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各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壹、 幼兒數學能力發展信念
二、 不同幼兒背景之幼兒數學能力發展信念
家長對於不同幼兒背景所持的幼兒數學能力發展信念如表4-1-3,參與本研 究之幼兒共計320位,學習論以女孩家長之得分最高,平均數為29.42(SD=
3.84);建構論則男女孩家長之得分相近,平均數僅差0.01;成熟論以男孩家長
之得分最高,平均數為16.82(SD=6.54)。
在幼兒年齡方面,學習論以五到六歲幼兒之得分最高,平均數為28.96
(SD=4.72),建構論以三到四歲之得分最高,平均數為27.10(SD=4.52),成 熟論以五到六歲幼兒之得分最高,平均數為16.36(SD=5.75)。
表4-1-3
三種信念在幼兒基本資料之平均數(M)和標準差(SD)(N=320)
學習論得分 建構論得分 成熟論得分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62
性別 男 28.29 5.29 26.89 3.98 16.82 6.54 女 29.42 3.84 26.88 4.39 15.70 5.25 年齡
5~6歲 28.96 4.72 26.68 3.91 16.36 5.75 4~5歲 28.89 4.70 26.99 4.33 16.12 6.18 3~4歲 28.70 4.26 27.10 4.52 16.20 5.79
貳、 親子數學經驗
本研究依據親子數學經驗量表,將親子數學經驗的類型分為直接教導和間 接活動二個類型。直接教導的平均值為M=2.79,標準差SD=0.78,平均而言,
家庭中進行與直接教導有關的親子數學經驗出現的頻率,介於過去一個月大約 1-3次到每週一次之間;間接活動的平均值為M=2.55,標準差SD=0.71,平均 而言,家庭中進行與提供孩子思考和應用於生活的親子數學經驗所出現的頻 率,介於過去一個月大約1-3次到每週一次之間,如表4-1-4。
表4-1-4
親子數學經驗頻率(N=320)
項目 平均數 標準差
直接教導 2.79 0.78
間接活動 2.55 0.71
無論是直接教導或是間接活動,整體親子數學經驗進行的頻率,都是介於 過去一個月大約1-3次到每週1次之間,此結果和曾瓊瑩(2010)、許雅幸
(2011)發現親子數學經驗的頻率介於有時做和時常做之間相符,卻略低於簡 碧嬅(2011)的研究結果每週2-4天到每週4-5天之間。推測可能的原因有 二,首先,可能是問卷中的有些親子數學經驗不適用該年齡,例如3歲孩子年 齡太小孩還無法進行某些項目,如將物品相減、使用計量工具測量固體等項 目;或是有些項目是孩子早已熟悉的內容,例如認識數字、形狀等項目對於6 歲孩子而言早已熟悉,故進行的頻率相對減少,研究者在整理問卷時發現部分
63
家長有說明此現象;其次,研究對象多數為雙薪家庭,百分之七十七的母親都 是上班族,可能利用周末假日進行親子數學互動的機會較多,所以研究顯示家 庭進行親子數學經驗的頻率約一個月1-3次或是每週1次之間。
一、不同家長背景之親子數學經驗
本段就家長背景因素,分項說明描述性統計分析的平均數與標準差之結
果,如表4-1-5。參與本研究之家長共計320位,不同背景家長的親子數學經驗
平均數之分析結果皆為直接教導大於間接活動,且兩者分數相近。
幼兒母親的直接教導得分之平均數為2.77(SD=0.77),間接活動得分之平
均數為2.54(SD=0.69);幼兒父親的直接教導經驗得分之平均數為2.87(SD
=0.85),間接活動得分之平均數為2.60(SD=0.81)。而幼兒母親和父親的教 育程度方面則結果一致,直接教導之得分以高中職為最高,間接活動之得分以 研究所為最高。在家庭社經地位方面,直接教導和間接活動之得分均以高社經 地位者為最高,直接教導之得分平均數為2.88(SD=0.71),間接活動之得分平
均數為2.67(SD=0.67)。在家庭年收入方面,直接教導和間接活動之得分均以
高社經地位者為最高,直接教導之得分平均數為3.05(SD=0.68),間接活動之 得分平均數為2.71(SD=0.41)。
表4-1-5
親子數學經驗之平均數和標準差在家長背景資料表現(N=320)
直接教導 間接活動 項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家長身份 母親 2.77 0.77 2.54 0.69
父親 2.87 0.85 2.60 0.81
母親教育程 度
未填答 2.64 0.85 2.42 0.72
高中職 2.87 0.77 2.59 0.74
大學/大專 2.77 0.75 2.53 0.68 研究所(含以上) 2.85 0.91 2.64 0.79 父親教育程
度
