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Dalam dokumen 目錄 - 特教論壇 (Halaman 78-81)

由 於 科 技 進 步,經 濟 發 達,國 民 生 活水準逐步提高,雙薪家庭越來越多,子 女課後乏人照顧問題逐漸產生。因此,家 長強力要求學校能實施課後照顧,以彌補 這段放學後至父母下班前,照顧空窗期所 產生的問題。學生課後輔導對普通學生而 言,本著消費者付費的原則,實施起來問 題較小,但對於身心障礙學生而言,因其 屬性複雜、情緒問題、生理問題等在在都 需要更多的人力及財力資源,若要使用者 付費,家長根本無力負擔。因此,問題一 直懸著無法解決,近來因教育部於92年頒 布「國民小學辦理課後照顧服務及人員資 格標準」,其中第13條規定身心障礙學生 優先並免費參加課後照顧服務,接著,高 雄市政府教育局也於93年1月依據此標準制

頒「高雄市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 務及人員資格標準補充要點」及「高雄市 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及人員資 格標準補充規定」。至此已明文保障身心 障礙學生可免費接受課後照顧服務。於是 身障學生的家長除了爭取免費參加普通融 合班的課後照顧之外,同時也為無法適應 融合班的中重度身障學童請命,要求學校 及教育行政單位設置專班來照顧這些程度 較重的學生,因此在家長的極力爭取、民 間社會福利機構的呼籲及高雄市議員鼎力 協助下,終於促使政府重視這個問題,也 才有「高雄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學生課後 照顧專班」的政策產生。

研究者服務的學校恰是試辦此課後照 顧政策的學校之一,並有幸承辦此業務,

經歷了整個過程;而且此政策在多方壓力 下倉促形成決策,其品質是否理想,實值

高雄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學生課後照顧政策之分析

得探討。因此,想根據學者的相關理論對 此政策作深入的、系統的分析、探討,期 能改善政策之品質及評估其擴大實施之可 能性,這就是本研究之動機。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提出本研究之目的 如下:

一、評析高雄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學生課 後照顧專班政策制定之過程。

二、探討高雄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學生課 後照顧專班政策執行之情形。

三、評估高雄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學生課 後照顧專班政策擴大實施之可能性。

四、提出改善高雄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學 生課後照顧專班政策實行之建議,供 決策之參考。

貳、文獻探討

本節依政策意義、政策分析、政策過 程三部分來探討:

一、政策意義

政策是人類社會權力運作的產物,公 共政策是將政治學的理論與實務相結合,

以了解政府的實際活動,其目的在於解決 一個公共問題。所以公共政策是指處理公 眾事務的策略。公共政策是動態的賦予價 值的過程,政治體系透過這一個過程去處 理一個公共的問題,其中包括了政府形之 於 外 的 企 圖,官 方 的 立 法 行 動,以 及 一 貫採取的作為和不作為的型式(陳麗珠, 2005;劉仲成,2005; Birkland, 2001)。

顏國梁(1997)認為教育政策是為達成教

育具體目標的策略,完成政府教育任務之 指導方針,同時也是為實現教育理想的方 法。瞿立鶴(1987)主張教育政策是教育行政 當局針對目前社會需求和學生願望而形成

之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依據國家教育 宗旨與法令規章,確定方針,規劃方案,

經由立法或行政命令之合法化程序,公佈 實施,以為行政部門或教育機構執行之準 則。(引自劉仲成,2005)。簡言之,研究者 認為教育政策就是為解決教育有關問題、 達成教育目標、實現教育理想的策略。

二、政策分析

吳定(1999)認為政策分析的定義可以

區分為兩種:狹義言之,是指對決策規劃 過程作分析者;廣義言之,是指對政策各 階段均加以分析者。Downey(1988)主張 政 策 分 析 是 指 提 供 相 關 的 訊 息,以 利 政 策 決 策 過 程 的 形 成,屬 於 狹 義 的 觀 點。

