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研究發現
第二節 反覆戒癮期-物質濫用過程與人際關係
157
158
自己切斷關係的經驗。比較特別的是,阿悟回顧老婆自始至終都對自己的行為 很包容,願意等他有一天能回頭。不同於其他人的是,大熊長期感受到家人的 冷漠,反而穩定交往的老婆持續待在旁邊,兩人建立各取所需的互動模式。這 二位研究參與者配偶的包容和接納能力著實很大,然而兩者後續伴侶關係卻天 壤地別。研究者猜想,大熊與老婆長期待在一起其實沒什麼困擾,所以也沒有 戒毒的打算,或者是跟大熊冷漠的家庭有關連,才會影響到親密關係的維繫。
所有研究參與者都有類似的用藥模式以及相關感受,當他們因為持續麻痺 自己迴避重要家庭關係的同時,多數研究參與者的家人是提供持續關心的。
二、在反覆濫用物質歷程中的減害選擇
雖然長期處在濫用物質的循環中,研究參與者們普遍在較有心力反思自己 的生活現狀時,都曾經有過想要變好、想戒癮的念頭。但是,現實是停止不了 渴求物質的心理狀態,便回去過著一樣的生活,只是會盡力減少可能的傷害。
哲哲為了避免威脅到家人生存,而開始當起藥頭解決自身用藥開銷的問題。阿 銘則因為長時間跟隨著信任的大哥,而控制用藥穩定幫忙做事,直到對方過世 後才過著沒有依靠的用藥賣藥生活。大熊則擔心自己太痛苦,所以維持單一買 家的單純使用安非他命,為了賺錢開始做生意減少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大熊雖然持續反覆的物質濫用,但是仍穩定的跟老婆朝日 相處。後來更在長輩的催促下結婚,還辦了婚禮,卻因此跟老婆與娘家之間關 係起了裂痕。儘管如此,大熊生活都算穩定,只是因為沒錢的關係,加上朋友 的建議而開始做生意。雖然身體走下坡,而不得不減少吸食。這樣的生命歷 程,不像其他人時常擔心被警察衝或被關,或與所有正常人關係崩壞,整體生 活繞著毒品離不開,生命像是停滯了般,無法負擔任何社會責任。反而大熊的 生命在這個階段仍持續有進展,也持續扮演好一個好男友、甚至一個好新郎的 角色,後來更因為身體緣故,與物質的關係彷彿退回到成癮期,有節制使用。
159
對於如此例外的現象,研究者還無法得到合適的詮釋。
成癮的起因是依附障礙,而依附障礙會導致人格結構受損,以至於衍生出 許多心理疾病(鮑比,1969/2020;Fuchshuber& Unterrainer, 2020)。本研究也 確實可以觀察到,雖然目前的戒癮動機尚不足夠產生堅定的改變,但是錢的問 題、關係的問題仍然可能成為當事人該時期的主訴議題。雖然從多位研究參與 者即使在這一時期仍然秉持部分的對生活的掌控,然而特別的是,在主觀知覺 上,研究參與者普遍回顧覺得自己完全沒有理智,這樣客觀與主觀的差異仍需 要進一步觀察。
三、監獄隔離的環境和教化課程對於戒癮的影響
多位研究參與者提及,被抓、被關(或者勒戒)的時候,其實是頭腦比較 能清楚思考的時候;或是聽到其他獄友的家人過世;或是感受到家人前來探監 不離不棄的態度,當下會想到出監後要洗心革面。但是,出監後回到原來的環 境,還是持續用藥。其中哲哲也感謝戒治單位提供正念課程,奠定未來更有能 力對於癮頭線索有所覺知。
相反的,大熊與阿銘則提到為了融入獄中人際氛圍,所以會彼此分享外頭 取藥與用藥的訣竅,反倒使得出監後更躍躍欲試於用藥。與他人不同的是,大 熊在監所中更感受到家人對自己的冷漠。
陳至心(2004)認為戒治人能夠在監所中戒除生理癮之外,也普遍決心出 監後要有所改變,然而如若沒有學到適合自己的戒癮方法以及學習面對復發,
則又會再次用藥並再度入監,形成封閉的循環。整合來說,當戒治人短暫入監 而離開物質,上課了解成癮,並體會到家人對自己的在乎時,會發生以下的 TTM所提到的幾個要素以促成改變動機狀態的推進:意識提升、社會解放、顯 著緩解、環境重新評估、自我重新評估等內在認知過程。這時候,幫助戒癮者 從準備期推往行動期的具體戒癮計畫以及面對復發,成了工作的重點。反之,
160
戒癮者如果早已跟正常親友斷絕往來,動機的推進就會更為困難。
四、小結
持續濫用物質的研究參與者們經歷著很類似的心理歷程及疏離的人際互 動,而毒品的易取得性,也使得戒除更為不易。而就在這樣幾乎無法負起任何 關係責任的生活模式中,可以看見研究參與者為了某些重要關係或者現實考 量,而做出減少預期中難以承受傷害的抉擇與生活模式的調整。監所形成脫離 舊有環境的氛圍以及家人的探訪,一方面讓戒癮者增強戒癮的動機,但也可能 另一方面加強出監用藥的興致。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