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想到死亡頻率問題及善終問卷回應之描述性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想到死亡頻率問題及善終問卷回應之描述性分析

在假設受試者還有

6

個月預期壽命的情況下,

80

人(80%)希望醫師開始討 論及需要告知當事人詳細狀況,其他有

11

人(

11%

)則希望醫師先確認自己是 否想知曉,才繼續預後告知的程序。

6

人(

6%

)完全不希望討論,而剩下的

3

人(

3%

)希望醫師只告訴當事人自己所問的。

另外一題,在假設受試者還有

1-2

個月預期壽命的情況下,則有

73

人(

73%

) 希望醫師開始討論及需要告知當事人詳細狀況,其後依序為「醫師先確認我是否 想知曉」(

12%

)、「完全不討論」(

10%

)以及「醫師只告訴我問的」(

5%

)。

4-4:癌症病人的家屬預後告知選項之描述性分析

向度 人數(n)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6個月

預期壽命

完全不討論 醫師只告訴我問的 醫師先確認我是否想知曉 醫師要開始討論及告知詳細狀況

63 1180

6.03.0 11.080.0

6.09.0 100.020.0

1-2 個 月 預期壽命

完全不討論 醫師只告訴我問的 醫師先確認我是否想知曉 醫師要開始討論及告知詳細狀況

105 1273

10.05.0 12.073.0

10.015.0 100.027.0

二、善終概念問卷

此部分為短版善終概念問卷

(Good Death Inventory - Short Version)

,各題代表 一個獨立的善終主題,因此未有進行因素分析。表

4-5

呈現了各題的平均數、標 準差以及重要性(回應為「絕對有必要」、「有必要」、「稍微有必要」的百分 比),亦根據平均數的高低而為題目排序。

得分最高的

5

題題項,分別為「免於疼痛和身體不適」

(M=6.51)

、「在睡夢

中死亡」

(M=6.47)

、「自然的死亡」

(M=6.47)

、「不是家人的負擔」

(M=6.41)

「信任醫師」(M=6.30)。相較下,得分較低的

5

題題項,依序為「沒有意識到自 己正在走向死亡」(M=4.71)、「將決定留給醫療專家」(M=4.29)、「不將自己身 體虛弱暴露讓家人知道」(M=4.29)、「對抗疾病直到最後一刻」(M=4.21)、「猝 死」

(3.44)

參考

Miyashi

等(

2007

)的分類方式,重要性

>80%

為核心善終屬性

(core

domain)

,其他的則為非強制性屬性

(optional domain)

。結果得出,有別於研發問

卷時的核心善終屬性,此處的核心善終屬性為「能在日常活動中獨立自主」

(94.9%)

、「在睡夢中死亡」

(94.0%)

、「免於疼痛和身體不適」

(93.0%)

、「不是

家人的負擔」

(93.0%)、

「自然的死亡」

(90.9%)、

「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愉快」

(90.0%)、

「信任醫師」(89.9%)、「看到自己想看的人」(89.0%)、「不被當作物件或小孩」

(87.0%)、「生活在平靜的環境中」(85.0%)、「與自己的家人有足夠相處的時間」

(84.0%)

、「感覺自己的生命完整了」

(82.0%)

、「能夠留在一個最喜歡的地方」

(80.0%)

非強制屬性則為「在家庭或職業環境中維持一個人的角色」

(72.0%)

、「能預 料到自己未來的狀況」

(71.0%)

、「有信仰」

(68.0%)

、「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走

向死亡」

(59.0%)

、「將決定留給醫療專家」

(53.5%)

、「不將自己的身心虛弱暴

露讓家人知道」

(47.0%)、「對抗疾病直到最後一刻」 (49.0%)、「猝死」 (39.2%)。

題目

34「在睡夢中死亡」、題目 35「猝死」以及題目 36「將決定留給醫療

專家」為日本研發善終概念問卷後添加的,為日本特別的醫療和死亡相關概念文 化,在本研究的問卷也加設了此三題題目。表

4-6

顯示了題目

34-36

與題目

16-33

間的皮爾森

(Pearson)

