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第二節 家長接受不同教學策略之兒童的詞彙表現 家長接受不同教學策略之兒童的詞彙表現 家長接受不同教學策略之兒童的詞彙表現 家長接受不同教學策略之兒童的詞彙表現
未達顯著水準,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基本假定。共變數分析結果,F 值
未達顯著水準(F=0.000,p=0.984),表示兩組兒童在介入家長訓練方案後,在
此測驗未呈現顯著差異。
綜合以上分析,介入「偏遠地區家長訓練方案」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兒童
在三項標準化語言評估工具的測驗結果,均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整體語
言能力,因兩組兒童的表現僅微幅差異,且個案數少,故難以在統計檢定上呈
現顯著差異。但詳細比較測驗數據,可得知實驗組兒童在「圖片命名測驗」的
進步幅度比對照組高出許多,顯示,介入「偏遠地區家長訓練方案」後,實驗
組兒童進步最多的是詞彙命名表現。
為區別聚焦刺激法與增加親子互動對兒童學習詞彙的教學效果,研究者將
實驗組分為A組(6 對親子,教導家長聚焦刺激法)及B組(5對親子,教導
家長互動介入技巧)。探討兩種不同教學策略,對兒童的詞彙表現是否有結果
上的差異。惟方案進行期間,正是農忙時期,家長經常請假,11對親子中完成
後測的親子僅有6對(A組2對、B組4對),無法收集到所有兒童的詞彙資料
及親子互動口語樣本,殊為可惜。
兒童的詞彙表現,分別依詞彙檢核表、總詞彙數、相異詞彙數、詞彙(圖
片)命名正確率等四項指標,呈現每位兒童自身的前、後測結果,比較A組與
B組兒童的進步幅度是否有差異。因個案量少,研究者僅以描述性統計呈現。
一 一 一
一、、、、聚焦刺激組兒童與互動介入組兒童在聚焦刺激組兒童與互動介入組兒童在聚焦刺激組兒童與互動介入組兒童在聚焦刺激組兒童與互動介入組兒童在「「「兒童詞彙檢核表「兒童詞彙檢核表兒童詞彙檢核表」兒童詞彙檢核表」」」的詞彙表現的詞彙表現的詞彙表現的詞彙表現
兒童詞彙檢核表中羅列364個詞彙,在方案介入前、後,都請家長依兒童
實際表達情形作圈選。由表4-8可見家長圈選的結果。其中,有5位兒童因家 長未參與後測,缺後測資料。有後測資料的6位兒童中,每位兒童在後測時比
前測時的詞彙數增長情形,請見圖4-1。
家長接受不同教學策略的兩組兒童在「兒童詞彙檢核表」的結果,聚焦刺
激組兒童雖只收集到2位兒童(A3、A4)的資料,但2位兒童在後測時的詞彙 數平均增加94個詞彙;反觀互動介入組的兒童,B3、B4僅增加約16個詞彙,
另B1、B2的詞彙數反而是減少的,此情形將在第五章中作討論。
表4-8 實驗組AB兩組兒童在「兒童詞彙檢核表」的結果
兒童編號 性別 年齡 兒童詞彙檢核表(詞彙數)
前測 後測 比較(後測-前測)
B1 女 4;9 337 278 -59
A1 女 3;11 298 -
B2 女 3;9 362 358 -4
A2 男 3;1 302 -
A3 男 4;1 191 293 +102
A4 女 3;5 227 314 +87 A5 女 3;3 312 -
B3 女 3;1 284 299 +15 B4 女 3;2 242 260 +18 B5 男 4;7 334 -
A6 女 4;3 340 - 表格中的 - 表示missing data
0 100 200 300 400
A3 A4 B1 B2 B3 B4 兒童編號
詞彙數 詞彙檢核表 前測
詞彙檢核表 後測
圖4-1 實驗組AB兩組兒童在「兒童詞彙檢核表」的前、後測結果比較
二 二 二
二、、、、聚焦刺激組兒童與互動介入組兒童在親子互動口語樣本之詞彙表現聚焦刺激組兒童與互動介入組兒童在親子互動口語樣本之詞彙表現聚焦刺激組兒童與互動介入組兒童在親子互動口語樣本之詞彙表現聚焦刺激組兒童與互動介入組兒童在親子互動口語樣本之詞彙表現
研究者在方案介入前、後,都請家長與兒童進行 15 分鐘的親子互動,以
了解兒童的詞彙發展。親子互動分為兩部分,首先請家長跟兒童共讀繪本《30
層樓的30隻貓咪》約7-8分鐘,之後請家長利用研究者提供的玩具與兒童遊戲
約7-8分鐘,全程皆有錄音、錄影。同樣的,11對親子中,有5位兒童因家長
未參與後測,缺後測資料。
親子互動的兒童口語樣本由研究者轉錄成文字,為避免詞彙定義及斷詞爭
