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DOC 高中資優國文】專屬教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DOC 高中資優國文】專屬教材※※※"

Copied!
1
0
0

Teks penuh

(1)

※紹甫語文加油站※※※※通版※※※

散文之美-古典小說概說

※※※※※※仕林幫學測教學部落※ http://40.idv.tw/※※※

★ 小說源流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這 裡的「小說」,是指瑣碎淺薄的言論、小道理,與作為文學體裁的「小說」並不相同。

九流十家的最後一家便是( 小說家 )。

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敗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第一次承認 小說是一種獨立的學術流派,但其認為小說是民間稍有知識的人創造的,是居高位的所不為 的;「小說」又街談巷語、道聽途說,具有虛構性。漢魏六朝的小說,還只是粗陳梗概,多為記 錄民間流傳的故事,這是中國小說的早期形態。由是兩漢是迷信盛興的時代,漢代的小說和傳 說,都不同程度地受了這種思想的影響。

★ 小說發展

時期 名 目 說 明 作 家 作 品 舉 例 先

殘叢 小說

即「殘叢小語」,街談巷議、道聽

途說。內容不出搜奇、志怪 據隨書 經籍志記載,以燕丹子最古 六

1.志怪

2.志人 零星記事,缺乏完整結構。

1.志怪類:干寶 搜神記/張華 博物志 2.志人類:劉義慶 世說新語

劉歆西 京雜記

唐 代

傳奇 小說

1.具完整結構的文言短篇小說。

人物之描寫,大致符合現代小 說觀念。後世白話小說、戲劇有 許多題材取自唐代傳奇。

2.唐代傳奇多保存於宋代 李昉 所編太平廣記一書中。

1.神怪類:陳玄祐 離魂記 沈既濟 枕中記

2.愛情類:元稹 鶯鶯傳(會真記)

白行簡 李娃傳 陳 鴻 長恨歌傳 3.豪俠類:杜光庭 虯髯客傳

宋 代

傳奇 文言短篇小說。 1.樂史 綠珠傳、楊太真外傳 平話

(話 本)

說書人的劇本,盛行以白話說 書。

「平話」分為兩類:

1.仿唐之作品;2.增古增潤者

1.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前身)

2.大宋宣和遺事(水滸傳前身)

3.大唐三藏取經詩化(西遊記前身)

元 代

章回

小說 白話長篇小說 1.施耐庵 水滸傳 2.羅貫中 三國演義 明

章回

小說 白話長篇小說 1.吳承恩 西遊記 2.笑笑生 金瓶梅

擬話本 白話短篇小說 1.馮夢龍 三言 2.凌蒙初 二拍

(2)

3.抱甕老人 今古奇觀

清 代

章回

小說 白話長篇小說

1.曹霑(雪芹) 紅樓夢

2.劉鶚 老殘遊記 3.吳敬梓 儒林外史 4.李汝珍 鏡花緣 5.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 筆記

小說 文言短篇小說 1.蒲松齡 聊齋誌異 2.紀昀(紀曉嵐) 閱微草堂筆記

★小說名作整理

書名 作 者 類別 內容要點 特色 評價

世說 新語

南朝 宋 劉義慶

筆記 小說

招集門下食客合編(不拘形式、多 屬隨筆式),內容多為東漢至東 晉間名士的軼聞瑣事。有分類

1.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

、風氣

2.透過人物言行的描述,刻劃 其精神面貌與個性

虯 髯 客傳

唐 杜光庭

文言 短篇 傳奇

1.故事以隋末社會動亂,群雄逐鹿 為背景,內容多屬杜撰

2.主旨雖在「唐有天下,乃天命之 所歸」,情節卻以李靖、紅拂、虯 髯三人為敘述主線

1.對李靖之遠見奇才、紅拂之慧

眼、虯髯之壯志與不羈,各具 典型。尤以虯髯之能捨能讓,

更見其智慧與胸襟 2.藝術手法成熟

水滸傳 元 施耐庵

章回 俠義 小說

1.根據大宋宣和遺事,寫宋江等 108好漢嘯聚梁山泊的故事 2.內容兼有史實、民間傳說與話本

雜劇之故事。

3.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為主題思想

1.中國通行最早的白話章回小說 2.金聖歎評為六大才子書之一 3.為小說界四大奇書之一

三國 演義

元末明初 羅貫中

章回 歷史 小說

1.以三國志為根本,集結三國故 事,經說書人及作者增飾而成。

2.以毛宗岡刪定本最為通行。

3.非純白話,夾帶雅言(粗淺文 言)

1.褒忠貶奸,表彰節義,深入 人心

2.民間最流行之通俗歷史小說 3.內容夾有淺近文言

西遊記 明 吳承恩

章回 神魔 小說

1.寫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

師徒往西天取經的故事。

2.以前代大唐西域記、大唐三藏取 經詩話為藍本。

作者將對現實世界的不滿,以 既詼諧又嚴肅的筆墨抒發

,書中妖魔鬼怪的作為,正是 現實世界的反映。

聊齋 誌異

清初 蒲松齡

文言 短篇

藉狐仙鬼魅的故事,諷現實黑暗、

暴露官場罪惡、駁斥科舉虛偽、不 合理的婚姻制度

1.富諷勸警惕意味 2.文字精鍊簡潔 3.人物個性塑造成功

儒林 外史

清 吳敬梓

章回 諷刺 小說

記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熱中功名 與世人趨炎附勢的醜態。揭露舊禮 教與科舉制度的弊害

1.中國最成熟的諷刺小說,筆法 婉而多諷,刻畫深入

2.雖為章回小說,但結構鬆散

,每篇均可獨立閱讀

紅樓夢 清 章回 1.作者一生所見所聞的真實錄, 1.躋身世界文壇,形成紅學

(3)

曹雪芹 言情 小說

以回憶寫實的手法,透過賈家 之盛衰,寫自己感慨。

2.前八十回為曹雪芹著,後四十 回為高鶚續補。

2.為作者真正的創作,並非前 人小說的沿襲或增改,且以 悲劇收場,不同傳統之大團 圓

3.情節完整細密、刻劃人物入微

老殘 遊記

清 劉 鶚

章回 諷刺 小說

1.記自身遊歷所見所聞。

2.書中多寫身世、家國、宗教之感情 3.揭發了「清官」的罪惡。

以遊記的方式寫成。擅長以具 體事物譬喻聲音樂曲,胡適極 稱讚其描寫風景人物的功力

★ 隨堂測驗: 【小說】國學常識彙整

1.小說類於「四庫全書」中列入( 子部 ),但「章回小說」全不收錄

2.李漁評小說界四大奇書:( 西遊記)( 三國演義)( 水滸傳)( 金瓶 梅)

3.金聖歎評六大才子書:( 莊子 )( 離騷 )( 史記 )

(杜甫詩 )( 水滸傳)( 西廂記)

4.( 水滸傳)( 三國演義)皆根據話本與民間傳說所寫成;

(儒林外史)( 紅樓夢)( 老殘遊記)皆為真正創作,非其他小說之沿襲 5.最早之筆記小說:( 世說新語)/最早通行之白話章回小說:( 水滸傳 ) 6.有師生之誼:( 施耐庵 )( 羅貫中 )

7.開說部之先河:( 世說新語)

8.唐人小說多保存於宋 李昉所輯( 太平廣記)

★語文常識:章回小說簡介

※概說:

章回小說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特點是分回標目,故事連接,段落 整齊。它是由宋代「話本」演變而成,宋人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已具章回小說的雛 形。明清兩代的長篇小說,普遍採用此種形式,由於深入民間,影響中國下層平民的思想 意識甚大。這種小說,全書由若干回組成,前後貫串,每回有回目,如《水滸傳》第十一回 的回目是;「朱貴水亭施號箭,林沖雪夜上梁山。」這兩個近似聯語式句子,既概括了全回 的主要內容。往往故事情節發展到了最能吸引人的高潮處,這一回便要作結,於是回末便 往往說:「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明初,出現了兩部對中國小說發展影響深遠的經典性巨著章回小說──羅貫中《三國 志通俗演義》和施耐庵《水滸傳》。

※類型:

長篇章回小說基本上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歷史演義:最成功的例子便是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自《三國演義》問世後,歷史小

說的創作便風起雲湧,成為古代小說中最有影響的一個類型。

2.英雄傳奇:此類題材專門講述古代英雄業績,主要圍繞一個人的一生經歷,展示他種種 的傳奇行為,如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滸傳》。

3.神魔鬼怪:因受了當時宗教方士的影響,及神魔題材的文學作品歷史悠久,才應運而

(4)

生,如明代吳承恩《西遊記》,與清代蒲松齡《聊齋誌異》都是傑出的神魔小 說。

4.世態人情:以世態人情作為題材,真實的反映社會、家庭、愛情生活,與人間的悲歡離 合,表現人情冷暖與世態炎涼。明代蘭陵笑笑生《金瓶梅》開長篇世情小說的 先河,清代曹雪芹《紅樓夢》則使世情小說發展到頂峰,而清代吳敬梓《儒林 外史》則是世情長篇小說中諷刺類型的佼佼者。

5.公案俠義:此類小說以其獨特的內容及藝術風格最受下層民眾的歡迎,如清代文康的

《兒女英雄傳》,清代石玉崑的《三俠五義》。

※紹甫語文加油站※※※※通版※※※

小說選文-世說新語選

※※※※※※仕林幫學測教學部落※ http://40.idv.tw/※※※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原名( 世說 ),乃劉義慶任江州刺史時,召集門下客,廣蒐資 料,共同編撰而成,並非成於一人之手。

魏晉時代,玄學清談之風盛行,名士們標榜超脫,崇尚虛無,專門談論玄理,且曠達放任,

此種行為逐漸演變成名士風度,因此助談之書大興,世說新語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本。

世說新語屬( 筆記 )小說,共分為三卷三十六門,全書內容以描寫魏晉士人行事言談為 主,充分反映了當時士大夫的思想、生活、行為與清談的風氣。世說新語文字清俊簡麗,言簡意賅,

故事機趣橫生,意趣雋永,極富文學價值

★作 者:

劉義慶,( 南朝宋 )人,劉裕稱帝後,義慶襲封臨川王。義慶性情簡素恬淡,

鮮少嗜欲,愛好文學,喜招聚文學之士,編撰書籍,編著有世說新語三卷、幽明錄三十卷、徐州 先賢傳十卷、宣驗記三十卷、文集八卷等,以世說新語最為有名,亦最為流行。

★世說選文:

1.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徬徨,

詠左思 〈招隱詩〉 。 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 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夜訪安道】 (任誕篇)

【翻譯】王徽之住在山陰縣時,有一天晚上下大雪,他從睡夢中醒來,打開房門,命人備酒。舉目四望,只見月色皎 潔,於是隨興漫步,吟詠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起了戴逵,當時逵住在剡縣,於是立刻連夜乘坐小船去拜訪他過了 一夜才到達,可是到了門口卻不進去,就又折返。有人問他原因,徽之說:「我本來趁著興頭前來,現在興頭盡了就 回去,為什麼一定要見到戴安道呢?」

(5)

【賞析】

本篇以王徽之的行事刻劃其生活品味及隨性的作風。篇首兩句即點出時值冬季,夜間下了場 大雪,徽之從睡中醒來,打開房門,命僮僕取酒,邊飲酒邊欣賞雪景。魏晉名士都重視美的事物,

王徽之自不例外,面對著「四望皎然」的幽美雪景,忍不住起來彷徨漫遊。此時王子猷居山陰,乃 棄官歸隱,配合眼前景色與自身的處境,便將西晉詩人左思的名篇招隱詩高聲吟詠起來。緊接著,

文章自賞雪轉入訪戴安道。戴逵博學多能,人品清高,是王子猷少數認同的人物之一。在如此清 高之夜,若能與清高之人會面,侃侃而談,豈非人生一大樂事?子猷一萌此念,即迫不及待,

乘一小船冒雪連夜沿剡溪前往戴家。「經宿方至」,花了一夜的時間趕路,卻「造門不前而返」,此 種怪誕的行徑自然引來旁人的好奇追問,王子猷便答以「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經過一夜的時間,到達剡縣已是明朗的白晝,時過境遷,如再堅持見戴安道,便失去原本的意 趣,而畫蛇添足了。王子猷如此灑脫的行為正為魏晉名士不拘小節、隨興行事的作風下了最好的 註腳。

2.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礫不異,華捉而擲去 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 。 寧割席分坐,

曰:「子非吾友也。」

【管寧割席】 (德行篇)

【翻譯】管寧、華歆在園子裏一起鋤地種菜忽然,兩人看到地上有一塊金子。管寧照常揮動鋤頭,對待金子和瓦塊 礫石沒什麼區別。華歆則撿起金子,放在手上握了握,然後才扔掉。他們又曾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一次有位達官 貴人的車馬經過門口,管寧照樣坐著讀書,不受影響,華歆卻拋開書本出去看熱鬧。管寧見華歆這樣羨慕榮華富貴,

不專心讀書,於是離席另坐,並且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賞析】

本文藉著管寧與華歆求學時生活上的兩件小事,鮮明的刻劃出兩人性格和思想上的差異。當 在園中突然出現了一片金子時,管寧視若無物,照舊揮鋤挖土;華歆雖也將之丟棄,但在這之 前卻不免將金塊撿起來摩娑一番,顯然已經動心,文中只用了「捉而擲去之」五字,便鮮活的刻 劃出華歆起初垂涎,繼而掩飾的心理活動;後當兩人同席讀書時,門外有高官經過,管寧不為 所動,仍舊讀他的書;華歆卻拋下書本,跑到門外觀看,由此可看出他對為官者的傾慕。

以上兩事全用對比手法,寫兩人在相同的情況下的不同表現,反映兩人對金錢、權勢的不同 態度:管寧面對金錢與權勢,絲毫不為所動,我行我素,金錢不能動其心,權勢無法奪其志;

相形之下,華歆貪戀金錢權勢,崇尚浮華。兩人的行為、想法大相逕庭,自然也無法繼續維持友 誼,故管寧與華歆分席而坐,並斷然宣告:「子非吾友也。」由如此嚴厲的話語,

可以想見華歆當時的尷尬,但同時也可體會管寧的正直與堅持。全篇並未以 任何一字臧否人物,但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卻躍然紙上。

3.

