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

Copied!
196
0
0

Teks penuh

(1)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水資源繪本創作及其在特殊學童教學之應用. Creations of Water Picture Books and Their Application on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指導教授:賴文亮 博士 研究生:謝雪琴. 中華民國一○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2) 摘要 過去國內雖有小學教師進行繪本創作教學,但少有融入環境教育的 課題,而且使用繪本作為媒介的教學,大多使用市面上的繪本,幾乎沒 有自行運用地區性特色自行繪本創作來教學。繪本創作教學研究的對象, 也少見在國小資源班輕度障礙的特殊學童。利用繪本對特殊學童的研究, 也多在提升認字、詞彙、閱讀理解能力、社交技巧等課題。本研究採用 「水資源」為主題架構,自行創作環境教育課題的相關繪本,並採行動 研究法,透過研究者創作繪本的歷程、教學觀察紀錄、訪談、教師觀察、 省思札記等多重方式蒐集資料,藉以評估此類教案對特殊學童在環境教 育議題認知上教學的可行性、探討教學實施歷程與特殊學童在環境教育 目標的學習成效,經歸納與分析,獲得如下重要的結論: 一、共創作三本水資源繪本 (一)第一本以綠色學校為背景,採用〈後庄水美美〉為故事名稱,敘 述水人美美在綠色學校的水循環旅程。 (二)第二本選用海豐人工濕地為背景,以〈海豐濕地淨水奇蹟〉為故 事名稱,敘述水人樂樂遇到小豐的淨水旅程。 (三)第三本為生活中的用水為背景,以〈水寶愛節水〉為故事名稱, 敘述水人水寶於地下含水層至生活中的用水,再到用水宣導的節水旅 程。 二、教學成效 (一)個別特殊學童在整體水資源知識認知之前後測,經檢核達明顯差 異,且知識成效具延宕效果。 (二)特殊學童能將節省水資源實踐在生活 中,包括淋浴、飲水杯梳洗及廁所大小水量控制。(三)透過教師創作繪本 為媒介,繪本圖像更貼近特殊學童的學習特質。 關鍵詞:水資源、綠色學校、繪本創作、特殊學童. I.

(3)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per reviews, it indicates that,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use picture-books as an assistant way into their teaching, but few teachers. were. involved.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mmercial. picture-books were always selected as a reference textbook for teacher owing to its convenience. Of course, formal textbook could not attract student to read and care after education because this content is out of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Hence, the creation of picture-book produced from local environment looks so important for children to comprehend and inspect problems induced from human unawareness. Mild retarded students are existed in elementary school; however, they could not obtain more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from current picture-books. Consequently, the application of picture-books into mild retarded students to promote words recognization, vocabulary lis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social abilities is our objects in this research. Regarding to the principle skeleton of self-created picture-books, water resource was evaluated as a topic in consideration of local issue. Meanwhile, action research including the track of the researcher teaching record, interview, teacher observations, was conducted through the activity of teaching in self-creation of picture-books. Data collected was evaluated the feasibility of teaching activity and the cognition of students on environmental issue.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wer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s. Three units of self-created picture-books about water resources were completed, including “the pretty Hao-Jung” describing the pretty on the water recycling journey in the green school, “the miracle of Ha-Feng wetland water” describing journey of water purification when the joy saw the wealth and “water loves water-saving” describing water recycle from groundwater to daily usage of water and the propaganda of water-saving. Regarding to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model, compared the pre-test with post-test in the cognition of water resource for Individual exceptional student, a remarkable divergence as well as procrastinated effect on knowledge were found in these. II.

(4) exceptional students. Also, the practices of saving water in living life, including taking shower, brushing with drinking cups and to control the water flow after using toilet, were carried out in their daily living. Self-created picture book looks as an available model to be learned by the exceptional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 Green school, Self-created Picture-books, Exceptional student. III.

(5) 誌謝 時光荏苒,回首來時艱辛路,此時「心神快樂,則忘卻行路之難」 一切感謝指導教授賴文亮博士的啟蒙與悉心指導,從論文題目的選定、 方向、繪本創作、研究方法…等,無不給予我最大的鼓勵與支持,讓我 在論文陷入瓶頸時能繼續不懈的向前行,直到完成論文。另外也帶領我 們研究生體驗電腦科技帶來的便利性,定時地視訊會報和線上討論,能 讓我們節省下許多交通往來奔波的時間,繼而運用在論文的精進上。在 知識平台中建立的資料庫,更讓我能從中汲取無盡的學習資源,隨時檢 視自己的需求和優缺點修正,此種豐富性和會報的便利性,羨煞許多人, 在此,謹向恩師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感謝口試委員開南大學的郭毓仁教授和大仁科技大學的李芳胤教授, 對本論文的審閱與校正,並惠賜許多寶貴的意見,讓論文品質更加嚴謹。 感謝這兩年來大仁環管所所有任教的教授們,由於您們的各所專長 在專業上的教導,讓我在不同的學習領域中更上層樓,謝謝你們! 感謝因緣際會地聚在一起同窗的文山班同學們, 在工作、學業與家 庭的三重壓力下,大家彼此互相幫忙、打氣與鼓勵,一同度過了艱辛但 溫馨的研究所生涯,攜手畢業,真好! 感謝我的公婆在我研究所這兩年的進修時間中,協助我的家務及兩 個寶貝的照顧,讓我和外子世東能無後顧之憂的上課學習及進行論文的 寫作。以及娘家媽媽精神上的支持,謹以未來更加孝順您們來回報。 想念在天上的老爸,想告訴您,我已完成碩士學業,謹以這本論文 獻給你,感謝您多年來的栽培和養育,我會繼續努力地向前行,繼續在 教育的這塊福田上耕耘。 謝雪琴謹致 中華民國104年6月. IV.

(6)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 誌謝 ...................................................................................................... IV 目錄 ........................................................................................................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前言........................................................................................... 1 1-1 研究動機與背景 .............................................................. 1 1-2 研究目的.......................................................................... 2 1-3 名詞解釋.......................................................................... 3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二章文獻回顧 ..................................................................................... 7 2-1 環境教育 ........................................................................... 7 2-2 水資源............................................................................ 14 2-3 繪本及繪本教學策略 .................................................... 22 2-4 輕度障礙學生之學習表現 ............................................ 31 2-5 創作繪本教學在環境教育議題的學習及其相關研究 ... 39 第三章 研究對象、方法及繪本創作 .................................................. 48 3-1 研究對象 ......................................................................... 48 3-2 研究方法 ......................................................................... 51 3-3 繪本創作理念及內容 .................................................... 7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81 4-1 繪本創作之歷程 ............................................................ 81 4-2 水資源繪本創作教材設計與延伸教學活動 .................114 4-3 特殊學童的水資源環境教育認知上的學習轉變 .........118 4-4 研究者於水資源繪本創作及教學的成長 .....................13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5 5-1 結論 ...............................................................................145 5-2 建議 ...............................................................................146 參考文獻 .............................................................................................149 附錄 .....................................................................................................157 V.

(7) 附錄一. 水資源創作教學教案設計 ...................................157. 附錄二. 單元教學目標檢核表 ...........................................173. 附錄三. 訪談大綱專家內容效度之分析 ...........................176. 附錄四. 特殊學童繪本教學課程回饋單 ...........................177. 附錄五. 教學觀察者評量表 ...............................................178. 附錄六. 創作繪本教學活動照片一 ...................................179. 附錄七. 創作繪本教學活動照片二 ...................................180. 附錄八. 特殊學童記錄節水方式記錄表 ...........................181. 附錄九. 口試委員意見對照修正表 ...................................182. VI.

