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第六章 研究建議與限制 研究建議與限制 研究建議與限制 研究建議與限制 第一節

第二節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時間及人力所限而未盡理想,以下依據研究工具、研究設計及資 料收集等三方面提出說明及檢討:

一、研究工具

(一)為使收集之資料能獲得持續性的追蹤,因此本研究所採用的生活品質滿意 度量表,乃是依據原集合式國宅銀髮族服務中心使用的量表,研究進行前 有以專家效度進行內容效度評鑑,並進行再測信度,顯示資料的穩定性與 準確度,但未針對建構效度進行評價,使研究工具更具有推論性。

(二)結構式問卷調查中,白內障及已接受手術治療者應做區分,才能看出變項 真正的相關性。

(三)本研究單純以SPMSQ量表得分界定MCI,未加入其他檢測工具,因此無 法進行MCI種類的區分。

二、研究設計

(一)本研究採描述相關性,結合回溯性及橫斷面研究,研究結果僅提供某特定 時間內集合式國宅MCI盛行率的情形,而研究結果僅作相關性探討,無法 作因果推論,亦無法推論至所有老年人,故期待未來能以世代追蹤方式更 深入追查。

(二)本研究因時間及人力的考量,僅以萬華區中正集合式國宅為研究樣本收集 區域,研究者以家訪方式進行資料收集,由於過程中有訪視未遇及拒絕者,

最後只取得有效樣本299位,但已達成樣本數計算結果300位之99.7%。研究 結果僅限於與區域特性相似的住民,無法推論至其他不同居住型態的老人。

三、資料收集

(一)於進行個人資料收集前已先向研究場所取得老人的基本人口學資料,如出 生年月日及疾病史,因此本研究之資料不至於受老人記憶力,而影響其真 實與可信度,但因多數研究對象的教育程度偏低,有時會有溝通或字句理 解能力上的困難,加上年長者聽力的減退,亦可能影響研究對象回應的真 實性。

(二)以一對一面談方式進行結構式問卷資料收集,可確實掌握與了解老人認知 功能檢測結果的正確性,但花費時間成本高。

(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受時間與空間的影響,因此非直接測量或觀察參與者的 表現情形,而是以參與者自覺能力做為標準,其結果可能令人質疑,但研 究者透過訪談過程實際觀察,提升資料的正確性,能真正反應參與者一般 的功能情形。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文部分 中文部分 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2010年 01月21 日).九十九年第四週內政統計通報(98年底人 口結構分析).2010年03月18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

aspx?sn=3779

內政部統計處(2009年08 月06日).內政統計通報/986月底領有身心障礙 手冊者人數統計.2010 年09 月26日取自 http://sowf.moi.gov.tw /stat/week/

week9832.doc

內政部(2007).台閩地區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2010年09月11日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list.html

內政部統計處(2007年03月28日).內政統計年報.2010年09月11日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王世俊、林麗嬋、蔡娟秀、薛桂香、吳方瑜、王琤(2004).老年護理學.老年 人的護理評估(81-92).台北:匯華。

王冠今、苗迺芳、陳鳳音、張玉梅、陳靜敏(2009).台灣老人的健康行為及其 相關因素研究.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29,73-94。

王鈺淵(2006).老男性重鬱症與身體疾病之關係:某安養機構之調查.未發表的 碩士論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

江濬如(2006).失智症環境與基因危險因子之分子流行病學研究.未發表的博 士論文,台北:臺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行政院衛生署(2006年01月01日).老人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結果發表會Part

Ⅰ.2010年09月11日取自http://www.health99.doh.gov.tw/TXT/Healthy HeadlineZone/HealthyHeadlineDetai.aspx?TopIcNo=1886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6).民國九十二年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 狀況長期追蹤(第五次)調查成果報告.2010年09月11日取自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file/ThemeDocFile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李奕農(2006).老人住宅之市場區隔分析-以台北縣市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台北: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李梅英(2007).趨勢?商機?福利?-台灣老人住宅發展趨勢之系統分析.未發

表的碩士論文,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周美鵑、楊淵韓、劉景寬(2007).智能狀態檢查.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16(1), 41-49。