晉明帝年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

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

遠,?」 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

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 乃答曰:「日近 。」 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

(6)

日之言邪?」 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長安日遠】 (夙慧篇)

【翻譯】晉明帝才幾歲的時候,坐在元帝膝蓋上。這時恰好有人從故都來,元帝探問洛陽的消息後,不覺傷心流淚 明帝問:「為什麼哭泣呢?」元帝就把東渡的心情詳細告訴他接著問明帝說:「你認為長安(洛陽)和太陽比起來,

哪一個遠?」明帝回答:「太陽遠,從來沒有聽過有人從太陽那裡來,這是很容易知道的。」元帝覺得很驚奇。第二天,

便召宴群臣,把明帝前一天所說的話告訴大家,同時再重問明帝一次;可是明帝竟然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 臉色說:「你為什麼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答道:「抬頭就看得見太陽,卻看不到長安(洛陽)。」

【賞析】

本篇以晉明帝在面對父親晉元帝兩次相同的問題時,回以不同的答案,卻都能自圓其說的 小故事,刻劃出晉明帝自小即聰穎過人的形象。在首句「晉明帝年數歲」,即明白點出這位小主角 的年齡,為其後不凡的表現預作伏筆。

當元帝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明帝此時的回答是「太陽遠」,這既符合真理,而 且也有具體的事實根據。小小年紀能有如此表現實在稱得上聰明伶俐,難怪元帝要覺得驚訝,甚 至想要在群臣面前表現一下,讓大家知道他有個天才兒子,於是元帝在隔日群臣宴會時,再度 問以相同的問題,但明帝與前一日完全相反的回答卻大出元帝意料之外,不禁失色。這時,這個 小神童才不疾不徐的說出:「舉目見日,不見長安。」這個答案的前提是「近處的東西看得見,遠 處的東西看不見」的常識,明帝以合理的推理,推得了看似正確的錯誤答案,讓大家再次折服他 的聰慧。然而明帝的用意卻不僅於此,他希望藉著這個答案讓大家思考「其實目前在異族統治下 的長安(洛陽),果真比太陽還遠」,進而激起群臣力圖恢復的雄心壯志!

4.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 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 公大 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詠絮之才】 (言語篇)

【翻譯】一個寒冷的下雪天,謝安一家人聚會,他與兒女們講論有關詩文的義理。不一會大雪紛飛,謝安高興的說:

「白雪紛紛像什麼呢?」姪子胡兒說:「天空中撒鹽,大略可以比擬。」姪女道蘊說:「不如說是柳絮趁風飄舞。」謝安 大笑,非常高興。道蘊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賞析】

本篇敘述謝安之姪謝朗以「撒鹽空中差可擬」,姪女謝道韞以「未若柳絮因風起」,分別比喻 白雪紛飛的情狀。其實鹽與柳絮色皆白,用以比擬白雪皆為適切,但鹽重柳絮輕,撒鹽空中則筆 直掉落,柳絮因風而起則飄盪飛舞,後者顯然較前者生動傳神,故世之論者皆以為道韞較有文采 本篇只有五十六個字,採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以三個人物三句話,便顯現出文才之高下。

可謂語言簡潔生動、選材典型集中。

5.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壻。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

任意選之。」 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壻,咸自矜持 。

(7)

唯有一郎,在東牀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 少,因嫁女與焉。

【坦腹東床】 (雅量篇)

【翻譯】太傅郗鑒在京口的時候,派遣學生寫信給丞相王導,想要他幫忙找女婿丞相告訴郗太傅的差人:「你往東 邊廂房去,可以任意選一個。」學生回來了,告訴郗鑒說:「王家的每一個年輕人都很好,只是因為聽說是太傅要來 選女婿,都有點不自然的莊重矜持;只有一個,在東床上露著肚子吃著東西,好像沒聽說太傅要選女婿的事。」郗公 說:「就這個好。」去拜訪他,就是王羲之。於是太尉就把女兒嫁給他。

【賞析】

本文透過描寫王羲之坦腹東床的行為,彰顯出魏、晉文人士大夫「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風度,

率真灑脫而不被世俗所綑綁。

本文藉助太傅郗鑑「求女婿」為起點,而妙在郗鑑兒女婚姻大事自己不身體力行,卻遣門生 送信找王丞相。王丞相也妙得很,他讀罷來信,妙在不為介紹,就打發太傅門生自去「東廂」挑選,

省卻了傳呼諸兒上堂見客的繁文縟節,真是脫俗不羈!怎麼挑選,文章故意留出一片空白,寫 門生回來稟報情況,以諸郎矜持作背景,凸出「一郎」之奇,明明「聞來覓婿」卻「如不聞」,光著 肚皮躺在床上,竟當作無事一般。奇在有其婿必有其翁,郗太傅竟又不加思索作出抉擇:「正此 好」,魏、晉人的「通脫」(即隨性之意),在翁、婿兩人身上被描寫得相當生動。

6.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 臼」八 字 。魏武謂脩曰:「解不?」 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 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脩別記所知。 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 為絕 。 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 。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 。 臼,受辛也,

於字為辭 。所謂 『絕妙好辭』 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歎曰:「我才不及 卿,乃覺三十里。」

【絕妙好辭】 (捷悟篇)

【翻譯】魏武帝曹操曾經從曹娥碑旁路過,楊脩跟隨著他,看見碑的背面寫著「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個字曹操 就問楊脩:「懂嗎?」楊脩回答說:「懂。」曹操說:「你不要說出來,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說:「我已 經想出來了。」他叫楊脩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寫下來楊脩寫道:「黃絹,是有顏色的絲,色絲合成絕字;幼婦,是少女 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東西的,受辛合成(辭)字:

這就是絕妙好辭。」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了,結果和楊脩的一樣,於是感歎地說:「我的才力趕不上你,竟然相 差三十里。」

【賞析】

本篇述曹操與楊修同讀曹娥碑文,見碑背上題有「黃絹幼婦外孫臼」八字,意頗費解。然楊修 當下即了解其意;曹操則於行三十里以後,始悟知其意為「絕妙好辤」,因感嘆己才智不如楊修。 文中「 」指蔥、薑、蒜、韭、辣椒之類的辛辣食品,把這類食品搗成碎末的小臼叫做「 臼」,所以 它是「受辛」之具。把「受」、「辛」二字相合,便是一個「 」辤 字。「 」和言詞、文詞的「詞」辤 字同音通 用,在此就當作「文詞」講。而文詞的「詞」,古來多借用同音的「辭」,使得文意更加費解,此種

「析字」、「隱語」的文字遊戲,更顯中國文字的趣味性。

(8)

7.

支公好鶴,住剡東 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 其翮 。 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 。林曰:「既有凌霄 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

支公好鶴

】 (言語篇)

【翻譯】支公喜歡鶴,他住在剡縣東部的山時,有人送給他兩隻鶴,不久,鶴的翅膀長好了,就要飛去,支公捨 不得它們,便折斷了鶴的翅膀鶴振翅欲飛卻飛不了,就回頭看著自己的翅膀,垂著頭,看起來失意而沮喪支公說 道「既然鶴有飛上雲霄的才能,為何還要讓它在人身邊,作觀賞的玩物呢!於是細心調養,使鶴的翅膀長好,就讓 牠們飛走了。」

【賞析】

本文記敘支公愛鶴的故事,表現了魏、晉士人的高潔情懷。文章以「支公好鶴」一句總起,然 後圍繞著雙鶴「欲飛」、「不復能飛」、「飛去」命運的變化,展開支公愛鶴的具體描寫。支公愛鶴,

卻違背鶴之天性,剪去其翅上羽毛,使之不能奮飛。當他見到受傷的鶴沮喪的神情,不由省悟。

「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云云,看起來是狀鶴之沮喪,實際上是虛寫支公默察體省的心 理活動:人需要自由,鶴不也渴望著自由嗎?牠們「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這 重要的發現,便促成「養令翮成,置使飛去」的舉動。酷好養鶴的支公,終於把心愛的雙鶴,又送 回了自由的藍天。這是支公「好鶴」境界的昇華。其中所展示的,是對於自由的何其仁厚廣大的愛 心!

