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實務面及政策面的建議

1、在目前的健保醫療系統內,普遍增設心理諮商服務,以提高服務的可近性、以 及形成心理健康開放討論的社會氛圍。

2、立法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居住權以及居住正義,例如:提高社會住宅的供給量,

87

降低社會住宅的租金,才能減輕青壯目前最重大的經濟負擔,讓安居在台灣成 為真正落實的基本人權,讓青年不受到低薪和高房價的雙重打擊。

3、將老年經濟安全準備的知識增設在中學及大學公民教育的正式課綱中,讓青年 及早重視並規劃經濟安全,財務自由才能創造真正的獨立自主的人生。

4、我們需要更完善的公共服務系統,尤其在工作彈性安全制度支持上最為迫切。

認知到我們的青壯世代普遍追求更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創新工作方式的趨勢,不 論是針對失業、轉換跑道、進修提升專業能力、或是鼓勵更多的文化藝術工作 者投入創作,都能充分得到支持,也有助於整體提升台灣青年的創新、創造力 以及產業競爭力。

二、未來研究參考之建議

1、自由選擇生活的方式 (freedom to make life choices)是國際幸福指標之一,研究也 特別凸顯我們的青壯世代傾向這樣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即使個人經濟條件並 不寬裕,但似乎有一個優勢的立足點,就是自由民主與開放,使得在台灣生活 相對容易。未來台灣的幸福學相關研究,建議可以根據「自由選擇生活方式」

的選擇權利、選擇時機、和選擇程度,進一步探討 choices 對 happiness的影 響。

2、多數受訪者在遇到生活或工作需要幫助時,並不會立即想到公共資源,或者心 想那是個人要自己負責的事,與國家的服務無關,甚至為接受補貼感到羞愧。

台灣的眾多公共服務雖然還不是普及性、制度化的人人機會平等,而是採津貼 補助或提出申請再經審核的方式提供,但許多公共服務實際上是存在的,只是 沒有被好好發掘運用。建議未來可以針對公共資源對個人影響的議題深入探 討,尤其是結構面因素,例如:公民教育不重視公共政策知識的教導與討論?

對公民的基本社會權利與義務知識的缺乏?以至於面對生活的問題經常缺少公 共性面向的想法?或是探討社會心理因素,為何接受公共資源的支持會覺得羞 愧?因為名義是特定補助,而不是人人都享有的福利?

88

研究心得與後語

成功老化是幸福人生的延續,希望這篇研究略能呈現青壯世代的幸福人生藍 圖,從這個藍圖中我們可以進一步嚴謹規劃出哪些條件是幸福人生的基礎建設,成 為真正支持每一個人幸福人生的穩定力量。打開當今世界的民主國家地圖,此時此 刻,我們在哪裡,要往哪裡去?這個問題和幸福人生的思考同樣都扣連著實現我們 最深處價值的思考和選擇。北歐國家社會民主的成就的確帶給我們對於美好人生的 重要啟發,然而台灣也是一個先進的民主自由國家,雖然歷史因素讓台灣看似處在 世界的邊緣,實質上我們卻從來沒有缺席參與這個世界的一舉一動,相反的,危機 感讓我們百倍千倍努力創造自己對世界的貢獻,在許多進步價值的觀念和行動上,

我們都是先行者,不斷創造我們自己特殊的成功經驗和價值,慷慨分享經驗,也和 全球社會保持密切合作發展的夥伴關係。2020-2021年這段時間台灣對於全球 COVID-19防疫的參與和貢獻來說正是最佳寫照,在2020年國際疫情開始爆發時,

台灣除了作為一個慷慨的國際捐贈者、對世界各國捐贈口罩之外,也向友邦輸出台 灣超前部屬的防疫經驗,掀起了一波友國為台灣加入世衛組織公開聲援的高峰,大 幅提高了台灣在國際間的好名。台灣曾對世界各國無私地伸出援手,卻也沒人料想 到在2021年5-7月間,台灣在疫情爆發後竟能獲得日本和美國實際且為數可觀的百萬 劑疫苗支援,以及其後接續幾個歐洲友邦也用捐贈疫苗的行動來表態支持台灣,由 此可知台灣在民主世界的陣營中很明顯地有著重要的位置。台灣的青壯世代正在努 力創造建構他們嚮往的更自由的新生活方式,追尋一個更以「人性」主體來思考,

