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
本研究所使用的材料包含各項篩選研究個案的評估工具、家長訓練方案之
記錄表、問卷與教材,以及錄影、錄音設備。分別詳述如下。
(一一一) 一 篩選研究個案的篩選研究個案的篩選研究個案的篩選研究個案的評估工具評估工具評估工具 評估工具
1. 修訂學前兒童語言障礙評量(PLS)(林寶貴等人,2008)
此評量工具施測於未滿六歲的兒童。總計65題,分為四個分測驗,分測驗
一可評估兒童的聲音狀態、說話語調及說話流暢度;分測驗二可了解兒童的語
言理解能力;分測驗三用以分析兒童的構音、音韻及聲調的表現。此部分極為
重要,因文獻指出聚焦刺激法在選擇目標詞彙時,必須以兒童的構音能力為選
擇依 據 , 其 語音 要 在 兒 童已 發展 出 的構 音/音韻 能 力範 圍 內 (Weismer &
Robertson, 2006; Lederer, 2009; Girolametto et al., 1996a, 1996b);分測驗四則為
評估兒童口語表達的能力;按照題目順序依次施測並配合題目需求分別給予圖
卡。測驗時間約20-30分鐘。
2. 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甲式(PPVT-R)(陸莉、劉鴻香,1998)
此測驗適用於三至十二歲兒童,目的在評估受試者的詞彙聽理解能力。該
測驗共有125題試題,每題以四幅圖畫呈現在一頁上,兒童聽讀研究者唸出的
詞彙後,指出其中一幅圖畫為答案。施測時間約需15-20分鐘。
3. 圖片命名測驗(張顯達、彭淑貞,2000)
該測驗共有24張彩色圖片,施測者一一呈現各張圖片讓兒童命名作答,依
作答正確率來評估三至五歲兒童的口語表達詞彙量,施測時間約需10-15分鐘。
(二二二) 二 家長訓練方案家長訓練方案之家長訓練方案家長訓練方案之之之記錄表記錄表記錄表、記錄表、、問卷與、問卷與問卷與教材問卷與教材教材教材
本研究的家長訓練方案所使用的材料依研究進行的三個時程而有區分,包
括前、後測使用的(1)兒童詞彙檢核表、(2)施測繪本及玩具;教學介入期使用的
(3)家長手冊、(4)選擇目標詞彙的繪本、(5)教學影片及課程錄音、(6)兒童口語
表達記錄表、與家長討論的(7)課程教學紀錄;教學結束後請家長自評的(8)「親
子互動教學技巧評量」、(9)家長滿意評鑑問卷。
1. 兒童詞彙檢核表(附錄四)
本研究為了解語言發展遲緩兒童表達詞彙的內容及數量,以作為目標詞彙
選擇的參考依據,會請家長填寫此調查表。此調查表由官育文(2002)參考The
MacArthur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 Words and Gestures以及國內 學者張顯達研究的國語語法習得歷程改編而成。本研究著眼於語言發展遲緩兒
童口語表達詞彙量的變化,故只使用此調查表的「口語理解與表達」分項中的
第三部分「詞彙檢核表」,並依南投地區語言發展遲緩兒童所需(研究者與鄉托
/園所老師及家長討論哪些詞彙是兒童較不熟悉的)增列,將詞彙分為 17 種類
別,分別是語調變化聲、擬聲、食物和飲料、動作、動物、交通工具、服飾、
玩具、水果和蔬菜、身體部位、戶外活動、人稱、代名詞、疑問詞、家居空間
與用品、方位詞、形容詞,總共有364個詞彙。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兒童是
否能主動說出這些詞彙,並作圈選。
2. 施測繪本及玩具(附錄五)
本研究提供繪本《30層樓的30隻貓咪》及玩具,包括有人類、動物、食 物、交通工具的模型或印章、貼紙等,作為親子互動遊戲所需,以收集親子互