支遁是真正的愛鶴者,但本書將這段故事列在言語篇中,意旨不僅在此,重點在於「既有凌 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這句話本身的寓意。魏、晉時期人們崇尚自然,渴望自由的人生,

期望發現自我,擺脫世俗的束縛。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在當時士人的心目中,也和人同樣充滿情 思。支公之諺與當時士人的心態,看來不無聯繫。

8.

戴淵少時,遊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陸機赴假還洛,輜重 甚盛。淵使少年掠劫,淵在岸上,據胡牀,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淵既神姿峯 頴,雖處鄙事,神氣猶異 。 機於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作劫邪?」

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機彌重之,定交,作筆薦焉。過江,仕至征 西將軍。

【戴淵自新】 (自新篇)

【翻譯】戴淵年輕時,任俠遊蕩,行為十分不檢點,曾在長江淮河一帶,攻擊搶劫來往的客人。陸機收假回洛陽 時,帶了不少財物,戴淵指使手下的囉嘍去搶劫他在岸邊,坐在椅子上指揮,一切都十分妥當戴淵神情態度十分 出色,雖然是做的是不法勾當,但那模樣仍是與眾不同。陸機在船艙中遠遠地對他說:「你的才幹出眾,為什麼做打 劫的事?」戴淵聽了當場哭了出來,拋下劍歸順陸機,談吐非常激動懇切。陸機更加看重他,與他相交為友,並寫推 薦信。晉室南渡之後,他做到征西將軍的高官。

【賞析】

(9)

9.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汎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並 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 。既 風轉急,浪猛,諸人皆諠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 眾人即承響而 回。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謝安貌閒】 (雅量篇)

【翻譯】謝太傅(安)逗留在東山時期,有一次與孫興公(綽)等人泛海遊玩突然風浪興起,孫王等人急得臉色 都變了,便大聲叫喊把船划回去謝安興致正濃,只顧吟詠歌嘯,沒有作聲船夫因見謝神態安閒,神情喜悅,便繼 續向前劃去。不一會兒,風更大,浪更猛,大家都喧鬧叫喊,再也坐不住了。謝公這才慢條斯理地說:「看這個樣子,

莫非是該回去了?」大家立刻順著他的話返回。從這裡,可以看出謝安的氣量足夠安定朝野。

【賞析】

10.

  許允婦是阮衛尉女,德如妹,奇醜。交禮竟,允無復入理,家人深以為憂。

  會允有客至,婦令婢視之。還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範也。婦云:「無憂,桓必勸 入。」桓果語許云:「阮家既嫁醜女與卿,故當有意,卿宜察之。」許便回入內。

  既見婦,即欲出。婦料其此出無復入理,便捉裾停之。許因謂曰:「婦有四德,卿有其 幾?」婦曰:「新婦所乏唯容爾。然士有百行,君有幾?」許云:「皆備。」婦曰:「夫百行以德 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

【 賢媛篇 】 01(C )「阮家既嫁醜女與卿,故當有意,卿宜察之。」句中「故當」猶言: 

(A)亦當 (B)皆當 (C)必當 (D)是當。

02(C )許允之妻所乏者為: 

(A)婦德 (B)婦言 (C)婦容 (D)婦功。

03(A )許云:「皆備。」意思是: 

(A)完全具備 (B)都準備好了 (C)都是備用的 (D)配備齊全。

04(B )這個故事,給我們何種啟示? 

(A)好色不好德乃人之天性 (B)好德勿好色是人人要修養的美德  (C)女子不必重視外在,但要遵從「三從、四德」 (D)夫妻要相敬如賓。

05(C )桓範在本文中扮演何種角色? 

(A)損友 (B)諍友 (C)益友 (D)酒肉朋友。

【賞析】

11.

  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厲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

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

「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

【 規箴篇 】

(10)

01(D )「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意謂亡國的國君皆: 

(A)未能盡心國事 (B)自以為賢明 (C)不知禮敬大臣 (D)無知人之明。

02(A )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幽王、厲王。京房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其意在規

勸漢元帝: 

(A)以古為鏡,當具知人之明,莫蹈前人覆轍 (B)不可貴古賤今,貴遠賤近  (C)當及時建立功業,始能名垂青史 (D)當知盛衰禍福倚伏之因果關係。

03(B )京房謂元帝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其意為何? 

(A)勸諫元帝須勤勞國事 (B)諷諭元帝要識賢任忠  (C)諷刺元帝之賤德好色 (D)明告元帝不可專斷自為。

04(C )「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與下列哪一項語意相近? 

(A)人心不古,於今為烈 (B)貴遠賤近,向聲背實 

(C)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D)人心思漢,古人今人並無不同。

【賞析】

12.

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

「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 辭多,推此知之。」 【 品藻篇 】

【注釋】1.謝公:謝安/2.子猷、子重、子敬:子猷為羲之次子,雖曾任官,卻是個糊塗人,子重雖為大司馬桓溫

參軍,卻性情卓落不羈,而子敬則以從容閒雅風流,為一時之冠/3.向:過去、以往、之前

01(A)由謝公之言可知誰的人品較高? 

(A)子敬 (B)子猷 (C)子重 (D)謝公。

02(B)謝公評述王羲之的三個兒子是以什麼來判別人品,而論定小者最勝? 

(A)以遵守禮儀與否 (B)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C)官位大小 (D)恭敬孝順。

03(D)下列關於此文的敘述,何者錯誤? 

(A)告誡人的視聽言動當謹慎靜默(B)言談能力也成為判斷一個人品質優劣的根據

(C)勸人謹言慎行,不可急躁妄言 (D)提醒晚輩要尊師重道。

【賞析】

13.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 醜,亦復效岳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 容止篇 】

【翻譯】潘岳有美妙的姿容,並且很有神情少年時候,挾著彈弓在洛陽大街上走,婦女們遇到了,沒有不手拉著手 地圍住他左思長得很醜,也仿效潘岳的樣子在大街上漫遊,於是成群的婦女一齊朝他亂吐唾沫,弄得他

(11)

精神不振地回家。

01(D )本文所述與哪一則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A)平分春色 (B)金玉其外 (C)西子捧心 (D)東施效顰。

02(A )「委頓而返」意指: 

(A)精神不振地回家 (B)從容而回 (C)盛怒而回 (D)受傷而回。

03(C )左太沖雖「絕醜」,不受歡迎,然頗富才華,其辭賦享譽當世,與下列成語何者有關?

(A)一字千金 (B)敝帚自珍 (C)洛陽紙貴 (D)金石可鏤。

14.