林俞均(2008).老人憂鬱狀態與休閒活動之相關性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台中:亞洲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

林富琴、邱啟潤(2004).接受居家服務老人生活品質及相關因素探討.長期照

護雜誌,8(1),56-78。

林嘉玲、蘇東平、張媚(2003).機構老人之睡眠品質及其相關因素.台灣醫學,

7(2),174-184。

林蘭因、羅秀華、王潔媛(2004).動員社區資源照顧社區老人-以龍山老人服 務中心下午茶外展服務方案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06,186-201。

林昭宏 (2005).體能活動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影響.物理治療,30(6),325-331。

邱美汝、陳玉敏、李月萍(2007).長期照護機構老人的生活適應及影響因素.

實證護理,3(2),119-127。

邱啟潤、張永源、陳武宗、黃洽鑚、黃忠信(2000).高樹鄉老人健康狀況的評 估研究.護理研究,8(2),227-239。

邱皓政(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銘章(2007).記憶與記憶障礙.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16(4),242-250。

侯菊鷅、蘇東平、辜志弘、周桂如(2004).台北地區單身老年榮民憂鬱症狀、

孤寂感和社會支持的探討.榮總雜誌,護理研究專刊,38-50。

姚開屏(2002).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與應用.台灣醫學,6

(3),193-200。

胡愈寧、酈欽菁、李佳、林榮輝、胡國琦(2009).老年人各項日常生活活動功 能與自評健康狀態之調查及相關性探討.台灣復健醫誌,37(2),107 – 114。

徐淑貞、張蓓貞、戎瑾如(2008).獨居老人習得智謀對憂鬱及生活品質影響之 探討.醫護科技學刊,10(2),88-98。

徐榮隆、陳威宏、邱浩彰、沈幸梅(2000).不同時期失智症之認知功能.臺灣 醫學,4(4),371-378。

秦毛漁、邱啟潤、蕭正光、盧德發(2003).社區獨居老人自覺健康狀況及醫療 服務使用相關性之探討.慈濟護理雜誌,2(2),66-74。

張家銘、蔡智能(2003).老年人之周全性評估.台灣醫學,7(3),364-374。

莊閔妃、哈鐵木爾、辛袷隆(2006).輕度知能障礙.慈濟醫學雜誌,18(5_S),

49-51。

許慧雅(2003).老人營養狀況與認知功能之探討─以高雄縣大樹鄉為例.未發 表的碩士論文,屏東: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

陳嫣芬、林晉榮(2006).社區老人身體活動與生活品質相關之研究.體育學報,

39(1),87-100。

曾怡禎(2005).我國老人住宅產業發展策略與挑戰.台灣經濟研究月,28(10),

31-38。

黃仁峰(2003).老榮民鄰里社會網絡支持、社區意識與台灣地區意識關係之研 究以高雄縣、市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黃慧琦(2008).與大陸配偶結褵隻老榮民婚姻關係的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黃耀榮(2006).實現「在地老化」之終生住宅發展形式探討.台灣老年醫學雜 誌,1(3),138-150。

楊淵韓、李明濱、劉景寬(2009).極早期阿茲海默氏失智症之篩檢.臺灣醫界,

52(9),8-10。

楊舒媛(2008).台灣老年人居住安排與健康之性別差異分析.未發表的碩士論 文,台北: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

葉怡君(2007).老年憂鬱症患者緩解期之認知功能與其影響因素.未發表的碩 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神經學科碩士班。

葉淑惠、林麗味、許耀東、林佩欣、李雪楨(1999).實施老人長期養護機構教 育對社會老人照護服務之成果.護理研究,7(2),157-171。

葉婷婷、王靜怡、林志峰、陳惠雅(2010).台灣老人身體活動能力與日常生活 功能之階層相關探討.物理治療,35(1),1-7。

廖建明(2009).榮民與非榮民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比較研究--以某私立安養 機構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宜蘭:佛光大學管理學系研究所。

臺北市萬華區戶政事務所(2010年09月1日).9908月各里人口數戶數統計 表.2010年10月15日取自http://www.whhr.taipei.gov.tw/ct.asp?xItem=