(8) 表目錄 表 2-1 環境教育重要發展事件 .................................................................... 7 表 2-1 環境教育重要發展事件(續 1) ...................................................... 8 表 2-1 環境教育重要發展事件(續 2) ...................................................... 9 表 2-1 環境教育重要發展事件(續 3) .................................................... 10 表 2-2 水資源環境教育課程的理念 ........................................................... 17 表 2-2 水資源環境教育課程的理念(續)................................................ 18 表 2-3 國民小學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 .................................... 20 表 2-4 綠色學校的四大願景 ....................................................................... 21 表 2-5 繪本創作教學之相關研究 ............................................................... 40 表 2-5 繪本創作教學之相關研究(續 1)................................................. 41 表 2-5 繪本創作教學之相關研究(續 2)................................................. 42 表 2-6 環境繪本教學成效彙整表 .............................................................. 45 表 2-6 環境繪本教學成效彙整表(續) .................................................. 46 表 3-1 研究對象鑑定安置基礎能力 ........................................................... 48 表 3-2 研究對象的學習狀況 ....................................................................... 49 表 3-2 研究對象的學習狀況(續) ................................................................ 50 表 3-3 教材內涵建構分析表 ....................................................................... 53 表 3-4 隘寮溪流域水資源概念訪談大綱 ................................................... 58 表 3-4 隘寮溪流域水資源概念訪談大綱(續 1) ..................................... 59 表 3-4 隘寮溪流域水資源概念訪談大綱(續 2) ..................................... 60 VII.

(9) 表 3-4 隘寮溪流域水資源概念訪談大綱(續 3) ..................................... 61 表 3-5 各面向題號對照表 ........................................................................... 62 表 3-6 各面向題號對照內容 ....................................................................... 63 表 3-6 各面向題號對照內容(續 1) ........................................................ 64 表 3-6 各面向題號對照內容(續 2) ........................................................ 65 表 3-7 教學時間分配與活動進行表 ........................................................... 66 表 3-8 每週課程進行方式與結果 ............................................................... 66 表 4-1 後庄水美美創作角色 ....................................................................... 82 表 4-2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繪本創作角色 ................................................... 92 表 4-3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繪本創作角色 ................................................. 102 表 4-4 水資源創作繪本教學目標 ............................................................. 114 表 4-4 水資源創作繪本教學目標(續)....................................................... 115 表 4-5 特殊學童 S1 檢核前後測總分及平均數........................................ 119 表 4-6 特殊學童 S2 檢核前後測總分及平均數........................................ 121 表 4-7 特殊學童 S3 檢核前後測總分及平均數........................................ 123 表 4-8 特殊學童 S1 學習反應紀錄 ........................................................... 126 表 4-8 特殊學童 S1 學習反應紀錄(續 1) ............................................ 127 表 4-8 特殊學童 S1 學習反應紀錄(續 2) ............................................ 128 表 4-9 特殊學童 S2 學習反應紀錄 ........................................................... 129 表 4-9 特殊學童 S2 學習反應紀錄(續 1) ............................................ 130 表 4-9 特殊學童 S2 學習反應紀錄(續 2) ............................................ 131 VIII.

(10) 表 4-10 特殊學童 S3 學習反應紀錄 ......................................................... 131 表 4-10 特殊學童 S3 學習反應紀錄(續 1) .......................................... 132 表 4-10 特殊學童 S3 學習反應紀錄(續 2) .......................................... 133 表 4-11 特殊學童 S1 創作繪本喜歡原因摘要表 ...................................... 136 表 4-12 特殊學童 S2 創作繪本喜歡原因摘要表...................................... 137 表 4-13 特殊學童 S3 創作繪本喜歡原因摘要表...................................... 138 表 4-14 課程設計與教學評量表 ............................................................... 140 表 4-15 教師教學行為評量表 ................................................................... 142 表 4-16 學生學習行為評量表 ................................................................... 143. IX.

(11) 圖目錄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52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55 圖 3-3 海豐濕地淨化系統與萬年溪之對應位置圖 .................................... 73 圖 3-4 創作繪本架構圖............................................................................... 77 圖 3-5 繪本第一話心智繪圖 ....................................................................... 78 圖 3-6 繪本第二話心智繪圖 ....................................................................... 79 圖 3-7 繪本第三話心智繪圖 ....................................................................... 80 圖 4-1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一 ........................................................... 83 圖 4-2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二 ........................................................... 83 圖 4-3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三 ........................................................... 84 圖 4-4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四 ........................................................... 85 圖 4-5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五 ........................................................... 85 圖 4-6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六 ........................................................... 86 圖 4-7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七 ........................................................... 87 圖 4-8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八 ........................................................... 87 圖 4-9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九 ........................................................... 88 圖 4-10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十 ......................................................... 89 圖 4-11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十一...................................................... 89 圖 4-12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十二 ..................................................... 90 圖 4-13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十三 ..................................................... 91 X.

(12) 圖 4-14 後庄水美美創作繪本圖像十四 ..................................................... 91 圖 4-15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創作繪本圖像一 .............................................. 93 圖 4-16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創作繪本圖像二 .............................................. 94 圖 4-17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創作繪本圖像三 .............................................. 95 圖 4-18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創作繪本圖像四 .............................................. 95 圖 4-19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創作繪本圖像五 .............................................. 96 圖 4-20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創作繪本圖像六 .............................................. 97 圖 4-21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創作繪本圖像七 .............................................. 97 圖 4-22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創作繪本圖像八 .............................................. 98 圖 4-23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創作繪本圖像九 .............................................. 99 圖 4-24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創作繪本圖像十 .............................................. 99 圖 4-25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創作繪本圖像十一 ........................................ 100 圖 4-26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創作繪本圖像十二 ........................................ 101 圖 4-27 海豐濕地淨水奇蹟創作繪本圖像十三 ........................................ 101 圖 4-28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一 ....................................................... 103 圖 4-29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二 ....................................................... 104 圖 4-30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三 ....................................................... 104 圖 4-31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四 ....................................................... 105 圖 4-32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五 ....................................................... 106 圖 4-33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六 ....................................................... 106 圖 4-34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七 ....................................................... 107 XI.

(13) 圖 4-35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八 ....................................................... 108 圖 4-36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九 ....................................................... 109 圖 4-37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十 ....................................................... 110 圖 4-38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十一 ................................................... 111 圖 4-39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十二 ................................................... 111 圖 4-40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十三 ................................................... 112 圖 4-41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十四 ................................................... 113 圖 4-42 水寶愛節水創作繪本圖像十五 ................................................... 113 圖 4-43 S1 前測和後測平均數比較長條圖 .............................................. 120 圖 4-44 S2 前測和後測平均數比較長條圖 .............................................. 122 圖 4-45 S3 前測和後測平均數比較長條圖 .............................................. 124. XII.

(14) 第一章 前言 本研究旨在應用創作繪本進行水資源繪本故事教學活動。透過行動 研究,探究研究者自行創作繪本教材的發展歷程,並應用在特殊學童的 水資源環境教育之教學課程與實施歷程,一邊進行教學活動,一邊修正 教學方式以達到教學目的。利用繪本創作的教學內容增進學生環境教育 水資源知識,並連結特殊學童生活經驗,使其能學習生活中有關水資源 所需具備的各種認知能力。讓特殊學童能保護水環境,為大地盡一份心 力,並學到正確的愛水及節水概念,進而影響家人、朋友,並將所學習 到的愛水、節水知識,落實在生活中。 在本章中,第一節先敘述研究背景和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 第三節針對本研究所使用重要名詞加以解釋;第四節說明本研究的範圍 及限制。 1-1 研究動機與背景 水是包含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所不可或缺的資源之一。藉由水在地 球上的循環機制,可提供生物體新陳代謝以獲得所需要的養分。不過對 於隨手可得的東西往往都不被珍惜, 「水」也不例外。常常可見未關緊的 水龍頭、飼養場產生的排泄物及工廠廢水直接流至海中。這些都是會造 成水資源的破壞(澎湖縣政府環境保護局,2007)。 台灣地區因降雨分配不均及地勢陡峭,川流湍急,造成集水區水源 涵養不易,乾季時期河川常呈乾涸現象,加上經濟發展、人口增加等人 為因素,水資源供應難以滿足需求,缺水事件頻頻發生,所以如何節省 水資源是重要目標之一(劉鎧榮,2013) 。 2002 年在約翰尼斯堡的永續高峰會議 (The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列出了二十一世紀人類將面臨的挑戰,包含有 水資源 (Water)、能源 (Energy)、健康 (Health)、農業 (Agriculture) 及生 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五大議題,水資源被列為各議題之首,可見其對 於人類與社會的重要性。 1.

