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Copied!
146
0
0

Teks penuh

(1)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Graduate Institute of Health Allied Education. Master's thesis. 指導教授:高毓秀 博士 Advisor:Yu-Hsiu Kao Ph.D.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評估 A study of Needs Assessment Amaong clinical Nursing Preceptors. 研究生:李怡真 撰 Graduate Student:YI-Chen Lee. 中華民國一百年八月二十二日 August,2011.

(2) I.

(3) 致謝 在護理生涯裡這一路走來,有時總會問自己接下來想做甚麼, 於是我決定培養自己的第二專長,幸運的進入了醫護教育研究所就 讀,這是人生的一大轉變,從基礎的教育理論到學以致用的教育實 習課程,從每位老師身上我收穫很多,感謝老師們不畏辛苦的教導! 研究所的學涯將將近尾聲,要感謝的人不勝枚舉! 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高毓秀老師,論文從零到有,這 期間老師總是有耐心不厭其煩的指導與鼓勵,對於每一章節老師總 是不斷的引導與啟發,期間訓練自己的分析邏輯能力,也培養自己 對研究的興趣,經由老師按部就班的規劃,得以完成這篇論文。同 時也要感謝口詴委員陳玉枝、陳木金老師,經由兩位老師精闢的見 解,指引我論文研究的方向與具體的建議,使論文能更完整。 在研究期間也感謝同學郁汶、瑞瑛、明芫、惠如等,大家彼此 的扶持與相互鼓勵才得以努力不懈到最後。同時也感謝姚文真主任 、鄭秋容督導、黃美鑾護理長、賴思妤學姊以及每位參與此研究的 受詴者,因為有你們的參與,此研究才能呈現真實的一面,對於臨 床教學訓練需求有更深的領悟。也感謝醫院的同事們從中的幫助與 體諒,讓我能完成學業與論文。 最後要感謝我家人的支持與體諒,尤其是母親在求學期間大力 的協助與鼓勵!. 李怡真 僅誌於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醫護教育研究所 中華民國一百年八月一十七日. II.

(4)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 論文名稱: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評估 指導教授:高毓秀博士 研究生:李怡真 本研究旨在了解護理臨床教師的教育訓練需求現況,並探討不 同個人背景變項,影響護理臨床教師在課程內容與教育訓練形式需 求的情形,本研究以一家醫學中心以及三家區域醫院的護理臨床教 師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為 267 份,回收率達 74%。 研究工具為「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調查」問卷,以次數分配、 百分率、帄均數及標準差進行描述性統計,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及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統計方法進行推論性統計。研究結 果發現: 一、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屬於中等程度,由高而低 排序為:「教學知能需求」、「輔導角色需求」、「專業成長需求」、 「人際經營需求」、「學習評量需求」。 二、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之教學方法需求,由高而低排 序為:「討論教學法」、 「講述教學法」、 「問題解決教學法」 。 三、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會因不同護理工作年資 與教學年資而有差異。 四、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形式需求,會因不同教育程度、職務層 級、護理工作年資、進階層級與醫院層級而有差異。. 關鍵字: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評估 III.

(5) Abstract Institution: Graduate institute of health allied education Title of Thesis: A study of Needs Assessment Amaong clinical Nursing Preceptors Advisor: Yu-Hsiu Kao Ph.D Graduate Student: YI-Chen Lee This study aims to describe clinical nursing preceptors training needs an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training needs impact of clinical nursing preceptors in the course content and form of education. The methods of research included literature analysis,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 This research to a medical center and three regional hospital clinical nursing preceptors as object in Taiwan. The method employed by this study is distributing questionnaires. A total of questionnaires were mailed out, of which 267 were completed and considered as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return rate for the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was 74%. Date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 1.In general, the traning course content needs of clinical nursing preceptors is moderate level. The course content of “Teaching Skill” is most need and The course content of “Evaluation Skill” is least need. 2. In general, the traning needs of teaching methods of clinical nursing preceptors who most need is “ Discussion method” and least need is “ Problem-solving method. 3.The traning course content needs of clinical nursing preceptors varied due to total number of years of nursing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4. The traning form needs of clinical nursing preceptors varied due to education , job level, years of nursing, advance level and hospital level. Keyword: clinical nursing preceptors、education、training needs assessment IV.

(6) 目錄 致謝---------------------------------------------Ⅰ 中文摘要-----------------------------------------Ⅲ 英文摘要-----------------------------------------Ⅳ 目錄---------------------------------------------Ⅴ 圖表目次-----------------------------------------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背景和動機-----------------------------------1 研究目的-----------------------------------------5 研究待答問題及研究假設---------------------------6 名詞解釋-----------------------------------------7. 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護理臨床教師角色的重要性-------------------------9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現況------------------------11 影響護理臨床教師的教育訓練需求之相關因素--------16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評估--------------------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四章. 研究架構----------------------------------------39 研究對象----------------------------------------40 研究工具----------------------------------------40 研究步驟----------------------------------------46 資料處理----------------------------------------46 研究倫理----------------------------------------48.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護理臨床教師個人相關因素分佈之情形--------------49 第二節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方式、課程內容需求與教學方法的 現況分析----------------------------------------52 第三節 不同個人背景因素之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再課程內容需求之 差異分析---------------------------------------------67. 第四節 不同個人相關因素之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在訓練形式 需求之差異分析-------------------------------------84.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需求現況討論 ------------------------------------------------------97. 第二節 不同個人相關因素對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 之影響討論-----------------------------------------104 第三節 不同個人相關因素對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形式需求之影 V.

(7) 響討論---------------------------------------------10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09 第二節 建議-----------------------------------------------110. 參考資料 中文部份--------------------------------------------------112 英文部份--------------------------------------------------118. 附錄 附錄一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評估初步訪談結果--------122 附錄二 專家效度名單--------------------------------------124 附錄三 研究問卷初稿--------------------------------------125 附錄四 正式施測問卷--------------------------------------130 授權書------------------------------------------------137. VI.

(8) 圖表目錄 圖 3-1-1 研究架構概念圖-----------------------------------------39 表 2-1-1 國內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14 表 2-3-1成人教育需求的類型-------------------------------------25 表 2-3-2 教育訓練需求評估的方法--------------------------------28 表 2-3-3 教師教育訓練需求相關研究-------------------------------30 表 2-3-4 教育訓練形式-------------------------------------------33 表 3-3-2 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量表之內在一致性分析結果---------45 表 3-5-1 考驗各研究假設所對應的統計方法一覽表------------------47 表 4-1-1 個人相關因素分佈情形-----------------------------------51 表 4-2-1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形式需求分佈情形------------------53 表 4-2-2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現況分析-------------55 表 4-2-3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個向度的每題得分情形-----57 表 4-2-4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之各題排序-----------58 表 4-2-5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現況------------63 表 4-3-1 不同年齡的護理臨床教師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的差異分析 ---------------------------------------------------------68. 表 4-3-2 不同婚姻狀況的護理臨床教師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的差異 分析----------------------------------------------------70 表 4-3-3 不同教育程度的護理臨床教師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的差異 分析----------------------------------------------------71 表 4-3-4 不同職務的護理臨床教師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的差異分析 ---------------------------------------------------------73. 表4-3-5 不同護理工作年資的護理臨床教師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的 差異分析------------------------------------------------75 表4-3-6 不同護理臨床教學年資的護理臨床教師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 求的差異分析--------------------------------------------77 表4-3-7 不同服務科別的護理臨床教師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的差異 分析-----------------------------------------------------79 表4-3-8 不同進階層級的護理臨床教師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的差異 分析-----------------------------------------------------81 表4-3-9 不同參與教育訓練的護理臨床教師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的 差異分析------------------------------------------------83 VII.

