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柳比較
喵
籍貫
韓 柳
河南河陽 郡望昌黎
河東解縣
字號
韓 柳
字退之 號韓昌黎
諡文,世稱韓文公 宋神宗贈昌黎伯
字子厚
號柳河東、柳柳州 諡無
生卒
韓 柳
早生晚卒
768-824
晚生早卒
773-819
進士及第
韓 柳
德宗貞元八年 德宗貞元九年
貶官
韓 柳
諫迎佛骨貶潮州 劾李實貶連州
坐王叔文黨,貶永州 司馬,作永州八記
思想
韓 柳
發揚儒家,排佛老 博涉諸子,出入儒釋 道之間
個性
韓 柳
不畏流俗,抗顏為師
,志希古人 深自隱晦,不欲為人 師,為學問而學問
古文
韓 柳
倡導古文運動 唐宋八大家之首
呼應古文運動 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評
韓 柳
蘇軾:「文起八代之
衰,道濟天下之溺」 韓愈:「其文雄深雅 健似司馬子長」
文法
韓 柳
文出於經,故長於議
論 文出於史,故長於敘
述
文風
韓 柳
以載道為主,氣魄雄
渾,語言精鍊 文以明道,為文雄深 雅健,俊潔精奇
詩風
韓 柳
奇險派 怪誕奇險
山水派
幽深冷峻,流露出貶 謫的抑鬱
著作
韓 柳
昌黎先生集(李漢
編) 柳河東集(劉禹錫
編)
古文名篇 *
韓 柳
賦﹑詩﹑論﹑說﹑傳
﹑記﹑頌﹑讚﹑書﹑
序﹑哀辭﹑祭文﹑
碑誌﹑狀﹑表﹑雜文
遊記、寓言、論辨
韓愈文學理論
載道說:道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 形式。而道的內涵﹐就是仁義。
韓愈文學理論
師古說:學習先秦兩漢古文“非三代兩 漢之書不敢觀”再博取諸家。
韓愈文學理論
創作論:唯陳言之務去” 、“唯古於詞 必己出”、 “文從字順各識職”
韓愈文學理論
修養論:作者有紮實的道德修養,根據
《孟子》的養氣說,主張氣盛則言宜。
韓愈文學理論
怨刺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有 不得已者而後言”
(
《送孟東野序》)
☆
繼承並發展了儒家關於《詩三百 篇》的“怨”“刺”作用﹑屈原的“發 憤以抒情”
(
《九章‧惜誦》)
﹑ 司馬遷 的“發憤著書”等說﹐並對宋代歐陽修 的“窮而後工”說起了重要影響。韓愈名篇─論說文
a哲理散文(原、說):
《原道》 、 《原毀》 、 《師說》
b諷喻雜文(解、說):
《雜說》
《進學解》 (東方朔《答客難》﹑
揚雄《解嘲》的問答形式和俳諧傳統)
c書信散文:論述文學思想,
《答李翊書》﹑《與馮宿論文書》
韓愈名篇─記敘文
a贈序體:贈人以文,夾敘夾議,
《送孟東野序》( 38
個“鳴”字貫串全 篇,不平則鳴)《送李愿歸盤谷序》
《送董邵南序》
b史傳散文:史記傳統《張中丞傳後敘》
c墓誌銘:《柳子厚墓誌銘》(開創散文
敘事墓誌銘傳統)韓愈名篇─抒情文
a散體祭文:《祭十二郎文》
b韻語祭文:《祭柳子厚文》(四言韻 語
韓愈詩法─以文為詩
運用散文的篇章結構﹑句式﹑虛詞。
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運用古文章法,“放縱是誰之過歟”
(
《寄盧仝》)“
知者盡知其妄矣”(
《誰 氏子》用虛詞韓愈詩法─以議論為詩
如《君子法天運》一首﹐通篇用《荀 子》的議論和語句為詩﹐
《誰氏子》﹑《謝自然詩》的後半篇排 斥道教﹐《送靈師》頭一段排斥佛教﹐
則是押韻的《原道》﹑《論佛骨表》。
《荐士》上半篇﹐概論詩歌發展。
韓愈詩法─以賦為詩
如《南山詩》“似《子虛》﹑《上林
賦》”(洪興祖語)。用
50
多個“或”﹑“或如”﹑“又如”形成排比鋪陳的 句法。
韓愈評論
古文:全面讚揚 詩歌:褒貶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