  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跡虎,並皆暴犯百姓,

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 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 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 以情告,並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 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 自新篇 】

【翻譯】周處年輕時,凶惡強壯而有俠氣,被鄉里的人看作禍害。同時義興水裡有蛟,山中有邪腳老虎,都來傷害 人,義興人叫做「三橫」,而周處最厲害。有人勸說周處去殺虎斬蛟,實在是希望「三橫」只剩一個。周處就去刺 殺了老虎,又到水裡斬蛟。蛟一會兒浮起來,一會兒沉下去,逃走幾十里,周處總跟著牠。經過三天三夜,鄉里的 人都說他已經死了,大家互相慶祝,沒想到他竟斬蛟從水中出來。聽說鄉里的人互相慶賀他的失蹤,才知道自己是 大家所討厭的人,因此有悔改的意思。就到吳郡去尋訪大名士陸機、陸雲兄弟。陸機不在,見到陸雲,他把事情的 原委詳告陸雲,並且說:「想要改過修身,可是年齡已經過了,怕結果不會成功。」陸雲說:「早晨知道了人生宇宙 的道理,即使晚上死了,古人還認為可貴,何況你的前途還遠大哩。人只怕沒志氣,哪怕沒有美名呢?」周處聽了 就改過自勉,後來終於成為忠臣孝子。

01(D )本文主旨,在描寫周處 

(A)殺虎斬蛟 (B)窮凶惡極 (C)為害鄉里 (D)勇於改過。

02(D )「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此心合於孟子所說的  (A)惻隱之心 (B)辭讓之心 (C)是非之心 (D)羞惡之心。

03(B )鄉里之人互相慶賀,乃因 

(A)蛟已死 (B)周處已死 (C)周處改過 (D)未被虎、蛟所食。

04(A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此句意與下列何者不同? 

(A)苗而不秀,秀而不實  (B)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C)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D)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2)

【成語運用】

下列都是由世說新語的故事所延伸的成語,請依典故填入最適當的成語

01.曹操行軍,軍隊乾渴難耐,曹操假稱前有梅林,誘使士兵生津解渴。比喻用空想來

安慰自己。【假譎篇】───────────────────( 望梅止渴 )

02.魏文帝曹丕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將處以重刑。曹植於七步之內即吟成詩

篇。後用以形容人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文學篇】──────( 七步成詩 )

03.陳韙鄙戲年僅十歲的孔融,孔融以陳韙前言:「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反譏。形容

人年幼時雖聰睿敏捷,長大後未必能有所成就。【言語篇】───( 小時了了 )

04.王恭從會稽返還,王大往見,視其坐六尺長的竹蓆,以為王恭有很多,因此就向王 恭要一個。後來王大歸去,王恭即把所坐的竹蓆送給王大,而自己改坐草蓆。王大 聞訊後,大吃一驚,王恭則表明自己是個身外無餘物的人。後比喻為人清廉自守或 家貧簡約。【德行篇】───────────────────( 身無長物 ) 05.驃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雋爽有風姿,見玠輒歎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後

用以比喻自愧不如。【容止篇】───────────────( 自慚形穢 ) 06.元方和季方兄弟二人才德相當,難分高下,其父陳寔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 弟。」用以稱人兄弟才學品德均佳。後亦用以形容處於同樣困境或諷貶兩人能力均

低劣不足。【德行篇】─────────────────── ( 難兄難弟 )

07.顧愷之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意甘蔗愈近根部甜度愈高,

故愈吃愈甜。比喻環境逐漸好轉或趣味漸濃。【排調篇】────( 漸入佳境 )

08.謝安退職隱居東山,後來又再度入朝擔任要職。用以指官員退職後,再度出仕。

今多用以表示失敗後捲土重來。【排調篇】────────── ( 東山再起 )

09.曹操自以為形陋,不足以雄遠國,乃使崔季珪代見匈奴使者,而自己捉刀立於床頭,

假冒侍衛。後稱替人作文章或代人做事。【容止篇】────── ( 代人捉刀 )

10.孫楚年少時欲隱居山林,語云王濟「當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用以形容高

潔之士的隱居生活。【排調篇】─────────────── ( 枕流漱石 )

11.王導於新亭飲宴,舉目望見山河,而感慨國土淪亡,相與對泣之事。後比喻懷念故 國或感時憂國的悲憤心情。【言語篇】──────────── ( 新亭對泣 ) 12.晉朝陶侃造船,將廢棄的木屑及竹頭收藏起來,後以木屑鋪雪地禦溼,竹頭作釘裝

船,傳為美談。後用以比喻細微而有用的事物。【政事篇】────( 竹頭木屑 ) 13.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用以指

人情感深厚、真摯,一旦投入,始終不改。【任誕篇】───── ( 一往情深 ) 14.有人語王戎曰:「嵇延袓卓卓如野之在雞群」。答曰:「君未見其父耳。」用以比喻人

的才能超群出眾,不同凡俗。【容止篇】────────────( 鶴立雞群 )

【淺談世說】

※世說的內容

世說新語是一部以筆記形式,主要記載漢末以至東晉,大約二百年間

(13)

,名流言行軼事的志人小說。現存刊本,共分三卷三十六篇本。卷目如下:

【上卷】德行第一,言語第二,政事第三,文學第四。

【中卷】方正第五,雅量第六,識鑑第七,賞譽第八,品藻第九,規箴第十,捷悟第 十一,夙慧第十二,豪爽第十三。

【下卷】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企羨第十六,傷逝第十七,棲逸第十八,賢媛第 十九,術解第二十,巧藝第二十一,寵禮第二十二,任誕第二十三,簡傲第 二十四,排調第二十五,輕詆第二十六,假譎第二十七,黜免第二十八,儉 嗇第二十九,汰侈第三十,忿狷第三十一,讒險第三十二,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惑溺第三十五,仇隙第三十六。

此三十六篇目,若以事言,則為三十六門類。

※世說的特色

   世說新語的作者以當時的流行口語入書,善用人物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為本書一 大特色。作者努力做到「語言形式的口語化」,大量使用了便於表達情態的詞彙,例如:

俱、有、欲、尚、都、故、本、自、正、固等等,保留了口語豐富的感情和語氣,使讀者 較為直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個性。

   其次,作者努力做到「語言內容的個性化」,在描寫人物語言時,往往選取最能表現 人物內心的「單辭隻行」。如權臣桓溫問殷浩:「卿何如我?」殷浩的一句回答:「我與我 周旋久,寧作我。」(品藻篇)道盡了他自尊自傲的個性,以及他面對強手不甘示弱,卻 又不便過於激怒對方的複雜心情。這類強烈個性化的語言,勾勒出魏晉時代名士的精神世 界。

   世說新語的語言在總體上還顯示了簡約玄淡的特點,這無疑是受到了老莊哲學的影 響。

魏晉時期,玄風大盛,名士清談特別講究含蓄而不外露,雋永而不淺俗,作者在實錄人物 的對話、行動時,都特別注意能體現出人物的「面目氣韻,恍然生動」,令人回味無窮。

除了人物語言,世說新語中還有大量的人物動態描寫。首先,和語言描寫一樣,作者 十分注意通過個性化的人物動態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心。如嵇康臨刑奏琴,表現了人物 的傲對濁世;阮籍喪母食肉,表現了人物的鄙視禮法;郝隆七夕晒書,表現了人物的嘲弄 富貴;王戎賣李鑽核,勾勒出人物的貪鄙嘴臉。本課的王藍田食雞子即表現了人物褊狹急 躁的性格。

  

※世說的藝術與影響

世說新語基本上是客觀地描繪人物、事件,劉義慶把握住歷史素材,將當時的社會風 貌

,做了最真實的呈現。但一般是用大筆勾勒,較少刻意描繪。中國小說史略說:「記言則玄遠 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說明世說新語的藝術特色。世說新語的藝術成就分述如下:

01.善於抓住人物特徵,作漫畫式的重點式誇張描繪:

(14)

  世說新語內出場的人物有上百個,但作者常用簡單幾個字,精確描繪出主角的語氣、動 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反映出曹操猜忌的本性,

為人譎詐和「寧可我負天下人,絕不令天下人負我」的性格。再如本課「王藍田食雞子」的 描寫,即將王藍田急躁的個性描繪得活靈活現。

02.善用對比突出人物性格:

  世說新語受到魏晉流行的老莊哲學的影響,因此在用語上,語言雖然短小,可是仍善 於

藉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人物的性格,如謝安、孫綽等泛海的故事,當面對事情時孫綽等 人是「色並遽」、「喧動不坐」,而謝安卻是「貌閒意說,猶去不止」,用對比的方法來展現 出謝安臨危不亂的氣度。

03.情節具有戲劇性,曲折風趣:

  世說新語中每則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讀起來有如今日讀的極短篇小說,故事有首尾 及

高潮迭起的情節,如溫嶠娶表妹為妻的故事,人物對話詼諧,內容極富戲劇性。又如劉 伶假借病酒,騙妻子為他準備好酒肉的故事,情節也是饒有趣味。

04.善於把記言與記事結合起來寫:

  如何將一件歷史事件做最真實的呈現,又能讓讀者讀起來不枯燥呢?世說新語便能 將記

言及記事巧妙地結合為一,如「長星勸爾杯酒,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這句晉孝武帝 深夜入園看見彗星後,舉杯向星空祝酒所說的話,將他故做曠達的心態,表露無遺。

05.影響後世文學甚鉅:

  世說新語雖還處在小說體裁的雛型階段,但其用字之精微,描繪之細膩,成為筆記小說 的

先驅,及記人記事小品文的典範,可說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許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如

「楚

囚相對」、「望梅止渴」、「七步成詩」、「一往情深」、「引人入勝」、「小時了了」、「鶴立雞群」

等,都是來自世說新語;後世戲曲小說的創作,如玉鏡臺(元 關漢卿作)、蘭亭會

(明 楊慎作),都由世說得到了許多豐富的素材來源。

人們重視世說新語,不僅因為它獨特的藝術價值,還在於它珍貴的學術價值。由於它是 集合了那一時代社會風尚與社會思潮的產物,我們研究魏 晉歷史、政治、經濟、哲學、宗教、

美學、文學、語言、藝術時,都可以從中找到重要的依據,獲得有益的啟迪。

※※紹甫語文加油站※※※※※※※※401※※

綜合學力測驗-基礎篇

一、單選題

01( ) (甲)故事機趣橫生,為筆記小說的先驅;(乙)原名《世說》,為劉義慶個人創 作;(丙)共分三卷三十六門,起自〈仇隙〉,終於〈德行〉;(丁)收錄東漢至東晉間

(15)

名士、賢媛的言行軼事;(戊)文辭簡麗而人物刻劃生動自然。以上選項與《世說新語》

有關而且正確的是: (A)甲乙丙 (B)甲丁戊 (C)乙丙丁 (D)乙丙戊

02( ) 下列關於「小說」這種文類的敘述,何者正確? (A)出於古代九流十家的小說家,

已具有現代小說的規模 (B)《世說新語》屬於筆記小說,極富文學價值 (C)小說界四大 奇書:《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老殘遊記》(D)章回小說始於唐代,由短 篇文言小說演進而成

03( )關於古典小說的常識,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所謂古典小說,就是用文言文寫的 小說 (B)《世說新語》是部志人的小品,也是當時人物品評的文學產物 (C)《聊齋誌異》

雖是志怪的書,實際上也對人性做了全面的譏諷與鞭撻 (D)《老殘遊記》雖名為遊記,

實際上是一本章回小說,書中主人也是作者自己的化身

04( )有關小說常識的敘述,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世說新語》、《聊齋誌異》、《老殘遊 記》都是筆記小說 (B)古代小說戲曲中所謂的「風塵三俠」係指紅拂、李世民、虬髯客 (C)《紅樓夢》是我國通行小說中少數出於原創,而且成就非凡的作品 (D)唐代傳奇小 說的題材多為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其體裁為文言短篇 05( ) 謝道韞用「未若柳絮因風起」喻雪,為何會比「撒鹽空中差可擬」高明? (A)撒鹽是

人為所成的動作,柳絮飄飛則是自然行為 (B)鹽重柳絮輕,柳絮隨風飄舞,更兼具美 感與意象 (C)在修辭上有明喻、暗喻之別,以柳絮比擬較高明(D)鹽乃尋常易見的俗 物,柳絮則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06( )在「謝太傅臨危不亂」中,哪一句話很像史書的論贊? (A)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

(B)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C)風轉急,浪猛,眾人皆諠動不安 (D)舟人以公貌閒意 說,

猶去不止

07( )下列有關支公好鶴的敘述,何者為非? (A)支遁藉鶴明志,表明隱居不仕的決心  (B)整個故事皆因支公「愛鶴」而來,故「好鶴」為貫穿全文的主要脈絡 (C)支遁 原來的心情是以人視鶴,到後來能以鶴視鶴,故能放鶴遠去 (D)「既有凌霄之姿」

的「姿」字,通「資」,即指鶴欲振翅高飛的天賦資質。

08( )在支公好鶴的故事中,支公從「鎩其翮」到「養令翮成,置使飛去」的心理轉折之因,

乃在: (A)憐惜家禽,收斂殺氣 (B)惻隱之心,推己及物 (C)知難而退,萌生憐惜 (D)珍惜玩物,成全美意。

09(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支遁此言意義深遠,下列說明何者不符合其

意? (A)豢養寵物,不應傷害其本性 (B)品學高潔,豈能供人談論取樂 (C)壯志 凌雲,不滿足於眼前衣食賞玩 (D)待人接物並不是一味占有而是順應成全。

10( )王子猷雪夜訪友,收錄於世說新語 任誕篇,彰顯魏、晉名士身處亂世,由於政治因素,

對於不能隨心所欲有相當強烈的感受,因此任誕篇的人物大都具備何種特質? (A)謹 言慎行,明哲保身 (B)寡廉鮮恥,爭權奪利 (C)兼善天下,為所欲為 (D)率性任真、

特立獨行。

11( )關於王子猷雪夜訪友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篇名稱是世說新語中原有的

(16)

題 (B)表現出王徽之謹慎小心的個性 (C)當王徽之到達老友家門口就折返,是因為 剛好老友不在家 (D)此篇放入任誕篇,與王子猷任性灑脫的作風有關。

12( )晉元帝問:「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明帝回答:「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明帝如此回答的用意為何?(A)諷刺元帝 (B)安慰元帝 (C)奉承元帝 (D)戲弄元帝。

13( )晉元帝與群臣宴會時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明帝回答:「日近。」明帝如此回

答的用意為何? (A)警醒群臣 (B)戲弄群臣 (C)顯示叛逆 (D)表不耐煩。

14( )有關〈絕妙好辭〉一則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魏武乃指魏武帝曹丕;曹娥是東

漢時之才女(B)「曹娥碑」乃是旌表曹娥孝道之文,為東漢蔡邕所作 (C)楊修即楊德 祖,此篇中可見其雖聰敏,文才仍敵不過魏武,致後來被殺 (D)「絕妙好辭」四字乃 以「隱語」解字方式拆字、合字,表現出中國文字的趣味性。

15( )「步兵校尉缺,廚中有貯酒數百斛,阮籍乃求為步兵校尉。」(《世說新語.任誕》)

從這則短文看來,阮籍求為步兵校尉的主要原因是 (A)家貧而出仕 (B)盼能帶兵 立功 (C)有美酒可資暢飲 (D)可學習釀酒之技能。

16( )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 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 辭寡,躁人之辭多』,推此知之」閱讀上文可知:謝安推斷誰最優秀的理由為何? 

