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答案】
出 版∕民國一○九年七月
發行所∕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編輯部∕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 -1 號 電 話∕(06)2619621 #336
總召集∕陳彥良 總編輯∕李心筠 主 編∕林麗君
責 編∕林琦真‧許祿皎
10 指 9 考
一 前 言
今年為因應防疫,延後暑假開始的時間,配合高中以下學校上課到 7 月中,特別 將指考日期延至週五到週日,也就是 7 月 3 日到 5 日舉行,希望對在學上課影響最 小。除此以外,今年指考測驗範圍雖屬舊課綱,但也是一年級在 107 年公告的「十二 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上路 1 年後的指考。一般在課綱正式實施的過渡時期,前 幾年的大考通常都會是先行指摽,大家都引頸期待看看指考的題目會如何變化。
雖然媒體報導,許多人對這次的指考題目表示肯定,但筆者卻有些不同的想法。
整體而言,今年的指考地理科比起往年的試題,難度並未提升,但鑑別度應該不錯。
對地理學較有概念的同學,作答時應該是得心應手。新課綱強調以核心素養為基礎,
把知識、能力和態度整合運用在生活化、情境化和脈絡化的學習過程。在今年的考題 中,原本預期會有變化,但事實上大家還在摸索中,可能為了避免被批評為死記硬 背,部分考題提供了太多的脈絡,降低了難度。不過今年的題目取材多樣,配合時事 和生活,是值得嘉許的地方。
筆者雖然認為今年的題目不算新穎,但仍有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本文試著從分 析今年的地理考題,以筆者教學經驗,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供先進參考。學習試題的 優點可以使我們成長,而避免部分試題出現的問題,也可使我們在教學中更精進。以 此配合新課綱的內容,希望可以使逐漸邊緣化的高中地理教學,展現新的契機。
二 試題分析
1
近 5 年指考題型統計表一 近 5 年指考題型統計
年度 105 106 107 108 109
選擇題
單題 26 20 26 10 20 題組(小題) 6(12) 8(18) 6(12) 12(28) 9(18)
複選式單選 6 6 11 3 9
非選擇題 大題 3 3 3 3 3
小題 10 9 10 8 8
總題數 48 48 47 46 46
總分 100 100 100 100 100
地 理
名師 / 林菲 老師
地 理
表一是近 5 年指考的題型統計,從表一可知題型仍以單選題和簡答題為主,
76 分單選題和 24 分非選擇題的配分,而且非選擇題維持一個答案 2 分,並無任 何變化。非選擇題的部分多為簡答或代號,題意明確。部分的答案較開放,但是 應掌握簡答的技巧,千萬不要寫成申論的形式。尤其是未來出現的混合題中,答 題時多會限制在一定的字數內,如何掌握課綱概念,以簡要的方式回答,是相當 重要的答題技巧。
2
近 5 年指考圖、表、照片題的變化趨勢表二 近 5 年指考圖、表、照片題統計
年度 105 106 107 108 109 圖片數量 11 12 13 11 12
照片數量 1 1 1 4 2
表格數量 4 1 3 4 2
圖、表、照片題數量占比(%) 58 40 54 68 56
字數 5,867 5,055 5,753 5,968 5,691
表二為近 5 年指考圖、表、照片題統計的情形,字數統計則是用 WORD 的 字數統計算出。表中可看到圖表題仍占一半以上,可見不管題目型式如何改變,
圖表判讀的基本素養在地理教育中仍是重要的項目。全卷字數和頁數變化不大,
表示地理試題在新課綱中,以長文出現的題目不多。未來是否會增加試題長度,
以更多的生活情境或學術情境導入,也是值得我們觀察的方向。
3
近 5 年指考題目各單元占比統計表三 近 5 年指考題目各單元占比統計 年度
單元 105 106 107 108 109 平均(%)
地理技術、通論自然地理(第一冊) 30 24 28 26 32 28 通論人文地理(第二冊) 12 18 6 14 4 10.8 外國區域地理(第三冊及第四冊前半) 18 24 24 20 28 22.8 中國區域地理(第四冊中) 6 2 4 4 4 4 臺灣區域地理(第四冊後) 12 14 4 16 10 11.2 選修應用地理(上) 16 14 22 8 10 14 選修應用地理(下) 6 4 12 12 12 9.2 表三是近 5 年指考題目在高中課程中各單元占比統計。整體而言變化不大,
唯獨第二冊通論人文地理的比例較往年低。這些比例,都往第一冊的地理技術、
通論自然地理以及外國區域地理中增加。其實通論人文地理的部分,也會結合區
109指考
域地理和選修應用地理下冊而在考題中出題。例如:今年非選擇題第三大題的人 口金字塔,因為是 6 個國家比較,又有 HDI 考量,筆者將其納入區域地理第一單 元世界的劃分。所以第二冊的許多概念,會配合其他各冊出題,仍是相當重要的 基礎。這也呼應《109 年指考趨勢分析》建議的第 1 條,以通論地理為綱的跨冊 整合複習,正是地理科準備大考的不二法門。
三 109 年試題分析
1
今年整體試題概述今年的指考地理科試題,取材多樣且生活化,但部分試題仍有改善的空間。
此份考卷使學生在答題時可以不流於枯燥死背,若是下足功夫,更可保證拿到高 分。整體而言,問題簡單明確,較少拐彎抹角的陷阱。若要評論試題好壞,則不 免流於武斷,但是任何的題目確實都可以找出改善的空間。
2
今年試題可以改進的地方1 題目概念重複且敘述過於簡單:本次考題有多題採用簡單問句,與素養導向 的長文閱讀形成情境的目的相悖。此等簡單問句的題目有如填充題般的問 法,連在學校段考都不見得會出現,而內容也都是相當基本的問題。如第 1 題東北季風的降雨類型、第 6 題日本冬季降雪水氣來源、第 35 題新竹的九降 風,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問到冬季季風的來源和影響,而且問句都相當簡單直 接,甚至根據筆者上列描述,答案就呼之欲出。此等題目方向正確,但應該 可以再採用更多的生活化素材,或帶入不同的學術情境,使試題更精彩,整 體鑑別度也可提高。