(15) 近年來環境繪本融入教學的課題漸興,然市面上的繪本琳瑯滿目, 並沒有以在地的環境議題為主,且特殊學童在學習上,受限於個人經驗 的滯礙,理解能力慢,坊間的繪本內容深淺不一無法貼近教學目標,研 究者遂以特殊學童所關心的、身邊發生的事物為出發點,探討利用「水 資源繪本創作」融入在特殊學童教學的可行性、教學歷程實施與檢核特 殊學童在環境議題教育目標的學習成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故本 研究利用國小環境教育議題「水資源」活動為主題架構配合,透過研究 者在繪本創作、教學、訪談、觀察紀錄、學習單、教學省思札記…等多 樣方式蒐集質性資料,進行歸納分析,探討教學成效。 1-2 研究目的 從相關文獻探究中發現,多數研究者在進行環境教育的繪本教學都 是運用市面上現成的繪本或是電子繪本,選擇符合其預達到目標的教學 主題,很少是自己選擇所要教學的環境教育議題,自行創作繪本來達到 教學的目標。且也幾乎無以特殊學童來做為研究對象,實施「水資源」 繪本創作教學課程設計。 研究者先選定「隘寮溪區域」特色主題,嘗試用創意繪本的方式發 展主題繪本,透過各主題手繪圖文表現於繪本中,再設計教學課程進行 教學及延伸活動,最後進行學生的水資源環境教育繪本創作。這是一項 值得研究的課題。研究者期望嘗試有別於選擇市面上流通繪本的方式, 運用自行創作繪本來教學,作為本研究發展之理論依據。 基於上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下列三點: 〈一〉探討研究者創作「隘寮溪流域水資源繪本」的創作設計之歷程。 〈二〉探討運用「隘寮溪流域水資源繪本」設計教學課程,對特殊學童 的環境教育認知上的學習成效。 〈三〉探討水資源繪本創作及教學的歷程中,教師的專業成長。. 2.

(16) 1-3 名詞解釋 一、繪本(picture books) 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全是圖畫的 書籍,又稱為圖畫書、圖畫故事書。英文名稱「picturebooks」,於日本 稱為「繪本」(林敏宜,2000),日文名稱「e-home」。本研究是以「水 資源」為主題,研究者以「綠色學校水循環」、「濕地淨化水源」、「生 活中的用水」為子題來當作創作繪本的故事題材發展,期待以特殊學童 生活周遭的水資源環境議題為發展教材,聯結學生的生活舊經驗或彌補 學生生活經驗上的不足,配合教學、討論、訪談等活動,讓特殊學童增 加對自身水資源環境保護概念繼而興起愛水、節水的行動意願,參與並 實踐保護水資源的行動。 二、國語文課程(State Language Course) 九年一貫課程的學習內容分為國語文、數學、社會、藝術與人文、 健康與體育、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高年級的國 語文課程則配合了社會、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自然與生活科技四大 學習領域間的統整。並配合環境教育的議題。在本研究是指配合研究對 象--五年級特殊學童班上的國語文課程中所出現的環境教育的議題為融 入指標。 三、水資源教育 (water resource education) 水資源教育為環境教育的一環,是指透過水資源教育實施增進與落 實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觀念與行動。在本研究中是指研究者創作的 三本繪本所發展出來的水資源故事教學活動。 四、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行動研究是將行動與研究兩者合而為一,由實務工作者在實際的工 作情境當中,根據自己實務活動中所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研擬 解決問題的途徑與策略,並透過實際行動付諸實行,進而藉由不斷的評 3.

(17) 鑑、反省、回饋、修正、再行動的過程,以解決實際問題(蔡清田,2000) 。 五、特殊學童(student with special education)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研究者在 103 學年度任教的特教班級〈資源 班〉學生──屏東縣某國民小學五年級的三位資源班學生,一位是通過屏 東縣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鑑定安置的身心障礙學生,教育類 別為輕度智能障礙類;另外兩位是通過屏東縣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 輔導會的鑑定安置的身心障礙學生,教育類別為學習障礙類。本研究以 特殊學童為統稱,作為教學上的稱呼,免除被標記的困擾。 本研究所指之輕度智能障礙,係指符合(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社會及 家庭署,2013)與(教育部,2014)之定義與判定標準者。 依據教育部《特殊教育法》第十六條中所制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 異學生鑑定辦法」中,所稱智能障礙,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 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顯著困難者。 前項所定輕度智能障礙,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一、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 差。 二、學生在生活自理、動作與行動能力、語言與溝通、社會人際與 情緒行為等任一向度及學科(領域)學習之表現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 情形。 本研究所指之學習障礙,係指符合教育部(2014) 《特殊教育法》之 定義與判定標準者。 依據教育部《特殊教育法》第十六條中所制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 異學生鑑定辦法」中所稱學習障礙,統稱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 意、記憶、理解、知覺、知覺動作、推理等能力有問題,致在聽、說、 讀、寫或算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障礙並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 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 前項所定學習障礙,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4.

(18) 一、智力正常或在正常程度以上。 二、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 三、聽覺理解、口語表達、識字、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等學 習表現有顯著困難,且經確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介入,仍難有效改善。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限制,主要分為三部分來說明,分別為研究內容的限制、 研究對象的限制與研究方法的限制。 一、研究內容的限制 九年一貫課程將水資源教育融入在各學習領域內,從低年級的生活 課程、到中高年級的自然領域、社會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與綜合活動 課程均出現與水資源相關的內容。本研究參考研究對象的國語文課程融 入的環境議題指標及學校的環境教育推動重點工作面向,設定水資源課 程目標項,由訪談中分析特殊學童的認知概念後,融入設計繪本內容, 運用繪本教學、討論與體驗活動等教學方法來實施。各繪本內容的設計 與教學重點會因學童的認知概念而異,因此本研究的教學設計,其適用 性需考量研究對象。但繪本發展的文本故事內容可因研究對象教學規劃 而異,可提供相關研究參考之用。 二、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研究者在 103 學年度任教的特教班級,資源 班學生─屏東縣某國民小學五年的三位資源班學生。研究對象的居住環境、 家庭背景、生活習慣與經驗不同,其對水資源的認知與行為態度也會有 所差異。本研究的對象僅以屏東縣某國小的三位五年級學生為對象,且 特殊學童本身能力差異狀況不同,故本研究的結果無法推論到其他地區 之學童的學習結果或比較。 三、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主題是以「隘寮溪流域水資源」來做 5.

(19) 繪本故事創作設計配合學生語文領域及學校環境教育推行重點工作-「水 資源」來進行教學,蒐集的資料包含故事創作前的實地探勘、主題故事 相關資料收集、故事創作書籍提供設計靈感、與協助繪畫者間的討論資 料;蒐集資料包含學生之訪談大綱記錄、課程活動之觀察記錄、錄影檔 案文字稿、教學課程延伸活動、教學者之省思札記等。 本研究之研究者即教學者,在觀察記錄或收集資料時盡量以客觀之 態度為之,但資料的性質多為文字描述,難免有不察之主觀判斷或偏頗 之處。此為研究方法之限制。. 6.

(20) 第二章文獻回顧 在本章中,第一節先說明環境教育;第二節先說明水資源;第三節 介紹繪本創作及繪本教學理論;第四節則是輕度障礙學生之學習特徵和 表現;第五節則說明創作繪本教學在環境教育議題的學習及其相關研 究。 2-1 環境教育 2-1-1 環境教育的發展 19 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後,世界各國產業爆量激增,伴隨著極度工業 化的結果,人類生存的世界災難頻傳,地球環境問題惡化日益嚴重遂成 為世人最想解決的課題之首,而「環境教育」是人類對週遭環境日漸關 心下的一個產物(Palmer,1998) ,一詞最早出現在一本由 Paul and Percival Goodman 於西元 1947 年所寫的 Communitas 書上。然而首次出現則是在 西元 1948 年於巴黎所召開的國際會議上。之後,一直到西元 1965 年英 國才首次使用「環境教育」一詞(吳永瑞,2002) 。環境教育的發展在這 四、五十年來如火如荼的發展,以下就各年度重要發展事件作一整理表 2-1: 表 2-1 環境教育重要發展事件 年度. 重要發展事件. 1948. 巴黎會議,首度出現「環境教育」一詞. 1949. 成立「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組織. 1960. 蘇聯制訂「自然生態保育法案」. 1965. 在英國首次使用環境教育一詞。. 1967. 日本通過「公害對策基本法」. 196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生物圈會議,讓世界首次對環境 教育一詞有所概念。. 7.

