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與研究工具

壹、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視受訪者為研究參與者,他們才是研究的主體、經驗的發聲者。研究 者只是試圖貼近他們的經驗。本研究欲了解的對象為末期病人,選定標準如下:

一、本研究採立意取樣方式,以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療護教育中心之 31病房、

32 病房、已接受安寧居家、安寧共照,以及安寧住家的末期病人為研究參 與者,不限癌別、年紀、性別。研究參與者人數為12人,以能為研究問題 提供豐富資訊的對象為主。

二、研究參與者的其他條件為:(1)年滿(含)20歲以上者;(2)具溝通能力,能讀 寫或以國語,台語交談;(3)意識清楚,且無精神或認知障礙者;(4)經本研 究說明後願意參與本研究,且填寫參與此研究之訪談同意書者。

貳、研究參與者的招募

研究者透過參與安寧療護教育中心的病友活動、病房個案討論會,以及醫師 查房,邀請符合上述條件之病人接受研究訪談,初步確認受訪者意願後,研究者 與受訪者聯絡,約定訪談時間和地點。

38

十二位研究參與者的相關資料依訪談順序排列如下:

名稱 性別 年齡 婚姻 子女數 學歷 職業 癌別 訪談時間

M1 男 62 分居 2 大專 離職 鼻咽癌 90分鐘

F1 女 73 已婚 5 國小 退休 乳癌 30分鐘

F2 女 56 已婚 1 國小 無業 乳癌 40分鐘

F3 女 63 離婚 2 國小 退休 直腸癌 120分鐘

F4 女 45 未婚 0 大專 離職 直腸癌 35分鐘

F5 女 58 已婚 2 大專 退休 乳癌 75分鐘

F6 女 65 離婚 2 大專 退休 肺癌 50分鐘

M2 男 61 已婚 1 高中 退休 肺腺癌 60分鐘

M3 男 29 未婚 0 大專 離職 肝癌 50分鐘

M4 男 59 已婚 2 大專 在職 胰臟癌 45分鐘

M5 男 63 喪偶 1 大專 退休 肺癌 60分鐘

F7 女 60 已婚 0 大專 退休 乳癌 90分鐘

*訪談時間依照病人的體能與表達之完整度為原則。

参、研究工具

一、研究者

質性研究以研究者為主要的工具,研究者親臨研究現場,集觀察、訪談、紀 錄、資料蒐集與分析者於一身。鈕文英(2012)認為,研究者的個人因素,如性別、

年齡、種族與文化背景、教育程度與社會地位、心理及生理特質等,以及研究者 的生活經歷、專業訓練、實務經驗、前見(pre-understanding)、與研究參與者的關 係等,都會對研究造成有形及無形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作者將 於訪談期間撰寫省思札記,並定期與指導教授和同儕進行督導和討論,增進自己 的覺察力及敏銳度,並適時反省與調整。

本研究作者目前為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碩士班研 究生,在學期間曾修習質性研究、生死學、悲傷輔導、家族悲傷治療與實務、臨 終關懷與諮商、存在療法與意義專題、心理腫瘤學專題等與本研究內容相關之課 程,並於碩二時於新北市某教學醫院安寧共照病房兼職實習一年,碩三時於新北 市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實習一年,故而對於癌症末期病人的特性以及醫療 場域環境並不全然陌生。另外,本研究作者家族中亦有多位長輩因癌症過世,對 研究者之生命經驗產生深刻影響,啟發研究者進行相關議題的探問與興趣。

二、訪談同意書

本研究採完全公開的訪談,需要研究參與者的知情同意。研究者將針對研究 目的、訪談形式跟過程,協助參與者充分知曉相關研究倫理,並以訪談同意書保 障其權益與隱私。另外,本研究通過馬偕紀念醫院院內研究計畫,故訪談同意書 格式由馬偕紀念醫院提供。

三、訪談大綱

本研究訪談過程基本原則為訪談問題要能開放,並容許研究參與者自己去建 構答案。本研究者於訪談時將以訪談綱要為訪談基本架構,實際訪談時會依情況 調整詳細字句及問題次序,維持訪談對話的自然與彈性。訪談大綱見附錄一。

40

四、錄音工具

錄音工具是質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配備,協助研究者蒐集資訊,紀錄無法憑藉 記憶所掌握的大量談話細節。本研究作者會在訪談前準備(至少)兩組備有麥克風的 錄音筆與電池,並在訪談開場時先錄製對訪談時間、地點及對象的說明,以便日 後能準確地建立文本。

五、訪談札記

研究者在每次訪談之後記錄訪談過程中的內容,包括研究參與者口語及非口 語訊息、訪談心得及反思、注意事項等,作為文本分析時的重要參考資料。

Dokumen terkait