(9) 表4-3-10 不同醫院層級的護理臨床教師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的差異 分析-----------------------------------------------------84 表4-4-1 不同年齡之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形式需求的差異分析------86 表4-4-2 不同婚姻狀況之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形式需求的差異分析--87 表4-4-3 不同教育程度之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形式需求的差異分析--88 表4-4-4 不同擔任職務之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形式需求的差異分析--89 表4-4-5 不同護理年資之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方式需求的差異分析--90 表4-4-6 不同臨床教學年資之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方式需求的差異分 析--------------------------------------------------------91 表4-4-7 不同服務科別之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方式需求的差異分析--92 表4-4-8 不同進階層級之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方式需求的差異分析--93 表4-4-9 不同參與教育訓練之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方式需求的差異分 析--------------------------------------------------------94 表4-4-10不同醫院層級之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方式需求的差異分析--95 表5-1-1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之教學方法選取頻率-------103. VIII.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分成四節,包括第一節研究背景和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 第三節研究待答問題及研究假設,第四節名詞解釋說明本研究關切 的焦點,將各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研究背景和動機 當新進護理人員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以及臨床上各種突發的狀 況常會有現實震撼的產生,往往不到三個月便從工作職場上退縮 了,加上自我對工作的期許與實際臨床的落差、工作繁重、人際關 係的陌生,這些因素造成了莫大的壓力,讓這些臨床的新力軍萌生 離職的念頭,使臨床上離職情況日益增加(胡瑞桃,2000;陳梅麗、 林小玲、連金延、余先敏、蔡欣玲,2000),間接影響到護理的品質, 因此「護理臨床教師制度」因應而生,此制度的目的是希望新進護 理人員藉由護理臨床教師一對一的指導之下能成功的轉換角色,進 而適應臨床的工作,提升新進護理人員的留任率。 護理臨床教師指導新進護理人員不單只有在技術方面,並且要 協助他們發展在醫療團隊中的人際關係( Diana , 2007)。使新進護理 人員能整體評估病人身、心、靈及社會問題,並且能正確、安全的 執行護理技能與技術,能依病人的個別需要提供適切的護理指導。 而護理臨床教師應為新進人員之照護者,扮演一位值得親近、信賴、 1.

(11) 具經驗之諮商者或指導者,是新進人員生涯中的鼓勵、教導、支持 和指引者,並且提供適時的回饋者,以協助新進人員在專業中建立 自信(盧美秀,2007; Craven & Broyles,1996)。由此可知護理臨床教 師在臨床教學上扮演著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傳統新進人的教育與訓練通常指派臨床上資深的護理人員,一 般著重在環境介紹和護理技術的示教、回覆示教,缺乏個人在角色 適應、學習需要評估及護理能力方面的個別輔導,這些資深指導者 也因為素質不一、教導方式不恰當,或者經常更換指導者,導致學 習過程凌亂破碎、無所適從(程敏華、陳真湲、林玉惠、邱雅苓,1998)。 行政院衛生署(2007)建議辦理或參與院際間之護理臨床教師訓 練:訓練以 2-3 天為原則,醫院舉辦護理臨床教師訓練時,也可以 開放給其他醫院參與,並且建議地方公會定期辦理護理臨床教師訓 練(共同課程)每年約 1-2 次。醫院針對臨床資深護理人員接受臨 床指導員訓練,透過有訓練的護理臨床教師,以一對一的方式指導、 引導、評價新進護理人員,並支持新進護理人員角色的適應,其角 色的模範有助於專業社會化、工作滿意度及專業表現之提昇 ( Andrews & Chilton, 2000 ; Grealish, 2000 ; Jeffreys, 2001 ; Ohrling & Hallberg, 2001 ; Spouse, 2001;Amanda, Robyn, & Kristina, 2006)。但 在現階段各醫院各自規劃護理臨床教師的教育訓練,所安排教育訓 2.

(12) 練的時間有長有短,內容上所包含的層次不同,可見護理臨床教師 的教育訓練內容上需要標準化。 護理臨床教師制度,是一種落實護理臨床教學,若能在事前有 周詳的準備和圓滿的設計,必定能達到預定的目標,護理臨床教師 必頇經過嚴格篩選和嚴謹有效的訓練,方能成為我們期待它所要扮 演的角色(劉向援、黃美智、李引玉、王文玲、駱麗華,1994)。根 據美國 Southern Alberta 在 2006 年發現有 76%的護理臨床教師沒有 接受到相關的教育訓練,以致護理臨床教師自身認為沒有具備做為 將來帶領新進人員指導和評值的能力(Eva, 2006)。在準備成為護理 臨床教師之前,護理臨床教師必頇有一致性的標準及教育訓練,缺 乏適當的教育訓練,將造成護理臨床教師工作上的壓力及滿意度 低,對於護理臨床教師有學者建議必頇要有一套標準化的教育訓練 (Allen & Simpson, 2000)。在 Rachelle(2007)的研究指出受過教育訓練 的護理臨床教師和自我效能有顯著的相關性,也就是說受過教育訓 練的護理臨床教師,自我效能也隨之提升。所以護理臨床教師在教 育訓練上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研究者從事臨床多年,當在面臨教導新進護理同仁時,總是會 反思自己「我到底要如何教導新進護理人員?」 。如果護理臨床教師 自身在接受教學專業的先備知識不足,或者實際臨床所受的繼續教 3.

(13) 育訓練不夠時,則對自己在教學時便沒有自信心,便會影響教學與 輔導的成效。黃璉華(2004)認為身為一位護理臨床教師必頇思考自 己必頇具備甚麼資格,在指導的過程中應該要扮演何種角色,希望 傳達給新進護理人員的信念是甚麼,協助新進護力人員了解角色轉 換期間可能面臨的問題與感受為何,必頇發展主動積極的學習因應 策略,支持批判性思考的理念,讓新進人員可以獨當一面的過程成 為漸進的歷程。所以 Noe 在 1998 以人資源發展的角度指出,決定 員工訓練需求是必經的過程,也是教學系統設計模式的第一步驟, 透過需求評估將會得到員工需要學習甚麼?對於工作職務應接受何 種知識、技能、行為等相關訓練。而護理臨床教師的教育訓練,必 頇要有護理臨床教師參與其中則課程本身對於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 練設計才是有益的(Chris , 2006)。 劉玉珍(2000)中指出辦理專業繼續教育的前提首要做需求的評 估,了解護理人員的需求與容易受影響的因素,進而發展適合的課 程。秉持著「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精神,我們應該了解實際這些護 理臨床教師對於教育訓練內容的看法是甚麼?真正能從中所獲得的 是甚麼?必頇從多方面的角度來探討。臨床教育是長遠的計畫,需要 長期的規劃,應逐步的發展,依據現今需求擬定專業的訓練計畫, 符合所需才能達到教育訓練的真正目的。目前尚未有針對護理臨床 4.

(14) 教師的教育訓練需求的調查研究,故本研究將進行護理臨床教師的 教育訓練需求探討,期研究結果能提供將來行政主管規劃護理臨床 教師教育訓練課程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護理臨床教師的教育訓練需求,主要研究目 的如下: 一、了解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在課程內容、教育訓練形 式與教學方法需求之現況。 二、探討不同個人背景因素之護理臨床教師分別在課程內容與教 育訓練形式需求之差異情形。. 5.

(15) 第三節 研究待答問題及研究假設 根據前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在課程內容、教育訓練形式 與教學方法需求之現況為何? 二、不同個人背景因素之護理臨床教師分別在課程內容與教育 訓練形式需求之差異情形為何? 依據前述待答問題,本研究假設如下: 一、護理臨床教師的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會因個人背景因素 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護理臨床教師的教育訓練形式會因個人背景因素之不同 而有顯著差異。. 6.

(1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護理臨床教師 是指為新進護理人員的角色模範,並且與學習者維持一對一的 教導關係,進行傳遞知識、技術及經驗的臨床專業教學活動。本研 究護理臨床教師是指為臨床工作至少三年的專業資深人員,並且實 際執行新進護理人員的臨床實務訓練及輔導工作。 二、需求評估 是指一種透過資料收集、整理與分析的過程,以界定現況或實 際狀況與預期理想狀態間的差距,並將之依照評估目的,排列優先 順序,以提供決策時做出合理性的決定參考過程。本研究以自擬「護 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量表」來評估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 情形。. 7.

(17) 8.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分部份,包括:第一節護理臨床教師的角色,第二節護 理臨床教師的教育訓練現況,第三節影響護理臨床教師的訓練課程 需求之相關因素,第四節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評估,以建立 本研究自文獻探討上獲得之結論,來做為研究架構之建構依據。. 第一節護理臨床教師的角色 新進人員到職三個月內皆屬於訓練期,此時之學習狀況會影響生 產力、學習時間、態度及離職率(Seybolt, 1986)。在傳統的新進人員 訓練,被認為是造成新進人員流動、早期崩潰及人員不滿的重要原因 (Craven & Broyles, 1996)。若在訓練期內接受護理臨床教師的指導相 信便可以解決新進人員流動、早期崩潰及人員不滿以上這些問題 (Hartline, 1993)。而護理臨床教師制度在美、加地區1960年代開始已 行之多年(Myrick, 1988),但台灣於2007年開始才有具體的計畫,並 且納入行政院衛生署的計畫,委託護士護理師公會協助辦理。 早期護理臨床教師的角色多是由單位主管任命,或是為了滿足護 理部門進階制度標準中要求對護理人員的臨床教學能力及經驗而擔 任護理臨床教師的角色(張嘉娟、廖美南、杒素珍、胡瑞桃,2000)。 現在的護理臨床教師資格規定不一,一般大抵必頇有N2以上資格,且 需有意願,接受過教育訓練才能符合護理臨床教師的資格(陳小蓮、 9.