議,參考學齡前兒童詞彙表現相關研究(陳有圳、李松榆、吳俊良、林怡蕙與
楊惠美,2009;李家汎,2007),採用中央研究院的中文斷詞系統協助初步斷
詞,再進行修正,將該系統無法辨識的未知詞及錯誤的斷詞,如疊字「蛋蛋」、
特定名詞「宅即便」「海綿寶寶」等,重新斷為一詞。此外,語氣詞(啊、嗯、
哇、咧、耶…等等)、不完整的詞(草莓只說了草),及無法辨識的詞都不列入
計算。兒童在親子互動時的口語總詞彙數及相異詞彙數,統計呈現於表4-9。
表4-9 實驗組AB兩組兒童在親子互動口語樣本之詞彙表現
兒童編號 總詞彙數 相異詞彙數
前測 後測 比較 前測 後測 比較
A3 406 567 +161 156 175 +19
A4 76 184 +108 51 101 +50
B1 650 530 -120 177 170 -7
B2 333 449 +116 124 200 +76
B3 257 327 +70 105 114 +9 B4 132 142 +10 48 63 +15
實驗組AB兩組兒童在親子互動口語樣本的詞彙表現結果,先就(1)總詞彙
數來看:聚焦刺激組兒童在後測時的總詞彙數平均增加了約134個詞彙數;而
互動介入組兒童則個別差異較大,平均增加了19個詞彙數,可參見圖4-2。再
看到(2)相異詞彙數:聚焦刺激組兒童平均增加約 34 個相異詞彙;互動介入組
兒童的表現同樣地個別差異較大,平均增加了約24個相異詞彙,請見圖4-3。
從數據上來看,兩組兒童在親子互動中詞彙表現的結果,聚焦刺激組兒童的平
均增加總詞彙及相異詞彙數均較互動介入組兒童多。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A3 A4 B1 B2 B3 B4 兒童編號
總詞彙數 口語樣本總詞彙數
前測
口語樣本總詞彙數 後測
圖4-2 實驗組AB兩組兒童口語樣本總詞彙數的前、後測結果比較
0 50 100 150 200 250
A3 A4 B1 B2 B3 B4 兒童編號
相異詞彙數 口語樣本相異詞彙數
前測
口語樣本相異詞彙數 後測
圖4-3 實驗組AB兩組兒童口語樣本相異詞彙數的前、後測結果比較
三三
三三、、、、聚焦刺激組兒童與互動介入組兒童在圖片命名測驗之表現聚焦刺激組兒童與互動介入組兒童在圖片命名測驗之表現聚焦刺激組兒童與互動介入組兒童在圖片命名測驗之表現聚焦刺激組兒童與互動介入組兒童在圖片命名測驗之表現
此測驗有24張彩色圖片讓兒童命名詞彙。由表4-10可見命名正確率的結
果。每位兒童在後測時比前測時的命名正確率增長情形,請見圖4-4。
表4-10 實驗組AB兩組兒童在圖片命名測驗的正確率
兒童編號 前測 後測 比較 兒童編號 前測 後測 比較
A1 0.46 0.63 0.17 B1 0.92 1 0.08
A2 0.50 0.71 0.21 B2 0.50 0.83 0.33
A3 0.88 0.92 0.04 B3 0.75 0.54 -0.21
A4 0.75 0.88 0.13 B4 0.29 0.38 0.09
A5 0.63 0.58 -0.05 B5 0.79 0.83 0.04
A6 0.83 0.88 0.05
-0.5 0 0.5 1
A1 A2 A3 A4 A5 A6 B1 B2 B3 B4 B5
兒童編號
圖片命名正確率
前測 後測 比較
圖4-4 實驗組AB兩組兒童在圖片命名測驗的前、後測結果與比較
家長接受不同教學策略的兩組兒童在圖片命名測驗的結果,聚焦刺激組兒
童的平均正確率約增加0.09;互動介入組兒童的平均正確率約增加0.06。聚焦
刺激組兒童的表現優於互動介入組兒童。但以正確命名一張圖片的正確率約
0.04來看,兩組兒童命名的平均正確率約增加1-2張圖片,差異極小。
綜合以上資料,家長接受不同教學策略的聚焦刺激組兒童(A3、A4)與
互動介入組兒童(B1、B2、B3、B4),在「偏遠地區家長訓練方案」介入後的
詞彙表現,以(1)兒童詞彙檢核表結果為指標,聚焦刺激組兒童平均增加的詞彙
多於互動介入組。以(2)親子互動的口語總詞彙數及相異詞彙數為指標,聚焦刺
激組兒童平均增加的總詞彙數及相異詞彙數均多於互動介入組。以(3)圖片命名
測驗的詞彙正確率為指標,兩組兒童(共11位)在方案介入後的平均命名正確
約增加1-2 張圖片,表現接近。但聚焦刺激組兒童的表現仍略優於互動介入組
兒童。在各項詞彙表現的指標中,互動介入組兒童的組內個別差異較聚焦刺激
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