(21) 表 2-1 環境教育重要發展事件(續 1) 1970. ◆英國成立 CEE(環境教育委員會) ◆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在美國內華達州開會,會議中為環境 教育做出定義(Definition) ,制定學校環境教育的目標,並詳列 各階段的內容,稱為內華達表(Nevada Chart)。 ◆美國國會通過環境教育法案(Environment Education Act), 根據該法案第一款,成立環境教育司。 ◆聯合國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1972. ◆聯合國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on the Human Environment)發表人類環境宣 言,指出為了保護環境,必須進行環境問題的教育。. 1975. 聯合國創立聯合國環境教育綱領(UNEP)及國際環境教育綱領 (IEE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間進行環境教育研討會, 並制定貝爾格勒憲章( The Belgrade Charter),強調每一個人 都需要給予環境教育,以獲得適當的解決環境問題策略。. 197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蘇聯的伯利西(Tbilisi)召開第一次國際環 境教育會議,列出四十一項建議,提供各國推行環境教育的完. 1980 1982. 1983. 整架構。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發表「世界保育策略」 ◆環境教育會議指出環境教育是一種教育過程。 ◆聯合國自然資源保育聯盟起草「世界自然憲章」,確認國際 社會對人與自然的倫理關係與責任。 ◆台灣環境教育的觀念逐漸萌芽並推行 聯合國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8. Commission on.

(22) 表 2-1 環境教育重要發展事件(續 2) 198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莫斯科召開環境議會,討論環境教育與 訓練。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Our Common Future」, 提出「永續發展」的理念,是為滿足當代需求且不損及後代滿 足其需要之發展。 ◆歐洲環境年 ◆台灣 8 月設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開始積極推動國內之環 境教育。10 月頒布「行政院環境政策綱領」並宣示「保護自然 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以求世代永續利用,追求合於國民健康、 安定、舒適之環境品質,維護國民及生活環境免於受公害侵害」 為環境保護目標。. 1988. 歐洲倡導環境教育解決之道 ◆英國出版環境教育之國家課程文件 ◆台灣 7 月成立「教育部環境教育保護小組」專責推動學校環 境教育及輔導校園污染防治工作。 ◆聯合國召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地球高峰會議)提出二 十一世紀議程,揭示環境教育是世界公民的通識與責任。 ◆台灣 7 月成立教育部「環境教育委員會」會同行政院各部會 共同負起全國環境教育之推廣。 英國發表官方環境教育之政策。. 1990. 1992. 1996 1997. ◆澳洲墨爾本大學召開國際會議「環境正義:二十一世紀的全 球倫理」。 ◆日本京都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 (COP3)中簽署「京都 議定書」,規範 38 個國家及歐盟,以個別或共同的方式控制人 為排放之溫室氣體數量以期減少溫室效應對全球環境所造成的 影響。. 9.

(23) 表 2-1 環境教育重要發展事件(續 3) 2002. 2003 2004. 2006 2008 2010. 2011. 2012. 2014. 南非約翰尼斯堡世界高峰會會議的重點是要化計畫爲行動,強 調國際社會對二十一世紀議程推動與實踐策略,提供各國思考 邁向永續發展的具體策略與實踐機會。 日本環境教育高峰會通過環境教育法(環境教育振興法案)要 求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環境和自然資源。 台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制定「環境教育法」草案中,提出環境 教育最終目的在於促進社會、經濟、環境三面向和諧之永續社 會。 台灣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在「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中修正草 案要營造永續發展的學習環境。 ◆韓國國會公布環境教育振興法 ◆菲律賓阿羅約總統公布國家環境意識與教育法。 台灣訂定「環境教育法」推動環境教育,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 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 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 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 台灣正式實施「環境教育法」,由統一主管機關訂定國家環境 教育綱領及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進行環境教育工作的統合 機制,編列穩定預算經費,可針對事業、學校、社區、家庭及 國民等不同年齡層及其關心之環保事務為有效之結合,亦可就 環保意識及行動為全面深化。 ◆台灣推動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環境教育」被列入台灣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 議題之一。 台灣依「環境教育法」擇優頒發國家環境教育獎。. 資料來源:整理自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2011) ;行政院環保署(2013); 何穗青(2012);黃妙珠(2007) 綜合以上環境教育重要的演進歷程得知,各國都共同意識到人類發 展產生的問題造成地球環境惡化的危機,於 1960 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在巴黎召開的會議首度拋出「環境教育」概念為代表,陸續的發展有效 的策略並制定法案,1972 年聯合國的人類環境宣言,指出為了保護環境, 必須進行環境問題的教育。1975 年的貝爾格勒憲章,強調每一個人都需 10.

(24) 要給予環境教育,以獲得適當的解決環境問題策略(李聰明,1987)。 1992 年巴西舉行的聯合國(地球高峰會議)中簽訂「二十一世紀議程」、 「里約宣言」、「生物多樣性公約」、「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森林原則宣 言」等五項協議,其中「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揭示環境教育是 世界公民的通識與責任,執行環境保護工作是國際應該共同負擔的課題。 之後,環境教育正式成為各國重要推動的課程之一(楊冠政,1997)。 2-1-2 環境教育的目標 環境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人類具有良好的環境素養,無非就是希望 透過教育的過程,使人類尋求改善存在於人類與自然間,以及人與人之 間的生態關係;以這種和諧的狀態追求,促使環境得以永續(李聰明, 1987) 我國行政院環保署 (1994)則提出:「環境教育是以達到改善環境 為目標,是一種澄清觀念與形成價值的教育過程。為發展人們了解和體 認人與文化、生物及物理環境間相互關係時所必須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也教導人們在實際面對有關環境品質課題時,如何做決定,發展自我行 為依據的準則。 2-1-3 環境教育的定義及內涵 在 1970 年美國「環境教育法案」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 為基礎,其法案中明確的定義:環境教育乃是一種教育歷程,針對人與 其所處的自然及人為的環境的關聯性,包括人口問題、污染問題、能源 分配及能源保存問題、自然保育問題、科學發展、交通建設、都會與農 村計畫等這些關係人類整體環境的問題,希望藉由教育方法使國民了解 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引自(李聰明,1987)。 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也曾對環境教育作下列定義:「環 境教育是認知價值和澄清概念的過程,藉以發展瞭解和讚賞介於人類、 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間相互關係所必須的技能和態度。環境教育也 需要應用在有關環境品質問題的決策及自我定位的行為規範。」引自 (楊 11.

(25) 冠政,1997)。這項定義也為美國環境教育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及英國環境教育協會(Society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採為依據;同時我國教育部於 2000 年國民中 小學九年一貫的環境教育綱要中同樣也採用此定義(張子超,2000) 我國教育部自 90 學年度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 則將環境教育以 重大議題的方式,將理念、目標、內涵、教學及評量融入國民中小學的 課程綱要中,指出環境教育是概念認知和價值澄清的過程,藉以發展瞭 解和讚賞介於人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相互關係所必需的技能 和態度。其中環境教育的教育目標含: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 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經驗 (教育部,2003), 以下就目標敘述: 一、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 經由感官覺知能力的訓練(觀察、分類、排序、空間關係、測量、 推論、 預測、分析與詮釋),培養學生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知, 與對自然環境與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敏感性。 二、環境概念知識 教導學生了解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如溫室效應、土石流、 河川污染、核污染、能源和空氣污染……等)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 響(永續發展、生物多樣性)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如資 源節約與再利用、簡樸生活、生態設計、綠色消費、非核家園……等)。 三、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藉由環境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使學 生能欣賞和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對環境議題具有獨立思考及判斷的 能力,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進而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 與發展。 四、環境行動技能 教導學生具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收集資料、建議可能解 決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析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 五、環境行動經驗 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 12.

