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碩士論文"

Copied!
140
0
0

Teks penuh

台湾罗晓琪癌症患者亲属临终关怀概念研究 表4-15 不同背景变量癌症患者亲属预后报告(1-2个月)方法的差异。

表 4-22 癌症治療經驗對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分析 58 表 4-23 宗教信仰對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分析 59 表 4-24 喪親經驗對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分析 62 表 4-25 職業對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分析 63 表 4-26 教育程度對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分析 70 表 4-27 不同背景變項癌症病人的家屬在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
表 4-22 癌症治療經驗對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分析 58 表 4-23 宗教信仰對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分析 59 表 4-24 喪親經驗對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分析 62 表 4-25 職業對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分析 63 表 4-26 教育程度對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分析 70 表 4-27 不同背景變項癌症病人的家屬在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

緒論

  • 研究背景
  • 研究動機
  • 研究目的與問題
  • 名詞之操作性定義

探索台湾癌症患者家属临终关怀的概念 台湾癌症患者家属临终关怀的概念是什么? 。

文獻探討

  • 善終的內涵
  • 善終概念問卷( Good Death Inventory )
  • 安寧療護發展脈絡下的善終觀念
  • 亞洲國家 / 地區的善終研究

从文化记载的延伸来看,人们对自己的死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思考和善终的观念。基于以上观点,生命终结和死亡地点的选择将取决于个人的经历、服务质量,...

研究方法

  • 研究架構與假設
  • 研究步驟
  • 研究工具
  • 研究對象
  • 資料處理與分析
  • 研究倫理
  • 研究執行上所遇到之困難

和死亡问卷。本研究将利用临终关怀基线个人数据和临终关怀问卷数据进行定量数据分析,以了解癌症患者亲属的临终关怀概念,并与Miyashita等人研究开发的短版临终关怀概念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比较问题。

表 3-1 :善終問卷內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α)
表 3-1 :善終問卷內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α)

研究結果

研究對象特質之描述性分析

主管或管理人员、办公室职员、专家及有关人员、工程师及有关人员、服务人员、农林渔业生产人员、基础技术劳动人员、销售人员。

表 4-1 : 癌症病人的家屬之個人基本屬性分析 (N=100)
表 4-1 : 癌症病人的家屬之個人基本屬性分析 (N=100)

想到死亡頻率問題及善終問卷回應之描述性分析

表 4-4:癌症患者家属预后沟通机会的描述性分析 “睡眠中死亡”的概念被发现与许多其他临终关怀属性相关。其中,表4-5:癌症患者家属临终关怀理念问卷的描述性分析。

表 4-7:癌症患者亲属癌症护理问卷的描述性分析。

表 4-4 :癌症病人的家屬預後告知選項之描述性分析
表 4-4 :癌症病人的家屬預後告知選項之描述性分析

不同背景變項家屬在想到死亡頻率、

表 4-9:不同背景变量的癌症患者家属死亡地点选择的差异 表 4-11:不同背景变量的癌症患者家属死亡地点选择的差异 表 4-13:具有背景变量的癌症患者家属报告预后(6个月)的方式存在不同差异。

表 4-15:具有不同背景变量的癌症患者家庭成员的预后报告方式(1-2 个月)的差异。

表 4-9 :不同背景變項之癌症病人的家屬在臨終地點選項之差異性
表 4-9 :不同背景變項之癌症病人的家屬在臨終地點選項之差異性

不同背景變項家屬在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分析

31. 不要向亲戚暴露你身体和精神上的弱点 31. 不要向亲戚暴露你身体和精神上的弱点 31. 不要向亲戚暴露你身体和精神上的弱点

28. 在家庭或职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角色。 29. 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死去。

表 4-18:年齡對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分析 (N=100)
表 4-18:年齡對善終概念問卷回應之差異性分析 (N=100)

不同背景變項家屬在癌症照護看法之差異性分析

主题类别 对癌症护理的认知 平均标准差 F 值 P 值 事后比较 41. 如果治疗得当 主题类别 对癌症护理的认知 平均标准差 F 值 疼痛可以得到充分缓解。

对癌症护理的看法 主题类别 数字 平均标准差 t 值 p 值 事后比较 41. 如果治疗得当,癌症。

表 4-29 :年齡對癌症照護看法之差異性分析 (N=100) 癌症照護
表 4-29 :年齡對癌症照護看法之差異性分析 (N=100) 癌症照護

問卷間的差異性及相關性分析

完全不用预约,先医生确认,医生开始预约>。根本不用预约,先医生确认,医生开始预约。医生开始讨论>根本不讨论,只是告知和询问。

医生先确认,医生开始讨论>根本不讨论。

表 4-40 :臨終地點選項對善終概念問卷之差異性分析 (N=100)
表 4-40 :臨終地點選項對善終概念問卷之差異性分析 (N=100)