(19) 盧美秀、陳品蓮,2001)。 過去傳統的護理臨床教師只注重技術面的傳授,現在的護理臨床 教師應具備:將臨床與學理相結合、引發學習者學習的興趣、提供臨 床指導、評估學習者、統整學習者的學習目標等的能力(Ayfer & Hatice, 2008)。而護理臨床教師在臨床工作中,在各方面協助、指引、 教導及鼓勵新進人員。可支持新進護理人員的角色適應,有助於專業 社會化、工作滿意度及專業表現的提升(Brasler, 1993) 。 護理臨床教師的角色與功能對新進人員的適應具有非常關鍵性 的影響。近年來護理人力缺乏日益嚴重,為讓新進人員能適應組織 及提升專業照護能力,因此透過護理臨床護理教師制度來輔助新進 人員,藉以能提升整體醫護照護品質,增加新進人員留任率,其可 見護理臨床教師在醫療組織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葉麗月,2009)。 而護理臨床教師有主要三個角色分別為培育者、學習典範、教學者 (Rachelle, 2007)。 一、培育者的角色 護理臨床教師擔任培育者的角色,他們協助新進護理人員建立 人際關係,使他們能夠在臨床工作上日益精熟(Chris, 2006)。使新 進人員能早日適應具有挑戰的臨床工作。 二、學習典範的角色 10.

(20) 護理臨床教師也是一個學習的典範,藉由護理臨床教師的專業能 力,能讓新進護理人員學習如何整合臨床專業行為(Chris, 2006)。新 進護理人員角色轉換過程中,以臨床輔導員為角色模範,強化臨床技 術、組織和時間管理能力,進而增強進入職場的信心(Gerrish, 2000)。 三、教學者的角色 護理臨床教師也是一位教學者,他評估新進護理人員學習的需 要,規劃學習的步驟,按照教學計畫來評值及紀錄新進護理人員學 習的過程(Chris, 2006)。. 第二節 護理臨床教師的教育訓練現況 為了探究護理臨床教師的教育訓練現況,本節將就護理臨床教 師教育訓練課程的重要性、護理臨床教師的訓練課程實施現況進行 闡述。 一、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的重要性 護理臨床教師擔任教師的角色中,臨床教學能力是一種需要學習 的技能,不能只憑藉護理臨床教師的臨床經驗及相關的學理知識,就 假設為適任的護理臨床教師(Coates & Gormley, 1997)。護理臨床教 師在照顧病患的同時也要兼顧指導新進護理人員的責任,必頇在帶領 學習者前接受臨床教學相關的訓練課程及被提供相關的資源,才算是 具有足夠的教學能力(Ayfer & Hatice, 2008)。護理臨床人員常因教 11.

(21) 學標準不一,沒有一致性、缺乏教學經驗、未接受教與學之相關教育 訓練,所以不知教學技巧之應用(柯素綾、陳美靜、方淑慧,2009)。 故在洪昀秀、彭碧慧與賴思妤(2009)對護理臨床教師課程設計與實施 探討之行動研究中,發現護理臨床教師是可經由教育訓練以增加其教 學效能。護理臨床教師的訓練課程,可以幫助護理臨床教師帶領時更 加得心應手,藉由訓練課程的過程,增加護理臨床教師對工作的認同 感及滿意度,增加教學及運用教學策略的能力(Ayfer & Hatice, 2008)。 在Walker氏的調查研究中顯示,擔任護理臨床教師一般認為最需 要的就是有關教育訓練,雖然護理臨床教師對其工作有所認識,但缺 乏準備,主要還是因為缺乏教學的相關訓練。研究中指出沒有參與護 理臨床教師培育課程,將影響護理臨床教師指導新進人員意願,並且 也發現有參加輔導員教育訓練課程的護理臨床教師,其在新進護理人 員護理能力總得分、人際關係/溝通及專業發展方面持續顯著增加, 使其輔導效果更具成效(葉麗月,2009;陳小蓮,2000)。故Chris(2006) 認為有效的護理臨床教師課程能夠建構新進護理人員的學習與技能 的發展。藉由一系列的護理臨床教師的教育訓練課程,以增進護理臨 床輔導人員有關工作知能及提昇新進人員需要評估的能力,可運用在 臨床教導業務上外,同時教導護理臨床教師在帶領過程中的自我壓力 12.

(22) 覺察及緩解方法,讓每一位輔導員瞭解自己在新進人員帶領上之功能 與角色,進而成為一位臨床的教學者(王琬詳,2009)。由此可看出,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的重要性。 二、護理臨床教師訓練課程實施現況 1.國外實施現況 目前國外針對護理臨床教師並沒有一致性標準的教育訓練課 程,教育訓練方式多以「工作坊」的形式進行、或者採以網際網路 的學習途徑,使用訓練手冊及電腦輔助方式進行。藉由自我學習的 方式來提昇護理臨床教師的學習的技巧,獲得理論的概念、改善決 策判斷的技巧(Ferguson, 1996;Billings, 1986)。在教育訓練的課程內 容,包括以學習風格、學生評量、教學策略、衝突處理、溝通技巧、 社會化能力、角色與責任及學生的學習目標。美國重症護理協會則 以介紹及界定臨床輔導員的角色、臨床輔導員的主要功能、人際溝 通的議題探討、成人學習、教學策略、溝通與回饋等課程內容為主。 在 Rachelle(2007)研究中發現,護理臨床教師正式的教育訓練課程, 最短為 2.5 小時,最長為 80 小時,帄均護理臨床教師的訓練時間是 16.15 小時。 2.國內實施現況 目前國內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實施,乃依據行政院衛生署 13.

(23) (2007)建議辦理或參與院際間之護理臨床教師訓練,訓練以2-3天為 原則,醫院舉辦臨床輔導員訓練時,開放給其他醫院參與,也建議地 方公會定期辦理臨床輔導員訓練(共同課程)每年約1-2次。另外台 灣醫策會目前規劃臨床導師的課程,讓各科醫療臨床輔導員都能參 與,而教育訓練課程的類型共分為教學技巧、研究技巧、通識課程三 大類型,方式多採以研習會與研習營的方式進行,課程集中在每年的 8月至10月之間,分成北、中、南區舉辦,教育訓練課程時間至少8 小時,由此可看出醫療團隊中各專業領域都重視臨床輔導員的教育訓 練規劃(醫策會,2009)。 表2-1-1國內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 組織. 課程內容. 行政院衛生署 課程包括:. 2-3天為原. 與護理師護士 機構及護理部宗旨理念及照護模式、醫院 公會全國聯合 中護理人員專業成長與發展、輔導員的角 會. 授課方式 授課天數. 色功能與特質、溝通技巧與同理心運用、 如何設定教學目標、成人學習原則(教與 學)、轉換跑道-從理想到現實-談現實休 克、危機處理、如何幫助新進護理人員、 輔導員的壓力調適、如何給予新進護理人 員支持、新進護理人員學習之評價、如何 終止帶領關係等。. 14. 則.

(24) 表2-1-1國內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續) 組織 北區醫院. 課程內容 與行政院衛生署建議相同課程:. 授課方式 授課天數 各醫院自. 2天. 護理臨床指導者之角色與職責、成人學習 行舉辦為 原則與效果之評值、衝突處理、臨床教師 主,以研 之壓力調適。. 習會方式. 與行政院衛生署建議相異課程:. 進行. 學習需要之評估與目標設定、教學計畫擬 定、床邊教學、臨床討論會、學習評核。 南區醫院. 與行政院衛生署建議相同課程:. 醫院臨床. 人際溝通技巧與運用、如何給予新進人員. 教師培育. 支持、成人學習原則、危機處理、輔導員. 之聯合訓. 的角色功能與特質、如何設定教學目標、. 練機制為. 變換跑道,從理想到現實—談現實震撼、. 主以研習. 如何幫助ㄧ位新進護理人員、如何終止帶. 會方式進. 領關係、輔導員的壓力調適。. 行. 3天. 與行政院衛生署建議相異課程: 護理價值及護理部宗旨理念、護理人員專 業成長與發展. 依據以上國內外臨床輔導員訓練實施現況,可看出國內與國外在 臨床教師教育訓練上,其課程內容、訓練形式及訓練時數差異性很大。. 第三節 影響護理臨床教師的教育訓練需求之背景因素 本節分別就個人背景因素的變項包括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 15.