(26) 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美國於 1970 年在內華達州召開國際環境教育學校課程工作會議,會 中擬定環境教育之內容涵蓋九大主題(張淑娟,2002): 一、地形、土壤與礦物。 二、大氣與宇宙 三、社會組織 四、美學、倫理和語言 五、經濟 六、區域 七、植物和動物 八、水 九、人群 美國學者 Allman 等利用調查法,徵詢環境教育有關各界人士之意見, 依據調查結果編製環境教育概念綱領,將環境有關之概念分為十一類(楊 冠政,1997): 一、一般概念 二、空氣污染 三、自然平衡 四、森林和木材保育 五、人力資源保育 七、噪音污染 八、土地資源維護 九、城市問題 十、理智運用礦產和礦物質 十一、水資源保育 十二、野生動物保育 本研究以水資源為環境議題之研究課題,雖未明列在九年一貫課程 環境概念知識內,但從河川污染及資源節約與再利用中審視,可得知水 13.

(27) 的相關議題也包含在環境教育的概念知識中。另外再參究 1970 年美國於 環境教育學校課程工作會議中,環境教育之主題及美國學者 Allman 等調 查,可確立水資源教育為環境教育中發展課程內容之一。 2-2 水資源 2002 年在約翰尼斯堡的永續高峰會議 (The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列出了二十一世紀人類將面臨的挑戰,包含有 水資源 (Water)、能源 (Energy)、健康 (Health)、農業 (Agriculture) 及生 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五大議題, 水資源被列為各議題之首,可見其 對於人類與社會的重要性。 2-2-1 水資源的定義 水資源定義現在被各國廣泛引用的是在《英國大英百科全書》中為 「全部自然界任何形態的水,包括氣態水、液態水和固態水」。另外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水資源(water resource)所下的定義為:在一地區對於 可確認的需求能長期提供質佳量穩的水源,這個水源應具有足夠的數量 和可用的質量,並能在某一地點成為滿足某種特定用途而可以被利用。 我國經濟部水利署在水資源制定之「現階段水資源政策綱領」則將 水資源定義:「為確保地面水與地下水之質與量,維護自然生態環境, 促進水資源之永續經營與利用,以提昇國民生活與環境品質,並增進社 會與經濟持續發展」 (經濟部水利署,2010) 。國內學者(汪靜明,2000) 認為水資源是自然界中由水集合成的水體,而有助於土地滋潤、生養成 的一種可循環再生的資源。歐陽嶠暉(2004)指出水在循環過程中為人 類及動植物所利用。徐美玲(2007)指出水資源為具有提供人類潛在使 用價值的水體。 蕭政宗(2004) 將水資源歸納為:1.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不 可替代的自然資源。2.具有可循環或可再生性。3.是一種區域性很強的資 源。4.具有很強的時間性。5.具有社會性和經濟性。6.可以重複利用。. 14.

(28) 2-2-2. 水資源的環境教育. 水資源環境教育,是一種愛護水資源的教育。汪靜明(2000)針對 跨世紀水資源的環境議題,以期有助於我國愛護水資源教育工作之推動, 闡述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理念如下,分為三來介紹: 一、水資源環境教育的推動宗旨 (一)在增進民眾認識水資源特性與水資源環境 (二)瞭解水資源與人和自然的關係 (三)愛護水資源及維護水資源生態平衡及 (四)合理使用與處理水資源問題等素養。 二、水資源環境教育具體行為目標 (一)在於引導人們「覺知」水資源的重要性 (二)建構人們水資源環境概念的「知識」與「技能」 (三)改變人們對水資源的「價值觀」與「態度」 , 培養人們愛護 水資源的意願與責任心 (四)明智「評價」人類對於水資源環境的影響 (五)「參與」水資源環境保育行動。 由以上可得知水資源環境教育之推動,有助於提昇民眾對於水資源 及其相關環境的珍惜與愛護。 三、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特徵與思維 水資源環境教育其哲學理念,建構在啟發人們關愛水資源、並維護 其生態環境,以保障永續水資源的生活、生產與生態價值。茲參考(汪 靜明,2000)《大甲溪水資源環境教育教材》,將水資源環境教育的重 要特徵與思維,歸納為下列七項,提供作為水資源環境教育規劃理念之 參考。 (一)強調以水資源環境為主體 教導有關水資源環境內涵概念(環境資源、環境變遷、環境生態、生 態管理)及愛護水資源、妥善利用水資源的行動。 15.

(29) (二)強調環境生態觀 關懷和認識水資源(地表水、地下水)在生態系(如河川、森林、湖泊、 水庫、溼地、海洋)的動態,及相關自然環境因子(如氣象、地文、水文、 生物)或人文環境因子(如經濟生產、觀光遊憩、社區營造)等環環相扣的 生態關係。 (三)強調整合相關領域 整合相關水利科技、環境生態、環境倫理、藝文美學等學域,培養 全民對水資源及其相關自然與人文環境的關懷(情意)、認識(知識)或保育 (技能)的水資源環境素養。 (四)強調戶外觀察與紀錄 多利用戶外觀察與紀錄來認識水資源與環境之氣候、地文、水文、 生態和人文永續發展的關係;而不只是侷限於單一環境資源(如水利設施、 水生物、地景等)類型與名稱之解說。 (五)強調因應變遷的管理策略 水資源在不同時空的環境條件下,其水源、水質、水量與水文及遭 受的環境變遷可能不同,而因應的愛水、治水、節水與親水等水資源管 理對策,也就可能不同。 (六)強調自然生態特性 水資源環境的自然生態特性,以及可能發生的自然或人為演替之趨 勢與環境壓力;而不只是侷限於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概念。 (七)強調環境承載量與生態演替 水資源相關生態系之環境承載量與生態演替等概念,以協助民眾釐 清與建構對水資源環境開發行為(如建水庫與攔砂壩)之適當的環境價值 觀及正確的生態環境影響評估概念。 16.

(30) 另外還有其他國內外學者,對水資源環境教育提出一些課程的理念 安排,分別介紹於下表 2-2: 表 2-2 水資源環境教育課程的理念 學者 Tucker and Dillard. Heimlich 楊冠政. 年 水資源環境教育的課程理念 1986 「水的保育」的課程,包括:水的遊戲、水的循環、 小水滴的旅行、水是最好的朋友、神奇的水之旅、節 約用水、水的供應情形、水的使用、水的供應計畫、 水的科學、水的感覺、飲用水的故事等。此課程設計, 除了對於水的瞭解之外,尚可對居住地的水資源政策 及水資源管理,有進一步的認識。 「水質教育課程」包括以下五者: 1993 1. 水的科學 2. 水的循環 3. 水的使用 4. 水的保育 5. 水的污染 1993 「水資源教育課程」概念與原理: 1.水是生物維持生命的基本要素。 2.水是有限的自然資源。合理的利用是每一個人的責 任。 3.水被污染會降低水的品質,傷害人類及其他生物。 4.人類能使用的雨水因地形、土地利用和管理方法之 不同而異。 5.要從污染的水中得到清潔的水,其代價與日俱增。 6.隨著人口的增加對水資源利用的競爭,產生建立優 先次序的需求。 7.大自然及人類只能有限的淨化水質。 8.人類必須瞭解社會、政治、經濟的因素會影響水資 源系統的管理。 9.地下水的過度利用會造成地層下陷。. 17.