研究討論與結論

癌症病人的家屬的善終觀念

相比之下,得分较低的5个项目,按“不知道自己快要死了”的顺序排列。 except),表示有必要。 “没有痛苦和身体不适”、“在睡眠中死亡”、“自然死亡”、“不成为家庭负担”、“信任医生”、“日常活动独立”、“死亡”等良好的死亡特征。

vi) 三个日本特有的死亡和医疗相关特征适用于台湾。

不同背景變項於善終觀念的差異性

与无需预测自己未来的情况来做出医疗决定或安排相比,40 岁以下的人在自我选择方面得分较低。研究表明,婚姻状况、癌症治疗经历、丧亲经历和教育等因素对临终关怀的概念具有重要影响。与已婚亲属相比,单身癌症患者的亲属更不愿意向亲属展示自己身体和精神上的脆弱。癌症治疗的经历让亲属们认为“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亲人”、“感觉自己的生命是完整的”、“自然死亡”和“在睡梦中死去”更为重要。一年内死亡的癌症患者家属认为,“自然死亡”就是善终。受过初等教育的家庭成员比拥有硕士学位的家庭成员更有可能认为睡着死是一种美好的死亡。上述研究结果在其他研究中尚未发现,基于这些发现,未来可以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谈及此事一致认为“如果治疗得当可以完全缓解癌症疼痛”。其中,身体状况良好、一般、较差的家庭成员比健康状况良好的家庭成员更认同这一说法。关于止痛药的使用,本研究与Lin and Ward (1995)的研究结果类似,没有发现“止痛药会缩短寿命”、“止痛药会上瘾”、“如果不使用止痛药”等其他背景变量。药物,它的意识会知道每一个差异。

善終觀念間的關係

2. 对预后报告的偏好与善意死亡概念之间的关系 3. 善意死亡概念与止痛药使用认知之间的关系 4. 善意死亡概念与使用止痛药认知之间的关系人造水和营养。

5、临终关怀理念与医患沟通的关系。

研究限制與建議

很多家属误以为谈论临终关怀是在咒骂癌症患者的死亡或者让患者的病情变得更糟,这让检查现场不愉快。除了面对家人即将到来的死亡,家人也会开始鼓励他们思考与自己生死相关的状况和问题,但必须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生死教育。如果医务人员能够将临终关怀问卷变成常规问卷,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更愿意公开讨论和思考与死亡和临终关怀相关的问题,进而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并提供帮助。本研究也为生死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4)教学止痛药和人工水的使用 在完成问卷时,不少癌症患者家属表示对止痛药的使用非常陌生。和人工水,因此不知道如何回答癌症护理认知调查问卷中有关使用止痛药和使用人工水合的问题。家属表示希望医护人员多向他们解释止痛药的使用方法,

副作用等知识,这样以后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部分的家庭教育上。

研究結論

  • 年齡 ____________
  • 子女個數 ____________
  • 免於疼痛和身體不適 0 1 2 3 4 5 6 7 17. 能夠留在一個最喜歡的地方 0 1 2 3 4 5 6 7
  • 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愉快 0 1 2 3 4 5 6 7 20. 不是家人的負擔 0 1 2 3 4 5 6 7
  • 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走向死亡 0 1 2 3 4 5 6 7 30. 對抗疾病直到最後一刻 0 1 2 3 4 5 6 7
  • 能預料到自己未來的狀況 0 1 2 3 4 5 6 7
  • 在睡夢中死亡 0 1 2 3 4 5 6 7
  • 將決定留給醫療專家 0 1 2 3 4 5 6 7
  • 止痛藥物會縮短生命 0 1 2 3 4 5 6 7 43. 止痛藥物會導致成癮 0 1 2 3 4 5 6 7

Bereaved family member grief and the good death of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pati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amily.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a “good death” among bereaved family caregivers of cancer patients in Singapore. Lay perceptions of 'good death': a study of the views of hospice care patients and relatives of deceased hospice care patients.

Preferences regarding end-of-life cancer care and associations with good-death concepts: 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in Japan.

Gambar

表 3-1 :善終問卷內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α)
表 4-1 : 癌症病人的家屬之個人基本屬性分析 (N=100)
表 4-3:癌症病人的家屬臨終與死亡地點選項之描述性分析
表 4-4 :癌症病人的家屬預後告知選項之描述性分析
+7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154 經濟 家人建議 自我期待 大學志願 諮商與輔 導科系 興趣 諮商心理師 諮商課程 其他工作 考研究所 小亮 臨床心理師 小勇士 諮商學程 意外 諮商心理師 專任輔導教師 諮商課程 教育學程 考研究所 小高 小樹苗 其他工作 諮商心理師 諮商課程 專任輔導教師 教育學程

Untying the knot through metaphors, the researcher and participants attaine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ir experience in domestic violence: The researcher accepted his/her imperfections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Thanatology and Health Counsel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aster’s Thesis 疾病之狂與愛: 一位妄想型男性患者 中年復原歷程之質性研究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identifies the targeted audience, and articulates the life change after giving birth to a microtia child.. The second

The illness Experience and Grief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after Breast Cancer Clinical Trial Yi Fang Chen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s: To explore the illness experience and grief with

ii A Study on Buddha Recitation and Healing with Body, Mind and Spirit Yu Hsin Hsieh(Chueh Ying Shih)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be into the healing process

Who Knows What's Happening- Self-Narration of Frustrated Experience from Prestigious High School Graduates Chu, Hsu- Hwa ABSTRACT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frustration experience

癌症病人失志、憂鬱與意義建構、創傷後成長的關聯性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s among Demoralization, Depression, Meaning Reconstruction and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Cancer Patients.. 吳瓊君 Chiung-C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