2 避免條列式的知識考題:如第 8 題「世界都市」、第 20 題「臺灣的保護區類 型」都是此類。這些題目被設計成複式答案的單選題,讓筆者直覺此類題目 有點瑣碎。
3 不要為了素養而置入多餘素材:如第 10 題的梵谷畫作,題目已說出乾燥高溫 的特性,而選項又將歐洲依位置將氣候分成 4 部分,因此畫作或具體敘述只 要具備一項,就可以作答了。這類題目在以前的測驗也曾出現過,例如:107 年學測第 56 ∼ 58 題,以 1990 年沈國仁先生所作的「五溝水古厝」萬巒五溝 村劉氏宗祠水彩畫入題;或是 100 年學測第 55 題的傳統干欄式房屋畫作,筆 者認為都是比此題更能表現出素養導向的題目。
4 題目取材應與時俱進:地理學的問題應隨時注意時事的變化,如第 16 題,
對中國現行的人口政策,大考中心公布「C實施有條件二孩政策促進人口均 衡發展」。所謂的有條件開放應該是指 2002 年的「雙獨二孩」或 2013 年的
「單獨二孩」,中國已於 2016 年全面開放二孩,「目前」是全面開放,如此
3
今年試題值得讚許的地方1 試題取材多元:今年試題在取材上相當多元而且生活化,從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到第 19 題的臺灣天然災害,以及第 23、24 題國家公園地 景,甚至第 25、26 題海洋垃圾國際環境問題,都是與生活相關的試題素材。
這正呼應《109 年指考趨勢分析》最後建議的第 2 條,注意國際時事衍生的 地理概念。
2 題目淺顯易懂,答題者相當容易掌握問題:這樣的出題方式一則以喜,一則 以憂。喜的是就像媒體所言「考生如同和出題者對話」,讓學生對地理的排 斥降低;憂的是未來考生以為地理學以直覺作答即可。其實題目中應該可以 將生活化的實例情境帶入,或以學術情境設計入題,在試題中安排解題的脈 絡,引導考生多動腦筋,如此應更能提高鑑別度。
3 跨學科的題目:地理跨歷史和公民的題目,在以前也常看到,但是今年第 37
題的 GIS 題目,結合簡單的數學和物理概念,以坐標算出二點間的距離,
再考慮時間求平均速度,是一個只要具備基本的坐標和物理概念就可以回答 的題目。在新課綱強調跨科整合的概念中,筆者相當期待未來這類跨科但又 不會太刁鑽的題目出現。不過題目取材的確不易,該題為苗栗縣苑里鎮玉田 里,題目中左上和右下的鎮安九路和鎮安七路,都只是狹窄的二線產業道 路,且中途和其他道路交會,時速設定是否太快,都是生活化題型中要注意 的小細節。
四 結 論
筆者滿懷期待新課綱實施可以有新的題型出現,但今年的指考有點出乎意料之 外。試題還算平穩,偏向簡單,但是題目設計應該要再加強。筆者相信這只是過渡時 期的小插曲,投石問路,未來的指考和學測題目應該不會如此。配合生活化的情境模 式,或以學術情境導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符合課綱的精神。
雖說簡單最美,但過於簡單的題目敘述不但無法引起學習興趣,也和素養導向的 目標相違背。未來新課綱精神強調的閱讀理解和圖表分析能力提升,一定會在試題中 以各種方式出現,藉以影響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新的課綱已經 實施,在教學現場努力的我們,切勿以為指考就像今年這樣而已。未來務必要掌握新 課綱精神,才能抓住大考出題的趨勢和方向,持續努力為地理教學打拚!
F
地 理
名師 / 林菲 老師
壹、單選題(占 76 分)
說明:第1題至第,題,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
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2 分;答錯、未作答 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臺灣東北部的冬季降雨主要屬於哪種降雨類型?
A梅雨 B對流雨
C地形雨 D颱風雨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地理(一)第 10 章 天氣與氣候
測驗目標 能分析地理現象的空間特性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臺灣東北部的冬季降雨,主要是冬季的東北季風,遇到山地阻擋後,在 迎風面形成的C地形雨。
2 「走進巷弄中,不僅可以看到日式宿舍建築及綠意盎然的植物,還有人文氣息 濃厚的書店、公園綠地,以及一段未加蓋的水圳遺址。此水圳利用太陽能水循 環淨化系統達成過濾作用,創造了具有豐富多樣的水文環境,這些都是社區居 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以上敘述與下列哪些概念最相關?
甲、地方參與 乙、社會正義 丙、生態社區 丁、水土保持 戊、歷史地景
A甲乙丙 B甲丙戊 C乙丁戊 D丙丁戊
答 案 B
命題出處 選修應用地理(下)第 1 章 空間規劃─社區
測驗目標 能整合自然與人文因素,解釋區域特色、區域差異與互動
難 易 度 中偏易
詳 解 社區居民共同努力表示甲、地方參與;太陽能水循環淨化系統表示此為 丙、生態社區;日式宿舍建築和水圳則是戊、歷史地景,所以是B甲丙 戊 3 項。
3 某大學附近商業活動熱絡,影響當地居民的居住品質,市政府面對周邊社區居 民的抗爭,依循住宅區 8 公尺巷弄內不得設立餐廳的規定,要求店家停業。上 述作法和下列哪個概念關係最密切?
A開放空間 B都市更新
C環境影響評估 D土地使用分區
答 案 D
命題出處 選修應用地理(下)第 2 章 空間規劃—都市
測驗目標 能了解重要的地理事實、名詞、概念、原則和理論
難 易 度 中偏易
詳 解 D「住宅區 8 公尺巷弄內不得設立餐廳的規定」,是對於土地利用採取 限制措施,為D土地使用分區的概念。A開放空間指都市建築基地中,
非建蔽率的部分。B都市更新強調新建或整修改善的工程,而非使用限 制。C環境影響評估指對整體利用做評估,給予客觀建議或替代方案,
而非具體限制。
4 某生為了解學校附近商業區的商圈特色,利用各種方法蒐集資料進行探究。下 列哪些資料與取得方法的對應最為適當?