(31) 表 2-2 水資源環境教育課程的理念(續) 學者 林明瑞. 年. 魏文南. 1999. 1994. 水資源環境教育的課程理念 「水的資源概念圖」,含括: 1. 水中生物、2. 水的再生(水的循環) 、3. 水的重要 性(水對生物的重要性、水的功能、飲水衛生、水土 保持、地下水資源、節約用水與廢水再利用)、4. 水 的污染(污染的種類、污染的途徑、處理方法)。 水資源的保育概念應包括: 1.水的循環:水的三態、水循環的過程以及水的自淨 效果。 2.水對生物及人類的重要性:包括水在生物體中所佔 的成份、人體缺水多少會休克以及死亡與飲水衛生等 議題。 3.水質與水量:包括水的質與量、水資源的分配與使 用、節約用水與廢水再利用等議題。 4. 淡水資源與地下水的珍貴及其重要性:包括淡水資 源及地下水資源的相關內容。 5. 水土保持:包括樹木對水源涵育的重要,樹木對水 土保育的重要、樹木對維持氣候正常的重要以及超抽 地下水所造成的地層下陷與海水倒灌的問題。 6. 水污染的現況與來源:包括水污染的現象、水污染 的各種來源以及對生物與人體的傷害。 7. 如何改善水污染的現況:強調個人、社會與政府如 何因應水污染的狀況與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資料來源:林美蘭(2013) 水資源的環境教育,可以從「為水資源而教育」、「從水資源環境中 教育」及「教育有關水資源利用」等三種角度來規劃,並可以透過家庭、 學校、社會等單一或多重管道來實施(汪靜明,2000)。 故本研究以上述國內外學者對水資源環境教育的課程及規劃理念作 為水資源繪本創作的課程參考依據,選取學生居住地區生活中有關水資 源議題來展開繪本主題創作,融入學校課程教導學生覺知人在環境中與 18.

(32) 水資源的關係,認識水資源環境生態的相關因子,關懷水文和人文永續 發展的關係,有助於學生愛護及認識水資源,並落實生活上的節約用水。 2-2-3. 國小水資源環境教育教學現況. 我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落實執行環境基本法第 9 條,普及環境保 護優先及永續發展相關之教育及學習與教育部,自民國九十三年起推動 「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加強由學校宣導,以提昇國民環 境知識,建立環境保護觀念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計劃達成以下四項目 標(行政院環保署,2004): 一、結合家長及社區資源,發展符合當地特色之永續學校。 二、加強學校進行環境教學,培養具有環境素養的公民,提升環 境的覺察與行動能力。 三、落實推動校園生活環保工作,養成節能減碳、愛物惜福及簡單 樸實的生活方式。 四、促進學生體認環境與永續發展之重要性,建立積極正面的價值 觀與態度,產生環保行動。 各縣市政府配合政策,要求所屬學校擬訂實施計劃,並訂定考核評 鑑措施,要求學校確實執行。而未來國小要推動的項目、內容及實施方 式,則整理如表 2-3:. 19.

(33) 表 2-3 國民小學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 項目. 內容 進行方式 培育環境教育師資 1.鼓勵各級學校自行成立環境教育教師 專業成長團,進行環境教育課題研究。 1.鼓勵各級學校設計環境教育教案,融入 開發利用環境教材 各領域、各年級,分享教學資源。 2.依據國民小學現行課程綱要,研擬融入 推行 環保知識的手冊。 環境教學 3.設置環境教育網頁、環境教育宣導專欄 及場所。 1.學校自行設計環境教學活動,如節水教 舉辦環境教育教學 育…等。 活動 2.運用教育部、環保署編訂的環保輔助教 材進行教學活動。 3.運用校園環保圖書及資訊系統,進行教 學活動。 4.進行師生、家長環境教育交流活動。 5.辦理區域性環境教學研習活動。 6.參與校外環境保護服務活動。 1.推行校園源頭減量,如:水資源、禁用 推動環境教 杯水及瓶裝水、將資源回收利用等活動。 落實推動生活環保 育工作 2.鼓勵學校使用再生能源、水資源回收利 用及使用省水省電器材。 3. 配合政府機關環保施政重點,融入教 學(如節能減碳、綠色消費、節約用水、 國土保育、河川巡守、低污染綠色運具及 清潔燃料、永續發展、溼地復育等教育)。 4.結合家長及社區資源推動校園環境保 護服務工作。 普 設 環 境 教 輔導建立功能性環 1.鼓勵參觀環保設施(如:焚化廠、資源 育設施 境教育學習場域 回收場等)。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2004) 從上述計畫歸納出與水資源相關的概念包含:垃圾減量、資源回收、 水資源再回收利用、使用省水器材、節約用水、國土保育、河川巡守及 20.

(34) 水資源永續發展、溼地復育等。因此目前學校已積極推動並進行水資源 教學◦ 另外環保署與教育部為落實環境保護除了推動「加強學校環境教育 三年實施計畫」,更於民國87年設立綠色學校。王順美(2004)指出台 灣綠色學校計畫在民國88年開始,提出四個面向的願景,期望強化顯著 課程外,更強調潛在課程,即透過參與改善空間、生活更生態及人性化 的歷程去學習;並有助於生活及環境品質的提升。 表 2-4 綠色學校的四大願景 四大願景 主要內涵 學校環境政策與管理 校園環境調查、學校環境政策、環保小組、環境稽 核、社區資源等 學校校園規劃 建築與設施綠化、師生參與、省能源、省資源、生 活機能、乾淨舒適、避免污染社區環境 綠色生活 儉樸生活、綠色思想;綠色消費;節約能源及水資 源;安全、寧靜、和樂;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愛 好和平、自然和諧;負責任的綠色行為 環境教學 環境活動方面:環境議題行動研究、環境主題活動、 建築與設施綠化、師生參與、省能源、省水資源、 生活機能、乾淨舒適、避免汙染 資料來源:張子超(2001) 張子超(2001)認為綠色化是二十一世紀的風潮,已成為民眾耳熟能詳 的理念。而學校不能脫離永續發展的潮流,必須以環保的理念,從學校 經營政策、教學課程、建築規劃與校園生活等層面切入,成為一個綠色 化的學校。綠色學校是以學校作為環境教育推動場域,從校園空間面、 政策面、生活面、教學面四個面向著手環境教育的行動,其目的是為了 讓環境教育得以在校園中落實與紮根。 綜合上述文獻可以發現,水資源環境教育在政府相關單位、專家學 者以及教育研究者共同計畫與推動下,已緊鑼密鼓的展開各項工作,不 21.

(35) 但有了具體成效且確立了未來的努力方向。學校推廣的水資源環境教育 主題活動中仍以節約用水最多,省水和水循環次之。若能再結合創作繪 本的主題課程進行教學,並結合特殊學童周遭的生活事物及在地水資源 議題,將使特殊學童具備更加完整的學習經驗。 2-3 繪本及繪本教學策略 2-3-1 繪本的概念 繪本,英文名稱為「picture books」 ,一詞源自日本,也稱為圖畫書。 在台灣早期大多稱為圖畫故事書,是一種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是 完全沒有文字、全是圖畫的書籍(林敏宜,2000)。在維基百科(2010) 中闡述即「畫出來的書」 。整本書以圖畫為主,可以連貫成為單一完整故 事的稱為「繪本」 。目前國內對於繪本常用的名詞有:童書、圖畫書、圖 畫故事書、兒童讀物、啟蒙書、親子書、「Picture books」、「Picture story books」、「children'sbooks 」(李孟芬,2008)。從這些名詞當中可 看出內容有文又有圖,文章在說話,圖畫也在說話,兩者運用不同的方 法說話,表現同一主題(何三本,1995)。 兒童美術家鄭明進(1987)稱繪本是幫助幼兒跨入兒童文學界的『人 生第一本書』 。內容應以優美的、富創意的圖畫為主,加上淺易的文字為 輔的兒童讀物;是一種以圖畫符號來傳達思想、知識、文化、習俗的、 好玩的書。 日本福音館書店會長松居直(2005)表示,繪本具有兩套語言系統, 一是以文字作為表現符號的文本,一是圖像。繪本的圖是會說故事的, 不識字的兒童都能看得津津有味,便是因為他們讀的是圖。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2006)對繪本的定義為:「繪本就是用圖畫說 故事的兒童書」看繪本就好像看電影一樣,每翻動一頁,繪本裡的圖就 會把故事情節連結起來,所以就算年紀太小還看不懂書裡的文字,也可 以了解整個故事。 Kiefer(1982)便指出圖畫書可視為一種藝術品,藉著連貫性的圖像 22.