(A)

年紀大的發展受限,年紀小的潛力無窮 (B)長相好的人討人歡喜,長相差的人惹人嫌 惡 (C)賢良的人話很多,浮躁的人話很少 (D)賢良的人話很少,浮躁的人話很多。

17( )小亮知道一些小說人物,他想要依此找出清 代  李漁曾評定的小說界四大奇書,他可

鍵入哪些書中人物以便查詢出這四本書呢? (A)諸葛亮、孫悟空、黑旋風李逵、李瓶 兒 (B)關羽、沙悟淨、神雕大俠楊過、潘金蓮 (C)諸葛亮、鐵扇公主、及時雨宋江、林 黛玉 (D)劉備、唐僧、張生、春梅。

18( )魏 晉 六朝小說:(甲)大抵分為「志怪」、「志人」兩大系統。(乙)「志怪」小說由佛、道宗

教興起,內容不脫搜奇志怪或記錄神鬼奇聞。(丙)經文人有意的潤飾,成為結構謹嚴、

逐筆記載的筆記小說。(丁)魏 晉 南北朝重玄風尚清談,以品評人物的「志人」小說 也應運而生。(戊)魏 晉 六朝以「志人」小說為大宗,世說新語即是代表作。(己)世說新 語保存了從漢到晉,有關社會、政治、思想、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資料。所載的事蹟,被 後來的正史撰述者所採用,為文人典故之大成,六朝「志人」小說之冠冕。(庚)「志怪」

小說如神異經、搜神記、博物志、拾遺記、冥祥記、冤魂志等,其中以劉義慶幽明錄最有 名。(辛)唐傳奇中的神怪類作品,與清代 蒲松齡的短篇小說聊齋之創作,皆受「志怪」

小說的影響。以上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甲戊庚辛 (B)甲乙丁己 (C)甲乙庚 辛 (D)甲丁戊庚。

19( )仔細閱讀下文,確認小說名稱,選出正確的選項:「文學反映人生,也反映社會。有人

說要了解中國社會,就必須熟讀    ,因為它不僅是一部三角愛情故事,也蘊涵了許 多人情世故與富貴豪族的飲食遊宴;    ,是一部群雄爭奪天下的歷史小說,有謀略,

有戰術,有混亂世代忠臣奸相的人生百態﹔而    ,是刻畫讀書人熱衷功名的醜態,

官場文化的阿諛奉承,在作家生花妙筆下,表露無遺﹔    則是作家旅遊的實錄,除 了景物出色的描繪外,也見證了滿清官吏的腐敗與百姓生活疾苦的實況。」

(17)

(A) 鏡花緣 封神演義 儒林外史 官場現形記

(B) 鏡花緣 水滸傳 西遊記 聊齋志異

(C) 紅樓夢 水滸傳 西遊記 聊齋志異

(D) 紅樓夢 三國演義 儒林外史 老殘遊記

20( )請依序指出下列文句屬於哪本小說?(甲)有福同享,有苦同受,是他們的口號;大秤 分魚肉,小秤分珠寶,是他們的生活(乙)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

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丙)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 其中味(丁)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甲 乙 丙 丁

(A) 紅樓夢 聊齋志異 老殘遊記 儒林外史

(B) 儒林外史 紅樓夢 聊齋志異 三國演義

(C) 老殘遊記 水滸傳 今古奇觀 紅樓夢

(D) 水滸傳 儒林外史 紅樓夢 三國演義

二、複選題

01( )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為反詰的語氣? (A)「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 (B)

「豈」知不忠而任之 (C)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D)「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 之視今也 (E)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

02( )就文字的形、音、義加以分析,因而創造出修辭的方式,稱為「析字格」。如:「黃絹」,

色絲也,於字為「絕」。下列選項,何者亦屬此? (A)裹腳布,乃用布「包足」,即

「跑」也 (B)次女,乃第二個女兒,「次女」也,即「姿」也 (C)二八佳人,十六歲之

「少女」,即「妙」也 (D)木蘭無長兄,「欠哥」也,即「歌」也 (E)三星期,「廿一日」

也,即「昔」也

03( )關於小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漢書‧藝文志》「小說家」一類的作品,屬思想 家作品,文學價值較低(B)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是人物品鑑的筆記,零星記 事,缺乏完整結構(C)唐代小說,稱之為「傳奇」,有〈李娃傳〉、〈虬髯客〉,已經脫 離了零星記事的階段(D)元明應是章回體盛行的時期,著名的作品有《水滸傳》、《三 國志》(E)清代是小說發展的大盛時期,有《紅樓夢》、《儒林外史》等著名小說 04( )下列關於小說的敘述何者正確? (A) (B)《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

梅》四部小說,僅《三國演義》收入《四庫全書》中 (C)《世說新語》、《儒林外史》、《老 殘遊記》都採章回體寫成 (D)唐代傳奇小說屢為元明戲劇所取材 (E)干寶《搜神記》

是晉代著名的志怪小說

05( )有關於小說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世說新語》屬於志人類筆記小說,零星記 事,缺乏完整結構 (B)唐人傳奇在小說發展上的價值乃在使小說脫離零星記事,今 大多保存在杜光庭所編的《太平廣記》中 (C)宋代話本的「欲知後事,明日請早」,該

(18)

是章回體的源起 (D)《四庫全書》總目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列小說類書籍於子部 (E)清代是中國小說發展的大盛期,其中更以諷刺譴責小說為主流。如《紅樓夢》、《儒 林外史》、《老殘遊記》等皆是

06( )有關於「黃絹幼婦外孫 臼」,下列各選項的敘述,何者正確? (A)題於曹娥碑之 陰

,而碑文則是蔡邕所作 (B)這八字出自邯鄲淳之手 (C)文意乃在讚美曹娥文才之絕妙 (D)此為隱語,修辭學上稱之為「析字」 (E)「黃絹幼婦外孫 臼」指絕妙好辤 07( )王羲之坦腹東床,以「如不聞」的態度來對待郗太傅的擇婿;而郗公「正此好」的

決定,皆展現了魏、晉時代何種人文實相 (A)不拘禮法 (B)崇真、崇實 (C) 瀟灑不羈 (D)不同流俗 (E)特立獨行。

08( )《世說新語.絕妙好辭》一則的大意為何 (A)楊修和曹操精通文字,審形辨義的能

力為常人所不及 (B)楊修和曹操共讀曹娥碑文,領悟力一般高 (C)兩人才氣不分 上下 (D)說明楊修才思敏捷 (E)本篇與智力有關,故列入〈夙慧〉。

09( )對於同樣的問題:「太陽與長安哪個遠?」晉明帝的回答前後不同,為什麼? (A)