動時家長使用教學技巧情形及兒童的語言樣本。
3. 家長手冊(附錄六)
本研究為提供參與本方案的家長明確的課程內容與指引,參考國內外文獻
(Weismer & Robertson, 2006; Lederer, 2009; Fey et al., 1993; Girolametto et al.,
1996a, 1996b;莊勝發,2006、官育文,2002、劉明倩,2007),分別編制以聚
焦刺激法教學以及親子互動介入技巧為主要內容的家長手冊。實驗組A手冊內
容包括以下主題:本方案的時程及教學內容規劃、一般兒童的語言發展、聚焦
刺激法說明及教學舉例。實驗組B手冊內容包括:本方案的時程及教學內容規 劃、一般兒童的語言發展、親子互動介入技巧介紹及教學舉例。
4. 選擇目標詞彙的繪本
依兒童生活情境的三種主題選擇3本繪本,分別是人物與動物、飲食與日
常用品、交通工具等各1本。考慮到三歲與四歲兒童的詞彙發展程度不同,故 依繪本詞彙難度及多寡,共選4本繪本分別是:《交通工具總動員》、《我的比你
多》、《森林的元宵節》、《包姆和凱羅的天空之旅》,前3本為三歲組兒童使用、
後3本為四歲組兒童使用。繪本可選擇的目標詞彙及句型,以及聚焦刺激法的
教學舉例,都列於實驗組A的家長手冊中。
5. 教學影片及課程錄音
以錄影、錄音方式記錄訓練課程之親子互動情形,並在親子遊戲後,針對
親子互動部分作立即的回饋與修正建議。研究者將影片、錄音資料儲存成光碟,
供家長在家觀看使用。
6. 兒童口語表達記錄表(附錄七)
在每次教學介入後,提供家長此記錄表,讓家長記錄此次介入結束後,到
下次介入前,兒童的口語表達詞彙(包含目標詞彙及非目標詞彙)及表達次數。
7. 教學課程紀錄(附錄八)
此記錄表主要記錄每次介入教學或電話聯繫追蹤時,家長的出席/回應情
形、練習作業繳回與否、以及課間是否有提出問題、所提的意見或問題的內容
及解決方式。可在教學介入結束後,從該記錄表看出家長的教學困難點在哪,
如何改善,並作一統整。
8. 親子互動教學技巧評量(附錄九)
為了解家長參與訓練課程後,是否確實掌握教學策略,研究者除了分析親
子互動影片中,家長使用所學技巧(聚焦刺激組四項技巧、互動介入組七項技
巧)總次數的前、後測差異外,也參考Weitzman、Girolametto與Greenberg (2006)
的學習評量表,讓家長自己評斷在進行家長訓練課程前、後,她與兒童在親子
互動(看繪本)時是否有運用到教學技巧,從「幾乎沒有使用」到「一直都有
使用」,以 7 點量表作程度上的區分。此評量表有兩式,內容分別是實驗組 A
「聚焦刺激法」技巧四項,與實驗組B「互動介入技巧」的三個策略,七項技
巧。分別請家長依在家親子互動的實際情形,圈選運用教學技巧的程度。
9. 家長滿意度評鑑問卷(附錄十)
此問卷針對課程內容設計、安排時間、繪本及教材的適用性、及喜好的上
課方式等,讓家長依其滿意程度做圈選、從「非常不適當」到「非常適當」,及
「沒意見」,以0-5分作程度上的區分,以了解家長對本訓練課程的的看法。
(三三三三) 錄音錄音錄音錄音、、、錄影、錄影錄影設備錄影設備設備設備
以ZOOM H2數位錄音筆為錄音設備,其內建指向性麥克風,可作360度
的4頻道環繞錄音,而不僅是2頻道的立體聲錄音,其最佳錄音模式為16bit,
取樣頻率為44.1/48kHz,使錄音音質更為清晰。而錄影設備方面,則使用JVC
GZ-MG575-TW數位硬碟式攝影機記錄整個教學訓練課程的經過,以及施測各
個測驗的過程。
第 第 第
第四 四 四 四節 節 節 節 方案規劃與實施程序 方案規劃與實施程序 方案規劃與實施程序 方案規劃與實施程序
本研究根據Girolametto等人(1996b)所提出的家長訓練模式為主軸,針