以「自由」、「平等」、「民主」為核心價值,在這個共同的大方向上,相信我們的國 家必定能在這些進步價值的基礎上思考,讓我們共同創造更多人的幸福人生,圓滿 每一個個體成功老化的人生。

89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永慈 (2008)。高齡社會的來臨:為2025年的台灣社會規劃之整合研究不同世代 對於老年生活的需求、服務提供以及價值偏好的調查研究 (2) 研究成果報 告 (完整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擷取自

http://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37537/1/ntnulib_tp_H0801_04_

029.pdf。擷取日期:2021年6月。

古允文 (譯),國立編譯館 (1999)。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台北:巨流。

原著Esping-Anderson, Gösta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台灣公民陣線 (2020)。台灣公民陣線2020政綱。台北:社團法人經濟民主連合。

行政院主計處 (2016)。國民幸福指數統計。擷取自

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40131&ctNode=5624,

https://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33715562571.pdf。擷取日期:2021年 6月。

吳老德 (2001)。正義與福利國家概論 (2版)。台北:五南。

李政賢、廖志恆、林靜如 (譯) (2007)。質性研究導論。台北:五南。 原著 Uwe Flick (2002). Qualitative Sozialforschung. Hamburg: Rowohlt Taschenbuch Verlag.

汪珮渲與賴世烱 (2020)。Mindfulness中譯釐正為覺察之佛學與科學實證檢驗:覺察 與正念判準量表之研發。佛學與科學,第21卷,第1期,10-29。

林歐貴英、郭鐘隆 (譯) (2003)。社會老人學。台北:五南。

原著Nancy R. Hooyman & H. Asuman KiyakSocial (2001). Social Geront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6th ed.). US: Allyn & Bacon.

林萬億 (2006)。台灣的社會福利: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台北:五南。

林麗惠 (2006)。台灣高齡學習者成功老化之研究。人口學刊,33,133-170。

周伶利 (譯) (2006)。Erikson老年研究報告人生八大階段。台北:張老師文化。

90

原著Erik H. Erikson, Joan M. Erikson & Helen Q. Kivnick (1987). Vital Involvement in Old Age: The Experience of Old Age in Our Time. London: W. W. Norton.

洪慧芳 (譯) (2017)。北歐萬有理論。新北市:奇光。

原著Anu Partanen (2016). The Nordic Theory of Everything: In Search of A Better Life. US: Happercollins publishers.

陳一姍 (2019)。借鏡丹麥:造一座真實樂園。天下雜誌,675,276-308。

陳信宏 (譯) (2020)。如何在21世紀反對資本主義。台北:春山出版。

原著Erik Olin Wright (2019). How to Be an Anticapitalist in the Twenty-Fist Century. New York: Verso Books.

徐慧娟 (2003)。成功老化:老年健康正向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03,252-260。

徐慧娟、張明正(2004)。台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多層次分析。台灣 社會福利學刊,3(2),1-36。

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8)。高齡化時程,扶養比變動趨勢。擷取自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695E69E28C6AC7F3。擷取日期:

2019年6月。

張雪瑩 (譯) (2020)。真正的快樂處方。台北:究竟出版。

原著Anders Hansen (2016). Hjärnstark: Hur Motion Och Träning Stärker Din Hjärna. Stockholm, Sweden: Bonnier Fakta.

黃樹民 (譯) (2020)。鉅變 : 當代政治與經濟的起源。台北:春山。

原著Polanyi, Karl (1944).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s. Boston: Beacon Press.

楊培珊、梅陳玉嬋 (2016)。台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3版),頁171-172。台 北:雙葉書廊。

楊靜利 (2013)。經濟安全:收入、貧窮、與年金制度。2013衛生福利交流訓練。擷 取自https://slidesplayer.com/slide/11219970/。擷取日期2021年9月。

葉崇揚、陳盈方 (2012)。民主、資本主義與年金體系的發展:臺灣經驗的分析,人

91

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5(1),45-86。

蔡培元 (譯) (2018)。社會民主是什麼瑞典的實踐與挑戰。台北:台灣勞工陣線。

原著Ingvar Carlsson & Anne-Marie Lindgren (2008). What is Social Democracy: A Book about Ideas and Challenges. Sweden: The Swedish Labour Movement Think Tank & The Olof Palme International Center.