想法改變 (B)場合不同 (C)對象有異 (D)顛三倒四 (E)胡亂猜測。

10( )「管寧 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有關前 文的敘述,何者正確? (A)管寧不懂得黃金的價值 (B)管寧不為利益所惑 (C)華 歆對外在事物較具好奇心 (D)華歆丟回黃金是因為管寧責罵 (E)兩人皆未將黃金 占為己有。

11( )從管寧割席一文中,可以讀到哪些訊息? (A)管寧從細微處品評人物 (B)管寧抱 持淡薄名利的態度 (C)華歆有愛慕名利的傾向 (D)華歆的學識不如管寧 (E)華歆 的品格不如管寧。

12( )王羲之坦腹東床,以「如不聞」的態度來對待郗太傅的擇婿;而郗公「正此好」的 決定,皆展現了魏、晉時代何種人文實相 (A)不拘禮法 (B)聽天由命 (C)瀟 灑不羈 (D)不同流俗 (E)特立獨行。

13( )「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

曰:『何可一日無此君?』」(《世說新語》)關於上引文章,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

王子猷打算在此長住 (B)王子猷欣賞喜愛竹子 (C)此篇應列在〈雅量〉篇 (D) 此君指的是竹子 (E)「爾」字是「你」的意思。

14( ) 王子猷夜訪戴安道一文,提到王子猷、左思、戴安道三人,他們的共同點為何? 

(A)魏 晉時期著名的文人 (B)容貌醜陋,但文筆極佳 (C)皆不慕名利,終身不仕 (D)嚮往隱士清高的生活 (E)曾共同創作三都賦造成洛陽紙貴。

15( )下列典故與相關人物的配對,何者正確? (A)洛陽紙貴:左思 (B)七步成詩:曹 操 (C)江郎才盡:江淹 (D)割席絕交:管寧 (E)小時了了:晉明帝。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歎曰:「風景不殊,正自 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

(19)

楚囚相對!」 (世說新語 新亭對泣)

翻譯 隨晉室東渡的達官貴人,每到好日子,每每彼此邀約到新亭的地方,坐在草地上喝酒聚會。有一 次,周侯坐在當中而歎息著說:「風景沒有什麼差別,可是正值國土變色,所看到的已不是當年

河山了!」大家都相對著流淚,只有丞相王導臉色一變說:「應當共同努力報效國家,打敗敵 人,

收復國土,怎麼可以學俘虜無計可施,而相對哭泣呢!」

01( )文章開頭提到:「過江諸人」,由本文可以推知這些人過江的原因是: (A)外出經商  (B)遊賞名勝 (C)公務考察 (D)偏安避難。

02( )「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其意是: (A)風光相似,人事全非 (B)河山依舊,景色

有別 (C)景色有別,河山變色 (D)風光相似,河山依舊。

03( )文中王丞相嚴肅地說了一番話,是因為看到在場人士的何種行為? (A)喝酒宴會,無 所事事 (B)山河變色,無動於衷 (C)久違重逢,談笑風生 (D)相對哭泣,無濟於事。

04( )王丞相對大家說話的用意為何? (A)諷刺 (B)嘲笑 (C)勉勵 (D)教訓。

05( )由本文可知南渡的達官名士大多抱持何種心態? (A)保守偏安,無意光復河山 (B)縱 酒作樂,忘卻亡國之恨 (C)只知感歎,不知如何是好 (D)互相勸勉,戮力恢復中原。

【世說新語選】詳解

一、單選題

1(B)解析:(乙)非個人創作,劉義慶集門下賓客合編而成。(丙)起自〈德行〉,終於〈仇隙〉。

2(B)解析:( A )古小說,街談巷語,道聽塗說 ( D)元發展,宋代話本演進

3(A)解析:未必。

4(C)解析:D 愛情、豪俠、神怪 5(B)

6(B)

7(A)解析:以支遁養鶴的過程,體悟到順應物之本性,才是真正的愛其所好,也才是真愛。

8(B) 9(C) 10(D) 11(D) 12(B) 13(A) 14(D)解析:B邯鄲淳 C楊修勝

15(C) 16(D)

17(A)解析:四大奇書:水、三、西、金。(A)李逵,為水滸傳 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人物,綽

號黑旋風;李瓶兒,西門慶之妾,代表金瓶梅中的「瓶」(B)楊過,金庸武俠小說神雕俠侶 中男主角(C)宋江,為水滸傳  梁山泊 一百零八條好漢人物,綽號及時雨;林黛玉,為曹 雪芹 紅樓夢女主角之一(D)張生(張君瑞)為西廂記男主角;春梅,潘金蓮婢女,後亦與 西門慶有染

18(B)解析:正確:(甲)(乙)(丁)(己)(辛)。(丙)實為殘叢小語的零星記事,並無完整結構(戊)魏

晉 六朝以「志怪」小說為大宗,有八、九十種之多(庚)以干寶搜神記最有名。

19(D)解析:曹雪芹紅樓夢羅貫中三國演義吳敬梓儒林外史劉鶚老殘遊記。

(20)

20(D)解析:(甲)由「大秤分魚肉,小秤分珠寶,是他們的生活」可推知為梁山泊上綠林群豪的 寫照(乙)由「功名富貴無憑據」一句可推知應為諷刺讀書人熱衷功名醜態百出的儒林外史。

此闋為其書開卷詞(丙)為紅樓夢卷頭詞(丁)為三國演義卷頭詞。

二、複選題

01答案:ABDE 解析:竟然,做副詞使用。

02答案:Comb i n

03答案:ABCE 解析:《三國志》應改為《三國演義》。

04答案:ADE 解析:( B )章回小說皆不入《四庫全書》。( C )《世說新語》不是章回小說。

05答案:ACD 解析:( B )《太平廣記》乃李昉所編(E)《紅樓夢》是言情小說

06答案:DE 解析:( A )碑文為邯鄲淳所作。( B )出自蔡邕之筆。( C )意在讚美碑文之絕妙。

07答案:Comb i n

08答案:AD 解析:(B)楊修領悟力高於曹操。(E)〈夙慧〉〈捷悟〉。

09答案:ABC

10答案:BCE 解析:(D)管寧並未責罵華歆。

11答案:ABCE 解析:(D)無法從本文判別。

12答案:ACDE

13答案:BD 解析:(A)只是暫住。(C)〈任誕〉篇。(E)「爾」字是「如此」的意思。

14答案:AD 解析:(B)唯左思容貌醜陋 (C)只有戴安道終身不仕 (E)三都賦為左思一人創 作。

15答案:ACD 解析:(B)七步成詩:曹植 (E)小時了了:孔融。

三、閱讀測驗

01(D)、02(A)、03(D)、04(C)、05(C)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拉曼大學 中華研究院中文系 論明清男色白話小說的敘事結構 A Study of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Male Love Vernacular Stori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科目編號:ULSZ3094 學生姓名:廖菁菁 學位名稱:文學士(榮譽)學位 指導老師:方美富 博士

1 — 1 上課筆記 1 — 1 重點練習 1. 小彩利用假期參觀一處史前文化遺址 , 在參觀過程中,她以表格紀錄這處遺址 的特徵如附表。下列何者最可能是這處文化遺址?〔97第2次基測〕 A長濱文化 B圓山文化 C大坌坑文化 D十三行文化。 2. 在人類的演化過程中,區別「史前時代」和「歷史時代」的重要依據 為下列何者? A石器的製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