甲、利用各種統計資料獲取區內的商家數量 乙、利用衛星影像解讀區內從業人員的通勤路線 丙、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了解區內過去的發展狀況
丁、利用新聞剪報或企業網站取得近年區內新設店家的位置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答 案 B
命題出處 選修應用地理(下)第 2 章 空間規劃—都市
測驗目標 能運用適當方法,觀察重要地理現象與獲取地理資料
難 易 度 中偏難
詳 解 B商圈資料取得為土地利用調查,以甲、利用各種統計資料獲取區內的 商家數量;丁、利用新聞剪報或企業網站,也可取得近年區內新設店家 的位置和性質。乙、都市通勤因範圍大且搭乘不同工具,無法利用衛星 影像解讀區內從業人員的通勤路線;丙、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只限即時定 位,無法比較不同時期的發展狀況。
5 圖一表示 6 個都市在不同時間階段的新增病例數,此 6 個都市的機能和人口規 模存在著明顯差別。橫軸代表以甲都市為起點與其他 5 個都市間的距離,由 近而遠排列。縱軸代表時間階段,圈內數字表示該時段的新增病例數。根據圖 一,此疾病的傳播途徑最符合哪種擴散類型?
A階層型 B位移型 C擴張型 D混合型
答 案 A
命題出處 選修應用地理(上)第 10 章 保育與預防(二):環境與疾病
測驗目標 能運用各種地理資訊分析、展現和解釋地理現象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圖中甲都市最早出現病例,由圖中可看出,在此一時期內,較接近甲的 乙、丙並無病例發生,比己近的戊市也沒有。當甲開始發生後,接著是 己,然後是丁,甲的病例為 5-10-30-12-5,先增再減;己晚一階 段發生,病例為 12-20-30-9,也是先增再減;只有最晚發生的丁,
其病例數為 25-20-14,漸漸減少。由以上數字可知,在甲、己兩個 較早發現的病例,在區內病例數有增加後被控制,但並未往外擴散到 乙、丙、戊 3 地;較晚發現病例的丁一開始即受關注而被控制。題目提 到這 6 個都市的機能和規模差異大,表示此為A階層型的途徑,在較大 都市間傳播,較小規模的都市在此時間內未有病例出現。
6 某人到日本參觀北海道的雪祭,各式各樣的雪雕令人嘆為觀止。影響當地冬季 降雪豐富最主要的水氣來源為何?
A季風經日本海所吸收的水氣 B太平洋東南季風的暖溼氣流 C親潮流經海面所凝結的霧滴 D反氣旋產生旺盛對流性降雨
圖一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地理(三)第 2 章 東北亞(一)
測驗目標 能分析形塑地表景觀的自然與人文作用因素及其交互關係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A日本雪季為冬季,此時北海道以經過日本海帶來大量水氣的冬季西北 季風,形成的降水為主。B太平洋東南季風發生在夏季,空氣暖溼,不 會下雪。C親潮流經海面所凝結的霧滴雖為液態,但重量太輕,並未足 以降至地面形成固態降水。D反氣旋為高壓,不會形成降水。
7 近年來臺灣各大都市販售清真商品的商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此現象最可能與 下列哪個國家來臺的勞工人數增多有關?
A泰國 B印尼
C越南 D菲律賓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地理(三)第 4 章 東南亞(一)
測驗目標 能整合自然與人文因素,解釋區域特色、區域差異與互動
難 易 度 中偏易
詳 解 清真商品的主要市場對象為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4 個國家中只有B 印尼以伊斯蘭教為主。A泰國和C越南都是佛教徒居多。D菲律賓來臺 者多為天主教徒。
8 「世界都市」是人口密集聚居區,隨著全球化發展其角色更顯重要。根據學者 的研究,下列哪些最可能是「世界都市」的共同特徵?
甲、世界金融中心 乙、著名工業重鎮
丙、國際重要組織所在地 丁、全球知名自然遺產勝地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地理(三)第 14 章 北美洲(二)
測驗目標 能知道重要的地理事實、名詞、概念、原則和理論
難 易 度 中偏易
詳 解 世界都市是具知名度且影響全球的都市,主要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 等各方面。選項中的甲、世界金融中心為經濟影響力,而丙、國際重要 組織所在地為政治影響力,故選B。乙、丁兩者僅著名或知名,且工業 較具可替代性,自然遺產設立除了保護外,較重休閒產業,對國際局勢 較無影響力。
9 臺灣某處海岸受到風力、波浪、潮汐和海流等營力的長期作用下,再加上河川 輸沙銳減與地層下陷的影響,導致海岸地形有明顯的變遷。該處海岸在 10 年內 最可能發生下列哪種變遷現象?
A海階緩慢上升 B珊瑚礁海岸退縮 C沙灘面積逐漸縮小 D海蝕平臺逐年縮小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地理(一)第 9 章 地形與人類活動
測驗目標 能分析形塑地表景觀的自然與人文作用因素及其交互關係
難 易 度 中偏難
詳 解 C若此為岩岸,河沙對海岸應無影響,題目提及河川輸沙銳減,表示此 原為沙岸,沙源減少會造成沙灘變小。地層下陷使陸地下沉,沙灘亦會 縮減。ABD三者皆為岩岸,輸沙減少不會改變海岸。
0 圖二是 1888 年 6 月梵谷在描繪收穫的寫生畫作
—麥田收割(The Harvest)。後人評論該畫作 呈現出夏日收穫的喜悅與希望,可以感受到乾燥 與高溫的土地氣息。該畫作描述的是歐洲某個氣 候帶的農業景觀,該氣候帶約分布於下列何處?
A 30nN ∼ 40nN B 45nN ∼ 60nN 西部 C 45nN ∼ 60nN 東部 D 62nN ∼ 70nN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地理(三)第 11 章 歐洲(一)
測驗目標 能分析形塑地表景觀的自然與人文作用因素及其交互關係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A梵谷,荷蘭人,終生多在荷蘭到法國間度過。此圖為其在南法馬賽西 部,地中海岸的阿爾勒時所作。該地屬溫帶地中海型氣候,位在大陸 西部 30nN ∼ 40nN 間,乾燥與高溫正是溫帶地中海型氣候的特徵。B 45nN ∼ 60 nN 西部為潮溼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C 45nN ∼ 60nN 東 部為夏暖冬寒的溫帶大陸性氣候。D 62nN ∼ 70nN 為寒冷的副極地氣 候。
圖二
q 圖三是 1997 ∼ 1998 年青藏鐵路沿線兩個觀測站的土壤溫度(nC)等值線垂直 分布圖。關於兩個測站土溫、土深、季節的關係,下列何者正確?