績差相關係數,發現概念間有一定的相關性。

結果發現,「在睡夢中死亡」的觀念和許多其他的善終屬性有相關。其中與

「免於疼痛和身體不適」(γ=.256,

p<.05)、

「能夠留在一個最喜歡的地方」(γ=.232,

p<.05

)、「信任醫師」(

γ=.231

p<.05

)、「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愉快」(

γ=.263

p<.01

)、「與自己的家人有足夠相處的時間」(

γ=.223

p<.05

)、「能在日常 活動中獨立自主」(

γ=.218

p<.05

)、「生活在平靜的環境中」(

γ=.240

p<.05

)、

「不被當作物件或小孩

γ=.354

p<.01

)、「感覺自己的生命完整了」(

γ=.325

p<.01

)、「看到自己想看的人」(

γ=.264

p<.01

)等屬性呈現低度正相關。與

「自然的死亡」則呈現中度相關(

γ=.412

p<.01

)。「在睡夢中死亡」在平均數 和重要性均排序在第二名,由此可見,癌症病人的家屬除了希望自己能夠於睡眠 時離世外,他們所嚮往的「善終」背後還有許多蘊含著更深厚及複雜的意義。

「猝死」於屬性排行上獲得最後的排名,代表在癌症病人的家屬對此較不認 同,認為「猝死」非重要的善終屬性。而在皮爾森績差相關分析中,「猝死」與

「看到自己想看的人」呈現低度負相關(

γ=.-.230

p<.05

),跟「沒有意識到自 己正在走向死亡」則呈現低度正相關的關係(

γ=..267

p<.01

)。此表示,「猝 死」屬於突然的死亡方式,也代表著未能在死亡前看到自己想要看的人,乃成為 其中一個不認同「猝死」方式離世的原因。而「猝死」和「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 走向死亡」雙雙於平均數和重要性均為低分的屬性,顯示出不希望意識到自己將 會死亡的癌症病人的家屬較希望自己能以猝死的方式離開世界。