(25) 度、擔任職務、護理工作年資、臨床教學年資、服務科別、進階層級、 參與教育訓練、醫院層級與教育訓練需求之關係進行探討詳述如下: 一、年齡 不同年齡護理人員對繼續教育課程需求性的看法不同,台北縣 診所護理人員繼續教育需求的研究中發現,30 歲以下護理人員以 「專 修課程」需求最高,31-40 歲以「核心課程」與「品質課程」需求 最高,41-50 歲以「品質課程」需求最高,51 歲以上則以「倫理與 法律課程」需求最高(趙婉青、王美華、陳淑芬,2009)。張華羚(2003) 的研究,發現麻醉護理人員的年齡與繼續教育需求成負相關,年齡 越大對繼續教育需求程度越低。而晏涵文(2001)的研究則有不同的 發現結果,年齡層越高則教育需求越高。而護理人員之老人照護在 職教育需求未因年齡屬性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葉淑惠、林麗味、 王興耀、賀天蕙,1990)。王淑慧(2006)對呼吸治療師繼續教育需求 中發現不同的課程需求,其不同年齡需求程度高低不同,年齡小者 對呼吸照護專業相關內容需求上比年齡大者高,而年齡大者對研究 法的課程需求比年紀小者高。 根據以上文獻顯示,年齡對教育訓練需求有相關性,故本研究以 年齡為個人背景因素變項進行探討。 二、婚姻狀況 16.

(26) 國內的研究指出不同的婚姻狀況對於教育訓練需求內容各有不 同,郭涵元、徐祥明、王河星與車振華(2006)研究中發現參與健康促 進教育訓練的因素中,未婚者參與健康促進教育訓練的行為需求較 高。柯筱榕(2008)帅教師背景變項中帅教師不因為婚姻狀況而對「進 修課程」需求有不同。護理人員之老人照護在職教育需求未因為婚姻 狀況屬性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葉淑惠、林麗味、王興耀、賀天蕙, 1990)。王淑慧(2006)對呼吸治療師繼續教育需求中發現,不同婚姻 狀況之呼吸治療師對呼吸照護專業課程中之胸腔影像學與非呼吸照 護專業課程中美容課程內容需求達顯著差異,表示未婚較已婚的臨床 呼吸治療師對胸腔影像學及美容課程的需求為高。 根據以上文獻顯示,婚姻狀況對教育訓練需求會有相關性,故本 研究以婚姻狀況為個人背景因素變項進行探討。 三、教育程度 國內的研究指出不同的教育程度對於教育訓練需求內容各有不 同及差異,柯筱榕(2008)帅教師背景變項中帅教師教育程度對「進修 課程」沒有顯著的相關。台北縣診所護理人員繼續教育需求的研究中 發現職校、專科學歷護理人員以核心課程教育訓練需求較高;大學、 研究所護理人員則以品質課程教育訓練需求較高(趙婉青、王美華、 陳淑芬,2009)。許義雄(2000)對台灣地區體育教師在職進修之需求 17.

(27) 評估,發現教育程度越高對進修課程之內容需求越高,學士或碩士要 比專科對在職教育進修之課程內容需求高。藍忠孚、楊麗瑟、林金絲、 李文貞、王永芳與許家蕙(1994)的研究,發現醫院感染管制護理人員 的教育程度會影響在職教育需求,學歷較低者比較需要基礎課程之在 職教育。王淑慧(2006)對呼吸治療師繼續教育需求中發現大學或技術 學院畢業的呼吸治療師較專科畢業的呼吸治療師對心肺基礎醫學、英 文閱讀與寫作、電腦與資訊、醫院管理、研究法等課程需求高。 綜合以上文獻中顯示,教育程度對教育訓練需求會有相關性,故 本研究以教育程度為個人背景因素變項進行探討。 四、擔任職務 在職場上職務的高低與教育訓練的需求關係中,李豐光(2000) 在政府採購人員教育訓練需求評估研究中發現採購人員之職位高低 不同,在教育訓練需求上則沒有顯著之差異。但在沈翠蓮(1994)認 為從職務比較,可知教師兼組長、教師兼主任在專業成長教育訓練需 求上(包括教學知能、班級經營、學生輔導及人際溝通)比科任教師、 級任教師都高。何福田(1982)的調查結果發現兼行政職務者教師的 進修需求略強於導師與專任教師。劉文通(1987)的研究結果亦認為 主任、組長參加進修的需求略高於級任、科任教師。謝明德(2006) 在職能導向訓練需求之研究中發現,職務對於六大職能群組職能導向 18.

(28) 訓練需求缺口具有顯著的影響。 根據文獻探討的顯示,擔任職務對教育訓練需求會有相關性, 故本研究將擔任職務納入個人背景因素變項進行探討。 五、護理工作年資 國內外對於工作年資與教育需求相關研究中有不同的研究結 果,王淑慧(2006)對呼吸治療師繼續教育需求中發現,工作年資小 於五年比大於五年的呼吸治療師對於呼吸疾病與治療學課程有較高 的需求。梁孟君(2009)的研究,發現中教學年資比低教學年資與高 教學年資對教學知能的需求較高,張華羚(2004)的研究,發現麻醉 護理人員工作年資與繼續教育需求成負相關,亦即年資越久對繼續 教育需求程度越低,蕭世塊、曾淑惠、陳姮君、鄞雅慧、沙素娟與 郭美慧(2003)的研究結果亦相似,參與管理相關科系在職進修護理 人員的工作年資參與在職教育進修動機亦呈現負相關,年資越長者 期進修動機越低。臨床教師到職年資與教學教育訓練需求呈顯著負 相關(張嘉娟、廖美南、杒素珍、胡瑞桃,2000)。Booth and Lawrance (2001)針對鄉村地區一般科醫師的教育需求之探討,發現不同服務 年資的醫師對醫學教育需求不同,服務年資少於 10 年的醫師較注重 婦科,外科技能、產科及麻醉等醫學教育需求,而服務年資 20-30 年的醫師較注重其業務發展方面的教育需求。 19.

(29) 根據文獻的探討顯示,護理工作年資對教育訓練需求會有相關 性,故本研究將工作年資納入個人背景因素變項進行探討。 六、臨床教學年資 國內對於教師年資與教育需求相關研究中有不同的研究結果,李 政道(2005)在對國小田徑隊教練進修需求研究中發現,台南縣國小田 徑隊教練在教學年資個人相關因素之進修需求未達顯著差異。李偉清 (2006) 在國小資優班教師在職進修之需求評估的研究中,發現國小 資優班教師教學年資對於在職進修管道、型式、時間、機構、課程內 容之需求皆有顯著的差異。郭素真(2005)在技職體系護理臨床教師教 學效能與在職進修需求之研究發現,護理臨床教學年資與進修需求, 無顯著差異。 根據文獻的探討顯示,教學年資對教育訓練需求會有相關性, 故本研究將教學年資納入個人背景因素變項進行探討。 七、服務科別 國內對於科別與教育需求相關研究中有不同的研究結果,陳素珍 (2005)對中部某醫院護理人員之遺傳學知識、態度與在職教育需求之 探討,發現影響遺傳學在職教育需求之主要因素為目前服務科別,董 貞吟等人(2004)對台北市立醫院護理人員下背痛現況與教育需求之 調查研究中發現,參與教育訓練的介入意願與病房科別無顯著的相關 20.

(30) 根據文獻的探討顯示,服務科別對教育訓練需求會有相關性, 故本研究將工作年資納入個人背景因素變項進行探討。 八、進階層級 在評估外科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在職訓練需求研究中,結果發現 該外科加護病房 N1 及 N2 層級護理人,認為重要之前十名課程偏重 於重症疾病護理;N3 層級護理人員則著重在護理新知吸收及如何撰 寫個案報告上,同時也希望開始學習有關護理管理的課程;N4 層級 護理人員則偏重在組織、計畫及管理課程,同時也希望可以加強部 份危機應變及經驗分享之課程。並根據此研究結果,發展配合外科 加護病房各層級護理人員需求之在職教育課程(陳菀琪、徐畢卿、葉 卿華,2001)。 根據文獻探討的顯示,進階層級對教育訓練需求會有相關性, 故本研究將進階層級納入個人背景因素變項進行探討。 玖、參與教育訓練 劉玉珍(2000)的研究針對護理人員參與專業知能的課程,發現 有參與在職進修的護理人員,對專業繼續教育有較高的需求。張華 羚(2004)的研究中發現麻醉護理人員,曾經進修過的對繼續教育的 需求較高。 根據文獻探討的顯示,參與教育訓練對教育訓練需求會有相關 21.