蔡宏政 (2020)。以社會保險作為社會團結與台灣認同的基礎。收錄於林秀幸、吳叡 人 (主編),主權獨立的人間條件台灣如何成為一個自由平等、團結永續的新 國家?,頁163-188。台北:社團法人經濟民主連合。

劉毓秀 (2015)。一窺桃花源的真幻—北歐普及照顧制度、決策機制與社會平等。收 錄於劉毓秀 (主編),北歐經驗,台灣轉化,頁3-94。台北:女書。

劉維人 (譯) (2021)。北歐不是神話:一套打造永續幸福國度的方法論。台北:社團 法人經濟民主連合。原著Brandal, N., Bratberg, Ø. and Thorsen, D. E. (2013). The Nordic Model of Social Democracy.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賴盈滿 (譯) (2021)。成功的反思,舊約傳道書第9章11節,引用於《成功的反思》頁 80。台北:先覺。原著Michael J. Sandel (2020). The Tyranny of Merit: What's Become of the Common Good?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衛福部 (2015) 。台灣健保20年周年我們學到些什麼 (Taiwan’s 20-Year Journey of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What Have We Learned?) 衛生福利部2015年國際健 康經濟學會 (iHEA) 第11屆世界研討會 (11th World Congress in Health Economics) 出國報告。擷取自https://dep.mohw.gov.tw/NHIC/cp-1666-2313-116.html。擷取日 期:2021年6月。

二、英文文獻

Baltes, P. B. & Baltes, M. M. (1990).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successful aging: The model of selective optimization with compensation. In P. B. Baltes & M. M. Baltes (Eds.), Successful aging: Perspectives from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p. 1-34). New

92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owling, A. (1993). The concepts of successful and positive ageing. Family Practice, 10, 449-453.

Burton, L. M., Dilworth-Andersson P. and Bengston, V. L. (1992). Creating culturally relevant ways of thinking about diversity and aging: theoretical challenge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etrieved from:

http://autorpa.ntunhs.edu.tw:2048/login?url=https://search.ebscohost.com/login.aspx?

direct=true&db=eric&AN=EJ438687&lang=zh-tw&site=eds-live. Retrieved date:

September 2021.

Esping-Anderson, G.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Harris, J. & White, V. (2013) A dictionary of social work & social care.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su, H.-C. (2007). Exploring elderly people’s perspectives on successful ageing in Taiwan. Ageing & Society, 27, 87–102.

Keith, J. et al (1994). Project AGE. The Aging Experience: Diversity and Commonality Across Cultures. Retrieved from: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hl=zh-

TW&lr=&id=7BR1AwAAQBAJ&oi=fnd&pg=PP1&ots=5yMgm6gjDd&sig=E61nA nan50_lCiuwE2oyhHGGRsM&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Retrieved date:

September 2021.

Kluckhohn, C. (1952). Values and value orientations in the theory of action: an exploration in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In Parsons, T. and Shils, E. (eds) Towards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Marshall, T. H. (1950). 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ECD (2020). How’s Life: Measuring Well-being. Retrieved from:

93

http://www.oecd.org/sdd/how-s-life-23089679.htm,

http://www.oecdbetterlifeindex.org/#/11111111111. Retrieved date: June 2021.

Polanyi, K. (1944).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New York: Rinehart.

Rubinstein, R. L., & de Medeiros, K. (2015). Successful aging: Gerontological theory and Neoliberalism: A qualitative critique. The Gerontologist, 55(1), 34-42.

Rowe, J.W. & Kahn, R.L. (1997). Successful Aging. The Gerontologist 37(4), 433-440.

Rowe, J.W. & Kahn, R.L. (1998). Successful Aging.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Rowe, J.W. & Kahn, R.L. (2015). Successful aging 2.0: conceptual expansi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70(4), 593–596.

Titmuss, R.M. (1958). Essays on the welfare state. London: Allen and Unwin.

Therborn, G. (1983). When, how and why does a welfare state become a welfare stat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CPR Workshops, Freiburg (March).

Torres, S. (1999). A culturally-releva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successful ageing. Ageing & Society, 19, 33-51.

Torres, S. (2001). Understandings of successful ageing in the context of migration: The case of Iranian immigrants in Sweden. Ageing & Society, 21(3), 333-355.

United Nations. (2020). World Happiness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s://worldhappiness.report/. Retrieved date: June 2021.

United Nations. (2020). World Happiness Report: The Nordic Exceptionalism: What Explains Why the Nordic Countries Are Constantly Among the Happiest in the World. Retrieved from: https://worldhappiness.report/ed/2020/the-nordic-

exceptionalism-what-explains-why-the-nordic-countries-are-constantly-among-the- happiest-in-the-world/. Retrieved date: Oct. 2020.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