A凍土融冰程度以 4 月及 10 月較為明顯 B甲、乙兩觀測站點位均存在永凍土層 C土溫不分季節均隨著深度增加而增加 D冬季期間甲站的表土較乙站容易結凍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地理(一)第 15 章 自然景觀帶
測驗目標 能運用各種地理資訊分析、展現和解釋地理現象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D甲地在 97 年 10 月降至 0nC,開始結冰,但同時的乙地仍有 2.5nC 左 右;甲地最冷降至-15nC,乙地只有 -5 ∼ -7.5nC 間,顯示甲地較 冷,冬季較乙地容易結凍。A兩圖的 6 ∼ 8 月間都超過 10nC,凍土融 冰程度最明顯;但融冰是在 4 ∼ 10 月,乙地甚至到 11 月,而非僅限於 4 月及 10 月。B甲、乙兩觀測站點 6 ∼ 10 月間,畫一直線向下,皆未 與 0 度或低於 0 度的等溫線相交,表示並非永凍土層。C圖上 98 年 6 月的垂直虛線,愈向下溫度愈低,因此土溫並不隨著深度增加而增加。
此現象在 98 年 4 月以後都可見到。
圖三
w 中國某年 7 月連續 7 日的暴雨,造成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嚴重洪患,受災戶超 過千萬,造成此洪患的可能原因為何?
甲、冷鋒鋒面過境造成降雨不斷 乙、青藏高原暴雨導致宣洩不及 丙、都市擴張造成滯洪空間不足 丁、中下游地勢低造成排水不易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地理(四)第 5 章 中國的區域概述
測驗目標 能分析形塑地表景觀的自然與人文作用因素及其交互關係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長江中下游地區 6、7 月主要是梅雨,通常會發生連續暴雨。當降水量 大而中下游排水能力低,就容易發生洪患。近代因人口增加使長江中 下游沿岸都市化程度高,也容易因為人與水爭地,造成滯洪空間不足,
形成洪患,選項中丙、丁兩項較符合,故選C。此時的梅雨為滯留鋒,
不是甲的冷鋒;而乙青藏高原主要降水在藏南縱谷,長江上游雨量並不 高,且藏南縱谷的降水會經由雅魯藏布江入南亞,而非長江中下游。
e 某人退休後擬購買一塊土地,建造一棟透天厝,初步從各縣市找到 4 個環境幽 雅的地點,表一是此 4 個地點的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與地價。在同樣的購地支出 下,哪個地點可以獲得最大的總樓地板面積?
表一
地點 使用分區 容積率(%) 建蔽率(%) 地價(萬∕坪)
甲 住三 225 45 15
乙 住二 150 50 20
丙 住一 120 50 10
丁 住 300 50 50
A甲 B乙
C丙 D丁
答 案 A
命題出處 選修應用地理(下)第 2 章 空間規劃─都市
測驗目標 能了解重要的地理事實、名詞、概念、原則和理論
難 易 度 中偏易
詳 解 總樓地板面為容積率,在相同的購地預算下,其樓地板面積比例如下:
甲:乙:丙:丁=(225 × 1∕15):(150 × 1∕20):(120 × 1∕ 10):(300 × 1∕50)=15:7.5:12:6,以A甲最大。
r 下列 4 個自然景觀帶所在的位置,哪個的氣候條件最有利於土壤化育中的聚鐵 鋁化作用?
A風吹草低見牛羊,現多為農業區和放牧帶 B生物群落最豐富,棲息分布呈現垂直分層 C多強風與沙塵暴,日夜溫差大且蒸發旺盛 D動植物種類不多,風勢強勁寒冷景觀單調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地理(一)第 15 章 自然景觀帶
測驗目標 能分析地理現象的空間特性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B生物群落最豐富,棲息分布呈現垂直分層為高溫多雨的雨林描述。A 風吹草低見牛羊指草原地帶,多在雨量中等地區。C多強風與沙塵暴,
日夜溫差大且蒸發旺盛是乾燥區的景觀。D動植物種類不多,風勢強勁 寒冷景觀單調,多為高寒地區。聚鐵鋁化發生在高溫潮溼之地,以B雨 林最顯著。
t 嘉南大圳是由南幹線、北幹線及濁幹線等 3 條幹線聯繫中、南部兩大水系。該 大圳調配的水資源,除了來自曾文水庫與烏山頭水庫外,還包括下列何者?
A高雄澄清湖 B臺中石岡水壩
C屏東牡丹水庫 D南投集集攔河堰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地理(四)第 14 章 臺灣的區域特色與發展問題
測驗目標 能分析地理現象的空間特性
難 易 度 中偏易
詳 解 顧名思義,嘉南大圳在嘉南平原,以濁水溪的D南投集集攔河堰最可 能。A高雄澄清湖在高雄南部。B臺中石岡水壩在大甲溪。C屏東牡丹 水庫在中央山脈尾閭,都不在嘉南大圳的水源範圍內。
y 圖四是 1995 及 2015 年歐、亞、非 3 洲千萬人口以上都市的分布圖,於此 20 年 間都市數量增加最多的國家,目前運用何項政策來解決其人口相關問題?
圖四 A透過獎勵生育政策維持人口紅利的優勢 B發展老人照護產業因應超高齡社會問題 C實施有條件二孩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D實施人口遷徙計畫來減緩首都環境問題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地理(四)第 6 章 中國的人口、地理(四)第 7 章 中國的都市
測驗目標 能運用各種地理資訊分析、展現和解釋地理現象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兩圖對照,多數國家千萬人口以上都市數量都是由 0 到 1 個,印度 是從 3 到 4 個(注意:因比例尺太小,印度半島西側新增的應為巴基 斯坦的喀拉嗤,東北方新增的應為孟加拉的達卡),只有中國從 1 到 5 個,較為顯著,所以是中國增加的數量最多。C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為 抑制人口數,1979 年起實施一胎化政策;2002 年實施雙獨二孩,亦即 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2013 年實施單獨二孩,夫 妻一方為獨生子女就可生育兩個孩子;2015 年底宣布全面二孩,並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期望藉此紓緩人口老化的壓力,為國家提供
持續發展的動力。
以目前而言,應該是全面開放二孩,並非像C選項中的有條件開 放,但也不是A的獎勵生育,因此本題應該是沒有答案。
u 洪患是許多國家常見的環境災害之一,下列哪些現象可能會造成洪患?
