=2.23),輕中度失智症情緒狀態之前測M=6.85
(SD=3.67)、後測M=4.31(SD=1.93),
中度失智症情緒狀態之前測M=9.00(SD=4.17)、後測M=3.88(SD=2.03),研 究結果:中度失智症比輕中度失智症好,輕中度失智症比輕度失智症好。研究結 果指出輕、中度失智症患者會感到難以掌握周遭狀況,進而容易產生生氣、擔憂、
挫折感等情緒反應(毛慧芬,2013)。本研究中健康狀態之認知功能輕度失智症前 測 M=16.00(SD=4.00)、後測M=15.33(SD=3.77),輕中度失智症認知功能之前測 M=16.46 (SD=3.26)、後測M=16.23 (SD=4.50),中度失智症認知功能之前測
134
M=14.63(SD=1.19)、後測M=14.75(SD=1.28),顯示:輕中度失智症比輕度失智症
好,輕度失智症比中度失智症好。在本研究中輕度失智症、輕中度失智症及中度 失智症的認知功能有顯著的提升效果此研究與國內學者林儷蓉研究結果相符。同 時由此也可得知三間日間照顧中心收托的失智長者之健康狀態無特別的差異性,
進行的園藝治療活動不會因為疾病或失智程度的不同而無法參與園藝治療活動,
由此可見園藝治療適合的族群廣泛並且適合在高齡長者及失智症長者進行 (Charles,2008)。
第四節 不同基本屬性與福祉效益的關係
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失智長者的年齡、性別、族群、慣用語、婚姻狀況、
過去職業、教育程度和疾病因素進行差異比較結果無顯著的差異,以疾病因素進 行福祉效益進行比較發現,福祉效益之輕度失智症前測M=21.50(SD=1.83)、後
測M=34.08(SD=1.98),輕中度失智症福祉效益之前測M=20.69 (SD=1.18)、後測
M=33.85(SD=1.82),中度失智症福祉效益之前測M=20.38(SD=1.30)、後測
M=33.88(SD=2.42),研究結果顯示:輕度失智症的福祉效益比中度失智症患者好,
中度失智症患者比輕中度失智症患者好。同時發現園藝治療對於不同的失智程度 患者都有效益,另外也發覺在輕度失智長者中進行團體活動的操作的效益比其他 程度失智症長者效益較好,在失智症的團體活動輕度失智長者仍可從事日常活動 只需要經由提醒及鼓勵個案即可達到良好的活動效益(林克能,2013),透過操作 性活動實際體驗提供參與者進行內隱記憶可強化認知學習(吳、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