1234330&ctNode=851&mp=102091

劉芸宜(2008).記憶訓練介入對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住民成效初探.未發表的碩 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

劉景寬、戴志達、林瑞泰、陳月芬、賴秋蓮(1996).簡短可攜帶式智能狀態量 表的老人社區常模.中華民國老年醫學會第五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 會大會會刊,41-42。

戴玉慈、葉炳強、黃貴薰、羅美芳(1999).住院年老病患的認知功能.台灣醫 學,3(3),279-286。

謝伶瑜(2008).影響機構老人自身超越老化觀感之相關因素探討.未發表的碩 士論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

鍾佩容(2006).機構榮民健康狀況、憂鬱情形與認知功能之相關性探討.未發 表的碩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蘇淑芬(2005).護理之家住民營養與液體攝取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發 表的碩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英文部分英文部分 英文部分英文部分

Alexopoulos, G. S. (2003). Vascular disease, depression, and dementia. Jounal of the Americn Geriatrics Society, 51(8), 1178-1180.

Almkvist, O., Basun, H., Backman, L., Herlitz, A., Lannfelt, L., & Small, B. (1998).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n early stage of Alzheimer''s disease? 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 Supplementum, 54, 21-29.

Amar, K., & Ibrahim, I. R. (2007).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British Journal of Hospital Medicine, 68(10), 526-529.

Anttila, T., Helkala, E. L., Viitanen, M., Kareholt, I., Fratiglioni, L., & Winblad, B.

(2004). Alcohol drinking in middle age and subsequent risk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in old age: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 based study. A BMJ, 329 (7465), 539.

Arve, S., Tilvis, R. S., Lehtonen, A., Valvanne, J, & Sairanen, S. (1999). Coexistence of lowered mood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elderly people in five birth cohorts.

Aging (Milano), 11, 90-95.

Asakawa, T., Koyano, W., Ando, T., & Shibata, H. (2000). Effects of Functional Decline on Quality of Life among the Japanese Elderl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50(4), 319-328.

Barkley, G. S. (2008). Factors influencing health behaviors in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al Examination Survey, III (NHANES III).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46(4), 57-79.

Baum, E. E., Jarjoura, D., Polen, A. E., Faur, D., & Rutecki, G. (2003). Effectiveness of a group exercise program in a long-term care facility: a randomized pilot trial.

Journal Am Med Dir Assoc, 4, 74-80.

Bennett, D. A., Wilson, R. S., Schneider, J. A., Evans, D. A., Mendes de Leon, C. F.,

& Arnold, S. E. (2003). Education modifies the relation of AD pathology to level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persons. Neurology, 60(12), 1909-1915.

Bohannon, A. D., Fillenbaum, G. G., Pieper, C. F., Hanlon, J. T., & Blazer, D. G.

(2002). Relationship of race/ethnicity and blood pressure to change in cognitive func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50(3), 424-429.

Boyle, P. A., Wilson, R. S., Aggarwal, N. T., Tang, Y., & Bennett, D. A. (2006).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risk of Alzheimer disease and rate of cognitive decline.

Neurology, 8:67(3), 441-445.

Bugg, J. M., DeLosh, E. L., & Clegg, B. A. (2006). Physical activity moderates time-of-day differences in older adults' working memory performance.

Experimental Aging Research, 32(4), 431-446.

Burke, D. (2009). ACP Journal Club. Review: Long-term annual conversion rate to dementia was 3.3% i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nals of Iinternal Medicine, 150(8), JC4-13.

Busse, A., Angermeyer, M. C., & Riedel-Heller, S. G. (2006). Progression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to dementia: a challenge to current thinking.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 189, 399-404.

Busse, A., Bischkopf, J., Riedel-Heller, S. G., & Angermeyer, M. C. (2003).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agnostic criteria. Results of the Leipzig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Aged (LEILA75+).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 182, 449-454.

Cacioppo, J. T., & Hawkley, L. C. (2009). Perceived social isolation and cogni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encesi, 13(10), 447-454.

Chen, H. C., Wu, C. H., Lee, Y. J., Liao, S. C., & Lee, M. B. (2005). Validity of the five-item 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 among subjects admitted for general health screening.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104(11),

Garis besar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