甲、短時間大量降雨 乙、雨水持續入滲土壤 丙、地表逕流快速增加 丁、下游地區有許多滯洪池 戊、上游地區過度砍伐森林
A甲乙丙 B甲丙戊
C乙丙丁 D乙丁戊
答 案 B
命題出處 選修應用地理(上)第 6 章 災害防治(二):崩塌與土石流
測驗目標 能了解影響重要地理議題的因素,並分析因素之間的關聯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洪患需考慮兩個問題:一是降水強度大,二是洪峰高度超過堤防形成災 害。降水強度大即甲、短時間大量降雨,丙、地表逕流快速增加,容易 形成洪峰高度大,而戊、上游地區過度砍伐森林也會造成地表逕流增加 且流速變快,故選B甲丙戊。乙、雨水持續入滲土壤可減少逕流;丁、
下游滯洪池會使洪峰降低,兩者皆有助於減少洪患。
i 圖五甲乙丙丁 4 個國家中,哪個國家因為資訊通信技術的發展及其使用英語為 官方語言,以致其資訊服務輸出產業明顯優於其他 3 個國家?
圖五
A甲 B乙 C丙 D丁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地理(三)第 7 章 南亞
測驗目標 能分析地理現象的空間特性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甲為中國,官方語言為中文;乙為印度,多語文國家,官方語言為印地 語和英語;丙為埃及,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丁為墨西哥,官方語言為 西班牙語。
o 透過災害地景影像的傳播,有助於提升人們防災意識。照片一是臺灣常見的 4 張災害地景影像,影像中出現次數最多的災害類型,下列哪種作法可降低此類 災害的損失?
照片一 A避免在斷層線周遭進行土地開發
B注意地下水抽取量不超過補助量
C針對環境敏感區進行坡地整治水保工程 D在都市設置親水公園以提高滯洪的功能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地理(四)第 11 章 臺灣的位置與環境特色
測驗目標 能分析形塑地表景觀的自然與人文作用因素及其交互關係
難 易 度 中偏難
詳 解 自左而右,第 1 張為地震,臺灣致災性地震多由斷層引起;第 2 張為地 層下陷;第 3 張為土石流;第 4 張為斷層造成跑道隆起,其中斷層移動 會引發地震。第 1 和第 4 張照片與斷層有關,故選A避免在斷層線周遭 進行土地開發。B注意地下水抽取量不超過補助量為預防第 2 張照片的 地層下陷。C針對環境敏感區進行坡地整治水保工程可預防第 3 張的土 石流。D在都市設置親水公園以提高滯洪的功能主要是預防洪患。
p 不同類型的保護區各有其保護對象和經營管理目標,下列哪些是臺灣的保護區 類型且地景保育為其經營管理的目標之一?
甲、世界遺產 乙、國家公園 丙、地質公園 丁、國家風景區 戊、野生動物保護區
A甲乙丙 B甲丁戊
C乙丙丁 D丙丁戊
答 案 C
命題出處 選修應用地理(上)第 9 章 保育與預防(一):地景保育
測驗目標 能知道重要的地理事實、名詞、概念、原則和理論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臺灣目前以乙、國家公園;丙、地質公園;丁、國家風景區 3 者為主。
因臺灣國際地位,未有地景列入甲、世界遺產名單,但有調查顯示臺灣 是具有世界遺產潛力的區域。而且因臺灣地狹人稠,野生動物保護雖受 法律保護,但未列戊、野生動物保護區。
a、s為題組
亞洲某民族數百年來的生產活動以飼養單峰駱駝和少量良種馬為主,另外也進行駱 駝隊商的貿易。在農區邊緣最炎熱、最乾旱的季節時,牧民會到市集出售畜產品或 香料,買回椰棗、糧食及手工製品;當雨季來時,牧民再將牲畜趕往水草分布之 處。請問:
a 該民族至市集出售畜產品或香料的月分,最可能是 A 1 ∼ 2 月 B 4 ∼ 5 月 C 7 ∼ 8 月 D 9 ∼ 10 月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地理(三)第 8 章 西亞(一)
測驗目標 能解釋人類與環境間的相互關係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亞洲乾燥區在中亞到西亞,一般中亞到蒙古以雙峰駱駝為主,單峰駱駝 多在西亞到北非,此指西亞的遊牧民族。西亞的乾燥區近地中海,雨季 多在冬季,最乾熱的季節在夏季,大約在C 7 ∼ 8 月。
s 下列哪個概念最適合用來解釋該民族長期採行的生活方式?
A生態印跡 B區位移轉
C氣候變遷 D環境負載力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地理(三)第 8 章 西亞(一)
測驗目標 能了解重要的地理事實、名詞、概念、原則和理論
難 易 度 中偏難
詳 解 D該民族的生活方式,雨季在野外水草豐美處放養牲畜,乾季野外糧草 不足,則在農業區邊緣從事貿易,此為因應不同季節的環境負載力表 現。A生態印跡指支持生命所需的土地面積。B區位移轉的概念在討論 工業區位時使用。C本題未討論氣候變遷問題,只提到季節變化。
d、f為題組
圖六甲乙丙丁為臺灣 4 處國家公園管理處之標誌。請問:
圖六
d 以下 4 個敘述分別描述圖六中 4 個國家公園的特色:「具有戰地風情的國家公 園」;「東亞最高峰坐落於此國家公園內」;「此國家公園是先民勇渡黑水溝 抵臺的登陸地區」;「此國家公園保育冰河期孑遺生物」。此 4 個國家公園依 序為何?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甲丙丁乙 D乙甲丙丁
答 案 D
命題出處 選修應用地理(上)第 9 章 保育與預防(一):地景保育
測驗目標 能整合自然與人文因素,解釋區域特色、區域差異與互動
難 易 度 中偏易
詳 解 甲為玉山國家公園的標誌,有玉山主峰和針葉林及鹿群;乙為金門國家 公園的標誌,傳統閩南建築的馬背造型;丙為台江國家公園標誌,有黑 面琵鷺和臺灣船;丁為雪霸國家公園標誌,有大霸尖山和櫻花鉤吻鮭。
題目中「具有戰地風情的國家公園」是乙金門;「東亞最高峰坐落於此 國家公園內」為甲玉山;「此國家公園是先民勇渡黑水溝抵臺的登陸地 區」指丙台江;「此國家公園保育冰河期孑遺生物」是丁雪霸的櫻花鉤 吻鮭。順序為D乙甲丙丁。
f 照片二所示的地景類型最可能出現在圖六中的哪個國家公園範圍內?