「將決定留給醫療專家」則與另外

7

個屬性呈現低度正相關,分別為「信任 醫師」(

γ=..257

p<.05

)、「能在日常生活中獨立自主」(

γ=..256

p<.05

)、

「感覺自己的生命完整了」(

γ=..237

p<.05

)、「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走向死 亡」(

γ=..202

p<.05

)、「對抗疾病直到最後一刻」(

γ=..320

p<.01

)、「不 將自己的身心虛弱暴露讓家人知道」(

γ=..346

p<.01

)、「能預料到自己未來 的狀況」(

γ=..254

p<.05

)。與「在睡夢中死亡」一樣,「將決定留給醫療專 家」背後也代表著不同的概念,故與不同的屬性也有著顯著的相關性。

4-5:癌症病人的家屬善終概念問卷之描述性分析

題目 排序 平均數 標準差 (%)㐮㐮

16.免於疼痛和身體不適 1 6.51 .927 93.0 34.在睡夢中死亡 2 6.47 1.068 94.0

26.自然的死亡 2 6.47 1.137 90.9

20.不是家人的負擔 3 6.41 1.256 93.0

18.信任醫師 4 6.30 1.241 89.9

22.能在日常活動中獨立自主 5 6.22 1.250 94.9

19.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愉快 6 6.23 1.302 90.0

27.看到自己想看的人 7 6.21 1.472 89.0 23.生活在平靜的環境中 8 6.12 1.472 85.0

24.不被當作物件或小孩 9 6.10 1.425 87.0

21.與自己的家人有足夠相處的時間 10 6.04 1.449 84.0

17.能夠留在一個最喜歡的地方 11 5.92 1.581 80.0 25.感覺自己的生命完整了 12 5.91 1.577 82.0

28.在家庭或職業環境中維持一個人的角色 13 5.34 1.908 72.0

32.能預料到自己未來的狀況 13 5.34 2.051 71.0

33.有信仰 14 5.23 2.187 68.0

29.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走向死亡 15 4.71 2.380 59.0

36.將決定留給醫療專家 16 4.52 2.182 53.5

31.不將自己的身心虛弱暴露讓家人知道 17 4.29 2.162 47.0

30.對抗疾病直到最後一刻 18 4.21 2.442 49.0

35.猝死 19 3.44 2.746 39.2

㐮回答「絕對有必要」(7分)、「有必要」(6分)、「稍微有必要」(5分)的百分比

4-6:癌症病人的家屬善終概念問卷題目34-36與題目16-33間的相關分析 善終概念問卷題目 34.在睡夢中死

35.猝死 36.將決定留給 醫療專家 16.免於疼痛和身體不適 .256* .113 .016

17.能夠留在一個最喜歡的地方 .232* -.062 -.042

18.信任醫師 .231* .079 .257*

19.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愉快 .263** -.071 .017

20.不是家人的負擔 .141 -.141 -.125

21.與自己的家人有足夠相處的時間 .223* .042 .184

22.能在日常活動中獨立自主 .218* .038 .256*

23.生活在平靜的環境中 .240* -.044 .115 24.不被當作物件或小孩 .354** .049 .152

25.感覺自己的生命完整了 .325** -.012 .237*

26.自然的死亡 .412** .063 .068

27.看到自己想看的人 .264** -.230* .076 28.在家庭或職業環境中維持一個人的角色 .179 .028 .043

29.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走向死亡 .177 .267** .202*

30.對抗疾病直到最後一刻 .012 -.005 .320**

31.不將自己的身心虛弱暴露讓家人知道 .115 -.036 .346**

32.能預料到自己未來的狀況 .088 -.006 .254*

33.有信仰 .087 -.040 .003

三、癌症照護問卷

此部分的問卷為瞭解癌症病人的家屬對於癌症照護的看法所設計,裡面包含 對於治療及藥物看法:「如果適當的治療,癌症疼痛能被充分緩解」、「止痛藥 物會縮短生命」、「止痛藥物會導致成癮」、「若不使用藥物,意識會清楚」;

對於人工水份及營養供給的看法:「直到死亡前,人工水份和營養應持續做最少 的供給」、「人工水份和營養以減輕病人的症狀」,以及對於醫病關係看法「醫 師普遍不善傳達壞消息,以及密切關注病人和家屬的關係」、「醫師無法自在與 病人及家屬談論到死亡」的題目。題目得分越高代表受試者越同意該題目。

在治療及藥物看法的方面,「如果適當的治療,癌症疼痛能被充分緩解」平 均數高達

6.39

,另外三題止痛藥物相關的題目平均分數則分別為

4.11

4.21

4.44

7

分的評分中標準差高達

2.1

,代表受試者對於使用止痛藥物的看法參差,

因大多受試者未有對止痛藥物有深入的認識,故普遍採中立的態度。

在人工水份及營養供應的方面,受試者對於兩題題目「直到死亡前,人工水 份和營養應持續做最少的供給」(

M=5.26

)和「人工水份和營養以減輕病人的

症狀」(

M=5.41

)均偏向同意。最後兩題有關醫病關係的題目,「醫師普遍不

善傳達壞消息,以及密切關注病人和家屬的關係」(

M=3.75

SD=2.157

)「醫 師無法自在與病人及家屬談論到死亡」(

M=3.55

SD=2.213

)得分較低,顯示 出癌症病人的家屬普遍不同意醫師不善於傳達壞消息,在與病人及家屬談論死亡 相關議題時亦未有感到不自在。但由於標準差也高達

2

,故對於此問題的看法也 有相當的差異。

4-7:癌症病人的家屬癌症照護問卷之描述性分析

題目 平均數 標準差㐮

41.如果適當的治療,癌症疼痛能被充分緩解 6.39 1.150

42.止痛藥物會縮短生命 4.11 2.140

43.止痛藥物會導致成癮 4.21 2.106

44.若不使用藥物,意識會清楚 4.44 2.101 45.直到死亡前,人工水份和營養應持續做最少的供給 5.26 1.873

46.人工水份和營養以減輕病人的症狀 5.41 1.810

47.醫師普遍不善傳達壞消息,以及密切關注病人和家屬的關係 3.75 2.157 48.醫師無法自在與病人及家屬談論到死亡 3.55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