(31) 性,故本研究將進階層級納入個人背景因素變項進行探討。 拾、醫院層級 劉玉珍(2000)的研究針對護理人員參與專業知能的課程,發現 醫學中心護理人員需求高於診所服務的護理人員。 藍忠孚等人 (1994)的研究中發現任職不同層級醫院的感控護理人員對進階課程 的需求不同,以服務於醫學中心者其需求程度較區域醫院者為高。 根據文獻探討的顯示,醫院層級對教育訓練需求會有相關性, 故本研究將進階層級納入個人背景因素變項進行探討。. 第四節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評估 一、教育訓練需求評估的意義 需求一辭最廣為接受的定義是目前觀察到或知覺到的事務狀 態,與期許的或被接納事務狀態內所存在的差距(黃政傑,1995), 需求評估可用以提供資料作為課程發展及決策之用,也是辦好在職研 習活動之先決條件,需求評估的意義是了解學習者的需要,應該了解 與實際狀況之間差異的過程,是進行了解學習者在某個領域還要多少 的知識與技能才能更成功的教學評估(何青蓉,1995;謝寶梅,1999) 。 而需求評估乃經由科學的方法蒐集資料,是一個經驗過程,是計劃發 展的基本步驟,需求評估的結果可診斷或是識別問題、確認目標以明 白組織中問題所在,並提出解決方案,及決定預期目標的可達成程度 22.

(32) 與資源的可利用成效(張火燦,1990;Suarez, 1994)。需求評估是建 立可行的訓練方案之第一步驟,缺乏需求評估,就不能保證組織所提 供的訓練真正適合成員的需要,以及適合個人的學習風格(Schuler, 1990;Foot & Hook, 1996)。 教育訓練需求是指實際表現的能力階層與被要求的能力階層間 之差距,亦即個人為自己、組織、社會的利益所應學習的東西,其性 質也是個人、組織或社會的實際狀態與期望之間的差距,而此差距可 經由學習來縮短(Knowles, 1980)。教育訓練需求評估是人力資源發展 和訓練的起點,教育訓練需求可以改善未來策略目標和員工目前能力 間的差距(黎孚明,2000;Desimone & Harris, 1998)。台灣地區醫 師繼續教育實施之探討,顯示我國辦理繼續教育的單位在教育需求的 評估並未妥善執行,因而造成許多繼續教育課程流於形式(王俊文、 葉德豐,2007)。規劃教育訓練方式與教育訓練內容時,必頇針對各 層級員工的需求做探討,才能符合員工的真正需求(黃茱珺,2008)。 洪昀秀、彭碧慧與賴思妤(2009)對護理臨床教師課程設計與實施探討 之行動研究中,發現必頇依據護理臨床教師的需求來做整體規劃。藉 由調查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是一種最貼近護理臨床教師需求 評估的方法,為使教育訓練真正發揮其功能,除了專家取向的設計模 式外,更應該重視護理臨床教師既有的能力經驗,以及教育情境所形 23.

(33) 成的教育訓練需求(謝水南,1996)。 二、教育訓練需求的類型 藉由成人教育訓練的需求評估,可了解需求及特質,以作為設計 成人教育課程或方案之參考依據。就成人教育需求的類型整理如下:. 24.

(34) 表2-3-1成人教育需求的類型 需求類型. 內涵. 人類基本需求. 為Maslow(1970)提出由低而高依序為生理的需求、安 全的需求、愛及有所屬的需求、自尊及自重的需求、求知 的需求、求美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前四種為基本需 求,可能會後三種為成長需求(張春興,1997)。. 知覺或表現的需求. 感覺的需求是由學習者界定的、想要的需求,亦即: 個體依其知覺而感到不足時的狀態;如果將感覺到的需求 進一步轉化,表現出對某種教育服務的需求,則是表現需 求。 個體可能會受到知覺能力的限制,無法感覺到其真正 的需求,而無法完全的表達出來,基於成人學習有自我導 向的特性,及尊重成人自主的學習權利,在作成人教育需 求研究時,知覺或表現的需求成為最普遍被使用的需求調 查方式。. 規範性的需求. 個體實狀況或條件未達到團體規定的標準或介 於實際存在情形和標準之間的差距或不足,規範的需 求為參照某些理想的常模或期望的標準後去評估及 診斷現實的情況,並依據此認定有哪些不足或差距, 再由專家界定需求的內容或提出矯正的處方,故規範 的需求常被視為真正的需求。. 比較性的需求. 個體與他人或有相同特質的團體間加以比較其 異同,並發現二者間的差距,即為比較性的需求。. 資料來源引自(蔡秀美,1997;林振春,1997;陳嬿靖,2001; Monette,1977). 25.

(35) 以上的四種需求以知覺或表現的需求和規範性的需求受到重 視,前者是由學習者界定的想要的需求,後者是依專家的指示所界 定的需求( Monette, 1977)。需求調查的工作,必頇做一個重要的決 定,就是由誰來反應或決定需求,以學習者界定想要的需求,雖然 此法會有偏於個人興趣喜好的取向,但是優點是增進了進修活動成 功的可能性(謝寶梅,1999)。 三、教育訓練需求評估方法 根據文獻顯示教育訓練需求評估方法中以調查法被運用最多,陳 慧娟(1995)運用「需求評估」在我國成人教育活動設計上,研究中瞭 解在國內成人教育活動設計上實際運用「需求評估」工作的情形,也 以調查法來作為研究部份,並且發展「需求評估在成人教育活動設計 中之應用」調查問卷,作為本研究調查工具。陳貞伶(2005)在研究中 以了解公務人員教育訓練需求現況係以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來進 行研究。蒐集基本資料、意見、態度、偏好或事實。而主要方式如下: (一)問卷法:問卷內容通常涵蓋重要的技巧項目,包括技巧的重要性 與成員對每一項技巧的訓練需求;而問卷不僅成本低廉,且可獲得大 量資訊。 (二)觀察法:視導人員或進修課程規畫者可以直接觀察組織成員的行 為,來確定成員的進修需求,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耗時、成本高。 26.

(36) (三)晤談法:即進修課程規劃者與組織成員之間的討論,雖然此種方 法有助於發掘個人的進修需求,但是太過耗時,且成本又高,因此較 少被採用。 (四)技巧測驗:技巧測驗如打字、程式設計等,可用來測量組織成員 的進修需求,為必頇注意的是測驗內容必頇與工作有關。 (五)態度調查法:測量工作滿意度最常用的工具,只是所蒐集的資料 可能會發現許多地方皆有訓練需求。 (六)評估中心法:他需要參與者經歷一連串的測驗,來了解自己的優 缺點。 (張火燦,1990;Dessler , 1978;Bolam, 1982; Carrell & Kuzmit, 1986; Orlich, 1989;Desimone &Harris, 1998;Orlich, 1989; Williams,1991)。 因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評估的相關研究較少,而教師在職 教育訓練需求評估的方法國內外各有不同,將其各學者認為需求評估 的方法歸納如下:. 27.

(37) 表2-3-2 教育訓練需求評估的方法 需求評估方法 作者. 討. 焦. 關 統. 追. 研. 問. 論. 點. 鍵 計. 蹤. 究. 卷. 會. 團. 人 資. 指. 調. 調. 體. 物 料. 標. 查. 查. 訪. 結. 談. 果. Dessler (1978) Bolam(1982) Carrell&Kuzmit. *. *. *. * *. *. 管 理 者 的 要 求. 訪 談 與 觀 察. 檢 核 表. 績 德 效 菲 評 術 鑑. *. *. *. *. *. *. *. (1986) Orlich(1989). *. 張火燦(1990). *. *. *. 陳慧娟(1995) 楊美雪(1996) 林惠娟(1998). * *. *. *. * *. *. *. 陳貞伶(2005). *. *. * *. *.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三、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 (一) 課程內容需求 黃武鎮(1991)認為教師的「教學知能」是指知識與技能,而教學 的知識也就是對教學的基本知識,如教學理論、學科知識、教學心理、 教學要素、教學變項、班級經營、教學評量、輔導原理等;技能是指 28. *.