照片二
答 案 C
命題出處 選修應用地理(上)第 9 章 保育與預防(一):地景保育
測驗目標 能分析地理現象的空間特性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照片二為沙洲,在上列 4 個國家公園中,僅見於C丙台江國家公園。
g、h為題組
根據研究指出,北太平洋兩側的日本及加州外海各有一個海洋垃圾渦流,同時從日 本外海經夏威夷到加州外海有個雲狀的垃圾漂浮帶,將兩個渦流串在一起,形成大 型海洋垃圾帶(圖七)。請問:
圖七
g 在東太平洋垃圾渦流中,可以撈獲 1977 年日本當地使用的塑膠製品,這些塑膠 製品最可能是由哪個洋流所帶來?
A親潮 B加那利涼流
C北赤道洋流 D北太平洋暖流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地理(一)第 10 章 天氣與氣候、地理(一)第 12 章 水文概述
測驗目標 能分析地理現象的空間特性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日本在西,加州在東,此洋流為西向東,以D北太平洋暖流最可能。A 親潮在日本東側,自北向南。B加那利涼流在大西洋。C北赤道洋流自 東向西。
h 北太平洋的垃圾渦流比其他大洋嚴重,最可能的原因為何?
A沿岸人口較多 B海洋面積較廣
C石油產量較高 D洋流強度較強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地理(二)第 8 章 人口成長與人口組成
測驗目標 能整合自然與人文因素,解釋區域特色、區域差異與互動
難 易 度 中偏易
詳 解 垃圾由人類產生,通常人口愈多的地方,垃圾愈多,以A沿岸人口較多 較可能。B海洋面積較廣反而可使垃圾密度降低。C北太平洋非主要石 油產區。D洋流只影響垃圾運送,垃圾量還是要看來源。
j、k為題組
臺灣某地農民使用自然農法,讓土地重返潔淨,在第一期稻米收成後,種植向日葵 以增加地力,並舉辦社區慶典,將採收的向日葵分送社區民眾,共享收穫的喜悅。
請問:
j 上述農業經營方式最符合下列哪種型態?
A集約農業 B生態農業
C休閒農業 D精緻農業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地理(二)第 1 章 第一級產業概論
測驗目標 能整合自然與人文因素,解釋區域特色、區域差異與互動
難 易 度 中偏易
詳 解 「用自然農法,讓土地重返潔淨」為B生態農業的概念。A集約農業指 單位面積的投入多,其收成也多,與上文所述相反。C休閒農業指生產 過程也可提供農業體驗,文中並未提及。D精緻農業定義較模糊,但多 指高投入,提高農產價值的農業,一般也較集約。
k 上述地方舉行慶典,與下列哪個概念欲達成的目標最相似?
A永續發展 B農業專業化
C縮小城鄉差距 D社區總體營造
答 案 D
命題出處 選修應用地理(下)第 1 章 空間規劃—社區
測驗目標 能分析重要的地理概念、原則和理論
難 易 度 中偏易
詳 解 舉辦社區慶典,將採收的向日葵分送社區民眾,共享收穫的喜悅,意在 凝聚向心力,形成地方感,是D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A永續發展是人 類各種發展的目標,目的在持續地與環境共存。B農業專業化通常指單
l、;為題組
某學生看到上週有座臺灣南部泥火山噴發的報導,想了解該地噴發後的影響,欲以 課堂所學的問卷設計、訪問與地理資訊系統,即時進行專題研究。請問:
l 問卷是地理實察的方法之一,其題目與選項的設計必須符合某些原則。原則 一:明確原則,亦即題目設計應該避免模糊不清,確保不同受訪者對題目均有 相同的解讀;原則二:互斥原則,亦即選項設計不相互重疊;原則三:周延原 則,亦即受訪者均有可選的合適選項。下列 4 個問卷題目何者最符合設計原 則?
A您在當地居住多久? ○5 年以下 ○5 ∼ 10 年 ○10 年以上 B您在這裡看過幾次泥火山噴發? ○1 次 ○2 次 ○3 次
C您是否贊成當地泥火山為該保護的地景資源? ○是 ○否 ○沒意見 D您認為「金龍顯化」可以反映出您看到此景的心境嗎? ○可以 ○不可以
○沒意見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地理(四)第 15 章 鄉土地理研究
測驗目標 能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與步驟
難 易 度 中偏難
詳 解 C為一簡單明確的問題,包含了正、反及無意見,符合互斥及周延。A 忽略了未居住當地的受訪者,有違周延原則。B也有可能看過 3 次以上 或從未看過,故不符合周延原則。D的「金龍顯化」並未做解釋,各人 解釋不同,忽略了明確原則。
; 訪問過程中聽到當地居民反應過去泥火山噴發時曾經覆蓋農田,造成損失。學 生若要確認上週噴發後泥漿覆蓋的農田範圍,下列哪種方法最能達到目的?
A比對歷史航空照片判讀泥漿範圍 B蒐集新聞媒體報導估算覆蓋面積 C查詢自然保留區官網的統計資料 D以 GPS 實地記錄覆蓋範圍的點位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地理(四)第 15 章 鄉土地理研究
測驗目標 能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與步驟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D本題只在確認一週前的情形,可以 GPS 實地記錄覆蓋範圍的點位,
最直接而準確。A「歷史」航空照片並非此次噴發範圍,無法得知此次 泥漿覆蓋範圍。B新聞媒體報導多為較不精確的描述性資料。C本事件 才剛發生,自然保留區官網不一定有該項統計資料。
z、x為題組
圖八是以北極為中心的方位投影地圖。請問:
圖八
z 從圖中的甲點出發,下列哪些點的連線最接近大圓線?