(36) 及文字頁面來傳達資訊,透過完全為圖像的頁面,或是圖像搭配文字的 方式聯合表達主題。 黃文樹(2010)以圖畫式呈現的書籍,以豐富的視覺效果來呈現故 事,是圖像與文學結合的綜合藝術。 綜合以上專家的論點,繪本中的圖像所扮演的角色與文字佔有同樣 的地位,甚至比文字更加重要,圖畫亦成為敘述故事的主體,不再只是 輔助文字的功能(黃麗惠,2014),更甚說是整組圖畫就可以表達故事 的完整主題,所以讀者的年齡並無受限,也是三歲到一百歲的人都愛看 的書(鄭明進,1987)。閱讀者會因生活經驗的歧異而有所不同的想像, 打破了文字語意的藩籬,提供了讀者在真實與想像的世界中經驗的累積 交換,讓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2-3-2 繪本的特質 圖像與文字在人類的知識獲得和使用中,具有溝通及保存訊息的 功能。康美紐司(Johann Amos Comenius)在一六五八年完成世人所稱頌 又被公認為教科書最早採用圖畫的《世界圖繪》(Orbis Pictus)。他的 用意是希望讓學生從實體的形象得到具體的印象(林禎川,2002)。 繪本是用圖說故事的藝術品,也像一串珍珠項鍊,要有一根線把珠 子串起來(郝廣才,2006),而上述的珍珠即如同繪本的特質,然而好 的繪本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呢?研究者依據之前國內學者的看法歸納整理 如下並延伸補充: 一、 兒童性 繪本是專門設計給兒童的圖畫書,他們在閱讀繪本時,通常只會閱 讀圖片,所以在故事內容的敘述上多以簡單易懂的詞語表示,文句要淺 顯易懂,內容主題以兒童所關心的、身邊發生的事物為出發點。插圖方 面則依照不同年齡層的兒童發展,運用各種表現手法,吸引兒童以增加 閱讀興趣(林敏宜,2000)。. 23.

(37) 二、 教育性 蘇振明(2002)認為藉由繪本中的插畫可提高兒童閱讀的興趣,增 進兒童認知、思考、想像的成長。另兒童於閱讀繪本過程中,能在認知、 人格、道德、生活等方面可獲得成長。於認知方面,從繪本中可獲得基 本知識,促進生活經驗的累積;於人格方面,可獲得人生意義的啟發, 奠定人格發展基礎,從學習中接納自己、認同自己及自我實現的最高理 想;於道德方面,可陶冶性情,進而培養正義感與同情心;於生活方面, 由繪本的閱讀中,培養良好生活習慣、態度與道德觀(李孟芬,2008)。 三、 藝術性 繪本可以說是文字和插畫結合的藝術品,因此在文字和插畫這兩個 面向都要符合藝術性,在文字方面,傳達作者想表達的意義且在文字的 刻畫上力求優美。在插畫方面,繪畫家要將媒材特性及美感特質發揮的 淋漓盡致,也就是將繪畫的美感特質,配合文章內容,製作「有條件的、 以有目的的繪本(蘇振明,1998)。另外,繪畫的媒材、技巧、風格… 等,除了影響敘事的表達、加強故事主題外,更提供視覺藝術的內涵(幸 佳慧,1997)。徐素霞 (1996)更提出插畫是一門結合視覺「圖像」與 「語言」的「藝術」。 四、 傳達性 繪本需兼具文字與視覺圖像傳達的兩種特色,在圖文並茂的圖畫書 中,透過文字的敘述,配合圖像的描繪,使其整體感、連續性、節奏感 與動態感得以產生,達到有如唐朝詩詞家「王維」詩中所喻「畫中有話, 話中有畫」的理想境界(林敏宜,2000)。文字和圖像兩種媒體各有所 長,文字可以傳達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圖像卻能精確的表達空間關係 和色彩的感覺(曹俊彥,1998)。 五、 趣味性 兒童的專注力是短暫的,因此繪本內容必須具有趣味性,才能吸引 孩子的注意力與閱讀意願。可運用文字的幽默感、插圖的豐富性,引起 24.

(38) 孩子的好奇心,並配合勞作方式呈現拉頁、摺疊、翻頁、組合、操作等 變化,讓孩子能夠參與其中,增加繪本的趣味性與互動性(李孟芬, 2008)。 六、 創造性 繪本的創作題材豐富廣泛,表現手法多元,圖像充滿想像空間,天 馬行空的展現在讀者眼前,輔以充滿驚奇穿梭在幻想和現實間的文本, 使讀者想像力漫遊天際,創造力與想像力源源不絕(翁韻淇,2013)。 七、 延展性 繪本不僅經常被運用在教學上,也是教師們課程引導的工具,而繪 本的延展性是指,繪本能否延伸產生一連串的活動,其包含的價值觀可 否帶入學生心靈,引導學生建構意義(李坤崇,2004),因此孩子在閱 讀完繪本後,還可以做其他的延伸活動。 八、 文化性 李孟芬(2008)提到,好的繪本應具有文化性,讓孩子藉由繪本創 作中融入文化裡,對生活中的環境進行自我探索,進而察覺自身文化。 以生活環境為出發點讓學生能主動關懷自身在地文化,傳承在地本土情 懷,透過繪本創作將文化持續延升擴展,如此才能培養具有自我民族性 的健全國民(鄭明進,1987)。 九、 探索性 繪本的創作促使兒童主動探索故事大綱及內容架構,而閱讀繪本更 可使兒童探索知識,延伸生活層面,使兒童自主性的尋求各種知識來源, 繪本成為探索智慧原由的動力來源(梁賀翔,2009)。 十、 主題性 White(1975)提到,繪本整個畫本裡包含一個故事主題,透過文字 與圖像的搭配,將繪本主題意義傳遞給讀者。圖畫和文字緊密配合,隨 25.

(39) 著故事情節不斷發展擴張延伸,將整個繪本故事主題持續傳遞,繪本的 故事性透過連續性的頁面,將內容以更加明確的方式來作呈現。 十一、變化性 因應時代社會變遷下,產生了許多不同形式主題的繪本型態,如科 技進步所產生的電子繪本、有聲書繪本、互動式繪本、繪本電玩等;也 在社會不段推演下,過去未曾重視的文化繪本、生態繪本等也漸漸暢行, 由此可知繪本的可變性極高,藉此應驗繪本隨時代脈動下不停流轉的特 性(梁賀翔,2009)。 另其國外學者 Sutherland (1997)則指出幼兒繪本應該具有幾項特 徵: 一、將故事內容以直接且簡潔的方式呈現。 二、包含孩子所能理解的概念。 三、所提供的文章部份以直接、簡單的風格書寫。 四、插畫與文章相配合。 林真美(2000)則依繪本的閱讀對象對文字及內容認為:「圖像」 是學齡前後兒童重要的閱讀工具,所以美感的呈現、線條、佈局情境表 達,都要合乎「美的原則」,每張圖能藉由它的「表情」來對孩童說話。 綜上所述,繪本的特性融合了許多特質,繪本主題要以兒童所關心 的、身邊發生的事物為出發點。讓兒童於閱讀繪本過程中,能在認知、 人格、道德、生活等方面可獲得成長。繪本中圖像結合媒材特性、美感 線條、空間色彩、佈局情境的表達構成了圖畫的「表情」來對孩童說話, 寓言於情並培養兒童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也提供了趣味及相關活動的 延伸。本研究擬應用上述繪本的特質來創作,雖無法比擬藝術文學家的 作品,但在教學現場力求一種可行性的方法,由研究者篩選兒童身邊的 議題配合孩子所能理解的概念產出繪本,提供學生對生活中環境進行自 我探索和關心,進而察覺自身與環境的關係。. 26.