Haddad(1994)則認為政策分析包括政策決策

前的活動、決策歷程及決策後的行動,屬 於廣義的觀點。(引自吳政達,2002)。Ham

和Hill(1984)認為政策分析一如實際活動,

必須植基於政策過程廣泛的了解,巨觀、

微觀均要重視(引自張鈿富,1995)。陳麗珠

(2005)認為現在分析的對象已經不限於現有

的政策比較,而包括執行、評鑑與終止政 策的分析。

本研究將採廣義的見解,以應用為取 向,根據上述學者的論點對高雄市國民小 學身心障礙學生課後照顧專班政策的形成 背景、制定過程及執行情況作分析。

三、政策過程

政 策 過 程 是 事 件 的 連 續 性,發 生 在 當政治系統考慮到對公共問題有不同途徑 時,採用他們其中之一,嘗試它以及評鑑 它。政 治 科 學 家 經 常 使 用 遊 戲 來 比 喻 以 及 描 述 政 策 過 程。像 遊 戲 一 樣,政 策 過 程 有 規 則 和 玩 者,是 複 雜 而 混 亂 的,在

政 策 過 程 中 有 贏 家 也 有 輸 家,以 下 僅 以

Fowler(2000)的典型階段模式說明政策過

程:

!

!

!

!

㆛ ᮹ હ

⩀ Ễ

⥑ હ

ᄎ ᾋ ഐ ໞ

ᄎ ᾋ

ᄎ ᾋ ࡠ

圖1 政策過程圖

資料資源:Frances C. Fowler(2000). Policy Studies For Educational Leaders,15.

實心箭頭由左至右,是按照典型模式 的順序,空心箭頭由右至左是因為有時候 政策議題的進行是短暫性的,有時候會再 回到前一階段。圖的形狀像漏斗形,因為 每個過程的功能皆具有選擇性,每個後續 階段所包括的議題或政策會逐漸減少。茲 將每個階段說明如下:

(一) 議題界定:社會問題有很多,政府僅 會去處理其中一小部分的問題,問題 的界定可能來自基層,也可能來自菁 英階層、利益團體。

(二) 議程設定:並不是每個教育政策議 題,都會對政府有所作用,為了讓議 題有機會成為政策,就必須讓政策納 入政策議程中,以獲得政府及各界的 關注。

(三) 政策形式:在政策被正式採用之前,

必須藉由書寫的形式來表達,如草

案、議案等,對立立場的議案要一起 送立法機關審查。

(四) 政策採用:立法機關經過投票之後,

決定採用的法條內容或行政機關決定 採用的規定或規章。

(五) 政策執行:徒法不足以自行,政策的 執行必須由第一線的機關與單位執 行,因此其成敗端視如何激勵第一線 人員投入此工作。

(六) 評鑑:政策的評鑑是為了檢視政策目 的是否達成,評鑑的結果報告用以決 定政策是否要繼續、修正或者終止。

(引自陳麗珠,2005)。

國內學者張鈿富(1996)指出政策制定 的過程包括:議題的設定、政策的形成、

政策的採行、政策的執行與政策的評估等

階段,與Fowler的觀點相似。本研究將依據

Fowler的階層模式來分析。

高雄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學生課後照顧政策之分析

參、研究方法

本 研 究 方 法 採 檔 案 資 料 分 析 方 式 進 行,檔案資料來源有:1.教育部頒「國民 小學辦理課後照顧服務人員資格標準」。

2.高雄市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人 員資格標準補充要點。3.高雄市國民小學辦 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人員資格標準補充規 定。4.心智障礙學生課後照顧公聽會紀錄。

5.高雄市試辦國民小學身心障礙學生課後 照顧專班實施計畫。6.各次會議紀錄。7.經 費預算表。8.契約書。9.家長意見調查表。

10.檢討會議紀錄等。

因為研究者本身就是93學年度課後照 顧政策執行的直接參與者,因此,所有資 料皆為第一手資料。本研究係從所收集到 的資料中先仔細研究,探討課後照顧政策 制定的過程、政策工具之運用及政策形成 之影響因素;再探討實施現況、成效及評 估未來全面實施之有利、不利因素,最後 提出建議供教育行政單位參酌。

肆、高雄市國小身心障礙學生課後

Dalam dokumen 目錄 - 特教論壇 (Halaman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