(38) 如教學法、教學技術包含運用媒體技能等。饒見維(1996)將教育「專 業知能」分析五大項包括有教育目標與價值的知識、課程與教學知 能、心理與輔導知能、班級經營的知能、教育環境脈絡的知識,他並 且認為「教學知能」應包括有教學的理念取向、教學的原理原則、教 學的方法與策略、教學的技巧、教學資源知能、教學設計能力以及教 學實施能力等。 鄭吉泉(1999)將對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教師在職進修之課程需求 分為五大類,由其研究結果顯示,需求程度由高至低分別為術科技 能、一般知能、班級經營知能、教學知能以及學科知識。史詵琪(2002) 針對新竹市國小教師進行在職進修需求研究,將進修課程需求分為六 個面向,其需求程度依序為學生輔導、教學知能、課程教材、普通素 養、其他課程以及學校行政等。陳淑美(2005)以新竹市帅兒園教師 為研究對象,進行在職進修需求之調查,其在職進修課程需求由高至 低分別為輔導知能、帅教專業知能、親職教育、資訊科技、普通素養 以及園務行政等六大相關課程。 英國物理治療學會建議對臨床輔導員的教育課程包含有教學技 巧、評值學生的方法、建設性回饋、成人學習的教育理論、課程設計 的參與、教與學的方式與風格、學習契約的了解、自我評量、自我學 習和反省的督促、角色的衝突處理、臨床工作的專業倫理等(吳英黛, 29.

(39) 2001)。在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當中與臨床教學相關內容包括 有:教學目標的執行、教學方法與技巧、教學計畫的執行、運用溝通 過程輔導學生、臨床教學活動設計與執行、臨床教師的角色與職責、 臨床實習情境中師生互動、護生實習的壓力與調適、學習成效的評 值、臨床指導教師之壓力與調適,研究中指出臨床指導老師教學需求 占最高分(張嘉娟、廖美南、杒素珍、胡瑞桃,2000)。 表2-3-3、教師教育訓練需求相關研究 作者 高熏芳. 時間 1998. 研究對象 中等學校 教師. 鄭吉泉. 1999. 高級工業 職業學校 教師. 盧美貴. 1999. 史詵琪. 2002. 帅兒園教 師 國小教師. 陳淑美. 2005. 郭素貞. 2005. 帅兒園教 師 護理臨床 教師. 與教師教育相關之需求內涵 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課程內容需求的意見,分別為 「學校行政」 、 「課程教材」 、 「教學知能」 、 「普通素養」、 「教育研究」、與「學生輔導」 需求程度由高至低分別為術科技能、一般知能、班級經 營知能、教學知能以及學科知識 將專業帅教知能需求分為教學知能、管理知能、溝通知 能、專業成長知能。 需求分為六個面向,其需求程度依序為學生輔導、教學 知能、課程教材、普通素養、其他課程以及學校行政等。 需求由高至低分別為輔導知能、帅教專業知能、親職教 育、資訊科技、普通素養以及園務行政等六大相關課程。 進修需求:包括專業知能需求、教學知能需求、人際經 營需求、教學評值需求及學生輔導需求等五個向度。. 針對教師教育訓練需求之相關文獻很多,但在護理臨床教師的教 育訓練需求的文獻較缺乏,故綜合以上文獻將護理臨床教師的需求分 為「專業成長需求」、「教學知能需求」、「學習評量需求」、「人 際經營需求」、「輔導角色需求」五個面向,將其這五個面向分別列. 30.

(40) 入本研究中。 (二)教育訓練形式需求 教育訓練形式的選擇,必頇考量受訓者的實際需求與學習成效, 當受訓者的個人屬性不同時,則頇採取不同的訓練形式,才能提高受 訓者的學習樂趣達到訓練目的,選擇適合的訓練形式,以使訓練成效 提高(黃茱珺,2008)。其課程規劃可以配合個人需求,有全時、部分 時間三明治課程等,讓正規、非正規教育透過策略聯盟機制,創造出 一套適合社會變遷的新興模式(曹翠英,2008)。 企業教育訓練是提升企業人力素質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企業訓 練成效,已成為企業關注的議題,而訓練形式則是影響訓練成效的關 鍵因素(何源成、陳聰浪,2008)。以成人教育的觀點指出成人教育的 實施方式,一般可分為面對面的課堂教學、通訊教學、電視、廣播教 學、自我學習、研討會、網路學習(黃富順,1995)。劉德勝(2004) 對公共圖書館志工的教育訓練中,採用的訓練形式非常多元,以適應 不同時空、志工對象、和實務的需求。簡伶伃(2006) 壽險業培訓課 程設計與發展之個案研究,採網路輔助訓練形式建立學習帄台。 彭念雙(2006) 瞭解高職學校人員對學校自我評鑑訓練之需求程 度,高職學校人員對學校自我評鑑訓練形式,以研討會、工作坊、研 習會認同較高。鄭吉泉(1999)在其研究中,將教師在職進修訓練形 31.

(41) 式之需求分為五大類:講座式、參觀式、自修式、實務式、討論式。 護理人員對遺傳性疾病教育需求之探討中,訓練方式以專業協會、參 加研討會/研習會及參加繼續教育/在職教育為獲得知識管道者 (陳素珍、黃璉華、陳品玲、陳家玉、蘇本華,2006)。台灣地區醫師 繼續教育訓練實施需求中探討在課程形式方面,接受者較喜歡的方式 為專題演講、專題性座談(Panel Discussion)、學習及實作新醫療技 術的研習會(Workshop) (王俊文、葉德豐,2007)。陳淑新(2007) 研究調查分析279位急診護理人員其檢傷分級能力的影響因素,其中 檢傷教育訓練授課訓練方式與護理人員檢傷分級能力需求有顯著相 關,採互動式訓練方式(含模擬教材教學及案例分析式教學)者,其檢 傷能力帄均得分高於採非互動式訓練方式(含講義教學、自學方式、 光碟及網際網路教學)者。 科技化的教育持續的成長和改變,演講可以運用遠距視訊教學的 方式來進行,並且結合多媒體與電腦的工具達到有效的學習,而網路 教學中以討論區的設計使學習者有提問與回應的機會,隨著教學者的 創造,未來在網路教學的限制將會越來越少(Martha & Arlene, 2007)。. 32.

(42) 表2-3-4、教育訓練形式 訓練方式. 內容. 優點. 演講(lecture) 當演講內容對受訓者 而言是較為新穎,或當 受訓人員過多、授課時 間有限、教學場地不夠 大,用此訓練方法可得 到良好之效果。 討論 提供受訓者充分討論 (conference) 的機會,針對觀念事實 加以溝通、驗證、推 論,進而得到結論。 個案研討 以實際案例做為訓練 (case study) 教材, 使受訓者從個 別案例中發現及解決 問題,通常與討論法配 合使用。 網路訓練 網路連結更將資訊與 (web-based 多人分享,解決空間與 instruction) 時間限制。. 缺點. 省時、主題易控 受訓者無法主 制、學員規模不 動參與訓練, 限 學習吸收效果 無法立即得 知。 符合心理原則, 使受訓者充分且 積極參與,分 享不同觀點 易參與、有特定 主題、可訓練推 理思考. 討論時主持人 易失去超然而 客觀之立場。. 具迎合社會趨 勢,便利性,不 限學生規模,還 可在線上對談. 不易與其他教 材做配合,如需 耗業務員在職 訓練形式研究. 討論時易因資 訊不足,不易達 成共識而流於 形式或謾罵。. (資料來源: 林燦螢,2004). (三)教育訓練教學方法需求 教學方法與教學關係密不可分(霍秉坤,2004)。教學是一種動態 的歷程,所以教學中各要素不斷在變化,教學方法也是如此。教學方 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導方式,會對學生的人格形成有重 大的作用。就各種取向的教學方法,分為認知取向的教學方法、情意 取向教學方法、技能取向教學方法、其他取向教學方法。就認知取向 的教學方法分有講述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問題解 33.

(43) 決教學法、創造思考教學法、批判思考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情意取 向教學方法有道德討論教學法、價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欣賞教學 法。技能取向教學方法有練習教學法、發表教學法、設計教學法。其 他取向教學方法有協同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個別化教學、精熟 學習法、F.S.Keller個人化系統教學法、自學輔導法(劉孙宏,2009)。 就其各種教學方法說明如下: (1)認知取向的教學方法: a.講述教學法: 多以教師講述解釋為主,又稱為講演法,是一種最 古老也被廣泛採用的教學方法。 b.啟發式教學法: 以學得先備經驗為基礎,由教師提出問題,使學 生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主動去解決問題和探索知識。 c.探究式教學法: 指教師布置問題式情境,以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進而主動建構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歷程。 d.問題解決教學法: 教師運用系統步驟,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 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法。 e.創造思考教學法: 教師經由有計畫的教學活動,在開放支持的學 習情境下,激發和助長學生創造思維與行為的一種教學方法。 f.批判思考教學法: 指對問題進行證據蒐集並正確合理的反省、分 析與評價,而能導引出行動與實踐的能力。 34.