未填答 2.69 0.66 2.53 0.61
高中職 2.94 0.78 2.71 0.74
64
大學/大專 2.72 0.77 2.47 0.70 研究所(含以上) 2.90 0.85 2.62 0.77
未填答 2.77 0.90 2.44 0.72
高 2.88 0.71 2.67 0.67
社經地位
中高 2.74 0.83 2.47 0.75
中 2.70 0.63 2.60 0.61
中低 2.68 0.72 2.52 0.70
家庭年收入
未填答 2.45 0.37 2.26 0.29
少於 50 萬 2.80 0.77 2.54 0.69 50-114 萬 2.81 0.74 2.57 0.69 115-150 萬 2.82 0.82 2.60 0.69 151-300 萬 2.69 0.85 2.46 0.82 301 萬以上 3.05 0.68 2.71 0.41
二、不同幼兒背景之親子數學經驗
如表4-1-6,參與本研究之幼兒共計320位,男孩家長的直接經驗得分之平
均數為2.81(SD=0.73),間接活動得分之平均數為2.56(SD=0.66);女孩家
長的直接經驗得分之平均數為2.76(SD=0.82),間接活動得分之平均數為2.54
(SD=0.75)。
在幼兒年齡方面,直接教導和間接活動之得分以五到六歲最高,直接教導 之平均數為2.91(SD=0.77),間接活動之平均數為2.67(SD=0.71);直接教 導和間接活動之得分以三到四歲最低,直接教導得分之平均數為2.46(SD=
0.72),間接活動得分之平均數為2.29(SD=0.63)。
表4-1-6
親子數學經驗在幼兒基本資料之平均數和標準差(N=320)
直接教導平均 間接活動平均 項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性別 男 2.81 0.74 2.56 0.66
女 2.76 0.82 2.54 0.75
年齡 5~6歲 2.91 0.77 2.67 0.71
65
4~5歲 2.82 0.76 2.55 0.71
3~4歲 2.46 0.72 2.29 0.63
參、親子數學經驗之現況
本段將親子數學經驗之描述性統計結果分題項說明次數分配表和平均數。
一、 親子數學經驗之頻率
各題項之頻率平均數如表4-3-1,本研究從320份問卷進行親子數學經驗的 調查結果發現,平均數得分最高的前五項分別為題號8「計時(例如還剩五分
鐘)」,平均數M=3.60;題號3「計算物品數量」,平均數M=3.36;題號17「念
數字(如從1數到100)」,平均數M=3.34;題號20「分辨大和小或比較多少
(如我的色筆比較多)」,平均數M=3.30;題號2「認識數字(如教導這是
9)」,平均數M=3.25,以上幾項的平均數數值都是偏向「大約每週1次」到
「一週約2-4次」之間。
而平均數得分最低的前五項分別為題號9「使用計算機或有計算功能的軟 體/App」,平均數M=1.50;題號29「使用計量工具測量固體(如用秤比較積木
重量)」,平均數M=1.61;題號15「玩有骰子或轉盤的桌上遊戲」,平均數
M=1.84;題號25「使用計量工具測量液體(如扮演煮湯加兩杯水)」,平均數
M=1.89;題號16「玩紙牌遊戲」,平均數M=1.94,以上幾項的平均數數值是偏
向「過去一個月都沒有」到「過去一個月大約1-3次」之間。
表4-1-7
親子數學經驗各題項之平均數和標準差(N=320)
題目 平均數 標準差
8. 計時(例如還剩五分鐘) 3.60 1.38
3. 計算物品數量 3.36 1.15
17. 念數字(如從1數到100) 3.34 1.17 20. 分辨大和小或比較多少(如我的色筆比較多) 3.30 1.11
66
2. 認識數字(如教導這是9) 3.25 1.33
21. 從物品外觀分辨是相同或不同 3.17 1.17 26. 使用測量名詞(例如幾個、幾張、幾杯) 3.10 1.28 27. 談到序數(例如第一個、這是第幾個、最後一個) 3.08 1.28
6. 摹寫數字 3.06 1.24
18. 認識形狀(如圓形、三角形) 3.07 1.23 19. 將物品相加 3.02 1.23 12. 使用日曆和日期(例如今天是幾月幾日或星期幾) 3.01 1.37
7. 購物時談到錢(例如哪一個比較貴?) 2.99 1.24
4. 將一堆物品依照大小、顏色或形狀分類 2.77 1.18
24. 玩買賣遊戲 2.76 1.18 34. 分配(如請幼兒發給每人三個) 2.75 1.20 10. 將具有某種特性的物品聚成一群 2.63 1.28 33. 排序(如要求從大排到小) 2.61 1.19 31. 量身高或體重 2.61 1.05 14. 閱讀數字故事書 2.59 1.18 22. 唱念數字歌謠(如五隻猴子盪鞦韆…) 2.59 1.29
5. 練習倒數(10, 9, 8, 7…) 2.55 1.29
30. 數多少錢 2.54 1.23