A甲-乙-庚 B甲-庚-己
C甲-辛-丙 D甲-辛-壬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地理(一)第 1 章 認識地圖
測驗目標 能知道重要的地理事實、名詞、概念、原則和理論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大圓線為一平面通過球心,與球所交的面,因此球面各點與球心必在同 一平面上。圖中切點在庚,選項中只有通過B甲-庚-己的平面會過球 心,其軌跡為大圓。
x 圖中哪兩個點的沿海海域,最有可能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A甲乙 B甲辛
C丙丁 D戊己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地理(一)第 10 章 天氣與氣候、地理(一)第 12 章 水文概述
測驗目標 能分析地理現象的空間特性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由圖上各點分布,甲為太平洋,乙為阿拉斯加,丁為格陵蘭西部,戊為
c、v為題組
表二為某個國家 1961 ∼ 1998 年移民來源的統計表。該國在 1965 年通過新移民 法,主要是接受該國所需技能之人才以及家庭團聚(依親)兩種類型的移民。請 問:
表二 單位:千人
移民來源 年 1961 ∼ 70 1971 ∼ 80 1981 ∼ 90 1991 ∼ 98
總數 3,321 4,493 7,338 7,604
歐洲 1,239 801 706 1,086
亞洲 445 1,634 2,817 2,427
北美洲(含中美洲) 1,351 1,645 3,125 3,301 南美洲 228 284 456 442
非洲 39 92 192 302
其他 19 37 42 46
c 表二最可能是下列哪個國家的移民資料?
A美國 B巴西 C澳洲 D加拿大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地理(三)第 14 章 北美洲(二)
測驗目標 能整合自然與人文因素,解釋區域特色、區域差異與互動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表中自 1960 年至 20 世紀末,每 10 年做一統計,都以北美洲和中 美洲最多,可見與北美有地緣關係。早期歐洲移民與北美相近,但自
1970 年以後,出現大量亞洲移民,此與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出現以及後
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有關。綜合上述,北美洲有美國和加拿大,但加拿大 目前人口約 3,674 萬,每十年數百萬移民並不合理,以A美國最可能。
此題也可由歷史觀點作答,1965 年美國總統林敦詹森簽署移民 法,促使拉丁裔和亞裔移民大增。
v 比較表二中從「1971 ∼ 80」年至「1991 ∼ 98」年,哪洲的移民數量成長率最 高?
A亞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地理(一)第 5 章 地理資訊系統
測驗目標 能運用各種地理資訊分析、展現和解釋地理現象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成長率以後者(1981 ∼ 90)除以前者(1971 ∼ 80)即可。歐洲:706
∕801=0.88;亞洲:2,817∕1,634=1.72;北美洲:3,125∕1,645= 1.89;南美洲:456∕284=1.60;非洲:192∕92=2.08。最大的是B非 洲。
b、n為題組
竹塹城曾是淡水廳的首府,根據《淡水廳志》:「重陽前後三四日忌九廟風,又名 九降風。凡颶風多挾雨,九降恆不雨。每望浪色如銀播空疊起。名曰起白馬不可 行。」上述記載描述了九降風具有風強乾燥的特色。請問:
b 根據上文記載,主要描述的是下列哪種氣候要素呈現的特色?
A颱風 B落山風
C東北季風 D西南季風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地理(四)第 11 章 臺灣的位置與環境特色
測驗目標 能分析地理現象的空間特性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重陽節,又名重九(農曆 9 月 9 日)大約在新曆 10 月,此時已入秋 季,臺灣漸漸轉成冬季的東北季風,所以九降風實為C冬季東北季風。
A颱風以夏季為主,為災害性天氣,目前均無法做經濟利用。B落山風 指恆春半島的冬季季風。D西南季風在夏季發生。
n 新竹地區居民常利用九降風從事米粉、柿餅的生產,下列哪些條件有利於此氣 候現象的形成?
甲、日照短 乙、位於背風坡
丙、地勢較平坦 丁、位於臺灣海峽最窄處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地理(四)第 11 章 臺灣的位置與環境特色
測驗目標 能分析形塑地表景觀的自然與人文作用因素及其交互關係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九降風有風強乾燥的特色,米粉、柿餅均利用此風乾食品,以利保存。
D風強乾燥與乙、位於背風坡形成乾燥和丁、位於臺灣海峽最窄處風速 最強有關。
m、,為題組
某電子地圖根據使用者手機自動上傳的個人位置資訊,精準的計算各個路段的行車 時間,藉以提供使用者最佳行車路徑的查詢服務。某人開車時使用該地圖的導航服 務,於 15:08:15 時上傳位置的 TM2 坐標(218650,2697750),再於 15:08: 45 時上傳位置的 TM2 坐標(218950,2698050)。請問:
m 某人最有可能位於圖九中的哪個路段?
圖九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地理(一)第 5 章 地理資訊系統
測驗目標 能歸納與處理地理資料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15:08:15 時坐標(218650,2697750),15:08:45 時坐標(218950,
2698050)。在這 30 秒內 X 坐標增大,而 Y 坐標也增大,表示向東北方
行進,只有甲丁和乙丙兩者可能。X 增加 300 公尺,Y 坐標增加 300 公 尺,行駛路段約 300 × 1.414=420 公尺。以此推估時速:0.42 公里∕
30 秒=50.4 公里∕時。以B乙丙的 60 公里以下時速較合理。
, 該電子地圖可以持續收集使用者的位置資訊,主要是因為使用者手機具有下列 哪種功能?