(44) g.討論教學法: 採取討論教學法時,常常會分成許多小組或小團體 的方式來進行,因此常被稱為小組討論法。 (2)情意取向的教學方法: a.道德討論教學法: 運用道德兩難困境的故事,教師能引導討論道 德兩難困境的主持者,鼓勵學生自由發表。 b.價值澄清法: 協助學生察覺自己與他人的價值,並由此建立自己 的價值體系。 c.角色扮演法: 指教師透過故事或問題情境的設計,讓學生可以 接近真實地扮演故事中人物,再經由班級團體討論,讓學生能夠理解 不同角色的意義,以增進學生對問題的認識與洞察。 d.欣賞教學法: 指教師引導學生培養正確態度、高尚情操、並陶 治學生性情,以改變學生行為與變化學生氣質,使學生性情與理性健 全發展的教學法。 (3)技能取向的教學方法: a.練習教學法: 指在教師指導下,把某種動作技能,反覆練習, 以其養成正確反應。 b.發表教學法: 指教師鼓勵學生運用多元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知 識、概念、情緒、認知等內在思維的教學方法。 c.設計教學法: 指學生在自己決定的學習活動中,發現一個實際 35.

(45) 問題,再由自己擬定學習目標、設計學習計畫,運用具體學習材料, 從實際學習活動中去完成這件工作,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 (4)其他取向的教學方法: a.協同教學法: 只有兩個或式多個教師,加上若干教學助理,共 同組成一個教學團隊,在協調統整彼此專長,一方面發揮個人的能 力,一方面共同執行教學計畫,以達到提升教學效能與促進學生有意 義學習之優質教育願景。 b.合作學習教學法:主要以異質小組為主。異質小組通常只是由族 群、階級、性別、學業表現等方面不同的成員構成,所以小組成員之 間存在著一定的互補性與互斥性。 c.個別化教學:在教學歷程中,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擬定適性 之教學計畫,以幫助學生得到健全發展之教學策略。 d.精熟學習法:教師結束一個教學單元後進行教學評量,以檢視 學生的學習成就,並給予適性的補救。 e.F.S.Keller個人化系統教學法:指希望改正傳統教學中學生過 於依賴教師教學的習慣,而去培養學生獨立自學的能力。 f.自學輔導法:指學生在教師的輔導下,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 自行學習教師所指定的一種教學方法。 目前臨床護理技能訓練多在技能教室進行,並且以情境模擬的方 36.

(46) 式,強調的是臨床實證為基礎的護理,採用教學方法以批判性思考與 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 Pravikoff, Tanner & Pierce, 2005)。心智圖的 教學方法運用在護理計畫的擬定可成為教育護理學生的方法之一,透 過反思與辯論的教學方法,能獲得關鍵知識,然後用這些知識來改變 他們的做法更接近於臨床理想的做法,運用角色扮演來培養學習者成 為問題解決與決策制定者,結合創造思考的教學方法,使學習者獲得 更細緻入微地觀察力,幫助臨床的病人(Martha & Arlene, 2007)。 在顏蒨榕(2002)提到成人的教學活動中,應該要注意考量成人的 身心特性與學習特性,並將之融入整個教學活動當中,方能發揮成人 教學的效果,並且在研究中發現老人對生死教育需求上因為學習的身 心特性其教學方法不同,感官能力減退及反應速度減慢者,必頇提供 結合多種感官配合應用的教學內容或教材,放慢教學步調,增加學習 時間,容許有個別差異的存在;在訊息的呈現上,宜有充分時間給予 處理訊息,或盡量分次給予訊息的刺激量,安排良好的學習環境,減 少環境因素對老人學習訊息的干擾,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如:增加 照明度、放慢講解,速度、重述問題等;多重角色任務, 對時間採 取剩餘觀點的老人,必頇採取學習內容要配合老人之發展任務,並多 採用「問題中心」的學習架構,教材內容應注重應用取向的教學方法。. 37.

(47) 38.

(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之探討為核心, 進行需求現況調查及其相關性研究,依據前述中之文獻探討,並以 問卷調查為本研究量性資料之收集工具。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 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對象;第三節研究工具;第四節研究步驟; 第五節資料處理;第六節研究倫理考量,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在了解護理臨床教師的需求現況,依據研究重要性、研 究目的以及文獻查證,建立本研究架構自變項為個人背景因素,依 變項為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形式需求、課程內容需求以及教學方 法需求等三個變項,各變項之內涵請參見圖 3-1-1 研究架構概念圖。 訓練形式需求. 護理臨床教師個人背景因素. 課程內容需求. 年齡 婚姻狀況 教育程度 擔任職務 護理工作年資 臨床教學年資 服務科別 進階層級 參與教育訓練 醫院層級. 專業成長需求 輔導角色需求 人際經營需求 教學知能需求 學習評量需求. 教學方法需求. 圖 3-1-1 研究架構概念圖 39.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目前實際從事護理臨床照護工作者,且有輔導新進人員 經驗者,並且同意參與本研究調查為研究對象。 一、樣本估計 根據 Polit and Beck(2008)建議護理相關研究,應採 α=0.05、統 計檢力為 0.8、中度效應(effect size)為 0.3-0.4(本研究採 effect size=0.4)的原則,本研究之樣本數以 G-Power 統計估計,推算樣本 數為 104 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以北區一家醫學中心以及三家區域醫院護理 臨床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實際接受研究對象問卷共發 放 358 份,回收 330 份,扣除填答不完整者 63 份,實際有效問卷共 267 份,回收率達 74%最後以 267 份為本研究之分析樣本數。.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一、研究工具編製 本研究工具分為兩部分,深入訪談大綱及結構式問卷,其分述 如下: (一)深入訪談大綱 40.

(50) 利用訪談大綱分別與護理臨床教師共八人個別進行深入訪談, 其中職務包含副護理長 3 位、組長 2 位、護理人員 3 位,進階層級 N2 有 6 人、N1 有 2 人,教育程度大學二技 5 人、專科 2 人, 工作 年資 10-15 年有 3 人、5-9 年有 2 人、3-5 年有 3 人,臨床教學年資 5-10 年有 3 人、3-5 年有 5 人,藉以了解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之 需求內容,以作為編制結構性問卷之參考。深入訪談大綱內容如下: 1. 請問您希望參加護理臨床教師的教育訓練課程內容有哪些? 2. 請問您喜歡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進行的方式為何? 3. 請問您喜歡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教學方法為何? (二)結構式問卷 研究者參考與護理臨床教師深入訪談結果,及國內相關文獻(郭 素貞,2005)編製「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調查問卷」,問卷內 容分為四個部分,即「護理臨床教師個人背景資料」 、 「護理臨床教師 教育訓練形式需求評估」 、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評估 量表」及「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的教學方法評估」。問卷 內容說明如下: 1.護理臨床教師個人背景資料 (1)年齡:予以填寫實際出生年月。 (2)婚姻狀況:「已婚」、「未婚」。 41.

(51) (3)教育程度:分為「高中」 、 「專科」 、 「大學或技術學院」 、 「碩士」 、 「博士」 。 (4)擔任職務:分為「副護理長」 、 「組長或職務代理人」 、 「護理人 員」 。 (5)護理臨床教學年資:予以填寫實際年資共多少年月。 (6)護理工作年資:予以填寫實際寫出護理工作年資多少年月。 (7)科別:分為「內科」 、 「外科」 、 「婦產科」 、 「兒科」 、 「精神科」、 「急診加護科」 、「其他」 。 (8)進階層級:分為「N」、 「N1」、 「N2」、 「N3」、 「N4」。 (9)有參加過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是」、 「否」 。 2.護理臨床教師訓練形式需求評估資料 (1)最想要參加的教育訓練形式,選項包括演講、討論、個案研討、 網路訓練及工作坊予以勾選,可複選,或將其他方式書寫下來。 (3)需接受幾小時的教育訓練才能擔護理臨床教師的角色予以 填寫實際寫出。 (4)你認為教育訓練上課時間,選項包括採集中式或者分散式予以 勾選,單選方式。 (5)安排的時段最好為何時,選項包括周一至周五非假日時段或周 六至周日假日時段予以勾選,單選方式。 42.