11. 玩連連看(依序把點點連接起來後呈現某圖形) 2.43 1.12 23. 將物品相減 2.38 1.20 32. 認識錢幣面額 2.35 1.19 28. 兩個兩個數(例如2、4、6、8) 2.18 1.27
1. 使用數字卡或數學卡 2.09 1.12
13. 讓幼兒戴手錶,認識時間 2.05 1.25 16. 玩紙牌遊戲 1.94 1.08 25. 使用計量工具測量液體(如扮演煮湯加兩杯水) 1.89 1.02 15. 玩有骰子或轉盤的桌上遊戲 1.84 1.06 29. 使用計量工具測量固體(如用秤比較積木重量) 1.61 0.91
9. 使用計算機或有計算功能的軟體/App 1.50 .081
依據上述研究結果,首先,本研究將說明親子數學經驗頻率最高的前五項 與近十年國內相關的三篇文獻如鍾志從和許肅梅(2006)、曾瓊瑩(2010)與許 雅幸(2011)之發現比較,經驗類型相似的題項分別為題號3和題號17兩題,
本研究題號3「計算物品數量」和前述三篇文獻之「我教孩子數具體的事物如
67
糖果、豆子等」題意相仿;其次,本研究題號17「念數字(如從1數到100)」 和上述文獻題項之「我會教孩子數數12345….」題意相仿且都是調查研究進行 頻率最高的前五項經驗。然而有別於文獻的是,「教導認識數字」和「分辨大和 小或比較多少」兩項列於本研究之前五項,顯示受試家長可能略重視數字的認 識和理解。
其次,頻率最低的五項親子數學經驗,進行頻率約在「過去一個月都沒 有」和「過去一個月大約1-3次」兩個等級選項之間,其中「使用計量工具測 量固體(如用秤比較積木重量)」、「使用計量工具測量液體(如扮演煮湯加兩杯 水)」此兩項與過去文獻的「我讓孩子幫我量米量水」都是與進行測量相關的活 動;至於「玩紙牌遊戲」與過去文獻題項「我教孩子玩和數有關的遊戲如撲克 牌、跳棋等」相似。依據上述結果研究者推測現代家庭可能因為在家烹煮食物 的機會變少,因而缺乏烹飪之生活經驗和互動機會,例如親子一起烹飪與使用 計量工具量米量水;其次,家庭於假日期間多選擇出外旅遊逛街因而在家和孩 子一起透過輕鬆有趣的情境進行和數學有關的遊戲,例如玩紙牌、骰子、轉盤 的桌上遊戲之機率降低。另外,本問卷增列「使用計算機或有計算功能的軟體 /App」的題項,希望瞭解親子使用現代科技工具實施親子數學的經驗,然而研 究結果顯示66.6%的家庭過去一個月都沒有進行,研究者在幼兒園觀察也發現 幼兒使用計算機的機會不多,且鮮少聽到家長分享在家中和幼兒使用計算方面 的軟體,故此研究題項有待後續研究者繼續探討。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顯示親子數學經驗以計算、唱念和認識數字等直接 教導方式的親子數學經驗次數為最多,而最少的則是過去一個月內幾乎沒有進 行與桌上遊戲相關的親子數學活動,或是量米量水等與計量有關的生活經驗,
可見家長對於幼兒階段的數學學習概念和進行方式似乎以直接教導較多,而經 由遊戲性、趣味性或從生活情境自然產生的親子數學經驗則略顯不足。因此,
若能透過多元方式幫助家長瞭解幼兒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不僅能促進親子
68
關係,也能增進幼兒的數學發展,幫助幼兒均衡發展。
二、 親子數學經驗之年齡分析
本段將依據幼兒不同年齡分析進行頻率最高和最低的前五項親子數學經驗 和曾瓊瑩(2010)的研究比較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3-4歲幼兒的親子數學經 驗頻率最高的前五項(如表4-1-8),與曾的研究結果相同的是「認識形狀(如 圓形、三角形)」和「念數字(如從1數到100)」兩項。其次,4-5歲幼兒的親 子數學經驗頻率最高的前五項,與曾的研究結果相同的是「認識形狀(如圓 形、三角形)」、「念數字(如從1數到100)」、「計算物品數量」三項。而5-6歲 幼兒的親子數學經驗頻率最高的前五項,與曾的研究結果相同的是認識形狀
(如圓形、三角形)、念數字(如從1數到100)、計算物品數量三項。
表 4-1-8
依幼兒年齡分析親子數學經驗頻率最高之五項
年齡 親子數學經驗的項目 平均數
3-4歲
1. 認識形狀(如圓形、三角形)。 2. 計時(例如還剩五分鐘)。 3. 念數字(如從1數到100)。 4. 從物品外觀分辨是相同或不同。
5. 認識數字(如教導這是9)。
3.31 3.31 3.29 3.10 3.08
4-5歲
1. 計算物品數量。
2. 認識數字(如教導這是9)。 3. 念數字(如從1數到100)。 4. 從物品外觀分辨是相同或不同。
5. 認識形狀(如圓形、三角形)。
3.37 3.35 3.33 3.20 3.19 5-6歲 1. 計時(例如還剩五分鐘)。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