對收案對象的需求,設計規劃出「偏遠地區家長訓練方案」。流程包含1次前測
(了解研究對象的親子互動情形),6次聚焦刺激法/親子互動介入技巧教學,
以及2次後測。研究在個案的鄉托/園所中進行。
前測階段前測階段前測階段
前測階段::::除篩選研究對象時所做的三項標準化語言測驗外,另針對實驗
組兒童進行約1小時的前測,目的在建立親子互動及兒童語言能力的基準線,
以及與家長合作選擇目標詞彙,確認目標詞彙是兒童未曾表達的。前測內容為:
(1)請家長跟兒童利用繪本與玩具進行遊戲,以拍攝15分鐘親子自由遊戲的互
動影片。繪本《30層樓的30隻貓咪》及玩具被分別放置在兩個角落,玩具包
括有卡通人物、動物、食物、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的模型或貼紙、印章等。(2)
協助家長完成「兒童詞彙檢核表」以了解兒童目前的詞彙表達。
介入階段 介入階段介入階段
介入階段::::對實驗組親子進行介入教學,共計 6 次,每次介入時間約 45 分鐘。首先研究者先作教學示範(聚焦刺激法或互動介入技巧),由研究者、家
長共同與兒童互動,進行約20分鐘。之後,研究者抽離,請家長運用所教技巧,
與兒童進行5-10分鐘繪本共讀及延伸遊戲,由研究者拍攝。最後15分鐘內容
包括:研究者與家長討論問題、對親子互動部分作立即的回饋與修正建議、給
予並教導家長回家練習作業、或讓家長分享在家練習的情形。詳細的教學介入
內容見表3-6。
本研究的家長訓練方案主要的教學介入為聚焦刺激法,其教學分為四步
驟,詳細說明如下: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收集收集收集收集/分析語言發展遲緩兒童的詞彙量及構音分析語言發展遲緩兒童的詞彙量及構音分析語言發展遲緩兒童的詞彙量及構音分析語言發展遲緩兒童的詞彙量及構音/音韻發展資料音韻發展資料音韻發展資料音韻發展資料
聚焦刺激法的教學重點在於預先選定目標詞彙,因此有必要先了解兒童目
前的詞彙表達情形。此部分需仰賴家長與專業人員共同合作,盡可能地將兒童
所能自發性表達的詞彙列出,並註明兒童所發的音。本研究以兒童詞彙檢核表
作為家長的參考依據,讓家長勾選出兒童能表達的詞彙。另考慮家長對兒童的
構音/音韻發展較不熟悉,故由研究者檢核兒童的構音情形,並摘要跟家長解說
注意事項。
步驟二步驟二
步驟二步驟二::::每本繪本選擇每本繪本選擇每本繪本選擇每本繪本選擇10個目標詞彙個目標詞彙個目標詞彙個目標詞彙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選擇目標詞彙的原則(Leonard, Schwartz, Chapman,
Rowan, Prelock, Terrell, Weiss, & Messick, 1982; Wilcox et al., 1991; Girolametto
et al., 1996b; Lederer, 2002, 2009)包括:(1)選擇10-12個符合兒童構音/音韻發
展範圍的目標詞彙;(2)選擇符合兒童發展階段的適當詞彙;(3)選擇能反映兒童
興趣/經驗或以手勢動作簡單呈現的詞彙。根據以上原則,研究者預先選擇適當
的繪本3本,分別依繪本內容列出適合的目標詞彙在家長手冊中,並在進行家
長訓練課程時,與家長共同選擇適合兒童的目標詞彙。每本繪本選擇10個目標 詞彙。兒童對目標詞彙的理解與否,學者認為並非表達的必要條件(Leonard et
al., 1982; Wilcox et al., 1991),本研究不在介入前限制兒童必須理解目標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