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時腦部損傷病人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時腦部損傷病人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47

48

二、胸腔震顫物理治療時血氧飽和度與基準值之變化

血氧飽和度在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前基準值、胸腔震顫物理治療中 右側臥10分鐘、胸腔震顫物理治療中左側臥10分鐘、胸腔震顫物理治 療中20分鐘(右側10分鐘+左側10分鐘)及治療後的變化,以基準值血 氧飽和度平均值(99.11±1.42%)最高,以胸腔震顫物理治療中右側 臥10分鐘血氧飽和度平均值(98.77±2.01%) 最低,在胸腔震顫物理治 療過程血氧飽和度平均值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而在胸腔震顫物理治 療後血氧飽和度平均值有回復的趨勢,以paire-t test發現胸腔震顫 物理治療中右側臥10分鐘之血氧飽和度平均值顯著低於基準值血氧 飽和度平均值( p <.05) ,而胸腔震顫物理治療中左側臥10分鐘及胸腔 震顫物理治療後血氧飽和度平均值與基準值血氧飽和度平均值無顯 著差異,詳見表4-5-2,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之血氧飽和度趨勢圖 見圖4-5-1,平均值介於95-100%之間。

表 4-5-2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時血氧飽和度變化(n=40)

變項 平均值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t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前 99.11 1.42 93 100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中

右側臥10分鐘 98.78 1.57 96 100 -2.44*

左側臥10分鐘 98.77 2.01 92 100 -1.54 治療中20分鐘 98.77 1.68 92 100 -2.19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後 98.83 1.91 92 100 -1.19 註:*p<.05. **p<.01. ***p<.001

49

圖 4-5-1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趨勢圖 三、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對腦部損傷病人血氧飽和度的影響因素 (一)昏迷指數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昏迷指數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如表 4-5-3,不論昏迷 指數 3-7 分組或 8-13 分組,在整個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平均值皆 有下降的趨勢,且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前、中及後之血氧飽和度平均值均無顯著 差異。

表4-5-3 昏迷指數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n=40) 變項 昏迷指數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t p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前 0.34 .73

3-7 分 18 99.20 0.97 8-13 分 22 99.04 1.73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中 -0.64 .53

右側臥10分鐘

3-7 分 18 98.54 2.46 8-13 分 22 98.96 1.60

左側臥10分鐘 0.57 .57

3-7 分 18 98.94 1.42 8-13 分 22 98.66 1.71

50

表4-5-3 昏迷指數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續)

變項 昏迷指數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t p

治療中20分鐘 -0.12 .91

3-7 分 18 98.74 1.87 8-13 分 22 98.81 1.56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後 -1.26 .22

3-7 分 18 98.42 2.46 8-10 分 22 99.18 1.28

(二)手術日數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手術日數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如表 4-5-4,不論手術 日數 2-3 天組與 4-5 天組,在整個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平均值皆有 下降的趨勢,且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前、中及後之血氧飽和度平均值均無顯著差 異。

表4-5-4 手術日數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n=40) 變項 手術日數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t p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前 0.75 .46

2-3 天 27 99.23 1.07 4-5 天 13 98.87 2.00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中

右側臥10分鐘 -0.36 .72

2-3 天 27 98.69 2.06 4-5 天 13 98.94 1.99

左側臥10分鐘 -0.29 .77

2-3 天 27 98.73 1.50 4-5 天 13 98.89 1.76

51

表4-5-4 手術日數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續)

變項 手術日數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t p

治療中20分鐘 -0.35 .73

2-3 天 27 98.71 1.62 4-5 天 13 98.91 1.86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後 -0.19 .85

2-3 天 27 98.80 2.00 4-5 天 13 98.92 1.78

(三)鎮靜劑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有無使用鎮靜劑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如表 4-5-5,不 論有無使用鎮靜劑,在整個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平均值皆有下降的 趨勢,且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前、中及後之血氧飽和度平均值均無顯著差異。

表4-5-5 鎮靜劑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n=40)

變項 鎮靜劑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t P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前 0.68 .50

有 4 99.58 0.63 無 36 99.06 1.48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中

右側臥10分鐘 -0.83 .41

有 4 97.97 3.98 無 36 98.85 1.75

左側臥10分鐘 0.18 .86

有 4 98.92 1.30 無 36 98.77 1.61

治療中20分鐘 -0.41 .69

有 4 98.45 2.61 無 36 98.81 1.60

52

表4-5-5 鎮靜劑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續)

變項 鎮靜劑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t P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後 -1.17 .25

有 4 97.79 3.88 無 36 98.96 1.63 (四)呼吸器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有 無 使 用 呼 吸 器 對 胸 腔 震 顫 物 理 治 療 過 程 血 氧 飽 和 度 之 影 響 化 如 表 4-5-6,不論有無使用呼吸器,在整個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平均值 皆有下降的趨勢,且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前、中及後之血氧飽和度平均值均無顯 著差異。

表4-5-6 呼吸器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n=40) 變項 呼吸器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t p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前 1.24 .22

有 28 99.30 1.49 無 12 98.69 1.22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中

右側臥10分鐘 -0.16 .87

有 28 99.05 2.34 無 12 98.18 0.97

左側臥10分鐘 1.63 .11

有 28 98.73 1.61 無 12 98.85 1.34

治療中20分鐘 0.64 .53

有 28 98.89 1.92 無 12 98.51 0.95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後 -0.37 .71

有 28 98.77 2.23 無 12 99.01 0.87

53

(五)顱骨切除術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有無顱骨切除術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如表 4-5-7,不 論有無顱骨切除術,在整個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平均值皆有下降的 趨勢,且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前、中及後之血氧飽和度平均值均無顯著差異。

表4-5-7 顱骨切除術對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血氧飽和度之影響 (n=40) 變項 顱骨切除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t p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前 -0.08 .93

有 5 99.07 1.12 無 35 99.12 1.48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中

右側臥10分鐘 -0.72 .48

有 5 98.40 2.32 無 35 98.84 1.47

左側臥10分鐘 -0.59 .56

有 5 98.28 2.62 無 35 98.85 1.54

治療中20分鐘 -0.70 .49

有 5 98.16 2.97 無 35 98.85 1.88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後 -0.36 .72

有 5 98.54 2.52 無 35 98.88 1.85

由以上結果得知,在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中,顱內壓、平均動脈壓變化 隨著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逐漸上升,其上升程度與基準值比較皆達統計上的差 異,於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後平均動脈壓回復到接近基準值時,顱內壓雖有下降但 仍與基準值有統計上的差異,表示顱內壓尚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回復到基準值;腦 灌流壓變化則隨著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逐漸下降,其下降程度與基準值比較達

54

統計上的差異,於胸腔震顫物理治療後腦灌流壓仍未回復基準值;而血氧飽和度 的變化亦隨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逐漸下降,於胸腔震顫物理治療中右側臥 10 分鐘血氧飽和度平均值與基準值有統計上的差異,其餘數值雖下降但無統計上的 差異。

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影響顱內壓的因素在手術日數 2-3 天組顯著高於手 術日數 4-5 天組,具統計意義,有執行顱骨切除術組亦顯著高於未執行顱骨切除 術組,具統計意義;胸腔震顫物理治療過程影響腦灌流壓的因素在手術日數 2-3 天顯著高於手術日數 4-5 天,具統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