A攝影功能 B定位功能 C網路查詢功能 D地圖顯示功能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地理(一)第 5 章 地理資訊系統
測驗目標 能運用適當方法,觀察重要地理現象與獲取地理資料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B定位功能才能顯示位置的坐標。A攝影、C網路查詢、D地圖顯示均 和手機所在位置無關。
貳、非選擇題(占 24 分)
說明:共有三大題,每大題包含若干子題。答案必須寫在「答案卷」上,並於題號 欄標明大題號(一、二、……)與子題號(1、2、……),若因字跡潦草、
未標示題號、標錯題號等原因,致評閱人員無法清楚辨識,其後果由考生自 行承擔。作答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每一子 題配分標於題末。
一、地表自然景觀與地理環境息息相關,高山地區因所在位置與海拔高度不同,呈 現出不同的景觀帶垂直分布,且對當地居民的土地利用等生活方式帶來影響,
圖十甲是歐洲阿爾卑斯山自然景觀帶、乙是非洲吉力馬札羅山自然景觀帶的垂 直分布。請問:
圖十
1 比較圖十甲、乙兩地最低雪線海拔高度差異,最主要是受到哪個地理因素 影響最大?(2 分)
答 案 緯度
命題出處 地理(一)第 10 章 天氣與氣候、地理(一)第 12 章 水文概述
測驗目標 能分析地理現象的空間特性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同一海拔高度的高緯區較冷,因此雪線較低;低緯地區較熱,降雪的海 拔高度較高,雪線高,此為緯度影響。
2 以行星風系的概念,依序寫出圖十甲、乙兩地的迎風坡分別受到哪個風帶 影響?(4 分)
答 案 阿爾卑斯山-西風帶;吉力馬札羅山-東南信風。
命題出處 地理(四)第 3 章 非洲(一)
測驗目標 能分析形塑地表景觀的自然與人文作用因素及其交互關係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雪線位置受向陽背陽和迎風背風等因素影響,以風向影響較顯著,
背陽坡及迎風坡雪線較低,若兩者相悖,則迎風影響較大。向、背陽影 響植物分布較明顯。本題以植物判定方位,向陽坡的植物分布高度較 高,甲在北回歸線以北,向陽坡在右方,所以右方為南向坡。乙在赤道 附近,兩側陽光相近,降水愈豐沛,植被分布愈廣,所以南向坡也是迎 風坡。此兩座山的方向及風向如下圖所示。
甲圖阿爾卑斯山在歐洲,山脈在義大利西北、法國東南向南折,因 此西風吹來,受地形影響自西向東或自北向南到地中海,北向坡迎風,
南向坡背風,主要為西風帶形成的降水。
吉力馬札羅山主峰在赤道上偏南半球,觀察植物分布,乙圖左方是 背風坡,右方是迎風坡。本區雖在 I.T.C.Z.,但因信風輻合,帶來水氣 的主要是信風,雪線較低的南向坡主要受東南信風影響。
3 圖十中乙地海拔 1,500 公尺左右的自然景觀帶,其主要的傳統生活方式為 何?(2 分)
答 案 游牧
命題出處 地理(四)第 3 章 非洲(一)
測驗目標 能整合自然與人文因素,解釋區域特色、區域差異與互動
難 易 度 中偏難
詳 解 東非海拔 1,500 公尺左右主要是莽原,為馬賽族人的活動範圍,馬賽人
傳統的生活方式為游牧。
二、2020 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政府快速徵召各地口
罩的原料生產及製造廠商,建立口罩生產線,組成口罩生產國家隊。此外,權 責機關掌握口罩數量安排分送至健保特約藥局後以實名制販售。民眾透過 GIS 口罩地圖可以掌握特約藥局的分布位置及口罩存量,決定去哪裡購買口罩。
「口罩販售即時地圖」系統因而獲得其他國家的推崇與仿效。請問:
1 工業連鎖關係包含原料產品連鎖、服務連鎖、包工連鎖及運銷連鎖。從題 文中,擷取最能呈現「運銷連鎖」概念的一句話。(2 分,照抄整段不予計 分。)
答 案 權責機關掌握口罩數量安排分送至健保特約藥局後以實名制販售。
命題出處 選修應用地理(下)第 4 章 產業國際分工
測驗目標 能運用適當方法,觀察重要地理現象與獲取地理資料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運銷連鎖指產品到消費者手上的運送和銷售的過程,而非生產過程,所 以口罩配送為運銷連鎖。
2 口罩生產除原料外,尚需口罩生產機器的精密機械廠商配合,才能順利製 作口罩成品。臺灣哪個縣市是精密機械的生產重鎮?(2 分)
答 案 臺中市
命題出處 地理(四)第 14 章 臺灣的區域特色與發展問題
測驗目標 能分析地理現象的空間特性
難 易 度 中偏易
詳 解 臺中市為精密精械集中地。
3 圖十一是販售口罩的健保藥局分布及路網地圖,各藥局皆供應無虞。某人
運用 GIS 分析功能選取住家附近可購買口罩的藥局。請問:
圖十一
3-1 第一種功能建議至乙藥局購買,這是運用 GIS 的哪項分析功能?
(2 分)
答 案 路徑分析(路網分析)
命題出處 地理(一)第 5 章 地理資訊系統
測驗目標 能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與步驟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圖上住家到丁的直線距離最近,但卻要繞路,因此建議至乙,為路徑分 析的結果。
3-2 第二種功能建議至丁藥局購買,這是運用 GIS 的哪項分析功能?
(2 分)
答 案 環域分析
命題出處 地理(一)第 5 章 地理資訊系統
測驗目標 能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與步驟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環域分析只考慮直線距離,圖上丁點距住家的直線距離最近。
三、圖十二為中國、日本、美國、巴西、俄羅斯和埃及 6 個國家,於 2018 年的 HDI 排名、都市化程度及 2019 年的人口金字塔。請問:
圖十二
1 丁戊己 3 個國家按順序排列,應為哪 3 國?(全對才給分)(2 分)
答 案 巴西、中國、埃及。
命題出處 地理(三)第 1 章 世界的劃分
測驗目標 能運用各種地理資訊分析、展現和解釋地理現象
難 易 度 中偏難
詳 解 以 HDI 排名,美、日一組,巴、俄一組,中、埃一組。甲為美國;乙
的人口金字塔呈縮減為日本;丙的老年男性比例明顯少為俄羅斯;丁的 高都市化程度為巴西;戊人口金字塔呈縮減型為中國;己的幼年人口最 多為埃及。故丁、戊、己為巴西、中國、埃及。
2 甲∼己哪張圖是俄羅斯?(2 分)請分別以 HDI 排名與人口金字塔兩個線 索說明你的判斷依據。(4 分)
答 案 丙;由 HDI 排名來看,在上述 6 國中,俄羅斯因預期壽命較美、日
低,HDI 較兩國差,但較其他國家好,排名第 3。由人口金字塔來看,
老年男性人口比例較低。故判斷丙圖為俄羅斯。
命題出處 地理(三)第 1 章 世界的劃分
測驗目標 能運用各種地理資訊分析、展現和解釋地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