(40) 2-3-3 繪本的主題結構 繪本圖畫書的普及,使的內容越來越多變,繪本創作者對於創作題 材的選擇更趨於多元,南雲治嘉(2008)曾說「繪本是孩子和文化邂逅 的開始。」,其曾將繪本的主題,分為以下四類: 一、教育 大多數的繪本都是以教育為議題,而這類的議題也是最容易被了解 的一種。對兒童來說,教育就是教導他們在生活上的科學知識或語言。 但是,學習的起點卻是從擁有好奇心開始的,因此只要符合上述說法, 亦可稱之為以教育作為主題的繪本設計。 二、教養 在教養繪本的設計當中,最大的特徵就是以大方舒服的方式來圖畫, 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快樂的享受這份時光,並且從中潛移默化的接 受。而所謂的「教養」即是以教導各種規範、習慣、禮儀……等等,並 且透過此種方式讓讀者能夠圓滿順利的在社會中生存,故以此類作為主 題的繪本,則是教養用的繪本。 三、遊戲 任何的事物都可以成為讀者遊戲的對象,所以要玩遊戲一定要有創 造性,並且保留思考的空間,例如:藉由立體書、打洞、摺頁……等等 表現方式除了讓讀者保有新鮮感外,更可成為具有刺激創造力的繪本。 四、 知識 知識,就是指對讀者來說未知的事物,當然大多數和學術有所關連; 知識性的繪本往往給予人們較為嚴謹的一面,更要有所根據,並且透過 各種事物之間的關連性而存在。簡言之,如果能夠配合情節,表現出與 其他事物的關連性,那麼單一知識便能夠發展成具有廣度的訊息。 由以上論點的述說,可以得知繪本在主題上的發揮,除了必須具有 27.

(41) 目的之外,大多數的繪本都是以引起讀者的好奇心來作為出發。能夠藉 由繪本,讓讀者翻開後有驚奇、有讚嘆、有新的發現,期盼帶給閱讀者 不同面貌的瞭解。 本研究擬選擇環境教育中有關「水資源」議題來創作繪本,教導孩 童周遭生活上的環境知識或語言,透過自身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因水資 源的消耗和人類永續利用之間課題的知識瞭解,進而產生良好節水的習 慣。 2-3-4 繪本的構成要素 讀者的眼睛需要被引導,就像上菜有一個順序,才能使菜色彼此協 調,互相烘托。一本繪本的構成通常是透過許多元素所組合而成的,從 廣義的分類當中,主要將繪本元素分為下列幾種(郝廣才,2006): 一、角色:用於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說話方式,依情節發展的需 要,建構出來的人物。 二、 色彩:圖畫中色彩通常給予眼睛較為愉悅的感受,並且可傳遞 出強而有力的視覺經驗。 三、線條:主要用來勾勒輪廓、塑造形狀、陰影、並且具有暗示畫 面中動態的作用。 四、形狀:透過大小不等的形狀,可用來控制構圖進而讓畫面產生 視點。但是,在畫面的構成當中,很少採用單一角度,即使選擇的是固 定角度,也會運用多重視點呈現出不同面向,讓觀賞者不覺得無味。 五、文字:繪本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來表達故事中的藝術,而書中插 畫的功能就是要把故事情節、蘊含表達出來。但是繪本的故事並不只是 靠文字來敘述,而是透過圖像和文字的組合來共同完成的。 六、編排:指的是處理文字與圖像之間的關連性,透過均衡、調和、 動態、視線誘導、空白版面等的關係設計,可以產生一個強力的組織構. 28.

(42) 圖(何耀宗,1975)。也往往決定了一本繪本的成敗,而這也是製作繪 本的第一個步驟,又稱之為「版面設計」(郝廣才,2006) 。 2-3-5 繪本創作教學相關理論 一、圖像教學理論 兒童視覺系統的發展,由眼睛這個器官所主宰,當嬰兒一出生時眼 睛的發展就幾近成熟,但因缺乏髓鞘,視神經的傳達會相對遲緩,映入 眼簾的圖像是蒼白、清淡的顏色,需一直到十三歲視網膜才會發展成熟, 圖像會與成人一般清晰而且是彩色的。經由研究學者對嬰兒的「視覺敏 感度」實驗發現,嬰兒對於一個特定的複雜性與曲線圖形有強烈的偏好, 再進一步研究指出兒童及成人對複雜又不太複雜的圖形刺激依然有視覺 的偏好(Oates,1999)。根據國內學者(李莉珍,2008)在「圖像」 (image) 這個名詞所下的界定為,它可以代表「圖形」、「圖畫」、「圖片」、 「照片」、「符號」、「影像」等名詞。它分為二個層次,一個是透過 影像視覺所呈現的具體影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片和照片;一個 是觀看圖象者心中所存在的形像,是經由視覺作用後再經由思維運作的 轉化過程所形成的圖像。本研究中所指的「圖像」著重在研究者自行「繪 本創作」的圖畫上,能直接刺激學童視覺感官為主,是運用圖像教學所 期望達到目的。 二、認知理論 認知理論學者認為,兒童畫其所知而非畫其所見,兒童畫出來的符 號,不是實際的物體,而是內心本身對物體所存的概念(黃麗惠,2014)。 根據認知發展學家皮亞傑指出,「視覺圖像的閱讀是獲得知識的工具, 附帶有認知的功能」。他就兒童的繪畫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在感覺動作 期(1〜2 歲)、運思前期(3〜7 歲)、具體運思期(8〜11 歲)、形 式運思期(11 歲以後)引自(張春興,1996)。二歲大的嬰兒會模仿所 經驗的事物或行為,或予以「內在化」(interiorized),成為「心理意象」 (mental imagery),這些意象是記憶的基礎,以後並為思考奠定基礎。 利用意象將有待記憶的對象符號化、具體化,結合自己的經驗,是能增 29.

(43) 進記憶的方法之一(王文科,1988)。 三、意象研究理論 Paivio(1969)主張「二元暗碼假設(dual coding. hypothesis)」解. 釋意象研究結果模式,認為人類記憶中有兩種不同的記憶庫,一個是一 般性的記憶庫(common memory store),為語文系統(Verbal system), 主要處理語言單位或字詞的訊息,另一個是特殊記憶庫(special-purpose memory store)是一個意像系統(Imagery system),它只處理圖形,或 是代表具體物品之文字引自(楊牧貞,1997)。這兩個系統的運作方式 各自獨立,也彼此連結。派米歐認為若某字沒有意象(如蘋果),想記 住這個字詞,必須仰賴語言系統。另一方面,一個具體的字詞或某意象 若能形成圖畫,則可以儲存圖像及字詞引自(吳淑玲,2001)。醫學上 證明左腦半球接觸語文表徵之能力比右腦半球強,對非語文(圖形)表 徵則是右腦半球占優勢。右腦意味著偏像想像、統合和直覺,主要功能 包含圖形和視覺。幼兒在語言發展未成熟階段,右腦會發揮較大功能, 對視覺、圖形等訊息反應靈敏,常會憑直覺去判斷事物,思考中富於想 像,傾向以記憶中的意像(Imagery)為主,故兒童在此階段為圖像記憶 會比文字記憶深刻。 另外 Lowe 認為成功的圖像教學應分為四個階段進行引自(沈亞梵, 1994): 1. 簡介(introduction)階段。 2. 資訊呈現(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階段:學習者一旦瞭解將 要學習的主題領域之後,圖形則扮演呈現與解釋新內容的主要角色。 3. 學習者操作(learner manipulation of information)階段: 有效的 教學計畫不只牽涉到將一大群新資訊呈現在學習者面前,也應要要求學 習者使用某些方法操弄這些資訊,也就是進行學習者活動。這些操弄工 作可以是對內容簡單的覆誦,或是利用原始資料解決問題。 4. 複習與回饋(review and feedback)階段:心理學家Bruner(1966) 建議教學時最好由直接的經驗(具體的),到圖像描述的經驗(如圖畫. 30.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154 經濟 家人建議 自我期待 大學志願 諮商與輔 導科系 興趣 諮商心理師 諮商課程 其他工作 考研究所 小亮 臨床心理師 小勇士 諮商學程 意外 諮商心理師 專任輔導教師 諮商課程 教育學程 考研究所 小高 小樹苗 其他工作 諮商心理師 諮商課程 專任輔導教師 教育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