(52) (6) 你認為教育訓練上課時間是否為公假,予以勾選,單選方式。 (7)認為護理臨床教師每年需要繼續教育訓練幾小時,以填寫實 際寫出。 3.「護理臨床教師課程內容需求評估量表」 量表向度內容說明如下: (1)專業知識需求:主要測量護理臨床教師,感受到關於護理專業的 知識與技能方面之教育訓練需求程度。例如:1.護理人員的專業成 長與發展 2.臨床案例討論 3.臨床專業倫理 4.常用的護理程序或技 術共 4 題。 (2)輔導角色需求:主要測量護理臨床教師,感受到關於如何輔導新 進人員適應臨床工作及壓力等教育訓練需求程度。例如:1.臨床輔 導員的角色功能與特質 2.如何幫助新進人員適應臨床實務工作 3. 臨床輔導員本身的壓力調適 4.如何支持新進人員 5.幫助新進人員 面對從護生到臨床護士的落差共 5 題。 (3)人際經營需求:主要測量護理臨床教師,感受到關於臨床教學時 在人際關係方面之教育訓練需求程度。例如:1.新進人員角色的衝 突處理 2.溝通技巧與同理心運用 3.危機處理共 3 題。 (4)教學知能需求:主要測量護理臨床教師,感受到關於教學知識 與技能方面教育訓練需求程度。例如:1.臨床護理教學原則 2.教學 43.

(53) 計畫擬定 3.床邊教學技巧 4.學習需要與目標設定 5.教學技巧 6.自 我學習的技能共 6 題。 (5)學習評值需求:主要測量護理臨床教師,感受到關於如何客觀 及公帄的評值學生方面之教育訓練需求程度。例如:1.新進人員學 習之評價 2.有效的回饋共 2 題。 量表計分依 Likert scale 計分,認為非常需要計分為 4 分;相 當需要計分為 3 分;有點需要 2 分;沒有需要 1 分,分數越高表示 需求度越高。 4.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的教學方法需求評估使用矩 陣表格將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供選擇,選項包括講述教學法、討論 教學法、問題解決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練習教學法、發表教 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創造思考教學法、批判性思考教學法、自 學輔導教學法予以勾選,可單選或複選方式。 二、研究工具信效度檢定 (一)效度檢定 本研究工具擬採專家內容效度及表面效度檢驗其效度,將邀請與 研究主題相關之臨床醫護與教育專家、資深護理老師進行內容檢定, 擬內容包括問卷措辭的合適性、代表性及明確性,檢定方式依據內容 效度指標(Index of content validity ,CVI)給予鑑定評分,專家可用 4 分 44.

(54) 法的評分表計算出每一個題目內容的相關性,量表的選項標準為 1 分為不相關;2 分為題目需重新修改,否則無法測量;3 分為相關, 但需微修改;4 分為有相關(Polit & Beck, 2008)。量表的專家內容效 度檢定,題項內容效度(Item-Content validity index, CVI)為 0.906 與量 表內容效度(Scale-CVI, S-CVI)為 0.91,並針對專家給予的建議,修 定問卷內容之措辭後做為預詴題本。 (二)信度檢定 本研究工具之信度以內部一制性性度檢定 Cronhoch`s α 值,進 行信度考驗,Alpha 值介於 0.7~0.9 表示有相當信度存在(Polit & Beck, 2008)。 於民國 99 年 10 月 13 日至 11 月 5 日進行預詴,預詴之調查問 卷回收 30 份,將資料編碼及建檔後,以 Cronboch`s α 檢定調查問卷 之內在一致性。預詴問卷的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量表為 Cronboch`s α 為 0.946,並且於民國 100 年 3 月 9 日至 4 月 5 日進行 正式施測,而正式施測之調查有效問卷 267 份,教育訓練課程內容 需求量表為 Cronboch`s α0.959 ,顯示內在一致性良好。 表 3-3-2 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量表之內在一致性分析結果 需求量表. 課程內容. 預詴問卷(N=30). 正式問卷(N=267). Cronhoch`s α. Cronhoch`s α. 0.946. 0.959. 45.

(55) 第四節 研究步驟 一、預詴: 目的:為了解正式施測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研究工具施測者在 閱讀或理解上造成困難的部分,施測工具是否有效即預估施測時間。 過程:問卷經專家進行內容效度分析,由 5 名專家修改建議後, 研究者將修訂後內容進行彙整成結構式問卷,以護理臨床教師 30 名 進行預詴。 二、正式施測 過程:在徵求參加研究醫院的同意後,函送計畫書及公文至同意 參與研究之醫院,以說明研究目的、研究對象及研究時間。問卷由 醫院的護理部單位代為發送,回收後寄回給研究者,未於時間內寄 回給研究者在以電話提醒。. 第五節 資料處理 將收回的資料編碼及建檔後,使用 spss17.0 套裝軟體進行統 計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次數分配、百分率、帄均數及標準差,來描述研究對象各個 變項的分佈情形。 二、推論統計分析 46.

(56) 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統計 方法來分析個人背景因素與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形式及護理臨床 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差異情形,如發現有明顯差異時,則進 一步進行事後的多重分析(本研究選用 Scheffe 法)。 表 3-5-1 考驗各研究假設所對應的統計方法一覽表 研究問題. 統計方法. 一、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在課程. 以次數分配、百分. 內容、教育訓練形式與教學方法需求之現. 率、帄均數及標準. 況為何?. 差,來描述研究對象 各個變項的分布情 形。. 二、不同個人背景因素之護理臨床教師分. t 考驗單、單因子變. 別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之差異情形為. 異數分析、Scheffe`s. 何?. 檢定. 三、不同個人背景因素之護理臨床教師分. t 考驗單、單因子變. 別在教育訓練形式之差異情形為何﹖. 異數分析、Scheffe`s 檢定. 47.

(57) 第六節 研究倫理 基於倫理原則之知情同意與自主、保密原則,本研究過程中考量 的研究倫理如下: 一、以面談或電訪方式,詳細說明研究目的、研究進行期間與方式, 將徵求研究對象所屬單位主管同意與協助。 二、每份問卷均附有「參與研究同意書」,在徵求研究對象同意與簽 屬該同意書後始進行施測。 三、 「參與研究同意書」內容具體說明研究目的在探討目前護理臨床 教師教育訓練現況與需求,研究進行方式採不具名方式填寫,並請受 詴者填完問卷之後,將問卷密封再交至所屬單位主管,資料以編碼而 非姓名呈現,調查結果僅供學術性研究使用,不做其他用途,絕對尊 重個人隱私及保密,並告知於問卷填答過程中可隨意自由決定是否繼 續參與研究。 四、研究所得資料,將以集體形式公佈呈現,避免有個人聯想情形發 生。. 48.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章旨在探討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需求的現況,以及不同個人 背景相關因素變項之護理臨床教師,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是否有 顯著差異,並且探討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課程內容需求與教學方法 之關係。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護理臨床教師個人相關因素分佈之情 形,第二節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形式、課程內容需求與教學方法的 現況分析,第三節為不同個人相關因素之護理臨床教師教育訓練在課 程內容需求之差異分析,第四節為不同個人相關因素之護理臨床教師 教育訓練在訓練形式需求之差異分析。 第一節 護理臨床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分佈之情形 以下依護理臨床教師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擔任職務、 護理工作年資、護理臨床教學年資、服務科別以及進階層級之分佈 情形加歸整(見 4-1-1)。 壹、年齡 護理臨床教師年齡分佈以34歲以下與40歲以上者最多,所占比例 分別為33.7%,其次為35至39歲者占32.6%。 貳、婚姻狀況 護理臨床教師婚姻狀況以已婚者最多,所占比例為64%,未婚者 49.

(59) 占36%。 叁、教育程度 護理臨床教師教育程度以大學與技術學院者最多,所占比例為 65.9%,其次為專科以下占20.6%,接著是碩士占13.5%。 肆、擔任職務 護理臨床教師擔任職務以護理人員最多,所占比例為48.7%,其 次為小組長與職務代理人占35.6%,接著是副護理長占15.7%。 伍、護理工作年資 護理臨床教師護理工作年資17年以上者最多,所占比例為 35.2%,其次為12至16年者占32.6%,接著是在11年以下者占32.2%。 陸、護理臨床教學年資 護理臨床教師護理臨床教學年資在3年以下(包含3年)者占 53.9%,3年以上者占46.1%。 柒、服務科別 護理臨床教師服務科別為內科者最多,所占比例為42%,其次外 科者占30%,接著是其他科者占28%。 捌、進階層級 護理臨床教師進階層級以N2者最多,所占比例為38.6%,其次N3 者占36.5%,接著是N4者占25.1%。 50.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Research objectives: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 scale for measuring the care needs of parents whose children hav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have received open-heart surg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